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文峰塔的歷史與故事榆社

文峰塔的歷史與故事榆社

發布時間:2021-03-06 02:39:46

Ⅰ 文峰塔的神話傳說

文峰塔傳說:文峰塔,百十年風雨浸襲,安然無恙。傳說銅頂鑄成後,因重達數噸版,安裝權困難,當地群眾以土壘台,用木杠順坡慢慢上橇,歷時數月,感動魯班,他乘一個風雨之夜,施神力將銅頂提了上去。自此,魯班在文峰塔一帶香火不絕,倍受尊敬。 日軍入侵時,對塔頂垂涎,幾度欲作軍火原料,當地人民一面加緊保護,一面以魯班故事嚇唬鬼子,日軍為了維持「王道樂土,歌舞昇平」的虛假景象,懾於民憤,才改變計劃,塔得以倖存。

拓展資料:

文峰塔,亦名文筆峰,又稱凌雲塔。是應城市僅有的一座古塔,塔址位於湖北省應城市南郊四華里處的沙崗村。倚塔遠眺,富水風光,盡收眼底。文峰塔歷經明、清多次毀於兵禍,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重修建,保存至今。20世紀90年代末,應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文峰塔公園,以加強對文峰塔的保護,文峰塔被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Ⅱ 文峰塔的歷史你知道嗎

河南安陽文峰塔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獨特的塔,位於安陽市古城內西北隅,建於後周文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塔建於天寧寺內,故原名天寧寺塔。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黃邦寧主持重新修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八龍冢位於許昌城北2公里陳庄村西,為東漢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荀淑八子(儉、緄、靖、燾、汪、爽、肅、 )均為東漢末年和曹魏時期的名士,人稱八龍。如荀爽,十二歲通曉《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曇的孫子荀攸是曹操的謀士,曹操稱贊他「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荀 是荀淑的孫子,濟南相荀緄之子,曹操的重要謀士,官至尚書令。傳說荀淑死後,八子在冢頂各植柏一株,故稱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個為八子葬處,時曠年久,八冢已為平地。八龍冢呈圓形,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

那麼文峰塔到底獨特在何處呢?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峰塔之獨特,在於其一反常規,塔身上大而下小,呈傘狀,為國內外所罕見。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壁厚2.5米。塔身有五層重據,從下往上逐級增大。每層檐角均懸有銅鍾,微風徐來,叮當之聲悅耳動聽,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磚木結構,琉璃瓦頂,塔的八面壁上分別飾有直欞窗、圓券門和佛教故事磚雕,刻工細致,形象逼真,造型動人。

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個圓形蓮花座,蓮瓣共七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

圓形蓮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其他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我們再來看一下八根龍柱之間的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

西南角的這幅是釋迦佛說法像。
西面的這幅就是悉達多太子,即釋迦佛誕生的圖像。
西北角這幅雪冊苦行修定像。
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
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
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架像。
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後侍佛聞法像。

可以看到圖里的人物已經明顯中國化了,人物的線描畫法也完全是中原式的,說明釋迎牟尼這位西方的聖人那個時期已經在中國深入人心。而且,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從這些圖像可以看出當時的浮雕工藝已經非常精湛,也可以感覺到那個時期佛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們嚮往美好、和平的心情。

進入塔門,沿72級台階盤旋上到塔頂。由於樓梯向上越來越陡,現在來到塔頂平台,可以看到塔頂正中聳立著的是一座高達10米的寶瓶狀塔剎,與北京北海的白塔塔剎極為相似。塔頂四周為l米多高的女兒牆,平台可容納200餘人。從塔頂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陽的全貌。明朝時期我們這里被稱為彰德府城,周長9里l13步,大小街道90多條,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有9府18巷72胡同之說。現在,文峰塔所在的行政區叫做文峰區。

為了改造舊城區,安陽市政府實施了五路一橋工程,對路面進行了美化、亮化,文峰塔周圍的這條環形道路--文峰大道,就是其中的一條,它是為了保護文峰塔,維持安陽古城原貌而專門設計的。這條路周圍的新建築群,包括路燈也都是仿古代的,為古城又添了一道艦麗的風景。

