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介紹壯鄉美食
族是廣西的代表民族,壯族的飲食深受悠久的歷史文化影響,風味獨特。 食材來源:取之自然 純原生態 談到壯族飲食文化,不能不提到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飲食文化叢書編委會高級編委羅書銘。羅書銘多年從事餐飲文化研究,對壯族飲食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壯族作為嶺南地區的土著民族,飲食文化的形成深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已形成口味非常,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隋唐以前,廣西被視為南蠻之地,可食用的東西並不多,壯族人只能向大自然取材,這就形成了壯族人的飲食擅用自然,風味帶有原始特色的歷史印記。從宋代開始,隨著經濟重心南移,壯族人開始種植農作物。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壯族人開始飼養豬、牛、羊、雞和鴨等家畜家禽。經過長時間的勞動實踐,他們對自然界有了更深的認識,食材選取更為多樣化。直至現在,壯族人對美食的取材仍是信手拈來,製作得心應手。 羅書銘曾作打油詩形容壯族人這一特點: 「土雞土鴨土白菜,小筍野蔬入市賣,灕江魚蝦好可愛,髱客喜歡原生態。 」 現在,壯族人主要聚居在百色、河池、來賓、賓陽和柳州等地,這些地方環江繞水,很適合壯族人發展種植作物。壯族聞名遐邇的芋頭、龍眼、荔枝、紅薯、甘蔗和稻穀等,都是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的結果。 代表菜式:各具特色 風味濃郁 壯族人分布在廣西各地,各地方的壯族菜又極具特色。如五色糯米飯、靈川狗肉、十八釀、糍粑、竹筒飯和檸檬鴨等。這些菜式雖各有特點,但口味都以濃郁為主。 拿狗肉來說,不同地方的做法截然不同,如靈川生燜狗肉、柳州脆皮狗肉、賓陽白切狗肉等。 壯族人吃狗肉歷史得追溯到遠古時期, 當時廣西資源匱乏, 窮苦的壯族人沒有食物吃,只能選擇食用看家護院的狗。 此外,糯米也是壯族人常用的食材,五色糯米飯就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道美食。農歷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在那天,壯族人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拋綉球、歌墟等,參加活動的人會自帶干糧,最常見的干糧就是五色糯米飯。五色即紅、白、黃、紫、黑,有吉祥如意之意。 製作五色糯米飯時,先將泡了一夜的糯米蒸熟,再給糯米飯上色。壯族人借用鄉下隨處可見的黃花汁染黃色, 紫蘭草汁染紫色, 紅草汁染紅色, 楓葉汁染黑色, 白色即為糯米原色。上好色的糯米飯可放入鹽、糖等調料入味。這時的五色糯米飯顏色誘人,味道更香。杜甫就曾為此寫下「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的佳句。 用餐禮儀:熱情好客 禮數周全 壯族人非常熱愛他們的民族菜,每每有客人來訪,都會熱情地把壯族菜推薦給他們,用餐時還配上壯族特有的待客方式。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敬酒歌》 。當有客人來時,壯族人會舉行隆重的宴會,邊吃邊飲,邊唱歌邊喝酒, 《敬酒歌》就是唱得最多的一首: 「我家沒有好菜飯,只有土雞土鴨土白菜,希望客人不嫌棄,桌上只有原生態。 」 壯族人在待客時,往往會讓客人在寨子里輪著吃遍全寨。又或是舉行長桌宴,寨子里的各家各戶都把家裡最拿手的絕活亮出來, 讓客人品嘗自家的菜。 宴席上一般有扣肉、 白切雞、豆腐圓和筍片等。 用餐時還必須遵守壯族的傳統規矩, 老人都入座後才能開席; 長輩沒動筷,晚輩不能先吃;在給長輩和客人盛飯時必須雙手遞上。 文化典故:薏苡明珠 壯族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與飲食有關的典故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薏苡明珠」 。 歷史上著名的「薏苡明珠」 ,說的是壯族薏米與馬援將軍的故事。漢朝建武十七年(41 年) ,漢光武帝封馬援為伏波將軍,與扶樂鄉侯劉隆共同南下征伐徵側、徵貳。馬援因此駐軍廣西地區,除作戰外,他還興修水渠、推廣中原生產技術,深受人們愛戴。 據《後漢書·馬援傳》記載, 「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 」由於廣西薏米顆粒大、產量高,能強身健體,避免瘴氣,馬援回朝時,帶了滿滿一袋的薏米和種子准備回去自己種植。 馬援將帶回的薏米獻給了光武帝,由於京城的人從未見過薏米,以為是稀世珍寶,導致馬援引來朝中無數人妒忌。 後來馬援因病而死, 他的仇人借機誣陷於他, 說他貪污大量珍寶。光武帝聽聞後大怒,把原本冊封馬援為新息侯的大印追收回去。馬援的家人用草繩把自己綁了,上朝請罪,連連上書訴冤,並陳述事情的真相,前後共上書六次,言辭極其悲切哀傷,光武帝這才允許他們為馬援舉行葬禮。
