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中國古代歷史皇上有趣故事

中國古代歷史皇上有趣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6 04:52:56

① 講述中國古代歷史中的有趣的小故事的書是什麼

這種書好多好多,比如邯鄲淳的《笑林》啊,葛洪的《西京雜記》啊,裴啟的《語林》啊,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啊,馮夢龍的《笑史》《笑府》啊等等都是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② 有關皇帝的小故事

1、劉備苦心留住徐庶心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計,但他是孝子,執意要走。劉備頓時大哭,說道:「百善孝為先,何況是至親分離,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親後,以後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明日為先生餞行。第二天,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等到徐庶上馬時,劉備又要為他牽馬,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別,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

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並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但心卻在劉備這邊,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並且在長坂坡還救了劉備的大將趙雲一命。

古往今來,凡是留才的案例,沒有超出劉備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會為你效命。

2、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秦昭王驅車前往拜訪范雎,見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請教:「請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於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語。秦昭王又跪,說:「先生真的就不願意教寡人嗎?」這第三跪打動了范雎,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

秦昭王聽後,第四次下跪,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的。」范雎還是不放心,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

秦昭王對此指責並沒有發怒,並領悟到范雎可能要進言了,於是,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

這一次范雎也覺得時機成熟,便答應輔佐秦昭王,幫他統一六國。後來,范雎鞠躬盡瘁,輔佐秦昭王成就了霸業,而秦昭王千百年來也被人們所稱譽,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

3、庄王愛馬

楚莊王羋侶愛養馬,他有一匹愛馬待的遇超過了大臣。艾瑪!愛馬每天穿著錦綉的衣裳,住著寬敞華麗的大房子,吃著棗肉製作的果脯,躺在竹子做的涼床上。也許是寵愛過度,這匹馬竟然得了肥胖症,最後死翹翹了。

楚莊王號令群臣為愛馬出殯,准備以大夫的禮儀下葬。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國王是在侮辱臣子。庄王下令:有議論葬馬者——殺無赦!

楚國明星——優孟聽說這件事兒,跑進大殿一個勁兒痛哭流涕。老羋說:「老孟你哭啥啊?」優孟說:「大王的愛馬死了,咋能按照大夫的規格下葬呢?我大楚國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以大夫規格葬馬太摳門兒小氣了,應該以君王的禮儀安葬才是。」

庄王陰沉著臉:「那你說咋辦?」優孟回答:「大王您應該給愛馬用雕玉做棺,以上等的梓木做槨,以貴重的樟木裝飾,派數千名士兵挖掘墳墓……」庄王一聽這話,感到不對味兒:「寡人的錯誤如此嚴重嗎?那依你看應該如何去做?」

優孟回答:「還請大王按照六畜應有的方式埋葬為好!以土為槨,銅鍋做棺,放上大棗生薑和香料,祭以糧米,埋葬在大家的肚子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庄王聽從了優孟的勸說,把愛馬交給了伙房,一場葬馬風波平息了。

4、懿公好鶴

春秋時期,衛國第十八任國君衛懿公姬赤閣下對白鶴情有獨鍾。他愛鶴如命,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他飼養的白鶴羽毛潔凈,身姿修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有所愛好,下屬就會投其所好。衛國官吏滿世界驅使百姓,捕獵白鶴送給國君。捕獲的白鶴多了,原有的飼養場地不夠用了,姬赤就不斷擴建宮苑,養殖數量龐大的白鶴,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姬赤根據白鶴品相不同,給他的白鶴們封了不同的品級,享受同等官員的待遇。他領著白鶴逛街,這些「鳥大臣」都乘坐著華麗的馬車,吃喝拉撒睡都有專職人員伺候。養鶴的開銷越來越大,國庫不夠用,姬赤不顧百姓死活,強行攤派給無辜的國民。

北狄王得知姬赤愛鶴荒政,率兩萬騎兵突襲衛國。衛懿公姬赤慌了神兒,下令徵兵抵禦敵人。國內的百姓早就對這個混球的國君失去了信任,紛紛發牢騷說:「大王不是有那麼多鳥大臣嗎,讓他的鳥大臣去迎敵好了!我們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打仗啊?」

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無人理睬徵兵令。姬赤無奈,強行抓壯丁,分發武器倉促迎戰。這支臨時組建的隊伍毫無戰鬥力可言,被北狄騎兵一舉擊潰,衛懿公姬赤來不及躲避,被敵軍亂刀砍死,他的那些鶴估計都被敵軍做成烤「雞翅」了吧?

