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國元勛楊立青將軍簡介有哪些
楊立青將軍是50集電視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男主演。由演員孫紅雷扮演。《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楊立青是一個虛擬人物,他的原型是陳賡、宋時輪、楊至成和肖勁光的結合。
楊家的老三,最小的弟弟,頑劣又有正義感的叛逆青年,有著軍人的天賦與精神,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構建自己的信仰,走自己的道路,最終修成自己的正果。楊立青開朗直爽,笑得孩子氣,愛就愛得轟轟烈烈,討厭就討厭的徹徹底底,完全性情中人,是個性格十分討喜的人物。
1、北伐時期,當時的楊立青,黃埔三期生,年少輕狂,激情四射,充滿了對「打軍閥、除奸賊、光明正大,保人民、安地方、公正和平」的熱情。楊立青爭取董建昌一節,就是取自肖勁光這段故事。
2、紅軍時期,經歷過大屠殺的楊立青,對國民黨產生了深深的幻滅之感,最終在瞿恩感召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成為蘇區干將。
3、八路軍時期,國共合作,短暫的共同抗日蜜月期,楊立青重續前緣,給同窗異路的國民黨將官們講游擊戰術。
4、解放軍時期,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灰飛煙滅,黃埔同窗最後一次兵戎相見,之後把酒言歡,同胞兄弟卻從此各走一方,再無相見之日。
5、建國後,楊立青回顧往昔去思考當下,向死去的導師瞿恩寫信,代表著楊立青在思想上的成熟與對國家的思考。
(1)開國元勛歷史故事栩栩如生擴展閱讀:
楊立青身上有眾多開國將領的影子,並非某個特定將領的原型,但還是與某幾位將軍的形象比較相符。
1、宋時輪將軍:
應該說這個架子還是按55開國上將宋時輪的架子來搭的。劇中的楊立青是湖南醴陵人,黃埔出生的湖南醴陵人,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我軍優秀將領的,有左權、蔡升熙、陳恭、李隆光、宋時輪五位,前四人均在革命戰爭時期光榮犧牲。
只有宋時將軍將革命堅持成功並在55年授銜開國上將。劇中,楊立青四一二後上山遇見白鳳蘭加入了游擊隊,當了這支不太正規的游擊隊的政委,歷史上宋時輪將軍四一二後因為涉共嫌疑,被國民黨當局判了1年徒刑,後保釋出獄,但與組織失去聯系,宋上將回了老家。
帶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游擊隊伍。這段經歷與劇中也比較相符。楊立青後來在抗大當教員,宋時輪將軍也在抗大當教員,抗戰勝利後,楊立青參加了軍調小組,宋時輪將軍也擔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
2、陳賡大將:
陳賡大將也是出自黃埔的湖南人,劇中楊立青與范希亮(原型為國軍抗日名將宋希濂)的戰友情,與董其昌(董其昌原型為國軍元老抗日名將張發奎)的亦師亦友亦敵的復雜關系,均以陳賡大將為原型。
3、楊至成上將:
劇中楊立青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過四野軍需部部長,這一職務歷史上由同樣出自黃埔五期的楊至成上將擔任,不過楊將軍是貴州三穗人,長期任我軍的軍需官,事跡與楊立青相符之處並不多。
4、肖勁光
楊立青爭取董建昌一節,就是取自肖勁光這段故事。
② 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故事是真的么
肯定都是真實的,因為那段歷史是存在的。不過肯定會突出主角的作用!
