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泊山洞的歷史故事
泊山洞分上中下3層,總面積4000 平方米,洞深500多米,洞中有專洞、洞中有山有水,洞道高低起伏,幽邃屬曲折,時而狹窄崎嶇,時而宏大開闊,移步換景,有18個景區、86個景點。洞中鍾乳石光怪陸離,如玉佛、如龍蛟、如獅、如虎、如龜、如魚,形狀各異。石花、石枝潔白美麗,石柱、石旗晶瑩剔透,堪稱絕妙。石形黃姑出嫁,使這座水晶宮格外迷人。傳說黃姑是黃巢的侄女,她文武雙全,曾帶兵來此紮寨,與軍師李俊儒舉行婚禮。洞壁上喜字、壽字依稀可辨,梳妝台上的玫瑰花、化妝品,是女兵們祝賀的禮物,洞房中的一隻壽龜,似在道賀。無獨有偶,洞外山上的慈姑廟相傳是為紀念黃巢侄女黃姑而建,香煙繚繞,遊人不絕。這也是洞西的無為黃姑鎮名字的由來。1996年,洞側新建了一座泊山寺。 洞道高低起伏,幽遂曲折,時而狹窄崎嶇,時而宏大開闊,洞內氣溫常年保持在22℃左右,夏涼冬暖,四季如春。洞的下層有無底潭,深不可測,其水清甜可口,經省地質專家論證,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❷ 蓬萊洞有哪些神話傳說
蓬萊仙洞坐落於安徽池州市石台縣貢溪鄉境內,距縣城9公里。該洞全長3000餘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造型奇特,曲折回環,氣勢恢宏,佳景遍布。有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嬋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潮音殿、送客廳等十多個景點,精彩紛呈。地洞有形態各異的巨石、淙淙不絕的地下河,9米多高的巨型鍾乳「落地金鍾」宏偉壯觀;中洞遍布精美的鍾乳石群,若物若人,惟妙惟肖;天洞宏大綺麗,曲折幽深,景觀奇異。
舉世聞名的蓬萊洞
蓬萊仙洞又稱羅漢洞,舊名沈家洞,是一個多層次、多階段、多堆積形態的大型溶洞。蓬萊洞呈立交結構,分天洞、中洞、地洞、下河四層,內有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蟾宮、銀長廊、瑤池、南海和送客廳等景點。洞內景觀奇特,洞外山清水秀,內外景緻交融,確實令人陶醉。
蓬萊仙洞是一個石灰岩溶洞。大約4.5億年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球內部運動,海水下降,陸地崛起,溶蝕成現在的洞體和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洞體的形成距今已有9000多萬年的歷史。
地洞中有形態各異的巨石,有三條地下河。還有南海、東海龍宮、迎客廳、送客廳等景區。其中,以巨幅自然山水壁畫、白色透明的「羅紗帳」、碧玉般的海石花、潔白晶瑩的「天絲」一起被稱為「蓬萊三絕」。洞中石壁上,有明代以來的題詠石刻多處。蓬萊仙洞內鍾乳累累,絢麗多彩;仙洞勝景,神奇幽幻。
王母娘娘降臨蓬萊仙洞
「王母瑤池」是全洞的最佳景點,只見粉紅色的鍾乳石上端坐著一位體態豐腴的女子,她薄施粉黛,身著金縷玉衣,娥眉輕舒,面如滿月,宛如剛剛出浴的王母娘娘。「娘娘」身邊擺著一個罩著紗巾的銅鏡,身後是籠著白紗的玉床,線條柔和,潔白透明,酷似天宮中的羅紗帳;身旁月牙形的池內,一群仙女正在嬉水沐浴,風姿綽約,栩栩如生。
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鈣結晶組成的奇景,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純凈,與洞內的立體國畫「山水浮雕」和如銀似玉的「天絲」一起被稱為「蓬萊三絕」。
