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唐代歷史故事文章

唐代歷史故事文章

發布時間:2021-03-06 19:16:18

㈠ 唐朝有趣的歷史故事

有趣的歷史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
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
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
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
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僕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麼?」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卧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准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2. 「如掛角」的典故,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過瓦岡山反隋義軍的首領。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崗軍,人稱魏王。李密發布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數說楊廣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卧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么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 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 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 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溫馨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 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 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4.好學不倦 只有一個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著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餘的飯菜,對於老鼠來說,就好像人類發現了寶藏。 正當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圍大挖一頓之際,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肝膽俱 裂的聲音,那就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餘,更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 留情,不斷窮追不舍,終於有兩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向它們吞噬之 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凶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後,老鼠首領施施然從垃圾桶後面走出來說:「我早就對你們說,多學一 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們一命。」 溫馨提示:「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不斷學習實在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㈡ 唐朝的歷史故事400字

有趣的歷史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
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
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
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
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僕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麼?」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卧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准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2. 「如掛角」的典故,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過瓦岡山反隋義軍的首領.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崗軍,人稱魏王.李密發布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數說楊廣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卧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么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 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 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 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溫馨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 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 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4.好學不倦 只有一個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著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餘的飯菜,對於老鼠來說,就好像人類發現了寶藏. 正當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圍大挖一頓之際,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肝膽俱 裂的聲音,那就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餘,更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 留情,不斷窮追不舍,終於有兩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向它們吞噬之 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凶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後,老鼠首領施施然從垃圾桶後面走出來說:「我早就對你們說,多學一 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們一命.」 溫馨提示:「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不斷學習實在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㈢ 唐朝歷史小故事(簡短)

唐朝來(618年—907年[1]),是繼隋朝之自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2]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發動晉陽兵變,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3]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4]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5][6][7][8]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又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9]

㈣ 簡介中國唐朝存在的年代及歷史故事

一、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在詩、書、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 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形成開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

二、歷史事件

1、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2、開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

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

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

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3、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4、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

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武則天男寵——麟台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集仙殿, 逼迫武則天退位。

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之為革命。

唐中宗打擊五大功臣的時候,先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范,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所以,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

5、永貞革新

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唐順宗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

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持續時間100多天,最後因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改革以失敗而告終。

從此唐朝又創了一個新的惡例,每個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當作私人,繼位的皇帝對前帝的私人,不論是非功過,一概予以驅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㈤ 唐代歷史故事300到350字左右

唐憲宗李純與韓愈
唐憲宗李純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武則天除外),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原名李淳。他從小很受祖父德宗皇帝的喜愛。貞元四年(788年),11歲的他就被封為廣陵郡王。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順宗即位,改元永貞。憲宗被冊立為皇太子,改名李純。同年8月,順宗皇帝因為實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威脅了宦官、藩鎮和部分朝臣的利益,被迫退位給憲宗。憲宗只當了4個月的皇太子,就正式登基,次年改元元和。

唐憲宗在位期間的,一方面實行政治改革,另一方面打擊割據的藩鎮勢力。憲宗雖然中斷了「永貞革新」,但是仍然進行了一些改革,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唐代後期,藩鎮割據十分嚴重。憲宗重用主張裁抑藩鎮的大臣,堅決鎮壓不服從朝廷的藩鎮,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憲宗先後降服了劉朋、楊惠琳、李錡、田興等割據勢力。元和九年(814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憲宗任用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亂。在平定這次叛亂之後,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規伏唐朝,國家實現了短暫的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憲宗在平定淮西叛亂之後,覺得很光彩,就決定立一個紀功碑,來紀念這一次大勝利。叫誰來寫這個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一個行軍司馬韓愈,擅長寫文章,又跟隨裴度到過淮西。於是,唐憲宗就命令韓愈起草《平淮西碑》。

韓愈是唐朝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認為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社會風氣不好,連文風也衰落了。許多文人寫的文章,喜歡堆砌詞藻,講求對偶,缺少真情實感。他決心對這種文風進行改革,寫了不少散文,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主張和寫作實踐實際上是一種改革,但是也繼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傳統,所以被稱作「古文運動」。後來,人們把韓愈和柳宗元稱為「古文運動」的倡導人。

韓愈不但擅長寫文章,還是一個直言敢諫的大臣。在他寫完《平淮西碑》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這就是著名的韓愈反對迎佛骨。

唐憲宗在位後期,迷信起佛法來。他得知在長安西邊的法門寺里,有一座寶塔,叫護國真身寶塔。在這座塔的地宮里,供奉著一塊佛祖舍利,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一節指骨,每三十年開放一次,讓人們瞻仰禮拜。通過瞻仰禮拜佛骨,能夠求得風調雨順,人人平安。

憲宗相信了這個傳說,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隊伍,到法門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長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宮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讓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這樣認真,不論信或不信,都要湊個趣。許多人千方百計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機會。有錢的,捐了香火錢;沒錢的,就用香火在頭頂、手臂上燙幾個香疤,也算表示對佛的虔誠。

