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用單做姓的歷史名人

用單做姓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5 21:42:23

❶ 姓氏中的歷史名人

張儀,張 良,張騫,張飛,張角, 張道陵 ,張衡 ,張仲景,張柬之,張說,張 旭 ,張九齡 ,張擇端,張居正,張瑞圖,張廷玉,張之洞,張學良,張治中 ,張自忠,張雲逸 張瀾, 張愛玲,張大千

❷ 想要知道獨姓的歷史名人

獨姓,較罕見姓,人數不多,但南北皆有。明代有獨善。
起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時代北鮮卑獨孤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獨孤氏,一般認為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部落,原為鮮卑屠各部,「獨孤」即「屠各」的不同漢譯。 諸多史籍文獻中說獨孤氏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裔,「後漢沛獻王輔生厘王定,定生節王丐,丐二子廣、廙,廙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伯,擊匈奴被執,囚之獨孤山下,生屍利。單於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七世孫羅辰從後魏孝文徙洛陽,初以其部為氏……」等等,實屬冒充劉漢宗室。 實際上,「屠各」,亦稱「休屠各」,是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的後裔所建之部落群體。 匈奴民族自秦、漢之際為冒頓單於統一以來,勢力一時非常強大,他們雄踞蒙古高原,向東擴展至朝鮮邊界,向西伸延至巴爾喀什湖,向南深入到河套附近。冒頓單於將這片遼闊的地域劃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統治中部,左、右二部由他派人治理。西漢王朝建立後,由於國力不足,政局不穩,對匈奴一直實行「和親」政策,每年還向匈奴贈送大量的絲帛和酒食,以求維護邊境的和平。 漢武帝即位後,由於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日益強大,便中止和親政策,展開了對匈奴諸部的大規模作戰。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二季連續率強大的軍隊攻打位於西部的右匈奴。 當時,匈奴在隴西地區的右匈奴主要由兩個部落集團組成,一是屠各部,首領即為休屠王,姓氏為虛連提氏,世為匈奴屠各部的首領。 二是渾邪部,首領即為昆邪王,姓氏為義渠氏,世為匈奴渾邪部的首領。渾邪部雖屬於匈奴,卻並非東胡民族,就族源而言,渾邪部的基本成員為義渠族人。義渠民族在東周時期活躍於今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古代民族,屬於西戎,義渠戎是諸戎中較強的一支,原居寧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從商王朝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襄王時共存史八百餘年,其中在豳地建立奴隸制君國義渠國(公元前772~前272年)達五百年之久。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立為國君,時由母親宣太後攝政,她採用懷柔、拉攏的政策,以墮其志。義渠國在與秦國爭戰中失敗後,也想與秦國重修舊好,以休養生息。義渠王就利用秦昭襄王剛即位的機會,親自到秦國去朝拜。但義渠王一到咸陽,就被早已盤算好的宣太後扣留於秦國,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滅了義渠國,在其地設置了北地郡、隴西郡、上郡。直到秦、漢之際,義渠民族聚攏為部落集團,以渾邪部稱之,後依附於東胡民族,成為後來匈奴部落聯盟中的一個群體。 霍去病率數萬騎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斬獲匈奴四、五萬人,並繳獲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使匈奴右部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匈奴單於將這一重大的軍事慘敗歸咎於休屠王和昆邪王,要將二人召至單於王庭治以死罪。二人畏死,便謀劃投降漢朝,但當漢武帝派霍去病去迎接他們時,休屠王又中途反悔。於是,昆邪王殺了休屠王,吞並了休屠王的兵眾,連同自己的兵眾共四萬餘人(號稱十萬)一起投降了大漢王朝,漢武帝於二王故地設置了武威、酒泉二郡。匈奴族右賢王劉去卑之後 這一部分匈奴部眾,乘西漢末期王莽篡漢時中原混亂之機,再次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原休屠王的部眾後裔組建了自己的部落群體,被稱作「屠各部」或「休屠各部」,在東漢至西晉時期雜居於西北地區沿邊諸郡。三國時期,中原再次分裂,鮮卑民族崛起,屠各部歸附於北魏王朝的締造者太武帝拓拔·珪,成為後世所稱的鮮卑獨孤部,成為北魏政權最初的八部貴族之一。 