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最「悲情」的人物,哪些人差一步就能改變歷史
他們四位只差一步就能改變歷史,堪稱是歷史上最“悲情”的人物
成功與失敗的距離究竟有多遠?有的時候其實只是一線之隔,但往往就是這看似近在咫尺的距離,卻不知道難住了古往今來多少的英雄豪傑,比如下面即將提到的這四位,他們只差一步就能改變歷史,堪稱是歷史上最“悲情”的人物。
悲情人物四:陳勝
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替人做過小工的陳勝和吳廣這兩個雇農出身的戊卒,在大雨滂沱的窮鄉僻壤揭竿而起,以區區九百之眾向一個龐大的帝國發起了挑戰,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輕舉妄為,然而這把火卻最終成為燎原之勢,它激起了一場連 鎖式的全國民變。
雖然陳勝及其“張楚”政 權並沒有能撼倒秦王朝,但他卻喊出了一句足令後世記取的民 權豪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史將記取,這場推 翻秦王朝暴 政的翻天覆地的改朝換代是一個普通農民首先發起的。
Ⅱ 中國歷史上最悲情的人有哪些
1.齊桓公。一代霸主,竟然被自己的宦官餓死在宮中,窩囊吧。
2.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起者,富於冒險和創新精神的一代君主,曾經冒充使者親自前往秦國勘查地形,准備攻秦。沒想到被自己的兒子發動叛亂,困死在行宮。否則,秦國沒那麼容易做大。
3.李牧。一代名將,秦國統一的最大障礙。率趙軍抗擊秦國時,卻被*臣陷害。李牧當機立斷,連夜掛印出走,使得來抓他的人大吃一驚。不可思議的是,李牧竟然被那些人又追上殺死了。一代名將,居然也不會使用反跟蹤法什麼的。
4.韓信。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用兵鬼神莫測、戰無不勝的大將,政治大方向上卻總是犯錯誤。被劉邦玩弄於股掌之中倒也罷了,最後居然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設計捕殺,真是窩囊!
5.關羽。一個威震天下的名將,在水淹七軍、直抵許昌的事業最高峰,卻被自己的盟友襲取後方,敗走麥城,又被人伏擊,被生擒!斬首。這不是一個武聖人的死法。
6.高仙芝。橫掃西域的唐將,安史之亂中鎮守潼關。由於兵少,採取堅守戰略,竟然被唐玄宗認為「出擊不力」賜死。究竟該不該出擊呢?他的繼任者哥舒翰帶著增援的十幾萬精兵出擊,結果全軍覆沒,潼關失守,唐玄宗出逃。
7.黃巢。縱橫天下,傾覆唐朝的豪傑,與自己的兄弟、妻子一起被自己的部下殺死邀功。可悲的是,那個部下又被唐將殺死,同黃巢的首級一起報往朝廷。
8.宋徽宗。一個天才的畫家、浪漫的皇帝取遭受到最不浪漫的命運:被金軍俘虜運往黑龍江。我總覺得,象宋朝這樣經濟、文化發達的朝代(也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滅亡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9.李自成。不用多說了,正因為死的窩囊,所以才會有他出家當和尚的傳說。
10.石達開。要死就死唄,一定要玩一把投降,結果人家也不上當。
Ⅲ 歷史上最悲情的人物是誰
世傳清太宗抄皇太極(1592—1643)施反間計,捕捉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明思宗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但是閻崇年等一些學者則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
所以不管是皇太極用反間計為主,還是腐敗的明朝廷內部爾虞我詐誣陷有功勞有兵權的袁崇煥也好,黑暗腐敗的明朝廷的沒落,女真人的強大並入主中原,是歷史的必然。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正好加速了明廷的滅亡。李自成軍的小農思想和政治,又不能坐穩漢庭的江山,最終被由吳三桂帶進關的清廷消滅了。
將再能幹,也無悔天乏術。昏君和姦佞小人,是朝廷人才的最大敵人。
Ⅳ 悲傷但勵志的歷史故事
卧薪嘗膽算不?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貝多芬拼搏成長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
Ⅳ 歷史上有哪些短命的歷史人物比較可惜
歷史上有哪些短命的歷史人物比較可惜?看到這個話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鳳雛先生龐統。
失去龐統,劉備則不得不徵召諸葛亮入蜀,諸葛亮入蜀則關羽外交失當,關羽外交失當則導致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則導致劉備閥吳,劉備閥吳則又帶來了夷陵慘敗,夷陵慘敗則直接導致劉備去世乃至蜀漢衰微。這一系列事件好似多米諾骨牌,觸一而動萬,蜀漢的國運就在這些接踵而至的事情中喪失殆盡。而這一切的初始動力,就是龐統之死。你說龐統的短命是不是很可惜?