蓬萊仙洞所在的石台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西部,東與黃山區交界。石台縣是安徽省生態環境最好的縣份之一和皖南山區著名茶鄉,境內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石台縣有瑰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除蓬萊仙洞之外還有風景名勝區慈雲洞、魚龍洞,被譽為「藝術洞窟」。三洞風格迥然、大異奇趣:蓬萊仙洞氣勢恢宏、景觀奇絕;慈雲洞鍾乳集中、琳琅滿目、步步是景;魚龍洞幽深莫測、水景交融、乘舟而入、如進迷宮。
蓬萊洞
❸ 金華雙龍洞故事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❹ 龍腦橋的傳奇典故
楊戩斬龍成橋------龍腦橋的傳說 瀘縣九曲溪河上的龍腦橋,在瀘州可說是聞名遐邇。它的前世今生,卻有著極富傳奇的色彩。據傳還與《封神榜》中哪吒、楊戩及四海龍王等神話傳說人物有關聯。
而現實中的龍腦橋,程思遠先生於一九八五年時有一段敘述:位於瀘縣西北面,瀘隆公路四十五公里右側的九曲溪河上的龍腦橋,造型雄偉,雕鑿精細,形態逼真。建造距今已有約六百年的歷史,尚保存完好,是四川罕見的明代大型石雕龍橋。龍腦橋的石雕玲瓏壯麗,剔透多姿。兩個麒麟口銜綬帶,張口怒目,兩只火焰紋腿匍甸橋墩,牛蹄形腳一隻踏「兵書」,一隻踏「寶劍」,雄姿勃勃。青獅腳踩「綉球」、「玉圭」,笑容可鞠。白象大鼻垂胸,和藹可親。四條巨龍尤為英姿異彩,生動傳神。每條巨龍鱗甲凱凱,頭長利角,頸下龍須飄逸,張著大口露出尖齒痛利牙,口含寶珠重約三、四十公斤,能在口中滾動不會脫出,鼻孔高翹。然而,歷史上在民間對龍腦橋的傳說卻很多,簡直可以編一本神話小說了。
話說當年哪吒鬧海打死龍王三太子,得罪了龍族,李靖鞭打哪吒金身,火燒哪吒廟以後,三山五嶽邪教外道,妖魔鬼怪又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與龍王三太子敖丙有牽邊的各類龍蛇,認為對哪吒家鄉報復的機會已到,各自從隱身的深山大澤的巢穴爬了出來,雲聚到陳塘關和翠屏山周圍。這些牛鬼蛇神,所經過的地方烏煙瘴氣,瘟疫流行,山崩地裂,人死畜亡。
一時間,人心惶惶,鬧得天怒人怨,四鄉百姓迫於李靖禁令無奈,不敢到哪吒廟遺址去求哪吒顯靈除妖鎮邪,只好跑到翠屏山後面的一個小坡上,用木牌刻了一塊哪吒的靈位,遙對哪吒廟,焚香禱告,祈求哪吒顯聖,驅妖降怪,保佑家人平安,六畜興旺,風調雨順。
縷縷香煙伴著陣陣哀怨之氣飄向翠屏山,飄向了真武山,驚醒了在真武大帝神祗下面洞府中清修的一位滿腔正氣,嫉惡如仇的戰神——二郎神楊戩。這楊戩與哪吒以後均是姜子牙手下的先行官,與哪吒情同手足。今在洞府之中聞百姓禱告,求哪吒降魔除妖,而哪吒的金身被毀,廟宇被燒,真身未復。於是立即起身,帶著哮天犬,駕起祥雲前往查看。
楊戩來到翠屏山後面的天空中,只見下面香煙燎繞,黑壓壓一片人群跪在地上哭聲悲切,不斷在述說各自的不幸,便從空中降下雲頭,聲如洪鍾道:「爾等聽著,吾乃哪吒摯友,諸位的苦難吾已細曉,定會代哪吒三弟為爾等消災減難,各位請回吧! 」言罷冉冉升上雲端。這小山坡上的百姓,見一位金甲戰神從天而降,那威武的形象、鏗鏘的聲音,頓使人們肅然起敬。待楊戩升空失去了蹤影,人們才從驚喜之中回過神來,剎時間歡聲雷動,又是一陣對天頂禮膜拜,才慢慢散去。從此,人們有災有難便到這里來焚香禱告,久而久之大家就把這個小山坡叫作「望神坡」。
這次乘哪吒金身被毀,廟宇被燒,難還真身的機會,領頭興風作浪的一條孽龍,乃蟄伏在石林天泉洞中的獨角龍。這獨角龍乃東海龍王敖光的親家,三太子敖丙的老丈人。自得知女婿被哪吒打死、抽筋的消息後,無時不忘為女婿報仇。待李靖鞭打哪吒金身、燒廟之機,便串聯了一大批龍子龍孫及山精水怪,直奔陳塘關而來。一路上,狂風暴雨,天昏地暗,山洪暴發,不知毀了多少房屋,沖毀了多少良田,那排山倒海的聲威,把陳塘關上的李靖嚇得六神無主,自知難以應付。正在坐立不安之際,忽報二郎神楊戩求見,心知救星已到,喜出望外,忙把楊戩迎迸客廳。
