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益陽古今風雲人物有哪些
體壇世界冠軍:唐九紅、龔智超、陳琳
著名書法家:黃自元、著名作內家:周立波、容著名女作家:葉紫
第一位進士:黃照
空軍少將:唐鐸
益陽名人院士:艾國祥、傅家謨、丁夏畦、龍馭球、潘自強、夏家輝等等.......詳細情況自己請登錄益陽之窗查盾.
㈡ 益陽的名人
周立波(1908-1979) 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陽人。出生於私塾教師之家。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范、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上海神州國光社當校對員。1932年一二八事件後,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入獄。1934年7月被保釋出獄。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編輯左聯秘密會刊,任中共左聯黨團成員,並任《時事新報》副刊《每周文學》編輯。他積極從事左翼文藝運動,翻譯了《被開墾的處女地》、《秘密的中國》,譯著近百萬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前方總部和晉察冀邊區參加抗日戰爭工作,任戰地記者,寫出報告文學與散文集。1938年冬到湖南沅陵參與地下黨領導工作,並參加編輯《抗戰日報》。1939年5月被周恩來調到桂林,任《救亡日報》編輯,並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籌備委員。同年12月到達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編譯處處長兼文學系教員,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4年任《解放日報》社副刊部副部長並主編文藝副刊,同年冬任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司令部秘書,隨軍南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任中原軍區《七七日報》、《中原日報》社副社長。1946年後被調往東北,先後任中共區委宣傳委員、松江省委宣傳處處長等職,參加土地改革運動,並編輯《松江農民報》。1947年開始創作《暴風驟雨》。1948年調任東北文協《文學戰線》主編。1949年7月被選為全國文聯和全國文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全國作家協會理事,並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他是中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優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
葉紫(1910.11.15-1939.10.5)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鶴林、湯寵。湖南益陽人。1926 年就讀於武漢軍事學校第三分校。四—.二政變後,父親姐姐被害,隻身逃離家鄉。先後流 落到南京、上海等地,做過苦工.拉過洋車,當過兵,討過飯。後又任過小學教員和報館編輯。
1932年與陳企霞共同創辦《無名文藝》,同年加入「左聯」,走上文學道路。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並第一次以葉紫為筆名發表短篇小說《豐收》,引起文壇注目。隨後又寫了一些散文、小說。1935年在魯迅支持下,自費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豐收》,收入《奴隸叢書》。同年患嚴重肺病。病中寫作和出版了中篇小說《星》及短篇小說集《山村一夜》。抗日戰爭爆發後,因貧病交困離滬返湘。1939年不幸英年早逝。
陶澍(1779-1839),字子霖,號雲訂,益陽安化縣小淹鄉人。從小勤奮好學。嘉慶七年(1802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史和巡撫,後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親書「印心石屋」匾賜之。1839年6月病逝於南京。
周揚(1908-1-1 ),原名周起應,筆名周莧,等。1908年生。湖南益陽人。 文藝理論家、美學家。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畢業於上 海大廈大學,同年留學日本。1930年回國,參加領導中國左翼文 藝運動。1932年重新入黨,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書記,「左聯」 黨團書記,主編《文學月報》。1933年發表《關於社會主義的現 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1936年發表《論現階段的文學》、 《關於「國防文學」》,參與倡導「國防文學」運動。1937年赴 延安,歷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長、魯迅藝術文學院院長、延安大 學校長、《文藝戰線》主編等職。先後出版論文集《表現新的群 眾的時代》、《民間藝術和藝人》、《論趙樹理的創作》等。