B. 關於太和殿的歷史故事
到1959年才發現了原來龍椅的線索。工作人員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舊照片上,看到從前太和殿的原狀。根據這張照片,終於在一處放殘破傢具的庫房裡,發現了一張殘破的雕龍髹金大椅。
這張龍椅從髹漆的方法和雕龍的造型看,應是明代的製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極殿的遺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時,經修理後繼續使用,直到袁世凱時代才被丟至此處。
1963年,故宮決定修復這件龍椅。寧壽宮有件龍椅是乾隆年間太和殿龍椅的仿製品,只有龍頭是清代的風格。另外還發現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這張龍椅。現在我們看到的龍椅正是修復後的龍椅。
另外寶座是根據明嘉靖朝遺物殘件恢復的,因此恢復後的寶座自然是明朝的風格和樣式,與寶座後由清朝保留下來的屏風風格呈現不同,這從寶座和屏風上的龍紋和雲紋能夠十分清晰地分辨出來。
C. 找人陪去旅遊,或者旅行社也行
我也是雲南人,是很多年前去的 ,可能最近幾年價格變化很大,所以只能供你參考一下
一,你先到昆明,昆明每天有兩趟火車去南寧,買票很方便,臨時買也不是問題,關鍵是火車上一路都是向下,氣壓變化極大,所以你需要保護一下耳朵,心臟。
二,到了南寧後,其實出站就有到北海的車,很方便,你們記得地方,然後最好是先把回家的票買好,然後再放心去玩。
三、第一天先找住處,然後買個圖,看下面景點更喜歡哪些,玩個兩到三天就可以了,個人建議住得盡可能靠海邊,感覺一下大海,而且越靠近海邊,越容易吃到便宜的海鮮。
四、下面是南寧主要旅遊景點(個人認為只有青秀山的文人古跡,楊美古鎮的清代街、明代街,花山壁畫三個景點值得一去,其它的山水景色,植物風光對於咱們見慣了大山的雲南人來說,實在沒什麼新意)建議讓酒店幫你包個車前往,雖然多花了點錢,但節約了精力時間,又比較安 全:
1,青秀山
常年蒼翠的青秀山風景區是南寧市最著名的風景區,位於南寧市東南方向約10公里,俗稱青山,由青山嶺、鳳凰嶺等大小嶺組成,建有熱帶雨林大觀、棕櫚園、水月庵、龍象塔、泰國園、瑤池、天池等景點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蘇鐵園。現存明清時期的古跡很多,被評為廣西十佳景區之一。
2,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南寧市南郊,距市區僅7km,距南寧國際機場15公里,在這里可以觀看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表演。良鳳更有陰陽合一的菩提樹一株,其根部酷似一對金童玉女相倚而立,為國內外所罕見。
3、大明山
大明山位於武鳴縣東北部,距南寧104公里,山中四季分明,春嵐、夏瀑、秋雲、冬雪,有「廣西廬山」之稱。
山腳有古代作戰的石城,東端有出土商、周時代的古墓群等。
4,靈水
靈水距南寧市區30公里,在武鳴縣城南1公里處。是一個天然泉水湖,每年農歷三月三及中秋節,數萬壯族鄉親匯聚湖邊,搭台對歌,觀燈賞月,縱情盡歌,通宵達旦。 目前這里辟有國家體委直屬的游泳冬訓基地。
5,龍虎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西隆安縣境內,離縣城36公里,距南寧市西郊83公里處, 總面積21平方公里。南寧至大新、靖西、憑祥、雲南的公路貫通景區,交通十分方便。
龍虎山保護區始建於1980年, 1987年列為自治區級風景區和自治區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岩溶地區的珍貴葯用植物和岩溶景觀。國家級保護植物有毛瓣金花茶、金絲李、蜆木、肥牛樹等, 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獼猴、冠軍犀鳥、蟒、穿山甲等。
龍虎山一大景點是觀猴,現有獼猴2500多隻,集散在路邊、橋頭、沿江迎接賓客,活潑可愛,能與遊客嬉戲玩耍,合影留念。
現已開放的主要景點有:深山逗猴、溶洞奇觀、翠海觀仙女、石林盆景、綠水江泛舟、壯家小竹樓等。另有誘人的陰陽洞、靈芝洞、水龍洞等有待開發。
6,德天風景區
