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豫園歷史故事

豫園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5 17:49:05

❶ 上海豫園值得去嗎

上海豫園值得去。

一提起豫園,盡是說不完的故事。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外灘、南京路專再嗲,豫園都是屬無可取代的……綠蔓之下,竹椅之間,聽一聽老上海評書,看一看黑白老電影,賞一賞管樂弦音,輕搖蒲扇,鳥鳴百囀,共享蟬鳴,體驗散落在這座城市角落的弄里文化,感受那一份清靜悠閑的自在。

寧波湯圓店--上海「湯團祖師爺」,個頭大,飽含豬油,口感柔綿細潤。門口設了透明窗口,可以目睹阿娘現場捏湯團,水磨粉揉成小團,捏至簸箕狀,裝入餡芯,搓揉均勻,直到餡完全「藏」好,手法相當熟練。

❷ 上海的豫園為什麼要叫「豫園」,有什麼來歷嗎

原因: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來歷:

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2)豫園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上海豫園的文化藝術價值:

豫園各處可見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有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詞作畫。

1909年(宣統元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豫園現珍藏書畫、傢具、陶瓷等文物幾千件。

豫園里的文物:

1、館藏唐代金碗:豫園館藏的唐代金碗極好的體現了唐代金銀器的製作水準。該金碗碗口直徑84毫米,高32毫米,底徑45毫米,重89克,碗內底部雕刻有龍型圖案,碗外通體雕刻各種鳥獸花紋圖案。

2、趙雲壑《梅蘭竹菊四屏條》:趙雲壑名起,字子雲,號雲壑、泉梅老人,蘇州人。善畫花卉山水,草書類王孟津。

3、《夜讀圖》王時敏:王時敏的《夜讀圖》作於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是豫園最早的藏品之一。此畫以全景式構圖,峰巒層疊,瀑布高懸。岩壑之間點綴茅舍數個;遠山如屏,是一件王氏的代表作。

❸ 豫園的「豫」字什麼說法

「豫」的意思是 「平安」「安泰」。

明嘉靖年間,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建園初心,就是為了給父親安享晚年。

豫園 內景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整座園林規模宏偉、景色佳麗。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❹ 豫園的歷史故事

豫園園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書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舉人應禮部會考落第,萌動建園之念,在上海城廂內城隍廟西北隅(今安仁街東的梧桐路、馬園弄一帶)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動工造園。

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無暇顧及建園,其《豫園記》中說:「垂二十年,屢作屢止,未有成績。」萬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職回鄉,便集中精力再度經營擴修此園,「每歲耕獲,盡為營治之資」,並聘請園藝名家張南陽擔任設計和疊山。

此後,園越辟越大,池也越鑿越廣。萬曆末年竣工,總面積稱70餘畝。全園布滿亭台樓閣,曲徑游廊相繞,奇峰異石兀立,池沼溪流與花樹古木相掩映,規模恢宏,景色旖旎。

明代中、後葉正值江南文人造園興盛時期,上海附近私家園林不下數千,而豫園「陸具嶺澗洞壑之勝,水極島灘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規模足與蘇州拙政園、太倉?山園媲美,公認為「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在《豫園記》中註明「匾曰『豫園』,取愉悅老親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見潘允端建園目的是讓父母在園中安度晚年。但因時日久拖,潘恩在園剛建成時便亡故,豫園實際成為潘允端自己退隱享樂之所。

潘允端常在園中設宴演戲、請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壽祭祖、寫曲本、玩蟋蟀、放風箏、買賣古玩字畫等,甚至打罵奴婢、用枷鎖等懲罰僮僕。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頻繁出入豫園。

由於長期揮霍無度,加上造園耗資,以致家業衰落。潘允端在世時,已靠賣田地、古董維持。潘允端死後,園林日益荒蕪。明末,潘氏豫園一度歸通政司參議張肇林(潘允端孫婿)。清初,豫園幾度易主,園址也被外姓分割。