個人觀點,歡迎點贊吐槽,如果覺得有意思,請點擊關注!
Ⅵ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離世,讓你覺得很遺憾
中國歷史上上有很多的驚艷之人,他們的突然離世不僅當時的人們感到可惜,就連現在的王莽也會感到遺憾。
首先就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了,初次上戰場就率領著800騎兵深入敵境數百里,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都打破匈奴,殺得匈奴不敢往前一步。可惜霍去病在年僅2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連當時的漢武帝都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的茂陵排列成陣。霍去病的墳墓外形也想他曾經打到的祁連山一樣。
雖然,王勃因為年間尚早就去世了,在整個文人輩出的唐代他的詩文並排不了多前,但是他的《滕王閣序》可以說是後人再也超越不了的經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以說是光看這兩句就能想像出當時的美景了。
如果王勃能夠不出現意外的話,不知道又能夠留下多少經典,留下多少學習必背文章,詩詞。
Ⅶ 歷史上人生失意的名人
賈誼(前 201~ 前168) 西漢文帝時的政論家,思想家,散文家。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人。18歲時以能誦詩書屬文而聞名。文帝即位之初,聽說吳公治政為天下第一,又曾師事李斯,故征以為廷尉。由於吳公的推薦,賈誼得任為博士。當時他年僅20餘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超遷為太中大夫。賈誼以為漢王朝建立已20多年,天下安定,應該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和更定法令。文帝對賈誼的才能和建議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但因周勃、灌嬰等重臣的反對,不得已而作罷。於是,出賈誼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在長沙時,曾寫了《鵩鳥賦》,以表露內心的怨憤和悲傷。後來文帝思念賈誼,又特地召見他,問鬼神之事於宣室,君臣談至夜半。賈誼隨即被拜為梁懷王太傅,先後多次上疏陳治安之道, 這些奏疏被後世史家稱為《治安策》。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自傷失職,歲余也悲鬱而死,年僅33歲。
唐寅(1470—1523年),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後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桐陰清夢圖》軸,明,唐寅繪
關於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雲:「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後縱酒澆愁,游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游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後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後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嶽衡山。再入福建,漫遊武夷諸名山和仙游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盪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後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於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看泉聽風圖》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閑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庄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里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檐下卻懸著雅緻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閑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後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後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並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卧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凄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後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誌銘中得到的。