1997年,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詩人趙朴初先生游覽文峰塔後揮毫賦詩:"層傘高擎窣堵波,漚河塔影勝洹河。更驚雕像多殊妙,不負平生一瞬過。

Ⅲ 介紹山西省榆社箕城鎮文峰塔作文

我的家鄉在古都安陽,在文峰中路的入口處,有一座高高聳立的塔,它就專是舉國聞名屬的文峰塔。
文峰塔周圍有一些不大整齊的石頭。附近的花草樹木密密層層,綠樹成蔭。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周圍的花開的非常紅,紅的像被紅色的彩筆染過似的。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已經有一千多歲了,它的形狀特殊,上大下小,呈傘狀在我國古塔中極為少見。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是紅牆綠瓦,每一層都掛著一個小鈴鐺,微風一吹,銅鈴就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最奇妙的,當然就是它的「腳」下的「蓮花寶座」了,一片又一片像似蓮花,又不是蓮花的葉子。文峰塔的門,也是很奇妙的,兩扇大門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在大門上又雕刻啦一些佛祖,雖然我看不懂上面刻著什麼,但可以看出來圖案非常精美。
每當我在外地旅遊,看到塔,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家鄉的文峰塔,一相比。想還是我家鄉的文峰塔好。

Ⅳ 榆社文峰塔五十字的故事傳說短

建安三年(來公元198年),曹操源討伐呂布,苦戰日久未果。而呂布卻因內患陳登,且惑於妻妾之言,終為曹操所擒。白門樓上,劉備以丁原、董卓的緣由將呂布致死。曹操也怒斬高順,淚別陳宮,義降張遼。呂布既定,曹操勢力進一步擴大。[2] 內閣密詔,千里獨行

Ⅳ 晉中榆社文峰塔作文600

高三像一條陰晦的荊棘大道向我們綿綿展開。敞開你們的喉嚨,一路高歌邁過去,迎接你的將是陽光明媚的敞闊坦途,高三像一輛亢奮的鐵革戰車向我們隆隆駛來。騎上你們的戰馬,奮力搏殺沖過去,迎接你的將是金光燦燦的勝利金杯,高三像一位和藹的長髯智者向我們款款走來。運用你們的睿智,排除萬難闖過去,迎接你的將是春意盎然的人間天堂,高三像一位冷艷的妙齡少女向我們翩翩飄來。捧出你們的痴心,意氣風發迎過去,迎接你的將是溫馨熱烈的朱唇香吻……

有人說,沒有經歷過高三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至少少了一次特殊的生命旅程。高三意味著搏擊,意味著鋪墊,也意味著重生。

的確,高三會讓我們承載的太多太多,讓人窒息,又令人難忘。不過,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晦澀,等我們從裡面走出來看看天的時候,才會更加地感受到世界的七彩美麗!

所以,經歷高三,是幸福到來的一刻。

做正確的事,把事做正確,才做得成正確的人;做完美的事,把事做完美,才稱得起完美的人;做成功的事,把事做成功,才算得上成功的人。學業和愛好,前途命運與一時的感官滿足,孰輕孰重?高三也應該明白了!

不要為知識不牢、方法不對、能力不夠而焦慮,要在大壓力、快節奏的環境中反復的自我認知反省、從容應對;要在無邊的練習、無休止的考試中不斷的自我分析、科學加壓,讓高三這個另人發狂的魔鬼遁出我們的視野,讓高三這個文化地獄變成理想的天堂,高三,要活出精彩.