位於大新縣,距首府南寧市僅140多公里,這里有跨越中越邊界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的跨國瀑布,有披著神秘面紗的邊關風情,素有小桂林之稱的明仕田園風光、沙屯的多級疊瀑、奇峰夾峙、樹木蔥蘢的黑水河,綺麗多姿的那岸奇景,怪石遍布的雷平石林和水上石林,層巒疊嶂、溶洞遍布的恩城山水及自然保護區等。
7,楊美古鎮
楊美古鎮位於左江下游,三面環江,與首府南寧市約30多公里,水陸交通方便。楊美古鎮建於宋代,當時是方圓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列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有著名的魁星樓、清代一條街、明清古建築群、梁列亞故居等景點。楊美古鎮的八大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鮮為人知的烽火台等二十多處景點亦頗具觀賞價值。
8,伊嶺岩
位於武鳴縣境內,距南寧市郊18公里,是一座喀斯特岩溶洞。因地處伊嶺村而得名,又名「敢宮」(壯語),意為宮殿一樣美麗的岩洞。
9,花山壁畫
距南寧160公里的寧明縣城,乘機動船從馱龍橋頭上船,沿明江順流而下,二小時可到達。花山整座峭崖畫滿了各種呈土紅色的人像和物像。有關資料記載,花山崖壁畫寬220米,高45米,人物圖像1800多個,繪畫年代在東漢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10,金倫洞
金倫洞位於馬山縣之南21公里的公路干線邊,洞口離公路邊僅數百米。洞長而大,路寬且平。據初步探測,金倫洞穿過12座山腹,遊程達7公里以上,共有5個進出口,洞內各種造型,石柱石花,石簾石幔,石筍石乳,石燈石盞,石瓜石果,石禽石獸......在洞中長廊和大小廳堂,處處豎立,處處倒懸,
11、南寧風味小吃:
南寧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乾隆皇帝鍋燒牛雜粉,爽記魚生及第粥、曾某綠豆大肉棕、李子凡的糯米水圓、成香園茶居並稱邕城"五虎將"。荷香園的荷葉米飯;號稱謨觴粥的美味粥品。夏令佳品鮮蓮冬瓜盅,冬令進補"阿里"狗肉。豆蓉糯飯,吮田螺。"林有記"、"粉角丸等等。
老友面-----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麵食。據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闆便以精製面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面條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後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麵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
八仙粉----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
干撈粉-----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制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捲筒粉---用磨成的米漿放進托盤攤成一張薄餅,撒一些肉末、蔥花在上面,蒸熟後捲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醬料、香油等拌以食用。其實就是雲南的越南小卷粉。
八寶飯------將糯米泡濕,拌以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白果、蜜棗、山黃皮、冬瓜糖等近十種清補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軟滑,甜而不膩著稱。
粥品------粥也有十幾個品種之多,有瘦肉粥、豬紅粥、魚片粥、紅豆粥、皮蛋粥、田雞粥等。特點是香熱鮮美。
酸品------南寧方言叫"酸野"。製作是採用當地物產木瓜、蘿卜、黃瓜、蓮藕、椰菜、菠蘿等時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來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開胃。
檸檬鴨----這個不用多說,我在你們板納吃過檸檬雞的,差不多
12、南寧土特產品:
香蕉-----那龍矮桿香蕉,味道不錯 ,
菠蘿----1952年引進果眼淺的夏威夷和沙撈越品種很不錯。
橙----比咱們雲南的甜橙味道好。
柑----建議你一定嘗一下,一定要選正宗的廣柑
荔枝----楊貴妃都要千里傳送的美味,一定要吃個夠,
龍眼----又名桂圓。是滋朴佳品。 廣西的味道更好
