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牛鳳及歷史名人

牛鳳及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5 20:05:52

1. 誰姓牛、王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
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
「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
「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參考資料:網路
牛氏源流
牛氏尋根問祖
牛姓在我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一書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數較少,但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兩省牛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這種現象有其歷史淵源,它和牛姓的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中原大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林木蔥蔥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黃帝那裡。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被後世列為有名的「五帝」之一,稱高辛氏。高辛氏生四個兒子,即後稷、契、堯、摯四個同父異母兄弟。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禹傳位於啟,啟建立了夏朝。夏歷16帝429年,到夏桀時滅亡。
契在舜帝時,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為司徒,管理臣民,封於商,賜姓子氏,傳到14世孫成湯時,湯率天下諸侯打敗荒淫無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歷31帝671年,到紂王時滅亡。
周武王率天下諸侯,打敗了暴虐無道的紂王,建立了周朝,封紂王長兄微子於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微子是開國君主。微子後代有一部分子孫姓了牛姓,可見牛姓是由商湯帝王子姓一支演變而來。根據民間譜諜和歷史文獻記載,牛姓的產生之始,既有動人的民間傳說,又有翔實的史實依據。
牛氏民間傳說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實依據
一些民間傳說,雖廣為流傳,但卻無從考證。目前所見到的歷史資料,均記載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後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啟(一作開),因做王子時封在微(今山東省聊城一帶),爵位屬子,所以稱微子。微子仁慈賢達,深明大義。周公平定紂王兒子武庚叛亂之後,就任命微子代殷後,奉其先祀,封於宋,因此也稱宋微子。
《春秋左傳·文公二》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微子以後的宋國,傳至第十二位國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時,北方游牧部落長狄人入侵宋國,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軍抵禦,(而加須左旁,音而)班為皇父駕馭戰車,皇父的兒子谷甥為車右,另一個兒子司寇牛父為車右的助手(稱駟乘),四人共坐一戰車,指揮戰斗,在長丘(今河南省封丘縣南)打敗了敵人,並俘獲了長狄首領緣斯。皇父和兩個兒子即公子谷甥與司寇牛父,都不幸戰死,(而加須左旁)班受到了獎嘗。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敵人的戰斗中犧牲,是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的後代子孫懷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書·世系表》載:周武王「封微子為宋公,以奉湯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後,以王父字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稱父之父為王父。這里非常明確的說明: 牛父之後,子孫以祖父的字「牛」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書也都如此記載。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寶,奉宰相之命編撰的《元和姓纂》載:「宋微子之後,司寇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元和,唐憲宗年號)
宋代郡恩編著的《姓解》載:「周封微子於宋,其後司寇牛父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宋代大史學家鄭樵,編著的《通志·氏族略》載:宋微子之後,宋國有個司寇叫 牛父,因為□(Sǒu 搜)瞞侵宋,帥師御之,敗敵於長丘,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明代陳士元編著的《姓纂》載:「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後。」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專家張澍編著的《姓氏尋源》載:「牛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以上所引諸書,都是歷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實清楚,無可懷疑。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要「以王父字為氏」?原來這和周代的法制有關。周制規定,凡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不得上系諸侯,須別立一新氏。立氏則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為氏,這就是「以王父字為氏」的主要原因,這種「祖孫連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遠的深刻含義。宋微子之後,以王父「字」為氏的還有孔、樂、邊、魚、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為氏的,如微、仇、求、獲等15姓。(見鄭樵著《通志·氏族略》)
