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南永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黃蓋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
B. 永州有哪些明星或名人
比較出名的我記得
古代有三國時期的黃蓋
現代有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李達
然後還有像被貶到永州來的柳宗元
狂聖懷素和尚等
再加上我和帖主,哈哈
C. 永州名人 李達有什麼貢獻
1919年五四運動後,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回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答織,並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員。1921年9月創辦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革命叢書。1922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應毛澤東邀請到長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並主編自修大學機關刊物《新時代》。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險惡環境中,他堅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陣地,成為卓有建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會學大綱》,被毛澤東譽為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號召黨的高級幹部學習此書。建國後,長期擔任武漢大學校長和中國哲學學會會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應用和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毛澤東曾當面稱贊他是理論界的魯迅。1966年8月在武漢逝世。
D. 永州市楊海河簡歷
楊海河,曾任永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任永回州答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2020年2月20日,永州市召開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會議經表決,決定接受楊海河辭去永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職務的請求。
(4)永州歷史名人的簡歷擴展閱讀:
楊海河所在科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兒童保健
職稱:主任醫師、副教授
擅長:常見兒科疾病、兒童保健問題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診治、新生兒疾病篩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海河
E. 永州人文歷史
永州古稱零陵。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因舜帝葬於泠水即零水之源,舜陵因而稱「零陵」。永州因境內有舜陵——「零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零陵縣,轄地包括九疑、瀟水流域,最早的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鹹水鄉。根據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輯錄,「零陵」是我國夏代已出現的全國34處重要地名之一。漢武帝元鼎六年析長沙國置零陵郡。公元二十五年,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城。隋開皇九年廢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改泉陵縣為零陵縣。永州得名,所謂「永山永水之所出州也」。從此,永州、零陵之名,常交替使用,著稱於世。唐宋時期,分永、道二州,相當於今永州市的地域。明清改稱永州府。
永州地處湘江上游,南嶺北麓,坐落於湘粵桂三省交界處。從藍山紫良野狗嶺發源的瀟水自南而北,與發源於廣西靈川海陽山的湘水自西向東在永州古城匯合,故永州又雅稱「瀟湘」。境內橫亘著南方五嶺中的三大山脈:越城嶺——四明山系、都龐嶺——陽明山系和萌渚嶺——九疑山系,山嶺綿延,群峰競秀。永州古城占據零祁盆地中心,南部的道州地處道江盆地,在永州形成「三山圍夾兩盆地」的地理格局。永州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經濟發展可謂得天獨厚,是湖南氣候最適宜生存居住的城市。道縣玉蟾岩考古發掘出來一萬二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穀,說明在遠古時期,永州的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幅珍貴的古地圖,其中《地形圖》的中心區域,是今永州南部,圖上標有八個縣治及七十多個鄉里級居民地。這說明「秦漢之際,瀟水流域已是一個久經開發、人煙稠密的重要經濟活動區」。
西漢古郡
