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實際與歷史不符的故事

實際與歷史不符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5 21:49:01

❶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主要事件是與真實歷史不符的

1、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是書中關羽的第一亮點,而在《三國志》中記載,華雄其實死於孫堅之手,書中卻正反倒置寫成了孫堅敗給了華雄,這對孫堅來說極為不公平,但卻也初步塑造了關羽的英雄形象。

2、關羽刮骨療毒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刮骨療毒確有此事,但沒有記載醫士的姓名,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醫士肯定不是華佗。關羽中箭的襄陽之戰發生在公元219年,而華佗在公元208年就被曹操害死了,不可能在11年後來給關羽治病。

3、火燒博望坡

書中,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功,三把火的第一把。而在史書記載中,火燒博望坡發生在建安七年,而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所以火燒博望坡不可能是諸葛亮所為。

4、華容道關羽放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曹操三笑引來三位大將攔路。其實曹操知曉了一下,而在華容道堵截曹操的也不是關羽,而是劉備。史書記載,曹操在過華容道時大笑,說如果劉備在這里放火,自己肯定會命喪於此。

剛笑完,就有探馬來報說劉備在後面順風放火,但曹操此時軍馬已經通過華容道,劉備晚了一步。關羽義釋曹操的情節完全是羅貫中為了醜化曹操的形象而虛構的。

5、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掛印封金,去袁紹處尋找哥哥劉備,途中遇五關的阻攔,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從這,我們看到了一個忠義,重情義的關羽。

但根據《三國志》記載,關羽是從許昌直奔汝南尋找劉備,根本不會經過五關。而所斬殺的六將: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秦琪,在史書中均無記載。這六個名字應該也是羅貫中虛構的。