把沉重的心理壓力、緊張的焦慮不安帶來的極度疲勞睏倦,變成拼搏向上的動力;把沉重繁雜的課業帶來的壓抑消極,變成對學業的主動把握;把考試「考活」,把學習「學活」,找到學習的感覺,增強必勝的信心。

Ⅵ 關於臨海文峰塔的歷史和故事

歷史
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始建。
宋、元、明、清均經重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黃邦寧為塔門楣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修時改為七層。
1964年,安陽市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的修整。
2001年,恢復部分建築。
文峰塔背後的故事
中國的塔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主要用於供奉佛祖舍利或大德高僧靈骨,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塔除了以上作用,也逐步成為古代一些城市或地區的風水建築,荊門現存的三塔既有共同又各有不同作用,按照傳統城市選址和建築布局,東寶塔用於鎮地域龍脈,月亮湖廣場的白骨塔用於鎮古城水口,文峰塔用於乞求一州文運昌盛,人民安泰。由於社會的發展,今天三塔已成為歷史人文景觀,這里讓我們去探索文峰塔背後被遺忘的故事。
文峰塔修建於公元1862年,距今143年。位置在荊門古城鳳鳴門文廟和貢院西,與文廟和魁星閣左右呼應。《荊門直隸州志》載 「文峰塔在龍泉書院巽方,與東山塔遙對,同治元年紳土周瀚等創建,意取『雷風相薄』為書院多士勵也」。但是文峰塔門楣上的石刻落款卻為「同治壬戌春,州牧牟嗣龍建」,可見,文峰塔名為牟嗣龍所建,事實上真正籌資建塔者當為晚清荊門名紳周瀚。根據州志和周氏後人周忠斌提供的周氏家譜記載,周瀚名周厚躬,號寶生,亦號瀛海,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周瀚為晚清布政史、三品封疆大臣周玉衡第五子,民間亦稱「周五老爺」。周瀚37歲時(公元1856年)他的父親和三哥周恩慶、四哥周炎在江西吉安平亂中戰死。咸豐皇帝諭旨撥款為他父親在現工商街原老文化館院內建周貞恪公祠,並御文致祭,極盡殊榮。周瀚憂思父兄,從四川辭官回荊門守孝,從此淡泊名利,深居簡出,不再入仕,並在九龍谷石婆望夫下結廬隱居。後經州牧請求,周瀚才出山負責操辦團練維護城市治安,周瀚《長林營建記》和《團坊議》州志有載。周瀚熱心公益事業,從1860-1863年間,籌資主持在鳳鳴門外修文峰塔,於白雲洞斯台上增建白雲樓,這兩處工程根據碑記同時動工,周氏家族捐資約百分之六十。筆者發現凡周瀚自己主持修建的工程皆不留本人題記。從遺留在龍泉中學白鶴亭上周瀚撰寫的《景萊別墅記》中可以看出他不凡的文采和情操。
人世滄桑,短短的140年過去了,當年與文峰塔相配套的一些建築毀於戰亂人禍,也許由於文峰塔是石頭的組合,石頭的堅固才使它保留下來,然而今天的文峰塔並非昔日的文峰塔。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象山大道,文峰塔地處象山大道中軸線,本來是城市一道美麗厚重的歷史文化景觀,據說是有礙行車安全,文峰塔只好讓位,向西移走約300米重建在現龍泉公園內,文峰塔的文物價值也就打了折扣。有識之士評曰「文物變成了無物」。我們不敢說這是愚昧之舉,但是它總比徹底毀掉了的好。
「雲漢昭回,文筆鳴鳳」今天當我們漫步在龍泉公園,大概很少有人去看一眼文峰塔,然而「文峰塔」這個名字將永遠銘刻在每個荊門人的心中,但願文峰塔佑福荊門文運昌盛,讓荊門的明天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幸福。

Ⅶ 阜陽文峰塔的歷史與故事

阜陽文峰塔位於安徽阜陽市中心幹道潁州路文峰公園內(文峰公園因此得名)。

據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

康熙三十五年(1696)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此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庄嚴。

文峰塔與奎星樓,都建在城之東南方,即巽方。《山海經圖贊》說:「地虧巽維,天缺乾角」。阜陽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窪,據《潁州志》記載:堪輿學家認為東南窪而地輕,地氣外溢而難出人才,須建塔以鎮之。《易·巽》說巽象風:「隨風,巽」。疏去:「風既相隨,無物不順」。按儒學家說法,巽為文章之府,塔有卓筆之形。故稱「文峰塔」。