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紳將豫園幾個廳堂改建為清和書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張升衢長生祿位。書院尚未修竣,張升衢遭貶黜,隨即停工。園中亭台傾圮參半,草滿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麗景色已成一片荒涼。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紳為公共活動之需,購得城隍廟東部土地2畝余建造廟園,即靈苑,又稱東園(今內園)。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紳富商集資購買廟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園舊地,恢復當年園林風貌。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歷時20餘年。因已有「東園」,故謂西邊修復的園林為「西園」。園基原稱廣袤70餘畝,據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畝。修復後的西園、東園性質上已非私家花園,成了供城邑士人鄉紳們集會雅玩的寺廟園林,但規模布局還依照潘氏豫園,保留了文人宅園明秀雅潔的風貌。

原臨荷花池的樂壽堂已頹圮,復建西園時,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華麗寬敞的三穗堂。鴉片戰爭時,豫園遭破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農歷五月十一日,英軍從北門長驅直入,駐扎豫園和城隍廟,司令部設在湖心亭。豫園「風光如洗,泉石無色」。

咸豐五年(1855年)小刀會起義失敗,清軍駐扎豫園,香雪堂、點春堂、桂花廳、得月樓、花神閣、蓮廳皆遭損毀。咸豐十年,太平軍東征,清政府請洋槍隊入城防守,豫園又作兵營,「西園石山,盡拆填池」,建造西式營房。

清嘉慶、道光年間,上海商業發展較快,一些商業行會在豫園設同業公所,作為同業間祀神、議事、宴會、游賞之處。同治七年西園劃分給各同業公所,各自籌款修復。

此後園內茶樓酒館相繼興起,商販叢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藝人,諸如相面測字、賣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設攤,逐漸成為固定廟市,後演變為商場。光緒元年(1875年),豫園內有豆米業、糖業、布業等21個工商行業設立公所,一些公所還設立學校,舊有古跡日趨湮沒。

民國時期,豫園已被一條東西小路(今豫園路)分割成南北兩爿,古建築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暉閣、清芬堂、濠樂舫、綠波廊分別成為菜館、點心鋪、茶樓。香雪堂於八一三淞滬戰爭被日軍焚毀,除堂前玉玲瓏假山石外,僅剩一片空地。

所幸園中重要部分點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樓閣、古樹名木,仍得以保存。解放後,豫園得到妥善保護。1956年經市政府批准,撥出專款,由市文化局直接組織專門班子,聘請上海民用設計院和同濟大學建築專家以及能工巧匠,對豫園進行了全面修復,歷時5年,投資上百萬元。

修復重建被毀壞的三穗堂、玉華堂、會景樓、九獅軒等古建築,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樹木花草,並把豫園和內園連接起來融為一體。

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佔地七十餘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明朝末年,豫園為張肇林所得。其後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為不使這一名勝湮沒,當地的一些富商士紳聚款購下豫園。

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重建樓台,增築山石。因當時城隍廟東已有東園,即今內園,豫園地稍偏西,遂改名為西園。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外國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國軍隊強占豫園,大肆蹂躪。 清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響應太平天國革命,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清兵在城內燒殺搶掠,豫園被嚴重破壞,點春堂、香雪堂、桂花廳、得月樓等建築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豐十年),太平軍進軍上海,滿清政府勾結英法侵略軍,把城隍廟和豫園作為駐扎外兵場所,在園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園景面目全非。

清光緒初年(1875年)後,整個園林被上海豆米業、糖業、布業等二十餘個工商行業所劃分,建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園亭台破舊,假山傾坍,池水乾涸,樹木枯萎,舊有園景日見湮滅。

(4)豫園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豫園成為城隍廟西園以後,一直免費開放,東園於每月朔望之日也對外開放。豫園是城內游覽和舉辦各種活動的主要場所。豫園舉辦各類花展歷史悠久,還有重陽節登高望遠活動、元宵節燈會等游藝活動,平時常舉辦奇石、書畫展和茶道活動等。

