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人物知識常識大全

歷史人物知識常識大全

發布時間:2021-03-06 18:01:22

① 歷史常識 就是一些歷史知識 越多越好 O(∩_∩)O謝謝!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 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 萬里長城 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 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 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 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後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後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 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後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 《抱朴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註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傑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並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製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 南京建都,後人稱南京為 「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 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後,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後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後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後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於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徵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② 趣味歷史小知識

歷史人物中誰是白領?
孟母「三遷」

③ 有哪些人們必須知道的歷史常識

很多人認為歷史只是紙堆裡面的一些舊故事,並沒有什麼用處。但其實不然,歷史可以讓你產生不一樣的思路,對人生有不一樣的境界,甚至可以指引你接下來要做什麼。這就是為什麼古人說博古通今的原因。而我們現代人去看歷史,更多的是看這個人的英雄事跡或者所做的歷史貢獻。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一些歷史常識必須要掌握,例如歷史人物的年齡。

三、以史明鏡

歷史是一個民族興旺衰亡的證明,就像一個鏡子一樣,無論前面的人做的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他都能給出公正的評價。而且歷史還凝聚了我國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要了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歷史發展,因為我國的歷史是一直傳承下來的,影響了幾代人的思維。

④ 歷史基礎知識匯總

一、主要的侵華戰爭
1、鴉片戰爭(道光帝時) 時間:1840-1842年
背景:鴉片輸入目的――英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煙運動――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
結果: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帝時) 時間: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佔領漢城
經過:1894年在朝鮮開戰,鄧世昌在黃海之戰中犧牲
罪行: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1895年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台灣愛國志士徐驤、劉永福打擊日軍,反對割台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900-1901年
背景: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威脅帝國主義在華權益
經過: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
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簽訂的主要條約
條約名稱 簽訂時間 戰爭、簽訂雙方 內容 影響
《南京條約》 1842年 鴉片戰爭、中英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 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條約》 1901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個國家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做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中國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農民階級)
1、太平天國運動(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影響達18個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重要戰役:李秀成在青浦大勝洋槍隊;浙江寧波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這是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的典型事例。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 1898-1900年
1898在山東興起;1900年與八國聯軍在廊坊交戰,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最終遭到中外反對勢力的聯合絞殺。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兩國簽訂條約,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課)
一、 洋務運動(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內容:1、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進步性(積極作用)-1、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局限性(消極作用)-沒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沒使中國富強起來。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革)
興起: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1898年6月-9月開始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反敗,譚嗣同被殺
意義:既是一聲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三、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的革命)
簡介: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
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孫中山在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其後各省紛紛獨立,後稱為「辛亥革命」
****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辛亥革命意義: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評價: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四、 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5年興起,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旗幟「民主和科學」;《新青年》雜志是主要陣地;後期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前期是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後期具有無產階級性質。
進步性-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不足-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13課)
一、 五四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學生為主,6月以後以上海的無產階級為主。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誓死力爭」。
意義: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革命階段劃分-1840至五四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
五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

二、 共產黨成立
會議名稱 時 間 地點 內 容 意 義
**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會確定建黨,制定了黨的綱領。2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3選舉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綱領:反帝反封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國民革命的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
三、 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時間:1924年5月 地點:廣州的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進軍(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經過: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戰場。葉挺獨立團:賀勝橋戰役、汀泗橋戰役,人稱「鐵軍」;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蔣介石(「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並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4、三灣改編樹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5、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據地,就是贛南閩西根據地。

五、 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六、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系統分類:

歸類:八年級復習資料

⑤ 歷史常識專項,學過的還記得多少

中國歷史常識大全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 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 《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鍾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在出土的鍾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鍾,最為珍貴。這套編鍾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准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
44、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嬴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 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 萬里長城 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 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 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 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後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後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 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後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 《抱朴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註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傑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並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製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 南京建都,後人稱南京為 「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 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後,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後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後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後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於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徵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
95、唐後,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捨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隻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歷時19年,行程5萬華里。
97、唐朝天寶初年,鑒真和尚乘船五渡東海挫敗,幾度死裡逃生,歷經12年磨難,雖雙目失明,信念仍不減當年,六渡滄海終於成功,終老日本,成為一代宗師。 98、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許多工匠、技藝、典籍、物種,對西藏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99、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富權略,能用人,掌握政權達40餘年,死後,唐中宗復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賢相,稱為開元盛世,但晚年因寵愛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從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⑥ 關於歷史人物和歷史知識