在獨孤氏族人的後裔子孫中,後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實施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大多改為漢字單姓劉氏,亦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獨氏者。 第二個淵源:源於匈奴族,出自三國時期南匈奴之右賢王,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獨氏,出北蕃右賢王劉去卑。」 劉去卑,生卒年待考,是東漢末期至三國初期南匈奴右賢王,該部後成為匈奴鐵弗部,在十六國時期,胡夏政權創建者劉勃勃(赫連·勃勃)的曾高祖父就是劉去卑。 漢、魏之際,曹操將南匈奴族人分為左、右、前、後、中五部,各立其貴人為部帥。就在其時,以左賢王豹為首的匈奴貴族,自認為系漢家子孫、高祖後裔,遂改姓劉氏。當時,一同改姓劉氏的有左賢王左部帥劉豹、右賢王監國劉去卑、於扶羅的弟弟劉宣和其餘四部帥等一大批匈奴貴族,從此,匈奴劉氏便在東漢末年形成了。三國時期,匈奴劉氏主要居住在晉陽汾澗之濱,也就是今山西省境內。 劉勃勃稱帝後,劉去卑被追謚為(胡)夏國正皇帝。在劉去卑的後裔子孫中,有獨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時期代北鮮卑獨孤渾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鮮卑獨孤渾氏,排在鮮卑貴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區鮮卑族代國舊部。 獨孤渾部原為鮮卑拓跋部的從屬部落之一,原游牧於雲中一帶(今內蒙古托克托)。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拓跋部大人拓跋·力微率部徙居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之後召集諸部,以武力確立了拓拔部在部落聯盟中的大酋長地位,建立了代國。在拓跋·力微病逝後,諸部離叛,獨孤渾部則是最先離叛的部落之一,曾一度依附於萬俟部。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國經淝水之戰慘敗後,國力日弱,拓跋·力微十六歲的兒子拓拔·珪不失時機地召集父王的舊部,以武力加智慧實施佔地稱王之策,迅速擴展勢力,到了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拔·珪復國,稱代王,同年改稱為「魏」,史稱「北魏」,之後鮮卑萬俟部歸附拓拔·珪,獨孤渾部轉了一大圈,仍然隨著萬俟部回復到拓跋部中。此後,拓拔·珪將獨孤渾部排位在貴族行列的最末。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遷都洛陽以後,即開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改變鮮卑族內遷者原有的生活習俗,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①易鮮卑服裝為漢服。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農歷12月甲子,北魏孝文帝在光極堂會見群臣時,「班賜冠服」,這是易鮮卑官服為漢制官服的具體執行措施。 ②規定官員在朝廷上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並稱鮮卑語為「北語」,漢語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歲以上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下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則要立即改說漢語。如有故意說鮮卑語者,降爵罷官。 ③遷往洛陽的鮮卑人,要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 ④改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並定門第等級。所改之漢姓,以音近於原鮮卑姓者為准。如拓跋氏為首姓,改姓元氏,是最高的門第等級;另外的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陸氏,賀賴氏改姓賀氏,獨孤氏改姓劉氏,賀樓氏改姓樓氏,勿忸於氏改為於氏,紇奚氏改姓嵇氏,尉遲氏改姓尉氏。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相等同於當時北方漢族最高門第的崔、盧、鄭、王四姓。其他等級稍低一些的鮮卑貴族姓氏亦皆改為漢姓,其等第與漢族一般士族相當。 ⑤積極鼓勵鮮卑的皇族和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藉以建立政治聯姻,由是加強漢族與鮮卑族的民族融和。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過程中,獨孤渾氏大多改為漢姓杜氏,亦有省文簡化為漢字單姓獨氏者。
分布
今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有獨氏族人分布。 今山西省的汾陽市有獨氏族人分布。

❸ 古代性單的歷史人物

姓單的名人

時間:2014-05-05 09:08 責任編輯:算命網小編27

歷史上姓單的名人:

