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湘陰縣的由來
數年前,北大高材生賣豬肉的事可是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其實,職業不應分高低貴賤,都是憑勞動吃飯,何況360行,行行出狀元,即便是做小事,也能有大作為。湘陰縣汪浪就是這樣認為的,雖然他在賣臭乾子,但一樣志向不小。
在街邊一個不起眼的三輪車旁,圍著好些個市民和學生,他們在排隊買臭乾子,這個小店的老闆叫汪浪,是一個先天性的殘疾人,是一個辭職下崗的創業者,是湘陰縣海哥臭乾子攤的老闆。找到的工作也不理想,只能說是混一下而已,拿著微薄的工資,汪浪想到,不能這樣繼續自己的人生。於是,他想到自己創業。
可是中國人多,干哪一行的人都多,汪浪一時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有一次在外面奔忙,肚子餓了,想隨便買點東西填下肚子。四下望望,看到了他從小最愛吃的臭乾子,那陣香中帶臭的味道似乎也特別濃,直向汪浪撲來。於是,汪浪買了好幾塊,吃得津津有味。當最後一塊乾子下肚,靈光一閃飛入大腦,汪浪反問自己:「臭乾子幾乎隨處可見,廣受人們喜愛,我為什麼就不能做臭乾子呢?」打定主意後,汪浪決定學習做臭乾子。
真是不如巧遇啊,既然這的臭乾子這么好吃,就跟這家的老闆學吧!汪浪開始跟老闆師傅套近乎。閑談中,當他聽說汪浪要學做臭乾子後,腦袋直搖,不行不行,青年人怎麼能幹這事。老觀念還是認為,年輕人是天之驕子,做這種小買賣手藝活,是暴殄天物,誤人子弟。而且,師傅嚴重懷疑這小子的動機,莫不是另有「企圖」。
汪浪並不氣餒,連續幾天他都跑到這家店裡,跟師傅軟磨硬泡,表示誠意。最後,師傅終於答應教他臭乾子的製作工藝。於是,汪浪的偉大志向開始了。
汪浪很聰明,很快掌握了這門手藝,然後用自己存的錢,還有父母的贊助,開了自己第一家臭乾子三輪車流動攤。因為風味獨特,汪浪的生意越來越好,但他並不滿足,不斷在做味道改進的嘗試。他想打破臭乾子傳統的單一品種,他在尋求突破。
汪浪採用的食材都是極衛生的,用他的話說,這是入口的東西,要保證大家的健康,寧願多花些錢,也不能做昧良心事的。這反映出他處處在為顧客著想,這種經營之道,對他的生意也是很有幫助的。口碑就在顧客的嘴上,口口相傳,他的臭乾子店很快名聲在外。
他每天都會奔波在湘陰縣的每個地方,白天有時會到六塘鎮、三塘鎮、東塘鎮、石塘鄉、長康鎮、湘陰縣城叫賣,晚上一般都在左宗棠廣場、東湖旁、步行街、尚書路等地方叫賣,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有人等侯他,只賣他的臭乾子,衛生、味道正!
選擇賣臭乾子,也是因為汪浪喜歡這東西,他有一個習慣,有好的東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且,正是因為喜歡,他才會用心做,並想方設法把臭乾子做得更好。至於下一步,汪浪說要通過賣臭乾子起家,將來還要開連鎖的品牌店,要通過踏實苦幹,開辟一條實現自身價值的道路。
每年都有人說工作難找,寧願窩在家裡啃老,其實這是一種惰性,是他們總想著坐享其成,而不願去開拓自己的人生路。努力,並不一定能達成所願,但不會有更壞的結果。汪浪賣臭乾子的事,對青年人的求職和人生態度或許都有一些啟示。湘陰小吃湘陰特產湘陰美食臭乾子
他是一個先天性殘疾人、也是一個不願向現實低頭的創業者,他是湘陰海哥臭乾子的老闆,他就是汪浪!