楊戩進廳後,毫不客氣地:「李總兵,我是沖著你兒子哪吒的面子來的,為解救百姓災難而來的。若非你自私自利,不顧父子之情,群魔怎敢亂動,百姓怎會遭這無妄之災。好了,言盡於此,望三思,告辭。」說完,已不見人影。一席話說得李靖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心中雖然不服,也不敢得罪這位名貫天地的戰神。只好悄悄走到陳塘關城樓,觀看二郎神楊戩降魔除妖。
這獨角龍乃修煉了幾千年的山精,一方霸主,生性殘暴。此際正化為一個道人,頭戴一塊方巾,身著黑色道袍,腰束絲絛,腳蹬麻履,站在九灣河口的浪尖,揮動手中一面烏龍小旗,指揮水中的蛟群和陸上的山精殺向陳塘關。
楊戩及時現身,立於雲端,撒了一把豆子,立即變成幾千天兵天將,攔住了陸路的山精,額上慧眼一睜,一道光華射向獨角龍,然後開口道:「獨角龍,你不在天泉洞好好修煉,出來殘害生靈,已犯天條,本神念你修行不易,速速退去,饒你不死,若一意孤行,本神定斬不赦。」
龍腦橋
獨角龍聞言大怒,開口道:「二郎神,哪吒打死我女婿不說,還抽了他的筋,我是尋仇來的,不關你的事,你還是少管閑事為妙。」 楊戩:「哪吒早已以命抵命,這段過節四海龍王和太白金星己當面了結,你報什麼仇?哪吒是我異姓兄弟,我豈能讓你胡作非為,我勸你速速離去……。」
不待楊戩說完,獨角龍將口一張,吹向水面,一股大如黃桶的水柱如一條水龍。旋轉如箭,射向二郎神,楊戩將身一閃,避開水箭一擺手中三尖兩刃刀,飛身撲向獨角龍。那股水箭把前面的巨石沖垮半截,威力嚇人。獨角龍將手中烏龍旗一展,迎向楊戳,在水上展開了一場激烈廝殺。只見波翻浪涌,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金甲神將逞威風,烏衣道人翻惡浪。二人一會從水中斗到天上,一會從天上又斗到水中,殺得難分難解,日月無光。獨角龍見久戰不能取勝,將口一張,吐出一團黑煙,楊戩看得真切,只見黑煙中夾著青藍色的火苗,知道其毒無比。也將口一張,噴出一口真氣,把那黑煙吹得無影無蹤。獨角龍見狀,手中小旗不停搖動,暗暗張口又吐出一口毒氣,這種毒氣無色無味,藏於獨角龍丹田之內,由內丹所養,凡被所侵者,就是大羅金仙也難活命。楊戩早已百毒不侵,更有額上慧眼專注獨角龍的一舉一動。所以,見獨角龍一張口,口吐真氣封住毒,同時手中三尖兩刃刀刺向獨角龍咽喉。獨角龍不知楊戩反應如此之快,嚇出一身冷汗,身體往後一仰,一個鐵板架式欲逃過此劫。哪知楊戩身邊的哮天大早已窺視在旁邊,見獨角龍一仰身,立即躍了過去,張口咬住獨角龍的喉嚨,疼得獨角龍就地一滾,擺脫了哮天犬,借土遁逃之夭夭。
那一群山精水怪,見獨角龍已逃,群龍無首,立即爭先恐後如飛逃去。楊戩見這批邪魔歪道、牛鬼蛇神逃走後,立即由哮天犬帶路,駕土遁去追尋獨角龍。
楊戩在哮天犬的帶領下,向南追尋了二百多里,突然被一條陰河擋住了去路。哮天犬反復在河兩岸上下聞了幾次,也不知獨角龍逃向何方。楊戩只見:重巒疊障,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如地下冒出的石筍,千姿百態令人眼花緩亂。
龍腦橋石雕
楊戩飛至一座高峰之上,睜開慧眼四處打量,只見其中一座乳白色的山崖,拔地而起,樹木疏少,飛鳥不至,猿猴不攀,黑氣彌漫,妖氣極強,想:「這妖孽必藏於此,待我去老巢尋它。」雙腳一蹬飛向那座山岩。楊戩帶著哮天犬圍那山岩繞了一周,發現一個黑古隆咯的大洞,被一個小岩石檔住,若非哮天犬的鼻子極靈,一般人很難發現。哮天犬帶著楊戩沖人洞中,只見一條小河從洞內流進,水清徹見底,河中游魚鱗光閃爍,五臟六腑透明可見,(現天泉洞中陰河中的游魚,仍然如此,人們稱這為玻璃魚。)此洞極為寬闊。深邃。洞中的龍子龍孫大多去陳塘關尚未逃回。一群留守洞府的老弱婦幼龍,一見楊戩與哮天犬沖人洞中。立即潛人下層洞中稟報獨角龍。
