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一個故事諷刺一個勢利眼的人的作文
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普通人,但我最敬佩的就是他。那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媽媽坐在一起看電視,電視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很年輕的商人,他很小的時候,家境很貧困,還失去了他僅有的兩個親人——他的爸爸和媽媽。由於沒人撫養他,一位好心的鄰居收養了他,撫養他長大。長大後,他事業有成,擁有了很多錢他認為他是依靠人們長大的,所以,他想要回報人們,就用錢買下了一座大房子,經過裝修後,這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規模相當大的敬老院。當地許多年紀大了的老人都加入到他的敬老院去了。他對這些老人照顧得很好,無微不至。老人們有什麼樣的要求,他都會竭盡全力的去到。我不由得對這位商人產生了敬佩之情。他的這種奉獻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他用那些錢都資助在那所敬老院上,自己卻省吃儉用。他的這種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在生活中,像他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再說了。這個商人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他卻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② 中國古代有沒有例子可以證明競爭使人進步這一觀點的或者是兩個勢力
列舉美國蘇聯冷戰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是歷史上最快的。我們語文課本上說「現代社專會是一個屬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競爭與合作是構成人生和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兩股力量,社會生活中有競爭,更有合作。「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人多智慧多,只要善於合作,去發揮合作和整體的力量,就能想出辦法,取得成功。
成功的人善於合作,因為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鳥。日本人流行一句話:一個中國人可以幹得過一個日本人,但三個中國人卻干不過三個日本人。這話雖然是說中國人有個人競爭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於集體協作。
(2)歷史體現勢利的故事擴展閱讀:
競爭的作用:
1、競爭能激發人的創造精神,它使人體充沛,思維敏捷,反映靈活,想像豐復。
2、科學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人只能發揮自身潛能的百分之二是到百分之三十,而在競爭過程中,人處於緊張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有利於個體潛力的發揮。
3、競爭中的成功者增強了信心樹立了更高的奮斗目標。
4、競爭中的失敗者通過總結經驗,調整目標與行動方式,為進一步取勝打好基礎。
5、朋友之間經常展開競爭,既能增強信心又能增強友誼。
③ 智斗勢利眼講的是什麼故事
洪福酒家老闆吳洪福勢利,開酒家做生意,人家講: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吳洪福不。往來食客,吳洪福看人下菜,憑勢冷熱。由此,得罪了許多客人。吳洪福說,他不怕得罪客人。因為,他的酒家地處鬧市街頭,商賈如雲,遊客如織,生意十分火爆。
