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課外書有關海寧名人
兩晉南北朝
干寶(?~),東晉學者。
顧歡(420~483),南朝宋、齊時學者。
顧越(493~569),南朝梁學者。
戚袞(519~581),南朝梁學者。[41]
唐代
褚無量(645~719),唐學者。
許遠(709~757),唐忠勇名將。
顧況(708~801),唐詩人。[41]
宋元
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詞人。
張九成(1092~1159),南宋狀元,崇國公太師。
榮肇(1226~1307),宋元熱心教育事業者。[41]
明代
胡奎,元末明初詩人、學者。
貝瓊(1314~1378),明詩人。
朱妙端(1423~1506),明女詩人
祝萃(1452~1518),明學者,善治水。
蘇平、蘇正,兄弟均為明詩人。
周應禎(?~1554),明抗倭將領。
許相卿(1479~1557),明學者。
陳與郊(1544~1611),明戲曲家。
查秉彝,官順天尹,曾上疏歷數嚴嵩、嚴世藩父子罪行。
祝以豳(1551~1632),明愛國將領,曾擊退荷蘭侵略者對粵邊騷擾。
陳司成,明末名醫。[41]
明末清初
周宗彝(1600~1645),明末抗清義士。
談遷(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學家。
祝淵(1614~1645),明末文士,重氣節,反對魏忠賢,清兵攻陷杭州時自縊。
陳之遴(1605~1666),明末有文名,曾為南明官員,後仕清任禮部尚書,終被流放。
朱朝瑛(1605~1670),明末清初學者。
朱一是(1610~1671),明末文士,入清不仕。
徐燦,明末清初女詞人。
張次仲(1589~1676),明末清初學者。
查繼佐(1601~1676),明末清初史學家。
陳確(1604~1677),明末清初哲學家。
陳瓛,明末清初書法家。
李因(1610~1685),明末清初女詩人、畫家。
陸嘉淑(1620~1689),工詩文,善書畫,多藏書,終身不仕清。[41]
清代
范驤(1608~1675),清初書法家。
沈珩(1619~1695),清康熙三年會試第一。
楊雍建(1631~1704),清初官員,以敢諫著稱。
查升(1650~1707),清書法家。
陳奕禧(1648~1709),清書法家。
陳詵(1642~1722),清康熙時名臣。
許汝霖,清康熙時名臣。
馬思贊(1669~1722),清藏書家。
陳訏(1650~1722),清教學家。
查慎行(1650~1727),清著名詩人。
查嗣庭(1664~1727),清康熙時官至內閣學士,雍正四年陷身文字獄,病死仍被梟首,兄慎行嗣瑮等親族多人受株連。
查嗣瑮(1652~1733),清詩人。
陳元龍(1652~1736),清雍正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朱自恆,清畫家。
陳邦彥(1678~1752),清書法家。
陳世倌(1680~1758),清乾隆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沈翼機,清學者,參加纂修《浙江通志》。
俞兆岳,清時有功於海塘建築,是用鐵榫加固塘身的發明者。
范西屏(1709~1769後),清圍棋國手。
施定庵(1710~1770),清圍棋國手。
周廣業(1730~1798),清學者。
吳騫(1733~1813),清藏書家。
周春(1729~1815),清學者。
陳鱣(1753~1817),清學者。
許光治(1811~1855),清書法家,工篆隸,花鳥畫家。
許光清,清書法家,學者。
周樂清(1785~1855),為官注意平反冤獄,有政聲,戲曲創作家。
達受(1791~1858),清名僧。
蔣光煦(1813~1860),清藏書家。
許槤(1787~1862),為官善決疑獄,博通文學、醫學。
錢泰吉(1791~1863),清方誌學家,嘉興人,居海寧多年,主講學,多藏書,纂《海昌備志》52卷。
王士雄(1808~1868),清醫學家。
許楣(1797~1870),清學者。
陳子仙(1821~1870),清圍棋國手。
唐仁壽(1829~1876),清藏書家。
管庭芬(1797~1880),清畫家,並工詩文,精鑒賞,校勘。
李善蘭(1811~1882),清教學家,我國近代科學先驅者,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位教授。
蔣光焴(1825~1892),清藏書家。
吳嗣廣,清學者,參與纂修《浙江通志》。
許仁沐(1842~1899),熱心教育事業,纂修《常山縣志》。
朱昌燕,晚清當地學者。[41]
中華民國
朱宗萊(1881~1919),精文字校勘。
杭辛齋(1869~1924),著名新聞工作者。
王國維(1877~1927),國家大師,史學家,著名學者。
錢崇潤(1886~1927),醫學家。
朱寶瑨(1854~1929),熱心教育事業,晚年熱心修志。
單不庵(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學。
嚴遠庄(1847~1930),善繪畫,致力於燈采藝術。
徐志摩(1897~1931),著名詩人。
周承德(1877~1935),書法家。
吳小魯(1877~1936),鄉紳。
袁湘君(1919~1938),抗日女醫務工作者,在茶院大橋殉難。
蔣百里(1882~1938),軍事學家。
褚學潛(1919~1940),中共黨員,烈士,抗戰時犧牲。
陸宗輿(1876~1941),「五四」運動群眾要求懲辦的親日派三個賣國賊之一。
馮李倫(1922~1941),烈士,新四軍營教導員,1941年秋與日軍戰斗時犧牲。
陳才庸(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後被殺害。
徐騮良(1878~1942),鐵道專家。
何孝章(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後被殺害。
褚台夫(1919~1944),國民黨抗戰英雄,空軍烈士。
顧貽榖(1885~1944),金融家。
吳其昌(1904~1944),文史學家。
徐申如(1872~1944),實業家。
張竟仁,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
單士厘(1858~1945),早期旅外婦女,回國後著書介紹西方文化。
