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帶良字的名人
1、馬良,字季常。蜀漢著名文官,眉有白毛,後人稱其為『白眉馬良',是馬謖的兄長。劉備入川、諸葛亮西援後,馬良留鎮荊州,升左將軍掾。後馬良出使東吳,得孫權敬待。劉備登基後封馬良為侍中。劉備東征時期,馬良奉命招納五溪蠻夷,蠻夷全部順從蜀漢。夷陵大戰中,馬良戰死。
2、張良(前262—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偉大的謀略家、政治家。傳為漢初城父(《史記.索引》引《後漢紀》雲:「張良出於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3、顏良,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准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4、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
根據重慶官方對秦良玉所遺留下來的衣物等遺物測定,其身高約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5、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張學良是現代愛國主義者的典範,盡管愛國主義征程中也有過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東三省淪陷,但瑕不掩瑜,他為祖國和平統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幟完成了國家統一,1937年西安事變促成了全國抗日戰爭同一戰線的形成。為東北的建設,為抗日復土的民族解放大業所立下的豐功偉績,以及那種心地純潔的愛國主義和舉世罕見的犧牲自我精神將永垂青史。
6、史良(1900—1985)字存初。女。江蘇常州人。1915年考入常州女師。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曾任常州市學生會副會長。1923年考入上海法政大學,1927年畢業後任南京政工人員養成所指導員。1931年在上海開始執行律師業務,曾任上海律師公會執行委員。九一八事變後,發起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被選為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後,被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同年底,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時等,因積極參加與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為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日戰爭初期,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民主運動。1938年任全國婦女指導委員會委員兼聯絡委員會主任。並任第一、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退出國民參政會,辭去婦女指導委員會職務。1942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稱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常委、重慶市支部組織部長。在重慶談判中,擔任民主同盟代表團顧問。1946年後回上海,繼續執行律師業務並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1948年後在上海創建民盟華東執行部,任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司法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盟第一、二、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五屆中央主席。
B. 帶以字的歷史人物
茅以來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自,江蘇鎮江人,畢業於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耐基梅隆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其曾主持修建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設計武漢長江大橋。1989年11月12日,其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C. 歷史上帶芳字的名人有哪些
李永芳、孫傳芳、梅蘭芳、馬步芳、曹芳、羅芳伯、楊芳、焦芳、回華蘅芳、黃體芳、王世答芳、張佩芳、田蘭芳、程芳朝、陳應芳、何其芳、李芳莎、張桃芳、周信芳、王芳、張瑞芳、肖菊芳、福芝芳、詹才芳、李成芳、張鎮芳、陳芳允、尹桂芳、吳貽芳、邵桂芳、李麗芳、吳芳、金景芳、賈植芳、崔瑞芳、李世芳、蘇芳、李慧芳、陳麗芳、林義芳、魏蓮芳、董秋芳、傅其芳、吳芳吉、
D. 字帶文的歷代名人有哪些
樂進 字文謙
荀彧抄 字文若襲
賈詡 字文和
於禁 字文則
孫堅 字文台
孔融 字文舉
陳群 字長文
曹休 字文烈
李通 字文達
魏延 字文長
張遼 字文遠
潘璋 字文珪
薛綜 字敬文
費禕 字文偉
曹彰 字子文
檀敷 字文友
韓遂 字文約
E. 歷史上名人的字和名
劉備 玄德 曹操 孟德 賈詡 文和 魏延 文長 呂布 奉先
關羽 雲長 孫權 仲謀 荀彧 文若 姜維 伯約 荀攸 公達
張飛 翼德 孫策 伯符 曹彰 子文 丁峰 承淵 徐盛 文向
趙雲 子龍 甘寧 興霸 司馬懿 仲達 鄧芝 伯苗 諸葛瑾 子瑜
黃忠 漢升 周瑜 公瑾 諸葛亮 孔明 文聘 仲業 蔣干 子翼
馬超 孟起 魯肅 子敬 呂蒙 子明 周泰 幼平 程昱 仲德
張遼 文遠 徐庶 元直 夏侯敦 元讓 黃蓋 公覆 朱然 義封
徐晃 公明 曹仁 子孝 鍾會 士季 韓當 義公 全琮 子橫
樂進 文謙 曹洪 子廉 鄧艾 士載 程普 德謀 許褚 仲康
於禁 文則 夏侯淵 妙才 郭嘉 奉孝 陳武 子烈 禰衡 正平
張頜 儁乂 李典 曼成 廖化 元儉 陸遜 伯言 陳宮 共台
F.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的名字裡面帶權字的
1、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G. 歷史名人表字大全
劉備字玄德 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孫權字仲謀 關羽字雲長 張飛字翼德
趙雲字子龍 樂進字文謙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讓
