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景德鎮的歷史名人有郭沫若嗎
一九六五年七月六日,郭沫若副委員長在景德鎮藝術瓷廠視察工作時即興揮毫,題寫了專「中華向號瓷屬之國、瓷業高峰在此都.....」的贊美詩篇,全文如下:
題與藝術瓷廠
郭沫若
中華向號瓷之國,
瓷業高峰是此都;
宋代以來傳信譽,
神州而外有均輸。
貴逾珍寶明逾鏡,
畫比荊關字比蘇。
技術革新精益進,
前驅不斷再前驅。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此都」指的就是景德鎮,這是郭沫若先生的評價。這里製造陶瓷的歷史悠久,唐代制瓷業已比較成熟,宋代即成為全國的重要產瓷區;元代為全國制瓷技藝最高的窯場,元王朝在此設立了「浮梁瓷局」;明朝以來,一直是全國的瓷業中心,明清兩代製造皇宮用瓷的官窯均設於此。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景德鎮瓷器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僅供參考
B. 中國瓷都是景德鎮最有名還是德化最有名
單就名聲而論,德化還是不及景德鎮的,但在陶瓷工業的發展上,德化已經走在景德鎮的前面
「民窯」與「官窯」 德化和景德鎮的較量
編者按:中國工藝美術行業暨美術陶瓷行業研討會日前在瓷都德化召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在會上說,工藝美術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工藝美術陶瓷是一種特色商品。這次會議的來賓,包括了來自江西景德鎮、浙江龍泉、江蘇宜興、湖南醴陵等著名陶瓷產區的代表。會後,早報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以德化和景德鎮為例,試圖對當前陶瓷工業的市場與文化作一番探討。
德化縣委書記許昆貞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陶瓷行業研討會上說,目前德化有陶瓷企業1100多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去年,全縣陶瓷的產值為53.1億元,其中出口近50億元。德化作為新科的「中國瓷都」,上述數據讓人想起了老瓷都江西景德鎮。德化和景德鎮,平心而論,還是景德鎮的名氣更大,但有關資料顯示,景德鎮去年的出口不到10億元,還不足德化的1/5。
日用瓷與藝術品
泉州新門街,有一家江西景德鎮人開的瓷器店,在店裡,記者見到了店主陳平科。
整整兩層的店,記者觸目所及的都是藝術陳列瓷,如一人多高的大花瓶、直徑超過一米的大瓷盤。老陳說,到泉州來賣瓷,就要賣點景德鎮的特色,至於日用瓷器,泉州的德化已經做得很好了,何必班門弄斧!
全國各地到處賣瓷,很多景德鎮下崗瓷工正是靠此謀生。老陳說,近年的景德鎮政府和民間不斷地組織各種展銷團,不僅去全國各地舉辦展銷會,也有一部分景德鎮瓷器商去了國外,如歐洲、俄羅斯、東南亞等地舉辦展銷會。泉州人可能還記得,自前年以來,就有好幾批景德鎮人來泉州開瓷器展銷會。
老瓷都景德鎮,陶瓷一直是主業。按照當時的計劃經濟模式,各大國營瓷廠都有所分工,如建國瓷廠是以花瓶為主,光明瓷廠是以青花為主,東風以日用瓷為主。
精品就這樣產生了。據陳平科介紹,每當有領導或者特殊的客人來,廠里就會安排「技術科」和「實驗組」做一些特色瓷。「技術科」和「實驗組」里藏龍卧虎,不少真正的陶瓷專家都是這里的工匠,他們做出來的禮品陶瓷往往都是精品。陳平科說:「那是很值錢的。」
而到了近年,由於很多陶瓷師傅和陶瓷藝術家出來自己開作坊,做小老闆,自主經營,景德鎮瓷器的品種、造型總體比以前增多,精品便從「官窯」走向民間。
「民窯」與「官窯」
德化第五瓷廠的廠長溫克仁對記者說,德化和景德鎮發展軌跡恰恰相反。德化的瓷窯是「民窯」,是從民間手工作坊開始,滾雪球一樣逐步壯大,如今已成為一個大產業;景德鎮則由於政府的重視,自古以來就是以「官窯」居多。可到了如今,遍布景德鎮的,卻是家庭作坊。
德化去年新當選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瓷)」柯宏榮則指出,論人才,論設備,德化的基礎與國內任何產區都比不了,連湖南醴陵都比不過,更不用說景德鎮了。