❷ 列舉現在的歷史劇與歷史不相符的例子

比較著名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
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後,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於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曰「如是我聞」,寫了不少的作品,後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
二年後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
在民間傳說中,紀曉嵐風流倜儻一表人材,他與乾隆這對君臣的關系是賢明的君主能乾的臣子,相互間充滿信任、調侃和幽默。紀曉嵐正直、機智、英俊、灑脫,他與和珅針鋒相對,時時伺機捉弄對手,出他洋相;自己又每每能夠成功避開和珅的報復,整的假亦真時真亦假。其實,歷史上並非如此,這些故事情節都是人們想當然善意美化的,全屬子虛烏有。據有關資料記載,紀曉嵐真實的形象和民間傳說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歷史中真實的紀曉嵐「貌寢短視」。「貌寢」指相貌醜陋;「短視」就是近視眼。這位大學士不光有這些缺點還要加上口吃的毛病,朱珪曾有詩描述紀曉嵐,「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但客觀地說,紀曉嵐既然能通過各層科舉考試,長相也絕對不是「對不住觀眾」,應該能「過得去」,但紀曉嵐長相不好看卻是無疑的。在乾隆以貌取人的標准下,這些先天不足
清史家鄧之誠先生說乾隆用人「頗以貌取,文達(紀曉嵐)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即乾隆)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皆不得朊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於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乾隆對身邊近臣的用人標准不但要求這些人機警敏捷,聰明干練,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輕帥氣。和珅、王傑、於敏中、董誥、梁國治、福長安等人就是這樣的例子。因此,即便紀曉嵐再才華橫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視眼、口吃這些「毛病」,是乾隆和紀曉嵐一輩子貌合神離,得不到真正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紀曉嵐難以做乾隆的寵臣、重臣,難以參與重大的政治決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只能做乾隆的詞臣。
紀曉嵐曾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判案不力,部議本應受罰,乾隆卻說:「這次派任的紀曉嵐,本系無用腐儒,只不過是湊個數而已,況且他並不熟悉刑名等事務,又是近視眼他所犯的過錯情有可原。」一個堂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大學士,在他的主子心中竟是個「湊數的腐儒」這般田地,怎能叫人不再說他一次悲哀。紀曉嵐一生中兩次任鄉試考官,六次任會試考官,三次任禮部尚書,這些都是一些無實權的官職,只是大清朝廷花瓶般的擺設而已,是他做詞臣真實際遇的體現。
乾隆皇帝讓紀曉嵐總纂《四庫全書》,只是為了給自己多抹點脂粉,為自己的「文治武功」多弄些噱頭。讓紀曉嵐當總纂,這是因為紀曉嵐在這方面確實有他人無可比擬的才氣,乾隆認為他只能做一些這類的工作,而並不是把他當成獨當一面的重臣。總纂《四庫全書》時紀曉嵐五十歲,他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以自己博大精深的學識、驚人的意志力,對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紀曉嵐在《四庫全書》上經營十三年,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還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他一生的榮耀和輝煌在此達到了頂點。
在纂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紀曉嵐和許多同僚都飽嘗了文字所帶來的窘迫、艱辛甚至家破身亡,後人很難從其中看到「爬格子」的那種愉悅。總纂紀曉嵐、陸錫熊和總校陸費墀等人都因差錯而多次遭到乾隆的呵斥、交部議處、罰賠等處分。最後,總纂陸錫熊在前往盛京校書途中,連嚇帶凍一命嗚呼;總校對陸費墀因無力負擔修改費用而被革職,鬱郁而終,死後仍被抄沒房產祖業。紀曉嵐也多次受到訓斥和處罰,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庫全書》復校完成後,又發現許多訛誤,乾隆又「令紀、陸兩人一體分賠」。同僚和自己的親身遭遇帶給紀曉嵐更深的感觸,也使他真切認識到自身所處環境的險惡。紀曉嵐騰達始於筆硯,以文字走上仕途,在他所生活的乾隆朝也正是「文字獄」達到頂峰的時期,這也一定使紀曉嵐噩夢纏身。
紀曉嵐為後世留下一本《閱微草堂筆記》。這部筆記流傳甚廣,魯迅說此書「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孫犁認為這部筆記「與《聊齋志異》是異曲同工的兩大絕調。」紀曉嵐之所以也寫了這樣一本筆記,實是無可奈何之舉,他目睹了太多的人由文字而丟了自己的腦袋。這本書完成時,他不無遺憾地吟詠到,「平生心力作消磨,紙上煙雲過眼多。擬築書倉今老矣,只因說鬼似東坡。」以紀曉嵐的淵博博聞,著書立說應是舉手之勞。可是好多的話好多的事,不是不可寫,實是不敢寫。除了這本《閱微草堂筆記》,我們沒能看到紀曉嵐傳承下來的更多文字,這對後人來說絕對是一種遺憾。「瑟縮不敢著一語」,反映了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存狀況和心態。
晚年的紀曉嵐,常以弈道為喻,言其心志,他起了一個別致的號「觀弈道人」,他在下棋時從中體悟官場、世道、人心。紀曉嵐久居官場,能夠在官場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為官之道。他追隨乾隆吟詩作對,阿諛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見其為人「世故」的一面;再者他為官是各不得罪,盡量保持中立的身份,從來不去意氣用事賭氣要強,這也是紀曉嵐從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積累出來的經驗。
紀曉嵐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和珅抓住時機給了他最致命的打擊,他被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在這段時間里,他的大兒子病亡,愛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家破人亡。但紀曉嵐依然堅定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兩年後他又回到朝堂。
紀曉嵐一生做過翰林院編修、日講起居注官、侍讀學士、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總理中書科事務、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官,誥受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兼文淵閣直閣事,賜紫禁城內騎馬。
紀曉嵐具有阿Q般自我安慰的本領,表現為豁達開朗和幽默樂觀。清代筆記中提到紀曉嵐記載最多的就是他的詼諧。牛應之《雨窗消意錄》說:「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錢泳在《履園叢話》中也記載:「獻縣紀相國善諧謔,人人共知。」紀曉嵐這種豁達向上的心態,使他在遭受到各種打擊中能及時癒合自己的傷口,積極面對。
紀曉嵐在69歲那年自題一首輓聯如下:「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把自己比作在官場中起落浮沉的鷗鳥;又說自己如生死書中的蠹魚。這其中表達了他對自身命運的喟嘆,也包含了對自己一生的認識,這也是他畢生經歷的真實寫照。從這一自輓聯中也可以看出紀曉嵐對官場的厭倦之情,久在官場浮沉的紀曉嵐並沒有體會到多少飛黃騰達的快感,他雖然修煉成了超然世外的態度,可稱得上是看破紅塵,但他的內心更多的時候是充滿孤獨、凄苦的感嘆。
紀曉嵐也並非一味地糟蹋自己的人格,他也有一個知識分子的氣節。有史料記載,和珅發達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投靠,紀曉嵐作為一個文人,不依附和珅去謀求高位,這本身就很難得。據朝鮮使臣徐有聞所見,當時朝中只有劉墉、紀曉嵐、朱珪等人始終不依附和珅。紀曉嵐在官場上沉浮了半個世紀,夾縫中走鋼絲,以老道的處世經驗保全自己求生存,從這一點說紀曉嵐是一個成功的世俗人物,是「大隱隱於朝」的典範。

嘉慶十年(1805年),82歲的紀曉嵐死於京城,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有「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之句,故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的最高認可。另外還有「滿清第一才子」、「風流才子」、「幽默大師」和「一代通儒」等稱號,每個稱號後面都為後世留下諸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我們不能要求紀曉嵐也去效仿陶淵明那樣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或者去學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就是歷史的多元性,人性的多元性。從另一方面說,司馬遷受辱乃有《史記》;紀曉嵐忍辱負重才有《四庫全書》。
「紀曉嵐做不成乾隆的寵信之臣、重用之臣,充其量不過是皇帝養起來的一個文學詞臣而已。」每每看到紀曉嵐的故事,就想說一句:「悲哉,紀曉嵐。」

其實,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關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曉嵐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曉嵐的關照;在人際關繫上,更多的是紀曉嵐對和珅的幫助。電視劇中的紀曉嵐由張國立飾演,和珅由王剛飾演,但其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其貌不揚,高度近視,而和珅 卻是一代美男子。據史記載,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兩人政見不同,也常常在詩文中互相譏諷,但在政壇,無有很多交鋒。這與今日電視劇情節大相迥異。

❸ 寓言故事與實際不符的例子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專,光耀屬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❹ 你還知道哪些傳說與歷史不符的故事整理出來分享一下吧

你還知道哪些傳說與歷史不符的故事?你可以根據這些傳說進行一下整理才可以。

❺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情節與歷史不符

南華老仙之事子虛烏有,很可能是張角的杜撰。

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只說關、張以兄事劉備。

關羽的武器並不是"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說是"矛",到底有沒有"八丈"不清楚。

