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中國古代愛國將領的故事400字左右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在《滿江紅》里傾泄著滿腔熱血,他背刺「精忠報國」的情懷深深地打動著我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
關天培是廣東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兵奮起反抗。他親自點燃火炮,轟擊敵人。當英軍擁上炮台時,關天培拔出腰刀,同敵人搏鬥。他受傷數十處,最後戰死在炮台上。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聶士成率部鎮守天津,7月5日聶軍與義和團合力圍攻紫竹林租界,與敵激戰八晝夜。7、8日間美、法等國援軍趕到租界內,9日凌晨八國聯軍6000人開始向駐守八里台的聶軍反撲,由於兵力懸殊,聶軍陷入聯軍重重包圍之中,聶士成沉著指揮,與聯軍激戰2個多小時,後因彈葯匱乏,聶士成率部突圍至八里台附近,此時聶士成雙腿均已負傷,營官宋占標勸他退下,聶士成奮然橫刀躍馬挺立橋頭督戰,並向左右說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話音未落,一發炮彈在附近爆炸,聶士成腹部被彈片擊中,腸子流出體外數寸,聶士成依舊巋然不動,這時又被子彈洞穿頭部、胸部,聶軍門血流遍體,壯烈殉國。
B. 歷史 中國古代亡國公主下嫁給將軍的故事,要真實的歷史事件,不要小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回婚,以寇警暫停。城陷,答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日,長平主復甦。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C. 古代愛國將領的故事
郭子儀(697——),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在《滿江紅》里傾泄著滿腔熱血,他背刺「精忠報國」的情懷深深地打動著我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
關天培是廣東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兵奮起反抗。他親自點燃火炮,轟擊敵人。當英軍擁上炮台時,關天培拔出腰刀,同敵人搏鬥。他受傷數十處,最後戰死在炮台上。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聶士成率部鎮守天津,7月5日聶軍與義和團合力圍攻紫竹林租界,與敵激戰八晝夜。7、8日間美、法等國援軍趕到租界內,9日凌晨八國聯軍6000人開始向駐守八里台的聶軍反撲,由於兵力懸殊,聶軍陷入聯軍重重包圍之中,聶士成沉著指揮,與聯軍激戰2個多小時,後因彈葯匱乏,聶士成率部突圍至八里台附近,此時聶士成雙腿均已負傷,營官宋占標勸他退下,聶士成奮然橫刀躍馬挺立橋頭督戰,並向左右說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話音未落,一發炮彈在附近爆炸,聶士成腹部被彈片擊中,腸子流出體外數寸,聶士成依舊巋然不動,這時又被子彈洞穿頭部、胸部,聶軍門血流遍體,壯烈殉國。
D. 中國古代著名的將軍
1、項羽 東方的漢尼巴(一樣地苦大仇深、一樣地使過破釜沉舟、一樣地所向無敵、一樣地功敗垂成、一樣地一生只吃過一場敗仗但軍事身涯就此完蛋.連吃敗仗的年份都一樣,嗚呼!) 最佳戰例: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 垓下之戰,以十萬兵力敵韓信五十萬,非戰之罪也 但其戰略頭腦太成問題,雖非智障,但至少與常人相去不遠。故漢尼巴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與孫子齊名,而小項卻被民間貶為莽夫典型,同呂布共類. 2、霍去病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與李世民同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不至學古兵法。」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第,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3、衛青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之一 西羅馬帝國的冤大頭之一 匈牙利公國助產士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紅根正者(奴隸) 但考慮到其戰績有不盡完美之處,列於外甥之後 (?~公元前106)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 。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不久被武帝升為建章監、侍中,遷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車騎將軍率萬騎出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擊匈奴,進至龍城(今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境),斬獲700人,受爵關內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萬騎出雁門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境)反擊匈奴,斬獲數千。二年春,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出雲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闕(今內蒙古臨河西北),再折向南,圍殲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斬獲數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開辟其後出擊匈奴單於本部的基地,受封長平侯。五年春,率騎兵3萬出高闕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俘獲1.5萬人,拜大將軍,統領眾將。六年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今和林格爾西北)擊漠南單於大本營,殲萬餘人(見河南漠南之戰)。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將軍、5萬騎出定襄奔襲匈奴,擊潰單於本部,追至掣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面支脈)趙信城,燒匈奴積粟而還。是役斬獲近兩萬人,給匈奴以沉重打擊(見漠北之戰)。因功與霍去病並為大司馬。衛青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 。用兵敢於深入 ,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漠北大戰後未再出征。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國際影響,是禍水西引的大功臣。觀其保證中華數百年的安泰與西歐上千年的混亂的偉大戰績,列於高位,宜也 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邊的同行,老班簡直是天使) 以戰養戰的行家裡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後世追隨者強多了) 恐怕是新疆分離主義者最痛恨的歷史人物 班超(32一102),字仲升,東漢名將、外交家。扶風安陵(屬今陝西咸陽)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從竇固擊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殺匈奴派駐鄯善、於闐之使,廢親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鞏固漢在西域的統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於闐等國兵大敗姑墨(今新疆阿克蘇一帶)的侵犯,又上疏請兵,欲平定西域。