想想上世紀50年代的景德鎮,有隸屬於江西省陶瓷工藝公司的十大瓷廠,如東風、藝術、建國、光明等。但在三四年前,這些國營大廠已經全部解體了。有的廠土地出讓了,重建的廠廠名也沒有了。站在原來東風瓷廠的地基上的,是國貿廣場,廣場內只剩一個陶瓷商貿城。
擁有數十萬陶瓷工人,這是景德鎮的巨大財富。走出工廠的工人如今紛紛開起了家庭作坊。主要的形式有兩種,一種就是合夥或獨立承包原國營工廠的車間;另一種就是自己搭一間廠房做陶瓷。主要產品當然是景德鎮最大的特色———陳設陶瓷。
就規模來說,如今景德鎮的家庭作坊通常只有一二十個工人,多的也不過四五十個,這有點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德化。想想當年的國營瓷廠規模有多大,光明瓷廠連退休工人就有3000多人。
而在德化,歷史似乎倒了過來。德化的民營瓷廠是從家庭工廠起步,當時無非就是幾個人。而如今德化的大瓷廠,如德化的龍頭企業佳美公司,有員工近7000人,按公司的規劃,年產值在2005年要達到10億元。
「賓士」和「夏利」
陳平科正是景德鎮當年的老瓷工。據他介紹,他在景德鎮的東風瓷廠工作了整整20年,1975年進廠一直干到1995年下崗。最初當燒煉工,後來轉到供應科。工資從1975年的18元一路漲到1995年的200多元,現在他拿的是每月167元的下崗補貼,再加上10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卡。在景德鎮,像老陳這樣的瓷廠下崗工人很多,據了解,前兩年景德鎮市有6萬陶瓷工人,當時市政府的計劃是「下2萬,退2萬,留2萬」。據德化的企業界人士介紹,如今有很多景德鎮的陶瓷人才都流入了德化,在德化的一些企業內,高級的管理人員和陶瓷設計人才的月薪很多都是上萬元的,一般工人的月薪也有800元左右。
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不僅僅是員工,還有老闆。記者和陳平科聊起了老闆們的「坐騎」。他說,如今景德鎮一些賺了錢的作坊老闆也開始買車了,不過檔次不高,屬於「家轎系列」產品,一輛車不過10萬上下,景德鎮的小老闆們有輛「夏利」就比較風光了,如果有輛「本田」就到頂了,和德化老闆的「賓士」沒法比。陳平科很肯定地說:「景德鎮沒有資產上億的大老闆,有個幾百萬就了不起了。我去年剛出來,一年時間,變化不可能那麼大。」
有相當部分的景德鎮陶瓷工人流入銷售環節。他們自己家裡沒有作坊,就從同鄉的作坊里販瓷去全國各地賣。陳平科說,以前在國有企業時的那種安全感沒有了,做生意有風險,風餐露宿在外面賣瓷器的人有的賺了,有的賠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瓷器是嬌氣的東西,出發前要用木頭箱子封起來,用稻草包嚴實,饒是如此,很多還是弄破了。不過,即使生意好的瓷器販子也做不出德化大企業的大宗生意,一年能賺幾萬幾十萬就不錯了,要賺到上百萬幾乎不可能。
記者手記
德化瓷的體制優勢
德化陶瓷界人士也承認,單就名聲而論,德化還是不及景德鎮的,但在陶瓷工業的發展上,德化已經走在景德鎮的前面。今天的德化,既有規模化的現代企業,又有發達的陶瓷貿易,其產業優勢已經很明顯。
德化陶瓷工業的大發展是近20年的事,在上世紀80年代,德化全縣瓷器的產值不足2000萬元。但正是在那個時候,德化的民間陶瓷作坊開始發展,經過20年的滾動發展,德化瓷已經今非昔比。同樣是千年古瓷城,同樣擁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德化之所以能走在景德鎮的前面,德化瓷擁有體制上的優勢。與景德鎮瓷廠都是國有企業不同,德化瓷廠都是民營企業。
去年9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推出《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名人錄》,上面有70位景德鎮的陶瓷名人,個個都是工藝美術大師,其中不少還是國內著名美院的教授,陣營相當豪華。
盡管是市場經濟時代,景德鎮的深厚底蘊依然讓人肅然起敬。
據了解,除了陶瓷這個傳統產業,景德鎮還有新興的產業,如昌河飛機製造廠,是「哈飛」遷往南方的項目,專業生產直升機,另外還有華意電冰箱廠,這兩家都是有名的國營大廠。景德鎮陶瓷在經濟中已經失去主導地位。陶瓷是一個高污染的行業,以前是燒煤,現在是燒油、燒燃氣。市區在重新規劃後,新辦的陶瓷廠也都往景德鎮郊區遷移.
