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評價慈禧太後這個歷史人物
我覺得慈禧太後就是一個昏庸無度,有著封建思想的女人。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使大清亡國提前進入了滅亡。
2. 你怎樣評價慈禧太後這個歷史人物呢
歷代帝王將相無論身前作為如何,但是在死後人們也並不會將他怎麼樣,但是慈禧太後卻是一個特例,慈禧太後掌握天下大權幾十年,但是最後剛死不久就被屍體挖出來,他隨身陪葬的九大珠寶也隨之失蹤,屍體無人管理,慈禧太後有過無功,對中國文明的進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首先我們來說說慈禧太後這個人吧,慈禧太後自己本身是滿族人,當時嫁給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在位的時候總共有兩宮太後,後來咸豐死亡,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可是慈禧這個人權利的慾望非常強,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發動政變,殺死了西宮太後,隨後又將幾個輔政大臣給殺了,然後自己垂簾聽政。
慈禧太後為了繼續霸佔權利,不斷地迫害不服從自己的大臣,同治皇帝早夭沒有留下子嗣,後來又立光緒皇帝,光緒皇帝年幼登基但是一直都未能掌握大權,慈禧太後把光緒帝當作自己的傀儡,可以說是慈禧太後毀了光緒帝的一生。
在政治手段上非常拙劣的慈禧太後不但做事不光明磊落,而且慈禧斷送了清王朝,同時也將我們中國面臨在外族的槍炮之下,在慈禧太後在位期間,不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中國的領土被外族占據,實在是中華兒女莫大的屈辱。
黃海大戰威海衛全軍覆沒,北洋艦隊也是名存實亡,清王朝已經走向了沒落的邊緣。之後的戊戌變法,慈溪太後為了保存自己的權利,霸道的將變法給廢了,戊戌變法的失敗把清王朝最後的一絲希望都已經破滅了,清朝已經無力在擊退外族,從新確立自己的統治了。
慈禧的一生不存在爭議,她將中國送向了滅亡,是民族的罪人。
3. 歷史上對慈禧太後的評價如何
中華歷史上的封建文化就是君權重於社稷(國家)與民眾,只要能保住君主的地位,國家回怎麼割讓土地答,民眾怎麼受苦,那都是其次的。數千年的封建古書反復鼓吹這一思想。
慈禧絕不是許多人想像中的那麼愚蠢,一個通過政變登上政治頂峰的女人,哪會是蠢人?事實上她可算是清朝的功臣,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沒有她,清朝早就亡了。很多事情並不是她愚蠢,而是作為清政府的主事人,她的立場不能和中華民族的立場完全一致。
中國在面臨近代化列強的侵襲時候,慈禧作為一個封建社會、連書都沒有怎麼讀過的文化層次不高的女人,穩定大清數十年,最終沒有徹底地淪為殖民地,應該說是做出一定貢獻的。
4. 慈禧太後是個怎樣的人物。
平心而論慈禧應該分2個時間段而說
50歲以前的慈禧
可以說是一個很有野心、和政治手腕、且懂得用人服人的狠角色。
在政治方面,咸豐皇帝死前立四大臣攝政,而咸豐剛死慈禧立刻肅清四大臣可見其政治手腕之快狠。
在人士方面,
這時的慈禧先後玩轉了老一派的恭親王、曾國藩、左宗棠,後派的李鴻章、張之洞,以及清流派的翁同和、等一大批痕角色。利用各派之間黨爭的矛盾左右權衡而各為其用,可以說同治中興的出現和她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50歲以後的慈禧
可以說是一個無野心,但又貪戀權利的人且無比自私、固執且不擇手段的人。
在政治方面因為她獨攬朝綱故持己見導致中國錯過了最後一次復興的機會。
在軍事方面,她不懂軍事卻橫加干涉軍事的發展,好高騖遠只圖表面上的富強而忽視了骨子裡的腐敗和衰落,用大筆的白銀打造了一隻看似強大而實際不堪一擊的紙老虎。甲午之戰,庚子國變2場打敗連她自己都搞不懂為什麼花了那麼多銀子打造的軍隊那麼不經打~~~~~
在外交方面,她依然相信中國老法的權謀直屬而並固執的認為這一套對老外也有效,最後被老外以各種各樣的條約搞的整個國家被蠶食的千瘡百孔。
在個人揮霍方面,慈禧的作風可以說媲美任何一個古之帝王,即使在國家與日本即將交戰之際,慈禧還想著如何為自己辦壽甚至動用本就不多的軍費。
用一句話概括慈禧的一生的話
比較實在的是:
大半生舞弄政壇呼風喚雨,臨末了晚節不保遺臭萬年。
5. 歷史老師問我知道哪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我能不能說慈禧太後這個人
可以啊!慈禧太後也是歷史人物,如果你很了解能准確的較多的做闡述最好不過了!了解歷史人物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揚長避短,也能客觀評價和分析。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要勤於系統性多做功課。
6. 評價慈禧太後
正面評價:作為一個女性,她不失聰明與能幹,並在危急時刻曾盡力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雖不成功但在當時可稱合理的反應。她曾經在1884年馬尾海戰爆發後向法國宣戰。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戰。1895年6月21日向八國聯軍宣戰。她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運動,造成所謂「同治中興」氣象;執政後期,發布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此外,她推動京劇藝術發展,建立北京動物園,都是不應被人遺忘的。