劉焉並沒做過幽州刺史,劉、關、張的義勇軍只是投效校尉鄒靖,只活躍於河北、山東一帶,並未參加穎川之戰、宛之戰。

張角三兄弟不會妖法,只會畫符念咒之類。

張寶不是被部將嚴政所殺,而是戰死疆場。

鞭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演義截去了張溫帶董卓、孫堅等西征韓遂、邊章的故事。後來以韓遂投降、邊章戰死而告終,董卓留鎮西涼,孫堅南征長沙賊區星。

呂布並不是丁原義子。且丁原為並州刺史,坐鎮山西,不是荊州刺史。而呂布在丁原帳下是主簿(文職),不是一介匹夫。

歷史上沒有曹操贈赤菟馬給關羽的記載。(應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歷史上刺殺董卓之事確系有,但行刺者並非曹操,而是何顒、荀攸等一干文士的策劃。可惜計謀泄露,被捕下獄。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個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詳 ),是否陳宮不詳。

曹操殺呂伯奢之事,為野史記載。不知真偽。

十多鎮諸侯討董,為: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並無公孫瓚、孔融、陶謙、馬騰四鎮。時任奮武將軍的曹操和長沙太守的孫堅只是討董聯盟中的小勢力。所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之事並沒有。而十多路盟軍,真正同董卓軍正面交戰的,也只有曹操、孫堅兩路。董卓是在遷移了天子百姓後才同曹操交戰,並不是遭曹操追擊。徐榮並未被夏侯敦所殺。孫堅是曹軍敗績之後進的兵,初時由於袁術不撥發糧草被華雄打敗,後用計殺死華雄,連勝胡軫、呂布,最後在陽人同董卓交戰,還帶驍騎親自沖鋒,與董卓單挑獲勝,大敗卓軍。董卓在逃亡途中燒毀洛陽。

孫堅討伐劉表,孫策未隨行。

趙雲投奔公孫瓚,沒上過戰場,後以兄喪辭回鄉中。

公孫續不是由袁紹指使刺客殺死,而是奉兄命助袁術敵袁紹軍的時候戰死。磐河之戰的勝利者是袁紹而不是公孫瓚。

歷史上沒有貂蟬,王允是利用董呂之間的不和來殺董的。"貂禪"是當是漢朝後宮的一種女職,地位比妃嬪低很多,並不是指姓貂名蟬的某一個女子。

典韋無逐虎之說。

管亥不是關羽所殺,死於亂軍之中。

許褚並沒有和典韋較量過。

夏侯敦不是在討伐呂布時被射瞎的眼睛,而在這之前。

白門樓大罵曹操的不是張遼而是高順,因此關羽也沒有求情。不過他和張遼關系不錯。

血衣帶詔之事,馬騰沒有參與。

吉平無下毒之事,而是在參與後來耿紀等的叛亂而死。

關羽斬殺顏良確有其事,文丑非關羽所殺。三國史上,被稱為萬人敵的也只有關、張二人而已。很可能連呂布比之都稍遜半籌。

趙雲是在鄴城見到的劉備,無裴元紹此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事純屬虛構。

在古城無關羽斬蔡陽之事,無周倉此人。

孫策是死於刺客偷襲,無斬於吉之事。

劉備於汝南伐曹是和龔都聯手,劉辟在搔擾曹操遷都的戰役中被於禁所殺。並且龔都最後未死,只是銷聲匿跡。

蔡陽死於討伐劉備的戰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發生在這次行動中。博望坡之役是劉備發起而不是曹操發起的。夏侯敦只是在劉備退兵時才追擊,中計大敗而逃。這時候諸葛亮還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義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遺計定遼東"之事則子虛烏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馬徽號為"冰鏡",<<三國演義>>誤為"水鏡"。

的盧馬載劉備躍檀溪之事,正史並無記載。

諸葛亮決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後來北伐戰場上也只有在最後一次是身乘小車、羽扇綸巾,目的是引誘司馬懿出戰,演義中那樣寫只是為了神化他。

襄陽無魏延鬥文聘之事。
趙雲在長坂坡救主,保護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並沒有甘夫人跳井之說。因此,趙雲是帶著甘夫人、懷抱阿斗沖破長坂圍的,而且所遭遇的曹軍是曹純的虎豹騎。趙雲並沒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說,但趙雲也肯定沒有演義上所說的那樣神勇無敵。

無劉備摔阿斗之事。

張飛在長坂橋大喝曹軍,並沒嚇死人——但曹軍也被他的威勢所震懾。

徐庶之母在亂軍中被曹軍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辭劉備去投曹操,且其母無自殺之事。

周瑜並不是氣量狹小之人,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謀略。魯肅也不是"忠厚長者",而是有著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對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來說,更多地是應向二人學習經驗。

赤壁之戰確實有,但演義中寫的許多事件,半涉子虛。無智激周瑜之說,蔣干游說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且無群英會。蔡瑁、張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殺。連環戰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設想。無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書的不是闞澤。曹操橫槊賦詩並無刺殺劉馥之舉。借東風之說純屬虛構。赤壁之戰中並沒有黃蓋中箭之說。曹操敗走華容曾大笑周瑜無謀、劉備遲緩,待劉備追兵來到,曹操已經走遠,只奪得一些糧草。