獨角龍得知楊戩已追至,已知老命難保,讓那批老弱婦幼在底層洞中藏好,忍著咽喉的傷痛,悄悄從地層來到上面的洞中,全神貫注,准備與楊戩作最後一搏。他見哮天犬沖在前面。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撲上去把這條天狗撕成粉碎,但他明白,要真正對付的強敵是二郎神楊戩,而不是這條狗。所以強忍心中的忿恨,把肚中修煉了兩千年的內丹運至口中,欲乘楊戩不備,給以致命一擊。
哮天犬是何等靈敏,早已嗅到獨角龍藏身之處,待跑到獨角龍藏身定處十餘丈的地方。便停了下來,扭頭與楊戩打了個招呼,便對著獨角龍藏身之處狂吠起來。楊戩見狀,已知獨角龍就在那溶洞的鍾乳石後面,立即從百寶囊中取出一條縛龍索,拔出斬妖劍開口道:「獨角龍,先在你已窮途末路。藏在那裡能躲幾時?若乖乖出來授首,我可不滅你九族,若負隅頑抗,你可要遭滅族之災。
獨角龍見偷襲不成,又怕遭滅族之災,只好從那鍾乳石後走了出來道:「二郎神,你可說話算話,你我剛才尚未斗出輸贏,我們出去一搏如何?輸了我自然由你處置。若我贏了,你也得由我處置如何?,
楊戩笑道:「好啊!邪不壓正,難道本神還怕你不成。」
獨角龍:「二郎神,此次只是你我相鬥,你不能使用哮天犬,也不能傷及我的族人,你答應么?」
楊戩:「好!一言為定。」獨角龍見楊戩已入自己圈套,將口一張,將自己修煉兩千多年的道行所積成的內丹,射向楊戩,然後奮力向上一蹦,以獨角為鑽山利器,把洞頂撞開一個大窟窿。開了一個天窗沖了出洞洞,把一個黑咕隆咚的洞弄得塵土飛揚,煙幕彌漫。一束陽光從山頂洞口射了進洞。楊戩一直在黑暗中睜開了慧眼,對獨角龍的一舉一動明察秋毫,卻萬萬想不到這孽龍會以畢生修行進後最後一搏,見那黑中透紅,炙熱無比的火球向自己飛來,立即一招萬寶歸宗,將縛龍索舞成一個大網,將其內丹網在其中,尾隨獨角龍出了洞頂(這一天窗如今仍保留在天泉洞中,上積水沖下成瀑部,形成水簾奇觀)。然後將其獨角龍炙熱內丹往旁邊一扔,只聽得一聲炸雷似的巨響,山搖地動,那內丹以無窮的威力,把山岩炸成一個方圓二十多公里的大漏斗狀的窟隆,這一震,頓時火山暴發,把獨角龍在地底躲藏的家族全部震死,化作千姿百態的石頭,保存至今。獨角龍做夢也想不到,在黑洞中楊戩仍能把自己畢生修煉而成的內丹接住,並用自己的內丹威力來毀了自已的子孫。邊逃邊掉淚,不時回頭看自己的洞府。
二郎神楊戩立於雲端,尋找哮天犬,他也想不到獨角龍的內丹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在硝煙彌漫,岩漿橫流,火山噴發的壯觀境象中,終於發現哮天犬站在火山對面的雲端中,不停狂吠。只因火山噴發的轟鳴聲太大,聽不見它的叫聲而已,立即飛身數百丈,穿過火出來到嚇得狂叫的哮天犬身邊,將這條天狗抓來放入袋中。才去追殺獨角龍。此時,獨角龍夥同幾頭孽龍已逃了一百多里以外,氣喘吁吁地在一條小河邊休息,因內丹已失,兩千多年的道行也沒有了,加上脖子上被哮天犬咬破的傷口,發出難熬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下來休息,喝點水……。楊戩追到那條小河邊時,獨角龍等幾頭孽龍正把頭伸到河中喝水。楊戩閃電般從空中沖下,將斬妖劍一揮,將幾頭龍的頭劈了下來,掉入水中,把一條小河阻得嚴嚴實實。楊戩見狀,立即用三尖兩刃刀對准龍口使勁一戳,然後猛攪。被擋住的水位立即從那些龍口中流了出來。以後這龍頭化成了石頭,人們就在這龍頭上鋪上石板搭成了一座橋,供人們過往,並將該橋稱為「龍腦橋」。
❺ 石頭的故事
太湖石分為水石和干石兩種,唐吳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動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採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干石則是4億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