這些傳統民間活動在日軍佔領上海後基本上停辦。1979年以後,花展、燈會、書畫展等活動相繼恢復。

❺ 急求歷史典故~~~~~~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鍾,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余的宋代銀杏樹干,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峰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於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於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說,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游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峰、丁福保、趙朴初、蔣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志。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贊嘆。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門向華山路,創辦靜安小學。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該校由持松、白聖、趙朴初、毛效同、顧恆(暨南大學農學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師主持教務。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周孝廉、奚亞夫二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同時,靜安寺會體僧眾也贊同德悟、密迦這一建議,亦函呈上海市佛教會請求改制選賢。於是,上海市佛教會尊重住持德悟法師及全寺僧眾願望,於是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全寺僧眾,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松法師為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持松法師接任時,提出四項要求:「一、靜安寺既定為十方叢林,今後住持選舉,應由佛教會會同本市諸山代表及本寺兩序大眾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靜安寺應作為佛教文化事業中心,逐漸減少酬應,以期成為純粹弘法之道場。三、寺內經濟應行公開,盡力所及,舉辦佛教慈善公益事業,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潛心內學,不善外緣,重違大眾囑托,除寺內行政大計如需本人主持外,其餘事務,概由監院領導諸執事分別負責。所有瑣務應酬,幸勿相累。」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持松法師擔任住持後,任命白聖為監院,四項規約,得以實施,寺務大有進展。

靜安佛學院建於1946年春,聘太虛大師為首任院長。後持松法師繼任院長,白聖為副院長。育枚為教導主任,圓明、守成、妙然先後任監學。師資一時稱盛:原金陵大學哲學系主任本光法師講授佛學概論、比較宗教學、唯識論等課程,道源法師講授「賢首教儀」,度寰法師講授因明學,林子青教授講印度佛教史,關德棟、陳詒先教授先後講國文,秀奇法師講授美術。學僧行後就讀者近百人。學風嚴謹,學術氣氛甚濃厚,來院作講座的先後有太虛大師、北平中國佛學院院長周叔迦、法舫法師、能海上師、雪嵩法師、暨南大學牟潤孫教授、金陵大學文學院院長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學僧自己創辦了《學僧天地》雜志,除發表本院學僧研究文章外,為《學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師、佛教學者大醒、法尊、靄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主任季羨林、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等。因經費困難,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1948年初,靜安佛學院曾易名為靜安學苑。

1948年初,靜安寺撥出沿街樓房一處,創立佛教平民診療所,持松法師任所長,白聖任副所長,秀奇、樂觀先後任事務主任,聘費仲華、鄭葆湜、李光佑為內外科主任,李根源為牙科主任。面向貧病之眾,施診給葯,救難拯貧,慈悲濟世。為籌募醫療基金,由持松法師發起,敦請海內書畫名家捐贈作品,舉行義展。當時有張大千、鄧散木、唐雲、白蕉、鄭午昌、馬公愚、施叔范、張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義贈書畫、扇面二百餘件,滬上各大報均以一定篇幅報道靜安寺佛教平民診療所的施診盛況。這一慈善事業,深得社會群眾嘉許。

建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兩次拔款修理靜安寺,成立修復委員會,由圓瑛、持松、葦舫、清定、趙朴初等十四人為委員,圓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師在寺內建立真言宗壇場,接續了我國自五代以來失傳已久的東密。壇場設於法堂樓上。中間主壇稱「大壇」,是修法時主要壇場,供奉毗盧遮那如來、不動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壇稱「護摩壇」是修法時焚點乳香等作為供養的壇場,上供普賢延命金剛,後掛「金剛界大曼荼羅」。右壇稱「聖天壇」,上供如意輪觀音菩薩,後持「胎藏界大曼荼羅」。東西兩壁掛傳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師畫像,分別為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善無車、一行、惠果、空海。東邊一室,中供孔雀明王,兩壁掛密跡金剛和真言宗歷代祖師法系表。西邊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訶利帝母。兩壁掛十二諸天:東壁為月天、地天、毗沙門一、風天、水天、羅剎天;西壁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釋天、火天、炎摩天。從此,在持松法師主持下,寺內日常修習密法,每年春秋兩季舉行修法大會,傳授密法,為弟子灌頂。每逢香期佛誕,全寺開放,香客遊人,一時稱盛。1966年「文革」中,寺廟遭受嚴重沖擊,佛像被毀,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眾被逐,整座寺宇被改為工廠。