C. 景德鎮有哪些歷史人物
1、古代名人(16人):
趙慨何稠陶玉霍仲初周丹泉崔國懋昊十九內童賓吳容麂藏應選郎廷極唐英年希堯朱琰寂園叟陳國治
2、清末淺絳派藝人(3人):
程門金品卿王少維
3、民國初年的新粉彩藝人(2人)
汪曉棠潘陶宇
4、珠山八友(10人)
王琦王大凡何許人徐仲南鄧碧珊田鶴仙程意亭汪野亭畢伯濤劉雨岑
5、與八友齊名的青花藝人(1人)
王步(1896-1960年)
6、與八友同時或稍後的粉彩藝人(7人)
張志湯方雲峰汪大滄余翰青張沛軒汪小亭程芸農
7、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其他名匠(10人)
王炳榮王廷佑李裕元李之衡鄢儒珍黎勉亭胡顏標游長子吳靄生曾龍升
D. 景德鎮陶瓷名人錄,感受瓷器文化的魅力
導語:瓷器在中國的歷史最少也有幾千年了,幾乎伴隨中國的整個歷史,因此中國的英文名字China就是由瓷器這一單詞的英文而來的。從古代開始我們的先人就掌握了一套精湛的制瓷燒瓷技術,中國瓷器的品質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像青花瓷、琺琅彩等,同時幾個著名的燒瓷地方由此也被人們所知曉,也涌現了數以萬計的燒瓷大師,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景德鎮的陶瓷名人錄。
景德鎮陶瓷簡介:景德鎮陶瓷「始於漢世」,東漢約公元25-220年,此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並不遠銷。因此,影響所及,極為有限。五代時的景德鎮以為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從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對於宋代青白瓷的製作,對於元、明、清瓷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景德鎮陶瓷大量系藝術陶瓷、生活用瓷和陳設用瓷,以白瓷為著稱,素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之稱,品種齊全,曾達三干多種品名。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裝飾多樣。在裝飾方面有青花、釉里紅、古彩、粉彩、鬥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瓏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產品為大宗,顏色釉為名產。釉色品種很多,有青、藍、紅、黃、黑等類。僅紅釉系統,即有鈞紅、郎窯紅、霽紅和玫瑰紫等,均用"還原焰"燒成。產品馳名世界。
景德鎮的陶瓷市場:國貿美術館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國貿廣場國貿大廈三樓,是由景德鎮鍾氏瓷業與景德鎮紫蓮花網路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集國家大師、省級大師、院校大師、市級大師及高檔陶瓷禮品、藝術化日用陶瓷為一體的佔地1200餘平米的大型室內陶瓷購物廣場,同時匹配大瓷網、買好瓷、大陶網等陶瓷電子商務平台及藝術品展示平台。中國陶瓷城位於景德鎮西郊,佔地426畝,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陶瓷專業市場。中低端市場,陶瓷品種豐富。
景德鎮的十大陶瓷廠: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景德鎮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景德鎮十大瓷廠。景德鎮市人民瓷器廠、景德鎮市藝術瓷廠、景德鎮市紅星瓷廠、景德鎮市紅旗瓷廠、景德鎮市為民瓷廠、景德鎮市宇宙瓷廠、景德鎮市東風瓷廠、景德鎮市光明瓷廠、景德鎮市景興瓷廠、景德鎮市新華瓷廠。
