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壽縣歷史故事

壽縣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5 17:36:14

A. 壽縣古城的歷史文化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楚文化的故鄉,其內的八公山是版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權古戰場。全縣文物古跡160餘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博物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在級以上文物達6000餘件。歷史名人輩出,文化底蘊豐厚。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布壽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沖,是兵家反復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奏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千這個故事。

B. 壽縣古城牆的相關典故

壽縣城賓陽門內,有五方大蛇吞象的石刻,這是壽州內八景之一——「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傳說從前有個蟒蛇精違犯天條,玉皇大帝命雷公轟擊它。蟒蛇精無處藏身,現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縮於塵土中。適逢壽州城內窮秀才梅生郊遊途中發現,將小蛇救起,帶回家中喂養。春去夏來,小蛇逐漸長大,生活日益艱難。一日在大街上閑逛,見眾人圍觀皇榜。原來是皇太後身染重病,御醫醫治無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後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靈丹妙葯治好皇太後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覺走出北門,來到郊外北山叢林中,突然狂風大作,一條巨蟒出現在眼前,梅生大驚,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別怕,你從前救過我的命,今天我將報答。」梅生記起自己曾救過一條小蛇,便說:「區區小事,何雲報答!」蟒蛇道:「當今皇天太後病,你從我腹中割下一塊心肝,即可治好太後的病。」梅生猶豫,蟒蛇道:「但割無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鑽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塊心肝離去。
梅生進京治好太後的病,皇帝大悅,封梅生為宰相,放假三月回鄉祭祖,耀武揚威。他轉而想,榮華富貴皆過眼煙雲,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塊心肝,以備日後自用,永保長生。次日梅生進入北山叢林尋得大蟒。大蟒此時已識破梅生乃領心不足之輩,念其曾救過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讓其再割一刀。梅生鑽進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難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閉,梅生終於葬身蛇腹。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來。 在壽縣城西門城瓮里,南北兩壁上對稱鑲嵌著兩塊石刻,一面是鑼,對面是鼓。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當在鼓,對面鑼」。
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壽州來了一位新知縣,上任不久,看到古城牆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幾次倒塌,下決心重修。於是通告全縣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修復城牆。不料告示貼出一個月,卻不見動靜,這是為何?他哪裡知道「捐款捐糧修城牆」已叫喊了三任知縣,他們裝滿了腰包,卻沒有修城牆一寸。你想,老百姓還相信這位新大人嗎?
開工的日子到了,新知縣並不因為壽州百姓不熱心而泄氣,一大早便帶領衙役們扛著工具,來到西門腳下和幾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這一下可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有的說:「縣官大人都來修城牆了,人們千里迢迢來這招土,還不是為的壽州!我們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說:「還不是做做樣子騙人,一任比一任姦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縣還在工地上勞動,又過了十天,還見他和民夫們一起運石塊,不同的是現在不是幾十人,而是幾百人了。城內城外的百姓們都自動參加修城牆勞動,一些商會棧行老闆主動捐款贈物,支援修城,本來兩個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壽州百姓為紀念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門內立了「當在鼓、對面鑼」的石刻,表彰他說話算數,廉潔奉公的美德。 在壽州古城通淝門(南門)城瓮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著一個作行刺狀的石人,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國黃歇的建議,把都城遷到壽春。黃歇為相期間,施仁政,重農商,政績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賴。但考烈王沒有兒子,王位的繼承人已成問題,春申君黃歇為此也日夜操心,但無結果。此時,黃歇門下有一個叫李園的舍人,為了巴結主人,把他的妹妹獻給了黃歇。李氏頗有幾分姿色,又能說會道,得到黃歇的喜愛。不久,李氏懷孕在身。李園是趙國人,是個奸詐陰險,狡猾狠毒的小人,他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條詭計,讓他妹妹去實施。李氏便花言巧語地對黃歇說:「楚王沒有後嗣,一旦死了,王位就會被他的兄弟奪去。你為楚相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裡,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連性命也難保啊!現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獻給楚王,要是生個太子,不就會立為楚王了嗎!到那時,你不就得了楚國嗎?」經過反復思索,春申君還是同意了。
李氏獻給考烈王後,不久果真生了一個男孩,楚王十分高興,宣布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楚幽王。李園陰謀得逞,搖身一變成了國舅爺,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裡,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這時黃歇的一個門客私下對他說:「李園是奸詐小人,我看他收養了許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奪王位,必先殺你滅口。」黃歇自信李園待他一直很好,不會對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園把家養的刺客埋伏在棘門(今城南門內),等黃歇吊喪經過時,將他殺害了。連黃歇家族也遭李園抄斬。
人們為了不忘血的教訓,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門里人」。 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
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留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至今。1958年,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子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亘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C. 「安徽」的名字有何歷史故事

