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劉坤歷史人物

劉坤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5 19:30:40

⑴ 湖南邵陽 出來了幾個歷史人物

李自健

李自健,中國旅美著名油畫家,美國油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包括《山妹》、《孕》、《鄉土系列》、《紅花被系列》、《流浪人系列》、《母女系列》、《西藏系列》、《台灣鄉土舊情系列》、《南亞風情系列》以及大型歷史畫《1937南京大屠殺》等自選創作一百餘幅。

魏源

魏源,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作主要有《書古微》、《詩古微》、《默觚》、《老子本義》、《聖武記》、《元史新編》和《海國圖志》等。

賀綠汀

賀綠汀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著作已編輯出版的有《賀綠汀獨唱歌曲集》、《賀綠汀歌曲選》、《賀綠汀合唱曲集》、《賀綠汀鋼琴曲集》、《管弦樂六首》、《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一、二)、《賀綠汀作品精選》(音帶二盒)。

馬少僑

馬少僑曾任湖南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詩詞協會副會長,邵陽詩詞協會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其學術成果專著有《邵陽歷史鉤沉》、《楚辭新證》。詩詞專集有《馬少僑詩詞選》和《馬少僑詩詞續選》。

魏光燾

魏光燾,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曾任新疆省布政使,新疆巡撫、雲貴總督、陝甘總督,後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署理兩江總督期間,繼劉坤一、張之洞之後,實施籌建三江師范學堂,為開啟近代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著有《慎微堂詩稿》、《文稿》、《新疆志略十四年》等,未梓,均毀於兵。有自傳體《湖山老人述略》1卷,載民國《邵陽魏氏族譜》卷首。

蔡鍔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1915年雲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愛國將領。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國葬殊榮的革命元勛。曾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⑵ 歷史上都有哪些叫劉坤的風雲人物

劉坤,曾是一名解放軍戰士。1999年退伍後,與17名戰友一道,發揚「南泥灣」精神,堅內持八年如一日在茨容淮新河堤灘上墾荒造林,不僅染綠了荒涼的大堤,還打造出了固定資產過億元的安徽第一個萬畝生態園林,劉坤和他的戰友們也因此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

⑶ 【中國近代史1840~1949】的歷史人物資料!跪求!!

李鴻章 淮軍 北洋水師
曾國藩 湘軍
洪秀全 太平天國
恭親王 奕欣 練軍
梁啟超 康有為 維新變法
張之洞 劉坤一 等等

⑷ 湖南偉大歷史人物

教育家
張百熙 周其鳳 成仿吾 黃伯雲 周清明 粟裕大將
胡敏 彭鐵城
軍事家
蔡鍔 楊勇 楊得志 蕭克 宋任窮 宋時輪 陳賡大將
陳明仁 方鼎英 肖勁光 曾中生
歷史名人
黃克誠大將
黃蓋、陶澍、魏源、賀長齡、賀熙齡、湯鵬、鄧顯鶴 曾國藩 左宗棠 彭玉麟 胡林翼 劉坤一 譚嗣同 唐才常 黃興 李達 宋教仁 郭嵩燾 曾紀澤 譚人鳳 譚延凱 蔡和森 羅亦農 雷鋒 許光達大將
作家
沈從文 丁玲 周立波 張天翼 彭學明 唐浩明 王躍文 康濯 龍應台 瓊瑤
學者
王先謙 皮希瑞 余嘉錫 易中天 曾運乾 李肖聃 楊昌濟 葉德輝 楊樹達 湘墨 楊伯峻 曾邦哲 劉大傑 胡雲翼
藝術家
齊白石 田漢 黃永玉 李立 鍾增亞 黃鐵山 佘致迪
科學家
袁隆平 周光召 陳能寬
明星
譚盾(宋祖英 吳碧霞 張也 湘女 雷佳 王麗達 陳笠笠 陳思思 中國音樂學院校友)(李谷一 陳思思 劉一禎 張亞飛 任軍 大兵 湖南師大校友)(湯燦 晏菲 武漢音樂學院校友)劉若英(祖籍湖南醴陵)何炅 汪涵 演員瞿穎、李倩、顏丹晨、顧海濱、廖凡 蘇青 劉美含 魏晨(祖籍湖南桂陽縣)王櫟鑫(籍貫湖南常德) 香香(籍貫湖南桃源縣)劉穎湘菜大師 左宗圻 王墨泉