韓愈是向來不信佛的,更不要說瞻仰佛骨了。他對這樣鋪張浪費來迎接佛骨,很不滿意,就給唐憲宗上了一道奏章,勸諫憲宗不要干這種迷信的事。這道奏章,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論佛骨表》。他在奏章里說,佛法的事,中國古代是沒有的,只有在漢明帝以來,才從西域傳了進來。他又說,歷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壽命都不長,可見佛是不可信的。

唐憲宗收到這個奏章之後大怒,要處死韓愈。裴度等大臣力勸。憲宗說:「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這句話的大意是:「韓愈說我信佛過了頭,我還可以寬恕他;他竟說東漢信佛以後,皇帝都短命,這不是在咒我嗎?韓愈身為臣子,卻如此狂妄,我決不饒他!」)

在大臣們的勸阻之下,憲宗皇帝最終沒有殺掉韓愈,只是把他貶到遙遠的潮州當刺史。然而,迷信佛法的憲宗也確實沒有長壽,元和十五年(820年),43歲的憲宗皇帝被宦官陳弘志毒死,結束了他15年的統治生涯。唐王朝也由短暫的「元和中興」再次走向衰亡。

㈥ 唐朝 有名 歷史故事

唐朝的時候,長安城的達官貴人們的愛好與如今頗有相似之處,比如豢養寵物。但那時的人們對養貓養狗沒什麼興趣,大都喜歡玩鳥。
唐代皇帝更是對鳥類多有偏愛,在閑殿使管理下的五坊中,鳥類就佔了四坊: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另一坊為狗坊。
而在這四種寵物鳥中,鷂是最受歡迎的。鷂鳥的身形小於鷹而大於雞,有鷹之尖喙卻無鷹之兇猛,並沒有什麼侵略性,反而經過訓練之後的鷂鳥還可以用喙來為主人梳頭、撓癢癢,夏天酷熱的夜晚還會站在床頭用翅膀為主人打扇,如果主人恰好偏頭痛犯了,這鳥還可以為你做頭部穴位按摩,很有奇效。如此這般,家裡養有鷂子的人們就等於同時擁有了梳子、老頭樂、侍女和按摩師,這種人出門就非常有面子。因此當時的年輕人都夢想著擁有一隻鷂鳥。
養鷂的費用卻很可觀。這種鳥長相威猛卻「溫良恭儉讓」,跟最奴顏卑膝的專業奴才都有一拼。但尋常人家是養不起的,不過上不是尋常人家,所以唐太宗就曾豢養了無數的鷂鳥,因為數量太多,就設立了一個官署———「鷂坊」,鷂坊的坊主也得以享受很高的級別與待遇。
由此可以推斷出唐太宗對鷂鳥的痴迷程度。這位歷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曾有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日子短得像是在玩鷂,總沒個夠。某天,坊主送來一隻鷂鳥取悅聖上,這只鷂鳥不僅具有前言所述的優點,還會在人的手掌心跳「胡旋舞」(唐朝很盛行的一種舞蹈,後來安祿山與楊玉環曾跳過)。這令唐太宗很是高興,幾乎日日無鳥不歡。
卻有一日被魏徵撞見了。於是便有了唐太宗養寵物的一次痛心經歷。
那天,魏徵老遠就看到正在皇上手上轉圈的鷂鳥,見他進來,李世民龍顏惶懼,連忙把那隻正轉得暈頭轉向的鳥揣在懷里,清了清嗓子,接見這位最難纏的諫官。
魏徵假裝不知,禮畢後就開始奏事。這應該是魏徵一生中與皇上最長的一次談話,說得喉嚨乾燥如十年不下雨的旱地,嘴角淌下的白沫沾滿鬍子彷彿初冬時的霜掛。雖然如此,魏徵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他估摸著,自己吐白沫之時,就是與皇上肌膚相親的鷂鳥吐白沫的時候。
等魏徵走後,唐太宗連忙把鷂鳥從懷里掏出來,卻發現這只剛才還「疾如風焉」般跳「胡旋舞」的鷂鳥早已活活憋死。氣得唐太宗沒辦法。

㈦ 唐代歷史故事(短小)

【歷史小故事】唐代才子登龍

科舉制誕生於隋朝,發展於唐朝。唐太宗看著那些來考試的書生們絡繹不絕,曾得意洋洋地說:「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制給了無數書生踏入仕途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

可是,唐代科舉制度只是初步發展,還很不完善,甚至沒有封卷頭的規定。參加科考的考生們一定要得到當權者的推薦,否則便沒有參加考試的資格。讀書人若要從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權貴們的薦舉和提拔,而且推薦人地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科考成績。

於是舉子們與時俱進,為了找到最好的推薦人,往往在考試前一年的秋天,就把自己最得意的詩文加以編輯,帶到京師,呈給當時在政治或文學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看,這叫做「行卷」。一旦受青睞,就是好的開始,舉子們的科考便成功了一半。

