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資中歷史人物

資中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6 13:29:16

㈠ 四川武備學堂的歷史該學堂走出的歷史人物

四川武備學堂

武備系的由來
20世紀初,清政府進行了以「編練新軍」中心的新政運動。全國各省編練新軍日趨高漲,四川方面總督岑春煊於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為准備訓練新軍的人員,開辦了「四川武備學堂速成班」,次年開始招收「四川武備學堂」的第一期學生。四川武備學堂是四川創辦的第一所軍事學堂,其畢業生分配到四川新軍,漸漸成為川軍中、上級軍官。辛亥革命後,四川武備學堂出來的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四川軍政大權後,更進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備生,以至武備生幾乎控制了川軍的各級領導權,同時,軍中設有武備同學會以相聯系。於是,在近代四川歷史上的第一支軍閥派系——武備系形成了,前期首腦人物為尹昌衡和胡景伊,後期首腦人物為周道剛與劉存厚。
★武備系的建立
1911年,四川爆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保路運動」,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會,推選立憲派蒲殿俊、羅倫為正副會長,各縣保路同志會亦先後成立,很快發展至數十萬人。清政府下令鎮壓,四川總督趙爾豐屠殺請願群眾,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同盟會會員乘機組織同志軍,在各縣發動武裝起義,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迫退位,在成都成立了蒲殿俊為都督的大漢四川軍政府,在重慶建立起張培爵任都督的蜀軍政府。蒲殿俊的新政權極其軟弱無能。12月8日,蒲殿俊和朱慶瀾在東校場閱兵,突然軍隊嘩變,蒲倉惶逃離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亂。這時,軍政部長尹昌衡急忙脫身出城,馳往鳳凰山找到第六十三標標統周駿和營長宋學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息混亂。平亂後,由軍官和士紳共推尹昌衡為都督,羅倫為副都督,同時殺掉了趙爾豐。
為了鞏固新政權,尹昌衡將軍隊擴編為三鎮:即以原十七鎮改為第一鎮,宋學皋任統制;以同志軍收編為第二鎮,彭光烈任統制;以巡防軍潰散部隊收編為第三鎮,孫兆鸞任統制;以援川軍為第四鎮,劉存厚為統制。
1912年大漢四川軍政府與蜀軍政府合並,以成都為政治中心,設四川軍政府,尹昌衡出任四川軍政府都督,張培爵任副都督。四川軍政府成立後,尹昌衡即改編川軍為五個師:第一師師長周駿,第二師師長彭光烈,第三師師長孫兆鸞,第四師師長劉存厚,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尹昌衡任胡景伊川軍軍團長統轄川軍五個師。不久,重慶鎮撫總長夏之時辭職出國留學,胡景伊兼任鎮撫總長。除熊克武外,尹昌衡、胡景伊與四個師長,都是四川武備學堂的教官與畢業生或者關系密切的民軍首領。這樣,幾乎控制了川軍的各級領導權的武備系建立,當時為川軍中唯一的軍閥派系。
★武備系的衰落
1913年袁世凱製造震驚國內的宋教仁案,孫中山決定發動二次革命予以討伐。此時,尹昌衡已經加入了國民黨,袁世凱擔心他也加入討袁行列,便蓄意扶植共和黨籍的胡景伊,而胡景伊也趁機投靠袁世凱。1913年6月,袁世凱正式任命胡景伊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職務,任為川邊經略使。二次革命後,尹昌衡遭到袁世凱構陷下獄,直至1916年袁世凱死後才出獄,一度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後歸隱成都,以著書自娛,不問軍政。
胡景伊出任四川都督後,秉承袁世凱的旨意,鎮壓四川的革命黨人。首先,他企圖編遣由國民黨系組成的駐重慶的熊克武第五師。8月4日,熊克武在重慶宣布獨立,西上討胡。9月12日,重慶被佔領,四川討袁之役失敗。胡景伊投靠袁世凱,鎮壓了國民黨人發動的重慶起義,本以為可以穩坐川督的寶座。此時,袁世凱准備復辟帝制,考慮到滇、黔兩省會反對,於是特派自己的親信陳宦於1915年3月以會辦四川軍務、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鎮。而胡景伊則被調到北京,任參政院參政,授以將軍府毅武將軍,從此失勢。1915年5月底,陳宦率伍祥禎、馮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入川,控制了全部川軍及全省政務。川軍武備系由此受到嚴重威脅與打擊。