太湖石是皇家園林的布景石材,是園林石的一種.是大自然巧奪天工,自然形成玲瓏剔透,奇形怪狀的觀賞石。太湖石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或形奇、或色艷、或紋美、或質佳、或玲瓏剔透、靈秀飄逸;或渾穆古樸、凝重深沉,超凡脫俗,令人賞心悅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復,一石一座巧構思,自然天成,是疊置假山,建造園林,美化生態,點綴環境的最佳選擇,是一勞永逸的綠色工程。
圖11-9 奇妙的石筍和鍾乳石
如果你參觀過溶洞,一定會為溶洞中形態各異的石筍和鍾乳石而驚嘆。在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之餘,你是否會想:這些石筍和鍾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鍾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鍾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雨花石
雨花石是世界觀賞石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產自揚子江畔、風光旖旎的儀征。雨花石以"花" 為名,花而雨,美麗迷人。 雨花石,形成於距今250萬年至150萬年,是一種天然花瑪瑙,主要出產於江蘇省儀征市境內,其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90%,為全國最大的雨花石產地。所產雨花石之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備,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欣賞、收藏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來,古風復起,雨花石倍受國內外人士青睞,成為饋贈親友、欣賞、收藏的珍貴禮品。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質的花。凝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孕萬物之風采,其主要特徵是" 六美":質美、形美、弦美、色美、呈象美、意境美。在賞玩、收藏雨花石時,可根據其呈像分為人 物、動物、風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為絕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級,觀之令人曠神怡,賞之可意安體泰。古往今來,備受人們喜愛。歷代名人及文人騷客愛石甚多,周恩來總理曾經收藏雨花石,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91年10月來儀征市月塘鄉時,觀賞了雨花石,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也曾賞玩雨花石,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運動員將雨花石作為中國的象徵永久存在漢城。如今中國及國外賞玩、收藏雨花石越來越多,它已成為饋贈來賓、親友的高檔禮品,雨花石風光無限。 鑒於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拍攝了專題紀錄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攝完畢後譯成了10種外語,用於我國各駐外使館對外文化宣傳及海外有關電視台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熱。
❻ 龍口市有哪些歷史名勝古跡,那些英雄故事
你說的是山東煙台龍口市嗎?
