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和縣歷史故事
太和,古名鹿上、邢丘、廩丘,阜陽轄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處黃淮平原南端,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
截至2011年,轄24個鎮、7個鄉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萬畝,總人口171.2萬。
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綠化模範縣、中國著名醫葯集散中心、中國最大的發製品原料、桔梗生產加工基地。
太和縣土地肥沃,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紅芋等為主,經濟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煙葉、薄荷、中葯材等見長,尤其是薄荷,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的美譽
太和,古為豫州之域,春秋時期屬宋國,名鹿上,又名邢丘、廩丘,宋國曾與齊國、楚國在此會盟,稱為鹿上之盟。
戰國時期屬魏國,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後歸楚國。
秦統一後,置新陽縣,屬潁川郡。
漢置細陽、樂昌、新妻宋,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高後二年(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為樂昌侯。
東漢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軍功封郭亮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後宋公於新妻。
三國時屬魏,廢宋公國為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
晉廢細陽。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宋、齊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477年―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改陳留為潁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並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宋開寶六年(973年)於汝陰縣百尺鎮置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紹興末陷於金。金亡,復歸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潁州。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縣,改「泰」為「太」,縣治遷於今地,屬潁州,後屬汝寧府。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府,復改屬潁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潁州府,直屬安徽省。
民國3年,屬淮泗道,後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縣境北部屬鹿毫太縣,東北部屬阜北縣。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縣。1949年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1951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1959年1月與界首合為首太縣。同年4月恢復太和縣。
『貳』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風土人情。
第一怪 城門五道八面開
第二怪 槽子大路通城外
第三怪 三山一景少氣派(三山『萬壽山』『紅山』『雞爪山』)
第四怪 倒流河水向北排
第五怪 主房坐南向北蓋
第六怪 窪子群棲霸住宅(太和俗稱『鷺鷥』為窪子)
第七怪 廟宇卻比神像矮
第八怪 廟上有山龍王在
第九怪 和尚淘井個個快
第十怪 螞蚱祠里說蝗害
第十一怪 香椿樹芽搶手賣
第十二怪 櫻桃好吃樹好栽
第十三怪 專業市場有三怪
第十四怪 薄荷香飄在四海
第十五怪 繩網天下勢不衰
第十六怪 木線條子裝飾材
第十七怪 穿泥屐子一個拐
第十八怪 新郎回門泥人態
第十九怪 生罷孩子光膀曬
第二十怪 嬌生小子乳名劣
第二十一怪 見了新月拜三拜
第二十二怪 大人為娃點歌台
第二十三怪 尊稱他人小名帶
第二十四怪 晚上喝茶別餓壞(太和稱晚飯為『喝茶』)
第二十五怪 馬匏榨油度荒災
第二十六怪 爬猴上桌是好菜(爬侯太和人對蟬幼蟲的稱呼)
第二十七怪 男女喝酒與能耐
第二十八怪 天黑最怕有客來(客念 qie 三聲)
第二十九怪 大人小孩書畫賽
第三十怪 清音小曲有人愛
『叄』 太和縣的著名人物
太和縣的著名人物有高警寒、呂范、徐子佩、朱蔭桐、徐廣縉等。
1、高警寒
高警寒(1902.12—1996.6)男,舊縣鎮高小庄人,幼年在舊縣小學讀書,1919年到阜陽省立第三師范讀初師,1923年在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讀高中。
2、徐子佩
徐子佩,稅鎮鎮漁池村人。幼年讀私塾,13歲進入新集渡口小學,15歲就讀於河南省開封中學,後轉學到南京。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