王大剛是一個農民,為了改變生活方式,他投標攬下了市中心給排水改造的網路工程,帶領五十名村裡青壯勞力,就住在洪福酒家的對過兒。
雖是農民,王大剛卻很懂生活。干工程有的是錢。該吃吃點兒,該喝喝點兒,會掙錢會消費嘛,他說。
對過兒酒家,就近便當。這一天,安排完了民工的住宿事宜,王大剛溜溜達達走進了洪福酒家。
沒到飯時,洪福酒家的服務員三五成堆,唧唧喳喳地自顧閑聊。吳洪福呢?自然地斜躺在經理室的真皮沙發上。他要准備精力,迎接一天中的第二個飯時高峰。
王大剛是一個農民,實在。吃飯喝酒,填飽肚子為目的。為此,他並沒有在意酒家的服務態度,叫服務員記下四道炒菜,半斤白酒,便安然落座,邊環視著裝修典雅的酒家,聽著影院里傳來的流行音樂,邊耐心地等待著自己的酒菜。
尖椒干豆腐,半斤老白乾。一人一桌,一酒一菜,王大剛優哉游哉。
王大剛吃著喝著的時候,飯時到了。南腔北調,吆五喝六,洪福酒家開始熱鬧起來了。喲,您來了,這邊請,這邊有空座,專門給您留的。您看,這是菜譜,您想用點什麼。
隨著一浪浪食客的進門,懶散、鬆弛的酒店服務員們一下子精神起來。嗲聲嗲氣,巧舌如簧。斜躺在沙發上的酒店老闆吳洪福,也像上緊了撥條的貓眼時鍾,搖頭晃腦地走了出來。
上來的尖椒干豆腐見底時,王大剛喊:服務員,我的菜能不能快點兒。那邊應著:快了快了,馬上就來。
這時,酒家的門口出現了一個腦滿腸肥的中年人。左右四五個人跟著。提包的提包,引路的引路。還沒進門,便把一副高高在上的官氣送進了酒家。
喲,是周局長,您能來我們洪福酒家,真實我吳洪福的洪福。快請坐請坐。服務員,快沏好茶,拿好煙,快。
一聲吩咐,真不一樣。沏茶的沏茶,點煙的點煙。抹桌子擺碗,一桌子菜接上溜地端了上來。
王大剛農民出身,剛直、烈性。自己坐了半個多小時了,四盤小菜還沒上齊。後來的一個個都上得很快不說,這個什麼局長屁股還沒坐熱,十幾道菜就擺在了桌子上。做生意講先來後到,怎麼可以看人下菜碟兒呢?心裡有氣,嘴上便不肯容人。服務員,把你們的經理找來。有你們這樣開店的嗎?我這么長時間乾等著,他們後來的剛坐下,呼啦一下子,菜上齊了。幹啥呀,瞧不起咱農民還是咋的?
王大剛高聲大嗓,全酒家的客人都停下了筷子。
喊什麼喊,不就是菜上得慢了點兒嗎?我這兒,來的都是有身份的貴客,嫌照顧不周,找個小店吃去。吳洪福滿臉不悅。
你,你怎麼能這樣?王大剛被氣的滿臉通紅,一句完整的話語都說不出來了。
行了行了,服務員,把他的菜上齊打發他走人。吳洪福說。
好哇,你們,你們瞧不起人。王大剛臉色發白,心都要從嘴裡蹦出來一樣。
飯沒吃好,倒惹一肚子氣。回來後,王大剛翻來覆去難以入睡。農民咋拉,農民也是人,都是平等的。幹嘛就要被人低看一眼呢?他媽的,這家酒家,非得治治不行。
從第二天開始,洪福酒家客滿為患。一到飯時,四五十名腳上帶泥,身上有土的農民民工便蜂擁而至。這些人,兩個人一桌,只要尖椒干豆腐,涼拌土豆絲。吃大米飯,喝免費啤酒,一坐兩小時,飯時不過不撂筷子。
三天之後,酒家老闆吳洪福挺不住了。包上兩條大福煙,提著兩瓶茅台酒,點頭哈腰地站在了王大剛的面前。
④ 勢利人物的例子
契科夫筆下《變色龍》中的警官奧楚蔑洛夫
莫泊桑筆下《我的叔父於勒》中的「我」的父母
⑤ 要真實的歷史故事
1.歷史上死亡最臭的皇帝---晉景公姬獳。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權傾天下的厲害人物,戎馬一生,過了一輩子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到了晚年估計是有點老年痴呆了,也好奇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於是便找了當時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來給自己算一卦。
姬先生問:我還能活多久啊。算命先生也實在就說:「今年的新麥子你肯定吃不上了」。這話擱到誰身上誰也不痛快不是,於是作罷。等到今年麥子出來的時候,姬先生就把那位算命先生找來了,說:「你看我碗里的不就今年的新麥子嗎?
