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要一些歷史名人的素材。
上網搜索歷史名人
2. 20個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回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答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3. 語文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文天祥: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後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指揮抗元,後入清流境過國母崠作《吊惠利夫人》詩:
百萬貔貅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男兒若不平強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轉移到汀州,蓮城等地,派使參贊吳浚取雩都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關,文天祥欲據蓮城拒敵,汀州守將黃去疾聞帝駕下海,擁郡兵有異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轉到龍岩。二月,文天祥率軍攻復梅州,四月斬殺跋扈大將二人後.至夏,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此時各地豪傑響應抗元,號令通於江淮.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轉戰至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殘部,奉老母再入蓮城,請命益兵再舉,後轉戰至循州。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繼位的弟弟——趙昺移駐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國公。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 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4. 古代名人事跡 作文素材 全面的
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於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後裔。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上將軍,封為軍師。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漸漸走向衰落,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候,孫子與有力也」。
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於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徵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並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後,由於傷感過度,賈誼也於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范曄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左光祿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書丞、新蔡太守和尚書吏部郎。官場多磨,後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任宣城太守時,曾博採魏晉以來各家關於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為我國史學名著。北宋時,人們把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范曄所寫紀傳,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煉,頗具駢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畫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傳》、《張衡傳》、《范滂傳》等。尤擅長論贊,如《皇後紀論》、《二十八將傳論》、《宦者傳論》皆為名篇。又於紀傳中收錄大量政論、辭賦、使該書兼具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另其《獄中與諸甥侄書》一文,自述寫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為主,以文傳意」的主張,反對「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的形式主義。他是南朝時較早注意聲律、文筆問題,具有進步文學主張的作家之一。
典籍要覽
《後漢書》
《後漢書》,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紀、列傳部分為范曄撰,志未作完,范被殺。南朝梁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與之配合,北宋時將兩書合刻為一書。本書在內容上「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褒黨錮則推崇李(膺)、杜(密);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惟尊獨行」(王鳴盛《十七史高榷》卷六一)。體例上新創立了《黨錮》、《文苑》、《獨行》、《列女》等類傳。本書以文采著稱於世,其中的序論和贊尤為突出,作者曾自詡為「奇作」,比之於《過秦論》。文章風格趨向駢體,寫人敘事,簡明周詳,生動感人。且收錄了大量的東漢的散文、辭賦、詩歌。學者們譽為兼有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
5. 古人名人故事 素材
長孫皇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後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摯愛。與貞觀群臣一起輔佐唐太宗成就了貞觀之治。皇後去世後,太宗哀傷不已,建層觀遠眺昭陵,並親自撫養皇後留下的幼子幼女(晉王李治和晉陽公主),太宗崩,與皇後同葬一穴,開創帝後合穴先例。
長孫皇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後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摯愛。與貞觀群臣輔佐唐太宗成就了貞觀之治。皇後去世後,太宗哀傷不已,建層觀遠眺昭陵,並親自撫養皇後留下的幼子幼女(晉王李治和晉陽),太宗崩,與皇後同葬一穴,開創帝後合穴先例。 內容來自 成功勵志網
長孫皇後——唐太宗一生的摯愛
本文來自 成功勵志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此詩名曰[春遊曲],詩中人是一位宮妃,在春日桃花紅艷盛開之時,她翩翩穿行於桃柳、花叢之中,看蝶聽鶯。她驕傲的認為,桃花之所以紅艷是因為「偷」得了她的「面色」;嫩柳之所以翩然是「學」得了她的「腰身」。她自負的認為,無須說出名姓,世人也曉她是誰,因為她的出眾風流已是遠播中外,有口皆碑。——務須多言,這是一個得寵的宮妃在曬,曬尊寵,她是那般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不可一世!
那麼這個宮妃是何人,她到底得到了何等的尊寵才能寫出這般張揚的詩句?
這個宮妃就是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後!她是一個賢後,一個著名的賢後,卻也因為她的賢名太出眾,世人漸漸了她是賢後的同時更是一個幸福的,是一個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皇後!
一切還是從長孫皇後的離世說起吧!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後病逝,太宗依據愛妻因山為陵的遺言,將其埋葬在九?山,皇後入葬元宮後,太宗做了兩件前所未有之事:
他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後(《唐會要•陵議》)——這種對已逝之人卻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幾乎為太宗首創。可見在太宗心裡,長孫皇後是的。
他又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昭陵,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後既葬,帝念後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望陵毀觀]的熟悉歷史的人都有所耳聞。這個故事既反襯出太宗對長孫皇後刻骨銘心的追戀之情,又反襯出太宗追妻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 內容來自 www.17coolz.com
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里,太宗如此張揚的思妻念妻被人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了。其實太宗作為封建帝王,對此規則不可能不知,但他還是毫不避諱作層觀,望昭陵,還拉著大臣一起來懷念。不是用情太深,情難,又怎麼會明知故犯呢?