5、宋仁宗愛吃螃蟹

宋仁宗從小愛吃螃蟹。他不僅是宋朝第一個吃螃蟹的皇帝,還帶動宋朝人開始吃螃蟹,並且認吃螃蟹的風氣在中國流傳了下來。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宋仁宗打小就愛吃螃蟹,一頓不吃就饞得發慌,一吃起來就剎不住車。

那時候宋仁宗還小,還沒有親政,真正掌權的是他名義上的母親劉太後。劉太後見小皇帝吃螃蟹吃壞了身體,當即發下懿旨:蝦蟹海物不得禁御!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當時不僅螃蟹,連蝦都不讓送到宮里來!

喜歡吃螃蟹的宋仁宗,想讓太監宮女偷偷去外面里買螃蟹進來吃,大家都害怕劉太後嚴懲,不敢答應。這時候另一個皇太後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劉太後的好姐妹、親自撫養宋仁宗長大的楊太後,楊太後說:太後何苦虐吾兒如此?你不讓他吃螃蟹,我讓他吃!

於是她經常從悄悄弄些螃蟹給宋仁宗吃。後來宋仁宗長大以後,對楊太後很感激,對劉太後卻心懷怨恨。他為什麼要怨恨劉太後?一半是因為劉太後垂簾聽政的時間太長;另一半就是因為劉太後不讓他吃螃蟹。

③ 有趣的中國歷史小故事

1、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可謂是一代明君,魏徵是他的臣子,魏徵屬於一個敢言敢說的人。他總是會毫不留情的指出唐太宗的問題。曾經有一次唐太宗在逗玩一隻外邦進貢鳥,突然看到魏徵過來了。唐太宗怕魏徵要說他貪圖享樂,就趕緊把鳥藏到了衣服里。

結果魏徵來了之後,一直和唐太宗說話,唐太宗只能聽著。等魏徵走後,唐太宗再把鳥拿出來一看,鳥已經死了。

2、朱元璋

朱元璋是歷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時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書朱元璋直陳時務,批評皇帝用刑太苛。這次上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洋洋灑灑一萬多字,堪稱萬言書。朱元璋讓中書郎王敏將萬言書讀給他聽,可是讀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後,還沒有聽到具體意見,說的全是空話、套話。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類的話,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還沒聽完就脾氣大發,把茹太素叫來斥責了一番,並處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讀了一遍,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以後,才涉及本題,建議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門施行,同時指出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講清楚了,卻啰啰嗦嗦寫了一萬七千多字,這是繁文之過。

3、歷史上最長壽的人

「菜籃公」陳俊,「菜籃公」原名陳俊,湯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歷經唐、五代、宋、元諸代,享壽444歲。是有史書中記載的世界上最長壽之人,也被人稱作「小彭祖」。

4、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之得道高僧),至今已歷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留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千古禪語。

5、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

一天,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乾隆出的對子聽著是:兩碟豆。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如此簡單?要小心應對,答道:一甌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說的是——兩蝶斗。

紀曉嵐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說:我指的是——一鷗游。皇上又說:花間兩蝶斗。紀曉嵐隨口應道:水面一鷗游。PS:(乾隆言:懟得好,來人,拖出去)。

④ 古代帝王的故事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二十六個年頭,終於統一了中國。天下初定,秦王政第一件急著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給自己確定一個稱號。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帝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通知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像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秦王政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謚法。謚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跡,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象話,更沒意義。他宣布廢除謚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為「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
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藉助這些措施,是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

