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500年左右都有哪些著名歷史人物(除中國以外)
馬其頓帝國
最博學的帝師——亞里士多德
雄才大略的開創者——腓力二世
羅馬帝國專
悲壯事業——格拉屬古兄弟改革
軍事強人——馬略和蘇拉
與命運抗爭一角鬥士起義
祖國之父——愷撒大帝
愛江山更愛美人——安東尼
「至聖至尊」——屋大維的元首政治
恐怖的暴君——尼祿
「人類最幸福的年代」——五賢帝統治時期
鼎新革故的君主——戴克里先
基督教的合法化——君士坦丁的雄才大略
2. 農夫(猜一近代歷史人物)
田漢
如果滿意~請記得採納~
3. 誰有關於歷史人物的有趣謎語
1、鑿壁偷光(猜一三國歷史人物) 諸葛亮(孔明)
2、爺爺打沖鋒(猜一歷史人物) 祖沖之
3、孔雀收屏(猜一歷史人物) 關羽
4、紅牆(打古代地名一) 赤壁
5、千載太平 歷史地名一) 長安
6、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 長安
7、夕陽西下(猜一古代地名) 洛陽
8、厲害的僕人(打一古代少數民族名) 匈奴
9、只會打仗的皇帝(猜一皇帝稱號) 光武帝
10、漢朝天下(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劉邦
11、游牧民族(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司馬遷
12、男—— (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田漢
13、黑孩——(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墨子
14、村落——(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莊子
15、農夫——(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田漢
16、保護莊稼——(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衛青
17、慢慢走來——(打一中國現代名將) 徐向前
18、一路平安(打一甲午戰爭之地名) 旅順
19、禁止放羊 (打一唐代歷史人物) 杜牧
20、三八線兩邊(猜一歷史名詞) 南北朝
21、絕非假冒(猜一古代皇帝人物) 宋真宗
22、順其自然(猜古代城市名一) 應天
23、絕非男人(猜古代少數民族名一) 女真
24、大地旅行(猜一歷史人物) 陸游
25、 風調雨順(打一中國古代人物) 文天祥
26、走錯了(打先秦一諸侯國) 趙
27、百年古屋(打一近現代作家) 老舍
28. 黃河解凍。(打一省名) 江蘇
29. 歡呼建國三十年。(打油田名二) 大慶、勝利
30、 冤案真相(打一先秦歷史人物)。 屈原
30、說盡心中無限事(打一清代年號) 道光
31、大言不慚 猜中國一城市 海口
32、唐代的人(打一唐代歷史人物) 李世民
33、莊稼人(猜一中國近代人物) 田漢
34、籠中鳥(猜一三國人物) 關羽
35、三令五申(猜一西遊記人物) 八戒
36、給爺爺出主意(猜一三國人物) 孫策
37、原來很牢固(猜一唐代文學家人物) 曾鞏
38、綠化北京(猜一水滸人物) 燕青
39、保護幼苗(猜一西漢歷史將軍) 衛青
40、冬去春來 (猜一水滸人物) 時遷
41、羅盤的指針(猜一歷史朝代) 南北朝
42、鍾馗赴任(打先秦一諸侯國) 魏
43、泰山騰空 (打一宋代歷史人物) 岳飛
44、降落傘(猜一三國人物) 張飛
45、晉室東渡(猜一歷史人物) 司馬遷
46、試金石(打一唐代歷史人物) 鑒真
47、山腰鹽量增產 (打一近代年號) 咸豐
48、高麗飛鴻 (猜一古代人物) 韓信
49、唐太宗自傳(打一唐代歷史人物) 李白
50、東晉滅亡——(猜一歷史人物) 司馬光
51、妙手回春(猜一古代歷史人物) 霍去病
52、五穀豐登—— (猜一中國近代將軍) 粟裕
53、小荷才露尖尖角——(猜一中國近代將軍) 葉挺
54、脫離險境(猜一古地名) 臨安
55、比較便宜(猜一春秋戰國人物) 廉頗
4. 歷史人物
紙上談兵 趙括
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
四面楚歌 項羽
樂不思蜀 劉禪
七步之才 曹植
指鹿為馬 趙高
5. 歷史上有一位不當皇上當農夫的人,他是誰呢
題主問的人應該是石重貴吧,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最後一位帝王,但也並不是他不願意當帝王啊,耶律德光滅掉後晉後他也當不了了,當農夫也是被逼無奈!