1 944年編纂出版《馬克思主義與文藝》和1948年翻譯出版車爾尼 雪夫斯基的《生活與美學》。1949年7月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 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新的人民的文藝》的報告。中華人民共和 國成立後歷任中央文化部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顧問, 全國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顧問,中國社會科學 院副院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第三、四屆 全國政協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被投進監獄。粉 碎「四人幫」後得到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崗位。1989年7月31日病逝於北京。輯有《周揚文集》。
齊己(860-約937)俗名胡得生,赫山區(原益陽縣)人,晚唐著名詩僧。自幼家貧,其父佃種寧鄉大溈山同慶寺田為生,六、七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靠為同慶寺牧牛度日,寺僧愛其聰慧,常教以識字念經,亦談詩論文。後出家,佛事文事雙修。60歲以前大部分時間在衡岳道林寺、廬山東林寺度過,期間曾雲游四方。晚年駐錫荊南龍興寺。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於詩歌創作,是中晚唐與皎然、貫休齊名的三大詩僧之一,其傳世作品數量居三大詩僧之首。《全唐詩》收錄其詩作800餘首,數量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詩除禪林生活和登臨酬答等題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會動盪、戰禍頻仍、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之作,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積極意義,藝術上亦具鮮明特色,歷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贊譽。一生著述甚豐,有《白蓮集》、《風騷旨格》、《玄機分別要覽》等。
周谷城,益陽市赫山區歐江岔人,1898年9月13日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既是一位博大精深的歷史學家,也是一位愛國愛民的社會活動家。
周谷城18歲,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大學期間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1921年畢業後,應邀回長沙省立第一師范任教,教授英語和倫理。當時毛澤東同志在一師附小任主事,兩人談吐投機,很快成了知己。在毛澤東的影響下,使他堅定了為工農大眾服務的信念,1927年春投入了農民運動工作,任全國農民協會宣傳幹事。大革命失敗後,他先是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32年轉至上海濟南大學任史地系主任,教授。1942年經中共地下黨引薦,轉移至重慶,進復旦大學新聞系任教,給文、理、法、商四學院大學生講授世界歷史,解放後仍在復旦大學執教,並兼教務長。
㈢ 益陽曾出現過歷史名人嗎
我所知道的有魏延
㈣ 益陽有什麼偉人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益陽歷史名人 莫應豐(益陽歷史名人) 周揚(益陽歷史名人) 段德昌(益陽歷史名人) 夏曦(益陽歷史名人) 張國基(益陽歷史名人) 胡林冀(益陽歷史名人) 郭都賢(益陽歷史名人) 葉紫(益陽歷史名人) 曾三(益陽歷史名人) 曾士峨(益陽歷史名人) 何鳳山(益陽歷史名人) 張昆弟(益陽歷史名人) 湯鵬(益陽歷史名人) 扶漢陽(益陽歷史名人) 周立波(益陽歷史名人) 唐鐸(益陽歷史名人) 張子清(益陽歷史名人) 周谷城(益陽歷史名人) 黃自元(益陽歷史名人) 陶澍(益陽歷史名人) 齊己(益陽歷史名人) 張國基(益陽歷史名人) 周谷城(益陽歷史名人) 周揚(益陽歷史名人) 唐鐸(益陽歷史名人) 歐陽笛漁(益陽歷史名人) 葉紫(益陽歷史名人) 曾三(益陽歷史名人) 高文華(益陽歷史名人) 肖山令(益陽歷史名人) 周立波(益陽歷史名人) 曾士峨(益陽歷史名人) 何鳳山(益陽歷史名人) 齊己(益陽歷史名人) 張舜徽(益陽歷史名人) 周維寅(益陽歷史名人) 周緒紅(益陽歷史名人) 紀照青(益陽歷史名人) 劉鎮武(益陽歷史名人) 段德昌(益陽歷史名人) 陳定國(益陽歷史名人) 黃少谷(益陽歷史名人) 莫應豐(益陽歷史名人) 張昆弟(益陽歷史名人) 張子清(益陽歷史名人) 郭純貞(益陽歷史名人) 高希舜(益陽歷史名人) 郭都賢(益陽歷史名人) 吳奔星(益陽歷史名人) 鄧克明(益陽歷史名人) 彭先澤(益陽歷史名人) 陳澈(益陽歷史名人) 阮斌士(益陽歷史名人) 丁連科(益陽歷史名人) 尹三聘(益陽歷史名人) 王南美(益陽歷史名人) 劉永康(益陽歷史名人) 蔣曄(益陽歷史名人) 羅馭雄(益陽歷史名人) 陶思曾(益陽歷史名人) 黃鳳歧(益陽歷史名人) 羅繞典(益陽歷史名人) 張翼(益陽歷史名人) 扶漢陽(益陽歷史名人) 謝墩山(益陽歷史名人) 劉炎(益陽歷史名人) 姚玉山(益陽歷史名人) 文登科(益陽歷史名人) 黃自元(益陽歷史名人) 陶澍(益陽歷史名人) 賀興隆(益陽歷史名人) 黃國旭(益陽歷史名人)