⑤ 中國歷史上皇帝任性的故事

1、梁武帝蕭衍原是南朝齊雍州刺史,負責鎮守襄陽。他乘齊朝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齊兩個朝代皇族內部互相殘殺,引起內亂,從而導致亡國,所以對親屬十分寬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責罰。梁武帝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過很大的貢獻。
梁武帝到了老年,決定舍棄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顯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誰說了算?大臣們急得團團轉,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們就把他接了回來,要他繼續主持朝政。梁武帝回宮後,想想不對:「普通百姓出家後,要還俗還得拿一筆錢向寺院贖身;我是堂堂一國之君,還俗怎麼能不出錢呢!」於是,梁武帝再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這次大臣們又來請他回宮,他說什麼也不答應了。有個大臣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皇上既然『捨身』為僧,我們就要為他『贖身』,才能請他回宮啊!」大臣們覺得這話有道理,就化了一萬萬錢,去同泰寺為梁武帝「贖身」。寺院住持收到這么一大筆贖金很高興,十分爽快地同意這位皇帝和尚還俗。過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為了表示自己虔誠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還把宮內的人以及全國的土地都「舍」了。梁武帝「舍」得多,為他「贖身」的錢也要化得更多。大臣們花了一個月,湊足了二萬萬錢,又把他贖了回來。過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們只得又用一萬萬錢為他「贖身」。梁武帝前後四次出家當和尚,大臣們共花了四萬萬「贖身」錢,把國庫都給折騰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當和尚,不管國家大事,朝政混亂,最後連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2明代天啟時,外有金兵侵擾,內有明末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朱由校卻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⑥ 中國古代史上有哪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小故事

曾經在乾隆年間發生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例,公元1781年的時候,已經退內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容卿尹嘉銓,為了給自己的父親申請一個從祀文廟的待遇,於是他就上書乾隆,但隨後就被乾隆判處了死刑,原因是當年尹嘉銓在奏摺中說自己是古稀老人,在這之前乾隆已經詔告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乾隆用了古稀老人這個稱號,肯定是不允許其他人在用這個稱號,所以尹嘉銓的這個行為就是公然與皇帝搶名號,最後乾隆直接把尹嘉銓判出來絞死,罪名就是古稀罪,尹嘉銓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古稀罪處死的人!

⑦ 中國古代皇帝有沒有做過什麼比較有趣的事情

蹴鞠皇抄帝唐朝的唐僖宗,對蹴鞠的迷戀已經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他曾經常常得意洋洋的自我吹捧說:「如果我要是考打球進士,那一定是狀元郎。」當時碰巧遇到四川缺一個節度使,而且有四個合適的人選,唐僖宗決定,採用蹴鞠的方式選官。最後比賽結果,蹴鞠技術較好的陳敬暄出任四川節度使。

⑧ 中國有趣的歷史故事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採信的「墜馬說」。

墜馬說

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這里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麼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乾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後,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今陽歷8月25號)病死了,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根子就不會落下了。

雷擊說

雷電一直被古人視作最可怕的自然力。我國古文字中的神字便是雙手握雷電的形象。成吉思汗死後18年,一位羅馬教廷的使節來到蒙古,發現蒙古人也十分懼怕雷電。這位異鄉人還作出了一個判斷,成吉思汗是死於雷擊。

這種說法比較離。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裡卻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後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記敘並非無稽之談。

「中毒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義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有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游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

「被刺說」

這種說法與上面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了放鬆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說」

這種說法,即未見於正史,野史也沒有記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間流傳。這一風流事件也是因為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兇手」當然就是這位美麗女人了。據說,這位主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了。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裡,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給咬掉了,頓時血流如注。一個長年在外征戰的67歲老人,哪遇到過這種事情,又哪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為這是一件發生在帝王身上的難以啟齒的特大醜事,就被瞞了下來,對外只稱大汗是墜馬受傷致病重。本來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會過放過她,跳黃河自盡。

此說荒誕不經,但細分析一下還是有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那麼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體條件的,陪寑時乃裸體,何處藏帶凶器和毒葯?即使帶有凶器和毒葯,作為一個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這種情況下,兩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處。

這個傳說夠得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風流故事中的極品了!真是這樣,這也是一種報應——風流人物風流死。