《自書詞》卷,明,唐寅書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涼,以致身後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曆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徵求片紙隻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後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後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後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後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後,後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據,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凄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於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並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Ⅷ 歷史上有哪些憂傷的名人
出生年代 出生地點 人名 事跡
-3100 埃及 美尼斯 "尼羅河最早的統一者,出生在上埃及的提尼斯城,最初他是提尼斯地區部落首領,後來成為上埃及王國的國王"
-2700 埃及 胡夫 "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個法老,造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兒子哈夫拉也造了金字塔,還造了""獅身人面像"""
-2600 中國 黃帝 "中華民族始祖,西北游牧部族的首領,聯合炎帝,打敗蚩尤,以武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諸氏族部落"
-2500 中國 大禹 "著名的治水英雄,夏朝的開創者,黃帝的玄孫(黃帝,昌意,顓頊,鯀,禹)"
-2200 夏朝
-1792 伊拉克 漢穆拉比 "1901年在伊朗考古發現一塊黑色玄武石,太陽神沙馬什端坐在寶座上,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穆拉比站在他面前,沙馬什正在將一把象徵帝王權力標志的權標授予漢穆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漢穆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
-1700 商朝
-1514 埃及 圖特摩斯三世 "文治武功的法老,古埃及的拿破崙,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古埃及進入了鼎盛時期"
-1347 埃及 摩西 "是紀元前十三世紀的猶太人先知,舊約聖經前五本書的執筆者。帶領在埃及過著奴隸生活的以色列人,到達神所預備的流著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約旦河與死海的西岸一帶)"
-1211 中國 姜子牙 "姜太公,享年139歲,助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百家宗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1150 中國 紂王 "商朝亡國之暴君,專寵妲已,造酒池,肉林,炮烙,有封神榜一書為證"
-1100 中國 周武王 "攻入朝歌,紂王自焚,建立八百年周天下,有封神榜為證"
-1100 中國 妲已 "商紂王寵妃,酒池肉林,炮烙忠臣,禍國殃民"
-1046 西周
-900 希伯萊 所羅門 "古代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希伯萊統一王國的開創者大衛王的幼子,所羅門去世後希伯萊分裂成以色列和猶太國"
-890 葉門 示巴女王 "示巴古國,即今之葉門,<舊約·列王紀上>載示巴女王帶了許多香料、寶石和黃金去覲見所羅門王"
-850 希臘 荷馬 "古希臘盲詩人,公元前12~前11世紀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綜合編寫而成的"
-802 中國 褒姒 "幽王妃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她一笑,舉烽火召集諸侯,後失信於諸侯,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
-770 春秋
-770 東周
-770 中國 管仲 "管仲紀念館(管鮑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齊、首霸春秋、光照千古),中國最早的經濟改革家"
-600 希臘 伊索 一個醜陋無比、智慧無窮的寓言大師.<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寓言文學作品
-570 中國 老子 "老聃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學派創始人,無為而治,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
-565 印度 悉達多 "釋迦牟尼,佛教教主,迦比羅王太子,姓喬達摩,出生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城,創佛教,佛陀80歲時進入涅盤"
-560 中國 晏子 "春秋齊國名相,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春秋>"
-580 波斯 居魯士二世 "波斯帝國創立者,統帥,領導波斯聯盟10個部落反抗米底統治,推翻米底王,建立波斯帝國"
-551 中國 孔子 "孔丘,萬世師表的至聖先師,儒家學派創始人,說論語,整五經,創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
-558 波斯 大流士一世 "繼居魯士之後以政變而掌權的一個偉大的波斯統治者,不愧為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帝王,他在石壁上刻上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上面記錄了2400多年前波斯帝國的一番偉業"