周富亭(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徐明(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黨員,新四軍北撤後任茅山留守處政委。
杭穉英(1900~1947),商業美術家。
太虛(1890~1947),名僧。
朱起鳳(1874~1948),文字學家,獨立纂成《辭通》。
查人偉(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戰後浙江民盟負責人之一。
吳育英(1920~1949),烈士。
周承菼(1883~?),民國將領,後去台灣。
杭毅(1894~1981),國民黨將領。
顧達一(1906~1982),民國官員,有功於搶修海塘。
虞爾昌(1904~1984),台灣大學教授。
金祥恆(1918~1989),台灣大學教授。
蔣復璁(1898~1990),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41]
中華人民共和國
陳巳生(1892~1953),實業家。
許行彬(1874~1953),早期新聞工作者。
史東山(1902~1955),知名電影藝術家。
李尊庸(1901~1959),攝影家。
張惠衣(1898~1960),教授。
徐永祚(1893~1961),著名會計師。
沙可夫(1903~1961),藝術教育家,中共早期黨員。
張宗祥(1882~1965),知名學者。
錢崇澍(1883~1965),植物學家。
徐凌雲(1885~1965),昆劇研究家。
馮朱棣(1896~1966),兵器專家。
胡倫清(1896~1966),教授。
張關友(1936~1966),烈士。
查猛濟(1936~1966),教授。
王敬五(1880~1968),愛國教師。
嚴諤聲(1898~1969),愛國新聞工作者。
王仲聞(1902~1969),王國維次子,精研詞學。
李應吉(1914~1969),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王和伯(1891~1970),省級名中醫。
陳乃乾(1896~1971),版本目錄學家。
周家祺(1901~1973),著名足球運動員,體育界專家。
葛衢康(1911~1973),體育界專家。
朱宇蒼(1888~1976),教育事業家。
穆旦(1918~1977),詩人、翻譯家。
費哲民(1893~1978),教授。
劉質平(1894~1978),音樂藝術家。
鄭曉滄(1892~1979),教育家。
宋雲彬(1897~1979),作家、史學家,知名新聞工作者。
趙萬里(1905~1980),教授,版本學家。
沈鼎三(1910~1980),化學家,染料專家。
王國華(1887~1980),王國維弟,教授,長期從事英語教學。
周方光(1918~1981),海軍教育訓練工作者。
周濟(1914~1981),金融、外匯工作專家。
王恆守(1902~1981),物理學家。
查良釧(1897~1982),教授。
錢鏡塘(1907~1983),金石書石收藏鑒賞家。
許志行(1902~1983),作家。
魏柏榮(1909~1984),皮影戲藝人。
吳梅(1914~1985),女,革命新聞工作者,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部原副主任。
杭觀華(1929~1985),工藝美術女專家。
沈紅茶(1902~1985),畫家。
高平均(1909~1985),教授,地質學家。
陳洪田(1917~1985),農民育種家。
吳世昌(1908~1986),學者,以研究紅學著稱,長文史,善詩詞。
米穀(1918~1986),漫畫家。
夏之栩(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輕工業部副部長。
甘露(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長期從事外事工作,熱心蠶桑事業,原中國文聯科長。
賈祖璋(1901~1988),著名科普作家與編輯家,中國科學小品文的開拓者之一。
李藍炎(1915~1988),長期從事部隊衛生工作,後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居天籟(1906~1989),中共海寧第一個黨組織—硤石支部書記。
許姬傳(1900~1990),京劇劇作家、評論家。
陳尚志(1922~1990),婦科名中醫。
陳學昭(1906~1991),著名作家。
許國璋(1915~1994),著名英語教育家。
沈鴻(1906~1998),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釋印順(1906~2005)著名的佛教思想家,解行並重的大修行僧,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查濟民(1914~2007)著名企業家,1997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大紫荊勛章」。
張直中(1917~2011),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
金庸(1924~)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沈南鵬(1967~),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的創始人。
於正(1978~),著名編劇。
顧正澄(1980~),著名物理學家。
蔡亮(1980~),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貳』 海寧名人有哪幾位
海寧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自唐至清末,海寧共有進士366人。清代海寧陳家,「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簪纓科第之盛,千百年來海內數第一。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在海寧這塊土地上孕育了東晉學者干寶,唐代忠臣許遠、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棋聖范西屏、施定庵,書法家陳奕禧、查升,藏書家吳騫、蔣光煦、蔣光,醫學家王士雄,數學家李善蘭,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學者、書法家張宗祥,訓詁學家朱起鳳,鐵道學家徐騮良,文史學家宋雲彬,紅學家吳世昌,戲劇家沙可夫,教育家鄭曉滄,植物學家錢崇澍,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漫畫家米穀,科學家沈鴻,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美術理論家吳甲豐,香港實業家查濟民,作家金庸、陳學昭,古書畫鑒定家徐邦達,篆刻書畫家錢君等一大批名人。眾多品位高、影響大的名人,為海寧積淀了名人文化的獨特領域。