芒果----味道沒有咱們雲南的好,但要大一些,如遇到還是嘗一下好。
13、旅遊紀念品:
皮革製品-------南寧的皮革用品種類繁多,從手袋、行李箱,以及表帶、腰帶、皮鞋、皮袋和皮帶等一應具全。
壯錦---------南寧的工藝品以壯錦最為出名,其歷史悠久,唐宋時已有製作,帶有濃厚的地方民族風格。可作床毯、被面、圍裙、背帶、腰帶、 手提袋、頭巾、衣邊裝飾等。
綉球-------綉球本是南寧市壯族地區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綉球以綵綢製成,直徑約6厘米,內裝豆類或沙子,重約150克,底部綴有 十多條穗帶,球頂連著一根長約60厘米的飄帶。
從南寧坐車到北海大約四至五個小時,也有火車到欽州,但還是坐汽車方便。
第一天:請到北海銀灘的東門那邊住宿,離海近,150一晚有了,要講價的,不要看服務台牆上的價格表,那些亂來的,(就是正對進銀灘的店條件最好,其他不行),去了之後一定要好好看 看海,坐坐船,海鮮會很貴,但還是嘗一下吧,那裡的珍珠很便宜,不過 不要在銀灘的店裡買,要是有機會,去漁村裡買,店裡五千左右的大珍珠項鏈,一千左右就能砍下了,值得去試一下。附近有海軍基地,如果有人帶,也不仿去看一下,感覺一下大船的雄偉。
第二、三天:人造的景點不要去,臭名昭著的就是「珊瑚貝類館」,門票死貴爛貴,又沒啥好看,專門做那些旅遊團隊生意的,「海底世界」也是一般般,唯一的亮點是能潛水,但如果不是小孩「增長科學知識」的話,還是不用進了,建議用省下的錢去潿洲島,那是一定要去的地方,風光非常美麗,但通常周一到周四旅店價格比較好講價,周末的話難點哦
北海的貝殼工藝品很值得買,很漂亮,種類也多,先在網上查一下貝殼知識,說不定還能挑到很少見的珍品。
D. 廣西南寧有什麼美食
1、老友面(粉)
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麵食。主要以精製面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內豉容、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老友粉已成為去南寧旅遊的客人的一道必吃的小吃。
2、八仙粉
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
3、干撈粉
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制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4、捲筒粉
用磨成的米漿放進托盤攤成一張薄餅,撒一些肉末、蔥花在上面,蒸熟後捲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醬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點是軟滑爽口。
5、八寶飯
將糯米泡濕,拌以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白果、蜜棗、山黃皮、冬瓜糖等近十種清補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軟滑,甜而不膩著稱。
6、王府牛雜
吳圩王府牛雜口味出眾,響譽區內外,曾榮獲國家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牛雜都是採用新鮮的原材料,而紫蘇等也是本地盛產的材料,很適合南寧人的口味。
E. 檸檬的歷史和用處
一、檸檬的歷史
檸檬產中國長江以南,原產東南亞,主要產地為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
人們通過對60多種柑橘進行基因組學和生物地理學的分析後發現,柑橘家族(含橙、橘、柑、檸、柚、枳等)起源於喜馬拉雅山之東南山麓,包括緬甸北部和雲南西部。它們的祖先在約八百萬年前隨濕季風遷向內陸,然後又在約四百萬年前先後傳播到澳大利亞和日本。通過區分純種和雜種的柑橘,人們可以追蹤商業栽培品種的譜系和遺傳起源,從而幫助育種者開發出新的柑橘類水果。
二、檸檬的用處:
1、防止食物變色。檸檬汁呈酸性,可防止食物因氧化發生褐變。做水果拼盤時擠點檸檬汁,可以預防鱷梨(牛油果)、蘋果、香蕉等水果變黑。榨果汁時加片檸檬不但能保護維生素C不流失,還能讓果汁保持漂亮的顏色。
2、防止米飯過於黏稠。蒸米飯時,可在電飯鍋里加入幾滴檸檬汁,這樣蒸出的米飯柔軟而不黏糊。另外,檸檬汁也會使米飯色澤更好看。
3、防止紅糖結塊變硬。在紅糖中放一小片去凈果肉的檸檬皮,可以防止紅糖結塊變硬,保持松軟。
(5)檸檬鴨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檸檬富含維生素C、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奎寧酸、檸檬酸、蘋果酸、橙皮苷、柚皮苷、香豆精、高量鉀元素和低量鈉元素等,對人體十分有益。維生素C能維持人體各種組織和細胞間質的生成,並保持它們正常的生理機能。