口市境內有諸多名勝古跡:
萊山:古稱之萊山,位於黃城東南10公里處,方圓5公里多,海拔619米。秦始皇祭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萊山為月主,曾兩次登臨祭祀。漢宣帝亦曾游此山。
屺母島:位於龍口西北10公里處。名嘉靖年間,海風揚沙,久積成堤,使孤島形成東西長9公里、寬1公里的連陸沙壩,南、西、北三面環海的連陸島。 島形縱短橫寬,南北1.21公里,東西3.37公里,總面積為4.078平方公里。島上地勢北高南低,平均高度20米,有大小7個山頭。北部和西部懸崖陡立,老北山為最高點,海拔56.67米。南部是坦盪的金沙灘。海島周圍的山光水影,人文勝跡,構成屺母10景,而且皆寓佳話。
將軍石與馬鞍石:位於屺母島燈塔山下波濤澎湃處,有一座高30米,圍徑6米的巨大石柱。在波光的輝映下,威武雄壯,酷似一鐵甲將軍毅然而立。其西海底有4個洞眼,叫"四眼井"。其東有石形如馬鞍,稱"馬鞍石"。此外還有釣魚台、叢彩岩、望海亭、燈塔山、水簾洞、鷹喙石、炮台山、青魚道等景觀。
小萊山溶洞:小萊山溶洞位於蘭高鎮歐頭孫家東0.5公里處,西臨金崗山月牙河,周圍為丘陵地帶。在地質上屬斷裂構造的中心。溶洞口位於小萊山西北部方向25度。1932年發現後,轟動一時,吸引了本地和東北三省的遊客前來觀光。
小萊山溶洞地處斷裂帶構造中心,加之河水沖刷和大理石溶解而成。由於岩層呈樹狀,故形成溶洞迂迴曲折的走向。溶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有的似直下瀑布,有的如空懸佛手,有的象荷蓮、珊瑚、野菊……。地下河水清澈,甘甜。溶洞內涼爽、靜謐、深邃,令人神秘莫測,置身於此,猶入地下迷宮。
小萊山溶洞堪稱膠東奇觀。它既可開發為旅遊勝地,又是考古的重要遺址。
【旅遊景點】
南山大佛
南山大佛為釋迦牟尼坐佛造像,選材錫青銅鑄造,大佛高38.66米,重380噸。由232件佛體、108塊蓮花瓣、302個發髻、共642塊錫青銅鑄造件組合而成,堪稱目前世界第一銅鑄大佛。蓮花座下建有功德堂、萬佛殿和佛教歷史博物館。南山大佛熔古今中外佛像造型藝術的精華,使古老的青銅鑄造工藝和現代科技成果於一體,展現了佛教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功德堂是銘記善信捐建佛、寺功德的殿堂,南山禪寺大德法師還定期為功德主祈福,殿內鑲有31塊包含124個佛陀應化故事的紫金銅雕工藝壁畫。
萬佛殿內陳列供奉著9999尊、栩栩如生的銅制金身小佛像,與南山大佛共成萬尊的宏大陣容。
佛教歷史博物館建於南山大佛基座內,總面積1800平方米,館內展示了佛教文化興起興盛的歷史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文明的深刻影響,營造出一個意蘊空靈、禪境獨具的佛教文化空間。館內還珍藏和陳列著價值連城有關佛教歷史和文化的藝術珍品。
南山大佛於公元二零零四年四月十八日(農歷甲申年閏二月二十九日)隆重舉行了南山大佛開光慶典法會。
南山景區
風景區是國家首批授予的187處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現有景點兩大部分:南山宗教文化苑: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
旅遊風景區內還建有景色怡人,極具挑戰的綠草如茵的27道南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球場,與整個風景區配套建設的南山康樂宮、南山賓館、南山文化會議中心,南山莊園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度假休閑、旅遊觀光、餐館娛樂,會議接待服務體系。
「結盧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旅遊風景正以她優雅的自然景觀和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構畫出一幅「壽比南山」的人間美景。
中華歷史文化園是國內唯一以歷史文化為經,吉祥文化為緯,按照朝代順序建造而成的大型主題公園,佔地面積6平方公里,投資6億元,中華歷史文化園以不同風格的中國主要朝代建築群為載體,通過大量文史資料與實物,獨具匠心地寫意了上下五千年的大勢大略,重大歷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並融匯了歷史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市井文化,生動全面地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規模宏大的園區宛如一部鮮活的中國通史,引君「一天走過五千年」,是炎黃子孫領略歷史演進、縱覽風雲人物、感悟中華文明的必由之地。
屺姆島
位於龍口西北10公里外的屺姆島,是個遠伸海中似孤嶼又連陸的奇特半島,島南、北、西三面臨海,東西長達10公里,寬1公里,沙堤與陸地相連,島形縱短橫闊,
北高南低。這里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水質清凈,沙灘白細平緩,是一處休閑度假的良好場所,主要景點有將軍石、釣魚台、胡大海廣場、屺姆灘、水上游樂園等。
丁氏故宅
北 方 民 居 神 韻 誠 信 經 商 典 范-龍 口 丁 氏 故 宅
丁氏故宅座落在山東省龍口市黃城西大街21號,是名震四海的「丁百萬」家族西悅來支系的住宅,由愛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儉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園林漱芳園組成,建於清代中期。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京城府第和膠東民居的神韻;每路中軸對稱布局,五進四合院落;木構架結構,硬山坡頂,屋面覆以仰合魚鱗青瓦。主體建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飾五脊六獸;隔扇門窗,雕梁畫棟,塗色漆金,設前後廊。膠東民間曾有「黃縣房,棲霞糧,蓬萊凈出好姑娘」的歌謠,其中黃縣房即丁氏故宅。因此,故宅堪稱民居建築藝術的精華,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宅佔地1.5萬平米,建築面積4800平米,房屋55棟243間。藏有文物1.4萬件,三級以上文物160餘件。故宅內有復原陳列、丁佛言紀念館,設客廳、花廳、卧室、書房、私塾、當鋪、車轎房、賬房和民俗等20個展室,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陳列展覽三等獎。