石重貴這個名字一點不熟,但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名字如雷貫耳,這個石重貴就是他的養子,也是有血緣關系的侄兒。這個石重貴小時候愛好騎馬射箭,不愛念書,但是石敬瑭倒是蠻喜歡這個四肢發達的養子,一直好好栽培著。
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哪裡來錢呢,這個遼帝耶律阮也是手段高明,他不殺你也不管你,給你塊田,自力更生去吧,所以石重貴就帶著這些苦命的跟隨者,一鋤頭一鋤頭的耕地,一磚一瓦的造房子,完美的和當地的農民融入在了一起,想來那石重貴喜好練武,力氣也不小,種地還是蠻適合他的。
6. 中國近代著名人物心得
林則徐 曾國藩 李鴻章 慈禧 康有為 梁啟超 孫中山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富厚堂(曾國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復習一年,在實歲27虛歲28歲時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捲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製革命勢力的發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後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本人也善於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拚命著書」。
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並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後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傑,因發生爭執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傑僕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後,考量當時局勢,不願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也把他在湖廣會館誇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後被謚「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一、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陞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陞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五、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捨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七、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於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幹,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
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
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
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
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
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
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
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
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
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7. 農夫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農夫(猜一近代歷史人物)----田漢
8. 寫一篇近代歷史人物傳記 500字
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安徽合肥市肥東人,老家在今合肥市肥東磨店鄉群治行政村調堂部。其祖上本姓許,系明代由江西湖口瓦礫壩遷來合肥,至清初因同邑李心庄無後,將許光照(迎溪)之四子許慎所過繼為子名李慎所。這樣,李心庄為始祖,李慎所為一世祖,至李鴻章為八世矣。許姓譜中的「命名宇派」為「福雲慶勝,伯積善發,光祥詩禮,艷朝志士,傳永遠昌,才高嘉宇,顯德立美,名揚孝友,開承裕英,梁必茂芳。」李氏先世光譜,亦未定字輩。1809年(清嘉慶十四年)首次纂修《合肥李氏宗譜》,始定字輩「文章經國,家道永昌,福壽承恩,勛榮世守」;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四修宗譜時,合肥李氏又續增十六字輩「祖德積厚,克紹輝光,宗緒延長,同敦孝友」。李鴻章父李文安之「文」,系輩分「規范化」後的首輩,李鴻章兄弟按命名字派系「章」輩,置姓名的第三字。李文安系道光甲午科江南鄉試第九名舉人,戊戌科會試第一百十二名進士,殿試三甲,他的六個兒子:瀚章、鴻章、鶴章、蘊章、風章、昭慶,走的都是讀書做官之路。
李鴻章24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初年,他在原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並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國藩,又奉其命回鄉招兵買馬,編練成7000名淮軍,由部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吳長慶等分帶,沿江而下,到上海鎮壓太平軍。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為江蘇巡撫,三年後又署兩江總督,鎮壓捻軍。1870年,他接替曾國藩,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開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大權。1899年到1900年任兩廣總督,授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他在施政過程中的核心是辦洋務,所以又被稱為洋務運動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李鴻章曾先後創辦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還建立同文館,選派留學生出洋。他辦洋務的初始動機是辦軍工企業,造出槍炮、彈葯、機器、艦船和水雷,主要用來對付捻軍。但由於直接改善了淮軍的武器裝備,使淮軍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軍事力量,後期淮軍實際上成了國防軍。