1983年,靜安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之一。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拔亂反正,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認真落實,靜安寺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協會成立靜安寺修復委員會。由會長真禪法師任主任,副會長賈勁松副主任。在廣泛徵求佛教界及有關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按原樣恢復。僧人也陸續返寺,一批倖存的古文物也相繼歸還。1985年靜安寺修復開放後,淦泉法師任住持。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心下,全寺僧職人員共同努力,堅持農禪並重的傳統,勒儉起家,從零開始,自養自立,香火日盛,法務再興。1985年,靜安寺修復真言宗密壇期間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長安之路」訪問團參訪靜安寺,團長內海有昭、副團長靜慈圓、秘書長前有隆,贈送了部分密壇法器,使真言宗壇場得以較快恢復。同時建立了「持松法師紀念室」,陳列持松法師海內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書畫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師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寶殿,由趙朴初居士題額。

1988年3月度寰法師圓寂後,同年10月,由真禪法師兼任靜安寺方丈。香港李國慶居士夫婦捐獻漢白玉觀音菩薩立像一尊,供奉於圓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劉庚宇等捐資從緬甸請回高3.6米的釋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於大雄寶殿。1994年,新建三層樓僧寮與上客堂,文物樓、寺務處辦公室先後落成。是年十月舉行持松法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與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美、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及港台地區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諸山大德、學者專家、護法居士近千人與會,盛況空前。落實政策以來的十年,靜安寺的發展與修復成就,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

此外,建於明正德年間的位於寶山區羅店鎮上的玉皇宮,於1988年改稱梵王宮,作為靜安寺下院,由靜安寺前監院從達法師住持。靜安寺在自身修復的情況下,仍然拔出款項,支持梵王宮的修建開放。1993年,梵王宮改名「寶山凈寺」,更具規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親赴禮佛,並為安養院題辭:「老有所終,大同理想。報眾生恩,法老為上。如奉父母,如敬師長。美哉梵宮,不殊安養。」

1995年底,慧明法師調來靜安寺任監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師為主任的新的寺務委員會,在集體領導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階。期間,慧明法師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韓國舉行的中日韓佛教友好研討會漢城大會,出席了尼泊爾藍毗尼阿育王石柱發現一百周年慶典以及由中國援建的「中華寺」奠基儀式。他在參訪尼泊爾加德滿都斯瓦聲楊布寺時,請回了佛陀舍利。

靜安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響應中國佛協建立人間佛教的號召,實行文明敬香,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高寺院文化品位,發揚佛教優秀文化傳統,熱心為社會慈善事業獻愛心,作貢獻,對抗洪救災、希望工程、幫助失學兒童、扶貧救困、並為西藏日喀則地區援建「上海赤烏希望小學」一所,受到了佛教信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靜安寺素齋,久負盛名。門市供應素食、素麵,每日供不應求。每年中秋,精製凈素月餅,成為饋贈親友佳品,深受海內外信眾歡迎。

目前,靜安寺在恢復原貌的基礎上,還將規劃改建與擴建。除主要建築:赤烏山門、兜率殿、大雄寶殿、圓通殿、真言宗壇場、文物樓、功德堂、素齋部、僧寮外,還將興建法堂、藏經樓、佛教圖書館,復修「靜安八景」等。寺內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趙敦為太子時所書「雲漢昭回之閣」碑(建國初,經市古碑展覽認定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鑄大鍾、歷代名人字畫,包括蘇軾《心經》書卷、文徵明、陳繼儒、張瑞圖、伊秉綬等書軸長卷、揚州八怪、吳昌碩、張大千等人畫軸,王一亭佛畫多幅。有漢魏至清代石刻、銅鑄、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日本《大正藏》(全稱《大正新修大藏經》)。每日殿堂均對香客遊人開放。1985-1995十年間,共接待海內外信眾達120萬人次,並與歐美、東南亞、南亞、東亞諸國及港澳台等地區佛教界有經常的聯系和友好效。靜安寺一派欣欣向榮,正邁向新的世紀。

❻ 上海的城隍廟為什麼有三個城隍老爺

漢朝的霍光、明朝的秦裕伯、清朝的陳化成。

在中國古代,一個縣城除了有官府專外,還屬會有土地和城隍廟,而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通常只有一位,但是上海的城隍廟卻是一廟三城隍——漢朝的霍光、明朝的秦裕伯、清朝的陳化成。他們三人都因為護城有功,所以受到上海人民的敬重愛戴,供奉在城隍廟里,香火不斷。