永州自西漢建郡,迄今已有兩千多年,與長沙、武陵、桂陽為湖南四個漢代古郡。西漢時期零陵是一個大郡,轄七個縣四侯國,後增至十三縣,面積達九萬余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今永州、邵陽、衡陽、婁底和廣西桂林五市的廣大區域,北端一直延伸到湘鄉。從秦漢到唐宋的整個中古時期,永州經濟發展在湖南一直居於前列。人口繁衍是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反映。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到漢末,零陵郡的人口達到一百萬余,當時湖南境內總人口約二百八十萬,零陵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南為數不多的百萬人口大郡,僅比長沙郡少五萬人。唐宋之時,永州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生產水平較一般地區為高,時稱「湖南名郡,甲永(州)乙邵(州)」。楊萬里在《曹中永州謝表》中說:「家嫻禮義而化易孚,地足漁樵而民樂業」,「視中州無所與遜」。說明永州與中原先進州郡相比,毫不遜色。
永州建城,最早始於西漢泉陵侯國。漢武帝元塑五年,漢武帝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在此築城。泉陵侯國都城在城北二里,今零陵城內泉陵街一帶,傳為泉陵城故址。東漢將零陵郡治從廣西全州遷到這里。此後兩千年,歷朝歷代在這里建郡置府從未間斷過。古城背倚蒼翠東山,秀澈瀟水穿城而過,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以東山、千秋嶺、萬石山為重要坐標的城市格局基本保存,「不墉而高,不池而深,不關而固」的舊貌依稀可見。從公元前124年開始,到今年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像這樣久遠的歷史,湖南只有長沙和永州兩個城市。
楚粵通衢
史稱永州「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白蠻,橫連五嶺,梅庾綿亘於其前,衡岳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之腹地,控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征服嶺南各部,命監御史祿在廣西興安境內「鑿渠運糧」,於公元前214年建成舉世聞名的靈渠,從而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成為古代中原進入嶺南的重要通道。湘灕水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人工大運河,平時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戰時又是大軍和糧餉傳輸的紐帶,由此也加快了處於「楚粵門戶」的永州的經濟社會開發進程。至於陸路,有一條官驛大道,從零陵向西經全州到桂林。以上水陸兩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湘桂走廊」。秦始皇還擴修了「瀟賀古道」,即湘桂古道。萌渚嶺橫亘於湖南廣西之間,為阻隔五嶺南北的天然屏障。
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楚道的基礎上進行擴修,開鑿新道,成為南下廣州的水陸聯用的通道。溯瀟水下賀江,由道縣經江華入廣西富川到賀州,或經江永入廣西富川到賀州,直下珠江。它北通雲夢,南極蒼梧,可出粵港至東南亞地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是沿用了幾千年的溝通萌渚嶺嶺南嶺北的交通要道。以上入粵通道均交匯於零陵城。這座古城為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楚粵門戶」。「湘桂走廊」在中原先進文明向嶺南傳播的歷史進程中,起著橋梁和「中繼站」的作用,因而永州也成為南方開發較早的地區。
瀟湘之源
《山海經》說:「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漢代灕湘、瀟湘、蒸湘三湘都在零陵郡的范圍。後因行政區劃變化,只有瀟湘仍屬永州。永州是瀟湘的原生地,後擴展成為湖南的代稱。謝眺詩:「洞庭張樂地,帝子瀟湘游」。瀟湘之所以成為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僅僅是瀟湘二水流經永州的山山水水風光綺麗,還因有舜帝、二妃等無數神奇的傳說,給這塊土地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陸游詩:「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自唐宋以來,一大批文人學士,或仕宦或貶謫或游覽於此,他們有的謳歌瀟湘山水之清絕,有的闡發思古之幽情,有的書寫懷才不遇之感喟,用生花妙筆為瀟湘點染傳神,給後世留下了數以千百計的名篇佳作。僅在《全唐詩》、《全宋詞》兩部詩集中「瀟湘」就出現了858次之多。元明清時期,越南使者途徑永州,留下180餘首歌吟瀟湘的詩作。地以人傳,瀟湘風光,因此更加名馳遐邇。
從瀟湘之源到瀟湘勝地、瀟湘情結,其影響擴展到神州大地。瀟湘有如磁石一般吸引世人之心,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企盼與神往的詩意棲息之地。唐末五代時,董源作《瀟湘圖》;宋代米友仁畫《瀟湘奇觀圖》長卷。流傳更廣的是,宋代宋迪所作《瀟湘八景》,「瀟湘夜雨」為其中一幅。受宋《瀟湘八景》的影響,後來各地紛紛用四言句式列稱其名勝景物為八景,到明清之際,全國大部分州縣都有「八景」之謂。所以,歷來便有「天下八景源瀟湘」的說法。
文化永州