1916年1月,蔡鍔將軍率領的護國軍經貴州畢節入川,進軍神速。川軍武備系首領劉存厚在納溪宣布加入護國軍,自任護國川軍總司令,迎蔡軍。5月22日,陳宦宣布四川獨立,和袁世凱斷絕關系。陳後為川軍及四川人民所迫,無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護國戰爭結束,入川滇、黔軍占據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慶等重要城鎮,並且四川督軍羅佩金奉行「弱川」的政策,壓制川軍。川軍將領深感禍將及己,第二師師長劉存厚乘機聯絡川軍各部共謀驅羅。1917年4月18日,劉存厚率部圍攻駐成都皇城之羅佩金部,劉羅之戰爆發。4月24日,羅佩金戰敗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羅佩金四川督軍職,由戴戡暫代。劉羅之戰後,緊接著又爆發了劉存厚與戴戡的劉戴之戰,結果黔軍又被趕出成都遭殲滅,戴戡身亡。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周道剛為四川督軍。周道剛與劉存厚為武備系後期首腦人物。經此,川軍武備系勢力一度崛起。
周道剛出任四川督軍不久,雲南軍閥唐繼堯借護法之名發動了靖國戰爭,率滇黔聯軍進攻四川。1917年12月3日,周道剛與四川查辦使吳光新戰敗撤出重慶,周道剛率殘部敗走永川、資中,從此脫離軍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在成都令川軍第一、二、三師重新部署,推舉熊克武為四川靖國各軍總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國聯軍攻入成都,劉存厚等部退往陝南漢中地區。2月25日,唐繼堯自任熊克武為四川督軍兼省長。3月,孫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楊庶堪為四川省長。
1918年 靖國之役後,武備系後期領軍人物周道剛、劉存厚相繼被逐出四川,武備系日漸沒落。
★武備系的首腦
尹昌衡(1884—1953年)原名昌儀,學碩權,號太昭,彭縣(今彭州市)人。1902年入四川武備學堂,畢業後保送赴日本留學。1909年畢業回國,1910年返川,任四川督練公所軍事科長,後升任編譯局總辦,教練處會辦,陸軍小學堂總辦。1911年11月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任軍事部長。12月8日成都發生兵變,軍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慶瀾相繼逃遁。成都城內一片混亂,尹昌衡急率部隊連夜入城,平定了叛亂。遂被成都軍政各界會議推為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原川督趙爾豐交出四川政權後,仍率部駐在成都並暗中進行復辟活動,威脅著四川軍政府,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揮所部擒獲趙爾豐,並在皇城內召開公審大會,將其斬首示眾。1912年成、渝兩軍政府合並,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同年7月,領兵西征,3個月平定康藏叛亂,改任川邊經略使。後被袁世凱騙至北京,以「虧空公款」罪,處以9年徒刑。1916年袁世凱死後出獄,從此閑居。著有《止園文集》等。
胡景伊(1878—1950)字文瀾,巴縣人。1901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後任四川陸軍武備學堂監學兼教習。辛亥革命後投靠袁世凱,1912年7月任護理四川都督,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8月4日熊克武在重慶興師討袁,他調軍隊鎮壓並在各地屠殺革命黨人及討袁軍骨幹300餘人。1915年4月為袁世凱所迫交出軍政大權。1938年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受孔祥熙委託調查西康寧屬礦產資源。解放後,被特邀為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