夏侯淵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達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劉曄字子陽
孫乾字公佑 簡雍字憲和 糜竺字子仲 滿寵字伯寧 呂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於禁字文則 馬超字孟起 孫堅字文台 孫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謀 黃蓋字公覆
韓當字義公 祖茂字大榮 朱治字君理 呂範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張昭字子布
張紘字子綱 太史慈字子義 蔣欽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陳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襲字元代 許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張遼字文遠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達 陳登字元龍 魯肅字子敬 諸葛瑾字子瑜 顧雍字元嘆 張合字雋×
許攸字子遠 賈詡字文和 司馬懿字仲達 文聘字仲業 魏延字文長 徐庶字元直
黃忠字漢升 龐統字士元 嚴畯字曼才 陸績字公紀 張溫字惠恕 駱統字公緒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淵 步騭字子山 甘寧字興霸
呂蒙字子明 陸遜字伯言 凌統字公績 馬良字季常 馬謖字幼常 蔣琬字公琰
劉禪字公嗣 廖化字元儉 薛綜字敬文 程秉字德樞 朱桓字休穆 蔣干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陳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闞澤字德潤 陳震字孝起 伊籍字機伯
龐德字令明 張松字永年 楊修字德祖 陳群字長文 法正字孝直 孟達字子慶
關興字安國 曹休字文烈 孫翊字叔弼 孫匡字季佐 孫朗字早安 孫韶字公禮
孫靜字幼台 黃權字公衡 劉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費禕字文偉
傅巽字公悌 劉馥字元穎 張既字德容 李嚴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譙周字允南 傅干字彥才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管恪字公明 耿紀字季行 左慈字無放 吉邈字文然 吉穆字思然
趙咨字德度 孫桓字叔武 孫皎字叔明 鄧芝字伯苗 劉永字公壽 劉理字奉孝
丁儀字正禮 丁廙字敬禮 禰衡字正平 吉太字稱平 華佗字元化 王連字文儀
呂凱字寄平 姜維字伯約 曹睿字元仲 夏侯茂字子休 郭淮字伯濟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諸葛恪字元遜 王雙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預字德艷
司馬師字子元 司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權 夏侯威字季權 夏侯惠字稚權
夏侯和字義權 曹芳字蘭卿 何晏字平叔 鄧颺字玄茂 李勝字公昭 丁謐字彥靜
畢軌字昭先 桓範字元則 鍾會字士季 鄧艾字士載 諸葛瞻字思遠 曹髦字彥士
曹奐字景明 毋丘儉字仲恭 賈充字公閭 孫峻字子遠 孫綝字子通 孫休字子烈
孫皓字元宗 諸葛誕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劉協字伯和 董卓字仲穎 呂布字奉先
丁原字建陽 伍孚字德瑜 陳宮字公台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鄭玄字康成
孔融字文舉 陶謙字恭祖 劉表字景升 蒯越字異度 蒯良字子柔 陳翔字仲麟
范謗字孟博 孔昱字世元 范康字仲真 檀敷字文友 張儉字元節 岑眰字公孝
劉繇字正禮 審配字正南 袁譚字顯思 袁熙字顯奕 袁尚字顯甫 劉璋字季玉
馬騰字壽成 司馬徽字德操 楊阜字義山 胡邈字敬才 逢紀字元圖 張裔字君嗣
龐德公字山民 蔡邕字伯喈 田疇字子泰 韓遂字文約 馬鈞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黃琬字子琰 張魯字公祺 陳珪字漢瑜 秦朗字元明 劉焉字君郎 劉岱字公山
華歆字子魚 何進字遂高 盧植字子干 山濤字巨源 王朗字景興 管寧字幼安
淳於瓊字仲簡 金禕字德偉
H. 帶巧字的歷史名人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醫學家。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版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權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又與梁毅文被合稱為「南梁北林」。
梅巧玲(1842~1882),是清朝同治、光緒時期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是徽班進京後由演唱徽調、崑腔衍變為京劇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劇旦角表演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畫家沈蓉圃繪入《同光十三絕》畫譜。他是四代京劇梨園世家的創始人,梅蘭芳大師的祖父。
I. 古代哪些名人名字中有帶「讓」字的嗎
張讓(?—189年9月24日),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版為小黃門權、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
邊讓(?--193年?),字文禮,東漢末年名士,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人。年少時,博學善辯,又能寫文章,曾作《章華賦》,因此名噪一時。漢靈帝時,大將軍何進以軍事徵召為令史。官至揚州九江郡太守。
翟讓(?—617年),東郡韋城(今河南滑縣南)人,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前期領袖。武功高強有膽略。初為東郡法曹,犯法亡命至瓦崗(今河南滑縣東南),率眾起義。
尚讓,生卒年不詳。唐僖宗乾符二年 (875)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王仙芝和尚讓﹑讓兄尚君長一起發動起義。
J. 帶炳字的歷史人物
瞎子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