㈤ 益陽的軍事名人有哪些有詳細的介紹嗎
曾士峨(1904年——1931年),字迪勛,號廣澤。1904年生,湖南益陽人。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青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入黃埔軍校長沙三分校學習,同年9月隨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營參謀長。1931年9月8日,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他率領敢死隊沖向敵陣,壯烈犧牲,年僅27歲。
段德昌(1904—1933),字裕後,號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於湖南南縣南洲鎮火箭村,是一名中國工農紅軍指揮員、軍事家。
1924年,段德昌創辦新華中學,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後,發起組織「青滬慘案南縣雪恥會」,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後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領導開展游擊斗爭,創建游擊根據地。1933年在「肅反」中遭夏曦誣陷被捕,在湖北巴東被殺害,年僅29歲。
1952年,毛澤東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後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段德昌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㈥ 尋張國基資料,越詳細越好。急
華僑教育家張國基
張國基(1894-1992),字頤生,出生於益陽市資陽區迎豐橋一農民家庭。早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就追隨毛澤東創辦新民學會,積極組織驅逐軍閥張繼堯的斗爭。1927年4月,到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教員,由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義中,擔任中央獨立一師師長。後來被黨組織派往南洋,從事華僑教育工作,在新加坡、印尼一帶執教30餘年,桃李遍天下。1958年回國定居,先後擔任北京華僑補習學校校長、北京文史館館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第三屆全國僑聯主席、還蟬聯一至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張國基幾十年致力於華僑教育,傾注了自己的一腔心血,在雅加達八華中學和中華中學,擔任教務主任和校長時,精心創立了「公誠勤樸」的校訓,時刻著眼於教書育人,教育學生身在南洋,心繫祖國,為報效中華而勤奮學習,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幹事。而且他自己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所以教育出來的學生愛國愛鄉,勤奮務實,都成了有用之才。在海外幾十年,張國基先生先後介紹了3000多名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日和祖國建設。擔任全國僑聯主席後仍兼任補習學校名譽校長,他身居高位,但心繫人民和僑生,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一直住在普通居民樓里,不要專車,不要秘書,不要特殊照顧。九十大壽,海外學生送10萬元給老師祝壽,他一分不用,轉贈給家鄉貧困村辦電,扶助貧困學生入學。1992年8月30日,張老病逝於北京,享年99歲,群眾稱贊張老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模範共產黨員人。
㈦ 請問湖南益陽最有名的歷史名人是誰
我老家是益陽的,那裡有個德昌,紀念的是早期中gong將領段德昌.
彭德懷是經段德昌入黨的.
他們說的三周應該不算"歷史名人"了,是現代的
㈧ 張國基的介紹
張國基(1894—1992),字頤生,湖南省益陽縣(今資陽區)人,全國僑聯主席,華僑版教育家。1894年4月出生於權益陽縣迎風橋鄉一個偏僻的山村。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1919年加入毛澤東等創立的新民學會。1920年,為了提高海外華僑的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宣傳國內的新文化運動,受新民學會派遣,遠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學校教書,並兼任華僑中學及南洋女中的教學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的海外教學生涯。1922年離開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華學校校長5年。
㈨ 益陽市近代名人
陶澍,胡林翼,葉紫,周立波,周揚,周谷城,劉雲峰,曾毅,李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