③ 故宮的傳說及故事
故事一:清朝宮女再現
1983年的一個深夜,一個人在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於是就想上前看看,但是怎麼也追不上那隊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旗袍的宮女在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
(3)開國元勛歷史故事栩栩如生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里一共居住過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皇帝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紫禁城內現有10餘個藏館,包括歷代藝術館、工藝美術館、繪畫館、清宮玩具館、青銅器館、陶瓷館、鍾表館、珍寶館、銘刻館和明清傢俱館,共有珍貴藏品約100萬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宮方能看到。
④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插翅難逃、兩小無猜、簪纓世族、驚天動地、覆雨翻雲、青梅竹馬、袖手旁觀、血戰到底、千鈞一發、浮生若夢、霧里看花、再接再厲、畫地為牢、浪跡天涯、白雲蒼狗、炙手可熱、飛黃騰達。
天倫之樂、插翅難飛、金風玉露、坐井觀天、耳濡目染、無與倫比、蠅營狗苟、敬謝不敏、巴山夜雨、青天白日、歷歷在目、焚膏繼晷、橫掃千軍、看朱成碧、嘔心瀝血、伯樂相馬、繼往開來。
佶屈聱牙、秋高氣爽、雷厲風行、觸目驚心、秀外慧中、刻骨銘心、痛定思痛、以人為鏡、落井下石、慘淡經營、蜻蜓點水、口若懸河、細大不捐、筆走龍蛇、英姿颯爽、軒然大波、異曲同工。
混為一談、業精於勤、熟視無睹、九牛一毛、憤世嫉俗、蚍蜉撼樹、冰清玉潔、別開生面、不得而知、力挽狂瀾、弱肉強食、一瀉千里、大展宏圖、別有洞天、層出不窮、含英咀華、嶄露頭角。
碧海青天、虛張聲勢、戮力同心、悲天憫人、殺人如麻、不平則鳴、大放厥詞、竊竊私語、渾然天成、動輒得咎、駕輕就熟、古稀之年、量體裁衣、休養生息、待人接物、詰屈聱牙、錦綉山河。
騎虎難下、筋疲力盡、垂頭喪氣、語焉不詳、萎靡不振、殘羹冷炙、仙風道骨、深居簡出、精疲力盡、形單影只、日上三竿、一視同仁、千瘡百孔、素昧平生、兼而有之、奮不顧身、掛一漏萬。
互通有無、兼收並蓄、屈指可數、舉手之勞、冥頑不靈、齊心協力、眾目睽睽、狂風怒號、輕車熟路、錦瑟年華、發人深省、冰雪聰明、無理取鬧、雲翻雨覆、沒齒難忘、桃花流水、功成名就、得意揚揚。
1、虛張聲勢
西漢景帝時,李廣為上郡太守。當時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寵幸之臣到上郡,助李廣習兵擊匈奴。
一天,該臣與騎從十餘人外出遊獵,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開戰,隨從盡死,僅該臣一人被射傷逃至李廣軍營。李廣說:「一定是射鵰的匈奴人。」
乃率百餘騎兵追擊那三個匈奴人,三人因無馬步行,行數十里被李廣追上,果然是射鵰的匈奴人,李廣殺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
將活捉的匈奴人帶上附近小山,突然發現不遠處有數行匈奴騎兵。匈奴騎兵也看見了李廣他們,認為是漢朝的誘敵之兵,於是上山布陣。
李廣的隨從們非常害怕,想趕快逃跑。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數十里,這樣逃跑,匈奴騎兵一定追殺過來,那我們就完蛋了。如果我們按兵不動,匈奴兵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一定不敢襲擊我們。」
李廣命令士兵繼續往前靠近,又下令解下馬鞍。隨從們說:「敵人這么多,解下馬鞍,萬一情況緊急,怎麼辦?」李廣說:「解下馬鞍,可以讓匈奴兵更加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匈奴兵中一騎白馬之將出陣,李廣上馬帶十餘人追殺,射死騎白馬之敵將,仍然回到原地,解下馬鞍,讓馬卧下休息。
直到天黑,匈奴兵始終懷疑,不敢前進,又恐怕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會乘黑夜進攻,於半夜時退兵後撤。
第二天天亮後,李廣才帶領隨從回到大軍營中。
2、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很稀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但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將馬找到。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
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
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3、別開生面
唐代著名的畫家曹霸,擅長於畫人物和馬。他的名聲傳到京城長安,連深居宮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
玄宗經常召他進興慶宮,命他當場作畫,並時常給於豐厚的賞賜。由於曹霸受到皇帝的寵幸,長安城裡的王公貴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畫為榮。大家不惜以很高的價錢,來收購他的墨跡。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閣內四壁上繪有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肖像。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畫家閻立本畫的。
由於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現大部分已經剝落,不僅失去了當年的風采,有的甚至難以辨認。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過。
要重畫功臣肖像談何容易。曹霸閱讀了大量史料,對照已經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細琢磨,精心構思,然後揮筆繪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並且以嶄新的風格展現在人們面前。
曹霸既擅長於畫人物,又擅長於畫馬。一次,玄宗傳曹霸進宮,當場叫人把他最喜愛的一匹叫玉花驄(cong)的名馬牽來,命曹霸為它作畫。
曹霸叫侍從把一幅巨大的白絹裱糊在殿壁上,同時對玉花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觀察,然後轉過身,飛快地揮舞墨筆。
不多久,威武神駿的玉花驄就展現在白絹上。玄宗越看越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
但是好景不長,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愛好聲色,奢侈荒淫,長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來越少被召進宮去作畫。後來他又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去官職,降為平民,只得離開長安。