-540 中國 伍子胥 "本為楚國人,因遭楚太子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後領吳兵攻入楚,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以泄仇恨,但伍最終卻被吳王逼迫自殺"
-520 中國 勾踐 "越國國王,用西施美人計迷亂吳王,從吳國逃回,卧薪嘗膽,後滅掉了吳國"
-514 中國 孫武 "隱居於吳國都城姑蘇城郊的穹窿山,以務農為樂,並在此時著成了曠世巨著<孫子兵法>,計13篇5000字被尊為世界第一兵書,又訓練軍隊,教練美人陣,大破楚軍,助吳稱霸,晚年退隱江湖"
-500 中國 西施 "天生麗質,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由越王勾踐將其獻給吳王夫差,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終以美人計滅亡吳國"
-507 中國 魯班 "中國土木工匠的祖師,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
-475 戰國
-469 希臘 蘇格拉底 "西洋古代的思想領袖,西洋孔夫子,創""知德合一""說,主張高尚人格"
-468 中國 墨翟 "繼孔子之後有巨大影響的思想家,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學說,流傳有<墨子>一書"
-427 希臘 柏拉圖 "古代西方的賢哲,唯心論哲學家,理想國的主張者,蘇格拉底的繼承人,主張二元論,共和國"
-390 中國 商鞅 "輔佐秦孝公銳意變法的政治家,在秦國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但得罪了秦惠王而遭車裂"
-384 希臘 亞里斯多德 "網路全書式的宗師,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繼承人,主張一元論,政治學"
-384 中國 孫臏 "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後代,與龐涓同學於鬼穀子,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計殺龐涓,著作有<孫臏兵法>,1972年銀雀山出土"
-381 中國 龐涓 "戰國時在魏國任大將,龐涓陷害了孫臏,致孫臏於殘,迫孫臏於瘋,後被孫臏報復,死於孫臏亂箭之下"
-372 中國 孟子 "孟軻,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孟子>七篇傳世,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
-369 中國 莊子 "主張「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
-356 馬其頓 亞歷山大三世 "古代馬其頓國王,著名軍事統帥,16歲隨父征戰,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340 中國 屈原 "偉大的以身殉國的愛國詩人,悲憤而投汩羅江,人民在端午節吃棕子,劃龍船紀念他,<離騷>"
-330 西西里 阿基米德 "古希臘數學家,著有《幾何原本》.有揭開王冠之謎的故事"
-313 中國 荀子 "韓非和李斯的老師,主張""人性惡"",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
-298 中國 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有與藺相如的「將相和」故事"
Ⅸ 歷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物
中國:顏回、霍去病、孫策、曹沖、王勃等等。
外國:莫扎特、亞歷山大、高杉晉作等等。
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孔廟四配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曹沖(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帝國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盪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占據其三。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
高杉晉作是日本幕末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長州尊王討幕派領袖之一,騎兵隊的創建人。幕府末期尊攘、倒幕運動的志士。高杉晉作,日本的武士・長州藩士。以在幕末的長州藩作為尊王攘夷志士而活躍。並且創設騎兵隊等諸隊、把這些隊伍投入在幕末長州藩的倒幕活動中。諱(實名)春風,通稱為晉作、東一、和助、默生,字暢夫,號東行、西海一狂生、東洋一狂生。化名谷 潛蔵、谷 梅之助、備後屋助一郎、三谷和助、祝部太郎、宍戸刑馬、西浦松助等。之後改名為谷 潛蔵。贈正四位(1891年(明治24年)4月8日)。
Ⅹ 悲傷代表人物都有誰
1 蘇聯音樂史上的悲劇性人物Д·Д·肖斯塔科維奇