安徽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專安徽。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屬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部,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D. 歷史故事

三個歷史小故事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來源:常青樹)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斗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里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裡,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裡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葯,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裡,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裡,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裡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准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里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沖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里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沖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布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秦王滅六國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哪裡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里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說:「韓國已經被咱們兼並,趙國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縣)燕王已逃到遼東,他們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國和楚國。」秦王政聽從尉繚的計策,就派王翦的兒子王賁(音bēn)帶兵十萬人先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建沒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陽。

接著,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國。他召集將領們議論了一下,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

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人去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麼這樣膽小?我看還是李將軍說得對。」就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往南方去。

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帶了二十萬人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個大敗仗,兵士死傷無數,將領也死了七個,只好逃了回來。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出來帶兵,說:「上回是我錯了,沒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誤事。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

王翦說:「大王一定要我帶兵,還是非六十萬人不可。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我說我們要出兵六十萬,還怕不大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賠笑說:「這回聽將軍的啦!」就給王翦六十萬人馬。出兵那天,還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

王翦大軍浩浩盪盪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出動全國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他也不去理睬。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駐防的。」他就不怎麼把秦國的軍隊放在心上了。沒想到在項燕不防備的時候,秦軍突然發起攻勢,六十萬人馬像排山倒海似地沖殺過去。楚國的將士好像在夢里被人家當頭一棍子,暈頭轉向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

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戰船,訓練了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嘆了口氣,拔劍自殺。

王翦滅楚之後,回到咸陽。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大將,再去收拾燕國。燕國本來已經十分虛弱,哪裡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還攻佔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
到這時候,剩下的只有一個齊國啦。齊國大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回逢到諸侯向他求救,他總是拒絕。他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只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到了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並吞掉,他才著急起來,派兵去守西面的邊界。

可是已經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這時候,齊王建才覺得自己勢孤力單,可是其他諸侯國已經完了,往哪兒去討救兵呢?沒有幾天,秦軍就進了臨淄,齊王建沒說的,投降了。

六國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攻打,想拿別國的土地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維持小規模割據的局面,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秦國當時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和軍事上佔了優勢,更重要的是符合統一的歷史趨勢,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把六國一個一個滅掉了。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E. 與壽縣有關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拼 音】:bā gōng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解 釋】:八公山:山名.在安徽淮南市西.俯瞰平野;形勢險要.把八公山上的草和樹木都當成了敵兵. 【出 處】:《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F. 壽縣有哪些歷史典故

壽縣三眼井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至今井水清澈甘甜,據記載,明清延用元代制度,建立了驛站網路,明嘉靖年間,壽州有驛站10處,南過驛巷和北過驛巷,就是供應傳遞書信的郵差、軍士歇腳、休息,給馬補充飼料的地方,當然少不了有水井。即使是設驛站時建的井,三眼井亦當在四百年左右了。

在古城壽縣,至少在20世紀70年代前,在人們用上自來水之前,井仍然是人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每每在早晨或傍晚時分,在井邊提水淘米、洗衣,成了街頭巷尾一道必不能少的生活景觀。即使時序走到了21世紀,水井仍和自來水一樣發揮著作用。史料記載,戰國時古壽春人就有陶圈井。到了宋代,城垣修固,為了解決居民飲用水,始鑿磚制水井,並流行於明代。據統計,1958年以前,城區尚有宋、元、明、清時代磚井179眼。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的東大街、南大街,以及居民集中的北大街西北角、西大街西南角。據記載,位於西大街清真寺巷內的壽縣清真寺——無象寶殿門前有一口古井,上有一座阿拉伯風格的井罩,井沿邊一道道井繩勒出的印痕,可以讓人想像出井的悠久歷史。壽縣清真寺 建於明朝天啟年間,建寺當築井,方便生活。據此推算,清真寺之井當在四百多年以上。壽縣城區的穆斯林兄弟多居住在南大街西南角清真寺巷附近,所以附近回民多到此汲水,以示潔凈。寺內二道門有一口井,已乾枯淤實,不知是何緣故。

壽縣三眼井是安徽壽縣重點保護歷史文物,位於東街南過驛巷內的民居旁,井邊就是人來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攤點。每天都能看到勒滿繩印的井邊圍滿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從三個井口汲水,著實為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眼井邊說故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壽縣城內的一口老井,聽聽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對於老井可能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口井,它比較特別,和別的井不同的是,它有三個眼,這還不算,在它的身上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壽縣三眼井位於壽縣縣城東街南過驛巷內,有關這口井,流傳了很多故事,它得名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母親,曾經要飯到了壽縣這個地方,在極度口渴的時候,在這個井裡打水喝,最後發現了一隻三隻眼的龜,於是趕緊把它放進井裡。據說,後來人們在打水的時候,也發現過這只三眼神龜。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在當地百姓心目中,這口井是多麼的不同尋常。在很多老年人的記憶里,這口井就像神一樣。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有人來祭拜。