劉備並沒有巧取荊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見先取荊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風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戰中,未聞宋謙被殺。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戰前數年病逝。

孫劉聯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計,而是雙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標志,劉備是正大光明地向孫權辭回荊州,未遇追擊,此後,孫權將荊州全盤借給劉備。周瑜是在孫權放回劉備後箭瘡發作而亡。無卧龍吊喪之事。

馬超並不是為報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許縣(曹丕篡漢建魏後才改名為"許昌")的父親馬騰才被曹操誅殺。

無曹操割須棄袍之事,也沒有許褚裸衣戰馬超之事。馬超被許褚震懾住,不敢前動。後來韓遂軍在被反間計後,分別被曹軍擊破,投降的不只楊秋、侯選二人。

張松沒有背《孟德新書》之事。張松和法正實是賣主的小人,只不過法正是運氣好躲過了而已。"合則留,不合則去,賣主求榮,殊為不齒。"是以二人尤其是法正,雖有大功於蜀漢,武侯祠內無席地,正是如此。

西川前期戰役功勞最大的是龐統,不是張任用伏兵殺了他,而是他用伏兵在雁橋抓了張任。張任不想再事二主,被殺。龐統因為在前線督陣被箭射中要害身亡。此後劉備遭困雒城年余——這時綿竹等地已降劉備,而不是發生在雒城攻陷後。

劉備攻取西川時無張飛戰馬超之事。

單刀赴會是指關羽和魯肅約定的在一處平原上相會,雙方只帶一百名武士,人人佩把單刀,商討荊州事宜。此次雙方誰也沒說服對方。孫權也沒有派諸葛瑾去索還荊州,而是對荊州直接採取了軍事行動。劉備擔心關羽寡不敵眾也帶兵出川增援,直到曹操攻破張魯後才以歸還部分地盤為條件同孫權講和。

張遼再神勇也絕不可能只憑八百人打破孫權十萬軍,演義誇張。而且以曹操的智略,不可能只在合淝部署丁點兒人馬,可能有八千人。

無甘寧救凌統之事,陳武也不是死於龐德之手。僅憑那時的陸遜是沒有指揮十萬大軍權利的,且東吳不可能有那麼多人馬。

無左慈戲曹操之事。可能關於管輅的故事虛構者也甚多。

劉備攻打漢中時諸葛亮只擔任後勤的角色,參謀長是法正。而且吳蘭、雷銅單獨指揮一支軍團,才出道就被曹洪打敗,雷銅戰死,吳蘭被殺。從而導致了劉備、張飛、馬超三個軍團攻打漢中的難度加大。

張飛並非一介莽夫,在蒙頭岩打敗張郃後曾在一塊青石上銘功,筆意縱橫,筆法遒勁。

沒有張郃攻打葭萌關之事。

韓浩不是韓玄的弟弟,而是魏國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曾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方案,緩和了軍中的糧食危機。

無嚴顏和黃忠一同帶兵之事。定軍山之戰是由劉備發起的,是法正利用夏侯淵急躁的性格帶兵佯攻張郃,張郃擋不住蜀兵的攻勢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立馬撥兵一半去救,被黃忠趁虛打入寨中,一刀剁了他。:【轉帖】三國演義與歷史不符的地方

殺楊修不是在漢中軍營,而是在返回中原後。

劉備稱王無"五虎大將"之說,但趙雲確實是整個漢中戰役中戰功最大的人。諸葛亮後勤糧草也是功不可沒,曹操這一點卻沒有足夠重視,像曹軍的糧草被張飛半路截去,這對雙方孰勝孰負都有影響。

關平是關羽的親子,不是養子。

龐德射中的是關羽的額頭。華佗早在之前數年被曹操殺害,無刮骨療毒之說。

呂蒙是發瘋疾而死,自然不是關羽顯靈。

關興並不是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武藝高強,而一直在朝為官,由於身體不好死得早,而張苞更是早夭。

劉備伐吳僅動用了數萬兵馬,因為當時的蜀漢全兵力不過三十來萬,除了防守各地之外,所以動用的兵馬不多。在此之前,黃忠就因病而亡。所以這次劉備出征除了趙雲率領後備軍外起用的大多是新人,而孫權方面一開始就大膽啟用新人陸遜為都督,統領韓當、徐盛、潘璋、朱然等東吳一二代名將縱兵迎敵,所以說東吳一開始就在軍事裝備和將領素質佔了上風。但周泰、凌統等則相助孫權守御北方的戰線,並未參加。

起初吳將李異、劉阿、宋謙等同蜀軍交戰失利,此後孫桓更被困在西陵中——吳軍雖敗,但沒有射甘寧、斬潘璋、獻仇人之類的情節。彝陵前夕陸遜派去誘敵的是少數民族領袖鮮於丹——此外,摩沙柯(演義里錯寫成"沙摩柯")是死於亂軍之中,無趙雲馬鳴山救駕、殺朱然之事,也沒有陸遜追敵陷於八卦陣之說(因為他根本就沒追)。

劉禪雖然沒有政治才能、追求享樂,但的的確確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而且富於人緣,所以臣子們都很喜歡他,君臣一心,再加上孔明天才的政治能力,蜀中安定了下來。無司馬懿五路大軍齊進的事。