⑨ 中國古代歷史漢武帝的簡短小故事

金屋藏嬌的典故。陳阿嬌是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長劉徹幾歲,她的母親是回漢景帝的胞妹館陶答長公主劉嫖。阿嬌自幼生的端莊優雅,嫵媚動人,劉徹和表姐自幼在皇宮里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自然很親近。
有一天,姐倆在宮女的陪伴下在皇宮里玩耍,這時漢景帝和館陶公主走過來,看到姐倆玩得如此高興,又是如此親近,長公主有意把阿嬌許配給劉徹,如此一來親上加親,自己的地位就會更加鞏固。
於是就把小劉徹叫過來,問他:彘兒(劉徹),想娶媳婦嗎?劉徹看著阿嬌姐姐笑著沒有回答。長公主指著身邊的宮女們,問劉徹:她們怎麼樣?劉徹搖搖頭。長公主又問:你阿嬌表姐好嗎?劉徹笑著回答:阿嬌表姐好。長公主又問:彘兒,你長大了,怎麼待你阿嬌表姐啊?劉徹回答: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就是說:如果娶阿嬌為妻,我要造一個金屋子給阿嬌表姐住! 「金屋藏嬌」一段佳話從此傳遍天下。
劉徹長大後,覺得阿嬌驕慣恃強,且為人狠毒,工於心計,有心悔婚。但是他的祖母和母親,以及王公大臣們都極力反對:皇帝,金屋藏嬌一事已傳遍天下,傳為佳話,皇帝金口玉言不能失信於天下。劉徹只好聽從祖母和母親的安排,娶阿嬌為皇後。

⑩ 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九頭鳥可以說是楚文化的象徵標志。九頭鳥出自《山海經》中的「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九鳳也就是九頭鳥了,楚人有崇鳳的傳統,楚人也愛將傑出人物比做鳳,如楚狂對孔子作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楚人不但崇鳳,也很崇「九」,如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辯」等。值得一提的是,九鳳是吉祥神鳥,可後來它卻為妖氣十足代表災難的「九頭鳥」代替,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得從西周第4任天子周昭王南征說起,周昭王伐楚,中楚人之計,死於漢水。周人自然對楚人非常痛恨,就開始詆毀楚人,楚人的圖騰九鳳自然不能逃脫被污衊的命運,結果也就由神鳥淪落為妖鳥了。
之後秦滅六國,楚文化受到極其嚴重的打擊,九鳳的形象徹底消失,九頭鳥的形象開始在全國傳播開來,但在很長時期內,九頭鳥都沒能與湖北人聯系起來,它與湖北人的聯系得到明清時期,而且又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明朝萬曆年間,湖北人張居正為相,在任期間,他有一次一下子就保薦了九名湖北人為御史,他們彈劾貪官污吏,使得時局為之一新,那些被免官罷職的貪官對這些湖北人恨之入骨,因此咒罵道:「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第二種說法:滿人入關,在湖北一帶遭到激烈抵抗,湖北的一些地區給予滿人以重大打擊,之後即使滿人坐穩江山,大局已定,不少湖北人仍然拒絕與清廷合作,他們同時還對受清廷籠絡的湖北同鄉非常鄙視。面對這種情況,滿人在湖北為官者在當地當真是舉步維艱,對湖北人極為惱火的滿人們就編出了這句話,以他們心目中的「妖鳥」九頭鳥來咒罵湖北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後武昌首義,湖北打響了反清第一槍,統治中國近300年之久的滿清王朝一夕瓦解,消息傳來,舉國歡騰,有人當即作詩道:「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
湖北這個地方,地處天下之中,是四方要道。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民智則相對比其他地區高些,幾千年的興亡盛衰,又使處於兵家爭奪之地的湖北歷經戰火,湖北人自然也必須使自己變得更具有心計,更精明,這樣才能使他們生存下去。
湖北人和他們的鄰居湖南人一樣,喜歡吃辣椒,他們也都具有拼搏進取的精神,但與性格倔強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的湖南人比起來,湖北人又多了些曬脫,他們的心眼比湖南人多些,遇事也相對較靈活些,但這樣有時候也容易導致他們做事會半途而廢。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也是有褒有貶,褒義是說他們聰明能幹,貶義則說他們狡黯多心。不過和湖北人打交道,也不需要像一般人說的那樣提防「九頭鳥」的心機,湖北人聰明多心機只是他們性格的一方面,他們同時還具有豪爽大方,性直心善的特點,如果能使他們覺得和你投緣,他們同樣會對你表現出豪爽仗義的性格特點。
參考資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465.html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歷史皇上有趣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