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狡兔三窟的負面人物
成語「狡兔三窟」字面意思是說狡猾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比喻人要多些掩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兔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這個故事也就是《馮暖客孟嘗君》。
齊國國相孟嘗君門下有個食客名叫馮暖,他足智多謀聰明善辯,被孟嘗君派往薛地收債。馮暖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庄戶,立即以孟嘗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孟嘗君見到馮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只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嘗君知道馮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後來,齊國國君廢除了孟嘗君相位,他只好退居薛地生活。薛地百姓聽說孟嘗君來此的消息,扶老攜幼走出數十里路去夾道歡迎孟嘗君。此時他才恍然大悟,馮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燴。馮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
解釋:
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
比喻人為了自身安全而設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策略。
Ⅱ "狡兔三窟"說的是誰的故事
戰國時,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於一死。」於是他出謀劃策,為孟嘗君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
「狡兔三窟」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或有多種避禍方法。
Ⅲ 你知道"狡兔三窟"這個成語有什麼典故嗎請查一查,並把與故事有關的人物寫下來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叫門客馮諼去薛地收債並順便買回家裡缺的東西,馮諼假借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契全部燒毀,借債的百姓對孟嘗君感激涕零。馮諼回來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藉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州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諼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裡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諼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諼這么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諼干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諼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諼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諼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諼的老母親送錢用。馮諼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千人了。養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諼,說:「這傢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諼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諼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准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諼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諼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諼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乾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諼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諼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諼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麼名堂啊!」馮諼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麼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麼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准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麼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諼又冷淡了。
後來,齊國國君廢除了孟嘗君相位,他只好退居薛地生活。薛地百姓聽說孟嘗君來此的消息,扶老攜幼走出數十里路去夾道歡迎孟嘗君。此時他才恍然大悟,馮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諼。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躺著(指放鬆戒備)。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予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向西去魏國活動,他對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到所處,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國家富庶而軍事強大。」於是惠王空出上位(指相位),讓原來的相作了上將軍,派使者帶著黃金千斤,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千斤黃金,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是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
齊湣王聽說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派遣太傅攜帶千斤黃金、繪有文採的車子兩輛、佩帶的劍一把,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沒有福氣,遭受了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深信於巴結迎逢的臣下,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來輔佐,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姑且回到國都來,治理全國的百姓吧。」馮諼告誡孟嘗君道:「希望你向齊王請求賜予先王傳下來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禮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成就,馮諼回報孟嘗君:「現在三個洞已經營造好,您可以高枕作樂(無後顧之憂)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諼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麼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馮諼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嘗君又穩當當做了幾年相國,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馮諼的計謀所賜啊。
馮諼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利貸。當時,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廣泛使用貨幣。
故事二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他在家裡一共養了三千個客人。由於人實在太多,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雖然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意,但是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畢竟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待遇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後來,有一個朋友給孟嘗君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也沒什麼專長!」孟嘗君聽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但還是把他留下了。因為孟嘗君覺得馮諼沒有什麼專長,所以就不怎麼理會他,家裡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裡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乾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但是,馮諼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庄戶,立即以孟嘗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孟嘗君見到馮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只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嘗君知道馮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馮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煖。
孟嘗君問馮煖:你為什麼會看得這么長遠呢?