周道剛(1875—1953),字菶池,又名鳳墀,雙流人。少時求學省城書院及中西學堂。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派赴日本學習軍事,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光緒三十年(1904年)畢業回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周道剛任四川武備學堂監學兼軍事教習。次年,武備學堂改為陸軍小學堂,任監學、教習,繼任總辦,並任陸軍65標標統。宣統元年(1909年),代理陸軍33混成協協統。因懲處士兵中同盟會會員的活動,引起士兵強烈不滿。繼而又秉承川督趙爾巽旨意,將士兵中革命黨人伍安全處死,遭到士兵反對,被撤職。民國4年(1915)初,袁世凱派親信陳宦督川。年底護國之役。次年7月蔡鍔任四川督軍,任命周為第1師師長。8月,蔡鍔離職去日本治病,川省軍政大權由滇軍參謀長羅佩金總攬。羅截留川款數百萬,又佔領成都兵工廠,引起川軍極度不滿。6月3日,周道剛等邀集川軍師長聚會成都,推劉存厚領銜,聯名電北京政府,聲討羅氏。6月,北京派王人文為查辦使。王抵重慶,商得熊克武同意,任命周道剛為四川督軍。周在重慶宣誓就職後,拉攏川軍,驅逐滇軍,暗拒北軍,導致北軍、滇軍、黔軍、川軍(熊克武第5師)四面圍攻。周棄城逃走,結束軍閥生涯。 民國14年(1925)春,楊森在全川發動統一之戰,周道剛在成都以紳耆之名通電全國,呼籲罷兵息戰,恢復和平。7月,劉湘擊敗楊森,邀集各軍首領齊集成都,舉行善後會議。周道剛以川軍宿將身份,被劉湘推為會議副主席。民國30年(1941)3月,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同月15日當選為川康建設期成會會員。次年7月,當選為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民國33年(1944)10月,在"青年民主憲政促進會"發起的成都5大學12社團主辦的"國是座談會"上,周道剛以國民參政員身份出席發言,要求國民黨取消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民國34年(1945)4月,再次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民國36年(1947)夏,川西發生米荒,周因囤積居奇遭社會團體以"快郵代電"嚴厲譴責,1953年病死於成都。
劉存厚,字積之。四川簡州(今簡陽)人。清末舉人。早年就讀四川武備學堂,日本陸軍士軍學校畢業。回國後,任南武備學堂堂長。參加光復雲南。辛亥革命爆發後,任援川滇軍總參謀,率兩個團進駐敘府、瀘州和自貢鹽場。滇軍回師,四川軍政府成立,所部改編為川軍第四師,駐敘、瀘一帶。1912年後任四川陸軍第二師師長、重慶鎮守使。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任四川護國軍總司令、肇慶軍務院撫軍。1917年後任四川督軍。1923年後任川陝邊防督辦兼四川陸軍檢閱使。1927年後任國民黨政府第二十三軍軍長。1933年在四川參加「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老百姓稱他為"劉瘟牛"。後長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著有《雲南光復記》、《護國川軍戰紀》、《蜀軍志》等。
★四川武備學堂的主要教官與將領
顧藏。1903年任四川武備學堂總教習
楊芳毓,資陽縣人。入四川武備學堂炮兵科,畢業後留為教官。
王伯喬,又名王貞傑,自貢人。四川武備學堂教官。
張 毅(蓬山),湖北人。四川武備學堂任教。
彭家珍,金堂(現青白江區城廂鎮)人。早年四川武備學堂,1906年赴日本考察軍事,在日本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彭家珍任東三省天津兵站副館長,代理標統之職。1912年彭家珍攜帶炸彈刺殺良弼,壯烈犧牲。
周 駿(吉珊),成都人一說金堂人。1908年任四川武備學堂監督。1909年任新軍第十七鎮管帶、標統。1912年任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1913年任陸軍第十五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1916年任四川督理。
孫兆鸞。讀布告時讀「草管人命」、「馬革里屍」,向人祝壽雲:「人面壽星」,人稱「白字將軍」。四川陸軍第三鎮鎮將。第三師師長孫兆鸞。
彭光烈,雙流東升鄉人,同盟會員,川軍將領。1904年考入四川武備學堂,畢業後,任四川陸軍小學堂教官,加入同盟會。清廷組建新軍,成都成立第十七鎮,彭任十七鎮第三十三混成協部隊官、六十七標三營管帶官,累升為十七鎮五十八標標統(團長)。1912年為川軍第二師師長。1914年去北京,任將軍府將軍。1918年返川,後又到北京,任川軍劉存厚駐京代表。
陳德葵。四川武備學堂畢業。重慶將校學堂教育長。重慶將校學堂系劉伯承元帥就讀的軍校。
王陵基,字方舟,樂山人,1886年生。四川武備堂畢業,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歷任四川陸軍學堂副官、隊官等。民國成立後,王陵基歷任團長、師長、重慶衛戍司令、四川第五路剿匪總指揮、四川保安司令等。

