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鹿為馬的歷史典故
該典故出自東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 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
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1)歷史上有沒有指驢為馬的故事擴展閱讀
指鹿為馬事在"八月己亥",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八月,趙高殺二世",看來,從指鹿為馬到趙高殺胡亥發動政變,是發生在一個月之內的連續事件。可見,趙高指鹿為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把二世引誘出宮,然後殺掉,為發動政變做准備。
從《史記·李斯列傳》所記來看,趙高想要群臣都順從他的目的並沒有真正達到,順著他指鹿為馬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大多數人在趙高政變的時候不從。因為這樣,使得趙高殺二世取而代之的目的不能得逞,只好"召始皇弟,授之璽"。(譯文:召皇帝的弟弟,授予玉璽。)
看得出,趙高是個很有心計的陰謀家,他知道直接在咸陽發動政變是不行的,才利用二世胡亥既迷信又貪圖享樂的弱點,將二世騙出宮,在自己布置好的地方,將其弄死,發動政變。
也看得出,趙高政變的急不可待。群臣"莫從",這是他預料到的,但是他不能等待,還是要政變。可是,趙高的政變也是短命的,沒有幾天就讓子嬰除掉了。
2. 廣為流傳的「指鹿為馬」的故事發生在我國歷史上哪個
「指鹿為馬」出自秦朝,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回順從他的意答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3. 歷史上有幾個相馬的故事,分別是
指鹿為馬的故事(這個我最喜歡)秦權臣趙高,為試探大臣們對他的態度,在秦二世面前,指著一隻鹿,硬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這是鹿。"問左右人,有的怕趙高,說是馬,有的不說話。也有說是鹿的,後者都遭到趙高的暗算。從此群臣都怕趙高燕昭王以千金買千里骨馬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於是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了馬的骨頭,使天下人知道,國君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故事,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燕昭王採納了郭隗的意見,厚待郭隗,果然就有一些有才乾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佔領的土地。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啊.
九方皋相馬 伯樂是善於識別馬的大師。但是,他的老了,體力已慚慚不支。一天,秦穆公對伯樂說:"你的年紀大了,你的子孫中可以派得出去尋找千里馬的人嗎?"伯樂說:"一匹好馬,可以從它的體形、外形和骨架上看出來。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里馬,好像沒有固定的標准,沒法子用言語來表達。像這樣的馬賓士起來,腳步非常輕盈,蹄子不揚起灰塵,速度非常快,一閃而過,好像看不到身影。我的兒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們能夠說出什麼是好馬,卻不能識別什麼是千里馬。我有個打柴賣菜的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請讓我把他推薦給您吧。"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他出去尋找千里馬。三個月以後,九方皋回來報告說:"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穆公連忙問:"是什麼樣的馬?"九方皋回答說:"是黃色的母馬。"派人去把馬牽來,卻是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把伯樂叫來說:"糟糕透了!你推薦的找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麼能識別哪是天下的千里馬呢?"伯樂感慨地贊嘆說:"九方皋相馬竟達到了這種地步,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萬倍的原因呀。九方皋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機啊!他注重觀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注意它內在的品質,而忽視了它的顏色和雌雄;只看見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視了他所不必要看的;只觀察到他所需要觀察的而忽視了他所不必要觀察的。像他這樣相出的馬,才是比一般的好馬更珍貴的千里馬啊!"馬牽來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馬。寓意:要真正能夠認識一件事物,必須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提示] 毛色、性別並不是千里馬跟普通馬的本質區別。光憑這些找不到千里馬。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能光注意表面的東西,只有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有時候,為了集中精力探索事物的本質特點,可以忽略某些非本質的方面,但並不是說非本質的特點就可以完全不管不顧。故事裡說九方皋弄錯了馬匹的毛色、性別,帶有誇張的成分,目的是為了突出故事的主題
4. 廣為流傳的「指鹿為馬」的故事發生在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內容是什麼
指鹿為馬一詞復出自《史記·秦始皇制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5. 歷史上三國時期是誰指驢為馬
幽默一下(請抄諸君勿火):我們的問答襲,請都不要「指驢為馬」了。
「指驢為馬」,「新」創詞語,沒有得到過文學上(或者民間傳說中)的公認。更無從解答。
成語有:指鹿為馬,驢前馬後,驢唇不對馬嘴,等。
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漢·陸賈《新語·辨惑》: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
指鹿為馬的典故,說的是秦二世時的丞相趙高。
驢前馬後
解釋:官員出行時跟隨在前後的衙役差卒。亦可指身份卑下,聽人使喚的人。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今時人例皆如此,只是認驢前馬後,將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
驢唇不對馬嘴
解釋: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兩不相合。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誇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如有誤會,向各位致歉!
6. 指鹿為馬還有暗度陳倉圍魏救趙三顧毛驢聞雞起舞紙上談兵這些古代故事的主人公
主人公依次為:趙高、韓信、孫臏、劉備、祖逖、趙括;
補充資料: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暗度陳倉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圍魏救趙
【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三顧茅廬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聞雞起舞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7. 指鹿為馬的歷史典故越短越好
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幾乎成了太上皇,漸漸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雖然糊塗,但是鹿是馬還是分得清。他失聲笑道:「丞相錯了,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板起臉地問左右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圍觀的人,有的懾於趙高的淫威,緘默不語;有的慣於奉承,忙說是馬;有的弄不清趙高的意圖,說了真話。
胡亥見眾口不一,以為自己是沖撞了神靈,才會認馬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於此。」
胡亥信以為真,便在趙高的安排下,打著齋戒的幌子,躲進上林苑游獵去了。二世一走,趙高便將那些敢於說「鹿」的人紛紛正法。
(7)歷史上有沒有指驢為馬的故事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
1、趙高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2、秦二世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台,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8. 歷史典故指鹿為馬,這個故事的存在有幾分真實性
秦朝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記載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之中,故事的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
眾大臣知道趙高的所作所為,也看到了李斯死時的慘狀,誰還敢違背趙高的意思。趙高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准備謀逆篡位,才敢“指鹿為馬”,先試探一下眾大臣的反應。而結果么,果然不出趙高所料,除了胡亥之外,所有人都說趙高所獻的鹿是馬。
9. 指驢為馬 是什麼意思
指驢為馬的意思就是明明是驢子故意說成是馬。形容憑借權勢,歪曲事實。也有指鹿為馬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