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偷梁換柱的成語故事介紹
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
Ⅱ 偷梁換柱懸成語故事嗎
【抽梁換柱復】:chōu liáng huà制n zhù,比喻暗中搗鬼,以假代真。作賓語、定語;同「偷梁換柱」。
【改梁換柱】:gǎi liáng huàn zhù,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以假代真。
Ⅲ 關於歷史的典故的成語
借刀殺人,欲擒故縱,調虎離山,圍魏救趙,偷梁換柱,完璧歸趙,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反間計連環計,還有好多
Ⅳ 成語偷梁換柱概括
三十六計-偷梁換柱
簡介
《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文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 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注釋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解析
這則按語,主要是從軍事部署的角度講的。古代作戰,雙方要擺開陣式。列陣都要按東、西、南、北方位部署。陣中有「天橫」,首尾相對,是陣的大梁;「地軸」在陣中央,是陣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隊的地方。因此,觀察敵陣,就能發現敵軍的主力的位置。如果與友軍聯合作戰,應設法多次變動友軍的陣容,暗中更換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隊去代替它的樑柱,這樣一定使它的陣地無法由它自己控制,這時,立即吞並友軍的部隊。這是吞並這一股敵人再去攻擊另一股敵人的首要戰略。
以上的這段按語,反映了封建社會里,軍閥割據,所謂「友軍」,不過只是暫時的聯合而已,所以「兼並盟友」是常事。不過,從軍事謀略上去理解本計,重點也可以放在對敵軍「頻更共陣」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敵人變換陣容,然後伺機攻其弱點。這種調動敵人的謀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編輯本段探源歷史淵源
偷梁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在軍事上,聯合對敵作戰時,反復變動友軍陣線,藉以調換其兵力,等待友軍有機可乘、一敗塗地之時,將其全部控制。
偷梁換柱
此計歸於第五套「並戰計」中,本意是乘友軍作 戰不利,借機兼並他的主力為己方所用。此計中包含爾虞我詐、乘機控制別人的權術,所以也往往用於政治謀略和外交謀略。秦始皇稱帝,自以為江山一統,是子孫萬代的家業了。但是,他自以為身體還不錯,一直沒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宮庭內,存在兩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長子扶蘇、蒙恬集團,—個是幼子胡亥、趙高集團。扶蘇恭順好仁,為人正派,在全國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蘇為太子,為了鍛煉他,派他到著名將領蒙恬駐守的北線為監軍。幼子胡亥,早被嬌寵壞了,在宦官趙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樂。
偷梁換柱之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於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後,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盪,所以秘不發喪。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現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Ⅳ 20個有關歷史故事的成語
1指鹿為馬
2背水一戰
3望梅止渴
4紙上談兵
5三顧茅廬、回
6卧薪嘗膽、
7禍結兵連
8草船借箭、
9桃園結義、
10曹操獻刀答、
11溫酒斬華雄、
12三英戰呂布、
13煮酒論英雄、
14過五關斬六將、
15連環計、
16官渡之戰、
17長坂橋、
18借東風、
19火燒赤壁、
20華容道、
21三氣周瑜、
22刮骨療傷、
23白帝城、
24火燒連營
25草木皆兵、
26破釜沉舟、
27窮兵黷武、
28如火如荼、
29勢如破竹、
30堅壁清野、
31四面楚歌、
32退避三舍、
33一敗塗地、
34兵荒馬亂、
35兵戎相見、
36朝秦暮楚、
37二卵棄干城
38烽火連年、
39化干戈為玉帛
Ⅵ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畫龍點睛 ,三顧茅廬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後來居上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掩耳盜鈴 ,請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慄
Ⅶ 成語故事偷梁換柱
【注音】t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語故事】賈寶玉犯了瘋病,賈母為了給他的健康,讓他內結容婚沖喜。他鍾情於林黛玉,而林黛玉此時重病纏身。鳳姐想了一個偷梁換柱的主意,表面答應寶玉娶黛玉,而實際讓他娶薛寶釵。在他們結婚的當天夜裡,林黛玉孤苦伶仃地死在瀟湘館。
【典故】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
【釋義】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以假代真
【近義詞】偷天換日、以假亂真
【相反詞】光明磊落
【示例】他採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別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
Ⅷ 偷梁換柱的成語故事動畫片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
【舉例造句】: 他採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別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
Ⅸ 偷梁換柱計的歷史典故
趙高換詔
秦始皇稱帝,自以為江山一統,是子孫萬代的家業了。但是,他自以為身體還不錯,一直沒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宮廷內,存在兩個實力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長子扶蘇、蒙恬集團,—個是幼子胡亥、趙高集團。扶蘇恭順好仁,為人正派,在全國有很高的聲譽。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蘇為太子,為了鍛煉他,派他到著名將領蒙恬駐守的北線為監軍。幼子胡亥,早被嬌寵壞了,在宦官趙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樂。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於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後,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盪,所以秘不發喪。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 現 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製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後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呂後殺韓信
呂後殺韓信,歷史眾說紛紜。歷史上的是非功過,不是一下子說得清楚的。這里並不想作什麼評價,僅用此例,再次說明「偷梁換柱」的計謀,在歷史上也往往發揮政治權術作用。
楚漢相爭,以劉邦大勝,建立漢朝為結局。這時,各異姓王擁兵自重,是對劉氏天下潛在的威脅。翦滅異姓諸王,是劉邦日夜考慮的大事。異姓諸王中,韓信勢力最大。劉邦借口韓信袒護一叛將為由,把他由楚王貶為淮陰侯,調到京城居住,實際上有點「軟禁」的味道。韓信功高蓋世,忠於劉邦。當年楚漢相爭,戰斗激烈之時,謀士蒯徹曾建議韓信與劉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韓信拒絕了蒯徹的建議,輔佐劉邦奪得天下。而今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心中怨恨至極。
公元前200年, 劉邦派陳烯為代相,統率邊兵,對付匈奴。韓信私下裡會見陳烯,以自己的遭遇為例,警告陳烯,你雖然擁有重兵,但並不安全,劉邦不會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機會,帶兵反漢,我在京城裡接應你。兩個人秘密地商量好,決定伺機起事。
公元前197年, 陳烯在代郡反漢,自立為代王。劉邦領兵親自聲討陳烯。韓信與陳烯約定,起事後他在京城詐稱奉劉邦密詔,襲擊呂後及太子,兩面夾擊劉邦。
可是,韓信的計謀被呂後得知。呂後與丞相陳平設下一計,對付韓信。呂後派人在京城散布:陳烯已死,皇上得勝,即將凱旋。韓信聽到這個消息,又沒有見到陳烯派人來聯系,心中甚為恐慌。一日.丞相陳平親自到韓信家中,謊稱陳烯已死,叛亂已定,皇上已班師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慶賀,請韓信立即進宮。韓信本來心虛,只得與陳平同車進宮。結果被呂後逮捕,囚系在長樂宮之鍾室。
半夜時分,韓信被殺。後世稱「未央官斬韓信」。蓋世英名的韓信至死也不知道,陳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謊言。陳烯叛亂,是在韓信死了兩年之後才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