你不是說我吃不上嗎?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我吃之前你得先死,是讓你算的不準呢」!出完算命老頭拉出去被砍了,正當姬先生准備吃飯的時候感覺身體不適,於是就上了趟廁所。侍衛等了半天,還看不到皇帝回來吃飯,四處尋找,最後在廁所發現了姬先生的屍體,已經一命嗚呼了。
2.歷史上死亡最奇葩的皇帝---秦武王贏盪
他生在當時秦朝正鼎盛的時候,年齡才23歲,風華正茂的歲數,並且他身體強壯,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他有點缺心眼,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跟他比過力氣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烏獲、孟說等人。
23歲那年,外出到洛陽,看見洛陽的大鼎頓時來了興趣,還聽說有個姓孟的也是個大力氣之人,這他就不服氣了,所以找人過來一比高低,非得說自己也能舉起來,最後舉是舉起來了,可惜沒抗住啊,最後鼎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放到現在不過是截肢的問題而已,可是當時醫療條件差了,沒幾天就死在了洛陽,真是英年早逝。
3.歷史上最無奈的宰相---崔杼
當時的齊國君主是姜光,姜光的能當上君主還是崔杼一起聯合起來才做到的,按說他們兩個的關系應該更加緊密才是,奈何姜光貪戀美色,把綠帽子帶到了昔日的戰友頭上,崔杼知道事情後一不做二不休,找人結果了君主的性命。
碰巧當時的史官心眼比較直,就如實寫到:"崔杼弒其君"。崔杼也覺得名聲不是好聽,再說自己也真的有情可原,史官不聽被崔杼給殺了,當時的時候史官都是世襲制的,史官的弟弟上台後還是這么寫;崔杼一怒又殺掉了,當史官第三個弟弟上台後崔杼聽說他還是這么寫,他就不敢再殺了,否則真的就遺臭萬年了。
4.漢武帝想殺奶媽
奶媽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說道:「皇帝殘忍而執拗,別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處決你的話,你記得回頭看我,我當想辦法激將皇帝。
」奶媽按照東方朔說的做,東方朔在武帝旁對奶媽說:「你最好趕快走吧,皇帝現在都已經長大了,怎麼會惦記著你小時候餵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傷,就不再提殺乳母的事了。
5.東坡肉故事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觸犯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宋神宗駕崩後,蘇東坡重新被起用調到杭州作官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後來被稱為蘇公堤。
老百姓為了贊頌蘇東坡的功德,到了春節時就給蘇東坡送豬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了豬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送給每家每戶。但家人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然而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之,此後被人們命名為「東坡肉。」
⑥ 誰能提供一些有關「勢利」的詞語,故事
趨炎附勢、諂上欺下、見利忘義、狗眼看人低、阿諛奉承
⑦ 歷史上有什麼大臣勢力被皇帝用計架空的例子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既不傷君臣和氣,又解除了大臣的軍權威脅,是歷史上有名安內方略。
宋太祖趙匡胤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禁軍大權,輕而易舉地完成了改朝換代,為趙姓家族奪取了天下。趙匡胤從自己黃袍披身的經歷之中,深知掌握禁軍兵權對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後周亡國的教訓,加強對禁軍的控制,並迅速取消了殿前都點檢的官職,從此不再設置此職。
趙匡胤登基為宋太祖後,為了嘉獎參與及支持陳橋驛兵變的禁軍將領,特升任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等等。公元961年,即趙匡胤登基當了皇帝的第二年,他見政局已經控制,趙姓宋王朝正如旭日東升,於是決心解除這些禁軍重要將領的兵權。這年閏三月,趙匡胤解除慕容延釗與韓令坤等人的禁軍主帥職務,宣布殿前都檢點一職不再設置,讓這些禁軍主帥到外地當節度使。因為石守信是自己的拜把兄弟,就讓其接替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此後,宰相趙普多次向趙匡胤提出不應該讓石守信等長期掌握禁軍的人繼續留任,宋太祖起初並不介意。後來趙普對他說,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作孽,擁戴他們,仿效陳橋驛兵變,將黃袍披到他的身上,這時,石守信還會忠於趙氏家族嗎?此話使宋太祖不寒而慄,遂下決心徹底解決禁軍將領的兵權問題。
