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剛看了一個解剖屍體的故事,到底是鬼故事還是真事兒啊
我覺得應該是高人寫出來的 這手筆,絕不像在復述一件事情,即使有這種事那麼大內部分內容也都是容虛構的~我也是寫文章的,首先,一個人並不可能把自己的夢記的那麼詳細。除非添加了一些虛幻的色彩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嘛,就算作者的內容寫得是真實的也沒什麼可怕的。 其次,解剖課並不可能解剖人類的屍體,不管是年老還是年輕。最後,這位作者是一名赤裸裸的作家吧!寫得太逼真了,在大家眼裡解剖學講師應該挺嚴肅寫不出這樣華麗的文章吧?
樓主不要怕~有我保護你(開玩笑的)。我覺得咱們的心理素質真是有待提高呀!區區一個小故事何以阻擋新時代青年的腳步!如果真心想知道被解剖時會痛嗎,答案就是不會。不是人類自欺欺人,是確實不會,因為就像文章中說的一樣,他們死後就沒有了思想,也就是解脫了。如何痛呢?
希望樓主早日忘記這個恐怖的鬼故事。
㈡ 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解剖人體的是誰在什麼年代
王清任據傳是中醫解剖學第一人(有待考證)
清朝康熙某年間,康熙帝龍體欠安,每日定時寒顫、高燒、大汗,苦不堪言。太醫們望聞問切,辨證施治,葯方百出,卻一概無效。後來,西方傳教士劉應和洪若翰根據症狀說是康熙帝患的是瘧疾病,以金雞納霜(奎寧)施治,立竿見影。西葯的真實療效震驚了朝廷和國人。幾千年一成不變的中醫祖宗章法,遭到質疑。到了咸豐、道光年間,就隱隱地醞釀著質疑老祖制、改革中醫學的新思考。王清任就是其中的標志性人物。
王清任是中醫學歷史上唯一有據可考和名揚海外的中醫解剖學家。但是,他質疑靈素解剖之謬誤和非凡的人體解剖成就,被長期封殺。原因很簡單,他的著作《醫林改錯》和解剖學,離經叛道、「毀壞祖制」,構成了對千年中醫學「正道」的反叛,很自然的遭到了中醫界的無情討伐。
王清任(1768——1831),字勛臣,河北省玉田縣人。幼時習武,系武科舉出身,後改學岐黃醫學,以行醫為業。相傳,當年的玉田縣知縣,要把鴉鴻橋收為「官橋官渡。王清任為民請願,堅決反對收費。縣官懷恨在心,唆使未經王清任治好或死亡的病家,借口尋釁去縣衙告黑狀。王清任只好遠離家鄉,後來於北京開設葯鋪「知一堂」,漸漸「名噪京師」。
王清任在二十歲時已精通古代醫籍,對《靈樞·素問》和其它醫書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深表懷疑,在行醫過程中倍感解剖知識的重要。他認為,「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否則,「本源一錯,萬慮皆失。」他在研究了古代的一些臟腑書籍和臟腑圖形後,發現裡面存在著不少矛盾和疑點,於是感慨地說:「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從此,他開始了對人體結構的解剖、觀察和研究。
王清任30歲時,在河北灤州行醫,時值瘟疫大流行,小兒屍拋甚多,兒屍在荒郊遭惡狗撕咬、內臟暴露,王清任便利用早晨時間察看兒屍臟腑血脈。後對未掩埋的300多例兒童屍體,逐一進行解剖和觀察。他在奉天和北京時,曾三次去刑場偷偷觀察刑屍及其內臟,以了解人體的臟腑結構。在沒有屍體供解剖研究時,他就解剖家畜。於是,王清任掙斷了封建社會纏繞在靈魂上的重重束縛,打破了中醫不解剖人體、僅憑想像坐而論道、杜撰病機的陳規陋習,填補了中醫解剖學的千年空白,成為中醫學解剖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解剖人體並做動物解剖實驗的偉大醫學家。
王清任在人體解剖中發現,遵循了數千年的《靈樞·素問》中的人體臟腑之說,存在嚴重謬誤,許多醫書對臟腑功能的解釋都不正確,於是釀成了病理不明、葯力不效的千古大憾,故必須改正。王清任將42年來的實地解剖所見,繪製成了
大量的人體臟腑草圖。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刻版刊行了《親見改正臟腑圖》和《醫林改錯識要》。王清任中醫解剖學的輝煌成就,震驚了來華洋人,震驚之餘,英國人德員曾把該書上卷的一部分譯成英文,刊登在1893年和1894年英國的《博醫會報》上。
王清任的科學著作,並沒有被中醫界當「科學」接納,而是遭到了無理痛斥。《醫林改錯》作為中醫學的第一部科學著作問世之後,本應該起到推動中國醫學飛速發展的作用。可是《醫林改錯》的出版發行,眾多所謂「名醫」對《醫林改錯》和王清任本人進行了猛烈攻擊,說王清任是個「不自量」的「狂人」。所謂「《醫林改錯》」,是「越改越錯」,是「可怕的流毒」;反對者中,一部分是囿於沖不破傳統倫理束縛,把毀傷(解剖)他人身體,視為「極其不仁」。有的漫罵王清任解剖、研究屍體,是「教人於胔骼堆中殺人場上學醫」;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王清任的理論,是「離經叛道的悖逆學說」,還有人懷疑他的解剖學是「拿經典做靶子」,企圖「駕聖人而上」,王清任是什麼「嘩眾取寵出風頭」雲雲。