為了響應黨中央去蘇區工作的號召,徐子佩前去上海,由於黨中央正在開展反立三路線斗爭,未能與組織取得聯系,又返回北平,被市委任命為中共北平市西郊區委書記。
3、呂范
呂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細陽縣(今安徽太和)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
呂范年輕為汝南縣吏,後避難壽春,結識孫策。此後隨孫策、孫權征伐四方,對穩固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孫權將其比之於東漢開國元勛吳漢。吳國建立後,呂范累官至前將軍、假節、揚州牧,封南昌侯。
4、朱蔭桐
朱蔭桐,男,字葆華,曾用名朱保,太和縣舊縣集人。曾任安理工大學動力系任教授及教研室主任。
隨著國家對高等學院院系的調整,先後在西安動力學院動力系、西安交通大學動力系、陝西工業大學(現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動力系任教授及教研室主任等職務。1965年,在騎自行車上課的路上摔傷致腦震盪,後因腦震盪後遺症退休。
5、徐廣縉
徐廣縉(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大新鎮徐寨人,清嘉慶年間進士, 選庶吉士。歷任山東,陝西道御史,廣西鄉試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總糧道,福建按察使,順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寧布政使,雲南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兩湖總督等。
『肆』 安徽太和縣資料簡介
太和縣位於安徽來省西北部,隸屬於阜源陽市,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太和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椿櫻之鄉」之美譽。而今,科技、文化、體育、教育、衛生事業引人矚目,多次榮獲「田徑之鄉」、「 「書畫之鄉」等光榮稱號。
『伍』 安徽太和縣的介紹
太和歷史悠久。屬古《禹貢》豫之域。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新郪。自秦始為縣,其內後縣治幾移,縣容名幾易,先後為新陽、細陽、穎陽、萬壽、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縣治移至今地,改"泰"為"太",取《易·乾·象辭》"保合太和,利乃貞"之義。這里人傑地靈,賢才輩出,東漢清沼使范滂,聲播海內,名列八顧,清乾隆年間白蓮教首劉之協,道光年間兩廣總督徐廣縉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勝古跡,遍布境內,倪邱孤堆,七處故城遺址,元代建造的文廟建築群,都記載著太和古老的文明。
"滄桑何處問真情,一日重新訂萬年"。在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勞、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憑著對家鄉最真摯的感情,在新的世紀里,抒寫太和更加絢麗的畫卷。
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的美譽。中葯材主要品種有桔梗、板蘭根、白術、白芍、黨參、牡丹、葯菊等,均以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遠銷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成為全國桔梗生產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櫻鄉,太和椿芽、櫻桃清時即為貢品,在國外也久負盛名。地下蘊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礦泉水等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經地礦部、衛生部鑒定,均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陸』 抗日戰爭日本打到阜陽太和縣了么
到達過
太和抄縣李興集慘案
1941年1月30日,日軍襲路過太和縣李興集時,將集的四門封鎖,然後在集上燒殺搶掠。有位叫"傻邦"的農民,剛走到東寨門口北邊,就被幾個日軍捆綁起來,拉到他家屋後,吊在一棵槐樹上,把他打得鮮血淋淋。他的叔父工朝臣和王殿臣聞聲趕來。王朝臣上去講情,被2個日軍用刺刀連戳數刀,當即身亡:"傻邦"在不到吸一支煙的時間內被打死,死後還被殘暴的日軍用刺刀開了膛。王殿臣被嚇得轉身就跑,剛跑到門口,就被日軍連開三槍打死;日軍還將"傻邦"的3間草房放火燒掉,並牽走老百姓的3匹馬和2頭驢。
太和縣舊縣慘案
1941年2月3日,日軍600人竄到太和縣舊縣集,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日軍打死朱述雨、朱述友、朱正身、翟永成等4人,打傷朱述禮等2人。另外,守沙河的中國軍隊20餘人也被日軍打死。日軍輪奸集東的3名婦女,姦汙許某的妻子時,因其反抗不從,將她毒打一頓。日軍2月7日撤退時,將鎮公所、小學、商會等處縱火焚燒。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柒』 安徽省太和縣到底是屬於阜陽市還是界首市
安徽省太和縣屬於阜陽市。
太和縣,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桔梗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著名醫葯集散中心、全國最大的發製品原料集散地。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東臨渦陽、利辛,南抵阜陽,西接界首,西南與臨泉相接,北與亳州市譙城區為鄰,西北與河南省鄲城接壤。縣境介於東經115°25′―115°55′,北緯33°04′―33°35′之間,總面積1822平方千米。
