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人物故事(400字左右的作文)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專 竹子屬,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文同 傳》里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他 畫 竹子,送去 的 絹,堆了 一大堆,他 有時 厭煩地 把 它們 扔在 地上.」
當時,文 興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補之 寫了 一首 詩 贊揚 他的 繪竹 藝術,其中 有 兩句:」 興可 畫竹 時,胸有成竹.
Ⅱ 求歷史人物故事!!!400字左右的作文
讀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篇文章,我的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劉胡蘭是多麼偉大啊,小小年紀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3歲啊,正是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候啊,她卻在軍營里到處忙活,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我們現在正直13歲,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的是清閑、舒適的日子,我們怎麼能跟劉胡蘭比呢?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從此,她開始逐步了解「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道理,積極參加村裡的抗日兒童團。
有一回,八路軍把敵人的一個團給包圍了,縣婦女部長奉命組織民兵擔架隊支援前線,劉胡蘭和幾名婦女想到前線去幫忙,隊里的首長奉勸她們說:「前線正在打仗,很危險,還是不要去的好。」劉胡蘭她們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她們毅然要求到前線上去支援:「那些戰士們為了國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們不怕,我們也不怕!」首長說服不了她,只得讓她們去幫忙。在戰場上,她們不僅救死扶傷,還幫戰士們運送炸彈,表現的一點也不比那些戰士們遜色,一直忙到天黑才撤軍回營。那時,她才13歲。
後來,劉胡蘭當上了雲周西村婦救會秘書。她就發動群眾與日本主義者斗爭,她經過重重的困難,在1946年6月時終於正式被中央批准為中國共產黨的候補人員。那時,她才14歲。
1947年1月12日那天,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捕了。面對敵人的威脅,她臨威不懼的對敵人說:「怕死不當共產黨!」敵人看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樣子,把劉胡蘭和逮捕的6位革命人士當場鍘死。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永遠的占據著她的心,所以她才能從容的躺在側刀的下面,她那永垂不朽、堅貞不屈的精神依然在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勇往直前。
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著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毛澤東述說了這件令人悲憤的事。悲就悲在劉胡蘭這么小的年紀就英勇的犧牲了,憤就憤在國民黨反動派連這么小的小孩都要殘殺,實在是可惡!毛主席聽完後,悲傷的問:「她是共產黨員嗎?」「是啊,她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啊!」任弼時動情的說。毛主席觸景生情,心裡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揮筆寫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是啊,劉胡蘭在她青春年少的時候,把她的一切都貢獻給了革命,貢獻給了人民,貢獻給了正義!我們為中國有個這樣的英雄豪傑而感到高興,她的名字將永遠留在人們記憶的深處,她的品格將永遠撒撥在那些正義人士的身上,她短暫而又悲哀的青春年華譜寫了一首流傳至今的偉大頌歌!
Ⅲ 關於歷史人物的400字作文
最近看了電視連續劇《傳奇皇帝朱元璋》,感慨良深。
朱元璋出身佃農,從小放牛,歲那年,父母、大哥均死於瘟疫;17歲出家當和尚,到25歲那年,寺廟又遭官軍焚毀;朱元璋走投無路,終於參加了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點運氣,朱元璋在義軍中脫穎而出,最後竟至黃袍加身,成為一個布衣皇帝的「傳奇」。
在稱帝前長達16年的艱苦轉戰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謀遠慮,謙虛謹慎。他在戰略上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方針,同時牢記「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據清人谷應泰在《明史記事本末》中記載,朱元璋在准備攻取鎮江時,就曾再三告誡部下說:我自起兵以來,從未妄殺無辜,你們一定要體會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萬不要放火、搶掠、殺人,違反者處以軍法,縱容者也要處罰。佔領鎮江後,朱元璋還特地命徐達訪請當地能人秦從龍,後來又親自到鎮江,「謁孔子廟,分遣儒士告諭鄉邑,勸農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後,朱元璋也採取了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他曾對劉基說:「寬民必當阜民之財,息民之力。不節用,則民財竭;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無以遂其生。」劉伯溫聽了他的這番話,感動得贊嘆道:「此所謂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卻又對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的言論極為反感,卻又非常善於實施陰謀而不動聲色,卻又在懲處官吏時極盡殘暴株連之能事,卻又經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獨和痛苦之中。和許多皇帝一樣,他也在登位後立即陷入「殺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慘劇演到了極致——只剩下一個湯和,趕緊戰兢兢告老還鄉,才保全了一條小命。在震驚全國的胡惟庸和藍玉兩個大案中,他竟殺了將近四萬人。這種空前的恐怖統治,這種復雜的雙重性格,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動機和情感邏輯所造成的呢?
