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人物傳打一0至9數字
答案為「9」,因為歷史人物是去世很久的名人,去世很久的「久」與「九」讀音類似,所以答專案為「9」。屬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
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古今歷史人物舉例:
中國首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字巨君)
中國第一位女皇——武則天(武曌)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孫中山
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
網路-歷史人物
Ⅱ 三地藏機詩歷史上哪一期出過,家中到福祿,馬路車如流,妻兒站村口
.一位家中到福祿 二位馬路車如流 三位妻兒站村口 和尾:底 忌語:鎮守邊關
Ⅲ 歷史人物傳打一數字
韓信傳,網路只能貼很少一部分更多古代歷史人物傳記請點擊網址.
http://www.read126.cn/194c6894-51d5-4df3-a4bc-fa1282139f82!c6717439-7cf5-4c25-9998-019c06c03b11.html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准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就拿劍刺我;如果怕,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項粱戰敗,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採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麼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犯法判處斬刑,同夥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漢王並沒有察覺他有什麼出奇超眾的才能。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麼?」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內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太好了。」於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占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於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前205),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漢王派酈生游說魏豹,沒有成功。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隊駐扎在蒲坂,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隱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製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襲安邑。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在閼與生擒了夏說。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飢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向前不得戰斗,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不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斗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奮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沖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於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我等並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於是韓信問廣武君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麼辦才能成功呢?」廣武君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大夫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麼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並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於國君任用不任用他,採納不採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採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採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韓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採用,但我願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在鄗城之下戰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沒有不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日子,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等待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如果將軍發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麼,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韓信說:「雖然如此,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而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麼,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後採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韓信說:「好。」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於是派人報告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
楚國多次派出奇兵渡過黃河攻擊趙國。趙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在行軍中安定趙國的城邑,調兵支援漢王。楚軍正把漢王緊緊地圍困在滎陽,漢王從南面突圍,到宛縣、葉縣一帶,接納了黥布,奔入成皋,楚軍又急忙包圍了成皋。六月間,漢王逃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只有滕公相隨,去張耳軍隊在修武的駐地。一到,就住進客館里。第二天早晨,他自稱是漢王的使臣,騎馬奔入趙軍的營壘。韓信、張耳還沒有起床,漢王就在他們的卧室里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眾將,更換了他們的職務。韓信、張耳起床後,才知道漢王來了,大為震驚。漢王奪取了他二人統率的軍隊,命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趙國還沒有發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軍。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游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將軍進攻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一年多的時間才攻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於是韓信認為他說得對,聽從他的計策,就率軍渡過黃河。齊王聽從酈生的規勸以後,挽留酈生開懷暢飲,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韓信乘機突襲齊國屬下的軍隊,很快就打到國都臨菑。齊王田廣認為被酈生出賣了,就把他煮,而後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韓信平定臨菑以後,就向東追趕田廣,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國也派龍且率領兵馬,號稱二十萬,前來救援齊國。
