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沃爾姆斯大教堂的歷史和故事

沃爾姆斯大教堂的歷史和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6 12:12:55

Ⅰ 德國建築歷史

德國是一個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
在德國,建築風格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在南德巴伐利亞地區處處可見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羅克式建築;而在北德則多是莊重嚴謹哥特式建築。各地的建築是與其他區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的。但單就古堡教堂的建築風格而言,除地區差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建築的時間差別,因為在歐洲歷史發展中,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可分為羅曼式的、哥特式的、巴羅克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的各種風格。建於不同時代的教堂,必然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比如地處南德巴登-符滕堡州的弗賴堡大教堂,建於1340年,是哥特時期(1200~1500年)歐洲最精湛的、最有魅力的建築,它與科隆的聖·彼得大教堂(始建於1400年)同屬典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這種建築整體直線向上,塔尖直指蒼穹,給人一種要擺脫塵世一切重負的感覺。羅曼式的建築風格是外表輪廓分明,門窗和拱廊採用半圓型、桶型或交叉拱頂,給人一種厚實、堅固、穩重的感覺。塔高96.75米的施佩耶爾的紀念教堂就是德國最大的羅曼式建築。作為巴羅克和洛可可式建築的典型代表有班茨、埃塔爾修道院的教堂、十四聖者大教堂及施泰因嘉頓附近的維斯教堂。這種建築外表華麗、線條曲折多變、光線陰暗光分,整體建築給人一種氣勢雄偉、生機勃勃的感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的「無憂宮」可稱得上是洛可可式建築的一顆明珠。

羅曼式(Romanik),又叫羅馬式,是從9到13世紀初的建築風格,因採用古羅馬式的卷、拱而得名。羅曼式建築以教堂為主。主要特徵是厚實的磚石牆、窄小的窗口、半圓形拱卷、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高大的塔樓。羅曼式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沃爾姆斯大教堂是羅曼式建築的一個典型範例。

哥特式(Gotik)是13到16世紀流行的建築風格。它最先在法國出現,隨後傳入德國並發揚光大。哥特式建築大部分是教堂,也有市政廳等世俗建築。它的特點是:廣泛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卷,造形挺拔的尖塔,輕盈剔透的飛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鑲嵌的修長花窗。另外,北德各地還建有不少磚砌的哥特式教堂。

巴洛克(Barock)藝術風格起源於義大利。德國建築師把義大利巴洛克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這主要用於教堂和宮殿廷建築。其特點是造型柔和,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喜好華麗的裝飾和雕刻。巴洛克風格有於教堂有表現神秘宗教氣氛的作用,用於宮殿府邸則給人以富麗堂皇的豪華感。德累斯頓的宮廷教堂和維爾茨堡的主教宮是巴洛克建築的兩個例子。後來在巴洛克式的基礎上還發展出一種纖巧玲瓏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叫洛可可(Rokoko)

古典主義(Klassizismus)流行於18世紀後半葉和19世紀。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廟宇、凱旋門和紀功柱成為效法的榜樣。採用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柏林的勃蘭登堡門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文藝復興式(Renaissance)是隨著人文主義思潮出現的建築風格,最先在義大利興起,從16世紀初開始,在德國流行了百十年左右。它在建築輪廓上講究整齊、統一、合比例與條理性,構圖中間突出,兩帝對稱,窗間有時設壁龕、雕像。在德國文藝復興式主要用於世俗建築,如市政廳、宮邸和富商宅第。最為成熟的建築實例有奧格斯堡市政廳等處。

Ⅱ 著名歐式建築及其作者

1。法國 法國聖丹尼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亞眠大教堂沙特爾大教堂蘭斯主教堂博韋主教堂布爾日·聖·斯蒂芬大教堂
2。英國 索爾茲伯里主教堂格洛斯特教堂和坎特伯雷教堂劍橋國王禮拜堂
3。法國 科隆主教堂聖伊麗莎白教堂烏爾姆主教堂古堡
4。義大利 錫耶納主教堂米蘭大 教堂中心廣場 聖馬可廣場 巴洛克式建築
簡介特點
巴洛克式著名建築羅馬耶穌會教堂聖卡羅教堂凡爾賽宮 各種風格的雜糅聖彼得大教堂十四聖徒朝聖教堂羅赫爾的修道院教堂舒伯魯恩宮聖地亞滒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巴洛克建築風格欣賞拜占庭式建築 簡介 特點滒拜占庭式著名建築聖馬可大教堂東正教教堂聖索菲亞教堂洛可可建築2樓羅曼建築比薩主教堂沃爾姆斯大教堂折衷主義建築巴黎歌劇院法國古典主義建築盧浮宮古典復興建築浪漫主義建築英國議會大廈文藝復興建築楓丹白露宮3樓地中海建築俄式建築西班牙建築雅典建築波斯建築歐式建築它是一個統稱.歐式風格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類型有滒特式建築,-巴洛克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古羅馬建築,古典復興建築,羅曼建築,文藝復興,浪漫主義,折衷主義.噴泉、羅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這些都是歐式建築的典型標志。滒特式建築滒德式建築(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滒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滒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滒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滒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滒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最負著名的滒特式建築有俄羅斯聖母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特點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玫瑰窗滒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一對高塔。尖肋拱頂從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普遍改為尖肋拱頂(Pointed Arch,或者乾脆稱為Gothic Arch),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並且尖肋拱頂也具有「向上」的視覺暗示。飛扶壁(Flying Buttress)