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晚境極其凄涼。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馬上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後,非常同情和感慨,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這樣兩句:「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凌煙閣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艷奪目的色澤,幸虧得你左武衛將軍下筆使它們重放光彩。
4、騎虎難下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的軍隊。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
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只有撤軍。」
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在我軍雖然乏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
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只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叛軍。
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一句話,後來演變成了成語「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5、慘淡經營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其中收藏有唐太宗以表彰推翻隋朝的24位開國元勛的畫像,唐玄宗時期,畫像大都已剝落,色彩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光彩。
唐玄宗即位後,鼓勵人們學習這24位開國元勛,並召當時著名的畫家、曹操的後裔曹霸入宮補畫。經過大量構思、查史,幾天後,曹霸所畫的24位元勛全以嶄新的面目展現於眾人之前,大放異彩。
玄宗對畫十分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但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很少召曹霸入宮作畫。後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官職,貶為平民。
後來,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時境十分悲慘。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出於同情,贈給曹霸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其中有一句如此寫道:「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成語「慘淡經營」便出於此。
⑤ 故宮真實歷史故事,不要鬼故事,150字左右
北京故宮的歷史故事: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幹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夥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夥兒幹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製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獃獃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
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製「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
⑥ 作為開國元勛,楊立青將軍的事跡有哪些
《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楊立青是一個虛擬人物,他的原型是陳賡、宋時輪、楊至成和肖勁光的結合。楊立青,楊家的老三,最小的弟弟,頑劣又有正義感的叛逆青年,有著軍人的天賦與精神,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構建自己的信仰,走自己的道路,最終修成自己的正果。
第一個是北伐時期,當時的楊立青,黃埔三期生,年少輕狂,激情四射,充滿了對「打軍閥、除奸賊、光明正大,保人民、安地方、公正和平」的熱情。
第二個是紅軍時期,經歷過大屠殺的楊立青,對國民黨產生了深深的幻滅之感,最終在瞿恩感召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成為蘇區干將。
第三個是八路軍時期,國共合作,短暫的共同抗日蜜月期,楊立青重續前緣,給同窗異路的國民黨將官們講游擊戰術。
第四個是解放軍時期,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灰飛煙滅,黃埔同窗最後一次兵戎相見,之後把酒言歡,同胞兄弟卻從此各走一方,再無相見之日。
第五個是建國後,楊立青回顧往昔去思考當下,向死去的導師瞿恩寫信,代表著楊立青在思想上的成熟與對國家的思考。
1、主要原型是宋時輪將軍:
應該說這個架子還是按55開國上將宋時輪的架子來搭的。劇中的楊立青是湖南醴陵人,黃埔出生的湖南醴陵人,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我軍優秀將領的,有左權、蔡升熙、陳恭、李隆光、宋時輪五位,前四人均在革命戰爭時期光榮犧牲,只有宋時將軍將革命堅持成功並在55年授銜開國上將。
在劇中,楊立青四一二後上山遇見白鳳蘭加入了游擊隊,當了這支不太正規的游擊隊的政委,歷史上宋時輪將軍四一二後因為涉共嫌疑,被國民黨當局判了1年徒刑,後保釋出獄,但與組織失去聯系,宋上將回了老家,帶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游擊隊伍。這段經歷與劇中也比較相符。
後來楊立青在抗大當教員,宋時輪將軍也在抗大當教員,被分在上級參謀科。抗戰勝利後,楊立青參加了軍調小組,宋時輪將軍也擔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
2、部分陳賡大將:陳賡大將也是出自黃埔的湖南人,劇中楊立青與范希亮(原型為國軍抗日名將宋希濂)的戰友情,與董其昌(董其昌原型為國軍元老抗日名將張發奎)的亦師亦友亦敵的復雜關系,均以陳賡大將為原型。
3、極少部分楊至成上將:劇中楊立青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過四野軍需部部長,這一職務歷史上由同樣出自黃埔五期的楊至成上將擔任,不過楊將軍是貴州三穗人,長期任我軍的軍需官,事跡與楊立青相符之處並不多。
但劇中大部分劇情還是小說藝術加工,立青立仁立華三姐弟就無法找出歷史原型了,更多是隱喻了國共民主三種不同的意識形態,而楊立青與矍恩、白鳳蘭、林娥三位女主角的感情劇更是十分精彩,更印證著一位革命者在血與火的大時代中的成長。
4、還有一點是肖勁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人物的主要原型:楊立青=陳賡+宋時輪+楊至成+肖勁光。
宋時輪:
宋時輪(1907年-1991年)
(1)宋時輪1925年來廣州,後考入黃埔軍校,和立青來廣州入黃埔幾乎是同一個時點。
(2)四·一二政變後,宋時輪一度與黨組織失去聯絡,只好回家落草,拉了一隻30多人的隊伍,1929年編入紅六軍;立青在被穆震方趕出部隊後,也是一度在白鳳蘭隊伍中落草,而且被老范收拾得只剩下不到30人左右。
(3)江西蘇區時期,宋時輪任紅21軍61師師長,立青此時也官至師長。