在魏徵的勸諷下,層觀最終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卻越發洶涌難自控,已至於他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訴說起了自己喪偶之後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屢遷,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真可謂『一字一血淚』,看後令人不免唏噓。
也因為對皇後思念不已,唐太宗又做了一件曠古絕今之事——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後的幼女晉陽公主和幼子李治。為什麼要留他們在身邊親自撫養,《唐會要》中是這樣記載的:「晉王以文德皇後最少子,於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這同時在《新唐書.晉陽公主傳》中的得到復證。太宗親自撫養幼子幼女的用意很明顯了——因為愛寵其母,所以親養其子,並以子思母,藉此來慰籍自己苦悶和空虛,不過這種慰籍法,只能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也因為太宗的這種心情,貞觀14年,長孫皇後的二子李泰與兄爭奪太子之位,為了討好其父,這位皇子在洛陽大興土木,修建了伊闕佛龕,為追福。這時長孫皇後已經過逝五年多了,遙想隋煬帝謀嫡時,不顧悍母在側,公然賄賂討好的寵姬宣華夫人,而李泰謀嫡卻是抬出了已過世多年的母親討好父親。這足以充分說明李世民對他的愛妻是多麼痴心長情,不僅沒有人走茶涼,她的子女在她身後仍因為父親對母親的深愛而備受呵護,而嫡子們對母親的態度甚至能影響太宗對他們的寵愛度。
即使到了貞觀後期,江南才女徐惠漸得君寵的情況下,李世民卻還要留已成為太子的李治在身邊,為此大臣們在貞觀18年和貞觀20年兩度上書,要求皇帝放太子回東宮,最後雙方妥協,太子李治15日在東宮,15日留在父皇身邊!正如大臣在奏章中所說「父子不可以滯愛」,正因為李治可以自由出入內宮,衍生了他與武則天的戀情,從而給大唐宗室帶來了巨大災難。 內容來自
可能是李治也覺察到父皇對母後的深深思念,他在貞觀22年建起了一座宏偉富麗的大慈恩寺來紀念母親(大慈恩寺的規模很大,共有13個院落,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異常豪華。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和默許,太子是沒有和膽量如此做的)。 長孫皇後生前並不是信佛之人,史載:當她病重時,太子李承乾請求做佛事,為其祈福,皇後斷然拒絕。她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為佛家做出如此大的貢獻吧!
其實長孫皇後為佛家的貢獻遠不止這兩件
貞觀年間,因長孫皇後不預,太宗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禮謁道綽太師為皇後祈願除病,曾施捨「眾寶名珍」,重修寺宇。(「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後不豫,輦過蘭若,禮謁綽公,便解眾寶名珍,供養啟願。」——《鐵彌勒像頌碑》)
貞觀十年四月,因長孫皇後久病不愈,太宗下命修葺全國破舊寺廟為功德。(敕為皇後虛風日久,未善痊除,修復廢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並好山水形勝有七塔者,並依舊名置立。——《唐文拾遺.卷五十》 長孫皇後說過:「佛、老異方教耳,皆上所不為!」太宗本「上所不為」,卻為了能從死神手中奪回愛妻,「不為」也「為」了。見於《舊唐書.文德皇後傳》 其實綜觀史載,唐太宗為長孫皇後和她的家族子女「不為」也「為」之事,還有許多: 比如貞觀初年,長孫皇後的異母長孫安業參與謀反,按律當誅,卻因為長孫皇後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這樣一個身犯謀反大罪之人,最後卻還能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親謀反,按一般邏輯,皇後這時應該是跪著請罪,擔心自己被株連才對,但長孫後卻不但不擔心自己的處境,反而要求皇帝網開一面,這是得到怎樣的寵愛,才能有如此的自信啊?) 本文來自 成功勵志網 太宗本是對官員要求極其嚴格之人,有個大臣只因死後家人出來便賣珠寶他就懷疑人家貪污受賄,但當長孫皇後的叔叔因貪污被免官後,太宗卻因為他是皇後的親叔叔,常常賞賜給他大量絲絹,不久後又重新任命他為官。 皇後的長女長樂公主出降時,太宗直言對大臣說:「長樂公主,皇後所生,朕及皇後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長樂公主病逝於貞觀17年,她的墓沒有遵照妃子、公主墓只設一道石門的規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門,成了類似號墓為陵規格的墳墓。在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只有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屬於這種情況。 至於太宗對皇後幼女晉陽公主以及皇後所生三子還是皇後親兄長孫無忌的寵愛更可說「罄竹難書」了! 