G. 壽縣古城牆有多少年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目前國內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
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舐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至今。1958年,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牆為全國七大古城牆中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牆、磚壁石基、周長7147米。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四門原都有護門瓮城。城牆古樸雄偉、氣勢磅礴,如蒼龍環繞,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沖,是兵家反復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千這個故事。

H. 壽縣歷史典故小故事

雞犬升天
西漢時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名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封位版為淮南王。
淮南王劉安權看了許多書,偏偏對道教的書籍入了迷。產生了煉丹成仙的念頭。於是他四處去尋訪有仙方神術的道人。
有一天,他聽說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煉制仙丹的秘方,但是從不傳給別人,於是就去尋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雲游,劉安吃盡苦頭也沒能找到八公。可是劉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尋訪,劉安的誠心感動了八公。一日,八公來到劉安家,把煉制仙丹的方法傳授給他,並告訴他,仙丹煉成,吃下後就可升天成仙了。
劉安每天都虔誠的靜心修煉,後來他「真的」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身體輕盈,飄飄欲仙。那些仙丹,晶瑩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時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後把仙丹吃了下去……劉安覺的身體輕飄飄的,低頭一看,原來自己早已站在雲端了。
劉安成仙後,灑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它們也都飄然升空,成了神仙。劉安在雞和狗簇擁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I.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四個城門的名稱

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今城牆為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築,牆磚面亦常見「建康許都統造」字樣。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牆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通體向內欹斜,層層收分。城外東南為濠,寬約60米,北環淝水,西接壽西湖,外壁牆腳築有寬約8米的護城石堤。城有四門,東為賓陽,南曰通淝,西稱定湖,北名靖淮。四門皆有護門瓮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具有軍事防禦和防汛抗洪雙重功能。與城牆有密切關聯的「留犢情深」、「劉仁贍死節守城」、「當面鑼對面鼓」、「門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傳說,伴隨各城流傳至今。1958年,壽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縣古城牆,是全國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城牆之一。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因此,歷代對其城垣修築頗為講究,屢毀屢建,日益堅固。如清末狀元孫家鼐所記:「城堞堅厚,樓櫓崢嶸,恃水為險。」據光緒《壽州志》記載,今壽縣城牆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明清時曾多次修因,迄今完好。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城牆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牆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接。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樓八所,翼然立於城上(現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壽陽城晚眺》詩:「楚山重疊矗淮氵賁,堪與王維立畫勛。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障野平雲。」宋人張文潛《題壽陽樓二絕》有句:「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蘇軾過此,作《壽陽岸下》,詩去:「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幽人獨來帶殘酒,偶聽黃鸝第一聲。」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牆垣改用石塊壘築,近年,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通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 ·、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四門原都有護門瓮城。城牆古樸雄偉、氣勢磅礴,如蒼龍環繞,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壽縣地處皖中,控扼淮淝。古為南北要沖,是兵家反復爭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奏晉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這次戰爭,再次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後人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歷史掌故。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與南唐又激戰壽春,當時身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隨周世宗柴榮親征,圍團壽州,立下了赫赫戰功。至今兩淮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困南塘」的故事,獲得部優獎的壽縣傳統名細糕點「大救駕」就源千這個故事。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奸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茸。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子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亘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
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J. 關於壽縣名勝古跡的400字作文