Ⅱ 湘陰有哪些歷史名人名事
1、周式
周式,宋代,湖南湘陰人,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首任山長,因品學兼優,誨人不倦而著名。宋開寶五年(972)潭州太守朱洞籌資建造了嶽麓書院,特聘周式為嶽麓書院首任山長。
宋真宗趙恆因賞識周式才學而召見他,冊封他為國子監主簿。在周式的精心經營下,嶽麓書院學生由60多人增至數百人,開啟湖湘一脈濃厚學風。周式故後,鄉賢雲集追悼。
Ⅲ 湖南嶽陽湘陰八甲的塔,多少年歷史
文星塔,地處湘陰城郊八甲。據清光緒《湘陰縣志》載,始建於宋元時期版。後坍毀,於乾隆50(1785)年重權建。塔身七層,高30米,全用花崗石石塊砌成,內有石級可登至第四層,然後設木梯可至頂層(現在已經沒有了)。塔尖壘疊鑄鐵巨球三個,中用鐵柱貫串,直刺天穹。整個塔形象巍峨,壯麗,是湘陰縣城標志性建築之一,與烏龍塔合稱『雙塔凌雲』,構成瀟湘八景之一。眾多文人雅士都曾題詠。40年代日寇屢次犯境,縣城雖經日機狂轟濫炸,此塔仍巍然屹立,安然無恙。解放初我在湘陰縣中讀初中,來往於縣城與南泉寺校址之間,屢次都從塔前經過,均未入內。今日方始入塔攀級登臨眺望,得償夙願。另烏龍塔,亦始建於1785年。
Ⅳ 湘陰的歷史
湘陰歷史源遠流長。據近年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隸長沙郡。西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或國或郡,羅國均其屬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徇定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縣屬劉。劉備、孫權以湘水為界分治荊州後,羅縣歸孫,仍隸長沙郡。至晉代隸屬未變。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縣治設琴棋望(今縣蘆葦場鯰魚洲中部)。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縣治遷黃花城(今濠河口鎮黃花嶺)。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湘陰入岳陽縣,縣治遷長樂古城(今汨羅市長樂鎮)。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縣治又遷至春秋羅子國都城、秦代的羅縣縣治古羅城(今屈原行政區馬頭槽)。唐武德八年(625年),並羅縣入湘陰。此時縣域廣闊,地墨守成規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廣,難於治理,遂析湘陰縣東部地置昌江縣(今平江縣),同屬岳州。同年湘陰縣治遷城江城(汨羅市川山坪鎮常公村)。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縣治再遷白茅城(今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陰改屬潭州(今長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治遷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現在的縣城(文星鎮)。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清朝仍屬長沙府。民國初年湘陰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年(1940年)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屬湘潭專署,1964年屬岳陽專署。1966年,因縣域寬、人口多,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後改市),1983年2月,與瀏陽、寧鄉縣一道,湘陰劃歸長沙市管轄,見《中國.長沙——長沙市政府門戶網站 但隨即湘陰縣又劃歸岳陽地區。——1986年,與汨羅同屬地改市後的岳陽市。
Ⅳ 湘陰縣和湘陰王的由來
湖南湘陰抄歷史源遠流長。據襲近年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隸長沙郡。西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或國或郡,羅國均其屬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徇定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縣屬劉。劉備、孫權以湘水為界分治荊州後,羅縣歸孫,仍隸長沙郡。至晉代隸屬未變。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
Ⅵ 湖南有什麼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一、故事:蘇仙傳說
「蘇仙傳說」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蘇仙,名耽,桂陽人。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與母親用桔葉、根、井水配馬嶺山桃石熬制湯劑,救治了病人。後隨道士出遊,民間傳說他已跨鶴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申報的蘇仙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風俗習慣: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話、贛方言、客家方言,另外,還有湘南土話、鄉話這一些尚未確定歸屬的方言。湖南是一個方言復雜的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既能說本民族語言,又能用漢語方言進行交際。
2、湖南戲曲
湖南省現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實景節目《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長沙火宮殿臭豆腐,口味蝦,水煮魚頭,鴨脖子,唆螺、魚頭豆腐、豆腐乾、津市牛肉粉、耒陽壇子菜、荷葉包飯、臘魚、臘肉、臘腸、剁辣椒、三角乾子、龍脂豬血、岳陽燒烤、瀏陽蒸菜。
(6)湘陰老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湖南的一些風景名勝: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東經110°20'30"~110°41'15"、北緯29°16'25"~29°24'25"之間。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奇山異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風景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韶山位於湖南省湘潭縣境內,距長沙市108千米,是長株潭城市群中一顆美麗的明珠,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故鄉,也是他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Ⅶ 歷史哪個朝代皇帝定都湘陰
