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景祐元寶有什麼歷史故事 宋仁宗有何歷史軼聞
北宋仁宗皇帝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鑄造。對錢,錢文有篆書,楷書二種書體。制式為小平,有銅鐵兩種材質,銅錢比較普通,鑄造量極大,現今存世為數不少,價格頗低,有少量鐵錢鑄行,存世不多,比較珍稀。
一、朝堂爭辯,包拯的唾沫噴到仁宗臉上
仁宗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常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拉出去砍了!」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一載: [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張貴妃)故,欲申前命。一日將御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復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張貴妃深受仁宗皇帝寵愛,多次請求皇帝讓娘家伯父張堯佐進入「宣徽院」,仁宗無奈,答應試一試。仁宗上朝後,宣布這項任命,可是包拯極力反對,說話慷慨激昂,不依不饒,爭得面紅耳赤,距離又近,竟然把唾沫都噴到皇帝臉上了,直到皇帝收回成命為止。為探究竟,張貴妃還遣小黃門偷偷探伺,知拯犯顏切直,下朝後仁宗去張貴妃宮中,張貴妃迎拜謝過,仁宗此時才「舉袖拭面」,把包拯噴到臉上的唾沫擦去。這個故事一般被認為表現了包拯的剛直敢諫和;沒有在第一時間擦唾沫,不但表現了仁宗的仁慈虛心,當著張貴妃的面擦唾沫也是對寵妃一種安撫藝術:不是朕不辦事,朝堂阻力太大,口水為證嘛!
二、為一個錯別字較真
仁宗朝,某年大考,四川考生趙旭,字伯升,才華橫溢,文采出眾,考官將他的考卷呈送仁宗皇帝,希望點狀元。仁宗打開第一卷,閱罷,大悅。說,此卷做得極好,只可惜有一個錯字。原來是張旭在考卷中把「唯」字的」口「偏旁寫成了三角「厶」。趙旭被宣覲見皇帝,在殿試時,他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說,卿所做試卷極好,只可惜中間錯了一個字。趙旭伏問何字,仁宗說「唯」字。趙旭聽後,小心解釋說,這兩個偏旁是可以通用的。 仁宗不高興了,立刻取來文房四寶,憤然寫下八個字「私和、去吉、矣吳、台呂」遞給趙旭,趙旭看了半晌,終無言以對。仁宗說,你還是回去讀書吧。就這樣,因為一個錯字,把趙旭給刷了。趙旭狀元丟掉了,斷送了前程,趙旭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等三年後下一次科考,他乾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寫字作文為生,過得落魄潦倒。
一日,仁宗微服出宮,到狀元坊茶肆,見壁上有二首趙旭詞作,想起前因,便讓太監找來趙旭,又予面試,趙旭也沒認出仁宗皇帝。仁宗問他,為何上科不第。趙旭詳細述說了原因,並說:「在下學問不精,苛責不細,自取其咎。」因趙旭是西川成都人,便說四川王制置是自己的外甥,還寫了封信,讓趙旭去投靠王制置。第二天,兩位素不相識的「大官人」,除了給他一封拜謁的文書,還給了他一個僕人,一些盤纏銀兩。趙旭感激不盡,一路前行。其料不巧,快到成都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傳來——王制置已經調任了,四川大小官員正在等候新制置上任。趙旭聞聽,不禁大喊命苦。僕人勸他不妨繼續前行,看看是何消息。在接官廳上,西川諸官等了三天,也沒接到新任的制置。僕人便勸趙旭到接官廳上看看,趙旭不去,僕人不由分說就把他推到接官廳,然後撕開文書,宣布趙旭為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原來,所謂文書,是仁宗皇帝的一道任命書。 仁宗因為和一個錯字較真,讓原本可為狀元的趙旭流落京都街頭;又因為趙旭的才華、誠實和善良,所以再次和自己的一顆愛才之心較真,最終為趙旭導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戲。
⑵ 春節元寶的來歷
元寶是財富的象徵,是老少皆知的寶貴之物。古代戲曲、繪畫、年畫、財神像、吉慶飾物及博物院里,元寶十分常見。老少咸知,元寶是狀如馬蹄形的金錠或銀錠。