人體內的母質、粘合和成膠質等,都需要維生素C來保護。當維生素C缺少了,細胞之間的間質,即膠狀物也就跟著變少。這樣,細胞組織就會變脆,失去抵抗外力的能力,人體就容易出現壞血症,它還有更多用途,如預防感冒、刺激造血和抗癌等作用。
F. 武鳴檸檬鴨的來歷和故事
檸檬鴨是廣西南寧武鳴一帶的特色菜餚。檸檬鴨的品牌源流不一,而桂可香檸檬鴨更於自成一絕,成為廣西名菜的代表。希望採納
G. 無錫小籠饅頭的歷史故事
無錫小籠包的基本介紹
無錫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江蘇無錫漢族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
產品特點
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注傳統無錫小籠饅頭做法中,饅頭皮不發酵,因此蒸熟後皮薄而不破,很有嚼勁)、餡多鹵足、鮮嫩味香,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歷史民俗
「游龍」美稱的清代乾隆皇帝,曾遍游名山大川,尤其酷愛江南的佳山秀水、園林古跡和民風民俗。他曾六次下江南巡遊,乾隆下江南之旅,沿南京、揚州、無錫、蘇州、杭州一線,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於1751年舊歷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就品嘗了當地的小籠包,之後小籠包名氣很旺一直留傳至今。探訪乾隆的足跡,聆聽乾隆的軼聞趣事,品嘗乾隆所稱頌的美味佳餚「無錫小籠包」。
製作方法
食品用料
原料:皮凍、瘦豬肉、中筋麵粉、冷水、蟹膏。
調料:香油、蔥姜水、雞粉、白鬍椒粉、白糖、鹽。
1、首先是做皮凍,小籠包里的汁多就看熬皮凍的技術了,皮凍待冷卻後放入冰箱。取豬腿精肉加少許肉鏢用絞肉機絞碎,放入少許蔥,姜,味精,鹽,香料,再加上凍好的皮凍拌勻即可。
2、麵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麵粉爽手,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放入籠屜隔水蒸七至八分鍾,拌勻。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無錫小籠包的品嘗吃法
由於湯汁豐盈,小籠包的吃法也與其它包子不同。包子端上來,取一小碟,倒入少許玫瑰香醋和嫩姜絲佐料,用筷子輕輕地夾起小籠包子移入淺碟,先在薄如蟬翼的包子皮上咬一小口,然後慢慢地吮吸其中熱燙的汁液,一邊吮吸,一邊品嘗,香甜鮮美的滋味便在口腔中彌散開來。湯汁吸得差不多了,再將整個包子吞入口中品味。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這樣的吃法,一來可避免湯汁噴濺、燙傷口唇,二來是在輕啜過程中享受其鮮美的味道。
H. 殺菌的檸檬精油有歷史典故嗎
檸檬樹原產於印度,但是在21世紀時被士兵帶到歐洲。作為一種天然的葯用植物,其果皮也用於烘焙和烹飪。在精油方面,檸檬精油作為香料成分具有悠長的歷史,經擠壓檸檬果皮製得,呈清澈狀,具有清新的柑橘香味。
I. 南寧有什麼典故
1、「老友粉」
南寧老友粉有著百年歷史的美食。據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闆便以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米粉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後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粉"之名。
2、「橫縣魚生」
橫縣吃魚生古已有之。據清代乾隆年間《橫州志》記載,最先吃魚生的是幾千年前生活在鬱江兩岸的橫縣先民———蜑人。有一個出神入化的民間傳說,相傳晉元帝時,逸士董京赴橫州,隱居登高嶺。一日,董京攜蜑人兄妹泛舟賞月,忽見仙人乘槎而來。董京請客,仙人稱不飲熟食,不辭而別。蜑人兄妹進山尋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瓊漿和生魚片款待。後來,兄妹倆按仙人指點如法炮製。從此,橫縣魚生名聲大振,流傳至今。
3、「五色糯米飯」