顯然,這正是在封建專制體制下「權欲」無限膨脹所必然導致的結果。從起初連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的一無所有,到登上皇位權傾天下,還要想著為「家天下」的繼承者削除「權杖」上的「芒刺」,這其中的發展規律,必然推動整個極權體制運轉成一部瘋狂的「絞肉機」,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後宮的女人們,毫無例外地無法逃脫要麼「吃人」、要麼「被吃」的命運。
人民大學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到「胡藍兩案」時說,明清兩代都有人懷疑他們的所謂「謀反」實為子虛烏有,而他則乾脆斷言是兩起「冤案」,這就和電視劇中所展現的故事情節大相徑庭了。當然,電視劇如此演繹謀反與平叛的故事也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在《明史記事本末》中,也記載了「胡藍」意欲謀反的種種「蛛絲馬跡」,按照這些線索來編劇,顯然可以加強戲劇性,從而對觀眾有更大的吸引力。
盡管迷失在歷史迷霧中的「胡藍」事件真相難明,但照我看來,他們的「反」或「未反」,並不影響封建統治下君臣關系的本質。在那樣一種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嚴重地扭曲變形。皇帝對權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勢必經常在信疑之間游移;權臣對皇位也未必毫不動心,只是要看實現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罷了。皇上所謂「愛」卿如命者,臣下所謂「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經有過,那也只是個別的現象,「非典型」的現象而已!
陳寶國在這部電視劇中,終於剎住了在《大宅門》中形成的表演慣性,擺脫了「白景琦」的影響,比較成功地塑造了這位傳奇皇帝的復雜形象。演到後來,我看他已經「入戲」很深,感同身受地體驗到專權者「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疑懼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馬皇後,卻成為一個概念化的形象,當然這首先是劇本的問題,不過徐帆的說白也確有毛病,總給人不自然的感覺。後宮的另幾個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達蘭和金菊,我認為是演得很好的。
Ⅳ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作業400字
在暑假中,我喜歡《三國演義》里的周瑜
在四十九回中,卻說周瑜立於山頂,觀望良久,忽然望後而倒,口吐鮮血,不醒人事。左右救帳中。魯肅見孔明講一下卒兵之事,請孔明同去看病,孔明看過周瑜後,就知道了周瑜的心事,並寫了一張紙條給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問孔明將用何葯治之,孔明說:「以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如果要東南風,應該在南屏山建一台,名叫:『七星壇』。
我的感受是:周瑜實在是太注重軍事了,所以才會被弄成立於山頂,觀望良久,忽然望後而倒,口吐鮮血,不醒人事的。我勸他還是不要太注重了,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千萬不要為了注重事情而因此弄壞了自己的身體,這樣太不值得了。其實,我很討厭曹操,因為他很奸詐、驕傲、狡猾。我認為周瑜是一個好的將軍,雖然,他很心胸狹窄、妒賢忌能。可是赤壁之役,讓我更加喜歡了他。
於路在迎著東南風起,後人有詩曰:七星壇上卧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在調動期間,孔明、玄德、劉琦升帳坐定,趙雲曰:「子龍可帶三千軍馬,渡江徑取烏林小路,撿樹木蘆葦密處埋伏。今晚四更後,曹操必然從那條路奔去。
最後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帆,曹操得脫。
Ⅳ 我喜歡歷史人物400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最崇拜的人無論是在小說里,還是在戲台上扮演,都有過他的出現,他就是人人稱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么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更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其它,還是留給歷史去評說吧。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苦」,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Ⅵ 我眼中的……(歷史人物)400字左右。急要
我眼中的曹操
每當有人講曹操是奸雄時,我心裡想的是一定要為曹操平凡。許多人對於曹操的評價來源於羅貫中對曹操的看法,這其中便帶有了很深厚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在我看來曹操更像是生活中真實的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雖說理有點偏,但事實在那個動盪的年份里,若想生存卻也得這樣。特殊的歷史時期就需要特殊的手段去對待。眾人評價曹操說不仁不義,因為殺了伯奢一家。何為之仁,何謂之義?當仁與義能夠為政治家,統治者所用去教化,管理人民時。那「仁」與「義」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謬論。倘若當時不東伯奢,那必定會引來後患無窮,或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曹操。為了生存這也是無奈之舉。這樣的慘劇,若怪也只能怪伯奢認人不清,引狼入室,才落得那樣的結局。
曹操是個有膽識有謀略的人。眾人都在哭,在悲自己無能時,曹操自信滿滿的領命前去刺董卓,刺殺的過程也可謂一波三折,當董卓發現曹操意圖殺他,質問時,曹操卻並沒有慌張。能夠應答如流。可見人的心理素質也極好。在那要要命的半個小時里,曹操必須想出對策趕快的逃離相府。此時的曹操善於觀察並發現對他有利的條件,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向呂布借馬飛馳而去。可見他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
曹操還是個能言會道的語言大師。只用一席話便將縣令忽悠的跟他棄官而逃。話都會說,關鍵是需要怎麼說怎樣說,才能把情況向著自己有利的方向去發展。當同在客店門投宿是,曹操先睡。此人對於儒家講的那套「仁義」,根本就不在乎。他所遵守的信則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做。無利的就不做。可見此人極會生存,精通生存之道。
不同的角度見不同的曹操,我今日所見到的曹操更是一個不弄虛作假裝仁義為自己而活的一個人。
Ⅶ 撰寫一篇《我眼中的歷史人物》400字左右
我比較欣賞周瑜和曹操。周瑜,歷史上是一個才貌雙全、才華橫溢的青年,十分會帶兵打仗,要不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里怎麼會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首詞里,表達了蘇軾對周公瑾的仰慕,也讓我對周瑜更加贊賞。
曹操,人們都認為他奸詐,是個小人,並非真君子。可歷史上的曹操,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愛談笑風生,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志》、《後漢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上對曹操的評價正面多於負面,他在我心中是個絕對的英雄。