永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為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處,舜帝的遺跡及傳說遍布全境,舜文化影響深遠。屈原歌詠:「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他崇尚舜帝,想要去九疑向舜帝的英靈傾訴。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為民役」觀點以及《封建論》中的治國理念,既與孔孟儒學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創新、發展。宋代周敦頤從道學裡面,汲取營養,重新激活儒學,從而產生了理學,影響中國七百餘年。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東漢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題刻之後,元結開創了浯溪碑林、朝陽岩石刻、陽華岩石刻。由元結撰文、顏真卿楷書的《大唐中興頌》刻碑浯溪摩崖,被後人稱為「三絕碑」。草聖懷素的《千字文》碑,龍飛鳳舞,至今矗立在古城東山。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習俗豐富多彩。江永女書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元號體系。永州文化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風俗濃郁。古城東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懷素出家的綠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華寺,金碧輝煌的文廟,雄偉壯觀的武廟,都坐落於此。「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嶽麓書院的這一對聯,正說明了永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靈人傑。湖湘文化的源頭活水哺育了三國名將黃蓋,狂草大師懷素,唐代江南第一狀元李郃,理學鼻祖周敦頤,書法大家何紹基等。古代先賢不勝枚舉,更有現代傑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民國風雲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將蔣先雲,無產階級革命家江華,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陶鑄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傳統,「自漢郡縣立學」。唐代永州官學是刺史韋宙創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遷至東山之麓。道州學宮始設於城東,刺史薛伯高遷建於城西,柳宗元作記。自宋到清,境內共建書院四十六所,較著名的有永州蘋洲書院、寧遠泠南書院和崇正書院、道縣舂陵書院、祁陽文昌書院等。由於官學、書院的興辦,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純仁、胡安國、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碩儒,在此聚徒講學,積極傳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脫穎而出。據《湖南通志·選舉志》載,從唐初至清光緒九年,湖南共考取進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佔21.3%。
經過勤勞的先民和文化精英們的創造,今天的永州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文物古跡眾多,不可移動文物2656處,是湖南省的一個文物大市。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2處,位居全省前列。永州古城文化遺存更為集中,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六處七個點。女書習俗、舜帝祭典、祁劇、瑤族長鼓舞、祁陽小調、串春珠、道州龍船賽、零陵花鼓戲、盤王大歌、瑤家坐歌堂等,影響深遠,分別列入國家、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F. 永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永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歷史上人才輩出。翻開《永州府志》,縱觀《二十四史》,歷朝歷代,永州都有文臣武將,哲人才子,活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台上,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為中國疆域的形成,為中國社會的進步,為中國文化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漢三國時期,零陵郡的蔣琬、劉巴、劉先,為名重一時的政治家;黃蓋、劉敏、楊懷,系叱吒風雲的著名將領。唐宋時期,延唐是今兩湖兩廣地區的第一個狀元;生於零陵,長於零陵,圓寂於零陵的懷素,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師;著名史學家路振、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南宋抗金兵馬大元帥陳遘,都是永州山水孕育的傑出歷史人物。