古時候,有個壯族青年叫特儂,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與癱瘓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特儂非常孝順,怕母親一人在家煩悶,就背著母親上山砍柴、下田插秧。每一次他都帶著一大包母親最愛吃的糯米飯放在她身邊,讓母親餓了隨時可以吃。特儂母子的這一舉動被在山上的一隻猴子看到了。那猴子便趁著特儂到山上砍柴時機,悄悄溜到母親身邊,敏捷地把糯米飯搶走了。母親無法動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猴子搶走糯米飯。一連幾天如此,特儂看著一邊餓極了的母親,無奈地扯著身邊的楓葉,卻又想不出什麼辦法來。猛然間,特儂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黑漆漆的,原來是被黑色的楓葉汁染臟了。看著黑乎乎的五指,特儂靈機一動,立即把樹上的楓葉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狀,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將糯米飯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將黑色的糯米撈起蒸煮,頓時一股清香彌漫全屋。母親在屋裡喊,特儂,什麼東西這么香啊!特儂興奮地說,這是黑色糯米飯,多香多甜啊!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
清晨,特儂帶著母親上山砍柴,他用芭蕉葉包著黑色糯米飯,故意露出一點黑乎乎的顏色。猴子看見了,以為是毒葯,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這一天,特儂吃了黑色糯飯,口不幹不燥,還覺得渾身是勁,打的柴更多了。從此,特儂和母親上山砍柴,都帶著黑色糯飯。後來,壯家人都學特儂,家家戶戶做黑色糯米飯。再後來聰明的壯家人又學會了用黃梔子、紅蘭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最後演變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飯。
4、「檸檬鴨」
說起「甘家界牌檸檬鴨」,其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典故。相傳民國3年(1915),時任廣西都督的武緣籍(現武鳴縣)陸榮廷,和小舅子譚浩明開辟廣西第一條公路——邕武公路。有一天,陸榮廷一幹人馬檢查修路情況時,在界牌村外的界牌亭休息,陸榮廷見此亭旋木開裂,飽受風吹雨打,亭上的壯錦圖案已有些失色、變形。此時,一位農戶正好經過,陸榮廷就詢問了他相關信息,覺得界牌亭是南寧和武鳴的門面,應該修葺。界牌村的村民們聽後覺得非常合理,非常感激陸榮廷,其中一位農戶宰了家裡放養的鴨子熱情招待他們。但是在做菜的時候,由於鴨肉較少,農戶別出心裁放了一些自家腌制的檸檬、酸辣椒、蒜頭、生薑等加入菜中,增加菜的分量。陸榮廷一嘗,檸檬鴨酸辣爽口,香而不膩,食慾大增,並對農戶的廚藝大加贊揚。從此,陸榮廷在界牌亭休憩吃鴨的故事便在村裡傳開來。此後,風雲變幻,時局動盪,一直到陸榮廷辭世的第二年(民國18年(1929)),才修建完畢。
5、「糍粑」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實現了自己的宏願,率領吳兵攻破了楚國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屍以報仇雪恨。此後,伍子胥受封申地。有一次吳王令他率人修建了著名的「闔閭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後,吳王大喜。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自知自己結怨甚多,恐日後有人難以容他。回營後,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飢,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飢的食物也。」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後,多次拒絕伍子胥的忠告,竟聽信讒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後不久,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年糕以蘇州觀前街的稻香村年糕為最佳品。這兒有豬油年糕和果仁紅、白糖年糕。做年糕所用的糯米粉細而甜,色澤白亮,製成的年糕蒸煮煎都可,吃起來又香又甜。豬油年糕又有玫瑰、桂花、棗泥等四個品種,其共同特點是色澤鮮亮,肥潤香糯,久吃不厭。我國人民吃的年糕有南式、北式之分,蘇州年糕是南式年糕中很受歡迎的名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