馮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
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
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
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成語「狡兔三窟」就是從這個故事二來,字面意思是說狡猾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比喻人要多些掩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
孟嘗君小傳
孟嘗君是薛國(夏商周三代東方的一個諸侯國,今官橋、張汪鎮一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後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喂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後,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後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餘眾。[2]
Ⅳ "狡兔三窟"說的是誰的故事
"狡兔三窟"說的是馮驩的故事
【成語】: 狡兔三窟
【拼音】: jiǎ版o tù sān kū
【解釋】: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權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叫門客馮驩去薛地收債並順便買回家裡缺的東西,馮驩假借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契全部燒毀,借債的百姓對孟嘗君感激涕零。馮驩回來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Ⅳ 類似狡兔三窟的故事
成語故事
故事一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叫門客馮諼去薛地收債並順便買回家裡缺的東西,馮諼假借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契全部燒毀,借債的百姓對孟嘗君感激涕零。馮諼回來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藉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州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諼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裡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諼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諼這么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諼干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諼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諼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諼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諼的老母親送錢用。馮諼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千人了。養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諼,說:「這傢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諼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諼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准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諼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諼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諼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乾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諼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諼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諼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麼名堂啊!」馮諼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麼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麼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准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麼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諼又冷淡了。
後來,齊國國君廢除了孟嘗君相位,他只好退居薛地生活。薛地百姓聽說孟嘗君來此的消息,扶老攜幼走出數十里路去夾道歡迎孟嘗君。此時他才恍然大悟,馮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諼。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躺著(指放鬆戒備)。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予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向西去魏國活動,他對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到所處,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國家富庶而軍事強大。」於是惠王空出上位(指相位),讓原來的相作了上將軍,派使者帶著黃金千斤,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千斤黃金,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是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
齊湣王聽說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派遣太傅攜帶千斤黃金、繪有文採的車子兩輛、佩帶的劍一把,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沒有福氣,遭受了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深信於巴結迎逢的臣下,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來輔佐,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姑且回到國都來,治理全國的百姓吧。」馮諼告誡孟嘗君道:「希望你向齊王請求賜予先王傳下來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禮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成就,馮諼回報孟嘗君:「現在三個洞已經營造好,您可以高枕作樂(無後顧之憂)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諼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麼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馮諼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嘗君又穩當當做了幾年相國,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馮諼的計謀所賜啊。
馮諼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利貸。當時,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廣泛使用貨幣。