您好,據查,歷史上沒有朝代定/都湘陰
湘陰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
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隸長沙郡。
西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或國或郡,羅國均為其屬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徇定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縣屬劉。劉備、孫權以湘水為界分治荊州後,羅縣歸孫,仍隸長沙郡。至晉代隸屬未變。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縣治設琴棋望(今縣蘆葦場鯰魚洲中部)。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縣治遷黃花城(今鶴龍湖鎮黃花嶺)。
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湘陰入岳陽縣,縣治遷長樂(今汨羅市長樂鎮)。
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縣治又遷至春秋羅子國都城、秦代的羅縣縣治古羅城(今屈原行政區馬頭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並羅縣入湘陰。此時縣域廣闊,地轄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
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廣,難於治理,遂析湘陰縣東部地置昌江縣(今平江縣),同屬岳州,同年湘陰縣治遷城江城(汨羅市川山坪鎮常公村)。
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縣治再遷白茅城(今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陰改屬潭州(今長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治遷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縣城(今文星鎮)。
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
清朝時期,湘陰縣仍屬長沙府。
Ⅷ 列舉兩個關於湘江的歷史人物
唐太宗、孫權。
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湘江流域屬南荊州,一度長沙、桂陽二郡屬孫吳,武陵、零陵二郡歸劉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取荊州,武陵、零陵二郡亦轉歸於吳。至此,湘江流域乃至湖南全境均為孫吳所有。孫吳在湖南境內共置八郡,其中湘江流域所設長沙、衡陽、衡東、零陵、桂陽五郡。
唐宋時期。貞觀十年(636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勢將天下分為十道,湘江流域位於江南西道之境,包括潭州長沙郡、衡州衡陽郡、岳州巴陵郡、郴州桂陽郡、永州零陵郡及道州江華郡。廣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觀察使,駐衡州,「湖南」之名由此始,仍轄潭、衡、邵、永、道5州,湘江流域為其所轄。宋初,地方行政管理沿襲唐制,仍實行道、州郡、縣三級制,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湘江流域隸屬於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其中潭、衡、永、郴、道隸荊湖南路,岳州隸荊湖北路。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其源頭有4種說法:一是傳統的正源(俗稱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河源為海洋河,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二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白石河),往東流至西波江口稱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瀟水,在永州市的萍島匯合廣西來水稱湘江。學界較流行的說法是白石河源。流經湖南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至岳陽市的湘陰縣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為源,湘江幹流全長844公里, 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里
Ⅸ 湘陰名勝古跡導游詞
湘陰名勝古跡來之----遠浦樓自(介紹)
遠浦樓坐落在美麗的濱江大道中段,左側距湘江大橋200餘米,右側為濱江風景圓林區,因瀟湘八景之一遠浦歸膽而得名。該樓建於2004年,整體為三層四搌樓閣式。一層周圍設石欄,遊人可憑欄遠眺。前後頂層中間位置以及門口懸掛有名人踢寫的「遠浦樓」和「遠浦歸帆」牌匾;前後底層兩邊的圓柱上清代詩詞中關於湘陰的兩句:「五嶽惟衡麓,三湘獨此清」。獨具匠心的遠浦樓。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仿古建築藝術的壯麗畫卷。
每當夕陽西下,遠浦歸帆的情景就映入人們的眼簾:江河如練,平湖似鏡,柳岸如煙,遠山若黛,江水共長天一色,晚霞與孤鷺齊飛。江湖之上,白帆片片,;櫓聲悠悠,北雁嘎嘎南歸,遊人歸心私箭。暮帆千疊,依此泊港,岸上的人們佇立江邊,等待著親人安全歸來。久別重逢之喜悅,捕魚豐收之歡欣,生意有成之欣慰,功名順暢之佳音,構成了一幅人間真真切切的親情圖畫。
喧鬧之後,大江上湧出一輪皓月和滿天星星。湘水如銀,恑燈閃爍,漁火、星光、蓬影、城廊,浮動在無際的碧水之間。這就是自然天成的「遠浦歸帆」圖。
遠浦樓是湘陰人一種精神和理念的體現,她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展示著絢麗迷人的風采。
Ⅹ 湘陰太傅路的由來歷史
這里的「太傅」指的是左宗棠
左宗棠就是湘陰人,一生經歷了平定太平天版國運動,洋務權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
左宗棠 1885年 9月5日 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
為了紀念左宗棠,就把這條路命名為「太傅路」,此外縣城唯一的市民廣場叫左宗棠廣場,有一家酒店叫左宗棠大酒店;至於左宗棠故居、左文襄祠更是湘陰縣城重要的人文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