綜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來源,即: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親、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爺爺,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傳位給宋武公,父子分別是宋國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國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湯、契乃至黃帝,則是牛姓的遠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漢族牛姓子孫,既是衛國精英之裔,又是遠古帝王之後,和黃帝血脈相連,是炎黃子孫這個偉大家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為遼氏(《元和姓纂》寫「遼」,《隋書》寫「尞」),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當時司馬懿用權術控制了曹魏政權,處處防範別人故技重演。魏有後軍將軍牛金,為司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兒子牛元定立即避難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隨改姓遼氏,歷時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後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遼允,通過皇帝賜姓,又恢復了牛姓。《隋書·牛弘傳》載:「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賜姓牛氏。」說的就是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況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極為單純,從沒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記錄。可以說從牛姓誕生二千多年來,都是一脈相傳,是不折不扣的商湯後裔。如果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研究姓氏,源流單純的牛氏可作首選對象之一,這是許多姓氏無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僅是漢族姓氏,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時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中有牛氏,為納西族。滿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陽。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東鄉、朝鮮等民族中,也有少數人為牛姓。
牛氏遷徙繁衍
木有本而後生千枝萬葉,水有源而後分東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經歷廠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吞並,建國時間長達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權比較鞏固,經濟、軍事勢力比較強大,積極參與了大國之間的爭霸活動,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牛姓產生後,隨著宋國的強大,其子孫不斷發展壯大,並不斷向外遷徙。從那時到現在有2700餘年,牛姓子孫已從發祥地宋國北渡黃河,南徙長江,縱橫萬里,散居九州,且輾轉播遷,走向世界。
春秋戰國至隋唐時期,牛姓在得姓以後,便以宋國故地為中心向四周發展。根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春秋時期,牛氏已有人離開宋國,到其它諸侯國做事和做官,如當時的晉國(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談,為趙簡子家臣,有勇力」。戰國時,趙有賢士牛畜、將軍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雙;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漢代,牛氏發展至甘肅省隴西一帶(今甘肅省臨洮),名人輩出,有護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孫旺盛,在隴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據唐《元和姓纂》記載,商湯這一支以牛為氏的家族,過去是以隴西地區為繁衍中心的。
從《唐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隴西,牛邯始居隴西,後徙安定,再徙鶉觚(今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三國牛金將軍之子為避禍也逃至安定,這些牛姓子孫,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時,大至可分為三支。一支為:牛興(牛邯孫)、牛遵、牛元亮……至牛肅為岳州刺史,唐開元二十八年到懷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二支為牛元定(牛金之子)……遼熾、遼允至牛弘為隋吏部尚書。三支為牛通、牛會、牛意至牛仙客為唐玄宗時宰相。可見到隋唐時,牛姓從隴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遷到首都長安及全國許多地方。
歷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2. 姓氏「牛」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