負面評價:她的負面評價依然很多,遠大於她的正面評價。她的殘忍是出名的。她起用湘軍、淮軍人物,也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目的,並非自願破除滿漢界限。在她執政的40多年中,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861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處死原來控制政權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相比以前類似的處理,並不殘忍。1881年,毒死同有訓政權的太後慈安。(慈安的死是否是慈禧造成的歷史上仍有爭論) 1885年,在鎮南關大捷後,她竟讓清政府仍向法國求和,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依然大興土木,花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並留有名言「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就讓他不高興一輩子」(有多種版本)。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 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資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一座皇家陵寢。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使中國依舊沉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她又殺害支持維新變法的光緒寵妃珍妃,為人所不齒.
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要從兩方面評價,要看到她的對歷史和當時社會的積極推進作用和功勞,也要看到她做出的對歷史發展、人民和社會的消極作用,總而言之:慈禧太後是一個過大於功的女人,她領導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向列強卑躬屈膝做奴才,這已經使她無法被中國的人民們原諒
7. 請問歷史對慈禧太後的資料與評價~.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室,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她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卻是一個失敗者。
在她47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正面評價
慈禧皇太後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清廷的絕對權威。
慈禧皇太後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後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抗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2、負面評價
個人人格方面,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慈禧太後素有殘忍和狡詐之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後的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䜣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
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後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後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7)了解歷史人物慈禧太後擴展閱讀
在晚清的大變局中,沒能認清世界大勢,把握好轉型的大局,這也許是苛責慈禧了,在那個時候,也許換一個人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但是,在甲午之後,亡國危機迫在眉睫的情形下,居然為了個人的權勢,發動政變,廢掉變法。進而掉進光緒忘恩不孝的感情漩渦里不能自拔,
為了能順利廢掉光緒,不惜冒崩盤的危險,貿然支持義和團,跟西方決裂。渾到這個地步,幾乎喪失了滿清統治的最後的機會和合法性。
後來即使傾全力投入改革,迴旋的餘地已經很小了。她死之後,選了一個少不經事的第二代醇親王載灃,清朝的辛亥年的脆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慈禧一手造成的。
8. 選擇寫中國歷史人物慈禧太後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你是幾來年級的同學?假如源你是初中或高中的話,說明你的語文一般般。選擇寫哪個歷史人物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啊,你選擇了慈禧太後,那當然是問你自己啦,你到底為什麼選擇了她?目的何在?有什麼意義呢?
我估計,你想問的是「慈禧太後在中國歷史上有何作用」。否則,你的問題就莫名其妙啦。
9. 慈禧太後是近代歷史名人嗎
算近代史人物,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