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兩支部隊合兵一起與韓信作戰,還沒交鋒,有人規勸龍且說:「漢軍遠離國土,拼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齊楚兩軍在本鄉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讓齊王派他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邑,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救,一定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兩千里之外,齊國城邑的人都紛紛起來反叛他們,那勢必得不到糧食,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龍且說:「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他。而且援救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今戰勝他,齊國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於是決定開戰,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本來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害怕。」於是就渡過濰水追趕韓信。韓信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涌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了龍且。龍且在濰水東岸尚未渡河的部隊,見勢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Ⅳ 5篇歷史人物傳記
唐太宗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有功也有過,其赫赫功業已攜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其缺點過錯也永存於歷史的長河中,如何用一句話來評價他,那就是「功大於過」。
唐太宗一生的功業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過程中的武功,二是貞觀年間的文治。本文主要討論後者。
貞觀之治的出現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成為傑出的,進步的歷史人物,絕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的時代因素。
首先,唐太宗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隋末農民起義是針對隋煬帝的暴政而發生的,人民反對橫征暴斂,要求輕徭薄賦;人民反對生殺任刑,要求賞善懲惡;人民反對窮兵黷武,要求偃武修文,休養生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這些,並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時刻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居安思危,不敢懈怠。他的努力適應了歷史的潮流,這正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因素。
二是唐太宗君臣關系和諧,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風氣。貞觀之初。唐太宗君臣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正視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形成了一個榮辱與共的整體。君主的納諫如流;臣下直言相諫,君主選賢任能,臣下間竭盡職守;君主執法嚴明,臣下克已奉法。人人奮發,見賢思齊,這種良好的政治風氣和寬松的政治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各級官員的積極性,充分顯示了國家機器有序運作的活力,從而為貞觀治世的出現提供了保障。
再次,唐太宗本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各種政策的制定上,唐太宗能夠審時度勢,洞察全局,盡量避免政策的失誤。在人才的任用上,唐太宗對臣下的品德優劣和才能高下乃至性格特徵,都了如指掌,所以能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對古今歷史上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唐太宗都能很好地吸取和繼承,在處理軍國在事之時,常常引經據典,運用自如;對自己和國家政策中存在的弊端和疏漏,也都能及時糾正。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唐太宗在貞觀群體中地位和作用無人能取代的。他那高人一籌的思想見解,是貞觀治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但是唐太宗並非白壁無瑕。他雖然英明,也有其昏庸的一面。他的一生不乏光輝燦爛的閃光點,也有他黑暗的一面。特別是貞觀後期他驕傲了,他沉湎於成功的觀慶之中,沉醉於歌功頌德的喜悅之中。他由納諫如流變得聽不進不同意見,由寬大仁厚變得偏執猜忌,他身上的英明靈光漸漸被昏庸取代。一代明君變得老態龍鍾、毫無生機。這種變化的原因和教訓是深刻的。
一方面,封建體制自身是唐太宗發生蛻化的溫床。在君主專制的封建制度下,皇權獨尊,至高無上。盡管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但他不是神,他自身也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在君主專制體制下,這種不足是不可能得以完全糾正的,相反卻會日益增大,並最終成為國家機器有序運轉的障礙。另一方面,驕傲自滿是唐太宗蛻化的催化劑。貞觀前期,唐太宗經比較謙虛謹慎,隨著國家形勢的好轉和政權的鞏固,到貞觀中期,在他的思想里滋長了驕傲自滿的因素,這種驕傲思想越到後來越嚴重,成為他蛻化的催化劑。再一方面,太子事件的打擊嚴重影響了唐太宗的情緒,使他日益變得猜疑和偏執。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唐太宗前後變化,貞觀前後期的政治有明顯的不同,但不能說前期絕對地好,後期絕對壞。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的言行有一定的多面性,有時自身也就是一個矛盾體。雖然他晚年犯有一些錯誤,但仍不失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出的封建帝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之一。他執政的貞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盛世,也是我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Ⅳ 歷史人物小傳
墨子
生卒年月不能確定,其活動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內。姓專墨名翟,中國戰國時屬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另一說 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名翟,戰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
【著作】《墨子》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
Ⅵ 求幾篇著名歷史人物傳記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准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項粱戰敗,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採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麼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犯法判處斬刑,同夥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漢王並沒有察覺他有什麼出奇超眾的才能。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麼?」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內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太好了。」於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麼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占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麼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於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前205),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漢王派酈生游說魏豹,沒有成功。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隊駐扎在蒲坂,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隱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製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襲安邑。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在閼與生擒了夏說。