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胥國是什麼時期的國家
上古時期,不過是傳說。
上古神話中華胥之國的華胥氏生伏羲,伏羲與女媧結合專生萬民,這種神話不僅屬存在於漢族神話中,還存在於藏緬和苗瑤中,可見漢藏人的祖先即華胥。傳說中的華胥國是個和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就像伊甸園之於西方,雅利安之於印歐。
華胥(huá xū)是指伏羲(或伏羲氏)的母親華胥氏,相傳華胥踩雷神腳印,有感而受孕,生伏羲(後來的人皇)。在一個叫華胥的地方,古往今來,上百種中華典籍中均記載著一個叫華胥氏的氏族女首領。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方面考證的結果來看,華胥氏是我國上古時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傑出的女首領,是伏羲、女媧的生身之母。
《藍田縣志》中記載的華胥渚,即華胥氏與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就在陝西藍田。當地流傳著一種傳說,此地即華胥氏懷孕後棲息之地。這一傳說已經流傳很多年,無人知其起始時間。
光緒年間的《藍田縣志》以及古書典籍《列子》均有對華胥氏族社會形態的描述。在多種典籍中有關於「華胥國」的記載,而這種記載可能就是指華胥氏族團。「華夏」的「華」應為「華胥」,「夏」為「人」,所以「華夏」即「來自於華胥國的人」。
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2. 古籍中記載的上古時期「理想國」華胥之國存在嗎
有人認為華胥國真實存在過,也有人認為華胥國真實存在過,只是神話傳話或文學創作的。
以下是具體的解釋:
華胥國又稱華胥古國,是上古時期中華大地上一位傑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領華胥氏所創立的國度,其相關的101處遺址在今天的陝西省藍田縣境內殘存著,現在急需開發保護。
華胥國,傳說中虛擬的理想國度,最早見於《列子·黃帝》。華胥氏作為華胥國的女首領,「其治國有方,民無嗜欲,自然而已,是為盛世樂土「。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為追求治世強國,夢寐以求地希望能夠復興華胥國的輝煌,於是有了」黃帝夢游華胥之國,而後天下大治「的典故。
《列子·黃帝》中黃帝夢游華胥的典故,自春秋末年或戰國初年流傳以來,又經西漢劉安《淮南子》、東晉張湛的《注語》,把黃帝塑造成了一個有美好理想追求的人物,以浪漫的精神表現出來。「夢游」成為追憶往事恍如夢境的用語。唐代詩人李商隱「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宋代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即是此意。
從現代考古學和人類社會學研究可知,華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當時社會生產力的代表。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蒙昧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的自然、淳樸、和諧成為文明時代提倡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小國寡民的道家的社會理想,於是便有了華胥國的社會模式。
華胥國位於今藍田縣華胥鎮,《綱鑒易知錄》載:「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注雲:「華胥,在今陝西蘭田縣,小淵日渚。」又據《竹書紀年前編》:「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箋:「按,華胥,地名,在陝西藍田縣。小淵日渚。」大體而言,古華胥國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約20公里的藍田縣華胥鎮。至今華胥鎮保留有一塊關於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間有華胥國三個大字,左邊有伏羲肇娠右邊有黃帝夢游的字樣。
西安市文史研究館的張中和認為:大量的史載、遺物,可資佐證:三皇時代的部落中心即華胥國。華胥的姓氏為風,是現西安市藍田人。她處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媧和伏羲的生母,又是華胥國末期一位傑出的部落首領。是華夏民族在上古時代,與天地八荒進行抗爭和孕育文明的領軍人物。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的張新斌認為:華胥是以母權制為代表的前伏羲時代的人物,是中華人文母祖,是中華民族前華夏民族的重要源頭。陝西藍田保留有華胥的遺跡,並有藍田猿人的發現,二者都是早期人類文化的體現,並有著內在的聯系,以二者為代表的藍田文化,在中華文化源頭的探索過程中,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華胥遺跡
華胥陵
華胥陵也稱羲母陵,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華胥陵是華胥氏死後安寢的陵地,它北枕驪山,南臨灞水,隔河與白鹿原相望,是一塊純陽的風水寶地。華胥陵原周長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長80米,東西寬40米。陵區古柏參天,鍾鼓高懸,殿宇祭台雄偉,常年祭祀不斷。
據許多史書記載,中國上古時期有過一個華胥國,且有遺址存在。據《太平寰宇》記載:「藍田為三皇故居,境內華胥陵」。明·清七部《藍田縣志》均載「藍田有華胥氏陵,尊廬氏陵,女媧氏谷遺址,史稱三皇故居。」《陝西通志》中說:「羲母(風華胥)陵在藍田縣北35里」。《藍田縣志》中說:「藍田縣內有華胥氏陵,史稱三皇故居」。根據這些記載,華胥陵遺址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宋家村。