近年來,海寧注重名人文化的研究,修復、開放了陳閣老宅和王國維、張宗祥等名人故居,成立了名人研究會,先後召開了海峽兩岸王國維學術研討會、徐志摩學術研討會、史東山電影藝術研討會、金庸學術研討會、吳世昌學術思想研討會、鄭曉滄逝世20周年紀念會、陳學昭逝世10周年紀念會等等,並且成功主辦了「海寧杯」王國維戲曲論文獎頒獎大會,攝制發行了反映海寧陳家的31集電視連續劇《江山為重》。名人文化的研究,營造了清正高雅的文化氛圍,而且也打造了文化產業化的新平台,促進了海寧文化產業的發展。
『叄』 浙江海寧有哪些名人
一、干寶
干寶(約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後遷居海寧版鹽官之靈泉鄉權(今屬浙江)。東晉文學家、史學家。
二、陳奕禧
陳奕禧(1648—1709),清代書法家。字六謙,又字子文、文一,號香泉,晚號葑叟,浙江海寧鹽官人。
三、朱自恆
朱自恆,清畫家。字北山,號小阮,海寧袁花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舉人。曾任建德教諭。工繪畫,山水、竹石、花鳥無不傳神。
四、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五、劉質平
劉質平(1894年—1978年),音樂藝術家 ,是中國著名藝術大師李叔同的高足之一,中國現代著名音樂教育家。原名劉毅,字季武,浙江海寧鹽官人。民國初年就讀於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受教師李叔同賞識,著意培養,並資助他東渡日本,入東京音樂學校深造。1978年10月24日病逝。
『肆』 海寧的歷史名人有哪幾位
唐代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專,清代詩人查慎行,棋聖范西屏屬、施定庵,書法家陳亦禧、查升,藏書家吳騫、蔣光煦,"大學士"陳元龍(閣老)。近代有數學家李善蘭,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學者、訓詁學家朱起鳳,女作家陳學昭,戲劇家沙可夫,植物學家錢崇澎,教育家鄭曉滄,書法家張宗祥,文史學家宋雲彬,紅學家吳世昌,漫畫家米穀,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家趙萬里。當代有被譽為中國愛迪生的科學家沈鴻,香港實業家查濟民,作家金庸,文物鑒定家徐邦達,書畫家錢君匋,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等等。
『伍』 海寧出過哪些名人呀
海寧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自唐至清末,海寧共有進士人。清代海寧陳家,「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簪纓科第之盛,千百年來海內數第一。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在海寧這塊土地上孕育了東晉學者干寶,唐代忠臣許遠、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爭議,宋代朱淑真所指海寧,依朱淑真籍歙州海安來說,應為歙州海寧縣,而非錢塘海寧縣,朱淑真嫁入錢塘據傳夫家為錢塘海寧籍),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棋聖范西屏、施定庵,書法家陳奕禧、查升,女詩人陳慧殊,藏書家吳騫、蔣光煦,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陳學昭,醫學家王士雄,數學家李善蘭,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學者、書法家張宗祥,訓詁學家朱起鳳,鐵道學家徐騮良,文史學家宋雲彬,紅學家吳世昌,戲劇家沙可夫,教育家鄭曉滄,植物學家錢崇澍,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漫畫家米穀,科學家沈鴻,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美術理論家吳甲豐,香港實業家查濟民,古書畫鑒定家徐邦達,中學課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賈祖璋,篆刻書畫家錢君陶等一大批名人。眾多品位高、影響大的名人,為海寧積淀了名人文化的獨特領域。
『陸』 新安江嚴州府歷史名人
嚴州府本禹貢抄揚州南境。春秋屬吳屬越,戰國屬楚。秦時為會稽、鄣二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王國;六年,屬荊王國;十二年,屬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分屬江都國及會稽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起,屬會稽、丹陽二郡。東漢時先屬吳、丹陽二郡,在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析丹陽郡置新都郡,治始新縣(今淳安威坪鎮,後移治賀 城鎮),轄始新、新定(後改遂安)、黟、歙、黎陽、休陽6縣,隸屬揚州。西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仍治始新縣,轄始新、遂安、黟、 歙、海寧(休陽縣改名)、黎陽6縣,隸屬揚州。南朝宋時新安郡隸屬東揚州,齊時隸屬揚州,梁、陳時復隸屬東揚州。梁普通二年(521)壽昌縣自吳郡改屬新安郡,郡轄始新(郡治)、遂安、壽昌、歙縣、黟 縣、海寧(黎陽並入海寧)6縣。?