(4)抗戰爆發,紅軍改編成八路,宋時輪由師長變成120師358旅716團團長;立青也是由師長降為團長(不過是115師,在師弟林彪手下)
(5)解放戰爭時期,宋時輪任三野十縱司令員,立青也在卸任軍工部長後擔任十縱司令員(不過是四野十縱)。
陳賡:
陳賡(1903年-1961年)
相似關鍵詞:性格活潑幽默、愛開玩笑,黃埔生,東征,南昌起義,刺殺叛徒,打仗鬼才。
年輕陳賡的性格與經歷,還有祖父的顯赫,與楊立青確實很有相似之處(只是祖父改成了父親)。在東征中,陳賡化妝混入敵方,花了三天時間偵察,繪制出詳細地圖帶回,這個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也有反映。特別是他在上海做特工時,刺殺叛徒的那一段,正是當年陳賡刺殺出賣了羅亦農的叛徒霍家新(何家興)與賀治華(賀稚華)夫妻的翻版。
楊至成:
楊至成(1903年-1967年)
相似關鍵詞:黃埔生,南昌起義,抗大,東北解放戰爭後勤。
抗大的教員,這和楊立青經歷相似。東北解放戰爭的後勤軍需部長,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是楊立青打錦州之前,主抓兵工生產的故事。
肖勁光:
肖勁光(1903年-1989年)
相似關鍵詞:湖南人,勸降程潛,長沙和平解放。楊立青爭取董建昌一節,就是取自肖勁光這段故事。
⑦ 有關韓信的歷史故事及成語典故
1、背水一戰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後,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
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
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
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
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後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
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後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拚命追擊。
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賓士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
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2、拔幟易幟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後,率領漢軍攻佔了魏國和代國,接著又在張耳的協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陘,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將陳餘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阻擋。
謀士李左車建議陳餘拔給他三萬軍隊,從小路出發,出其不意地截取漢軍的後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前軍抵達井陘時不與交戰。這樣的話,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韓信和張耳的頭顱。
陳餘是個讀書人,不愛使用詐謀奇計,認為韓信的兵不過數千,經過千里行軍,已非常疲憊,可以直接予以攻擊,因此沒有採納李左車的計謀。
韓信手下的人探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放心東下井陘,進軍到離井陘口三十里之處,韓信下令休息。
半夜裡,他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著一面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陘口山後隱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將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並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接著,韓信又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諱忌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為漢軍自己斷了後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一萬人的軍隊向井陘口進發,趙軍立即打開營門迎擊。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張耳命漢兵丟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後退,只得拚死作戰。
這時,隱蔽在山後的兩千漢兵,趁趙營無人守衛,快速沖進趙營,飛快地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色的旗幟。
而在水邊作戰的趙兵,因遇到背水一戰的漢兵的頑強抵抗,無法取勝,想返回營地,卻見那裡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漢兵抓住,頓時軍心大亂,各自逃命。接著,漢軍兩面夾擊趙軍,結果主將陳餘被殺,趙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劉邦稱帝後,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准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准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
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為淮陰侯。
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閑談,要他評論 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說了。
當然,那些人都不在韓信 的眼中。劉邦聽了,便笑著問他:「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 劉邦又問:「那你呢?」「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
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劉邦見韓信降為淮陰侯後仍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興。