其實,千百年來,唐太宗和長孫皇後一直是官方和民間雙重認可的恩愛夫妻。直到最近十年,不知什麼緣故或許就因為長孫皇後沒有利用太宗的寵愛害人,或許是無聊八卦人士的獵奇以及嘩眾取寵心理導致一群能人硬是把恩愛夫妻變成了怨偶,讓太宗對史書中的路人後宮恩寵甚至專寵。 他們採用性失明的辦法,一面假裝看不到正史野史中長孫皇後大量的得寵事跡,或是把這些事跡歪曲成做秀甚至違心的擺出一副史書是勝利者所寫的「客觀「姿態;另一方面卻非要把李世民那些除了某某生某某之外就毫無記載的後宮,說成李世民的最愛,YY出一個個或則雖艷美無比,或則高貴無比卻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甚至為了YY,對歷史人物大玩嫁接術,硬是把兩三個甚至更多人物的故事嫁接到某一個人身上,更有甚者,把唐太宗每日侍奉父親進餐的歷史記載「太宗貞觀二年八月,帝以軍國無事,每日視膳西宮」作為證明某一嬪妃受寵的證據,創造出唐太宗每天都去看望西宮娘娘的大笑話或許,有人會說一千年前的事誰能呢,唐太宗愛誰只有他自己清楚。可這些人不千百年前歷史見證者們留下的錚錚記載,卻偏偏相信千百年後現代人用「深邃」到穿越的目光「親眼見證」的唐太宗的錯綜復雜,驚天地泣鬼神的史,並美其名曰「大唐氣勢」。如果非要這樣才是「大唐氣勢」,那麼很遺憾,唐太宗並沒有這份氣勢,他很「庸俗」、「落伍」的只愛自己的,只為自己的妻子痴迷,雖然他貴為天子,三宮六院,但他真愛的卻只有自己妻子一人。
華蘅芳(1833~1902) 中國清末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字若汀,生於道光十三年,卒於光緒二十八年。江蘇常州金匱(今無錫市)人。出生於世宦門第。少年時酷愛數學,遍覽當時的各種數學書籍。時游學上海,與著名數學家李善蘭(字秋紉)交往,李氏向他推薦西方的代數學和微積分,他刻苦自學,這對他走上數學道路有重要的影響。咸豐十一年(1861)為曾國藩擢用,和同鄉好友徐壽(字雪村)一同到安慶的軍械所,繪制機械圖並造出中國最早的輪船「黃鵠」號。他曾三次被奏保舉,受到洋務派器重,一生與洋務運動關系密切,成為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科學家之一。同治四年(1865)曾國藩、李鴻章合奏創設江南製造局,華蘅芳參加了該局的計劃和開創。同治七年(1868)江南製造總局內開設翻譯館,華蘅芳與徐壽積極從事,為介紹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分門別類地進行系統譯述,對近代科學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華蘅芳
先後在江南製造總局和天津機器局擔任提調,光緒二年(1876)在上海格致書院擔任教習。他在晚年轉向教育界,從事著述和教學。他對數、理、化、工、醫、地以及音樂等學科有廣博的學識,並注重科學研究。他編寫了深入淺出的數學講義和讀本,以專著《學算筆談》進行數學評論,對於培養和普及科學殊多貢獻,成為有聲望的一代學者。光緒十三年(1887)他曾在天津武備學堂中任教習,光緒十八年(1892)在湖北武昌主講兩湖書院。他的江蘅、楊兆?等以及胞弟華世芳(字若溪,1854~1905)受到他的影響都成為數學家。 本
華蘅芳的治學精神反對歷來算家喜「炫其所長而匿其所短」、只講演算法而「秘匿」算理的風氣;他注重數學教育,曾說「吾果如春蠶,死而足願矣」,把發展數學的寄託於後學;在數學評論中闡明了他的數學教學思想,象「觀書者不可反為書所役」等精闢見解,表明他的論中已具有辯證的內容;華蘅芳的觀點散見於著述之中,兼有唯心、唯物的成分,尚未形成思想體系。
華蘅芳官至四品,但非從政。他不慕榮利,窮約終身,了科學、教育的道路,與李善蘭、徐壽齊名,同為中國近代科學事業的先行者。
王陽明的懷孕十四個月,尚未分娩,王華感到奇怪,懷疑是個怪胎。
一天中飯後,王陽明的祖母,上床午睡,剛入睡就做了個夢:屋上仙樂齊鳴,笙笛悠揚,香煙繚繞,旗幡招展,一群仙人駕著祥雲,騰空而來。其中一個頭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腳踏一片紫雲,懷中抱著一個,從天上慢慢下來,落在王家庭院。只見天神一手推開兒媳的房門,高叫一聲:「貴人來也」,隨即走向房中,將懷中小孩送到媳婦懷里,同時,取出一部《太公兵法》放在桌上,回身出屋,隨同一群仙人,駕起彩雲而去,仙樂和香煙也就漸漸消失。就在這時,「不好了,王家失火了,快去救火啊!」幾聲驚叫把祖母從夢中驚醒。
祖母跑出門口一看,鄰舍們都擔著水桶,端著水盆,蜂擁而來。祖母轉頭一看,只見兒媳房中一片紅光直沖屋頂,還聞到一股撲鼻的香氣。她立即三腳並作兩步,來到兒媳房門口,伸手正要推門,正好王華開門出來,抬頭一見母親,忙問:「哪裡起火?哪裡起火?」祖母說:「火在你房中」,王華回頭向四周一看,一切都是好好的,說:「母親,為兒房內並未見火,是你兒媳剛剛生下一子。」這時,鄰舍們也都趕來。祖母一看房中果真無火,想起剛才夢境,恍然大悟,當即回身對大家說:「原來是我兒媳做產,一時驚動了大家,過幾天就請大家吃蛋。」鄰舍們都連聲稱贊:「火光沖天,定出貴人。」
本文來自 成功勵志網 www.17coolz.com
王陽明到了五歲,還不會開口講話。但一見書本,就隨手抓來,顛三倒四地翻弄著。王華疑心兒子是啞巴,一直悶悶不樂。一天,來了一個遊方,口稱專治天生聾啞,在王家門前游轉不停。王華當即喚進門來,將王陽明領出,交和尚診看。這個和尚也怪得很,既不搭脈膊,也不開葯方,只是用手在王陽明的頂門上拍了一掌,口中念道:「思已慎矣,口可開矣!」只見王陽明眨了三下,開口就叫:「大和尚,你是客,我是主,我可不做你的弟子。」說完就往門外去玩了。從此,王陽明就會開口講話了。