再說諸葛亮,我不怎麼欣賞他,雖然千古流傳的都是他的好,可他缺少一種勇氣,敢於去拼的精神。他一生那麼有才華,卻把自己綁在戰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雖然是在幫劉備恢復皇室江山,可人也應該學會選擇。
論武松,一身虎膽,敢拼敢闖,武藝高超,雖然很要面子(這是中國人普遍都有的),但行俠仗義,愛打抱不平,真不愧是「行者武松」。
最後說說齊天大聖。課文中說他生活在一個美妙的環境里,采山花,覓樹果,好不自在。可從我的角度來看,他的心一點也不靜,大鬧天宮,證明了他對生活的不滿足。孫悟空武藝高超,如果靜下心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石猴。從作者的寫作角度考慮,猴子出生時,沒有媽媽的呵護,只有狂風呼嘯,雷雨交加,頑劣的猴子從石頭中蹦出。當時的人們受壓迫,正是要這樣一個敢鬧的人給他們鬧一番。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好評或者採納!謝謝{右上角採納或者正下方好評}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不要追問。另外提問,圖片多了占屏幕空間。不好答題。謝謝】
Ⅷ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300-400字就夠了哈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在新中國沒有成立以前,出現過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每一個人都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獻出了生命,為人民而拋頭顱,灑熱血。我最敬佩的是對中國有著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為我國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的功勛獎章」。
在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失敗,是中國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危險地時代。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位科學家:鄧稼先。他的出現是中國先前邁進了一大步,讓我國也成為了,擁有核武器的先進國家。
鄧
稼先1924年安徽省懷寧縣。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他一直站在中國原子彈設計製造的第一線,為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世界先進水平。在
經歷了無數的失敗,無數的考驗,在中國人民的期待中。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在這些科學家的辛苦努力下1967年6月
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些日子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重要的日子,我們要感謝為我們默默付出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在研究製造原子彈和氫彈是時,被有毒物質侵蝕了身體,他做了三次手術,1986年7月29日因全身大量失血而逝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准確的描述了他那不懈努力的一生。
他雖然生活在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時代,但他默默付出,他不求名利。他老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核武器的製造者,是兩彈元勛獎章的獲得者。他的性格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為他而驕傲。
現在的我們,要努力學習,發憤圖強,為建設祖國盡我們的力量。
Ⅸ 作文:《我心目中的歷史英雄》 400字左右
我心目中的歷史英雄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
其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雲際會,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後即大落,大喜過後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一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願讀書,不學習擊劍,更不願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這為他能成為統帥,完成他滅秦的夙願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如此遠大的抱負,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能成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他的叱吒風雲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中,以一殺百。他的果斷,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驚。「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現在司馬遷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愛美人。項羽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這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他歡心。這出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兩軍對戰,拚死一搏,「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在項羽本紀里,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如果官員也秉著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慾,剝削員工的實例比比皆是,為什麼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麼重要,情誼是多麼的可貴,精神是多麼可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對於項伯私訪張良,泄漏軍機,項羽卻沒有誅殺,導致往後與劉邦在求封漢中成了憂患之處。啊!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是如此愚蠢的行為啊!
項羽在每次戰爭之後,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經投降了,還要這樣塗炭生靈,難道這值得肯定嗎?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難道知道贊揚嗎?
劉邦,一個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將相項羽打敗,這似乎是出乎預料。但我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項羽自伺高貴,能力超群,看不起劉邦,就是因為他的嫉恨上頭,才被劉邦看準了弱點,擊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賢才都歸心於漢。這使我悟出一個道理,要成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樣,因為一時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後悔!三思而後行啊!