華胥陵周圍分布著許多同華胥氏與之有關的人文遺址、遺跡。有華胥溝、三皇廟、毓仙橋、阿氏村(媧氏村)、女媧堡、補天台、人宗廟、磨合山、華胥窖、畫卦台等。伏羲創建《八卦》時的「畫卦台」;雷家莊相傳是當年「雷澤」的所在地;傳說「華胥窯」是華胥氏履大人跡後,感虹而生伏羲女媧的窯洞;「毓先橋、毓聖橋」相傳是華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媧時所走過的橋梁;宋家村至今還保存著一通有關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華胥國」四個字,左右兩邊分別是「伏羲肇娠,黃帝夢游」八個字。宋家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明代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華胥國」字樣,左右兩邊分別刻有「伏羲肇娠,黃帝夢游」八個字。這些都是十分珍貴人文遺址與實物。也都進一步印證了《陝西通志》「羲母陵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的記錄。華胥陵是中華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個令全球華人嚮往祭奠的聖地。
文學作品中的華胥國
黃帝神遊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個的哲學命題。因為黃帝的這個夢,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華胥國一詞具有了三層意義。第一,被視為遠古盛世的象徵。如晚唐詩人曹唐,在《聖帝擊壤歌四十聲》詩中,對唐堯盛世予以熱情歌頌,對華胥國那種樸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鄉,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華胥國,嬉遊太素鄉。」第二,被視為可以逃避現實煩惱的樂土。如黃庭堅《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華胥國。爭名爭利休休莫。雪月風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於酒,放縱傲慢。這幾句是說,只有沉醉於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風花雪月。第三,作為清美之夢的代稱。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是說自己懷念美麗的情人卻無法相見,只能在夢里與之重逢了。無論是哪種意義,都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華胥國也曾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在《二刻拍案驚奇》里有一個故事叫《田舍翁時時經理,牧童兒夜夜尊榮》,講的是一個孤兒叫寄兒,生來愚蠢,不識一字,替人家做苦力為生,後來又簽字畫押,被土財主雇去放牛,穿著破布襖,晚上睡在草房裡。
一個道人看中了寄兒的道骨,想帶他出家,寄兒不願意,於是道人就傳授了寄兒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說是睡覺前將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兒遵照道人的囑咐,睡覺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後入睡,在夢里進入了華胥國,在華胥國里,寄兒獻萬言長策,被任命為著作郎,旗幟鼓樂,高頭駿馬,送入衙門上任。從此以後,寄兒白天勞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進入夢中華胥國,飲美酒,享佳餚,看歌舞。被招為駙馬後,又因消除玄菟、樂浪兩個鄰國的威脅,立了大功,被封為黑甜鄉侯,富貴到了極點。到後來寄兒在放牛時發現了一窖金銀,獻給土財主,被土財主收為養子,開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從此以後,白天和晚上開始顛倒過來,白天享富貴,晚上做惡夢。原來傳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來了,他向寄兒講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貴的,晚上就要做惡夢;白天勞苦的,晚上就進華胥國享受富貴。
這個故事是是根據《列子》中的故事改編的,又加入了黃粱夢故事中的細節。《列子》中有一篇講黃帝即位十五年後,白天睡覺做了一個夢,夢游華胥國。華胥國里沒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狀態,老百姓都沒有嗜欲,不以生為樂,不以死為惡,人與人的關系那麼和諧,因而也就沒有什麼愛憎,無利無害,因而也沒有爭斗,沒有需要處理的人際關系。那個國家的人都沒有恐懼,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熱。這樣的一個國家簡直比天堂還美好。後人就用「華胥國」來指美得不能再美的夢境。《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講的是周朝有一個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業,天天想著家業,想著如何掙更多的錢,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夢,夢見自己給人家當奴僕,累得要死,還要受主人的辱罵和鞭打,痛苦得在夢中叫喚,一直到天亮。而這個富翁使用的一個老奴僕,年老體衰,還要整天地勞作,但是一到晚上就夢見自己成為國王,大權獨攬,吃喝玩樂,要啥有啥,快樂無比。當有人對這個奴僕如此辛勞表示同情時,這個僕人說:「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為奴僕,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樂無比。有什麼可怨恨的呢?」那個富翁為晚上夢中的辛勞而煩惱,他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貴,晚上做夢自然就要勞苦,這是自然的規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麼可能呢?」
3. 華胥古國是否存在有何依據呢
華胥國又稱華胥古國,是上古時期中華大地上一位傑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領華胥氏所創立的國度。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關於華胥的記載最早見於《列子·黃帝》,其後上百種典籍均有記載。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傑出的部落女首領,相傳她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 ,生伏羲和女媧 ,傳嗣炎帝黃帝,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