進一步收禁軍兵權的由趙普出謀畫策,待一切安排好後,於公元961年7月初九的晚朝時,趙匡胤把石守信等禁軍宿將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趙匡胤突然屏退侍從,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對石守信等人說:"我如果不是靠你們出力,得不到的寶座。但是,你們是不知道當皇帝是多麼的艱難呀?我自從做了皇帝後,每夜不是睡不著覺,就是睡覺了做惡夢,實在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石守信等人忙問為什麼?趙匡胤說:"這是非常清楚的,我這個皇帝的位置,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此話中有話,都慌忙離席下跪說:"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天命已經確定了,誰還敢有異心呢?" 趙匡胤馬上說:"話可不能這么說,你們雖然沒有異心,然而,你們的部下就難保沒有異心了。他們想富貴,一旦以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雖然不想當皇帝,能夠辦得到嗎?"一席話,使在席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就有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慌得哭泣起來,要求宋太祖指明一條"可生之途"。趙匡胤於是緩和了口氣,開導眾將領說:"人生在世如白駒之過隙,只是短暫的一瞬間。所以貪求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積金錢,多娛樂 ,使子孫免致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買良田美宅,為子孫立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自己也可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我趙氏宗室也同你們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兩下相安,不亦善乎!"很是明了,這是用經濟手段來換取兵權,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情況下是能夠使將領們接受的。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的話已經說得這樣明白,絲毫出不留存迴旋餘地,加之當時宋太祖的權威如旭日中天,不可動搖,於是只得俯首聽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人都上表說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事後,趙匡胤遵守前約,與這些解除了兵權的禁軍將領結成姻親,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之女則嫁給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美。
"杯酒釋兵權"之後,趙匡胤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的將領。並將禁軍的權力一分為二,設立殿前都指揮使、步兵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三個指揮使互不統帥,都直接聽令於宋太祖。與此同時,趙匡胤還在中央設立樞密院,專負調兵權,這樣又把三個指揮使的統兵權與樞密院的調兵權分開,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一來,軍權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杜絕了唐末五代以來的那種"親黨膠固"的官兵關系,防止了兵變的發生。
望採納,謝謝
⑧ 歷史上有什麼事跡是古人以貌看人,勢利眼的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看人是人的天性,畢竟要認識一個人的內在是需要時專間的。即屬使是孔子也犯過以貌取人的錯誤,這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典故。
孔子有很多學生,其中有一個叫子羽,一個叫宰予。子羽因為長得很難看,所以孔子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淡,後來子羽只好退學,回去自己鑽研學問。而宰予因為長得儀表堂堂,又能說會道,因此孔子很喜歡他,認為這個學生將來一定很有出息。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孔子的意料之外,子羽是一個熱愛學習和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他離開孔子後更發奮努力學習、鑽研,成了一個很著名的學者。很多青年因此而慕名到他門下求學,他的名聲也在諸侯之間傳開了。相反,宰予卻非常懶惰。盡管孔子非常認真地教,可是他的學習成績極差,孔子曾再三地勸導他,但他都不聽,氣得孔子把他比作沒有用的朽木。
後來,宰予靠著他的口才,在齊國做官,可是沒多久,就因為和別人一起作亂,被齊王處死了。孔子聽到宰予的死訊,很感慨地說:"從子羽身上使我明白,不能以外貌來衡量一個人;而宰予的事也告訴我,不能只憑一個人所說的話來衡量他。"(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⑨ 歷史上或世界上什麼人物有遠見,見風使舵要具體的事例
伍子胥作為歷史名人,我們不得不要欽服其卓越才幹,但看其有史記載的自楚逃亡到吳的榮衰經歷,用
現在的眼光來看,特別是我們引用到生活中,類伍子胥的人與其相交往是需要很慎重並考慮的...