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可是,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飢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他們向前不得戰斗,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擊,強大的後續部隊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不採納廣武君的計謀。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沒有採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斗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死奮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利品的時候,就火速沖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於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眾將獻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該右邊和背後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我等並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將領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
於是韓信問廣武君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麼辦才能成功呢?」廣武君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大夫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麼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並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於國君任用不任用他,採納不採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採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採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韓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採用,但我願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在鄗城之下戰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沒有不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日子,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等待死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如果將軍發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麼,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韓信說:「雖然如此,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而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麼,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後採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韓信說:「好。」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於是派人報告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
楚國多次派出奇兵渡過黃河攻擊趙國。趙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在行軍中安定趙國的城邑,調兵支援漢王。楚軍正把漢王緊緊地圍困在滎陽,漢王從南面突圍,到宛縣、葉縣一帶,接納了黥布,奔入成皋,楚軍又急忙包圍了成皋。六月間,漢王逃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只有滕公相隨,去張耳軍隊在修武的駐地。一到,就住進客館里。第二天早晨,他自稱是漢王的使臣,騎馬奔入趙軍的營壘。韓信、張耳還沒有起床,漢王就在他們的卧室里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眾將,更換了他們的職務。韓信、張耳起床後,才知道漢王來了,大為震驚。漢王奪取了他二人統率的軍隊,命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趙國還沒有發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軍。范陽說客蒯通規勸韓信說:「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只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游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將軍進攻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一年多的時間才攻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為將多年,反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嗎?」於是韓信認為他說得對,聽從他的計策,就率軍渡過黃河。齊王聽從酈生的規勸以後,挽留酈生開懷暢飲,撤除了防備漢軍的設施。韓信乘機突襲齊國屬下的軍隊,很快就打到國都臨菑。齊王田廣認為被酈生出賣了,就把他煮死,而後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國求救。韓信平定臨菑以後,就向東追趕田廣,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國也派龍且率領兵馬,號稱二十萬,前來救援齊國。
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兩支部隊合兵一起與韓信作戰,還沒交鋒,有人規勸龍且說:「漢軍遠離國土,拚死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齊楚兩軍在本鄉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讓齊王派他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邑,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救,一定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兩千里之外,齊國城邑的人都紛紛起來反叛他們,那勢必得不到糧食,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龍且說:「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他。而且援救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今戰勝他,齊國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於是決定開戰,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本來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害怕。」於是就渡過濰水追趕韓信。韓信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涌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死了龍且。龍且在濰水東岸尚未渡河的部隊,見勢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正當這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Ⅶ 歷史人物傳記10篇
漢高祖劉邦,小的時候讓人看不起。兒時就已經很奸詐了,長大後更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一代帝王。他的出生已經充滿了神話色彩了。他是一個十分含蓄的人,初次見秦始皇遊街時說:「大丈夫應該如此!」說得很含蓄,去也表達
了他的野心。他是一個重才的人,他的手下有很多名將。他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劉邦知人善用,虛懷若谷,他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有的地方不如子房、蕭何、韓信。他同樣是個沒有孝心的兒子,功成名就後,他竟然在群臣面前戲弄他的父親。真是粗俗鄙陋啊!這一點有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應一代帝王所有啊!劉邦的《大風歌》是他描繪一身戎馬生涯後勝利者的喜悅的夕陽反照
,以及與民同樂的情景。人情味十足啊!悲涼之意隱含其中。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孔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余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厘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