曹丕伐吳時張遼並沒被箭射死,而是因病而亡。

南征孟獲孔明並沒有動用趙雲、魏延等明星,馬超此時已病死,魏延獨當漢中大任,所以他所用的是同樣有著將帥之才的李恢、馬忠、張嶷等人。

無高定投降蜀軍之事,七擒七縱也多是虛構。

無蜀漢對司馬懿施反間計之事,當時司馬懿駐守在荊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兵力應該只有十來萬。也是幾次北伐中陣容最強大的一次。而且六次北伐中只有兩次是出的祁山,其他四次不是。

趙雲當時的年齡很可能有六旬出頭,且不為北伐先鋒。因此鳳鳴山殺韓氏五將、追敵被困都系小說家言。(其實很明顯,依趙雲平和冷靜的習性,是不會說什麼"乳臭小兒有何懼哉"之類話的。)

智取三郡、計敗曹真是虛構的情節。曹真是魏國大將中的第二代精英,並不像演義里那樣無能。

其實,姜維的武力是名不見經傳的——他有很高的統率軍隊的能力,而且富有智謀,但是武藝,雖不能說他不會,但想來也不會達到一流的水準——否則陳壽應該不會不稱"維勇冠三軍"。而且他沒有像演義中那樣和趙子龍交手過,羅氏所寫是代表了作者和古時人民的良好願望。

攻取街亭是張郃的傑作,而不是司馬懿。不過其中還是撿了個"馬謖違亮節度"的大便宜。

趙雲從箕谷退兵雖然不像演義中那樣斷後斬將,並且還稍有失利,但他部隊的損失是最小的。也不知曹真以數倍於趙雲的兵力也戰勝不了我們的常山趙子龍,臉上是否掛得住。

《後出師表》很可能是後人偽作,因為趙雲是死於第三次北伐後(229年),孔明是不會荒唐到連朝中股肱大將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第二次北伐孔明真正動用的就是魏延軍團,是五次北伐中行動最小的一次。最大的戰績是歸途中斬掉曹真首席悍將王雙。無姜維賺曹真之事。

第三次北伐主要是針對武都、陰平二郡,孔明首先派陳式去偷襲二郡,然後親自帶兵打敗了前來救援二郡的魏名將郭淮。

魏兵伐蜀司馬懿並沒有去,曹真是病死。

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相當精彩的一次,蜀兵雖然不到十萬,但運用了木牛流馬、損益連弩等新裝備。對此,曹真的繼任司馬懿採取以靜制動的戰略,兩軍沒大規模進行交戰。然而,魏兵雖眾,卻沒佔到便宜——王平曾率三千無當飛軍力破名將張郃的萬余兵馬,司馬懿面臨部下強大要求出戰的壓力派將出戰,但中了埋伏,大敗,張郃也死在了孔明在原連弩基礎上改進的損益連弩下。但這次北伐良機毀在了李嚴的假傳聖旨下。

最後一次北伐中,無渭橋失利、火燒上方谷之事——司馬懿在洞察孔明的身體狀況後作出了堅守不戰的策略——最後拖死了孔明。無禳星之談。(補註:徐晃是病死,不是死於孟達之手。)

無諸葛定計殺魏延之事。孔明從沒有殺魏的動機,反而還很愛惜他。魏延也無叛蜀之意。他要叛蜀就不會取道漢中,企圖回成都向後主申訴。

襄平城中發生的奇事當屬無稽之談。應是賈范等勸公孫淵不要造反的信口捏造。

孔明死後六年,吳名將全琮、朱然對淮南、樊城用兵,同時,蜀漢大將軍蔣琬也兵窺上庸——但吳軍不久就被司馬懿、王陵打敗,蜀漢這次軍事行動也被迫終止。幾年後曹爽帶兵二十萬伐蜀,被費褘、王平用疑兵之計打得大敗而回。

無王瓘詐降和八卦陣破敵之事。

費褘是在一次酒醉後被魏奸細郭修殺死。

鍾會伐蜀無夢見孔明之事,殺許儀也只是因為自己戰馬馬蹄陷進泥坑從馬上摔下之故。

無孔明摩天崖下部兵立石之事。

廖化不是黃巾賊出身,否則此時只怕也有九十六七歲了。

杜預伐吳時孫歆未被殺而是遭擒。演義中所說孫皓出入宮廷常帶鐵騎二十萬,當真是敗筆。吳國全境軍隊加起來恐怕才那麼多呢!

❻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與歷史不符的事件

南華老仙之事子虛烏有,很可能是張角的杜撰。

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只說關、張以兄事劉備。

關羽的武器並不是"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說是"矛",到底有沒有"八丈"不清楚。

劉焉並沒做過幽州刺史,劉、關、張的義勇軍只是投效校尉鄒靖,只活躍於河北、山東一帶,並未參加穎川之戰、宛之戰。

張角三兄弟不會妖法,只會畫符念咒之類。

張寶不是被部將嚴政所殺,而是戰死疆場。

鞭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演義截去了張溫帶董卓、孫堅等西征韓遂、邊章的故事。後來以韓遂投降、邊章戰死而告終,董卓留鎮西涼,孫堅南征長沙賊區星。