『柒』 海寧有什麼名人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1892年入州學,讀前四史及駢散文。1898年到上海學習日、英、德等國文字,先攻科學,後習哲學,兼習心理學、社會學等。30歲後研究文學,後又治中國古代史,在甲骨、鍾鼎方面成績尤優,奠定了其國學大師之地位。1925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成立,胡適介紹其來任教,先後指導學生研究「經學」、「小學」、「上古史」、「中國史學」、「金石學」、「中國文學」,另有普通演講《儀禮》、《說文練習》等,在清華研究院期間撰有《蒙古史》、《克鼎銘文考釋》、《韃靼考》等近四十篇著述,還由清華研究院印行《蒙古史料校注四種》、《人間詞話》等著作。出版有《海寧王忠愨公遺書》(凡四集,四十三種)、《王靜安先生遺書》(凡四十三種,一百零四卷)、《王國維先生全集》(二十五冊)。
劉質平
劉質平(1894—1978),音樂教育家。海寧人。小學畢業後,入杭州浙江第一師范,師承藝術家李叔同,學習美術及音樂;同時從美籍鮑乃德教授學鋼琴。畢業後得李叔同資助去日本東京音樂學校習音樂並研究藝術教育。1918年回國,而李叔同於是年出家。他就繼承李志,為我國藝術界墾荒播種,數十年如一日。
回國後,他擔任上海城東女學藝術專修科主任3年。1919年夏,與吳夢非、豐子愷創辦上海藝術專科師范(至1924年止),為我國首創的訓練音樂、美術、勞作師資的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
1920年前後,兼任南通張季直創辦的伶工學社音樂課程時,研究國樂,整理崑曲、京劇及民樂樂曲。1921年秋至1931年夏,囊助劉海粟創辦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教授及藝術教育系主任11年。1923年夏,應湖南省暑期學校之請,為全省中小學音樂教師講學四周。1931年秋至1937年夏,與徐朗西、汪亞塵等辦理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及附設藝術師范,任藝術教育系主任、教授。1918年至1937年間,同時任教於上海、南通、寧波,除辦理幾個藝術專科學校外,兼任國立暨南大學師范科、愛國女學師范科、南通女子師范、江蘇第二師范、浙江第四師范(後改為寧波中學)、中國體操學堂、中國女子體育學校、東亞體育專科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師范、愛國女學體育科和新華藝專女子體育音樂系的音樂教師。
1937年夏,為上海市教育局在新華藝專代辦全市中小學藝術教師暑期訓練班,並任音樂課程六周。1937年上半年,他受命籌辦浙江音樂館,已招過新生,因抗日戰爭爆發,音樂館中途夭折。1937年秋至1946年冬,退居浙東,歷任金華師范、金華中學、碧湖浙江省臨時聯合師范音樂教師九年。1947年春,至福建音樂專科學校任教授兼教務主任一年半,專任教授二年。
我國各級學校課程標准,創始於中華教育改進社,由社員、老教育家黃炎培、經亨頤提議委託江蘇省教育會負責主持。關於小學、初中、高中、簡師、普師、專科等六種音樂課程標准綱要,是劉質平起草擬訂的。
解放後,劉質平曾任山東師范學院藝術系教授兼音樂組主任、山東省音協副主席。
劉質平的著作有:《彈琴教本》(1923年泰東書局)、《開明音樂教程》一、二冊(1934年開明書店),與潘伯英、徐希一合編。《開明唱歌教材》一至四冊(1935年開明書店)。在福建音專及山東師院任教期間有《歌曲作法》一、二卷,《小學歌曲教材集》上、下冊,《中學歌曲教材集》一至三冊,《實用和聲教材》上、下冊,《對位法》、《鍵盤伴奏基本練習》上、下冊。1919年與吳夢非、豐子愷等發起組織中華美育會,出版《美育》雜志(為早期頗有影響的刊物),任音樂編輯,作有《予對吾國現有唱歌書之意見》、《歌曲研究會之成績》、《我國音樂教授的缺點》、《卿雲南風歌譜》等文章。
劉質平畢生從事音樂教育,造就人才甚眾。以早年任教於上海藝術專科師范、上海美專、新華藝專為例,學有所成的學生有繆天瑞、王雲階、邱望湘、錢仁康、錢君陶、譚抒真、江定仙、喻宜喧、唐學詠、俞紱棠等。
徐志摩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蔣復璁
蔣復璁(1898—1990),字美如,號慰堂,海寧硤石人。江南著名藏書家蔣光煦曾孫。1923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時梁啟超自歐洲購回大批圖書,與其叔蔣百里創辦松坡圖書館,復璁出任編輯。1924—1926年,在清華學校兼課。1926年北京圖書館建成,任該館編纂,負責中文圖書編目。期間刻苦鑽研,主張對傳統分類進行改革。