香火不斷的城隍廟

至此,三城隍格局延續至今。

❼ 除了豫園和新天地,上海市哪一景點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上海,一座處處流露出時尚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彷彿一說到“上海”,就會聯想到現代化、時髦、金融中心等各類代名詞。但事實上,上海也有另外不同的一面,小編有幸在上海生活過幾年,閑暇時間也是懷著一顆旅遊的心,到處走走轉轉,這也是一座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

上海的標志性建築

上海讓人們記住的不光是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以及上海中心大廈等現代化十足的建築,還有像豫園、新世界、川沙鎮等文化底蘊很濃的景點。這些地點在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下逐漸根深蒂固與人們心中,每每有朋友咨詢去上海旅遊,有哪些景點必須去的時候,上述地點基本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面體現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另一面則表現出上海獨有的文化底蘊。而今天,我們介紹是上海市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朱家角鎮。

❽ 上海著名景點,要歷史,傳說,位置(150字),例如……………… 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為正一派道士管

古鎮朱家角歷史悠久,朱家角鎮位於澱山湖畔,東與盈浦街道、夏陽街道接壤;南與練塘鎮、松江科技園區、佘山鎮交界;西依澱山湖,與金澤鎮相連;北與江蘇省崑山市澱山湖鎮毗鄰。交通便利,處於上海市與江蘇、浙江交界處,是上海通往江蘇、浙江的重要通道。東西向有「318」國道、滬青平高速公路、沈磚公路,南北向有朱楓公路,依傍同三國道,南接滬杭高速公路,北通滬寧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水路交通橫有淀浦河;縱有攔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為6級航道,可通行100-500噸船隻,直通黃浦江,並與太湖水系相通。全境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含水域),其中,耕地面積2110.84公頃。

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已形成村落,宋、元時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萬曆年間正式建鎮,名珠街閣,又稱珠溪。曾以布業著稱江南,號稱「衣被天下」,成為江南巨鎮。明末清初,朱家角米業突起,再次帶動了百業興旺,時「長街三里,店鋪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貨,各業齊全,鄉腳遍及江浙兩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說。清嘉慶年間編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為鎮名,俗稱角里。1991年,被列為上海市四大名鎮之一,也是上海地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2001年,被上海市委、市府列為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2002年4月30日,總體規劃8.14平方公里的中心鎮建設正式啟動,目前新鎮區道路網格已形成,基本設施建設初具規模。2004年,古鎮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景區驗收。2006年,先後獲得上海市文明鎮、「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和國家衛生鎮等榮譽稱號。2007年,通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評審。2008年,獲得國家園林城鎮、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上海市食品安全宣傳示範街(鎮)、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達標街道(鄉鎮)等榮譽稱號。2010年,獲得全國「上海世博會先進集體」和國家衛生鎮(復審)等榮譽稱號。2011年,獲得第三批「全國文明鎮」稱號。[2]
朱家角鎮基礎設施完備。供電來源屬華東電網,鎮內建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1座,3.5萬伏變電站3座。朱家角處於太湖流域下游,澱山湖水源豐富,水質二級,現有大規模的自來水廠3座,日供水為10萬噸;有污水處理廠2座,日處理污水1.75萬噸。有現代化通訊交換機局十六處,應用光纜電話通訊總裝機容量為3.5萬門。西氣東運的新疆天然氣已通到朱家角。

❾ 上海著名景點有歷史傳說..的地方。先描寫一下那個景點,再把歷史故事說清楚

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為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又稱上海邑廟,包括大殿、中殿、寢宮、星宿殿、閻王殿、財神殿、文昌殿、許真君殿、玉清宮等許多殿堂組成的,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道教宮觀,在這一萬多平方米中,還包括城隍廟的兩座園林,西園(即現在的豫園)和東園。此時,上海城隍廟在上海城市居民中的影響不斷擴大,上海城隍廟的宗教節日就是上海城市全體居民的節日,「家家自有藍呢轎,個個爭穿紅縐裙。妝出新年新氣象,燒香邑廟去紛紛」是上海縣竹枝詞中描寫居民去城隍廟燒香的情況。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內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聖誕(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廟內包括廟附近的商家全部張燈結綵,為城隍神歡慶聖誕,廟內香火旺盛。
上海城隍廟的神話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大旱,上海金山一帶的農田幹得開裂,田裡的禾苗都快要枯死了。