4. 華胥氏的傳說
華胥氏是我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傑出的女首領,神話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母親。 華胥氏是華夏之根。華胥氏是風兗部落的女首領,被稱為華胥氏。華胥氏年輕有為,與族叔風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過著浪漫的游牧生活。相傳華胥氏外出,在雷澤湖邊(今山東鄄城)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腳踩了一下,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生下伏羲。《春秋世譜》中說:「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山海經·內東經·郭注》中說:「華胥履大跡生伏羲」。 華胥氏生下伏羲和女媧,開辟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卷寫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華胥氏開始,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正是由於華胥氏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 華胥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學者顧實先生在《華夏考源》中說:胥、雅、夏等古字相通,華胥就是華夏,華胥文化和我們幾千年的華夏文明關系極其密切。 有關華胥的傳說流傳很多,最著名的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卦、伏羲女媧兄妹結婚延續人類和黃帝夢游華胥國等。在黃帝夢游華胥國的傳說中,反映了許多關於母系氏族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情況。《列子》中說,黃帝夢游華胥國,華胥之人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好。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所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產社會的一種社會形態,部落成員間人人平等,沒有私人佔有的嗜好等一些情況,傳說黃帝在吸收了華胥國的一些治國經驗後,經過二十八年的治理,達到了天下大治。
5. 華胥國的文學作品中的華胥國
黃帝神遊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個的哲學命題。因為黃帝的這個夢,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華胥國一詞具有了三層意義。第一,被視為遠古盛世的象徵。如晚唐詩人曹唐,在《聖帝擊壤歌四十聲》詩中,對唐堯盛世予以熱情歌頌,對華胥國那種樸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鄉,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華胥國,嬉遊太素鄉。」第二,被視為可以逃避現實煩惱的樂土。如黃庭堅《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華胥國。爭名爭利休休莫。雪月風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於酒,放縱傲慢。這幾句是說,只有沉醉於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風花雪月。第三,作為清美之夢的代稱。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是說自己懷念美麗的情人卻無法相見,只能在夢里與之重逢了。無論是哪種意義,都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華胥國也曾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在《二刻拍案驚奇》里有一個故事叫《田舍翁時時經理,牧童兒夜夜尊榮》,講的是一個孤兒叫寄兒,生來愚蠢,不識一字,替人家做苦力為生,後來又簽字畫押,被土財主雇去放牛,穿著破布襖,晚上睡在草房裡。
一個道人看中了寄兒的道骨,想帶他出家,寄兒不願意,於是道人就傳授了寄兒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說是睡覺前將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兒遵照道人的囑咐,睡覺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後入睡,在夢里進入了華胥國,在華胥國里,寄兒獻萬言長策,被任命為著作郎,旗幟鼓樂,高頭駿馬,送入衙門上任。從此以後,寄兒白天勞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進入夢中華胥國,飲美酒,享佳餚,看歌舞。被招為駙馬後,又因消除玄菟、樂浪兩個鄰國的威脅,立了大功,被封為黑甜鄉侯,富貴到了極點。到後來寄兒在放牛時發現了一窖金銀,獻給土財主,被土財主收為養子,開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從此以後,白天和晚上開始顛倒過來,白天享富貴,晚上做惡夢。原來傳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來了,他向寄兒講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貴的,晚上就要做惡夢;白天勞苦的,晚上就進華胥國享受富貴。
這個故事是是根據《列子》中的故事改編的,又加入了黃粱夢故事中的細節。《列子》中有一篇講黃帝即位十五年後,白天睡覺做了一個夢,夢游華胥國。華胥國里沒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狀態,老百姓都沒有嗜欲,不以生為樂,不以死為惡,人與人的關系那麼和諧,因而也就沒有什麼愛憎,無利無害,因而也沒有爭斗,沒有需要處理的人際關系。那個國家的人都沒有恐懼,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熱。這樣的一個國家簡直比天堂還美好。後人就用「華胥國」來指美得不能再美的夢境。