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

「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

「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參考資料:網路

牛氏源流
牛氏尋根問祖
牛姓在我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一書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數較少,但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兩省牛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這種現象有其歷史淵源,它和牛姓的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中原大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林木蔥蔥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黃帝那裡。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被後世列為有名的「五帝」之一,稱高辛氏。高辛氏生四個兒子,即後稷、契、堯、摯四個同父異母兄弟。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禹傳位於啟,啟建立了夏朝。夏歷16帝429年,到夏桀時滅亡。
契在舜帝時,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為司徒,管理臣民,封於商,賜姓子氏,傳到14世孫成湯時,湯率天下諸侯打敗荒淫無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歷31帝671年,到紂王時滅亡。
周武王率天下諸侯,打敗了暴虐無道的紂王,建立了周朝,封紂王長兄微子於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微子是開國君主。微子後代有一部分子孫姓了牛姓,可見牛姓是由商湯帝王子姓一支演變而來。根據民間譜諜和歷史文獻記載,牛姓的產生之始,既有動人的民間傳說,又有翔實的史實依據。
牛氏民間傳說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實依據
一些民間傳說,雖廣為流傳,但卻無從考證。目前所見到的歷史資料,均記載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後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啟(一作開),因做王子時封在微(今山東省聊城一帶),爵位屬子,所以稱微子。微子仁慈賢達,深明大義。周公平定紂王兒子武庚叛亂之後,就任命微子代殷後,奉其先祀,封於宋,因此也稱宋微子。
《春秋左傳·文公二》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微子以後的宋國,傳至第十二位國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時,北方游牧部落長狄人入侵宋國,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軍抵禦,(而加須左旁,音而)班為皇父駕馭戰車,皇父的兒子谷甥為車右,另一個兒子司寇牛父為車右的助手(稱駟乘),四人共坐一戰車,指揮戰斗,在長丘(今河南省封丘縣南)打敗了敵人,並俘獲了長狄首領緣斯。皇父和兩個兒子即公子谷甥與司寇牛父,都不幸戰死,(而加須左旁)班受到了獎嘗。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敵人的戰斗中犧牲,是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的後代子孫懷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書·世系表》載:周武王「封微子為宋公,以奉湯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後,以王父字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稱父之父為王父。這里非常明確的說明: 牛父之後,子孫以祖父的字「牛」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書也都如此記載。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寶,奉宰相之命編撰的《元和姓纂》載:「宋微子之後,司寇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元和,唐憲宗年號)
宋代郡恩編著的《姓解》載:「周封微子於宋,其後司寇牛父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宋代大史學家鄭樵,編著的《通志·氏族略》載:宋微子之後,宋國有個司寇叫 牛父,因為□(Sǒu 搜)瞞侵宋,帥師御之,敗敵於長丘,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明代陳士元編著的《姓纂》載:「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後。」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專家張澍編著的《姓氏尋源》載:「牛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以上所引諸書,都是歷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實清楚,無可懷疑。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要「以王父字為氏」?原來這和周代的法制有關。周制規定,凡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不得上系諸侯,須別立一新氏。立氏則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為氏,這就是「以王父字為氏」的主要原因,這種「祖孫連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遠的深刻含義。宋微子之後,以王父「字」為氏的還有孔、樂、邊、魚、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為氏的,如微、仇、求、獲等15姓。(見鄭樵著《通志·氏族略》)
綜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來源,即: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親、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爺爺,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傳位給宋武公,父子分別是宋國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國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湯、契乃至黃帝,則是牛姓的遠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漢族牛姓子孫,既是衛國精英之裔,又是遠古帝王之後,和黃帝血脈相連,是炎黃子孫這個偉大家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為遼氏(《元和姓纂》寫「遼」,《隋書》寫「尞」),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當時司馬懿用權術控制了曹魏政權,處處防範別人故技重演。魏有後軍將軍牛金,為司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兒子牛元定立即避難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隨改姓遼氏,歷時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後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遼允,通過皇帝賜姓,又恢復了牛姓。《隋書·牛弘傳》載:「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賜姓牛氏。」說的就是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況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極為單純,從沒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記錄。可以說從牛姓誕生二千多年來,都是一脈相傳,是不折不扣的商湯後裔。如果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研究姓氏,源流單純的牛氏可作首選對象之一,這是許多姓氏無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僅是漢族姓氏,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時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中有牛氏,為納西族。滿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陽。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東鄉、朝鮮等民族中,也有少數人為牛姓。
牛氏遷徙繁衍
木有本而後生千枝萬葉,水有源而後分東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經歷廠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吞並,建國時間長達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權比較鞏固,經濟、軍事勢力比較強大,積極參與了大國之間的爭霸活動,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牛姓產生後,隨著宋國的強大,其子孫不斷發展壯大,並不斷向外遷徙。從那時到現在有2700餘年,牛姓子孫已從發祥地宋國北渡黃河,南徙長江,縱橫萬里,散居九州,且輾轉播遷,走向世界。
春秋戰國至隋唐時期,牛姓在得姓以後,便以宋國故地為中心向四周發展。根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春秋時期,牛氏已有人離開宋國,到其它諸侯國做事和做官,如當時的晉國(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談,為趙簡子家臣,有勇力」。戰國時,趙有賢士牛畜、將軍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雙;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漢代,牛氏發展至甘肅省隴西一帶(今甘肅省臨洮),名人輩出,有護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孫旺盛,在隴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據唐《元和姓纂》記載,商湯這一支以牛為氏的家族,過去是以隴西地區為繁衍中心的。
從《唐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隴西,牛邯始居隴西,後徙安定,再徙鶉觚(今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三國牛金將軍之子為避禍也逃至安定,這些牛姓子孫,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時,大至可分為三支。一支為:牛興(牛邯孫)、牛遵、牛元亮……至牛肅為岳州刺史,唐開元二十八年到懷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二支為牛元定(牛金之子)……遼熾、遼允至牛弘為隋吏部尚書。三支為牛通、牛會、牛意至牛仙客為唐玄宗時宰相。可見到隋唐時,牛姓從隴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遷到首都長安及全國許多地方。