肖斯塔科維奇生於1906年,死於1975年,終年 六十九歲。他的青年時代是在動亂中渡過的。1914 年肖八歲的時候,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 (十一歲)又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 之後,隨之到來的便是國內戰爭、十六國干涉、蘇 維埃運動……震撼著古老的俄國大地。一切都在變, 一切都同古老的傳統發生激烈的沖突,無數的工人 和農民為未來,為理想,為建立美好的社會制度而 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肖斯塔科維奇就是在這樣的年 代里開始了自己的青年時代。1922年內戰結束,「新 經濟政策」開始實行,人們開始投入經濟恢復和社 會主義建設。就在這個時候,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 學生肖斯塔科維奇畢業了。1925年,他創作了第一部 交響樂,1926年5月12日,首次公演,獲得成功,當 時肖斯塔科維奇年僅十九歲。第一交響樂的基調是 向上的,這和他後來冗長而抑鬱的交響樂作品形成 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二十年代蘇聯國內的氣氛是活 躍的,當時關於音樂問題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如何對 待音樂遺產問題。「無產階級音樂派」是由一批激 進的音樂家們組成的,他們對一切人類文化遺產都 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宣稱要禁止演出貝多芬、柴 可夫斯基等人的非無產階級音樂,而他們要的是明 確的「節奏和激情」。與此相對立的一派是現代主 義者,他們認為:「無產階級是所有過去文化的合 法繼承人,他們值得享有最好的音樂」,他們強調文 化的繼承性。肖斯塔科維奇當時屬於列寧格勒現代 主義者之列。1927年和1931年他相繼發表了《第二 (十月)交響樂》和《第三(五一節)交響樂》。兩 部交響樂均使用了合唱隊。第三交響樂的結尾處, 代表人民群眾的合唱隊高呼「十月,公社、列寧」。第 三交響樂的尾聲中,肖斯塔科維奇則讓情緒不斷高 脹,在唱出下面歌詞時,樂曲達到了高潮;「在陽光 下刀·起旗幟,進行曲鳴響在我們耳際,每一個五一 節啊,都向社會主義邁進了一步。」1但是,1934年 12月1日以後開始的「大清洗」,使蘇聯人民付出 了巨大的血的代價。使肖斯塔科維奇遭到了悲慘的 命運。當時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在文化政策上的反映 就是文化禁錮。1932年4月23日,合並了各音樂組 織,自此之後,音樂創作中的簡單化傾向便有增 無減。
肖斯塔科維奇堅決反對藝術中的簡單化傾向, 要求在音樂創作中按音樂規律辦事。1932年他寫了 《馬克白斯夫人》歌劇,這給他惹出了一場幾乎是殺 身之禍。此劇於1932年完成之後,便在蘇聯國內外 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僅在列寧格勒一地,這部歌劇 就連續演出了八十二場。然而,這部歌劇是肖的最 後一次演出,自此之後他便沉默了,而且幾乎一直 沉默到離開人世。這種公然違反「社會主義現實主 義」的作品,當然很快就受到了批判。1936年1月 28日,《真理報》發表了《紛亂代替了音樂》一文。 一個星期以後(2月6日),又發表了針對他的舞 劇《清澈的溪流》的批評文章,這對他來說是晴天霹 靂,是致命的一擊。肖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十天 內兩次批評,這對一個人來說實在太多了!現在人 人都懂得了,我也必須懂得這一點。從此以後我一 直在想,恐怕又要發生什麼意外之:事了……『人 民的敵人』這頂帽子永遠要戴在我的腦袋上了。在 那時這頂帽子意味著什麼?恐怕不需要我多做解 釋。」不久之後,報紙上出現了公開遣責肖是「人民 的敵人」這樣的提法,所有人都躲著他,音樂家們 紛紛表態譴責肖的「形式主義」、「非蘇維埃的、不 健康的、沒有韻調的」(紛亂代替了音樂的)作品。肖 寫道:「我的歌劇《馬克白斯夫人》被禁演了,同時在 所有的劇院停演。組織了各種會議,『紛亂』必需讓大 家『詳細討論』,所有的人都避開我。從《真理報》 文章中的一句話里可以看出,這一切可能『產生非 常嚴重的後果』,現在,大家都等待著這個糟糕的 後果。」當時在報上被點了名的人,很少有人活了 下來,肖每天坐等來人把他抓走,然而,這種事情 卻沒有發生,肖一直也未搞清他得以倖免的原因。 在1936年1月28日和2月6日的兩篇批評文章 發表之後,肖的舊作相繼受批,其中有:歌劇《鼻 子》,舞劇《金色的年代》,而1936年5月20日定稿 並已交付排練的《第四交響樂》在首演之前由作者 本人收回。
當時蘇聯的政治氣氛是嚴峻的。1937年,肖的 好友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以叛國罪被處決。關於圖哈 切夫斯基,肖在其回憶錄中寫道:「在最高層當權 派中只有一個人確實喜歡我的音樂,那就是圖哈切 夫斯基元帥,這位『紅色拿破崙』(當時大家都喜愛 這樣稱呼他)……當時看來真是前程似錦,他剛 被任命為蘇聯元帥,他的頭銜聽起來顯赫得很,然 而半年以後他就被槍斃了。而我活了下來。我們兩 人誰更幸運呢?當時我能找誰呢?我去見圖哈切夫 斯基元帥,我……活象一個麻瘋病人,誰也不來看 我,在街上誰也不理我,人人都害怕我,而圖哈 切夫斯基接見了我……。我低聲說話,是因為痛苦、 絕望,打不起精神來,他低聲說話,是由於害怕隔 牆有耳。……是啊,在這樣的時刻,他能對我講些 什麼呢?接著發生了「圖哈切夫斯基事件」,他被槍 斃了,這對我來說真正是個可怕的打擊,當我在報 上讀到這個消息時,我眼前昏黑一片。」
由於不能用語言訴說他的痛苦,作曲家便將它 表現在自己的音樂里,肖說過:「我的大多數交響 樂都是墓碑」,可以說除肖的第一、二、三交響樂 之外,他的大部分交響樂都是墓碑。自第四交響樂 以來,肖一改以前熱情奮進的風格,他的音樂一下 子變得冗長、抑鬱、譏諷、沉思,甚至枯澀。1937 年,肖發表了第五交響樂。在蘇聯,第五交響樂獲 得了好評,官方認為肖承認了錯誤,國內外評論界 歷來也認為第五交響樂是肖的自我批評性的作品。 一般認為第五交響樂的第一章反映了作曲家的苦悶 和沉思,在最後一個樂章里,作曲家則同往昔告別。 然而,肖在回憶錄中對這部作品卻作了另外的解釋, 他寫道,第五交響樂的終曲是一幕沒有出路的悲劇, 第一章則是他為死難的朋友所作的悼歌。他說;「當 時只有作家法捷耶夫聽出來了,他是用一個俄羅斯 酒鬼的靈魂感覺出來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蘇聯,戰爭期間, 他寫過兩部交響樂作品,即第七交響樂《列寧格勒》 和第八交響樂,其中第七交響樂最為著名。第七交 響樂寫於1942年,蘇聯大網路全書介紹說:「第七交 響樂描述了人民同法西斯的英勇斗爭,成了一座戰 爭的音樂紀念碑,為此肖榮獲了斯大林獎金。」可是 這次人們又錯誤地解釋了這部作品,肖在回憶錄中 說:「第七交響樂的構思始於戰前……,這部作品寫 的不是列寧格勒被圍困,而是被肅反擴大化所毀了 的列寧格勒,希特勒不過是最後完成罷了,人們把 一切不幸與苦難都歸咎於戰爭,似乎只有在戰爭 中人們才被刑訊拷打,才遭殺害,因此第七和第 八交響樂直到今天仍被視為「戰爭交響樂」。他 說,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的形象常 常浮現在他眼前,作品中駭人的膨脹性侵略主題與 納粹無關,當他寫這一主題時,考慮的是人類的其 他災難。