呂布並不是丁原義子。且丁原為並州刺史,坐鎮山西,不是荊州刺史。而呂布在丁原帳下是主簿(文職),不是一介匹夫。

歷史上沒有曹操贈赤菟馬給關羽的記載。(應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歷史上刺殺董卓之事確系有,但行刺者並非曹操,而是何顒、荀攸等一干文士的策劃。可惜計謀泄露,被捕下獄。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個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詳 ),是否陳宮不詳。

曹操殺呂伯奢之事,為野史記載。不知真偽。

十多鎮諸侯討董,為: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並無公孫瓚、孔融、陶謙、馬騰四鎮。時任奮武將軍的曹操和長沙太守的孫堅只是討董聯盟中的小勢力。所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之事並沒有。而十多路盟軍,真正同董卓軍正面交戰的,也只有曹操、孫堅兩路。董卓是在遷移了天子百姓後才同曹操交戰,並不是遭曹操追擊。徐榮並未被夏侯敦所殺。孫堅是曹軍敗績之後進的兵,初時由於袁術不撥發糧草被華雄打敗,後用計殺死華雄,連勝胡軫、呂布,最後在陽人同董卓交戰,還帶驍騎親自沖鋒,與董卓單挑獲勝,大敗卓軍。董卓在逃亡途中燒毀洛陽。

孫堅討伐劉表,孫策未隨行。

趙雲投奔公孫瓚,沒上過戰場,後以兄喪辭回鄉中。

公孫續不是由袁紹指使刺客殺死,而是奉兄命助袁術敵袁紹軍的時候戰死。磐河之戰的勝利者是袁紹而不是公孫瓚。

歷史上沒有貂蟬,王允是利用董呂之間的不和來殺董的。"貂禪"是當是漢朝後宮的一種女職,地位比妃嬪低很多,並不是指姓貂名蟬的某一個女子。

典韋無逐虎之說。

管亥不是關羽所殺,死於亂軍之中。

許褚並沒有和典韋較量過。

夏侯敦不是在討伐呂布時被射瞎的眼睛,而在這之前。

白門樓大罵曹操的不是張遼而是高順,因此關羽也沒有求情。不過他和張遼關系不錯。

血衣帶詔之事,馬騰沒有參與。

吉平無下毒之事,而是在參與後來耿紀等的叛亂而死。

關羽斬殺顏良確有其事,文丑非關羽所殺。三國史上,被稱為萬人敵的也只有關、張二人而已。很可能連呂布比之都稍遜半籌。

趙雲是在鄴城見到的劉備,無裴元紹此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事純屬虛構。

在古城無關羽斬蔡陽之事,無周倉此人。

孫策是死於刺客偷襲,無斬於吉之事。

劉備於汝南伐曹是和龔都聯手,劉辟在搔擾曹操遷都的戰役中被於禁所殺。並且龔都最後未死,只是銷聲匿跡。

蔡陽死於討伐劉備的戰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發生在這次行動中。博望坡之役是劉備發起而不是曹操發起的。夏侯敦只是在劉備退兵時才追擊,中計大敗而逃。這時候諸葛亮還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義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遺計定遼東"之事則子虛烏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馬徽號為"冰鏡",<<三國演義>>誤為"水鏡"。

的盧馬載劉備躍檀溪之事,正史並無記載。

諸葛亮決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後來北伐戰場上也只有在最後一次是身乘小車、羽扇綸巾,目的是引誘司馬懿出戰,演義中那樣寫只是為了神化他。

襄陽無魏延鬥文聘之事。
趙雲在長坂坡救主,保護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並沒有甘夫人跳井之說。因此,趙雲是帶著甘夫人、懷抱阿斗沖破長坂圍的,而且所遭遇的曹軍是曹純的虎豹騎。趙雲並沒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說,但趙雲也肯定沒有演義上所說的那樣神勇無敵。

無劉備摔阿斗之事。

張飛在長坂橋大喝曹軍,並沒嚇死人——但曹軍也被他的威勢所震懾。

徐庶之母在亂軍中被曹軍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辭劉備去投曹操,且其母無自殺之事。

周瑜並不是氣量狹小之人,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謀略。魯肅也不是"忠厚長者",而是有著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對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來說,更多地是應向二人學習經驗。

赤壁之戰確實有,但演義中寫的許多事件,半涉子虛。無智激周瑜之說,蔣干游說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且無群英會。蔡瑁、張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殺。連環戰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設想。無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書的不是闞澤。曹操橫槊賦詩並無刺殺劉馥之舉。借東風之說純屬虛構。赤壁之戰中並沒有黃蓋中箭之說。曹操敗走華容曾大笑周瑜無謀、劉備遲緩,待劉備追兵來到,曹操已經走遠,只奪得一些糧草。

劉備並沒有巧取荊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見先取荊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風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戰中,未聞宋謙被殺。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戰前數年病逝。

孫劉聯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計,而是雙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標志,劉備是正大光明地向孫權辭回荊州,未遇追擊,此後,孫權將荊州全盤借給劉備。周瑜是在孫權放回劉備後箭瘡發作而亡。無卧龍吊喪之事。

馬超並不是為報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許縣(曹丕篡漢建魏後才改名為"許昌")的父親馬騰才被曹操誅殺。

無曹操割須棄袍之事,也沒有許褚裸衣戰馬超之事。馬超被許褚震懾住,不敢前動。後來韓遂軍在被反間計後,分別被曹軍擊破,投降的不只楊秋、侯選二人。

張松沒有背《孟德新書》之事。張松和法正實是賣主的小人,只不過法正是運氣好躲過了而已。"合則留,不合則去,賣主求榮,殊為不齒。"是以二人尤其是法正,雖有大功於蜀漢,武侯祠內無席地,正是如此。