故事二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他在家裡一共養了三千個客人。由於人實在太多,孟嘗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雖然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意,但是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畢竟人的才能是有差異的,待遇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後來,有一個朋友給孟嘗君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孟嘗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麼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也沒什麼專長!」孟嘗君聽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但還是把他留下了。因為孟嘗君覺得馮諼沒有什麼專長,所以就不怎麼理會他,家裡的傭人看到孟嘗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裡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乾脆離開算了!」孟嘗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但是,馮諼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庄戶,立即以孟嘗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孟嘗君見到馮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只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嘗君知道馮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馮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煖。
孟嘗君問馮煖:你為什麼會看得這么長遠呢?
馮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
孟嘗君一聽:那我該怎麼辦呢?
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
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同時,馮諼又叫孟嘗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嘗君說: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成語「狡兔三窟」就是從這個故事二來,字面意思是說狡猾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比喻人要多些掩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
孟嘗君小傳
孟嘗君是薛國(夏商周三代東方的一個諸侯國,今官橋、張汪鎮一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後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喂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後,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後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餘眾。
Ⅵ 狡兔三窟指的是哪個歷史人物的故事
狡兔三窟,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指的是孟嘗君與他的門客的故事。
原文節選: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譯文: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
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於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並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
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齊王聽到這些情況,君臣都驚慌害怕起來,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黃金、兩輛彩車、一把佩劍(給孟嘗君)。
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那些逢迎討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希望您能顧念先王的宗廟,姑且回來統率全國人民吧!」馮諼提醒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來先王傳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
宗廟建成了,馮諼回來報告孟嘗君說:「三個洞穴都已鑿成了,您可以暫且高枕而卧,安心享樂了!」。
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沒有一點禍患,都是(由於)馮諼的計謀啊。
(6)狡兔三窖相關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諼客孟嘗君
Ⅶ 狡兔三窟的主人公是誰
狡兔三窟:孟嘗君
【原典】
齊國有一個名叫馮諼的男子到相國孟嘗君門下當食客。由於沒有得到孟嘗君的重視,他先後三次彈劍唱歌,訴說自己沒有魚吃,沒有車坐,沒有錢贍養老母,孟嘗君知道後,一次又一次地滿足了他的要求。
後來有一次,馮諼主動爭取到孟嘗君的封地薛邑去為孟嘗君收債。臨行時他問孟嘗君:「收完債可要為您買些什麼帶回來?」孟嘗君說:「先生看我家裡缺什麼就買點什麼吧。」
馮諼到薛邑後,召集那裡欠債的百姓一一核對債務,核完之後,他竟假傳孟嘗君的命令,宣布將應收的債款全部賞給欠債百姓,並當場燒掉了所有債券。欠債的老百姓對孟嘗君感激涕零,齊呼萬歲,稱頌孟嘗君的大仁大義。
馮諼回到都城向孟嘗君匯報。孟嘗君問他買了些什麼好東西回來。馮諼回答說:「我見相國家裡什麼都不缺了,只是缺『義』,所以就以相國的名義把全部債券燒掉,為相國買回了『義』。」孟嘗君聽了,哭笑不得,卻也不好說什麼。
一年後,孟嘗君被齊王免去了相國的職位。馮諼建議他到薛邑去住,孟嘗君同意了。當他們離薛邑還有一百多里時,薛邑的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前往迎接了。孟嘗君見了非常感動,他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見到了!」馮諼說:「狡兔有三窟才得以免死,您現在只有這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請允許我再為您鑿兩個窟吧。」孟嘗君依計而行。馮諼西去魏國對魏王說:「齊王已經免了孟嘗君的相國職位,這正是諸侯們用他的好時機。
憑著他的才乾和聲望,誰用他誰便會因此而國富民強。」魏王聽了連忙派高級使節帶著厚禮前往薛邑聘請孟嘗君去做魏國的相國。馮諼趕在使者的前面回到薛邑,告誡孟嘗君堅辭不受。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馮諼所料,齊王知道魏王來請孟嘗君後,非常焦急和恐懼,忙派大臣帶著重金到薛邑,並親自寫信一封道歉,懇請孟嘗君重新回到首都,擔任相國。馮諼又為孟嘗君出謀說:
「您可趁此機會請齊王把齊國先王的宗廟建在薛邑,這樣,齊王就會派兵保護這里,使它不受到侵襲,永保安寧。」孟嘗君仍然依計而行,齊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宗廟建成後,馮諼才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經鑿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自此以後,孟嘗君擔任齊相幾十年,果然沒有遭到什麼禍害。馮諼「狡兔三窟」的計謀收到了實效。
Ⅷ 狡兔三窟關於哪個古人
關於馮媛和孟嘗君的故事
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馮諼說:「回狡兔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只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此即成語「狡兔三窟」和「高枕無憂」的來歷。
望採納
Ⅸ 狡兔三窟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它出自《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具體的我給你們解釋一下這版個詞語權的來源。
馮諼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國四君子孟嘗君田文門下的一個門客,在吃這一方面,他可是挑剔的很。要求很高,不僅要求餐餐有魚有肉,外出還要有專車接送,但一直也沒做出什麼實事來。有一天,孟嘗君受不了了,便讓馮諼出去辦事,任務就是去收債,馮諼滿口答應,說老闆您就等著吧,我絕對幫你收回來,一分都不少。
但最終馮諼沒有帶回來一分錢,孟嘗君當時一聽腦袋都大了,急忙問馮諼到底發生了什麼。馮諼說這些貸款我都拿回來了,但我走的時候問過您,您這錢收回來之後要怎麼辦,您叫我置辦些用品。我覺得您什麼都不缺,就是缺點德,所以我就為您多買了些品德回來。孟嘗君一聽火冒三丈,你這不是罵我缺德嘛!漸漸地,孟嘗君就冷落了馮諼。後來齊國政治上的人物換了一批,孟嘗君被罷官清退了。當孟嘗君回到家鄉,迎接他的並不是冷言冷語,而是家鄉人們的夾道歡迎,酒肉款待。孟嘗君覺得很奇怪,忽然才想起當年馮諼為他買德行的事情,這時他才明白馮諼確實是目光長遠。便找到了還在身邊的馮媛表示感恩,並向其進行請教。
Ⅹ 狗盜」,「狡兔三窟」的歷史事件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系
它來自《戰國策》的名篇《馮暖客孟嘗君》,主人公即馮暖和孟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