㈡ 內江有什麼名人

四川內江名人非常多,多得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有一個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粟琪朕--粟大佬,人長得非常帥氣,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迷妹一大推

㈢ 寫出你認為的前十名的歷史英雄人物。

佟麟閣: 誓死堅守陣地的抗敵英雄

英勇抗日的愛國將領——內趙登禹容

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馬本齋

戰斗在日寇鐵蹄下的女共產黨員——張宗蘭

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抗聯英豪——李兆麟

抗日虎將盪氣回腸——葉成煥

抗日怒火燃赤心——馬耀南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呂正操

陝西抗日名將許權中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爆破英雄馬立訓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鋼鐵戰士——楊靖宇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都挺英雄 說不出誰更英雄

㈣ 內江有哪些歷史傑出代表人物呢

位於四川省境內的內江市是一個風景優美而且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的內江市涌現出了大量的文化學者。在人們評定出來的內江十賢中,有超過半數都是與文化息息相關的人物。

中國新聞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范長江自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他為我國的新聞事業以及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范長江從事新聞行業以後,他先後出任了新華社總編,新聞總署副署長等多個機構的重要職務,而且范長江心中一直有一顆愛國之心,青年時期的范長江就十分的熱愛革命,追求革命,追求進步,並且積極地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當中。

㈤ 百家姓中的資氏起源及其歷史名人

第一種說法:

在遠古的雲南,有一個小王國,國王姓「貝」,育有兩個王子,大王子強悍、粗暴、尚武,二王子知書達理,溫和處世,人緣頗好,故老國王年邁之時,下詔傳位於二王子,可大王子懷恨在心,與宮內掌有兵權人士相謀,發動兵變,二王子悉帶領妻兒、大臣、及貼心侍從,離宮向東出逃,無奈大王子「同室相煎」,步步追殺,二王子且躲且逃,為遮人耳目,決定改姓埋名:因父姓為「貝」,自己排行第二,「二」者「次」也,次貝合為「資」,隨著不斷東遷,遠至東海之濱的福建,也就是從雲南到福建這一地球緯度,都有「資」姓,而這一帶的南、北方向就比較少了。

第二種說法:

較罕見姓氏。北京,河北獲鹿、景縣,山東東平,山西太原,青海天峻,湖南芷江、冷水江,雲南邱北、隴川、路南等地有分布。

《鄭通志•氏族略》注雲:「黃帝之後,食采益州資中,因以為氏。」《姓纂》記載:「益州資中有資水。益,古資國封地。」《風俗通》(有)資成,陳留人。望出南陽、會稽。」上述史料說明:資姓是黃帝後裔。

明朝有資金,又有資頤,嘉靖舉人;清朝有資家禮,官宜興縣巡檢。

名人:資耀華(金融學家、銀行家),資中筠,資華筠等

另:對「資」姓來源,我從「持家譜者」那兒聽到期一些事情
大凡持家譜者,多為有些文化,有些實力者。一次與他交談中了解到以下內容:在遠古的雲南,有一個小王國,國王姓「貝」,育有兩個王子,大王子強悍、粗暴、尚武,二王子知書達理,溫和處世,人緣頗好,故老國王年邁之時,下詔傳位於二王子,可大王子懷恨在心,與宮內掌有兵權人士相謀,發動兵變,二王子悉帶領妻兒、大臣、及貼心侍從,離宮向東出逃,無奈大王子「同室相煎」,步步追殺,二王子且躲且逃,為遮人耳目,決定改姓埋名:因父姓為「貝」,自己排行第二,「二」者「次」也,次貝合為「資」,隨著不斷東遷,遠至東海之濱的福建,也就是從雲南到福建這一地球緯度,都有「資」姓,而這一帶的南、北方向就比較少了。