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後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陰有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著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單影只。於是,他便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在場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很膽小。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5、韓信木罌渡黃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後項羽封王時所立,以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金殿)為都城,管轄河東郡。劉邦還定三秦之後,自臨晉(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東南)渡黃河向東擴展,魏王豹順應大勢,不戰而降,歸順漢王,並帶兵隨漢王東進討伐項羽。
後來,漢王東征受挫,魏王豹托詞親屬有病要回去探視,便離開漢王。回魏之後,他立刻關閉黃河東岸渡口,斷絕與漢的來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劉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區十分重要,從魏國西進可以威脅關中,南下可以截斷漢軍糧道,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夾擊之勢。
為了解除這一威脅,劉邦先派酈食其前去勸說魏王豹歸順漢王,並許諾封以萬戶之邑,卻遭到魏王豹的斷然拒絕。劉邦見勸說無效,准備向魏王豹發兵,便向酈食其了解魏將領的情況。
劉邦問:「魏大將是誰?」酈食其回答:「是柏直。」劉邦說:「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怎麼能抵擋韓信!」又問:「騎兵將領是誰?」回答:「馮敬。」劉邦說:「是秦將馮無擇之子,雖然賢能,也不能抵擋灌嬰。」
又問:「步兵將領是誰?」回答:「項它。」劉邦說:「不能抵擋曹參。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於是,任用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一起伐魏。
韓信在出兵之前,也找來酈食其了解魏將領情況。他聽說魏王豹不用有戰斗經驗的周叔為大將,卻用沒有經驗的柏直,心裡就有了對敵之策。他分析魏必然憑借黃河天險,扼守黃河主要渡口,採取固守的戰略,進行持久作戰。
所以,他審時度勢,針鋒相對地制定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決定用奇襲的戰術一舉擊破魏軍的防線。漢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韓信率軍從關中出發,兵臨黃河岸邊。
魏王豹聞訊,把重兵調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封鎖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來到臨晉關,派人一偵察,對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陽(在陝西韓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於是就決定在夏陽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們只有100 多隻,不夠用。韓信就派人砍伐木材,並去收買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時候叫罌)。
灌嬰和曹參為明白韓信買罌的用意,請他解釋。韓信說:「把幾十隻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長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繩子綁在一起,再用木頭夾住,叫作『木罌』,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載人啊。」
灌嬰和曹參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著伐木購瓶了。幾天功夫,一一準備齊全。
這一天,韓信命令灌嬰帶領一萬兵馬和100 多隻船,在臨晉關黃河的對岸排開陣勢,假裝要渡河的樣子。魏王豹率領重兵虎視眈眈,嚴陣以待。誰料想,韓信仰曹參卻偷偷地帶領大軍連夜把木罌運到了夏陽。
魏王豹等了幾天。並不見臨晉關對岸發兵,以為漢軍一時不敢渡河。正在這時,安邑守軍來報,韓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陽方向殺將過來。
魏王大驚:上游的夏陽向來沒有船隻,難道漢軍是飛過河的?倉促之間領兵去阻擋,但是以木罌渡河的漢軍在安邑得手後,士氣更旺,一路勢如破竹,魏軍哪裡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臨晉關退去,灌嬰的兵馬卻趁臨晉關空虛之機,揮師渡過河來攻佔了關口,也向平陽沖來。兩路夾擊,腹背受敵的魏王豹只得下馬投降。韓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聞訊大驚,急忙回師救援,但軍心已經大亂,難敵漢軍的沖擊,全軍遭重創後被迫向東退卻,韓信率領漢軍乘勝追擊。
九月,漢軍在東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縣東南)俘虜了魏王豹,韓信兵不血刃進入魏都平陽。隨後,韓信又分兵平定了河東52縣,在黃河以東置河東郡。
韓信木罌渡軍克魏王豹後,消除了魏對關中和黃河以南地區的威脅,取得了漢軍開辟北方戰場的第一個勝利,對減輕劉邦主力在中原戰場作戰的壓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著名戰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胯下之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背水一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多多益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木罌渡黃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拔幟易幟
⑧ 中國開國元勛名字及事例
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這些響亮的名字之後,歷史又慷慨無私地推內出了使每個中國容人都為之驕傲且為之驚訝的「十大元帥」。
朱德、葉劍英、劉伯承、徐向前、賀龍、彭德懷、陳毅、聶榮臻、羅榮桓、林彪,宛如支撐中國軍隊和中國政治的十根巨柱,他們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又一個個或平靜或悲壯或奇特地離去,從而給歷時大半個世紀的中國革命畫上了一個大大的驚嘆號,也給世人留下了無數個待解的「謎」。
⑨ 新中國開國元勛有什麼人
新中國開國元勛包括: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十大元帥。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劉版少奇、朱德、任權弼時、陳雲、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十五位開國元勛。
開國功勛,包括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政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六大中央分局書記和六大行政區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十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