乾隆年間,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為丁百萬創始人,歷代重視讀書、為官、經商。他們以學入仕,以仕保商,以商養學,將儒、官、商做到有機結合,故長盛不衰。先後27人次考中舉人、進士,五品官銜以上者148人;當鋪、錢庄遍及我國東部11個省市,被譽為誠信經商的當鋪世家。相傳資產摺合白銀5400萬兩,是清政府兩年的財政收入,為山東首富,綽號「丁百萬」。
故宅內的復原陳列,展示了丁氏家族的生活原貌和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讓觀眾探尋和借鑒其中諸多領域里的文化瑰寶,增強唯物史觀,弘揚傳統文化,為振興中華大業服務。故宅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博物館、山東省農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煙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煙台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北 方 民 居 神 韻-丁 氏 故 宅 的 建 築 文 化
在富饒美麗的膠東半島,很早很早以前就流傳著一首民謠:「黃縣房、棲霞糧、蓬萊凈出好姑娘」。其中的黃縣房就是指的丁氏故宅,它是清代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其鼎盛時期達到三千多間,占據了舊時大半個黃城,但從現在僅存的243間來看,也相當豪華闊綽。可與京城的王府媲美,是膠東四合院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堪稱清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居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參觀了丁氏故宅後,深有感慨地題下了「明清建築藝術國之瑰寶」十個大字。
現存的丁氏故宅古建築群,每個大院由五進四合院組成,以中軸對稱布置和擴展,給人以莊重、穩定的感覺。大門兩旁的石鼓,稱為門當;門框上方的四個門簪,稱為戶對。房頂對稱的龍頭,稱為正吻,有鎮宅避邪之威,龍頭之間的脊飾,俗稱「福囤子」,表示家中糧食滿倉,已逾屋頂。門道上方掛的燈籠,稱堂號燈,上面寫有宅院主人的堂號。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鴻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內重大喜慶活動時才掛上。其照壁也相當考究,上有龜背文,下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喜鵲登梅。
【名人】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秦時齊地(今山東龍口,即原黃縣)人,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於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登泰山勒石頌德。然後經黃縣、(月垂)縣,攀成山,登芝罘(今煙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個月。在此期間,秦始皇看到海州灣內出現海市蜃樓,認為是仙人所顯,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樓船入海,尋求長生不死之葯。徐福入海數年求葯不得。
9年以後(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葯,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裝帶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葯。徐福東渡沒有獲得「不老葯」,卻在熊野浦登陸後,發現了「平原廣澤」(即日本九洲)。長生不死之葯沒找到,返回恐遭殺身之禍,便長居於此,不再復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島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傳播農耕知識和捕魚、鍛冶、制鹽等技術,還教給日本人民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促進了社會發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醫葯神」。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愛知縣、秋田縣、富士山地區都有徐福活動的遺跡。佐賀、新宮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為神來大會奉祀,每年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為了弘揚徐福精神,中國、日本成立了全國徐福會,連雲港、龍口、膠南、滄州、蘇州、慈溪和新宮、佐賀、大阪、富士吉田、鹿兒島、東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會。近幾年,有關徐福論著和文藝作品不斷出版,有關徐福的劇目亦搬上了舞台。
這些夠了不?希望能幫助你一點。
❼ 餘光中平生的故事,。。,,,,,。
餘光中平生的故事:
1、餘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在台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餘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台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餘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