明清時期,在永州這塊土地上,又誕生了朝廷重臣陳薦、周希聖、陳大受、何凌漢,抗法名將王德榜、歐陽利見,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以及天地會著名首領朱洪英,著名瑤族起義首領趙金龍等。進入晚清和民國時期,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中,在北伐戰爭中,在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在推翻國民黨統治的斗爭中,永州這塊土地上,又出現了大批著名人物,如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李達,北伐名將蔣先雲,國民黨高級將領唐生智,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等。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是永州人民的驕傲。在永州山水哺育大批本地歷史名人的同時,永州山水也哺育了元結、柳宗元等歷史名人。這些在永州土地上生活過的著名人物,都對古代永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起過重要作用,他們在永州發展史上所作的貢獻是永遠不會泯滅的。
G. 永州有關環保、人文、歷史、地理等相關的有名人士有哪些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參加唐代古文運動被貶於湖南永州(今永州市區),在這里生活了十年。在被派遣的抑鬱和寂寞中,柳宗元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永州八記》最為出名。
黃蓋
黃蓋,字公覆,東漢末年零陵郡泉陵縣(今湖南省永州市區即零、冷二區)人,南陽太守黃子廉後裔,幼年喪父,隨祖父遷居泉陵縣。黃蓋三歲喪父,七歲喪母,隨兄嫂生活,家境貧寒。他自幼好學,且有壯志,長大成人後,初為郡中小吏,後舉薦為孝廉。東漢末年,董卓專權,黃蓋追隨孫堅舉兵聲討,官拜別部司馬丹陽令;孫堅死後事孫策,孫策死後事孫權,屢立戰功。他管轄過的9個縣,大小官吏無一不順服, 黃蓋病故後,吳國各地繪其形貌,四時祭祀,以示懷念。至今安徽省南陵縣(原舂穀縣)仍有以黃蓋墓命名的黃墓鎮。湖南臨湘與湖北蒲圻交界處有黃蓋湖,其面積約70平方公里,傳說為赤壁戰前黃蓋率水軍操練之處。《巴陵縣志》載:「三國時,吳之孫權論赤壁戰功,以此湖贈黃蓋,故名。」
懷素
懷素(725-785)唐代永州零陵縣(今湖南省永州市區)人,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懷素是中國唐代書法家。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卒於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 目前永州市區瀟水中路的懷素公園是為了紀念懷素而命名的。
劉仁
劉仁,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祖父(一說堂祖父)。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其祖父劉買受封為舂陵侯(舂陵侯國故城在今湖南省寧遠縣柏家坪鎮),劉仁遂出生於舂陵。元康元年(前65),劉仁嗣位,「以舂陵地形下濕,草木多青」,上書要求南徙,於元初四年(前45)遷封於南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以南)。
蔣晉
蔣晉,後漢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區)人,靈帝時舉孝廉,授尚書郎,曾任汝南太守,後官至尚書僕射。史稱其「入奏事,應對不滯」;「在位清直,為群僚所推服」。
賴恭
賴恭,零陵(今永州市區)人,為人才器不凡,初事劉表,任交州刺史;後事劉備,授鎮遠將軍,同諸葛亮等上書漢獻帝封劉備為漢中王,官拜太常;繼與諸葛亮、糜竺等言請劉備稱帝,被採納。
劉巴
劉巴,字子初,零陵(今永州市區)人,先事曹操後事劉備,授左將軍西曹椽。劉備贊其「才智絕人」,諸葛亮亦稱「運籌帷幄,吾不如子初遠矣」,後為尚書令。劉備稱帝,文誥策命,皆出劉巴之手,史稱其為官「躬履清儉,退無私交」。
周不疑
周不疑,字無直,零陵(今永州市區)人,系劉先外甥,自幼聰明敏傑,有才名。曹操先欲以女妻之,後忌其才,擔心曹丕不能駕馭,遣刺客將其刺死,年僅17歲;有《文諭》四首載人《文章流別集》。
蔣琬
蔣琬,字公琰,後漢零陵郡人。少時即以才學聞名於郡縣,初以州書佐隨劉備人蜀,授廣都長,不久召為尚書郎,深得諸葛亮器重,稱其為「社稷之器,非百里才也」,升參軍長史。諸葛亮北征攻魏,蔣琬受丞相重託「統留府事」,主持兵源與糧餉供應。諸葛亮死後,他代諸葛亮主持政事,為尚書令,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封安陽亭侯,詔加大司馬,盡力輔佐劉禪,死後謚「恭侯」。唐代,零陵縣城千秋嶺有蔣琬祠,傳為其舊居地。此祠於日軍淪陷永州時被炸毀。註:蔣琬,《三國志》作零陵郡湘鄉人;《零陵縣志》說泉陵(今永州市區)人。光緒《湖南道縣·方外志》載:龍興寺(遺址在今永州市千秋嶺)有「本蔣琬故宅」,祁陽磚塘鄉(今屬祁東)曾出土石碑,上刻「蔣碗故里」。故蔣琬系當時零陵郡何處人,尚待考定。
周敦頤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李達