1930年,經浙江省政府選派,赴德留學,在柏林大學研習哲學,並攻讀於圖書館學院,同時在普魯士邦立圖書館任客座館員。1932年學成歸國。次年,派為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任,多方奔走,影印《四庫全書》珍本,以籌措經費,並與世界各國建立交換關系,館藏外文書刊得以大量增加。1937年抗戰爆發,隨蔣百里出使意、德。次年初回國,即投入護送善本圖書西遷工作。1940年,中央圖書館正式成立,任首任館長。1941年初,冒險潛往孤島上海,搶救淪陷區的珍貴古籍,多方收購,達數萬冊。1945年抗戰勝利,奉命擔任教育部京滬區特派員,主持江南地區文教單位接收事宜。曾從戴笠手中收回舉世聞名的珍貴文物毛公鼎,又通過我國駐日軍事代表團收回日軍從香港劫走的珍貴古籍。此時,南京中央圖書館藏書已達100萬冊,國民政府授予勝利勛章,以為表彰。
1948年起,大陸善本圖書被分批運往台灣,復璁奉命參與其事。1950年,寓居香港教書。1951年去台灣大學講授國文。是年皈依天主教。1954年任台灣「中央圖書館」館長。1965年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曾精印經過復制的歷代法書名畫,並主持影印出版《四庫全書》。在此期間,兼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教授,並多次到美、日、韓國、前聯邦德國、比利時等國和地區考察訪問。曾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後得到過韓國成均館大學和美國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以及羅馬教廷「聖額我略高級爵士」稱號。1983年退休時,台灣當局授予二級景星勛章。在此前後,又獲得台灣「教育部」金質獎章及「行政院」文化獎章。退休後任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職。學識淵博,尤精圖書、博物。著有《珍帚齋文集》130餘萬字,主編有《徐志摩全集》和《蔣百里先生全集》。
許姬傳
許姬傳(1900—1990),號思潛,海寧長安人。幼受家庭熏陶,8歲隨外祖父徐致靖讀書。徐是戊戌變法重要人物,思想開明,講授經史詩文以外,還教他弈棋、吹笛、唱崑曲、讀小說。1919年到天津,在直隸省銀行當文書。對京劇發生濃厚興趣,經常向京胡聖手陳彥衡學習譚(鑫培)派聲腔,並結交京劇界人士王瑤卿、楊寶忠、言菊朋等。
1929年南遷上海,在江蘇省財政廳當掛名差使,對戲曲鑽研益深。經常發表評論文章,前後有100多篇,頗有影響。1931年,梅蘭芳移家上海,姬傳開始與之往來。先後合編《抗金兵》、《生死恨》等劇本,在上海、南京公演。時值抗戰前夕,深受觀眾歡迎。抗戰勝利後,梅蘭芳重登舞台,姬傳正式參加梅蘭芳劇團,任秘書及編劇。建國後,梅蘭芳兼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姬傳兼任該院秘書。自1931年至1961年,梅蘭芳兼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姬傳兼任該院秘書。
自1931年至1961年梅蘭芳逝世,30年間,姬傳一直跟隨他到全國各地演出,並出訪日本,對梅蘭芳的藝術活動出力頗多。編有《梅蘭芳文集》,並與人合作撰寫了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憶藝術大師梅蘭芳》、《梅蘭芳舞台藝術》、《中國四大名旦》等,對梅蘭芳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還著有《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燕賞齋談藝錄》等,其中頗多藝壇珍貴史料。此外,精於文物鑒賞,熟悉書畫古物。又工書法,得「二王」神韻,瀟灑自如,行家評價很高。
賈祖璋
賈祖璋(1901—1988),海寧黃灣人。1920年,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先後在長安、袁花任教。1924年,考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標本模型檢定員。1930年,轉任編譯所博物生理部編輯。結合本職工作,刻苦攻讀生物學,並自修英文、日文。
1928年起,陸續出版了《鳥類研究》、《動物珍話》、《鳥與文學》等科學普及書籍,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深受讀者歡迎。1932年,進開明書店任編輯。1936年,任《中學生》編輯。此時,經常撰寫科學小品,後結集為《生物素描》出版。又編出《中國植物圖鑒》60萬字,收插圖2400餘幅,為植物學研究所必備。還編了《初中動物教本》、《初中植物教本》。1937年抗戰爆發後,先後任教於桂林、溫州。抗戰勝利後,回上海任開明書店編輯,編寫出《開明新編高級生物學》等書。1950年隨開明書店遷北京,主編《進步青年》。不久調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1958年起任科學普及出版社副總編輯。1970年退休,移居福州。1976年,任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顧問,並當選為福建省科普創作協會理事長。1979年,當選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一生著譯科學知識讀物30多部。所寫科學小品熔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爐,膾炙人口。《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1980年獲全國科普創作優秀作品獎。該文與《南州六月荔枝丹》、《蟬》都被選入中等學校語文課本。