王陽明長到七歲,母親帶著他去附近大王廟燒香。當時,他頭上扎了三根小辮子,活潑可愛。廟里的惠明和尚早知小陽明是一個伶俐的慧童,很想當面試試。就趁王陽明母親在大殿拜佛時,將王陽明叫到側殿,要他對課。和尚先出一課說:「轟字三個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王陽明眼睛一眨,當即就對:「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貪一杯酒。」和尚一想,對到頭上來了,就又出一課說:「古有李宋仁,今有王守仁,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王陽明用手一指和尚說:「古有卜惠明,今有趙惠明。手中一本《金剛經》,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和尚一聽,用手拉住王陽明頭上的三根辮子說:「三叉如鼓架。」王陽明不甘示弱,用手指點著和尚的光頭說:「一禿如鑼槌。」說完,轉身跑進三王殿去了。和尚急忙追上去,又指著殿中三座佛像說:「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蓮花。」王陽明不加思索,脫口而出:「一個禿驢,偷魚偷肉偷。」和尚聽了,怒氣沖天,拉住王陽明要打,正好王陽明母親拜完佛走來,見和尚,問是為何,和尚把王陽明的對子說了一遍。王陽明的母親責怪不該這樣無理。王陽明笑笑說:「母親,是大和尚把話聽錯了。我說的是『一位師父,念經念佛念觀音。』」說著就向廟門走去。和尚一肚氣,急忙追上去附著王陽明的耳朵說:「牛頭且喜生鹿角。」
6. 古代名人素材
不知道你要哪方面的
提供以下這個: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版張衡權努力探索天文奧秘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制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和能飛行數里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游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跡,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歷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7. 歷史人物素材
當然可以,關鍵看你是否能夠很好的把握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在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在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如《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這些詩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你可以從這一點切入,抒發己想。大體如此,其後取決於你。
8. 名人事跡素材
可以搜索感動中國十大人士 事跡
9. 關於歷史名人的事例
1、萬斯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2、魯迅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
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鮑叔牙
在年輕時,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窮,每次做生意他都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而收益卻只有三分之一,這也許他的家人對此感到不滿,但鮑叔牙每次都解釋說,管仲家裡窮,該多給他分一點,於是每次都會多分給他一部分,總是為朋友著想。
有時候管仲做事沒做好,鮑叔牙也不認為他很愚蠢,當時管仲當了大官,帶著士兵外出打仗,但自己卻總不敢身先士卒,常常被人譏笑他的膽小懦弱,但鮑叔牙卻解釋說,她家有老母親要養,並不是他自己膽小懦弱,而是認為受條件所約束。
管仲曾經做官,也經常被人逐出,但鮑叔牙也深信他的朋友並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沒有時機和運氣。後來管仲感嘆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也。後來鮑叔牙把管仲推舉做了齊國的丞相。幫助齊國建立春秋霸業。
4、魯迅理發店理發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發師聽了大窘。
5、蘇秦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最終成就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