景德鎮陶瓷名人錄:教授級別:萬昊胡獻雅施於人周國楨秦錫麟李林洪郭文連姚永康李菊生鍾蓮生程曲流任瑞華張學文羅學正歐陽世彬方復朱樂耕何炳欽陸軍寧鋼黃煥義餘勇余勐呂金泉曹春生張亞林余小荔楊冰田鴻喜鄒曉松張景輝王安維李文躍朱輝球張蘇波馮紹華李美珍樂茂順程雲徐國基寧左劉升輝黃煥義張文兵白海何炳欽吳天麟寧勤征郭立支林趙傳玉;工藝美術大師:陳金生潘洋陳誠(藝術瓷廠)黃文亮張光明王晶晶萬新華王一萍王慶友湯漪馮祥艾俊姜娜黃文濤黃世啟周小娟常根書王燕吳成婧熊智華王慧玲李申盛秦弦付建文樂明亮余學慧徐鑫吳策候隆義王滿金劉慶華李玉芳余曙亮羅麗娜饒丹張接安徐燕劉盛田李筱玲江樂山胡國輝阮如艷康劍賀平吳國紅劉茜華崔文劍洪瑤占國勝胡中華盧麒梁威林吳義兵劉琴鄧際鳴史重彬萬葉清章茂林陳齊園陳雅玲何超李楓許書瀚舒婷汪涌舒麗鴻胡曉虹危燕萍張萍吳燕萍江華江小平江小平(江南瓷窯)余亞萍葉建明林愛國占艷紅劉嘉鴻黃曉波何景春謝國福周雲鶴項丹袁智華吳萍曹文華程正喜徐海根蔡風玲王曙芳陳國林曾開文曹永俊彭東張筱莉王祖鯨於曉明熊丹霞陳齊招夏奇奇施民卿徐華明黃寒清程沖洪威伍向紅黃孝松邱木生陳志議秦俊王潤之謝婷方雨吳少華黃啟輝余喜珍閔芳項熊丹青岑艷余斌劉泉洲羅來渠王志遠李海珠余曉霞范超徐澤亮秦志成趙容付光
景德鎮瓷器歷史悠久,每個人聽到景德鎮的名字,立馬就會想到他的瓷器,瓷器已經成了景德鎮的代名詞。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景德鎮也不負眾望,涌現了一大批陶瓷屆的大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陶瓷上。他們精益求精,在陶瓷上不斷追求卓越,因此中國的制瓷業才會繁榮昌盛,獨立於世界陶瓷屆的頂峰。
E. 明朝張天三有這個人嗎不是虛構的嗎
趙懷安為電影《龍門飛甲》中的虛構人物,其人物原型為成化年間著名的大太監版懷恩,一個好太監權
懷恩是蘇州府人,本來姓戴,宣德中入宮後,才賜姓懷。另說高密(今屬於山東)人。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綸被殺,其父戴希文時為太僕卿,受株連被籍沒。他以幼童入宮,被閹割為宦官,賜名懷恩。
由於任事恭謹,成化時提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當時汪直掌管西廠,梁芳、韋興等亦很得寵,但懷恩輩分比他們高,性情又耿直,識義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來進諫;又廉潔不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
F. 宣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宣城歷史上的名人有詩人梅堯臣、數學家梅文鼎、紅頂商人胡雪岩、新文版化運動權旗手胡適、徽墨名家胡開文、學者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書畫家吳作人等。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敬亭山、柏梘山、水西山、龍須山四山峰巒疊翠;青弋江、水陽江兩水相依。
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南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
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中國鱷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一翼。
G. 景德鎮的劇情簡介
講述明朝初年景德鎮大窯頭張天三及其父兄、同行燒窯制瓷的傳奇故事。以主人公張天三既特內立獨容行又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展示他們在燒制奇瓷奇器上的種種磨難和追求。除張天三及其幾個同輩人之外,還表現張家第一代人、刻板固執的張澤昌,張天三大哥、捨身忘我的張天一,定瓷傳人、行為怪異的「瓷怪」胡老九,嚴謹真誠、狀如童稚的鑒古大師顏步一,厭惡官場、聰明絕倫的仿古高手周丹泉,以及皇室後裔、古董商司馬遜等的迥異性格、傲然氣節。
H. 景德鎮電視劇中陳家文的扮演者是誰
電視劇《景德鎮》中陳家文的扮演者是高亮。