來源:初時的元寶,並非時人熟知的馬蹄形金銀錠,而只是古錢幣的一種名稱;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元寶」這個名詞,是因為帝王口誤,讀錯了聖諭而誕生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官任太原留守的李淵審時度勢,舉義反隋,屢戰得勝,終於推翻隋朝,削平群雄,在長安(今西安)登基稱帝。
唐朝建立,革故鼎新,其中一項是改革幣制。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將幣制改革付諸實施,廢止自漢代以來流通的五銖錢,鑄造中間有方孔的二銖錢。
一日早朝,專司鑄錢的鑄錢監官員,把設計的二銖錢圖樣呈請高祖審核。圖樣的正面有「開元通寶」四字,取「開辟新紀元通行寶貨」之意。
高祖看了,甚是滿意,當即降旨鑄造。不料下達御旨時,將本應按上下右左順序讀的「開元通寶」,作回環讀成了「開通元寶」。
「元」與「寶」本都是吉祥字,元的意思是開始、第一、為首、為萬物之本原;寶為如玉、珍珠等珍貴之物。臣下於是將「元寶」注釋為「天地萬物之本之寶」。
由於「元寶」兩字屬於好口彩,被用作了錢幣的名稱。最早使用「元寶」這一名稱的是「安史之亂」的叛臣史思明,他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自稱大聖燕王,鑄造「得一元寶」,不久稱帝為大燕皇帝,年號「順天」,鑄「順天元寶」。
此後歷朝多個帝王往往在「元寶」兩字前面,冠以朝代或年號鑄於幣面。如唐代宗的「大歷元寶」、後晉高祖的「天福元寶」、宋朝太宗皇帝的「淳化元寶」、徽宗的「聖宋元寶」、理宗的「皇宋元寶」、王小波農民起義政權的「應運元寶」、元世祖的「中統元寶」、清文宗的「咸豐元寶」、清德宗的「光緒元寶」等等。
⑶ 春節麵食元寶的來歷和寓意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⑷ 元寶的由來!
在中國貨幣史上,正式把金銀錢稱作「元寶」,始於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大軍滅南宋後回至揚州,丞相顏伯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撒花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經辦此事的銷錢官依金代銀鋌成例,製成每枚重五十兩的銀錠,取名「揚州元寶」,呈給世祖忽必烈。世祖又將元寶分賜給王孫國戚們。當時所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在形制上與南宋和金的銀鋌十分相近。元代稱金銀錢為「元寶」,有元朝之寶的...在中國貨幣史上,正式把金銀錢稱作「元寶」,始於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大軍滅南宋後回至揚州,丞相顏伯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撒花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經辦此事的銷錢官依金代銀鋌成例,製成每枚重五十兩的銀錠,取名「揚州元寶」,呈給世祖忽必烈。世祖又將元寶分賜給王孫國戚們。當時所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在形制上與南宋和金的銀鋌十分相近。元代稱金銀錢為「元寶」,有元朝之寶的意思,黃金叫做金元寶,銀錠叫做銀元寶,後來也就成了金銀貨幣約定俗成的通稱。在中國貨幣史上,白銀的發現和使用都遲於黃金。這是銀礦常與銅、鉛等化合,冶凍分解技術難以掌握的緣故。元代用銀,一方面傳承宋朝錢制,另一方面元寶的價值尺度已發展到一種流通手段,成為名副其實的通貨了。元人認識白銀,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在忽必烈鑄「揚州元寶」之前,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就已鑄過「大朝通寶」銀錢。此錢正面多刻鼠、牛、虎等獸印,是一種生肖紀年幣。當時蒙古與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貿易關系密切,商隊往來也十分頻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銀幣,入主中原後即提高了白銀的貨幣職能。當時白銀不僅用作賞賜、國家貿易、借貸等,還常常用來表示物價或直接購買糧、馬等。雖然元初時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間流通和買賣金銀,但百姓之間的借貸、日常交易甚至勞務報酬的支付等等以銀計價,已成家常事。後來的元成宗鐵木爾在元貞年間又鑄「元貞通寶」小銀錢,目的不再是流通,可能是作吉祥錢或供養錢。銀錢的重要性更體現在政府確立紙幣制度後,仍以白銀為本錢來保證紙幣發行。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最初行用寶鈔時還以摺合銀錠計算,後來徑直用錠為單位來衡量寶鈔。蒙古帝國愛銀之甚,由此可見一斑。