文峰塔既與「文」相關又極富道教色彩,該塔一些磚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祈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陰陽魚圖案。這對研究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審美心理和阜陽歷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動的寶貴資料。總之,這類塔屬於舊時所謂風水塔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Ⅷ 有關隴西文峰塔的傳說和歷史。

文峰塔,位於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迎春堡村南高約30米二級台地中央,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迎春堡村南高約30米二級台地中央,側北建一六角亭,亭對面不遠處是塔坪廟院,東、北兩側各有人行道蜿蜒而上,南面有車行路道通向山樑,北面台地下有文(峰)鴛(鴦)公路經過,西北角是塔坪公路管理所。佔地面積12.5平方米。是一座直徑4米、高24米的七級八角樓閣式實心磚塔,由基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基方形,邊長8米、高3米,塔身八角形,轉角處砌成抹角倚柱,4—7級各面均有磚砌券形壁龕,層間疊澀出檐,檐下施菱角紋,頂層檐角安置鐵制風鈴,塔頂為八脊置獸攢尖式。剎為九重輪環的相輪,呈棗核狀。此塔寶剎凌霄,雄偉壯麗。是隴西縣保存最久、最優美的佛塔,也是定西市僅存的一座清塔,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隴西文峰塔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四月(1836年6月)。據文峰塔碑記載:「舊有磚塔,巍然遠峙,然已歲久傾圮,竟致故址無存,而科名漸減。郡伯唐公(唐樹義,貴州遵義人。任鞏昌知府期間,對地方多有建樹,治貪官,肅吏政,修河堤,建折橋,修葺威遠樓,擴建南安書院,籌資增加教育膏火,培植良好文風等。隴西百姓為懷念他,勒石『唐樹義遺愛碑』置於威遠樓上),甫下車,即以培植斯文為已任……出東郭,行二十里許,山麓稍平處,四面環顧,謂此地建塔最宜。選定基址,卜吉於四月朔日開工……」文峰塔是座七層八棱(面)攢頂樓閣式實心磚塔。「發地四鋪而聳,凌空八相而圓」。

1985年撥款維修,正方形體塔基下用混凝土澆注切地圓型塔基,以進一步牢固基礎。翻瓦塔頂,填補裂縫,1至4層加固鐵圈匝以防地震。1994年,當地政府修建了500畝的塔坪公園,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最佳的場所,並加大了對塔周邊環境的建設,修起了寺廟,綠化了山野。

2007年4月10日晚,文峰塔遭受雷電襲擊,塔體損壞,塔身多處崩陷,被擊毀的塔檐、裂縫、斷裂的角柱等塔體主力構件,已無法堅持長久支撐,承受各種自然外力作用。當地政府組織人力,撥出專款對此進行了維修。如今,塔坪上蒼松翠柏,林木葳蕤,神采奕奕的文峰塔又昂首翹望,見證著隴西這片熱土的歷史變遷,關注著「鞏昌重鎮」的繁榮昌盛。

Ⅸ 文峰塔來歷

文峰塔在五代後抄周廣順二年(952年),始建。宋、元、明、清均經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黃邦寧為塔門楣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修時改為七層。1964年,安陽市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的修整。2001年,恢復部分建築。

(9)文峰塔的歷史與故事榆社擴展閱讀: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壁厚2.5米。磚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

塔身有五層重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塔剎屬藏式喇嘛塔,為清代砌築。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

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級上有平台,下有圈門,每層周圍有小園窗。塔座落在一個高達二公尺的磚砌台基上。塔身底層的四正面有雕塑精緻的園券門,門頂用磚雕刻有二龍戲珠。塔均為磚木結構,以磚砌為主,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立於蓮花座之上。

閱讀全文

與文峰塔的歷史與故事榆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