即便在戰時,當作品又受到好評的時候,他也 沒有完全受到官方的信任。1943年第八交響樂演出 時,竟有人把它說成是反革命和反蘇的作品,還提 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肖在戰爭開始時寫的是 一部樂觀主義作品,而現在我們反攻了,正在戰勝 法西斯,肖卻寫了一部悲劇,這說明他是站在法西 斯一邊的。」
1945年戰爭結束了,肖寫了第九交響樂,全曲 僅24分鍾,樂曲中雖然也有沉重的段落,但全曲的 基調卻明朗樂觀,和前幾部悲劇性的作品有所不同, 但不久,肖又第二次遭到了批判。
1948年是蘇聯文化上最禁錮的一年。這一年的 2月10月公布了「關於穆拉傑里的歌劇《偉大的友 誼》的決議」。決議申斥肖斯塔科維奇、穆拉傑里、 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犯了嚴重的世界主義錯誤。愛侖 堡寫道:「蘇聯人民勝利之後,我曾以為三十年代 的事不會重演了,可是種種事情使我又想起了早已 過去的那些日子裡的情況,作家、導演和作曲家被 申斥;『煽動者』被揪了出來;在遭受非難的名單 上,新的名字每天都在增加;責難對准了帕斯捷爾 納克和肖斯塔科維奇,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政治 上的清洗再一次開始了。1948—1952年期間相繼 公布了「列寧格勒案件」和「克里姆林宮醫生謀殺 案」,政治局委員、計委主席沃茲涅先斯基和列寧 格勒第一書記庫茲涅佐夫被槍決。在這種氣氛中, 肖斯塔科維奇被派往紐約參加世界和平文化與科學 會議,在上述那些事件發生後,坐在紐約沃羅多夫 飯店星光屋頂的肖,給人一種虛弱感,人們可以看 到他用一雙抖動的手拿著香煙,一根接一根地抽著。 他的面部表情經常習慣性地抽搐著,嘴唇也拉成一 種令人狐疑的微笑,一位譯員為他代讀了發言稿, ……在發言稿宣讀的整個過程中,從這位作曲家嘴 角和面頰不停地抽搐中可以看出,他坐立不安的情 緒已達到了一種難以控制的程度。2在蘇聯肖作了 檢討,表示感謝黨和政府的挽救,表示堅決摒棄「反 蘇」的世界主義立場。這一次肖完全屈服了,他寫 道:「我感到自己完全象個死人,我在想從美國一 到家,就什麼都完了」。在那幾年中肖幾乎在檢討 中度日,西方學者說他「代表了一種令人心碎的奴顏 婢膝的形象」,肖在五年的時間里幾乎沒寫出一部有 深度的音樂作品,直至1953年。
1953年夏,肖打破了他在交響樂創作方面八年 之久的沉默,創作了《第十交響樂》。《第十交響樂》 演出之後,馬上引出了來自各方面的意見,褒貶不 一。《第十交響樂》以緩慢的、充滿悲劇性的第一 樂章開始,似乎有意模仿貝多芬第三英雄交響樂的 英武悲壯的場面,又似乎在敘述自己坎坷的道路, 其悲劇性幾乎貫穿全曲。《第十交響樂》在經受各 種意見的爭吵之後,最終也確實得到了各界的承認。 在創作《第十交響樂》之後,肖開始轉向大型 歷史性題材。1957年他創作了《第十一交響樂—— 1905年》,這首交響樂描寫了俄國1905年革命、起義 和人民的覺醒。1961年他又創作了題為獻給列寧的 《第—卜二交響樂——1917年》,肖在上述兩部交響 樂中使用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對人民的力量進行了 熱情的歌頌。1957年肖當選為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 1960年加入蘇共,表明他的景況有所好轉。《第十 一》和《第十二》兩部交響樂的問世,說明肖對列寧, 對十月革命,對俄國人民長期的斗爭,是懷有崇敬 的心情的。
1962年肖發表了《第十三交響樂》,1969年又發 表了以1825年十二月黨人詩詞為歌詞的《第十四交 響樂》。在第十三交響樂中,肖批評了蘇聯歷史上 許多不合理的現象,諸如反猶主義,恐怖,消費品 長期奇缺,農民生活困苦,以及為追求功名利祿而向 上爬的庸人。這部交響樂作品由於觸及了蘇聯社會 的現實問題,而於1963年初遭到了赫魯曉夫的禁演, 其理由是:「西方正在誣蔑蘇聯有反猶主義,因此這 部作品可能被利用」。1963年4月《蘇維埃白俄羅 斯報》指責他背離了他素有的時代感和對我們當前 耍解決的問題的高度責任感,說他「失去了公民的 分寸感」。數年後,《第十三交響樂》經修改再度演 出,新版本雖刪改了一些較敏感性的部分,但蘇聯 官方仍持冷淡態度。
1971年肖的《第十五交響樂》問世。1975年8 月9日他於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維奇在蘇聯生活了六十八年,他是這 個國家特定環境下的產物。他從一個熱情的青年變 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老人。他的音樂也經歷了類似 的變化。在他的一生中有過激奮、熱情洋溢的時刻, 也有過苦悶、甚至處於絕望和危難的時刻,他得到 過無比的榮譽,也曾不止一次地作過違心的檢查, 他的一生是一部蘇聯的變遷史,他的回憶錄向人們 展示了一個常常處於復雜矛盾的雙重心理狀態下的 人物的內心。他的作品往往不被人理解,因此,他 曾說過他的大多數交響樂都是墓碑:「我們的人民 死得太多了,他們被埋葬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我 很願意為每一個犧牲者寫一部作品,但這是不可能 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音樂奉獻給他們所 有人的緣故。」
有人稱肖斯塔科維奇為修正主義音樂的鼻祖, 這一點許多音樂家都是不能同意的。他幾乎和十月 革命一起成長的,直至晚年一直給予十月革命、列 寧、人民的斗爭以很高的評價(第十一、十二交 響樂)。
肖斯塔科維奇特別欣賞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話: 「你願意叫我什麼,就叫我什麼,盡管你可以使我 煩惱,但你永遠利用不了我。」也許正因為這樣,肖 斯塔科維奇才經受住了生活的考驗,成了本世紀音 樂史上偉大的悲劇性人物。