⑸ 古代元寶形狀的來歷
「元寶」這種形狀在明以前是沒有的。先秦有馬蹄形金錠,西漢時有專麟趾金,均與元屬寶差別很大;唐代銀錠多為長立方體,宋代則為束腰板形。唐宋銀錠造型簡單,堆放時能充分佔用空間。
其實,元寶正是從唐宋圓弧束腰銀板演變過來的。當圓弧束腰銀板的邊線呈圓弧型後,銀板的兩端開始變厚;當變厚到一定程度後,便向兩邊向一方面翹起,最後就成了「元寶」。
⑹ 元寶鎮的歷史
元寶鎮,以境內北部似元寶狀的小山得名 。清末,隸屬長壽縣(今延壽回縣)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答1922年劃歸烏珠河設治局管轄。1927年5月,為珠河縣第六區。東北淪陷後,仍屬第六區,後稱元寶鎮,1938年設元寶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置元寶區,1950年12月改為第八區。1953年11月,將延壽縣二甲村、太平村劃歸尚志縣第八區管轄。1956年5月,設置元寶鄉。1958年9月,改稱元寶人民公社。1964年8月,撤銷楊店公社,並入元寶公社。1984年初,改為元寶鄉。1985年6月,改設元寶鎮。
⑺ 至大元寶有什麼歷史故事 有哪些歷史記載 民族之
至大元寶相關歷史故事,元朝是個用紙幣的國家,鑄幣主要是在世祖建元中統之後。專雖在此之前鑄過大朝通屬寶(蒙古汗國在世祖之前稱大朝,故此錢應算國號錢),但影響不大。大朝通寶楷書直讀,但錢文漫晦,鑄工粗率,銅、銀二質,銀質的背面常見戳記。
銀質發現較多,1993年甘肅天水一次出土近百枚,1994年蘭州再出土窖藏200餘枚。銅質反而罕見。史載至大三年(1310)初行錢法,鑄至大通寶小平錢,漢文直讀,鑄不甚精,版別復雜。可見當時鑄量頗大,折二型極罕。至大元寶小錢很多見,屬廟宇錢性質。
⑻ 請問!中國古代貨幣 元寶 的形狀的由來典故象徵意義
元寶在西漢時期是那種馬蹄形的,後來慢慢發展成和船樣式一樣的中間細兩邊粗,版通體一樣厚的,銀錠,關於權像中間突出來球形的那種很少見,在電視中常出現,其實中國歷史上那樣的很少,有也是在明清之時才稍微有些,以前寥寥無幾
⑼ 元寶造型設計的來歷
元寶 最早是用於唐肅宗時史思明在洛陽鑄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順天元寶是由得壹元寶改制的。這兩種錢可以說是一種佔領貨幣。(圖:龍鳳元寶)
大歷年間曾鑄有大歷元寶,製作不精。當時錢價很低,銅價卻很高。因此官鑄也不精良。以後還有天福元寶、淳化元寶、聖宋元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等。
元寶的真貌
「財神到,財神到,財神到我家大門口……」當您迎接財神時,是否注意財神手上拿著的元寶呢?所謂的元寶,兩邊高聳中間凸出一塊的樣子,就是古時通行的貨幣嗎?我們常在紅包紙上看到的元寶,就是古人用的銀兩嗎?電視上看到的元寶道具,就是真的元寶嗎?
揭開元寶的面紗,它起源於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783)就有使用白銀支付大宗馬錢(支付買馬的大筆數額款項)的記錄;從出土的寶物中也證實:唐代已有銀制的「餅」和「鋌」,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銀鋌」。把「銀鋌」稱為「元寶」始於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庫(當時國家銀庫)的白銀熔鑄成「錠」,凡重量達50兩者,名曰:「元寶」,也就是「元朝之寶」的意思。
其實,古代真正的元寶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真正的元寶中間部份並沒有凸出來的形狀,顏色也不是金黃色而是銀色。它演變成今日的樣子,或許是基於它原本的形狀有點像棺材,深為人們所避忌。另一方面,為了讓元寶的造形美觀,顏色更亮麗,因而成為今天元寶的模樣。
所以,每當我們燒「元寶」遙祭先人時,他們是否認得它,又是否懂得使用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