:濟南濟南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勝古城,它以著名的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贏得了廣大遊客的認可。它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美稱,這是泉城人民的驕傲。今日的泉城兒女使這三大名勝變得更加美麗壯觀。美麗的濟南素有「泉城」、「泉都」的美稱,有著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這些清冽甘美的泉水形成了濟南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為濟南市增添了無限的色彩。
在濟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屬趵突泉了。它晝夜不停地翻滾著,又為泉城帶來了勃勃生機。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公園。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濟南的標志,它素有「游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說。趵突泉與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等二十多處名泉組成了趵突泉群,它是濟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歷史,贏得了古今中處無數遊客的稱贊。在趵突泉公園內像李清照紀念堂、易安舊居、萬竹園、娥英祠等眾多名泉碑刻,都是濟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今日的趵突泉由於人為地開采地下水已不比往日那麼輝煌,但由於各級政府的關注,相關領導的重視,嚴厲打擊開采地下水的不法行為,泉城人民也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使濟南各處的泉水又復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只要一聽到這句詩,人們便會想起那美麗的大明湖。美麗的大明湖位於濟南市中心,舊城區北部。在濟南著名的八景中,大明湖就有三景,那便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了。大明湖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游入湖內,當泉水滿了的時候,泉水便會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的,因而大明湖的湖水「恆而不漲,久旱不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園的面積有86公頃,其中它的湖面就佔有46公頃。湖上有著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許多大小島嶼六處,公園的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面上的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遊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上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大明湖公園的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等十三餘處名勝古跡掩映在這美麗的綠樹繁花之中,向前來的遊客們展現出了它們悠久的歷史文化。
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最能體現出濟南的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市區南鄰。在千佛山上,東西都橫列著許多千姿百態的佛像,奇偉深秀。站在遠處望去,千佛山猶如一架巨大的錦屏。在千佛山的山腰處建有「興國禪寺」、「歷山院」。除此之外,在它們的周圍還到處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以及「雲徑禪關」等許多寺廟。在近幾年來,千佛山又建成了桃花園、萬佛洞、彌勒勝苑、佛山書苑等等。至此,千佛山這將要成為一個融山林、名勝古跡為一體的游覽勝地。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濟南有著巨大的變化,它向遊客們傾訴了今日的泉城人民群眾熱愛泉城,勇於創新的精神,它向我們歌頌了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濟南,我為你自豪!
作文二:孫武祠整治放假期間父母帶我游覽了坐落在廣饒的唯一名勝古跡:孫武祠。看後令我感慨萬千,從內到外裝飾一新。看上去第一感覺不是古老建築,而是剛剛新建的一處建築。你說它是名勝古跡,恐怕沒有人會相信的。
那裡從內到外裝飾一新,外面用油漆重新粉刷了一便。裡面鋪了新地毯,牆上的油漆剛剛干,屋內還有一股濃濃的油漆味。看上去並不像什麼名勝古跡,而像剛剛裝修的新樓房,其內擺設豪華端莊。電視上的廣告作的挺好的。可是,與實際相差太遠了。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呀!我們在裡面整整轉了一圈可是就碰上了幾個人,其中裡面還包括一個看大門的。裡面根本沒有名勝古跡的神聖,因為他的本質已經被改變了,走進去讓人渾身不自在。
你可以試想一下:一個人在一個全是古老建築的屋裡,而裡面卻有電燈、監控器、電腦。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是否會令你不自在。
是的現在得人們往往會這樣,為了轉錢不惜把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給改變掉。我認為這些人不配做一個中國人因為他們只認識錢。他們為了錢什麼都肯做。我想如果不是人們刻意的修飾孫武祠的話這座古老的建築會更神聖的。
作文三:名勝古跡遠遠的便看見,長城猶如一條長龍,盤卧在山陵上。 爬上長城,看著人群來來往往,我心中便產生一種好奇心,從高出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呢?於是我便隨著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見了許多外國友人,想必他們也是久聞長城的大名,想來看看長城是怎樣的壯觀,宏偉.過了一會,我看見一個小房子似的堡壘,原來那就是烽火台,敵人來時,用來點狼煙的,這不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抬頭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藍,再看看長城,彷彿還有很遠很遠,一直延伸到雲端.由於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僅僅爬到了835米處.哎!真是令人遺憾啊!不過看著下面的人群,我當然十分自豪望著人群,我想,這便是長城的吸引力.如果長城沒有宏偉的氣勢,怎麼會吸引那麼多的遊客?我又隨著人群涌了下去此時我真的感受到了長城的宏偉壯觀作文四:名勝古跡長城說到長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它可是我國偉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雄偉壯觀的長城吧!
遠看長城,它就像一條巨龍蜿蜒在群山之中,它連綿起伏,景象奇異,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長城共長6300千米,是春秋戰國時期修築的。各國為了防禦外敵侵擾,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將秦,趙,燕三國北邊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俗稱「萬里長城」,也叫「秦長城」,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
我們為祖先給我們留下如此罕見的偉大工程而驕傲和自豪!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大家有時間可要親眼去看看啊!
作文五:游名勝古跡我去過了很多地方,如:仙公山、清源山、廈門、泉州游樂園……可給我印象最深的事安溪的清水岩,游名勝古跡的作文。一次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表弟等人一起去安溪清水岩玩。清水岩是在山上,我們來到山腳,看見兩了一條公路蜿蜒而上,兩邊松柏林立,枝繁葉茂。高聳入雲,簡直像巨人一樣站立在公路的兩旁保護這條公路。

閱讀全文

與壽縣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