李達,號鶴鳴,曾用名立達、江春、李特、胡火等,湖南省零陵縣(今湖南省永州市區即零、冷二區)人。是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中國共產黨創史人之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系黨的八大代表,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先後擔任中央政法幹校副校長、湖南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被推選為中國科學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一任中國哲學會會長。 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會學大綱》,被毛澤東譽為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號召黨的高級幹部學習此書。建國後,長期擔任武漢大學校長和中國哲學學會會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應用和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毛澤東曾當面稱贊他是理論界的魯迅。1966年8月在武漢逝世
陶鑄
陶鑄,字劍寒,今湖南省祁陽縣石洞源人。陶鑄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久經考驗的忠誠的革命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軍隊卓越的政治工作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一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人民群眾熟悉和愛戴的革命前輩。
唐生智
唐生智,湖南省東安縣南應鄉大梘塘村人。1949年在湖南組織「和平自救」運動,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主任委員,參加湖南和平起義。建國後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第三屆常務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委員、第二、第三、第四屆常務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政協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蔣先雲
蔣先雲(1902—1927),原名湘耘,別號巫山,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黨員和革命烈士;犧牲時年僅25歲。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9月與李立三、劉少奇等一起領導了安源工人大罷工。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與賀衷寒、陳賡被並稱為「黃埔三傑」; 1984年,蔣先雲在黃埔軍校同期同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在其回憶錄里,稱其為「良師益友」,並題詞:「蔣先雲烈士永垂不朽!」現存於新田博物館。
H. 永州在古代叫什麼
永州在古代叫零陵。
零陵得名於舜帝葬於九嶷山,是全國上古時期留下的34處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秦代設縣,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零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因境內有「永山永水」改置永州總管府。從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又因瀟水、湘江在境內蘋島匯合,雅稱瀟湘。
零陵的建城史,從公元前124年(西漢元朔五年)縣級泉陵侯國在此築城算起,至今已有2143年。期間,作為歷代郡、州、路、府所在地長達1900年。自東漢零陵郡治從今廣西全州遷至該城後,歷代王朝在這里建郡置府從未間斷過。
據考,在今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省區近70萬平方公里幅員內,共有漢代古郡8個,歷代建郡置府歷史未間斷、治所未變更的,只有長沙、零陵兩個城市。最具標志性意義的是「雄冠一州」的永州府衙,它建在東山之下,「創自漢唐」,歷代雖「屢有興廢」,但其基址跨越千年不變。
(8)永州歷史名人的簡歷擴展閱讀:
永州是享譽全國的「佳山水郡」,古城永州(零陵)屬於中國古代中等規模的經典山水城市,其特色在於:
1、城市選址與各個時期的整體布局均完全依託瀟水回灣及其東岸丘陵所提供的天然地利與空間限定。
2、街巷格局順應基地東高西低、瀟水西抱之勢,形成二縱八橫、向瀟水放射的形態。
3、城市功能分區依託山水條件而形成占據三山(即東山、萬石山、千秋嶺)及山麓地帶的行政文教區和占據濱水狹長地帶的商業居住區。
4、城內外標志性建築在選址上皆追求山水形勝之地。
5、城內外風景名勝多沿瀟水及其支流分布,使瀟水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景線」。
I. 永州的文化名人有哪些
有懷素復、周敦頤、何制紹基、陶鑄、李達等一批傑出書法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謫居10年,寫出了名揚千古的《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而且中華人文始祖之一舜帝陵寢就座落在境內瀟湘源頭之一九疑山,歷代先哲文豪司馬遷、蔡邕、李白、杜甫、李商隱、元結、顏真卿、歐陽修、蘇東坡、寇準、朱熹、陸游、徐霞客、毛澤東等也曾仰慕游永州,或詠詩稱頌,留下大量詩文、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