李鴻章在與列強的交往中意識到富國才能強兵,故積極推進官辦、商辦軍工企業的發展。他長期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坐鎮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積極籌劃北方防務,戍衛京級,又進一步拓展洋務,以增加財賦收人。他還苦心孤詣,編練成一支當時堪稱亞洲一流的海軍,並在山東劉公島安營紮寨,這支北洋艦隊擁有各種軍艦25艘,42000噸位,以大沽港、旅順港、威海衛港形成三角,拱衛京城海上門戶。
李鴻章辦外交也有「風光」的時候。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李鴻章作為中國特使,應邀赴俄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並順訪歐美諸國。3月27日(農歷二月十四日),李鴻章攜包括兒子李經方、李經述在內的隨員45人,從上海登上法船「愛納司脫?西蒙號」,翌晨離滬,出東海,經太平洋、印度洋人蘇伊士運河,又由迎候的俄國馬赫托姆斯基公爵接上「俄羅斯」號,於4月27日抵達俄國的黑海港口敖德薩,改乘火車北上。李鴻章此番「以七十有四之衰齡,涉三萬余里之海路」使俄,其主觀願望是聯俄並促使俄、德、法三國挾迫日本放棄對我遼東半島的佔領。他在俄國拜會了新沙皇並草簽了《中俄密約》,然後到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巡訪並向部分國家的元首遞呈國書。在由太平洋取道橫濱回國時,感於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瘋狂的割地賠款要求,他曾拒不上岸,以抒怨忿之氣。
李鴻章當時是內閣最高職銜的文華殿大學士,實際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可謂「兩人(慈禧光緒)之下,萬人之上」,中外皆呼「李中堂」,故荷方打出「千歲李鴻章」的燈花。李鴻章在詩中居然也露出「大國使臣」頗為自得的心情。這封信的墨跡在歷100多年後於1998年從荷蘭傳回合肥
9. 近代歷史人物小故事
1、聶士成的故事
聶士成,字功亭,1836-1900,安徽合肥北鄉(今崗集鄉聶祠堂)人。幼年父死家境貧寒,與母親相宜為命。聶士成自小好行俠仗義,曾有一夏姓商販被匪徒追殺,聶母設法將其藏匿,倖免於難。聶歸家後熱情相待,結為好友。不久,夏棄商從軍,入湘軍袁甲三部當兵。
咸豐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駐臨淮關,寫信邀聶一同從軍,從此,聶士成投身軍旅,開始了四十年戎馬生涯。
光緒十年(1884年)夏,中法戰爭爆發,法軍侵佔基隆,督辦台灣軍務大臣劉銘傳求援,聶士成主動請戰赴台,擊退敵兵。
光緒十九年,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嚴重,他請准赴東北三省察看邊境,測繪山川□塞,歷時八個月,行程2.3萬里,寫成《東游紀程》,呈送清政府,為鞏固國防獻策。
光緒二十年五月,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宣戰,他率部繞過漢城,取道平壤,撤回國內,扼守遼東摩天嶺。利用山高路險,設疑疲敵,雪夜奇襲連山關,繼擊分水嶺,陣斃日中佐富剛三造,殺敵甚眾,以戰功晉直隸提督。甲午戰後,清政府創立武衛軍,改其所統30營為武衛前軍,駐扎蘆台。
聶士成二十六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山東、直隸(約今河北)迅速發展,他力主鎮壓。旋八國聯軍入侵,清廷令其率部保衛天津,他身先士卒,與侵略軍浴血奮戰。六月十三,侵略軍自租界出犯,他率部抗擊,在津郊八里台與敵展開激戰,多處負傷,仍堅持指揮戰斗,最後中炮陣亡。
然而你是稱並不是被八國聯軍殺死的,竟然是義和團殺死的!這樣一位愛國將領就這樣殞命了!惜哉惜哉!
2、吉鴻昌的故事
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受父親影響,吉鴻昌幼年即具有愛國思想。1913年秋天,不滿18歲的吉鴻昌棄學從戎,投入馮玉祥部當兵。
他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賞識,提升為手槍連連長,不久又提升為營長。當外國人都在歧視中國人的時候,吉鴻昌在自己胸前掛上「我是中國人」的牌子,真可謂是愛國名將。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
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在國外,吉鴻昌通過利用記者的采訪,以事實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並斥責英國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和蔣介石對日妥協的丑惡行徑。
在德國時,吉鴻昌曾多次要求到蘇聯進行訪問,遭到蔣介石反動政府使館的百般刁難,不予簽證。悲憤之下,吉鴻昌揮筆疾書:「渴飲美齡血,飢餐介石頭。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3、孫中山的故事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
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
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4、魯迅標點的稿費
大家知道: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中扣除,不給稿費。
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於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編輯看了書稿後,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復:「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採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支付稿費了。呵呵!
5、鄧世昌的故事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10.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