農民們急得心裡像著了火似的,整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卻也拿不出辦法來,只得唉聲嘆氣:「唉!要是能把黃浦江的水引到這里,就可以用水車里的水澆田了。」

「說得到輕巧,開這么大一條河,得干多少年呀!」

正在這時,「霍」地站出來一位虎背熊腰的黑臉大漢,他說:「把這件事交給我吧,我保管一夜工夫就開好。」

「一夜工夫?」大家都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甚至還忍不住笑了出來。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隨他去吧。

第二天早晨,農民們奔到田裡一看,啊呀!果然,一條清澈的河流從黃浦江分出來,灌溉了幾千畝良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那黑臉大漢原來是漢朝大將軍霍光顯靈。他帶領子子孫孫開河灌田,解救了這場災難 。於是,人們就修築了城隍廟,鑄造了霍光將軍的神像供在大殿。而那條河則被稱為新開河。

❿ 形容豫園的詞語

(一)
始建於明代的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
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
豫園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景色,
樓閣參差,山石崢嶸,
湖光瀲灧,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譽。
豫園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
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園林建築,
園內多假山、池塘,遍布各處的亭台樓閣,
掩映在樹木間,雖無大氣之作,
但設計精巧,布局細膩,
則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
體現出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風格,
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游豫園,最有傳奇故事可看的,
當屬鎮園之寶名列江南三大美石,
之一的奇石「玉玲瓏」了,
當年宋徽宗遣人搜羅天下奇石入汴京造園,
也就是世人所說的「花石綱」,
兼具「瘦、皺、漏、透」特點的,
太湖石「玉玲瓏」即其中之一。
後因故未運至京,流落於三林塘南園;
有趣的是修造豫園時選中此石,
運來途中舟船遇風傾覆,
「玉玲瓏」也沉沒在黃浦江中,
只好僱人潛水打撈,
誰知打撈上來的同時又在旁邊,
發現一塊不同凡響的石頭,
撈上來一看,天生地造鬼斧神工,
正適合給「玉玲瓏」做底座!
偌長偌大個黃浦江,偏偏在這里翻船,
「玉玲瓏」偏偏沉在它旁邊,不能不使人感嘆,
天地間萬事萬物,就連石也有緣乎?
(二)
豫園的每一個場景惟妙惟肖,
隨著彎曲的河道鋪敘著傳說中的故事。
以真人大小的道具,活動在特定的場景,
演繹了發生在當時的故事情景。
每一處布置都搭建的五彩繽紛,
宛如仙境般的美麗,周圍河水中蓮花朵朵,
荷葉搖搖,彩雲飄飄,
錦鯉躍水,仙鶴婷婷的立於水中。
(三)
誰記得一年煙花璀璨地綻放幾次?西空響,東城喧。
所有經歷過的瞬間歡喜都留在一束煙花剎那鮮亮後。
原來世間有一種快樂可以延長,如豫園,內樓閣參差,
山石崢嶸,湖光瀲灧「奇秀甲江南」,
經典地鎖住一介家族曾經的輝煌、燦爛。
用另種方式去懷想,填時光殘忍逝去的缺。
留有豫園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園記》的三穗堂,
「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東西築石樑,九曲以達於岸。」
仰山堂、卷雨樓、挹秀亭、望江亭……
玉華堂是潘允端書齋,陳列著明代紫檀木畫案等珍貴傢具;
還有得月樓、綺藻堂
……
流水瀠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
植白玉蘭、白皮鬆、翠竹,幽雅恬靜。
這建於1559年幾近完美的豫園,讓人眼花繚亂。
池上托著地一枚枚落葉,想,
應是寫滿明朝斷斷續續的詩的。
想像著一介園內穿梭著的人兒忙碌著,
編織著節的喜慶的快樂。
喜歡沒有秩序地去找尋一座園的往事,

閱讀全文

與豫園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