《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講的是周朝有一個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業,天天想著家業,想著如何掙更多的錢,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夢,夢見自己給人家當奴僕,累得要死,還要受主人的辱罵和鞭打,痛苦得在夢中叫喚,一直到天亮。而這個富翁使用的一個老奴僕,年老體衰,還要整天地勞作,但是一到晚上就夢見自己成為國王,大權獨攬,吃喝玩樂,要啥有啥,快樂無比。當有人對這個奴僕如此辛勞表示同情時,這個僕人說:「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為奴僕,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樂無比。有什麼可怨恨的呢?」那個富翁為晚上夢中的辛勞而煩惱,他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貴,晚上做夢自然就要勞苦,這是自然的規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麼可能呢?」
6. 華胥國的華胥遺跡
華胥陵
華胥陵也稱羲母陵,位於陝西省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華胥陵是華胥氏死後安寢的陵地,它北枕驪山,南臨灞水,隔河與白鹿原相望,是一塊純陽的風水寶地。 華胥陵原周長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長80米,東西寬40米。陵區古柏參天,鍾鼓高懸,殿宇祭台雄偉,常年祭祀不斷。
據許多史書記載,中國上古時期有過一個華胥國,且有遺址存在。據《太平寰宇》記載:「藍田為三皇故居,境內華胥陵」。明·清七部《藍田縣志》均載「藍田有華胥氏陵,尊廬氏陵,女媧氏谷遺址,史稱三皇故居。」《陝西通志》中說:「羲母(風華胥)陵在藍田縣北35里」。《藍田縣志》中說:「藍田縣內有華胥氏陵,史稱三皇故居」。根據這些記載,華胥陵遺址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宋家村。
華胥陵周圍分布著許多同華胥氏與之有關的人文遺址、遺跡。有華胥溝、三皇廟、毓仙橋、阿氏村(媧氏村)、女媧堡、補天台、人宗廟、磨合山、華胥窖、畫卦台等。伏羲創建《八卦》時的「畫卦台」;雷家莊相傳是當年「雷澤」的所在地;傳說「華胥窯」是華胥氏履大人跡後,感虹而生伏羲女媧的窯洞;「毓先橋、毓聖橋」相傳是華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媧時所走過的橋梁;宋家村至今還保存著一通有關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華胥國」四個字,左右兩邊分別是「伏羲肇娠,黃帝夢游」八個字。宋家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明代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華胥國」字樣,左右兩邊分別刻有「伏羲肇娠,黃帝夢游」八個字。這些都是十分珍貴人文遺址與實物。也都進一步印證了《陝西通志》「羲母陵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的記錄。華胥陵是中華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個令全球華人嚮往祭奠的聖地。
7. 華胥古國是否存在有何依據
華胥古國是真實的存在過的,在一些出土的歷史文物記載書籍,《列子·黃帝》上有明確的記載,並且在其他的書籍上也有。
8. 華胥夢的典故介紹
【華胥夢】李商隱《思賢頓》詩;「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陸游《晨雨》詩:「飯餘一枕華胥夢,不怪門生笑腹便。」辛棄疾《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詞:「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願年年、人似舊游。」
【夢華胥】周邦彥《浣溪沙》詞:「酒釅未須令客醉,路長終是少人扶,早教幽夢到華胥。」陸游《雜賦》詩之二:「病叟胸中一物無,夢游信腳到華胥。」元好問《題商孟卿家明皇合曲圖》詩:「風聲水聲閟清都,夢中令人羨華胥。」
【華胥路】陸游《雪意》詩:「不須遽覓華胥路,更俟天花落坐中。」
【華胥境】陸游《睡覺作》詩之一:「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趙翼《漫興》詩之二;「眼前便是華胥境,何處還堪著俗氛。」
【華胥國】辛棄疾《菩薩蠻·晝眠秋水》詞:「竹床能幾尺,上有華胥國。」趙翼《忽夢鎮安舊游》詩:「山多盤古年間樹,俗是華胥國里人。」
【華胥事】元稹《憲宗章武孝皇帝輓歌詞三首》之一:「方丈言虛設,華胥事眇然。」
【華胥】李群玉《晝寐》詩:「人間無樂事,直擬到華胥。」陸游《晝寢》詩之二:「鼻端雷動君無怪,路熟華胥不問津。」黃遵憲《寄懷左子興領事》詩:「十載勛名輔英簜,一家安樂寄華胥 。」康有為《明夷閣與梁鐵君飲酒話舊事竟夕》詩之二:「千紅萬紫都看遍,可是華胥了宿緣。」
【夢華】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古人有夢游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之曰《夢華錄》。」張翥《清明游包家山》詩:「輦路迷游躅,宮詞入夢華。」
9. 華胥引講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
1.內容簡介:
若用生命換一個過往完美的幻境,你可否答應?
對某些回人而言,世界的傾答塌只需要那麼輕輕一句話,無奈痛苦的現實,難以承受的痛,不如只求在夢中得到一個圓滿。
以命易夢,輕嘆悲歡離合一場戲,黃梁之後,尚剩幾何?
華胥一引,亂世成殤。
這是一個發生在亂世的奇幻故事。城破之日,葉蓁以身殉國,依靠鮫珠死而復生時,她只是一個「輕若塵埃,一拂即逝」的君禹山君拂。而他兩年後再次與她相遇時,用的也不是陳國世子蘇譽的身份,他只是一個被她救下的藍衣公子。當她彈起華胥調,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夢境與回憶。
幻術構成的曲譜里,盡是人世的辛酸與苦澀。而她與他一次一次於幻境中相遇,身份兩重,緣也兩重。清平華胥調,能不能讓每個人追回舊日的思念,不再悲傷?
作者:《華胥引》為唐七公子所著小說,共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