也有人不屑於此。寫下千古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適本是將門之後,文武全才。他很自信,不肯依靠家中背景和走高官門路的途徑為官,想要完全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位列公卿。他沒有想到這是條死路,走到底也只是在死胡同里打轉。當他想明白時,周圍的人早已發達,他這才悔悟錯過了時機。他窮困潦倒幾十年,直至年過半百,等到好友顏真卿當上宰相,靠顏相的舉薦,才混了個小官。金子總能發光,後來他在安史之亂中一層所長,做了節度使。

在唐代才子的登科故事裡,最有意思的恐怕是王維的中狀元。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蘇東坡評價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他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和多種樂器,並不是廣為人知。他的音樂才能直接促成他找到了最好的推薦人。

當時,盡管王維已是名滿京華,可要達到做官這一步,就必須去應考。在准備應考的時候,王維對於這種神秘森嚴的科考也是心中惴惴,大有前途未卜之感。

恰恰這時王維聽說有位詩人張九皋也是小有名氣,是寫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的弟弟。據說張九皋已經走通了當朝權勢煊赫的太平公主的後門,而公主已答應讓他榜中頭名。這對王維而言,是個壞消息,因為他也很想得第一。

王維有一個好朋友,是皇帝的弟弟岐王李范。當李范得知王維的苦惱後,對他深表同情。李范說:「太平公主的勢力很大,我們如果硬爭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要從長計議,再想想辦法。」李范在屋內踱來踱去了好一陣子,忽然高興地說:「有了!公主很喜歡音樂,你好好地彈熟幾首琵琶曲,我帶你會見公主。」

5天之後,李范讓王維打扮成伶人的模樣,夾雜在伶人的隊伍之中去見公主了。公主的府第正在宴會,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王維與眾樂伎翩翩起舞。王維眉清目秀、儒雅風流,超凡脫俗,又處在樂伎中顯著的位置上,很快就引起了公主的注目。公主問李范:「他是什麼人?」李范回答說:「知音人。」公主聽到這一回答,未免覺得蹊蹺,於是接著問:「既為知音人,所知何音?」李范說:「妙解琵琶。」公主令王維奏上一曲。王維彈奏了一首自己創作的名為《郁輪袍》的新曲。一曲終了,滿座皆驚,大家都十分贊賞他的演奏,同時也都很喜歡這支別有新意的曲子,公主尤為感到高興,頗有「知音」之感。

李范看事情進展順利,立即抓住機會向公主進言:「王維不僅精通音樂,詩文尤其出眾。」此時,王維立即將自己預先寫好的十首詩呈送公主一閱。公主邊看邊稱贊說:「這些詩我過去也都見過,只以為是古代賢人的佳作,沒想到出自少年的手筆,王維真是不可多得的良才。」李范又乘機進言:「王維心氣頗高,此次科考他誓得榜首。」公主當然明白話中的含義,她笑了一笑,對身邊的王維說:「放心去吧!像你這樣的人才不會不居榜首的。」

這一年,金秋放榜,王維果然高中第一名。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核實,很多學者認為是後人杜撰的。能確定的是,王維和岐王關系確實不錯,新舊兩唐書上都有記載。王維的詩文是公認的,兩唐書上提到當時某人有文采,多寫到和他有唱和。可見當時的文人頗以能和王維唱和為榮。即使靠學識,狀元也該屬於他。當然這個故事,也從側面讓我們看到了唐代才子的登龍術。

唐代是產才子的時代,才子如恆河沙數,在唐代做才子不容易,從做才子到做官亦非易事。才子們必須取得權貴們的推薦,就像現在出 國讀博士需要有導師的推薦信一樣,越是有名氣的老師的推薦信就越有效。沒有權貴們的薦舉和提拔,就沒有才子們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唐代的才子們並非書獃子,他們為取得最好的推薦,早已練就了十八般技藝,堪稱全才。

㈧ 唐朝歷史故事150字左右 急用

花木蘭
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 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
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
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並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後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
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
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
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後院,
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僕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麼?」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卧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准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2. 「如掛角」的典故,說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過瓦岡山反隋義軍的首領.李密,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贊揚他:「這么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可以與他商量.」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崗軍,人稱魏王.李密發布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數說楊廣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為後世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
3.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卧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么好,大家在休 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 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么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 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為了 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 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溫馨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 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 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 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4.好學不倦 只有一個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著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 之中有很多剩餘的飯菜,對於老鼠來說,就好像人類發現了寶藏. 正當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圍大挖一頓之際,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肝膽俱 裂的聲音,那就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餘,更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 留情,不斷窮追不舍,終於有兩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向它們吞噬之 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凶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後,老鼠首領施施然從垃圾桶後面走出來說:「我早就對你們說,多學一 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們一命.」 溫馨提示:「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不斷學習實在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閱讀全文

與唐代歷史故事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