1.遇難獨自逃逸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占娶兒(太子建)媳孟贏事件5年後,聽從費無極挑唆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而
改立孟贏子為太子,而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
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並責問其責,伍奢直言平王後遭囚禁,平王一面逼書信給其兩個兒子伍尚
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
到宋國去了.伍奢大兒子伍尚救父心切而還是回到郢都,但不久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伍奢的
另一個兒子,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
伍尚和伍子胥在收到老父親的書信後,都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和隨之產生的不同結局,但伍尚不願
老父獨自受苦,抱著營救和赴難的迷離痛楚心情回到了楚都郢都。伍子胥在此環境下很清楚結果,但沒有
做出強制的行為拉著兄長一起避難,從而變相的可救下兄長的性命。從這中可以區別出伍氏兄弟本性的差
異.也就不難理解後面伍子胥的所有行為了.換言之,如果伍氏兄弟一起出走,按其祖先伍舉勸戒楚莊王後,
才有楚莊王的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霸業的功勛,且伍家世代豪強又伍氏兄弟皆文武雙全的奇才,平王等定
有後患之憂才要誘殺伍氏兄弟,如果兄弟一起出走他國,楚平王很有可能會投鼠忌器而不輕易的斬殺伍奢,
應該伍氏兄弟有此的影響能力,我們從後來伍子胥出逃後,還可以得到一些幫助中可以大約的看出來。但
事實是伍子胥很聰明的遇難獨自逃逸。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現在社會中和歷史過程中是數不勝數,我們也可以
不用過分責難伍子胥有這樣的行為了。
2.製造事端惹是生非
伍子胥在宋國找到原太子建時,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
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這些政治避難的人報仇心切,居然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
想奪鄭定公的權,結果事敗,太子建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
政治逃難為保自己性命可以放棄家人為其可憐也情有可原,但逃到人家家中請人幫自己一起打架,人
家不願意後就要主人的命和家當,那就不值同情太作孽找死了!伍子胥跟著太子建逃難,不勸主人安分守
己還去製造事端,結果害了主人的小命又落的如喪家犬要逃逸的後果看來,伍子胥也不是很地道的人!我
曾經很痛惡跳槽到同業公司的人用在原來公司得到的資源和咨詢去搶自己公司的業務甚至挖牆角,但跟伍
子胥比來,覺得這些人還沒有在新公司中或過路公司中去謀家當再整原來公司的行動而感到他們相對還可
愛些了!不過這也可以給現在所有的經營者一個敬示:在挖掘人才的技能同時,更要考評人的素養和品質。
可以為多幾個銀子而很爽快的踢開老東家的人,也可以很快將踏在你的身上跪在其他人的門下。
3.見風使舵見利忘義
伍子胥經受波折逃出鄭國投奔到了吳國,靠吹蕭乞食來活命,經相士被離推薦給吳王僚後,被封為大
夫,才得以生存並過上了豐衣足食安逸的生活。但看到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伍子胥就推薦專諸給
公子光,設計用專諸使魚腸劍殺了吳王僚,公子光就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就
任用伍子胥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重用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將軍孫武為其訓練部隊。吳王依靠伍子胥
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並了臨近幾個小國。
伍子胥此時是開始發跡了,但他的發跡真正靠的是出賣並謀害老東家再投靠新主子才得到的,很奇
怪在歷史上,他這樣的作為沒有被例入謀篡的所謂奸臣行列不算,居然還被渲染成為是一個忠義之士!在
我們現在的社會上,一個在外討飯的人被一個老闆收留並給他很到的待遇,按理感激還來不及,但最後他
夥同他人謀害了老闆的性命,得以在新老闆下混得更好待遇,這樣的人絕對可以批定為「大逆不道」了!