飛扶壁扶壁(Buttress),也稱扶拱垛,是一種用來分擔主牆壓力的輔助設施,在羅曼式建築中即已得到大量運用。但滒特式建築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稱為飛扶壁。由於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亞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兩道拱壁,以支撐來自推力點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爾大教堂用橫向小連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韋大教堂則雙進拱橋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裝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復的裝飾雕刻,輕盈美觀,高聳峭拔。花窗玻璃滒特式建築逐漸取消了台廊、樓廊,增加側廊窗戶的面積,直至整個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這些窗戶既高且大,幾乎承擔了牆體的功能。並應用了從阿拉伯國家學得的彩色玻璃工藝,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花窗玻璃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象徵天國,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窗欞的構造工藝十分精巧繁復。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

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感覺,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十字平面這也是繼承自羅曼式建築,但擴大了祭壇的面積。門層層往內推進,並有大量浮雕,對於即將走入大門的人,彷彿有著很強烈的吸引力。束柱(beam-column)柱子不再是簡單的圓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強調了垂直的線條,更加襯託了空間的高聳峻峭。滒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建築看上去線條簡潔、外觀宏偉,而內部又十分開闊明亮。滒特式建築技術高超精緻,又帶有藝術性,在建築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Ⅲ 西方建築發展史

西方建築發展史有以下四個階段:

1、古埃及建築

古埃及建築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其建築分為3個主要時期:

一是古王國時期的建築以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為代表;二是中王國時期的建築以石窟陵墓為代表;三是新王國時期的建築以神廟為代表。

2、古西亞建築

古西亞建築古西亞建築在兩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築兩河下游的文化發展最早,同埃及約略同時。公元前四千紀,在這里建立了許多小小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9世紀之初,巴比侖王統一了兩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3、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建築,在建築方面,古希臘人的遺產可以認為有兩個主題。

一個是希臘建築所包含的形象模型。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裝飾物術語、雕塑以及風格,多多少少被全盤接受,或者斷斷續續被使用和廢棄。

希臘建築留傳於世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希臘人對建築的本質看法。建築形式總是讓人被動地接受,而關於建築的本質看法只能意會於心,而本能經常發現於一些顯而易見的地方。

4、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式、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

(3)沃爾姆斯大教堂的歷史和故事擴展閱讀:

西方建築風格

1、文藝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2、洛可可

洛可可風格出現於18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後期,流行於法、德、奧地利等國。洛可可主要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它是在反對法國古典主義藝術的邏輯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現的柔媚、細膩和纖巧的建築風格。

3、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4、古典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Ⅳ 羅曼式建築有什麼特徵

建築特點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半圓形的拱券結構深受基督教宇宙觀的影響,羅馬版式教堂在窗戶、權門、拱廊上都採取了這種結構,甚至屋頂也是低矮的圓屋頂。這樣,整個建築讓我們感到圓拱形的天空一方面與大地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同時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現出它與現實大地分離。羅馬風建築還常採用扶壁和肋骨拱來平衡拱頂的橫推力,羅馬風建築的另一個創新是鍾樓組合到教堂建築中。從這時起在西方無論是市鎮還是鄉村,鍾塔都是當地最顯著的建築。鍾塔的建立在現實意義上是為了召喚信徒禮拜,但是在戰爭頻繁時期也常兼作瞭望塔用;當悠悠的鍾聲從高高的塔頂上傳出時,人們又何嘗不覺得這是神在召喚。羅馬式建築的窗戶很小而且離地面較高,採光少,裡面光線昏暗,使其顯示出神秘與超世的意境。門窗上方均為半圓形。在藝術風格上,羅馬式教堂表現為堂內佔有較大的空間,橫廳寬闊、中殿縱深,在外觀上構成十字架形。

Ⅳ 法國羅馬式教堂的代表是什麼

法國羅馬抄式教堂的主要代表襲是圖魯茲的聖沙寧教堂(建於1080—1120年)和安古拉姆的大教堂(建於1105—1128年);英國的達拉姆大教堂,是12世紀上半葉羅馬式建築的精華;義大利羅馬式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是比薩大教堂(建於1063—1174年),它由圓頂的洗禮堂、宏大的十字形正堂和著名的斜塔所組成。比薩大教堂義大利比薩正堂的設計者是希臘籍的建築家鮑斯桑達斯,洗禮堂的設計者是蒂奧狄弗,而斜塔的設計者是布蘭諾。這座斜塔由於地基的計算錯誤,蓋成後不久便開始傾斜,至今已偏離中心4.4米,1590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里略曾經在這座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試驗。此外,在德國,著名的羅馬式建築還有沃爾姆斯大教堂、美因斯大教堂和萊茵河中游的阿特爾拉赫的聖母修道院(1093年興建,13世紀完成)。