單超:(公元?~160年待考),河南人(今河南洛陽)。著名漢朝宦官。東漢桓帝初為中常侍,善謀略,幫助漢桓帝鏟除異己,穩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為新豐侯。常侍預謀獲封者有五,世謂之五侯。自是權歸宦宮,朝政日亂。後拜車騎將軍卒。當時外戚梁冀當權,第十一任皇帝劉志,繼被毒死的十任皇帝劉纘之後,對梁冀側目而視。劉志跟五個宦官密謀採取行動,他知道面臨最大危險,生命和前途完全握在與謀的宦官之手。在密謀大計時,劉志曾把單超咬臂出血,作為盟誓。他跟宦官已擺脫了君臣名份,成為黑社會性質的弟兄。所以在殺掉梁冀、並把梁姓戚族全體屠殺了之後,劉志把參與密謀的五個宦官一齊封為一等縣侯之爵,又封另外八個宦官為二等鄉侯之爵。從此,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員的身份出現,仗著跟劉志的咬臂之盟,他們的家族和親友,也紛紛出任地方政府首長。這些新貴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為也相同,幾乎除了貪污和弄權外,什麼都不知道,比外戚當權所表現的還要惡劣。這使本來專門抨擊外戚的士大夫階層受到更重大的傷害,他們憤怒地轉回頭來跟外戚聯合,把目標指向宦官。並且不像過去那樣,僅只在皇帝面前告狀而已。士大夫外戚聯合陣線,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權力,對宦官採取流血對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強烈的反應,中國遂開始了第一次宦官時代。從公元159年十三個宦官封侯,到公元189年宦官全體被殺,共三十一年。

單颺:(生卒年待考),字武宣;山陽湖陸人(今山東魚台)。著名東漢大臣。初舉孝廉,後歷官太史令、漢中太守、尚書等職。他精通天官、算術。靈帝末譙縣曾有黃龍現,單颺謂五十年後當有王者興,後果然魏代漢。

單通:(公元581~621年),字雄信;濟陰郡人。著名隋末唐初農民起義軍將領。單雄信祖父名單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單雄信之父單禹襲父職仍守東昌。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軍大將李淵率部攻北周,包圍東昌,單禹與李淵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兩家積怨由此開始。當時單氏一家由家將保護出逃,不敢在山東久留,輾轉來到潞州。因單家出自官宦之家,出逃時攜有大量金銀,所以能在潞州天堂縣城南八里二賢庄蓋庄園、置田地,定居下來。

單雄信少年時期即勇健。隋末加入瓦崗起義軍,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為五虎上將第一名,人稱赤發靈官。單雄信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單雄信出任左武侯大將軍。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單雄信率軍投靠王世充,成為王世充的女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親率大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唐軍大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受傷。次年,李世民攻克東都,王世充降唐,單雄信被殺。

單煦:(生卒年待考),字孟陽;河北平原人。著名宋朝大臣。宋朝進士,知洛陽縣。勤政為民,成績顯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祿大夫。單煦友愛,他十五歲時,其兄單熙毆人至死,他勸兄逃跑,願自己頂罪代死。當平原縣知縣伍剛查明原因後,十分感動,免了單熙的死刑。

單時:(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宋朝時期任殿中侍御史,宋乾道中期上疏諫擊毬,為宋孝宗喜納,除有諫議大夫。

單父:(生卒年待考),字仲儒。著名宋朝花匠。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呼為「花師」。

單仲升:(生卒年待考),廣東增城人。著名元朝孝子奉母至孝。母卒,蔬時水飲,不事家業,廬墓三年,元朝人稱其為孝子。

單思恭:(生卒年待考),字惠仍;江蘇揚州人。著名明朝詩人。史書評價他: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著有《甜雪齋訂》。

單安仁:(公元1304~1388年),字德夫;濠州人(今安徽鳳陽)。著名明朝大臣。少為府吏,元末江淮兵亂,他集義兵保鄉里,授樞密判官,從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旋聞朱元璋定集慶(今江蘇南京),即率眾歸附,仍將其軍,守鎮江,旋移常州。累遷至中書左司郎中,佐李善長裁斷。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擢工部尚書,領將作事。逾年改兵部尚書,後請老歸。