從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陸續平定莎車、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姑墨、焉耆等國,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抵達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還,十四年回到洛陽,拜射聲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動長達31年之久,平定內亂,外御強敵,保護了西域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補充: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後裔。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主要活動於齊威王時期。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穀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之為軍師。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針對魏強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防務空虛,採取"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先攻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示敵以弱,爾後直奔大梁,逼使龐涓倉促回救,而在其回軍必經之途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截擊,大敗魏軍,擒(一說"擒"為制服、戰勝)龐涓(見桂陵之戰)。二十七年,魏又因韓聯絡齊、宋,不赴逢澤(今開封南)之會而攻韓,韓求救於齊。齊再度以田肦(一說田忌)、孫臏率軍救韓,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撲魏都大梁,待龐涓撤圍,即還師回齊。然魏軍欲全殲齊軍而緊追不舍,孫臏因勢利導,以逐日減灶之法迷惑龐涓,誘其棄主力步兵,僅以輕車銳卒追趕,齊軍則以逸待勞,連車為壘,伏於馬陵(今范縣西南),大敗魏軍,殺龐涓(一說自殺),擄魏太子申(見馬陵之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臏兵法》,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占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 補充: 6、韋睿 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韋睿 睿(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的名將。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曾祖時遷至襄陽。宋時為右軍將軍、輔國將軍等職。指揮果斷,謀略過人。 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韋睿督軍北伐,攻拔北魏小峴城(今合肥東),隨即進軍合肥。魏將楊靈胤率眾5萬來,梁軍懼不敵,請求增兵。韋睿認為,兵貴齊心不在眾,應速與戰。遂列陣,待敵臨近,指揮猛沖,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戰艦圍攻,強弩齊發,魏軍大潰,梁軍入城,斬俘萬餘人。 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軍數十萬圍鍾離,韋睿與右衛將軍曹景宗奉命往救,率軍進屯邵陽州。隨即在敵營前,通宵達旦築成營壘,又激戰一整天,數次挫敗魏軍進攻。時值淮水暴漲,他遣將以小船載草,灌上膏油,焚燒敵橋,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鬥。在梁軍總攻下,魏軍大敗,溺死、被殺者各10多萬,被擒5萬。韋睿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毛澤東在讀李延壽著《南史》卷五十八《韋睿傳》的批語中說:「(韋睿)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贊揚他會打仗,善於調查研究;贊揚他豁達大度,能團結幹部;贊揚他作風好,謙虛樸素,廉潔克己,等等,認為「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 7、周瑜 年輕、能幹、人又帥,風流倜儻,萬人迷一個 其戰績與韋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歷史影響份上,七吧 周瑜,生於公元一七五年,死於公元二一○年,東吳大將。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吳蜀聯合,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名傳華夏。後進取南郡時,被曹仁的伏兵射傷。為人器量狹小,陰狠刻毒,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箭瘡發作而死。 補充: 8、徐達 明初第一名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飛的異世知己,可惜直搗黃龍還是沒成功,敗陣而回,還落了個岳武穆的下場,悲矣 徐達(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參加農民起義軍,因智勇超群,位在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克集慶(今南京)。繼又率部攻佔鎮江(今屬江蘇)等地,為開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貢獻,授淮興翼統軍元帥。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身先諸將,沖鋒陷陣,擊敗陳友諒軍前鋒。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國。二十五年,以大將軍率師出征,先佔淮東,繼平浙西,連戰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同年十月,以征虜大將軍率師25萬北上,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揮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徐達長於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補充: 9、郭子儀-- 再造唐朝者 (697~781),唐朝傑出將領。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初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唐天寶八載(749),任橫塞軍使,後以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十四載,在唐平安史之亂中,任朔方節度使,由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東征,出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攻取靜邊軍(今山西右玉),進圍雲中(今大同),攻克馬邑(今朔州),開東陘關(今代縣東北)。十五載,率兵應援河東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李光弼,由井陘(今屬河北)進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與光弼合兵十餘萬,連敗安祿山同黨史思明於九門(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經新樂、行唐附近河段)等地。進至恆陽(今曲陽),採取深溝高壘,敵來則守、敵去則追,晝揚兵、夜襲營的戰法,使史軍疲憊後出戰恆陽東嘉山,大敗史思明及其援軍,俘斬4萬餘人,收復河北十餘郡,切斷安軍後方交通,牽制其西進,使河北戰局出現轉機。擬將進兵范陽,獲悉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失守,唐玄宗西逃,遂與李光弼引兵入井陘。旋奉命率兵5萬至靈武,護衛新即位的太子李亨(是為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八月,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朔方節度使。