賈祖璋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和福建省支部主任委員。曾任福建省政協第四、五屆常務委員。
吳其昌
吳其昌(1904—1944),字子馨,號正廠,海寧硤石人。幼失父母,生活艱困,眇一目,刻苦好學。8歲即能日記數百字。16歲考入無錫國學專修館,受業於唐文治。好治宋理學。以才思敏捷,與王蘧常、唐蘭合稱「國專三傑」。例假日常懷燒餅坐圖書館中,攻讀終日。1923年畢業後至廣西容縣中學任教,並扶助弟妹求學。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從王國維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從梁啟超治文化學術史及宋史。鑽研不輟,時有著作發表,深得王、梁兩先生器重。1928年任南開大學講師,後任清華大學講師,1932年任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抗戰軍興,隨校遷至四川樂山,旋兼歷史系主任,直至逝世。
吳其昌一生愛國。在無錫國專時,慨國事日非,曾上書政府,洋洋數千言。唐文治大為激賞,改杜牧詩贊之曰:「吳生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1926年參加三一八反帝大遊行,扛著大旗走在隊伍前面。慘案發生時,槍彈從他耳旁飛過,當即撲倒在地,方免於難。九一八事變後,與夫人諸湘、弟世昌乘車南下,謁中山陵痛哭,通電絕食,要求抗日,朝野震動,傳為愛國壯舉。抗戰開始,其昌患肺病、咯血,仍以國難當頭為念,堅持講課、寫作。臨終前一月,應約著手寫《梁啟超傳》,僅完成上卷而卒,年僅40歲。
吳其昌是著名的文史學家。1936年,日本漢學家橋川時雄在所編《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中曾為他立傳。生平著述頗豐,治學范圍廣博,除前所述外,於訓詁、音韻、校勘、農田制度等亦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朱子著述考》、《殷墟書契解詁》、《宋元明清學術史》、《金文世族譜》、《三統歷簡譜》、《北宋以前中國田制史》以及時論、雜文集《子馨文存》等。
『捌』 浙江海寧出了哪些名人>>>
陸遜(183~245),三國東吳名將,吳郡華亭(今浙江)人,曾任海昌(今海寧一帶)屯田都尉。
干寶(?~336),東晉學者。
顧歡(420~483),南朝宋、齊時學者。
顧越(493~569),南朝梁學者。
戚袞(519~581),南朝梁學者。
褚無量(645~719),唐學者。
許遠(709~757),唐忠勇名將。
顧況(708~801),唐詩人。
朱淑真,宋著名女詞人。
楊由義,南宋初官至太府卿,朱熹曾是他學生。
張九成(1092~1159),南宋狀元。
榮肇(1226~1307),宋元熱心教育事業者。
胡奎,元末明初詩人。
貝瓊(1314~1378),明詩人。
朱妙端(1423~1506),明女詩人。
祝萃(1452~1518),明學者,善治水。
蘇平、蘇正,兄弟均為明詩人。
周應禎(?~1554),明抗倭將領。
許相卿(1479~1557),明學者。
陳與郊(1544~1611),明戲曲家。
查秉彝,官順天尹,曾上疏歷數嚴嵩、嚴世藩父子罪行。
祝以豳(1551~1632),明愛國將領,曾擊退荷蘭侵略者對粵邊騷擾。
陳司成,明末名醫。
周宗彝(1600~1645),明末抗清文士。
談遷(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學家。
祝淵(1614~1645),明末文士,重氣節,反對魏忠賢,清兵攻陷杭州時自縊。
陳之遴(1605~1666),明末有文名,曾為南明官員,後仕清任禮部尚書,終被流放。
朱朝瑛(1605~1670),明末清初學者。
朱一是(1610~1671),明末文士,入清不仕。
徐燦,明末清初女詞人。
范驤(1608~1675),清初書法家。
張次仲(1589~1676),明末清初學者。
查繼佐(1601~1676),明末清初史學家。
陳確(1604~1677),明末清初哲學家。
陳瓛,明末清初書法家。
李因(1610~1685),明末清初女詩人、畫家。
陸嘉淑(1620~1689),工詩文,善書畫,多藏書,終身不仕清。
許三禮(1625~1691),河南安陽人,清初海寧知縣,編修《海寧縣志》,重教育,有官聲。
沈珩(1619~1695),清康熙三年會試第一。