現代「中醫」怎樣評價《醫林改錯》呢?大部分「中醫學者」認為,中醫學幾千年來對「臟腑」的定義,從未真正使用過解剖學和形態學的方法,「五臟六腑」藏象學說……始終是一種功能化的概念,而不等同於實實在在的器官……中醫學說的臟腑……並不就是那幾塊血淋淋的肉,而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可能包含了解剖學中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比如中醫所說的「心臟」,並不僅僅是解剖學上那個由心肌瓣膜組成的拳頭大小的物件,還包括了大部分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功能,甚至還有思維功能。有的居然認為:王清任對解剖學的研究走的是一條不該走的路,是什麼「吃家飯,管野事」。說他根本就不該去研究什麼解剖學——機械的解剖學如何能解釋得了中醫?更有人說:「王清任是在不自覺間,偏離了沿襲幾千年的傳統中醫軌道,靠近了西方醫學的研究道路。」
王清任的《親見改正臟腑圖》和《醫林改錯》,盡管存在許多缺點和遺漏,但它是中國現代以前醫學中唯一的科學著作。中國醫學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有據可靠的醫學科學家王清任先生,在《醫林改錯》出版的第二年(公元1831年),在抑鬱怏怏中,與世長辭。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歷史上內部勾心鬥角的故事
文革 唐朝明朝的黨爭
㈣ 歷史上的馬腹雅的故事
歷史上沒有馬馥雅這個人,但是南北朝時期確實有個叫 馬小憐 的,我想版馬小憐應該是《傾世王妃》的權原型。
北齊後主高緯
高緯本是好色之徒,無能之輩,但認識了馬小憐之後就再也離不開她了,就是上朝時也把她抱在懷里。周朝進攻齊國時,高維竟說,只要馬小憐無恙,戰敗又如何?被虜後唯一個請求就是「乞還馬小憐」。高維用情之深,深受馬小憐感動,以後雖然換了兩個丈夫,都對他奇寵無比,但還是想著高維,一天彈琴時弦斷了,於是作詩一首:" 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然後自殺。古時,紂王寵妲己,舍棄了江山,他愛的不是妲己本人,而是妲己色相。高維不同,為情所迷,雖然不宜提倡,但就愛情而言,他絕對算的上痴情子
他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
㈤ 歷史上幾個不可思議的小故事
蕭宏的兒子蕭抄正德因為當不上太子(他曾經過繼給當時無子的梁武帝),賭氣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視(一個只會吃喝睡覺的人也只有梁武帝拿他當寶貝),又厚著臉皮逃歸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訓了他一頓,照舊信任。
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蕭綜在北魏來攻時投降,作了梁奸,導致重鎮徐州失陷,兵士死傷慘重,但梁武帝照舊封蕭綜的兒子蕭直為侯爵。最終,候景之亂時,前面提到過的蕭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結,讓叛 軍長驅直入,最後活活的把86高齡的梁武帝餓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㈥ 歷史上的10個故事
歷史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㈦ 歷史上有沒有親手解剖母親的人
只有傳說,鄭成功在母親翁氏被清軍殺害後,為母親刨腹洗腸,然後安葬的故事。
㈧ 古代第一例「活體解剖」出在什麼朝代有什麼故事
在王莽統治時期,他發動了一場起義,王莽逃亡九年後被抓獲,並被命令活體解剖。在公元5年攝政和公元6年王莽統治的第一年之後,篡位的速度加快,引起了兩波批評。第一波是安中後劉宋,沒有對失敗發出任何聲音,第二波與這次活體解剖有關,是東縣令寨起義的時候。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改革。公元7年,前總理翟方金的兒子翟亦,成為東郡縣長。他首先和他妹妹的兒子陳峰商量,新都的總督王莽,命令百姓,自稱是周公,我想他很快就會接替他的位置。現在皇室勢力薄弱,沒有強大的藩屬國,王莽無法抗拒挑戰。
翟毅和劉欣突圍,劉皇被斬首。然而,翟亦逃到了他的家鄉汝南縣的炮石縣,被王莽軍抓住,受到了折磨,也就是說,先割肉,然後砍斷肢體,最後割斷了他的喉嚨; 劉歆突破成功,不再下落,應該成功躲藏,改了名字。下令解剖王孫清這個人並沒有隨起義被消滅,而是隨翟懿有了突破。突破後,我不知道是分開了,還是分開避開了,而翟亦沒有被抓在一起。但是王莽並沒有放棄追捕,發布了海捕文件,說陳峰和王孫慶都“犯了違反天地法的罪,應該處死大臣” ,直到公元16年,王孫慶被捕。
王莽並沒有輕易放棄被俘的國王,而是想到了另一種死刑形式——活體解剖。醫生,葯劑師,還有那個聰明的屠夫解剖了他,測量了五臟的大小,確定了五臟的內部位置,用削尖的竹枝刺穿了他的經絡,澄清了方向,並說這是為治療疾病提供了依據。王孫清就這樣被殺,成為第一個有記載的活體解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