單恂:(生卒年待考),松江華亭人。著名明朝詞人。明崇禎年間進士,知麻城縣。單恂工詞,著有《竹香庵詞》。單恂還輯有《岳忠武王集》,保存並使後人能夠真正了解岳飛的政治生涯。

單懋謙:(公元1807~1879年),字地山;湖北襄陽人。著名清朝末期大臣。清道光年間進士。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入值南書房。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廣東學政,

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奉命在籍開辦團練,反對太平軍七年任江西學政。以後歷任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工部侍郎。

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充實錄館副總裁,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調任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次年與大學士瑞常等人為慈禧、慈安太後進講《治平寶鑒》,旋授工部尚書。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管理戶部三庫事務,次年調吏部尚書。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管國子監事務。次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拜文淵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因病解職。著作輯為《峴雲山房遺稿》

單洪培:(公元1898~?年待考),號厚卿;江蘇江陰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陸軍炮兵學校第二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八十九軍第一一七師參謀長,1939年起中央軍校駐江蘇干訓處副主任,後調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長、江蘇省水上警察總局局長等職。

單長生:(公元1923~今),江蘇江都人。著名醫葯學專家。湖南省老科協制葯化工專業委員會會長、教授、研究員。先後擔任過哈爾濱醫科大學、長春大學醫學院、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的助教、講師、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制葯廠、湖南醫葯工業研究所、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蘇聯科學院等單位助理研究員、工程師、研究員。湖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府食品工業辦公室研究員等。

1983年前獲得的國家職稱為醫師、工程師、教授、研究員、科學研究及開發成功的國內外新產品數十項,其中五項獲全國或省科學大會獎。此外百菌清中試成果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擅長英、德、俄、日、法語,參加國家與省代表團以及接受國外邀請,先後到過十幾個國家考察、洽談、講學等,參與技術、設備引進以及葯品出口創匯。

曾兼任過省研究員職稱評委會評委、高級工程師(醫葯)評委會評委、省高級翻譯職務評委會副主任委員、省國際經濟學會顧問等。現在除擔任上述會長外,尚擔任長沙市湘滋外國語學校校長,兼任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顧問、省食品科技發展中心高級顧問等。

單河清:(公元1934~今),福建浦城人。著名航空航天計算機技術專家。1958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本科。現在航空航天部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從事計算機軟體研究工作,兼任廈門大學北京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一分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第三屆浦城籍在北京同鄉聯誼會副會長及第四屆會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❹ 求姓的歷史名人

求仲,漢代隱士。後用以為隱士的代稱。 唐 錢起 《歲初歸舊山》詩:「 求仲 應難見,殘陽回且掩關。答」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求仲弓,字德夫,黃岩(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特科進士。仕終樂清令。(《嘉定赤城志》)

❺ 單的歷史同姓名人

歷史上姓單的有那些名人?

1、單超

東漢專權朝政地首要宦官之一,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桓帝初為中常侍,與宦官徐璜、具瑗、唐衡共謀誅滅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新豐侯,為「五侯」之一,食邑二萬戶。後官拜車騎將軍,不久卒。

2、單雄信

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關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與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讓的瓦崗義軍反隋。後翟讓被殺,李密與王世充偃師之戰時,單雄信歸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徐世勣為單雄信求情失敗,單雄信被斬首。

3、單懋謙

清朝官員。字仲亨,號地山。襄陽人。清代同治年間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即宰相)。祖父秉鑒,因行孝,有美名。 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歷任編修、贊善、洗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等。

後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深得朝廷賞識,先後管理戶部、吏部、國子監事務。後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兵部。

督廣東、江西學政時,革除陳規陋習,主考三次,識拔英才,尚書鄭敦謹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均為他所發現。在襄陽時,曾在鹿門書院講課,收入資助貧苦高才生。其舊居在襄陽古城北街,保存完好。

4、單卷

又名善卷、亶卷、單父,相傳為遠古後期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活躍在今山東省單縣一帶。單卷,又名善卷、亶卷、單父,是帝舜的老師。

相傳為遠古時期游牧於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族中影響較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單即單卷,父是古人對長輩男子的尊稱),曾居於單父(今山東單縣)。