史可法(1602-1645),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市)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將,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圍困揚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俘,不屈犧牲。副將史德威尋遍遺骸不得,遂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並增建祠堂。

恩師知遇 飽學成才

史可法的祖先史應元、父親史從質、母親尹氏,對他自幼寄望極殷,雖家境貧寒,他仍苦學不輟。明天啟元年(1621)冬,19歲的史可法獨身趕往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應試,寄宿於大興縣郊一所古寺中。時任京畿視學的名臣左光斗帶著幾個隨從,到大興縣微服私訪,因避風雪進入這座古寺。見一書生伏案而卧,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讀,非常贊賞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風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脫下來,蓋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門而去。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20歲時史可法在府中會考,左光斗選拔他為北直隸八府之冠,而且憐他家貧,收作弟子,留於館署。此後,他愈加刻厲不懈,發憤苦學,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光斗在公務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負和超凡才略,認為:「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天啟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誣陷,下了東廠監獄,一時京中人士避禍惶惶,噤若寒蟬。史可法不顧可能受到的殘酷迫害,從早到晚在獄門外等待,卻苦於無法入獄探望恩師。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炮烙酷刑,早晚將死,更憂心如焚,千方百計籌集了50兩白銀,痛哭著跟獄卒協商,使獄卒深受感動,方能化裝進獄探視。史可法乍看到恩師席地倚牆而坐,面目焦爛難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忍不住跪下,膝行到左身前,悲痛交加,嗚咽哭泣,左光斗雖睜不開眼,卻能辨識出聲音,為愛惜人才,不願史可法受連累,剋制著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史可法只得忍痛揮淚而別。從此,史可法由起初只是感激左光斗的知遇之恩,發展到深思如何為官、為國。他深感祖父和父親的教育,主要出於期望家道之復昌,而恩師左光斗的盡心栽培,卻是欲使之作「志事」、「支柱」、「天下事」,成為國家棟梁。相比之下,左光斗的學識、品格、氣節和博大的胸襟,使史可法由衷欽敬,刻骨銘心。他常常對人「流涕述其事」,並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可以說,史可法後來受人稱頌的政績,和死守揚州所表現的崇高的民族氣節,是左光斗給了他十分重大的影響,左光斗對塑史可法的精神品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國難當先 為官清廉