東南經鳳台、淮南去合肥224千米,西北經淮陽、西華去鄭州307千米。東去津浦路至蚌埠209千米,西去平漢路之漯河210千米。太和縣境南北長52千米、東西寬60千米。
(7)阜陽太和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6月,太和縣轄31個鎮,分別是城關鎮、舊縣鎮、稅鎮鎮、皮條孫鎮、原牆鎮、倪邱鎮、李興鎮、大新鎮、肖口鎮、關集鎮、三塔鎮、雙浮鎮、蔡廟鎮、三堂鎮、苗老集鎮、趙廟鎮、宮集鎮、墳台鎮、洪山鎮、清淺鎮、五星鎮、高廟鎮、桑營鎮、大廟集鎮、胡總鎮、郭廟鎮、二郎鎮、阮橋鎮、雙廟鎮、馬集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舊縣鎮位於太和縣北部,向南緊鄰縣城,鎮政府駐地距縣城6公里。地處東經115°14′21″至115°19′06″,北緯33°11′20″至33°17′27″。東鄰關集鎮,北靠雙浮鎮,東北隔谷河與郭廟鄉,西與高廟鎮,稅鎮接壤,南與城關鎮為鄰,西南隔潁河與大新鎮相連。
2、關集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位於太和縣城東10公里處。全鎮總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165畝。
3、清淺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地處豫皖交界處,距太和縣城45公里,西部和北部與河南省鄲城縣接壤,東部與洪山鎮毗鄰,南部與李興鎮隔黑茨河相望,雙清路穿境而過,面積45平方公里。
『捌』 安徽省太阜陽市太和縣的歷史故事
太和,古為豫州之域,春秋時期屬宋國,名鹿上,又名邢丘、廩丘,宋國曾與齊國、楚國在此會盟,稱為鹿上之盟。
戰國時期屬魏國,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後歸楚國。
秦統一後,置新陽縣,屬潁川郡。
漢置細陽、樂昌、新妻宋,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高後二年(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為樂昌侯。
東漢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軍功封郭亮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後宋公於新妻。
三國時屬魏,廢宋公國為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
晉廢細陽。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宋、齊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477年―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改陳留為潁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並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宋開寶六年(973年)於汝陰縣百尺鎮置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紹興末陷於金。金亡,復歸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潁州。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縣,改「泰」為「太」,縣治遷於今地,屬潁州,後屬汝寧府。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玖』 安徽阜陽有什麼出名
格拉條,綠豆餅子,復杠子饃,醬豆制,饊子,芝麻鹽,蛋白肉,麵筋等等全國都可以寄
看我帳號名就是我的微加我
專營安徽特產,阜陽特產,亳州特產,太和特產,淮南特產,淮北特產,
蚌埠特產,蕪湖特產,宿州特產,六安特產,界首特產
『拾』 安徽第三人口大縣人口近一百八十萬,縣名源於哪裡
安徽省簡稱皖,位於我國中東部地區,居中靠東,通江達海,內擁長江黃金水道,外受長三角的經濟輻射。全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下轄16個地級市,包括45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0個縣,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6365.9萬人,其中太和縣是安徽省戶籍人口第三大縣。
太和縣原為泰和縣,公元1304年復置縣時,取《易經·乾卦·彖辭》“保合太和,利乃貞”的祥和太平義,更名為“太和縣”。太和縣總面積1867平方公里,下轄30個鎮、1個鄉,全縣常住人口145.3萬人、戶籍人口178.2萬人,是安徽省常住人口第二大縣、戶籍人口第三大縣。
太和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張酺為東漢細陽縣人,為漢章帝的老師,官至太尉、光祿勛、司徒,逝世後漢和帝身穿孝服送葬;呂范為漢末細陽縣人,先後跟隨孫策、孫權,是孫吳集團元勛,官至揚州牧,追贈大司馬,封南昌侯;徐廣縉為清朝太和縣人,嘉慶年間進士及第,官至兩廣總督、兩湖總督等,為晚清重臣,也是晚清時期卓越的外交家。
2019年,太和縣地區生產總值(GDP)454.4億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0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