㈥ 歷史名人名字

[董氏來歷]
董姓起源有二:①相傳顓頊帝的己姓子孫飂叔安有一後裔名叫董父,他從小喜歡龍,對龍的習性頗有研究,是馴養蛟龍的能手。當時有諸侯向帝舜進貢了幾條蛟龍,舜就任命董父擔任馴練官。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這幾條蛟龍學會了各種舞蹈,舜很高興,封董父為鬷川侯,賜他以董為姓,他的後世子孫便以董為姓了。②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在晉國任董史(相當於太史,「董」是督導、管理的意思),他的子孫世襲為晉國史官,後世子孫遂以官職名為姓,稱為董氏。

[董氏名望]
董姓是當今中國的第二十九大姓,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例如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生卒年不詳。晉靈公無道,正卿趙盾屢次勸諫,靈公不聽,反欲殺之,趙盾於是逃亡國外。其後族人趙穿弒靈公,盾還晉國,而不討穿。董狐乃書曰:趙盾弒其君。孔子因稱: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其「秉筆直書」的著史態度為後世史官提供了一個典範。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漢名儒,廣川(河北省棗強縣東)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正式得以確立。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董卓(?- 192) 字仲穎,漢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桓帝時,官羽林郎;靈帝時,為前將軍。靈帝崩,引兵至京師,誅宦官,廢少帝,立獻帝,弒太後,自為太師,淫亂凶暴。袁紹等因而起兵討伐,後為呂布所殺。

董鈞 東漢犍為資中人,字文伯。習《慶氏禮》,博通古今。西漢平帝元始五年舉明經,遷廩犧令。光武帝建武中舉孝廉。明帝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多與議,世稱通儒。累遷五官中郎將。卒年七十餘。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將董和之子。初為太子舍人。劉禪嗣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慮後主年輕,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請以允、費禕、郭攸之任宮省事。不久,遷允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允對後主常諍諫。時後主寵宦官黃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數責皓。皓畏允,允在世時不敢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的副手。九年,卒。

董伯仁,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代畫家,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官至光祿寺大夫殿內將軍。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

董晉,字混成,唐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生於開元十一年 (723年),死於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他出使回紇不辱使命;在韓滉權盛時,挺身而出為元琇辨解;在四鎮之亂時游說李懷光不叛朝廷;在宣武時,平息鄧惟恭之亂,井撫御其驕兵悍將,其中後兩點最是有利於當時社會的安定。

董平 (?-835) 唐宣州溧陽人。順宗永貞進士。累官門下中書侍郎。文宗太和末,與大臣賈梀等謀盡除宦官,詐稱天降甘露,命宦官仇士良等往視。事泄,反為宦官捕殺。史稱「甘露之變」。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用披麻皴法畫山水,平淡天真,後又巨然承其風格,並稱"董巨",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明書畫家,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謚文敏。性和易,通禪理,詩文俱佳,書法卓然成家,畫極瀟灑生動。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畫旨、畫眼等書。

董賢 西漢大司馬。他22歲時就被哀帝寵幸,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家族在當朝顯赫一時。

董邦政、明山東陽信人,字克平。以貢生授六和知縣。善騎射,嘉靖三十二年(1553)率兵討倭寇,任按察司僉事,領海防道,駐上海縣。次年,通倭頭目蕭顯導倭進犯縣城。他以弱兵固守,迫倭敗退。所練士兵,識地勢,知敵情,屢立戰功。三十四年,率兵直搗川沙倭巢,又會兵擊倭於蘇州。後受趙文華抑制,降讞蘇州府同知,不久引疾辭官。