西川前期戰役功勞最大的是龐統,不是張任用伏兵殺了他,而是他用伏兵在雁橋抓了張任。張任不想再事二主,被殺。龐統因為在前線督陣被箭射中要害身亡。此後劉備遭困雒城年余——這時綿竹等地已降劉備,而不是發生在雒城攻陷後。

劉備攻取西川時無張飛戰馬超之事。

單刀赴會是指關羽和魯肅約定的在一處平原上相會,雙方只帶一百名武士,人人佩把單刀,商討荊州事宜。此次雙方誰也沒說服對方。孫權也沒有派諸葛瑾去索還荊州,而是對荊州直接採取了軍事行動。劉備擔心關羽寡不敵眾也帶兵出川增援,直到曹操攻破張魯後才以歸還部分地盤為條件同孫權講和。

張遼再神勇也絕不可能只憑八百人打破孫權十萬軍,演義誇張。而且以曹操的智略,不可能只在合淝部署丁點兒人馬,可能有八千人。

無甘寧救凌統之事,陳武也不是死於龐德之手。僅憑那時的陸遜是沒有指揮十萬大軍權利的,且東吳不可能有那麼多人馬。

無左慈戲曹操之事。可能關於管輅的故事虛構者也甚多。

劉備攻打漢中時諸葛亮只擔任後勤的角色,參謀長是法正。而且吳蘭、雷銅單獨指揮一支軍團,才出道就被曹洪打敗,雷銅戰死,吳蘭被殺。從而導致了劉備、張飛、馬超三個軍團攻打漢中的難度加大。

張飛並非一介莽夫,在蒙頭岩打敗張郃後曾在一塊青石上銘功,筆意縱橫,筆法遒勁。

沒有張郃攻打葭萌關之事。

韓浩不是韓玄的弟弟,而是魏國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曾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方案,緩和了軍中的糧食危機。

無嚴顏和黃忠一同帶兵之事。定軍山之戰是由劉備發起的,是法正利用夏侯淵急躁的性格帶兵佯攻張郃,張郃擋不住蜀兵的攻勢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立馬撥兵一半去救,被黃忠趁虛打入寨中,一刀剁了他。:【轉帖】三國演義與歷史不符的地方

殺楊修不是在漢中軍營,而是在返回中原後。

劉備稱王無"五虎大將"之說,但趙雲確實是整個漢中戰役中戰功最大的人。諸葛亮後勤糧草也是功不可沒,曹操這一點卻沒有足夠重視,像曹軍的糧草被張飛半路截去,這對雙方孰勝孰負都有影響。

關平是關羽的親子,不是養子。

龐德射中的是關羽的額頭。華佗早在之前數年被曹操殺害,無刮骨療毒之說。

呂蒙是發瘋疾而死,自然不是關羽顯靈。

關興並不是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武藝高強,而一直在朝為官,由於身體不好死得早,而張苞更是早夭。

劉備伐吳僅動用了數萬兵馬,因為當時的蜀漢全兵力不過三十來萬,除了防守各地之外,所以動用的兵馬不多。在此之前,黃忠就因病而亡。所以這次劉備出征除了趙雲率領後備軍外起用的大多是新人,而孫權方面一開始就大膽啟用新人陸遜為都督,統領韓當、徐盛、潘璋、朱然等東吳一二代名將縱兵迎敵,所以說東吳一開始就在軍事裝備和將領素質佔了上風。但周泰、凌統等則相助孫權守御北方的戰線,並未參加。

起初吳將李異、劉阿、宋謙等同蜀軍交戰失利,此後孫桓更被困在西陵中——吳軍雖敗,但沒有射甘寧、斬潘璋、獻仇人之類的情節。彝陵前夕陸遜派去誘敵的是少數民族領袖鮮於丹——此外,摩沙柯(演義里錯寫成"沙摩柯")是死於亂軍之中,無趙雲馬鳴山救駕、殺朱然之事,也沒有陸遜追敵陷於八卦陣之說(因為他根本就沒追)。

劉禪雖然沒有政治才能、追求享樂,但的的確確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而且富於人緣,所以臣子們都很喜歡他,君臣一心,再加上孔明天才的政治能力,蜀中安定了下來。無司馬懿五路大軍齊進的事。

曹丕伐吳時張遼並沒被箭射死,而是因病而亡。

南征孟獲孔明並沒有動用趙雲、魏延等明星,馬超此時已病死,魏延獨當漢中大任,所以他所用的是同樣有著將帥之才的李恢、馬忠、張嶷等人。

無高定投降蜀軍之事,七擒七縱也多是虛構。

無蜀漢對司馬懿施反間計之事,當時司馬懿駐守在荊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兵力應該只有十來萬。也是幾次北伐中陣容最強大的一次。而且六次北伐中只有兩次是出的祁山,其他四次不是。

趙雲當時的年齡很可能有六旬出頭,且不為北伐先鋒。因此鳳鳴山殺韓氏五將、追敵被困都系小說家言。(其實很明顯,依趙雲平和冷靜的習性,是不會說什麼"乳臭小兒有何懼哉"之類話的。)