比薩大教堂義大利比薩

Ⅵ 羅曼式建築與羅馬式建築有何不同

都是一樣的。
羅曼式(Romanik),又叫羅馬式,是從9到13世紀初的建築風格,因採用古羅馬式的回卷、拱而得答名。羅曼式建築以教堂為主。主要特徵是厚實的磚石牆、窄小的窗口、半圓形拱卷、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高大的塔樓。羅曼式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沃爾姆斯大教堂是羅曼式建築的一個典型範例。羅馬式建築主要特徵是為防火以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其次為擴大內部空間採用筒形圓頂結構,這種圓頂大多是以楔形石頭砌築的,相當沉重。屋頂重量要求下部的承重牆必須格外堅固,這便是羅馬式建築牆體厚的原因。為了堅固,承重牆面的窗戶不可過大,這便是羅馬式建築窗戶小,內部進光不足的原因。通過這些解釋,對羅馬式建築特點的掌握就比較容易。

Ⅶ 法國羅馬式教堂的主要代表是哪幾個

法國羅馬式教堂的主要代表是圖魯茲的聖沙寧教堂(建於1080年-1120年)和安古拉姆專的大教堂(建於1105年-1128年);英國的屬達拉姆大教堂,是12世紀上半葉羅馬式建築的精華;義大利羅馬式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是比薩大教堂(建於1063年-1174年),它由圓頂的洗禮堂、宏大的十字形正堂和著名的斜塔所組成。正堂的設計者是希臘籍的建築家鮑斯桑達斯,洗禮堂的設計者是蒂奧狄弗,而斜塔的設計者是布蘭諾。這座斜塔由於地基的計算錯誤,蓋成後不久便開始傾斜,至今已偏離中心4.4米,1590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在這座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試驗。此外,在德國,著名的羅馬式建築還有沃爾姆斯大教堂、美因斯大教堂和萊茵河中游的阿特爾拉赫的聖母修道院(1093年興建,13世紀完成)。

比薩大教堂 義大利比薩

Ⅷ 雷線的終點是哪裡

在幾十個世紀以前,人類尚處於石器時代,曾經有人在地面上設置了幾何圖案一般的網路。石器時代的許多部落沿著直線建立起聖地。這些直線延伸長達數千米,它們縱橫交錯,共同組成了這個網路。

1921年6月,英國攝影家阿爾弗雷德·瓦特金斯試圖在地圖上找出一條正好經過一些巨型石碑建築物的最短路線,他想在這些地方拍些照片。在地圖上,他用紅筆圈出他找到的地點,突然,他驚呆了:他所標出的地點都位於一條直線上。走這條路,他幾乎可以如閑庭信步一般信馬由韁。

由於直線上大都是語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將此直線命名為「雷線」。

著名的英格蘭斯通亨格石圈位於索爾茲伯里市的西北。從斯通亨格向石器時代的索爾茲伯里舊城廢墟連一條線,延長這條線,它通過索爾茲伯里市的大教堂,然後到達克利伯里角斗場和弗蘭肯伯里野營地,所有這些場所都是史前的人類遺跡,其中索爾茲伯里城的大教堂原先曾是某個異教舉行儀式的場所。

德國也存在這樣的直線網路。威斯巴登市北郊有個地方叫內羅堡,以前是異教神廟所在地。從這兒略朝東南方向引一條直線,橫穿威斯巴登市中心,通過美因茨的老城區,穿過沃爾姆斯大教堂,到達施佩耶爾大教堂。

亞琛、法蘭克福、維爾茨堡、紐倫堡以及多瑙施特勞夫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直線的終點是瓦哈拉,這條直線總長約300千米。

Ⅸ 古羅馬建築(1世紀—3世紀)萬神廟,羅馬斗獸場 羅曼建築(10世紀—12世紀 )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 哥特式建

哥特式建築(11世紀—15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14世紀—16世紀)
巴洛克建築(17世紀—18

Ⅹ 法國羅馬式教堂的主要代表有哪些

法國羅馬復式教堂的主要代製表是圖魯茲的聖沙寧教堂(建於1080年~1120年)和安古拉姆的大教堂(建於1105年~1128年);英國的達拉姆大教堂,是12世紀上半葉羅馬式建築的精華;義大利羅馬式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是比薩大教堂(建於1063年~1174年),它由圓頂的洗禮堂、宏大的十字形正堂和著名的斜塔所組成。正堂的設計者是希臘籍的建築家鮑斯桑達斯,洗禮堂的設計者是蒂奧狄弗,而斜塔的設計者是布蘭諾。這座斜塔由於地基的計算錯誤,蓋成後不久便開始傾斜,至今已偏離中心44米,1590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在這座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試驗。此外,在德國,著名的羅馬式建築還有沃爾姆斯大教堂、美因斯大教堂和萊茵河中游的阿特爾拉赫的聖母修道院(1093年興建,13世紀完成)。

閱讀全文

與沃爾姆斯大教堂的歷史和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