董小宛,著名才女,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後來嫁給清代著名文學家冒襄為妾。

董說,(1620~1686),明末小說家。字若雨,號西庵。明亡後改姓林,名蹇,字遠游,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中年出家蘇州靈岩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代顯貴,至其父時已趨衰落。董說幼年曾受業於"復社"領袖張溥之門,後加入"復社"。又與具有民族意識的南□和尚意氣契合,南□去世後,董說即繼任主持靈岩寺。好記夢,曾成立"夢社",並作《夢社約》,還有專寫夢的《昭陽夢史》、《夢鄉志》等書,在奇異的夢幻世界中透露出現實的內容,寄寓他對黑暗時勢的不滿。他創作小說《西遊補》與此有關。

董邦達 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

董必武 (1885,一作1886-1975) 湖北黃安(今紅安)人。原名賢琮。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次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央黨校校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等職。長征抵達陝北後,任中央黨校校長,代理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委員等職。在北京逝世。有《董必武選集.詩選》。

董浩雲

(1912-1982) 浙江定海人。名兆榮。早年在上海求學,通英、日、法等國文字。1928年考入金城銀行,任職於天津航業公司。1940年以民營方式,成立中國航運信託公司。1946年在上海申請重辦中國航運信託公司,開創中國人駕駛輪船遠渡大西洋、太平洋先例。1948年創辦復興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董事長杜月笙)。1950年公司遷台灣,並出版《般運》雜志。1959年建造七萬余噸油輪「東亞巨人號」,為當時世界十大油輪之一。1971年與美國卻普曼學院等校合辦「海上進修學院」,為世界上唯一海上學府,又名宇宙號,任校董會主席,並設「董浩雲獎學金」。後又在舊金山創辦美國亞洲銀行,任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理事、香港星島報業有限公司董事等職,是董氏航運集團創辦人,被譽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病逝於香港。著有《董氏航業叢書》四輯。

董存瑞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輕的民兵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在激烈的戰斗中逐漸鍛煉成為一個機智勇敢的戰士,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我軍被敵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葯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葯支架,為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㈦ 內江出現過哪些歷史人物

1、趙貞吉

趙貞吉(1508年12月16日-1576年4月13日),字孟靜,號大洲。四川內江桐梓壩(今四川省內江市內)人。明代名臣、學者,南宋右丞相趙雄之後。

嘉靖十四年(1535年),趙貞吉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遷國子司業。「庚戌之變」時,俺答包圍京師,趙貞吉力言不可訂城下之盟,應督促諸將力戰。明世宗擢其為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後兩次遭權臣嚴嵩中傷,被奪職。

明穆宗時復出,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參與促成「俺答封貢」。因與高拱不合,於隆慶五年(1571年)致仕歸鄉,居家閉門著述。萬曆四年(1576年),趙貞吉逝世,年六十九。獲贈少保,謚號「文肅」。

4、羅念生

羅念生,原名懋德。1904年7月12日生於四川省威遠縣連界場廟壩。1990年4月10日因前列腺癌病逝,終年86歲。羅念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教授,在古希臘文學的翻譯和研究領域中,有傑出的貢獻。

5、顧汝修

顧汝修(1708—1792)字息存,號密齋,資州人,官歷翰林院編修、御史、順天府伊、大理寺少卿,官至正一品。

1761年奉旨冊封安南國王,王有反叛之心,顧汝修戒其恭順,南疆遂平,乾隆特賜御用華蓋一頂以嘉獎。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出任四川錦江書院(今四川大學)山長,在精通宋儒理學、金石、詩詞、書法等。傳世著作豐富。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詩人。

㈧ 出生於四川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昆侖鄉墨池壩)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西漢天文學家,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他和鄧平、唐都等合作創制的歷法,優於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歷法。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西漢才女,司馬相如之妻。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 )人。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秦宓(?—226年),字子敕。廣漢綿竹(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蜀漢時謀臣,善舌辯。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黃筌(約 903-965)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字要叔,成都(今屬四川)人。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大臣。
楊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

㈨ 中國歷史四川出過哪些名人

噶恩搶飯碗的詩人李白哇

閱讀全文

與資中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