5、單安仁

單安仁(1304~1388),字德夫,濠(安徽鳳陽)人,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少為府吏。元至正十一年(1351),江淮兵亂,單安仁召集義兵保衛鄉里,授樞密判官。至正十五年(1355),從元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當時群雄四起,單安仁嘆息曰:「此輩皆為人驅除耳。王者之興,當自有別。」

❻ 出姓的歷史名人

出光育
公元1456~?年待考),蒙古族,蒙古札剌亦兒部人,木華黎後裔;福建泉州塗嶺新厝人。著名出氏第五世祖。 明景泰末年(公元1450~1456年)農歷10月,出光育由福建泉州塗嶺新厝鄉遷居照船山下洪厝坑(今福建泉州泉港區塗嶺鎮小壩村洪厝坑自然村),從壬午(公元1462年)至今已五百九十二年。 妣陳氏,生長伯祖智惠(居西坑鄉),副妣某氏,傳生四子(又傳太宗門口一穴單坑,是細媽墓,即富地):出碩叟、出確齋、出聰、出明(字睿軒)。 從五世祖出光育遷居洪厝坑,家族經明、清、民國的繁衍,發展迅速,為如今的燕山蒙古族。 出光育遷居洪厝坑,路經現泗洲水庫後地段名石梯路時,一邊孩子,一邊鐵鍋,因路滑滑下,鐵鍋破,孩子滾下水溝。出光育抱起,迎天自語,此棄舊迎新,喜題石梯路,現石刻存在。 出光育之墳葬於橫溪蛇頭山地,面向東,即面燕山,刻寫:「皇明,燕山出府光育出公,妣儒人某氏,元將納哈出後裔。」
出科聯
公元1685~1765年),蒙古族,字干甫,號淑渠,行居三,蒙古札剌亦兒部人,木華黎後裔;福建惠安塗嶺洪厝坑人。著名清朝官吏,出氏第十二世祖。 出氏祖先在元代為派往監督縣令的元官「達魯花赤」。明初,元官紛遭殺戮,因出氏祖先較為愛民,得鄉民幫助,藏匿定居,在洪厝坑流傳下蒙古族一支。至出科聯,已歷十幾代。 出科聯生平析朗讀書,十八歲中秀才,十九歲受知於程學憲,補弟子員,旋朗冠三軍,補邑優行廩生。清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三十歲登本省鄉試榜首第一名(解元)。清乾隆已末年(公元1739年),聯捷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特受檢討。是當時頗有名望的書法家,惜其墨跡均已不傳。 出科聯曾隨乾隆大帝下江南巡遊,清世祖皇帝對這位隨臣的姓名很奇怪,即予詢問。出科聯趁機奏明出氏得姓的來龍去脈,遂使隱姓埋名數百年的「出」氏源流明白於天下。乾隆大帝當即稱譽:「好個奇姓!」 出科聯以玉言報達家鄉。太史公雖行成名立,而年不停挺,好獎誘後進而秉性剛方,不與時俯抑,放在史館十餘年不得遷。 出科聯與族人敦詩說,言孝言慈,而於讀書一節尤於,郡太守聘主梅嶺書院掌教。胡天不永其年,竟終於清乾隆丙酉年(公元1765)農歷7月14日寅時,距生清康熙已丑年(公元1685年)農歷2月12日寅時,終年四十五歲。 嫡配何氏先歿,副室蔣氏,孝男二:長子出火娟,何氏出;次子出火甫,蔣氏出,女四:承、重、孫、倌,孫室曾一孫,男王秀,余繩未久合以也。請乾隆甲辰年農歷11月3日葬於陳厝坑鄉厝後燕山之麓祖墓右邊。穴坐乙向辛兼卯酉,分金卯丁酉,分居兩廣,嫡氏先歿,與生孫(字克仲)合葬小壩打蛇厝後,地名夫人墓。(不孝承重孫倌稽桑叩志。) 附_出科聯律詩二首: 《七律·游廬山》:「廬山竹葉幾春秋,雲鎮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眼觀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十二洲。一時光景看不盡,天緣有運再來游。」 《七律·故鄉別主箋》:「遠別家山歲月寬,空齋蕭灑故情歡。芸憲政讀勤磨礪,自可回首蔗境觀。結廬人境絕囂塵,正似山居木石鄰。遐想英才看薈萃,黃叨遴選沐皇仁。山氣清奇靈秀增,衣冠文揚昔崢嶸。而今撫樹兼懷古,松護峰巒半陰晴。回顧山頭萬疊壽,回環曲水騰蘭亭。流連此地真難得,即景題詩興舍呈。」