明崇禎元年(1628),27歲的史可法中了進士,授陝西西安府推官,此後歷任右參議、右僉都御史、風廬道。其間,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思想立場的支配,鎮壓過農民起義。但史可法為官清廉,忠於職守,勤政愛民,關心人民疾苦,確實做過不少有益於民有補於國的善舉。如天府六安後,他「不煩公帑,不括民資」,曾「捐俸築城」。崇禎十一年(1638)、十二年,六安發生蝗災瘟疫,糧價飛漲。史可法下令「平糶」,設粥廠9 處,賑濟災民,並上表朝廷,求免田賦。因此在六安「孺子婦人無不見公之真,勇人悍卒無不懷公之德」。崇禎十二年,清兵乘虛入關南下,史可法親督2000官兵馳援京城。崇禎十四年,清兵又至,史可法駐兵黃河邊,嚴陣以待,迫使清兵懾而退去。顯示了史可法盡忠職守並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崇禎十六年(1643),史可法擢升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他見南京文恬武嬉,軍營空額很多,於是上疏提出選練南兵等方略,為崇禎帝所贊許,命他整飭營務。這不免觸犯吃空額的將校的利益,使他們感到怨憤。這時繼妻楊氏因為他還沒有兒子,勸他娶妾,他嘆息說:「王事方殷,敢為兒女計乎!」只過繼堂弟史可程的兒子沼青為嗣。次年,明末農民起義軍在李自成率領下攻克北京,明思宗走投無路,在三月十九日自縊於北京煤山(今景山公園內)。四月初,史可法方聞惡訊,痛徹肺腑,立即會同戶部尚書高弘圖、兵部侍郎呂大器、翰林詹事姜曰廣等人,「誓告天地,馳檄勤王」。清兵在吳三桂勾引之下,打著明朝「除暴安民,替明君雪恥」的幌子,在擊敗李自成以後,便向明朝屬地長驅直入,形勢急轉直下。史可法亦由「聯清滅寇」的主張,改變為「御敵滅寇」,毅然走上了抗清復明的道路。當時崇禎皇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下落不明,存亡未卜,惠王、桂王道遠難至,而福王、潞王、周世孫「各避賊舟次」,這就出現了「立賢」、「立親」之爭。姜曰廣起初屬意立福王朱由崧,因為他是神宗之孫、光宗之侄、思宗崇禎之兄,較潞王為親;史可法等主張立潞王朱常方,他是神宗之侄,「昭穆不遠,賢明可立」。他們認為福王「不孝、虐下、干預有司、不讀書、貪、淫、酗酒」,有「七不可立」。姜曰廣等於是改變了初衷。後來,南京文武大臣集於中軍都督魏國公徐智能基府議推戴及鎮壓農民軍等事宜時,擁有重兵的鳳陽總督馬士英「獨念福王昏庸可利,為之內賄劉孔昭,外賄劉澤清,同心推戴,必欲立之」。只因座中主立潞王者多,馬士英便見風使舵,作暫讓步。不久,「葛衣角巾,舊枕敞衾,子影空囊」的福王,與常應俊數人,隨一葉小舟,流離飄泊到淮安。馬士英聞訊,暗中派人尋之,把福王接至鳳陽馬士英處,同時拉攏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大造「鳳督定策立福王」之論。史可法對馬士英的反復無常,很為不滿,寫信予以斥責,重申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陰險狡詐的馬士英新提重兵,分乘1200艘兵船,護送福王至南京,以武力威逼群臣擁立福王。馬士英以「擁戴福王」之功入閣以後,一面培植私黨,重用閹黨餘孽阮大鋮等人,一面拚命排擠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諸大臣。他把史可法等人心存芥蒂。《青磷屑》中載有:「士英入參機務,可法動受其制,不得已而出」。[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江北督師 步履艱難