歷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3. 牛的姓氏歷代出國的名人有哪些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版制,字隆叟,揚州人。權一生清cao,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將。
牛金星:明末起義領袖。

4. 誰知道歷史上姓牛的名人

1、牛嶠,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現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

2、牛富(?-1273)。南宋末抗元將領霍丘(今屬安徽)人。為侍衛馬軍統制,戍守襄陽五年,後改守樊城(襄、樊,今為湖北襄樊市)。1267年,元軍採取先破樊城、主力進攻襄陽的計劃,大舉圍攻襄、樊,多次打敗南宋援軍。

他與范天順等率領軍民抗擊元軍,並射書襄陽城中,與守將呂文煥相約、互為特角。兩城堅守六年,他出力居多。1273年,元軍截江而出,斷絕襄、樊之間的聯絡,水陸夾攻樊城。樊城孤立無援,終被攻破。他率百餘人巷戰,殺死元兵甚多;飲血水解渴。後頭觸火柱,壯烈犧牲。

3、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鶉觚人,唐朝宰相,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

牛僧孺是進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等共同抨擊時政,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敬宗時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為牛(僧孺)、李(德裕)之爭中牛派首領人物。武宗時,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為相,牛被貶任循州長史。宣宗時召還,不久病卒。

4、牛存節(853-915年),字贊貞,青州博昌縣(今山東省壽光)人。本名禮,五代後梁太祖朱溫給他改了名並取了字,是五代後梁名將。

唐乾符末年(879年),追隨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後投靠後梁太祖朱溫,因大破蔡州、鄆州流寇深得朱溫賞識,此後隨朱溫南征北戰,大破李罕之、破魏博軍、克徐州、救邢州、獨破鄆城、死保澤州等,為後梁立下汗馬功勞。

5、牛金星(1595?~1652?),字聚明,河南省寶豐縣(今河南寶豐)人,,父名垧,是魯府紀善,「先世由歲貢仕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故幼有教養,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朴,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

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過著錦衣足食的生活。為李自成制定戰略、策略,歷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李自成兵敗後降清(一說隱遁)。

5. 歷史上有哪些牛姓名人最好帶上簡介。

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鶉觚人,唐朝宰相,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牛僧孺是進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等共同抨擊時政,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為牛(僧孺)、李(德裕)之爭中牛派首領人物。武宗時,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為相,牛被貶任循州長史。宣宗時召還,不久病卒。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南宋抗金名將。牛皋出身農民家庭,初為射士,精練武功,擅長騎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紹興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軍、長勝軍。牛皋使用雙鐧,乃金所制。後隸歸岳飛,為其推重,對金作戰中屢立戰功。曾參加鎮壓楊幺起義。岳飛被害後,因始終反對宋金議和,被秦檜害死。
牛金星(約1595~1652),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朴,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及孫、吳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設館授徒,過著錦衣足食的生活。為李自成制定戰略、策略,歷任大順政權左輔和天佑閣大學士。李自成兵敗後,逃往河南,隱居於河南省禹州市後燕井村。

6. 我是姓牛的 ,在尋根



一、尋根問祖
1、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帝王湯的後裔。始祖為宋微子啟。周朝建立專以後,封商朝皇族微屬啟於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人名牛父,官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游牧民族長逖人進攻宋國,牛父率軍抵禦,不幸戰死。他的兒子便以他的字為姓,稱牛氏。
2、寮姓改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合允。在魏做官時,賜姓牛。古代合、古、寮、了常通用,故合也作寮、了等姓。
3.在北方有一種說法,砸鍋牛是一家.還有一種說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為生,故以職業為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太史堂":唐朝牛鳳及,撰《唐書》。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記載:牛氏望出隴西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一帶。

三、歷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cao,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將。
牛金星:明末起義領袖。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7. 歷史上有哪些牛姓名人