高亮,著名演員高明專之子,以飾演三老嘎而聞名屬,曾出演《天邊有一簇聖火》。
高亮在《景德鎮》中飾演的「陳家文」,一生努力修為,與李宗翰飾演的「張天三」遍訪天下,終成一方瓷官,為景德鎮的陶瓷文化作出一定貢獻。
I. 景德鎮窯工張天三,真有其人嗎
電視劇虛構出來的人物
J. 急需有關於西塘的歷史人物和名人著作
楊茂 、張成:
西塘兩位元代工藝美術大師,雕漆巨匠。他們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紅技法達到了頂峰,代表了元代漆技作品的最高水平,且對後世漆器的製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作品與當時景德鎮的瓷器並駕齊驅,不僅豐富和美化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促進了 江南市鎮的經濟發展。楊茂的作品《觀瀑團圓盒》至今被北京故宮博物館保存著,該作品還被印製成郵票;張成的《剔紅紫萼圓盤》被日本大津市聖眾來營寺珍藏。
周鼎:
與陳舜俞、吳鎮並稱「嘉善三高士」。周鼎自幼聰明、攻讀經史、博覽群書、學士淵博,官居沐陽典史。後來有一年莊稼欠收,他為百姓請求賑災,觸犯了當局者的利益,引起了當事人的不滿,於是罷官回家,從此不再涉及官場。他曾旅居蘇州,賣文為生,吳中墓誌、譜牒多出其手。周鼎為文嚴整警敏,援筆立就,尤工詩,浙西文士多有慕名前來切磋者,與吳越知名人士吳寬、沈周等都有結交。西塘養育了周鼎,周鼎又將其赤子之心回贈給生他養他的這一方水土,他在《萍川十景詩》中描繪了西塘許多的景緻,如西塘曉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環秀斷虹、雁塔灣頭等,揭示了古鎮西塘當時的生活場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顧錫東:
著名劇作家。原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越劇院院長。他從小愛好古詩詞,解放初參加西塘鎮宣傳隊,邊演戲邊寫演唱材料。1954年,他創作了越劇《五姑娘》,由浙江省越劇團演出,夏衍看了戲後,非常贊賞,特在《人民日報》撰寫文章,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顧錫東一生致力於越劇的創作,寫下了大量劇本,其中以《五女拜壽》和《漢宮怨》最為著名。《五女拜壽》還被拍成電影,影響極為廣泛。顧錫東不僅為中國越劇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我國的戲劇文學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財富,還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尤其是關心家鄉的文化事業,對嘉善田歌的繼承和發展給予了不少的支持。
趙憲初: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192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後一直在南洋模範中學任教,直至退休。曾任上海市徐匯區副區長,上海市政協常委、副主席。在教學中,他主張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不以分數為唯一標准,在數學教學中,有自己的一整套教學方法,被譽為「趙三角」,他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為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
除了以上介紹的西塘名人外,小小的西塘鎮還出了不少傑出人物,如已故的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外交家韓古農、韓詩農,女作家湯雪華,清華大學教授范崇武,南社社員餘十眉、郁佐梅、沈禹鍾等,西塘的流水養育了代代英才,故土的文化造就了代代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