十一月,討平進逼靈武的叛將阿史那從禮和河曲九姓府、六胡州諸部落數萬眾,解除了朔方後顧之憂。二載二月,郭子儀率兵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馮翊(今陝西大荔),一度攻破潼關,大敗安將崔乾佑。四月,授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奉詔引兵赴鳳翔(今屬陝西),於途中在白渠留運橋(今三原東南)設伏擊敗安將李歸仁鐵騎5000。五月,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今西安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兵15萬,再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大敗之,斬其6萬人,收復京都長安(今西安)。十月,隨李俶乘勝東進,在回紇軍配合下,大敗安將嚴庄、張通儒等15萬兵於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迫安慶緒棄洛陽退守鄴城(今安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受命經營河北。乾元元年(758),進位中書令,奉命與李光弼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共數十萬大軍聯合討安慶緒。十月,領兵渡黃河,至獲嘉(今屬河南)大破安將安太清,進圍衛州(今衛輝)。時魯炅等四節度使亦會於衛州,安慶緒傾鄴城兵7萬來援。子儀選3000弓弩手設伏於營壘,先戰後退誘安軍至壘下,伏兵萬箭齊發,安軍敗走。 補充: 10、李牧--戰國四大將之首 又一位只敗在自己人手裡的名將(末代皇帝總和自己過不去,崇幀也是) 其對後世戍邊制度有重大影響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台的。 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他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斗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他有嚴格的防守措施,挑選派出人員偵探敵情、隨時發出報警信號。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但匈奴卻以為李牧膽怯,軍卒中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將領膽怯,為此常有議論。趙王聞聽傳言,便責備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趙王,召他回朝,另派別將取代他。
採納哦
E. 求中國歷史上的愛國將領和他們的故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版頭說惶權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袁崇煥,在兩次寧遠之戰和錦州之戰中,給後金兵以大量殺傷,並且打死努爾哈赤(一說),尤其是在第一次寧遠大戰中,以一己之力抗擊後金的進攻,不可謂不忠烈。
鄭成功,為抗清甚至與父親決裂,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
F. 關於中國古代的名人故事
1、孔子相師
一日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地化解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2、韓信點兵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
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只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嘩。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接著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多出2名。
韓信馬上向將士們宣布:我軍有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眾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
於是士氣大振。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逼,楚軍亂作一團。交戰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3、不邇聲色
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你是誰?」
女子說自己是「家欠官債、被迫賣身」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
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夫人,說她丈夫喜歡吃鹿肉絲。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了。夫人問,你們把鹿肉絲擺在了什麼地方?大家說,擺在他正前面。
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一下,鹿肉絲放得離他最遠。結果,人們才發現,王安石只吃離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擺著鹿肉絲,他竟完全不知道。
4、千里送京娘
據說,趙匡胤年少時,因得罪朝廷而闖盪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經路過華山,從一群強盜手裡救下苦命女子趙京娘,趙匡胤與趙京娘結為兄妹,並獨行千里護送趙京娘回家。
一路上趙匡胤對京娘體貼關懷。途徑武安門道川,趙京娘晨起,臨淵梳妝,向他訴說愛慕之情。趙匡胤躊躇滿志,婉言回絕。
京娘因而投湖自盡,趙匡胤在悔恨交加中投軍。他登基後,追封趙京娘為貞義夫人。
5、孫武練兵
孫武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
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但宮女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赦免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闔閭失去愛姬,心中不快。
孫武便親見闔閭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
聽了孫武的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在孫武的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G. 中國古代歷史名將都有哪些,他們的生平事跡
蒙恬
李廣
衛青
霍去病
岳飛
楊業
戚繼光
事跡可以在網路里輸入人名查一下
H. 中國古代將領的故事
拿破崙·波拿巴簡介
性別:男
出生年月:1769--1821
國籍:法國
職務: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肖城破落貴族家庭。布里埃納軍校畢業,後在巴黎軍事學院肄業。1785年任炮兵少尉。受啟蒙思想影響,參加法國革命。雅各賓專政時期任炮兵上尉。1793年,出色指揮土倫戰役,擊潰王黨軍隊,獲少將銜。督政府時期因與雅各賓派關系密切,一度被捕。1795年10月,任法軍統帥,鎮壓王黨軍叛亂。1796年率軍進攻義大利,1798年侵入埃及。1799年回國。發動政變(11月9日,共和新歷霧月18日),成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1804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民法(即《拿破崙法典》)、商法和刑法,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對內鎮壓王黨復辟勢力;對外多次粉碎反法聯盟,嚴重打擊歐洲封建勢力。後逐步對外侵略擴張,與英、俄爭霸。1812年對俄戰爭失敗。1814年反法聯軍攻陷巴黎,被流放於厄爾巴島。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鐵盧戰役失敗後被流放於聖赫勒拿島。1821年病死於該島。
I.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