2 美國總統林肯
1809.2.12,生日
1818年(9歲),母親去世。
1831年(22歲),經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落選。
同年 (23歲),工作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未獲入學資格。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商。
同年年底(24歲),再次破產。接下來,他花了16年時間才把債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這次贏了。
1835年(26歲),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29歲),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選舉人——落選了。
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又落選了。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回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遭到拒絕。
1854年(45歲),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內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張。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生下來就一無所有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他曾經絕望至極,但從沒有放棄人生這場跳高比賽。
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Ford's Theatre)里看戲時,被南方奴隸主收買的一個暴徒刺殺。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轟動,美國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萬人停立在道路兩旁向出殯的行列致哀,有150萬人瞻仰了林肯的遺容。林肯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為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
3 德國音樂家 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就失聰了,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4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
他的著名事跡不再詳細解說。說說他的悲劇死亡。
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聖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拿破崙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為他已經在滑鐵盧戰役後徹底絕望了。拿破崙上岸後,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庄園,他就在這里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並整理。在這里他還發表了「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的著名言論。
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也有一說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於繼承拿破崙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給拿破崙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崙慢性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5 中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數不勝數,再此僅例舉2位最著名的:岳飛與袁崇煥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紹興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大理寺獄中。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謚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傳世。
袁崇煥
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將領。入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但不救朝鮮,擅殺大將仍觸兵家大忌。後被崇禎帝以誅殺毛文龍、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大興「文字獄」,清政府為貶損明朝君臣在百年後杜撰了皇太極以「反間計」構陷袁崇煥的故事,史學界至今爭議頗大。袁崇煥曾為魏忠賢建祠,大學士韓爌雲:「袁崇煥…,亦俱建祠,但與諸奸宜減等論。」
其它如楊業、文天祥、項羽等等或是因自身性格原因或是當時整個國家環境原因而死不列入悲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