牛明智(1917—1981),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的少將,山西省芮城縣人。專工牛保屬才,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英雄,(1921—1952),山西壺關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電話班副班長。1952年10月14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他冒著激烈炮火搶修電話線,左腿被敵人的炮彈片打斷,仍忍受著劇痛爬到斷線的地方,用嘴咬著一根線頭,手拉著另一根線頭,讓電流通過自己的身體,保證了通訊聯絡,直至壯烈犧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英雄」稱號。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將。
牛金星:明末起義領袖。
牛得草(藝名) 牛群(藝術家)

8. 歷史上最有名的車姓人、馬姓人、牛姓人是誰

1、車千秋——漢朝人。其先齊諸田,本姓田。徙長陵,千秋為高寢郎。會衛太子為江充所潛敗,千秋訟太子冤。武帝感悟,拜為大鴻臚,數月遂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謹厚有重德。昭帝時,以老年朝見,得乘小車人宮殿中,因號車丞相,子孫便以車為姓。
2、車胤-一字武子。晉朝南平人。少時恭勤博學。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常囊螢以照明讀書。以桓溫辟,遂顯於朝廷,歷官征西長史。胤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又善於嘗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雲無車公不樂。孝武帝時,累官護軍將軍。時王國寶諂王道子,諷八座,啟以為丞相,胤執不可,隆安間遷吏部尚書。為元顯所害。
3、車耀先——四川大邑人。民國2年(1913年)人川軍劉文輝部,後升至師參謀長。民國17年(1928年)脫離;日軍隊,回成都。1929年加入中國***。 1935年在成都省立女子師范學校任教,參與組織成都市各界救國聯合會、成都抗戰後援會。 1937年創辦《大聲周刊》,任社長。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川西特委軍委委員。1940年3月被捕,1940年8月18日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遇害。年52歲。著有《四川軍事史》等

馬謖失街亭、馬超、馬 融:東漢右扶風茂陵人,著名哲學家。
馬 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
馬 援: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光平東北)人,東漢名將。
馬 武:南陽湖陽(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將,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歸劉秀,被封為揚虛侯。
馬 騰:右扶風茂陵人
馬 超:字孟起,馬騰之子,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
馬謖:字幼常(190-228),襄陽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
馬鈞: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省)人,唐代大臣
馬殷:許州鄢陵人(今屬河南省),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馬鈺:宋代進士。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
馬 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
馬 註: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
馬 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
馬 荃:清女畫家,字江香,江蘇省常熟人,馬逸妹,龔克和妻。
馬 可:當代作曲家,音樂學家。江蘇徐州人 。生於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卒於北京 。
馬師皇:黃帝時代著名獸醫,善醫馬,又喜醫龍,據說「乘龍仙去」。他被後世尊為獸醫始祖。
馬皇後: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後。
馬瑞臨:今江西省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cao,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將。
牛金星:明末起義領袖。

9. 有沒有人姓牛

自然有了。

牛---族譜

尋根問祖:
1、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帝王湯的後裔。始祖為宋微專子啟。周朝屬建立以後,封商朝皇族微啟於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人名牛父,官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游牧民族長逖人進攻宋國,牛父率軍抵禦,不幸戰死。他的兒子便以他的字為姓,稱牛氏。
2、寮姓改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合允。在魏做官時,賜姓牛。古代合、古、寮、了常通用,故合也作寮、了等姓。
3.在北方有一種說法,砸鍋牛是一家.還有一種說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為生,故以職業為姓.
4、郡望堂號 【堂號】:"太史堂":唐朝牛鳳及,撰《唐書》。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記載:牛氏望出隴西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一帶。
5、歷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牛皋:南宋初武將。 牛金星:明末起義領袖。 牛得草(藝名) 牛群(藝術家) 牛振華(已故)

10. 牛氏有沒有名人啊比如:皇帝,功臣了,大將軍啊有木有

牛姓起源於。與其姓氏一樣,牛姓多勤苦勞作,踏實肯干之人;牛姓源於北而盛於北。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明清進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僅有兩名,人言江南才子山東將,其寥寥幾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牛僧孺以方正敢言進身的唐代名相;
牛金三國時南陽人,曹仁麾下部將,官至魏後將軍;
牛存節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五代後梁宰相;
牛金星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主要謀士,字啟東,河南寶豐人;

閱讀全文

與牛鳳及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