南明朝昏君奸臣們沉醉聲色,排斥異己,而「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驕兵悍將爭權奪利,相互傾軋。面對清兵南下,各地守軍或望風而逃,或爭先迎降,甚至「為王前擊」的緊急局勢,史可法一幟獨耀,時刻以抗強虜收復國土為己任,雖被朝廷排擠,喪失兵部尚書實權,仍自願督師江北,並決心駐守揚州,以身殉國。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弘光元年。次日,史可法被迫奏請到揚州督師,當然得准。時史可法雖掛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銜,而實際上,弘光帝以馬士英掌兵部事。十八日史可法出京,月底抵達揚州。其時在抗清戰略中,史可法奏准於江北設四鎮:封總兵官劉澤清為東平伯,轄淮海,駐於淮北,經理山東一帶招討事;封總兵官劉良佐為廣昌伯,轄滁和,駐廬州,經理光固一帶招討事。史可法以為,有此「實戰實守之計,御於門庭之外,以貽堂奧之安,則中興大業,即在於此矣」。可是事實遠非如他想像的那麼順利,一到揚州,史可法陷入了錯綜復雜的新的矛盾之中,舉措至為艱難。江北四鎮同馬士英早有勾結,多方籠絡,故四鎮雖受封爵,卻都沒有按命在指定的地方駐防。而且,擁兵自重,飛揚跋扈,名為官兵,實勝盜匪,且各懷鬼胎,混水摸魚,趨利若鶩,總想伺機吞並別鎮,因此,磨擦時有發生。對於繁華富庶的揚州,四鎮無不垂涎。高傑搶在黃得功的前頭趕到揚州城外,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氣勢洶洶的企圖屯駐揚州。巡撫黃家瑞等,率民團拒守,互相對峙已一個多月。史可法是在這到處斷壁殘垣、田園盡皆荒蕪、內戰已亂的情況下,帶了劉肇荃等將領,只率本部3000人馬而進駐揚州的。一到揚州,史可法立即著手調解上述矛盾。先差人飛騎發文書給黃得功和二劉,宣諭軍令,又請督餉的萬元吉好言撫慰,情詞懇切,使四鎮間矛盾暫緩。隨後,史可法親赴高傑兵營,以大義斥之。高傑十分蠻橫,反要求嚴懲揚州官兵,遭到史可法的斷然拒絕。高傑惱羞成怒,悍然扣留史可法,軟禁於福緣庵中,派新兵手執利刀,環守四周。史可法始終毫無懼色,日日以大義勸諭高傑。史可法的為國分憂,首先感動了在暗中注視的高妻邢氏,邢氏明曉大義,常勸高傑。高傑本已漸為史可法的精誠感化,再經邢氏說促,終於表示願意俯首聽命。由於江北四鎮的調停,加之總兵劉肇基指揮得法,迅速收復了宿遷,逼使清兵撤去邳州之圍,暫收斂南侵的鋒芒。但是,因朝廷日趨腐敗,史可法的困難仍在日益加重。不但戰勝無獎,連正常的糧餉亦被馬、阮扣發,抗清之軍成為「不食之卒」。而弘光帝卻在南京「漁幼女,飲火酒,伶官演戲為樂,修興寧宮,建慈禧殿,大工繁費」。是時,馬士英將阮大鋮、錢謙益拉進閣中,重用私黨,朝歌夜弦,縱情朝夕。劉守周、高弘圖、姜曰廣諸賢先後遭斥,被迫告退。是時,朝廷綱紀混亂不堪,馬士英等實際已篡奪弘光朝的大權。史可法憂憤填膺,曾上呈奏疏,痛切陳言:大變之初,黔黎灑泣,紳士悲歌,痛憤相乘,猶有朝氣;今兵驕餉絀,文恬武嬉,頓成暮氣。屢得北來塘報,皆言清必南窺。水則廣調唬船,陸則分布精銳,黃河以北,悉為清有,而我河上之防,反未料理,人心不一,威令不行......宗社安危,決於此日。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枕戈待旦,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以臣觀廟堂之作用,與百執事之經營,有未盡然者,......臣恐恢復之無期,而偏安之未可保也。南明政權腐敗已透,此奏章自然無濟於事,由此卻表現了史可法強烈政治憂患意識和步履艱難的處境。

⑦ 常見的歷史人物及其對應事件的匯總哪裡有啊

1.書籍:《一本書讀通歷史典故》
22段篇章,九百個典故。
2.網路文庫中有歷史典故及相關人物: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3.也可以在網上自己搜索:

100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

⑧ 歷史常識與歷史知識

知識是書上學的
常識是約定俗成的
相互交織又有區別

⑨ 中國歷史常識大全

1、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
2、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約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 「頂洞人」的遠古人類。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長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8、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後勝利。
11、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13、堯舜禹的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治水,終於治服了洪水。
14、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15、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6、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歷。
17、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18、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萬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0、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 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好酒淫樂。周武王時,周聯合其他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後,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了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東遷,名為「東周」。分為「春秋」、 「戰國」兩個時期。
25、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互相爭奪,勝者成為霸主,出現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說 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6、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28、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29、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30、《道德經》又名《老子》,書里寫著: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有時藏伏著禍。因此要注意「物極必反」, 還要注意「道」「德」相長。
31、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3、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了《易》、《詩》、《禮》、《樂》、老子授經圖孫武像 《尚書》、《春秋》等 「六經」。
34、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5、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36、孫武,是春秋末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傳世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37、《孫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許多戰爭原則。
38、《孫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於:精通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因此被稱為「兵學聖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領域。
39、《孫臏兵法》是另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時期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0、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屢敗。孫臏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敗一場;再用自己的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陣,田忌勝二場,總比分2:1,田忌勝。「孫臏賽馬」是一個很著名的策略。
41、戰國時期開始後,各個諸侯國都和周王一樣,自稱為王,其中的七個強國號稱「戰國七雄」,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4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盛行「鍾鼓之樂」。近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樂器。
43、在出土的鍾鼓樂器中,有一套大型編鍾,最為珍貴。這套編鍾在地下埋藏了2400餘年,現在仍能以准確的音調、優美的音色演奏古今樂曲。
44、中國古代第一個享有盛譽的名醫,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民間醫生扁鵲 。
45、扁鵲精通各種醫術,又總結前人方法,創造瞭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幾千年來一直為中國傳統醫學所採用。
46、「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場激烈的思想交鋒,戰國爭雄激烈之時,也是百家爭鳴鼎盛之際。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為中國西部的一個諸侯國,疆域較小,國力不盛,始終被中原諸侯鄙視。但自從實行了商鞅變法後,國勢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嬴政,開始親理朝政,經過短短的17年,滅其他六國,於公元前221 年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 。
49、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意即「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50、為盡快改變春秋戰國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種混亂,鞏固秦王朝的統一,秦始皇下令統一幣制,使用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 51、秦始皇還下詔統一度量衡 ,並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車同軌 ,書同文」,來鞏固秦 萬里長城 秦王朝的政權。
52、中國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時期有 大篆(籀文),戰國時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諸侯國還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統一後,規定小篆為統一字體,通行全國,後來,秦朝出現了一種更加便於書寫的隸書,這種字體從漢朝起在官方和民間通行,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54、秦、趙、燕等北方諸侯國,為抵禦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別修築過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把不相銜接的各段長城連成一體,再向東西延伸,全長達1萬多華里,號稱萬里長城。長城大都修築在高山峻嶺之上,易守難攻。
5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推翻了。
56、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57、在發生於巨鹿的一次大戰中,項羽命士兵砸破鍋鼎,鑿沉船隻(「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以示決戰必勝的決心。結果項羽的軍隊九戰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稱為 「西楚霸王」。
58、劉邦曾與秦朝關中父老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且下令廢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軍擾民。由於實施德政,得到廣泛擁護,劉邦被封為「漢王」。
59、公元前202年,劉邦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刎。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為順應民心思安、期盼休養生息的現實,劉邦制定了各種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使社會 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60、漢高祖之後,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國出現了政治昇平、經濟繁榮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61、漢武帝即位後,以其雄才大略,開拓西部疆域,建立起豐功偉業,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歷史上把「秦皇漢武」並稱,正是因為他們先後完成了中國統一、穩固發展的偉大事業。
62、西漢帝國的強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稱為「秦人」,而通稱 「漢人」、「漢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由於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綠林軍起義,隗囂、 公孫述等擁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
64、劉秀是劉邦之後,王莽內亂時期起兵爭奪天下,於公元25年重建東漢(公元25——220年)政權,定都洛陽,自號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於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並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後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後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 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後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 《抱朴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註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傑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餘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並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製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 南京建都,後人稱南京為 「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 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後,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後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後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後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於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徵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
95、唐後,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捨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隻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歷時19年,行程5萬華里。
97、唐朝天寶初年,鑒真和尚乘船五渡東海挫敗,幾度死裡逃生,歷經12年磨難,雖雙目失明,信念仍不減當年,六渡滄海終於成功,終老日本,成為一代宗師。 98、唐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許多工匠、技藝、典籍、物種,對西藏的開發起到積極作用。
99、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富權略,能用人,掌握政權達40餘年,死後,唐中宗復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賢相,稱為開元盛世,但晚年因寵愛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從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與歷史人物知識常識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