項羽的濫用私情,殘暴,沖動,無一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一個盛行「勝者王侯敗者」的觀念,竟然還有一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贊。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傷感,讓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地評價著。
我心目中的歷史英雄
看完《鴻門宴》後,很多人都有會認為項羽是「婦人之仁」,錯失了殺死劉邦的大好時機。但蘇軾卻認為項羽有「君人之度」。這並不是因為蘇軾一時新血來潮,來個唱反調,這是他發自內心地贊賞。
當時的時局對劉邦是不利的,若項王一舉入關殺死劉邦還好說,問題是他若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就不好了,劉邦手下雖說只有十五萬余兵,但盡待在關內,加之劉邦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他們大多對劉邦十分忠心,倘若得之劉邦已死,必盡其力而反之,彼可於大路埋伏(項羽素傲,必取大而舍小),但見來時可往來沖突,卻不與其正面交鋒,此可疑其兵也,然後可使一人佯裝投降,傳書與羽言其為內應,里應而外合也,羽必信之,待羽入城,三下圍攻,可擒矣(此乃關門打狗之策)。
項王可能考慮到此為人和與他勢力不利也,故作個順水人情,放劉歸去。
劉邦善用人,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也正是如此,項王手下如韓信、陳平等皆降劉邦。項王會敗,這是一個原因,可勝敗兵家常事,一場戰爭的勝負不會抹殺真英雄的形象。
項羽不肯學書,書足以記姓名而已,不肯學劍,劍一人敵,要學的是萬人敵。他打仗不管兵法,每戰必披甲持乩,親自出戰。一者鼓舞士氣,二者削敵銳氣。真英雄莫過於此!羽曾以3萬楚軍大破漢兵56萬,打得劉邦抱頭鼠竄。這是多麼的霸氣啊!項王曾和劉邦講和,劃鴻溝為界,這是多麼的豪氣啊!他曾因兵敗,而在烏江自刎,這是多麼有骨氣啊!
無論是打仗,做人,甚至是作詩,都掩飾不了他的英雄之氣:
力拔山兮氣慨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
項羽的這首詩也因此流傳千載。
司馬遷說過:「他愛馬,愛美人,愛故交,最後自刎而死!這是一個十足的讓人快意的英雄……」我想這是對項羽英雄之氣的最好詮釋吧!
項羽的死,不在與別的,只是他的英雄氣,是他那天生的英雄氣,註定了他悲劇般的命運!
Ⅹ 求一篇《我眼中的歷史人物》作文
根性的飄逸——獻給霍去病
一個貢獻卓越的人,好似璀璨的鑽石,其光輝如火焰般耀眼,其存在如日月般永恆。
大漠以南的廣袤草原以及更北的廣大地區,在若干年後成了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就算其間有些許變故,但最終還是歸為中國所有。這可以看做是他的貢獻。
有人說「這一生好長。」他卻告訴我們:「人生真是太短了。」
十七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征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跡,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
毋庸置疑,他有一種時空阻隔不了的攝人心魂的魅力。那是一位不世將才;那是一個鐵血男兒;那是一團迅捷升空、猛烈燃燒、瞬間將大地與長空照耀得通明絢麗,卻又驟然熄滅的焰火!那是西漢帝國為抗擊寇邊的匈奴而出鞘的圓月彎刀霜刃上迸射出來的令人股慄的凌厲殺氣;那是忠肝許國的年輕戰神與風花雪月的故事擦肩而過的孤凄背影!
那巍然聳峙在汗血馬上的峭拔男兒如流星一般,劃過那段輝煌燦爛、哀婉凄絕的傳奇星空。永遠24歲!但我始終堅信,他是死遁,他定是那般淡然超脫,厭倦了朝廷俗事的君臣恩怨。
從他開始,我開始對這種殘缺的美有種道不明的感觸,於將軍馭馬的荒草間、亂石間的一霎蒼涼;於雜草叢生的中庭;於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的悲憫;於古丘寂寞,夕陽西沉的悵然;於明月高懸,羌笛四起的壯烈。
北邙山埋葬著數不清的帝王將相,秦磚漢瓦唐三彩的碎片,散落在泥土石礫間,彷彿講述著它們曾目睹過的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或平淡無奇的往事。墓誌銘里,能夠永流後世的能有幾個?
——他應該算一個吧!
我無法考證「酒泉」這個美麗浪漫的故事是否真實,但我知道,兩千多年後,在這個酒香猶存的小河旁矗立著一架架衛星發射架。就是在這個略顯荒涼的小河旁,中國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飛天入空的夢想。如果靈魂果真不死,他定然會時常回到那個美麗的小河旁,含笑而去。
每個仰望星空的夜晚,我都試圖尋找那顆能夠代替你的天狼星。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方位,但我相信,你會是天幕中最閃亮的一顆。
不管怎樣,今晚,我就在你的目光之下,是么?我們之間唯一的距離,只有兩千多年的歲月,是么?
你走後,中華大地英雄繼出;但你之後,再無此般根性飄逸的少年。
於是,只有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