❼ 單姓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名人 用四字成語概括他們的特點

單雄信,仗義疏財,豪氣干雲,義薄雲天,除暴安良,劫富濟貧,肝膽相照,兩肋插刀,英雄豪傑。

❽ 有哪些古代名人姓單的

姓單的歷史名人還是不少的 ,我給列舉幾個做一下參考
單超:(公元?~160年待考),河南人(今河南洛陽)。著名漢朝宦官。
東漢桓帝初為中常侍,善謀略,幫助漢桓帝鏟除異己,穩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為新豐侯。常侍預謀獲封者有五,世謂之五侯。自是權歸宦宮,朝政日亂。後拜車騎將軍卒。

單颺:(生卒年待考),字武宣;山陽湖陸人(今山東魚台)。著名東漢大臣。
初舉孝廉,後歷官太史令、漢中太守、尚書等職。

單通:(公元581~621年),字雄信;濟陰郡人。著名隋末唐初農民起義軍將領。
單雄信祖父名單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

單煦:(生卒年待考),字孟陽;河北平原人。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進士,知洛陽縣。勤政為民,成績顯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祿大夫。

單時:(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時期任殿中侍御史,宋乾道中期上疏諫擊毬,為宋孝宗喜納,除有諫議大夫。
單父:(生卒年待考),字仲儒。著名宋朝花匠。

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呼為「花師」。

單仲升:(生卒年待考),廣東增城人。著名元朝孝子
奉母至孝。母卒,蔬時水飲,不事家業,廬墓三年,元朝人稱其為孝子。

單思恭:(生卒年待考),字惠仍;江蘇揚州人。著名明朝詩人。
史書評價他: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

單安仁:(公元1304~1388年),字德夫;濠州人(今安徽鳳陽)。著名明朝大臣。少為府吏,元末江淮兵亂,他集義兵保鄉里,授樞密判官,從鎮南王孛羅普化守揚州。

單恂:(生卒年待考),松江華亭人。著名明朝詞人。
明崇禎年間進士,知麻城縣。單恂工詞,著有《竹香庵詞》。單恂還輯有《岳忠武王集》,保存並使後人能夠真正了解岳飛的政治生涯。