智取三郡、計敗曹真是虛構的情節。曹真是魏國大將中的第二代精英,並不像演義里那樣無能。

其實,姜維的武力是名不見經傳的——他有很高的統率軍隊的能力,而且富有智謀,但是武藝,雖不能說他不會,但想來也不會達到一流的水準——否則陳壽應該不會不稱"維勇冠三軍"。而且他沒有像演義中那樣和趙子龍交手過,羅氏所寫是代表了作者和古時人民的良好願望。

攻取街亭是張郃的傑作,而不是司馬懿。不過其中還是撿了個"馬謖違亮節度"的大便宜。

趙雲從箕谷退兵雖然不像演義中那樣斷後斬將,並且還稍有失利,但他部隊的損失是最小的。也不知曹真以數倍於趙雲的兵力也戰勝不了我們的常山趙子龍,臉上是否掛得住。

《後出師表》很可能是後人偽作,因為趙雲是死於第三次北伐後(229年),孔明是不會荒唐到連朝中股肱大將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第二次北伐孔明真正動用的就是魏延軍團,是五次北伐中行動最小的一次。最大的戰績是歸途中斬掉曹真首席悍將王雙。無姜維賺曹真之事。

第三次北伐主要是針對武都、陰平二郡,孔明首先派陳式去偷襲二郡,然後親自帶兵打敗了前來救援二郡的魏名將郭淮。

魏兵伐蜀司馬懿並沒有去,曹真是病死。

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相當精彩的一次,蜀兵雖然不到十萬,但運用了木牛流馬、損益連弩等新裝備。對此,曹真的繼任司馬懿採取以靜制動的戰略,兩軍沒大規模進行交戰。然而,魏兵雖眾,卻沒佔到便宜——王平曾率三千無當飛軍力破名將張郃的萬余兵馬,司馬懿面臨部下強大要求出戰的壓力派將出戰,但中了埋伏,大敗,張郃也死在了孔明在原連弩基礎上改進的損益連弩下。但這次北伐良機毀在了李嚴的假傳聖旨下。

最後一次北伐中,無渭橋失利、火燒上方谷之事——司馬懿在洞察孔明的身體狀況後作出了堅守不戰的策略——最後拖死了孔明。無禳星之談。(補註:徐晃是病死,不是死於孟達之手。)

無諸葛定計殺魏延之事。孔明從沒有殺魏的動機,反而還很愛惜他。魏延也無叛蜀之意。他要叛蜀就不會取道漢中,企圖回成都向後主申訴。

襄平城中發生的奇事當屬無稽之談。應是賈范等勸公孫淵不要造反的信口捏造。

孔明死後六年,吳名將全琮、朱然對淮南、樊城用兵,同時,蜀漢大將軍蔣琬也兵窺上庸——但吳軍不久就被司馬懿、王陵打敗,蜀漢這次軍事行動也被迫終止。幾年後曹爽帶兵二十萬伐蜀,被費褘、王平用疑兵之計打得大敗而回。

無王瓘詐降和八卦陣破敵之事。

費褘是在一次酒醉後被魏奸細郭修殺死。

鍾會伐蜀無夢見孔明之事,殺許儀也只是因為自己戰馬馬蹄陷進泥坑從馬上摔下之故。

無孔明摩天崖下部兵立石之事。

廖化不是黃巾賊出身,否則此時只怕也有九十六七歲了。

杜預伐吳時孫歆未被殺而是遭擒。演義中所說孫皓出入宮廷常帶鐵騎二十萬,當真是敗筆。吳國全境軍隊加起來恐怕才那麼多呢!

❼ 能舉出幾個《三國演義》中與歷史事實不相符的例子嗎

三國演義》中與歷史事實不相符之處: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卻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
土山關公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了劉備,並未發生過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道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關羽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逃,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斗。
單刀赴會: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
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了,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
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後,也未對貂蟬作交待。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
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另外,張飛之子張苞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卻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死後就不知去向。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而且也有
很多和《三國演義》記載不相符的野史,很可能是虛構人物;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也是子虛烏有。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糧是史實,其他的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

❽ <<三國演義>>有哪些與歷史實際不相符而有作者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的故事情節

借東風就沒有

❾ 與歷史不符合事實的情節並說出理由十個

三國演義里找十復個:制

六齣祁山……諸葛亮沒去那麼多次
華容道……沒那個事
過五關斬六將……假的

溫酒斬華雄……孫堅乾的,跟關老爺無關
借東風……假的
草船借箭……魯肅乾的,跟諸葛亮無關
單刀赴會……單刀不假,但是關二爺被魯肅說慘了……
刮骨療毒……華佗沒干這事兒
三顧茅廬……諸葛亮自己說的,無歷史根據
戰長沙……沒那個事

❿ 哪些與歷史不符的三國故事和《三國演義》無關

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漢末三國成為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歷史時期,很多二三流的人物都具有高熱度。不過明朝以來一直有觀點認為《三國演義》歪曲了民間對真實歷史的認知。

而在《三國演義》的原著裡面,諸葛亮用完“空城計”後就放棄了西城,根本沒有調趙雲回來防守西城。京劇“失空斬”這么演可能為了照顧觀眾的情緒,但從原著的描寫來看,這個魔改多少有些BUG。

閱讀全文

與實際與歷史不符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