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餘種.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鍾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3、2010年,攜夫人及女兒出訪江南大學,並受聘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同年,餘光中來到屈原故里湖北秭歸,參加首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專門創作了紀念屈原的詩歌《秭歸祭屈原》。
6月17日,餘光中參加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受聘為三峽大學客座教授,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我的四度空間》的報告。
4、2011年3月24日,國立中山大學於其校逸仙館舉辦「台灣書寫·世界發光 餘光中詩韻與音符的交響」的講座,由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餘光中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所長,以談話的方式面對學生演講。4月,受邀出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5、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餘光中教授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主持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學術講座暨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其間,余教授主講了三場公開講座,探討中西詩人和詩歌的特色與異同,並分享賞析詩歌朗誦的心得。
後世紀念:
台灣詩人餘光中2017年12月溘然長逝。12月29日,餘光中告別式在高雄舉行,兩岸暨海外文化界人士、親友以及學生近千人齊聚為余老送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攜夫人周美青、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到場悼念。
2018年2月2日,其夫人范我存到香港捐出余老手稿、眼鏡,以及個人收藏的齊家文化玉器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和文物館。
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舉辦「餘光中手稿及藏品捐贈典禮」。儀式上,餘光中夫人及兩個女兒等一眾嘉賓、學者,齊聚一堂,透過一段影像,追憶餘光中的香港歲月。
❽ 明朝古城牆上驚現「石鍾乳」,至今還是個謎
這件事就是在最近兩年,發生在南京的古城牆,上面竟然有一些岩洞里才有的石鍾乳,而且專家現在也沒有給出解答,還需要我們去探索。
現在還有許多專家想用各種高級方法知道這種黏合材料的成分,但依然沒什麼好結果。有的甚至利用現代高級的科技手段進行分析,結果只能夠解讀其中的無機成分,有機成分無法確定。因此,南京明城牆的黏合材料是否有糯米汁成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第一個發現城市上奇特景象的並不是附近的居民,而是喜歡攝影旅遊的人,看來大家都需要一雙善於觀察美的眼睛。
❾ 金華雙龍洞的歷史傳說
雙龍洞海拔約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
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隊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❿ 故事說在哪個省份我忘了有座白虎山,白虎山上有個白虎洞,四個孩子去探險,死了兩個,其中獲救一個叫李青竹
白虎洞坐落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春風鎮景雲庄,間隔新添寨10公里不到的當地,
緣由是十幾年前有個當地男女初中生,進入此洞玩耍後,由於走失找不到出口,在沒有全部食物的狀況下,僅靠洞里的水堅強的活了42天,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這要從1998年6月上旬的一天說起,那天是周末,有四個二十來歲的年青人(二男二女),他們結伴來到白虎洞玩耍,幾年前這個白虎洞是對遊人敞開的,不知什麼緣由封閉了,洞口被泥石封了,但洞口並沒有徹底封死,還留下70公分高的半截洞口, 洞口很小,間隔洞口大概10米內都是十分狹小,僅能容一人經過。所以,他們打著手電筒,小心謹慎進入洞中,洞里伸手不見五指,陰深深的氣味情不自禁,打著手電筒,能模糊看到典型的鍾乳石,洞內很濕潤,洞頂鍾乳石在滴水,他們撿了塊石頭扔進入,能聽見很大的回聲,里邊大概十分寬闊,他們持續往前走,在他們走到離洞口約50米的當地,只聽見,有一個弱小而陰沉的聲響「救救我」。這聲響嚇得四人魂飛膽喪,連滾帶爬,飛相同的跑出了洞口。過了一瞬間,等他們安靜下來,我們都感受是一個人的聲響,所以,兩個膽大的男孩又再一次進入洞內,來到發出聲響的當地,細心一看,果真是一位形如枯槁,岌岌可危的十六全訊七歲的女孩,女孩通知他們,她叫李青竹,家就在鄰近,很多天前他們到里邊玩,走失出不去,她現已不行了,讓他們趕忙救她。這二位男孩問明狀況後,一個馬上到鄰近村上找電話報警,另一個到洪娟家通知李青竹家人。過了一些時刻,差人先趕到,後來女孩家人也趕來,所以,我們一同來到洞內,只見在李青竹不遠處,還有一個女孩活著,在往前走幾米,又發現了一具女孩的屍身,在持續往裡走只見一個30平方米的像大廳相同的洞內,又發現了另一具男孩的屍身。由於洞口只有70公分高,在加上兩個活著的女孩現已徹底脫水,全身的肌肉都開始腐爛,不能抬動,所以,差人只好抱著女孩,身體躺在地上,臉朝上,其他人拖著差人的身體,這樣才把兩位活著的女孩救起,送上了救護車,然後,送進了醫院。這件事陳述了當地區政府,區政府指示要竭盡全力救活這兩個女孩,可兩個女孩,都因全身徹底脫水,全部功能都已衰竭,一個在當天搶救無效逝世,李青竹在搶救的第二天也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