單懋謙:(公元1807~1879年),字地山;湖北襄陽人。著名清朝末期大臣。

單毓華:(生卒年待考),字枚叔;江蘇泰州人。著名近代律師。

❾ 「代」姓在歷史上有什麼傑出人物

戴 嵩:
唐朝畫家,擅畫田家、山原之景,寫山澤水牛尤為著名,與韓 畫馬齊名,世稱「韓馬戴牛」。
戴 震:
安徽省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 進:
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 逵:
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 德、戴聖:
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孫。戴聖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聖二人為西漢時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顯赫。戴德、戴聖是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由於二人在禮學上的重大貢獻,也被後人尊稱為儒宗。戴德、戴聖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金壇、句容戴氏為戴聖之後。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宣帝時,立為博士,稱「大戴」,也叫「太傅《禮》」。戴聖{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立為博士,參加石渠閣議,世稱「小戴」。
戴 笠:
浙江省江山人,黃埔軍校肄業,軍統特務頭子,1946年3月因飛機失事而亡,時人有「雨農(戴笠字)亡在雨中,戴笠死在戴山」之說。
戴名世:
安徽省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文字獄之一。
戴復古:
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省)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錶元:
奉化(今屬浙江省)人,元代文學家,其文章高雅,時稱「東南文章,首推表元」,有《郯源戴先生文集》。
戴第元:
大庾(今江西省大余)人,乾隆進士,與弟均元、長子心亨、次子衢亨相繼入翰林,時稱「西江四戴」。
戴望舒:
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詩集有《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戴季陶:
浙江省吳興人,出生於四川廣漢,曾任國民黨宣傳部長,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戴安瀾:
號海鷗,安徽省人,抗日名將,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先後參加過台兒庄、武漢、昆侖關等戰役。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斗之一」。受傷殉國,時年38歲。1943年4月1日,在廣西省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
戴克敏:
湖北省黃安人。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黨代表、中國工農革命第七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75師政治委員等職。
代鋒,
1966年7月生,湖北隨州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襄樊市樊城區清河口辦事處主任、黨委副書記。摘自《世界人物辭海》網路版第三版。
代家富,
1966年10月生,湖北宜城人,初中文化,湖北省宜城市劉猴鎮前程村治調主任。摘自《世界人物辭海》網路版第三版。
代洪慎,
1949年11月生,山東青島人,青島市第十五中學一級教師。系無錫集郵研究會會員。摘自《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網路版第十版。
代汝寬,
1934年10月生,雲南普洱人,中共黨員,中國工商銀行雲南省普洱縣支行總會計,高級會計師,雲南省金融會計學會理事,普洱縣合訂協會理事,普洱縣珠算協會副會長。摘自《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網路版第十版。
代路,
1940年生,山東濟南人。劇作家。原名戴文迎。1958年參加工作,1960年開始從事話劇藝術。歷任演員、導演、編劇。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聯副主席、青島戲劇家協會主席、青島話劇院黨總支書記、一級編劇。摘自《世界藝術家名人》。 代文國 男,1940年3月生,重慶綦江人。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曾任綦江縣趕水區、趕水鎮、三江鎮黨委書記和鎮人大主席,縣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綦江縣人大常委會代表聯絡工委和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綦江縣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現任重慶市綦江縣人大機關正局級主任科員。擔任三江鎮黨委書記期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依靠幹部群眾,圍繞富民強鎮,加快發展地區經濟。注重搞好地方同廠礦企業的關系,促進廠地共同繁榮發展。大膽創辦開發區,努力興辦鄉鎮企業,率先在企業內部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鄉鎮企業蓬勃發展。至1992年全鎮鄉鎮企業達到76家,產值由1986年的700餘萬元提高到1992年的1.07億元,獲重慶市上億元鄉鎮台階獎,跨入原四川省200強鄉鎮和重慶市50強鄉鎮之列。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減輕農民負擔,在市、縣率先實行村居幹部工資制和黨支部目標量化管理,糧食產量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全縣財政收入三江鎮佔一半以上。文教、衛生、通信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創辦了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民板畫》和《山溪》等刊物;新建校舍2.2萬平方米,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組建設施齊全的縣第二人民醫院和綦江血站,解決了群眾就醫難問題;在全縣鄉鎮中第一個開通程式控制電話,達200多門。兩個文明建設創歷史最好水平。個人多次受到市、縣的表彰,其業績編入原四川省《人才年鑒》和科學中國人雜志《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珍藏版)。 代志平 1957年3月生,四川岳池人。1980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現成都中醫葯大學)醫療系。1993年畢業於四川省衛生幹部管理學院醫療系四川省岳池縣中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岳池縣政協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會員、廣安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岳池縣醫學會理事、岳池縣科學技術顧問團成員、廣安市衛生系統職稱源市委黨會評委。廣安市名中醫。擅長用中西醫理論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疑難病症。撰寫的《淺談內經心理學思想》1981年在成都中醫葯大學全國首屆心理學會上交流,並選入《資料匯編》;《老年心理與健康》1982年被全國第二屈心理學會錄用;《當歸四逆湯加味治療眩暈120例》1985年在四川省首屆青年中醫學術會上交流;《瀉下逐瘀法治療腦出血的體會》1987年在四川省首屆中醫急診學術會上交流l《茵虎術菩湯治療急性黃疸性腫炎》1989年在廈門參加全國首屆肝膽病學術會議.在會上交流並獲論文證書;《自擬茵虎湯治療甲型病毒性肝炎125例》1995年在四川省青年中醫學術會上交流。《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的體會》刊登在四川生理科技雜志1999年第3期。1995年被四川省中醫學會、四川省青年聯合會授予「優秀青年中醫」稱號。
求最佳答案!!!

閱讀全文

與用單做姓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