楊雍建(1631~1704),清初官員,以敢諫著稱。
查升(1650~1707),清書法家。
陳奕禧(1648~1709),清書法家。
陳詵(1642~1722),清康熙時名臣。
許汝霖,清康熙時名臣。
馬思贊(1669~1722),清藏書家。
陳訏(1650~1722),清教學家。
查慎行(1650~1727),清著名詩人。
查嗣庭(1664~1727),清康熙時官至內閣學士,雍正四年陷身文字獄,病死仍被梟首,兄慎行嗣瑮等親族多人受株連。
查嗣瑮(1652~1733),清詩人。
陳元龍(1652~1736),清雍正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朱自恆,清畫家。
陳邦彥(1678~1752),清書法家。
陳世倌(1680~1758),清乾隆時任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沈翼機,清學者,參加纂修《浙江通志》。
俞兆岳,清時有功於海塘建築,是用鐵榫加固塘身的發明者。
范西屏(1709~1769後),清圍棋國手。
施定庵(1710~1770),清圍棋國手。
周廣業(1730~1798),清學者。
吳騫(1733~1813),清藏書家。
周春(1729~1815),清學者。
陳鱣(1753~1817),清學者。
許光治(1811~1855),清書法家,工篆隸,花鳥畫家。
許光清,清書法家,學者。
周樂清(1785~1855),為官注意平反冤獄,有政聲,戲曲創作家。
達受(1791~1858),清名僧。
蔣光煦(1813~1860),清藏書家。
許槤(1787~1862),為官善決疑獄,博通文學、醫學。
錢泰吉(1791~1863),清方誌學家,嘉興人,居海寧多年,主講學,多藏書,纂《海昌備志》52卷。
王士雄(1808~1868),清醫學家。
許楣(1797~1870),清學者。
陳子仙(1821~1870),清圍棋國手。
唐仁壽(1829~1876),清藏書家。
管庭芬(1797~1880),清畫家,並工詩文,精鑒賞,校勘。
李善蘭(1811~1882),清教學家,我國近代科學先驅者,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 位教授。
蔣光焴(1825~1892),清藏書家。
吳嗣廣,清學者,參與纂修《浙江通志》。
許仁沐(1842~1899),熱心教育事業,纂修《常山縣志》。
李圭,江蘇江寧人,清光緒十九年任海寧知州,有功於治水。
朱昌燕,晚清當地學者。
朱宗萊(1881~1919),精文字校勘。
杭辛齋(1869~1924),著名新聞工作者。
汪潤秋(1905~1926),救火身亡。
王國維(1877~1927),國家大師,史學家,著名學者。
錢崇潤(1886~1927),醫學家。
朱定瑨(1854~1929),熱心教育事業,晚年熱心修志。
單不庵(1878~1930),教授,深研理學。
嚴遠庄(1847~1930),善繪畫,致力於燈采藝術。
徐志摩(1897~1931),著名詩人。
周承德(1877~1935),書法家。
吳小魯(1877~1936),鄉紳。
陳士柏(1906~1938),湖南桑植縣人,1938年日軍侵犯海寧,陳為62軍營長,屢勝敵軍,後犧牲於馬橋平陵廟。
袁湘君(1919~1938),抗日女醫務工作者,在茶院大橋殉難。
蔣百星(1882~1938),軍事學家。
褚學潛(1919~1940),中共黨員,烈士,抗戰時犧牲。
陸宗輿(1876~1941),「五四」運動群眾要求懲辦的親日派三個賣國賊之一。
馮李倫(1922~1941),烈士,新四軍營教導員,1941年秋與日軍戰斗時犧牲。
陳才庸(1913~1942),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後被殺害。
徐騮良(1878~1942),鐵道專家。
何孝章(1908~1943),烈士,中共地下黨員,皖南事變後被殺害。
褚台夫(1919~1944),國民黨抗戰英雄,空軍烈士。
顧貽榖(1885~1944),金融家。
吳其昌(1904~1944),文史學家。
徐申如(1872~1944),實業家。
單士厘(1858~1945),早期旅外婦女,回國後著書介紹西方文化。
周富亭(1864~1945),能工巧匠,尤善制刀。
徐明(1920~1946),烈士,中共地下黨員,新四軍北撤後任茅山留守處政委。
杭穉英(1900~1947),商業美術家。
太虛(1890~1947),名僧。
朱起鳳(1874~1948),文字學家,獨立纂成《辭通》。
【海寧當代名人大全】
查人偉(1887~1949),辛亥革命志士,抗戰後浙江民盟負責人之一。
吳育英(1920~1949),烈士。
陳巳生(1892~1953),實業家。
許行彬(1874~1953),早期新聞工作者。
史東山(1902~1955),知名電影藝術家。
李尊庸(1901~1959),攝影家。
張惠衣(1898~1960),教授。
徐永祚(1893~1961),著名會計師。
沙可夫(1903~1961),藝術教育家,中共早期黨員。
周承菼(1883~?),民國將領,後去台灣。
張宗祥(1882~1965),知名學者。