從伍子胥這樣的行為過程中,我更覺得這個人不地道!同時也讓我想起了農夫和蛇的故事。用現在流行的
對勢利小人的批語「見風使舵,見利忘義」來比對伍子胥,可能已經是很抬舉他了。
4.心胸狹窄賣國泄憤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以孫武治
軍遣將的能乾和虛實難辯兵法,加伍子胥運籌調度和輕車熟路,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
一直打進楚都郢都。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王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以300多鞭狠狠鞭打了一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伍子胥用16年的時間
竭盡手段心智從而徹底的圓了自己所有的心願。
故事至此伍子胥的另幾個醜陋心懷也突現出來了:賣國和無德。
史批楚平王是昏庸無道,但楚國至少是他伍子胥的祖國,為報家仇伍子胥動用了他國整國的力量,發
動戰爭幾乎滅亡了自己的祖國。在秦漢後這樣的行為稱為漢奸,那伍子胥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是否被老百姓
稱為楚奸?史書沒有寫伍子胥是賣國行為,只標為「歸報楚仇」,但我覺得其的行為,慫恿吳國征楚,自
己又為引路先鋒,要亡楚而痛快泄憤等完全夠格做個賣國賊。其不光害的吳楚兩國不知有多少人命殤黃泉
家庭破碎,還要很不稱道的是掘墓鞭屍的行為,這個一直來很為許多人所不齒,對此的評論和批註也很多
,史書有批評伍子胥的其為最主要的行為。確實,人死為安是世人最大的冀望,再大的罪過死後也是除留
遺臭萬年的口誅筆伐外,也是蓋棺定論了!象伍子胥這樣的報復心歷史上真的還不多見!可見其的心胸是
怎樣的一個胸懷了。如果楚昭王和其傳人也是這樣的想法,楚國在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
夜竟痛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得出兵救楚,才讓楚國有力量收回失地趕走了侵略者後,也將
伍家祖墳刨開鞭打屍體,那鬧劇可能要延上好多年,看來楚昭王和其傳人素質要比伍子胥好很多,我們
也沒有看到他們同樣行為的記錄。如果每個朝代都出一個伍子胥這樣的人,就絕對沒有我們現在可以觀看
的皇陵遺址了!如果每個人都象伍子胥,那這個世界上絕對找不出一塊祖墳了!倒也可以省下很多的土
地了...
5.貪戀功名依老買重
吳王闔閭伐楚回到吳國都城後,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再做官,回鄉隱居了。伍子胥
按次功和孫武的離去而得封相國,幫助吳王闔閭成就為春秋時代的一代霸主.孫武在退隱期間除輕竹淡酒外,
還留下的一部著作---《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至今還
是包括我們中國內很多國家在軍事/財商/處世/人生中等一直在研究的一個經典寶典.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死在伐越失敗的歸途中,其子夫差繼位.沒幾年伍子胥出使齊國回來就被夫
差逼其自刎.他的一生也有了個結果.
禪宗講究因果報應的,最終伍子胥死在夫差手下雖還算個樣子但也是無奈和已經是家破了,兒子
還要靠投奔齊國改姓王孫才勉強生存的結局冥冥中是天意了。伍子胥的死除夫差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個性
因素外,他在夫差前一直居功自傲依老買重的習性更起著關鍵的原因.從這點也看出伍子胥欠乏審時度事的
能力,追起緣由應該是他太在意和貪戀自己現有的地位和權勢,而恰恰忘記那是新君主最犯忌的所在。所
以最後挖目懸門的無奈也真的是無奈了!至死還沒有醒悟自己已經沒有很重要價值性還自為是擎天柱和國
之棟梁的無知。看其結局跟孫武比較也可以看出伍子胥在當時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充其量是
個悲劇色彩的風雲人物吧,但其故事最大的成就也比較迎合在過去的千年中那些書生想出人頭地的心理和
想成就功利的楷模了。所以,我想才有到現在還將伍子胥其人一直在做為一個成功人士榜樣的原因之一吧? 從簡單的幾個過程看來,我是覺得在事業發展乃至成功的人士中,應該要防備象伍子胥這樣看來是個
大大的忠義人員其背後的本性,如倚重聽從,可能最後自己事業失敗的最大因素就為此而未可知!當然我們
也不用愚到放棄所有的人員,只是要有尺度的制衡就可以用其所長而防其所陋。但這個尺也體現出了測量人
的智慧和駕御力了!也最終決定是否可以成就自我的關鍵!
⑩ 歷史上政治勢力妥協例子(英、法、美、德、中)
1、英國:南京條約簽訂。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與英國侵略者妥協與其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2、法國:訂定《中法新約》,中法戰爭中中國與法國互有勝負,但無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使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
3、1858年中國與俄國簽訂的《璦琿條約》。
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4、1858年中國與美國簽訂的《中美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清政府倘准 許其他國家公使駐北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增開潮州、台灣(台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口岸設在汕頭);耶穌教教士得自由 傳教;擴大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給其他國家的特權;確定領事裁判權。
5、1858年中國與俄國簽訂的《中俄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俄國得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俄國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俄國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