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魏。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
田忌。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
田忌以為將。宣王二年,田忌與孫臏、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將龐
涓。宣王七年,田嬰使於韓、魏,韓、魏服於齊。嬰與韓昭侯、魏惠王會齊宣王東阿
南,盟而去。明年,復與梁惠王會甄。是歲,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嬰相齊。
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聞之,怒田嬰。明年,楚伐敗齊師於徐州,
而使人逐田嬰。田嬰使張丑說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嬰相齊十一年,宣王卒,愍王即位。
□位三年,而封田嬰於薛。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史記·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
林沖
外號豹子頭,東京(現河南開封)人。生性耿直,愛交好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林沖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他從一個安分守己的八十萬禁軍教頭變成了「強盜」,從溫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樑山聚義廳,林沖走過了一條艱苦險惡的人生道路。
林沖生活在北宋末年,這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國土面積偏小,四周有強敵侵擾,國內社會動盪,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對國家的危難,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過變法來改善國家的困境,由於政治腐敗,奸臣當道,變法慘遭失敗。林沖出身槍棒師家庭,他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員,原先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過著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個偶然的變故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義子高衙內看中,林沖因為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但高俅父子泯滅人性,為達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
史進水滸一百零八人,從小喜歡舞槍弄棒的他,積累了一身的傲氣。他誠懇、講義氣、重感情,命運迫使他不得不放下自尊,落草為寇,過早的品嘗人世炎涼。也許是年少無知,做事缺乏心機,經常受人蒙蔽。但他有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著他的英雄事跡。但最終「血染殺場」,史進的死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史進從拜師到落草當了少華山大當家,後又逼上樑山。就是這種「義氣」迫使他放下自尊,和他一起的所謂的「生死」兄弟落草為寇。後面的事跡就是靠他的「義氣」,和勇敢的俠義精神,在不斷的發展延續。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
宋江,人喚「及時雨」。早先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書寫文書,是一刀筆小吏。晁蓋等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事發,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蓋派劉唐送金子和書信給宋江,宋江的老婆閻婆惜發現宋江私通梁山,趁機要脅,宋江怒殺閻婆惜,逃往滄州。被迫上樑山。後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領。受招安後,被宋徽宗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最後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北京城裡的員外大戶,綽號「玉麒麟」,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雙。被梁山泊吳用用計騙到梁山,盧俊義與梁山英雄大戰,不敵而逃,乘船逃走時被浪里白條張順活捉。盧俊義不願在梁山落草為寇,乘機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賈氏卻與管家李固做了夫妻。盧俊義同時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拚命三郎石秀獨力劫法場,救出盧俊義,殺了姦夫淫婦。盧俊義投奔梁山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後被高俅用葯酒毒傷,不能騎馬,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天間星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河北薊州人。梁山人馬攻打高唐州時,高廉手下有三百飛天神兵,高廉會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損將。吳用讓宋江請公孫勝來破高廉。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與高廉鬥法,大獲全勝。高廉駕起一片黑雲想逃走,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後殺死。宋江率梁山好漢鬧華州後回到梁山,路過徐州沛縣芒碭山,被能呼風喚雨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攔阻。公孫勝見芒碭山內盡是青色燈籠,就知道有會用妖法的人在內。公孫勝獻計用法術破了三人,勸他們歸順梁山,建立奇功偉業。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時排行第四,封為掌管機密副軍師。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出家。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
秦明,使一條狼牙棒,武藝高強,在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七,馬軍五虎將第三。宋江去清風寨投靠花榮時,被清風寨文官劉高陷害,宋江與花榮被黃信捉拿押往青州,又被清風山好漢燕順截住相救。青州指揮司統領本州兵馬,統制秦明得知花榮謀反,點起五百人馬前去捉拿。秦明性情急躁,外號「霹靂火」,有勇無謀,同花榮鬥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折兵損將後,秦明掉入陷坑被捉,秦明不肯歸順梁山,仍要回青州,卻被花榮用計斷了退路,終於投靠了宋江。宋江又將花榮的妹妹許配秦明為妻。在宋江征討方臘時,被方臘的侄子方傑一戟刺到馬下,死於非命
Ⅷ 3d歷史藏機詩深藏而不露,又登黃鶴樓,千里訪楊修
深深小院燕來遲.
藏林春風花滿枝.
而來不知君何往.
不是長為我一人.
露浸三更尋藕版趣.
又攜萬里權覓舊詩.
登山何處應笑我.
黃海幾人費心思.
鶴立龍騰羨四鄰.
樓高虎嘯驚百世.
千樹梨花羨嬋娟.
里空柳絮憐孤影.
訪來燕子今何處.
楊柳梢青月正明.
修阻雲山猶咫尺.
Ⅸ 歷史人物小傳700~800字
武則天小傳
武則天,又名武媚娘。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則天登上皇後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後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她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結束。
武則天當政,頗有貞觀遺風。她像唐太宗一樣,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早在公元 674年,她就曾向高宗提出十二條施政建議,發展農業生產。
公元 684 年,她下令獎勵農桑,並明確指出,所有的地方官吏,只要能夠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使農民有餘糧的,就可以提升;相反,如果政治腐敗,農業生產搞不好,農民有逃荒討飯、 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免官或是降職的處分。另外,她還下令邊遠地區的軍隊施行屯田。
在她當上皇後以後,還十分注重節儉。高宗在一封詔書中說: 「天後, 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卻經常穿著舊裙子,難道她不知道華麗的衣服好看嗎 ? 當然不是。她這樣做,只不過是讓天下臣民都崇尚節儉罷了。 」
為了廣納賢才,武則天注意破格用人, 她同時還鼓勵各級官吏推薦人才,而且還允許他們自薦。要求做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詩賦文章投進去自薦。被薦或自薦的人,只要有才能,便可以獲得提升或任用。相反,對於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則毫不客氣地罷斥降免,甚至處死。
武則天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