錢崇澍(1883~1965),植物學家。
徐凌雲(1885~1965),昆劇研究家。
張竟仁,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
馮朱棣(1896~1966),兵器專家。
胡倫清(1896~1966),教授。
張關友(1936~1966),烈士。
查猛濟(1936~1966),教授。
王敬五(1880~1968),愛國教師。
嚴諤聲(1898~1969),愛國新聞工作者。
王仲聞(1902~1969),王國維次子,精研詞學。
李應吉(1914~1969),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王和伯(1891~1970),省級名中醫。
陳乃乾(1896~1971),版本目錄學家。
周家祺(1901~1973),著名足球運動員,體育界專家。
葛衢康(1911~1973),體育界專家。
朱宇蒼(1888~1976),教育事業家。
穆旦(1918~1977),詩人、翻譯家。
費哲民(1893~1978),教授。
劉質平(1894~1978),音樂藝術家。
鄭曉滄(1892~1979),教育家。
宋雲彬(1897~1979),作家、史學家,知名新聞工作者。
趙萬里(1905~1980),教授,版本學家。
沈鼎三(1910~1980),化學家,染料專家。
王國華(1887~1980),王國維弟,教授,長期從事英語教學。
周方光(1918~1981),海軍教育訓練工作者。
周濟(1914~1981),金融、外匯工作專家。
王恆守(1902~1981),物理學家。
杭毅(1894~1981),國民黨將領。
查良釧(1897~1982),教授。
顧達一(1906~1982),民國官員,有功於搶修海塘。
錢境塘(1907~1983),金石書石收藏鑒賞家。
許志行(1902~1983),作家。
虞爾昌(1904~1984),台灣大學教授。
魏柏榮(1909~1984),皮影戲藝人。
吳梅(1914~1985),女,革命新聞工作者。
杭觀華(1929~1985),工藝美術女專家。
沈紅茶(1902~1985),畫家。
高平均(1909~1985),教授,地質學家。
陳洪田(1917~1985),農民育種家。
吳世昌(1908~1986),學者,以研究紅學著稱,長文史,善詩詞。
米穀(1918~1986),漫畫家。
夏之栩(1906~1987),女,革命工作者,輕工業部副部長。
甘露(1920~1987),女,革命工作者,長期從事外事工作,熱心蠶桑事業。
賈祖璋(1901~1988),科普作家。
李藍炎(1915~1988),長期從事部隊衛生工作,後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居天籟(1906~1989),中共海寧第一個黨組織—硤石支部書記。
金祥恆(1918~1989),台灣大學教授。
蔣復璁(1898~1990),在台灣,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姬傳(1900~1990),京劇劇作家、評論家。
陳尚志(1922~1990),婦科名中醫。
歡迎大家了解補充
『玖』 海寧有哪些名人的故事
海寧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自唐至清末,海寧共有進士366人。清代海寧陳家,「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簪纓科第之盛,千百年來海內數第一。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在海寧這塊土地上孕育了東晉學者干寶,唐代忠臣許遠、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爭議,宋代朱淑真所指海寧,依朱淑真籍歙州海安來說,應為歙州海寧縣,而非錢塘海寧縣,朱淑真嫁入錢塘據傳夫家為錢塘海寧籍),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棋聖范西屏、施定庵,書法家陳奕禧、查升,女詩人陳慧殊,藏書家吳騫、蔣光煦,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陳學昭,醫學家王士雄,數學家李善蘭,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學者、書法家張宗祥,訓詁學家朱起鳳,鐵道學家徐騮良,文史學家宋雲彬,紅學家吳世昌,戲劇家沙可夫,教育家鄭曉滄,植物學家錢崇澍,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漫畫家米穀,科學家沈鴻,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美術理論家吳甲豐,香港實業家查濟民,古書畫鑒定家徐邦達,篆刻書畫家錢君陶等一大批名人。眾多品位高、影響大的名人,為海寧積淀了名人文化的獨特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