⑸ 八年級近代史上冊課本中出現過的歷史人物,求學霸解答

林則徐。
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的武裝挑釁,「虎門銷煙」行動堪稱為一次壯舉。林則徐進行的禁煙運動嚴重損害了英國以輸出毒品為基礎的巨大貿易利益,促使了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並由此揭開了近代史上世界列強對中國長達百年的侵略史。
林則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但其對於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性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期轉化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也是由他開始主導。曾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劉坤一與駐滬各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⑹ 清朝年間有什麼出名的歷史人物,大臣。

太祖朝 何和禮 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尚勢單力薄,而何和禮和東阿部是一個叫強大的部落,回因此答努爾哈赤非常重視與東阿部的關系。何和禮也欽佩努爾哈赤的政治抱負和英勇善戰,同時感激他的知遇之恩,故於明萬曆十六年帥本部軍民歸順努爾哈赤,這就迅速壯大了努爾哈赤的勢力。努爾哈赤為使何和禮堅定為齊努力的決心,將長女東果格格③嫁給了何和禮。成為駙馬後的何和禮輔佐努爾哈赤創建了一代皇朝,成為開國五大臣之一,何和禮追隨太祖36年的征戰歲月中,可謂功勛卓著。
太宗朝 範文程
高祖朝 多爾袞 索爾圖
聖祖朝 李光地 姚啟聖 施琅
雍正朝 年羹堯 隆科多 岳鍾麟
乾隆朝 劉坤 劉庸 和珅
嘉慶
咸豐
道光 林則徐
同治
光緒朝就多了 北洋大臣 直隸總督 李鴻章 曾國藩 張之洞

⑺ 清朝歷史人物有那些

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幾個我個人認為出名
大臣:明珠,紀曉嵐,和珅,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等
有很名的一個商人:胡雪岩

⑻ 求五十個近代歷史人物,每個人物介紹不少於50字,急需啊!!!!!大哥大姐幫幫忙。

袁世凱:竊國大盜

袁世凱(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傳統上認為他的本質是反動、落後的,並且是圖謀復辟的竊國大盜。他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後當選為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維持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陸軍(新軍),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開始主張建強國、創建強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最終以失敗收場。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生於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間開始興盛,袁世凱的從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運總督,也是淮軍重要將領,對其家族成員袁世凱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響。

袁世凱自幼過繼給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南京等地讀書。保慶死後,復隨甲三子、戶部侍郎袁保恆至北京就讀。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任「慶軍」營務處會辦。吳長慶為淮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

1895年,袁世凱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章等奏派袁世凱擴練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北洋六鎮(北洋新軍),為清末陸軍主力,民國初年的北洋系軍閥亦多源自清末新軍。袁世凱聘德國軍官十餘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並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後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

袁世凱經過數十年打拚,最終成為內閣總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就任首任大總統,1916年初袁世凱恢復帝制,名洪憲皇帝。沒等袁世凱黃袍加身,前雲南都督蔡鍔領導護國軍誓師北上討袁,袁世凱被迫於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在郁憤中病死。

袁世凱病逝後,遵其「葬吾洹上」的遺願,將其葬於河南安陽市洹水北岸,陵墓由北洋政府籌資興建。

歷史學家唐德剛對袁世凱評論說,袁世凱之當國正值我國近代社會、政治轉型的開辟時期,而他又天生是個「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主觀的個性和客觀歷史發展的軌跡,兩者鑿枘不投,怎能不粉身碎骨呢?

黎元洪:性格懦弱的總統

黎元洪(1864—1928),漢族,湖北黃陂人。1888年入海軍服役。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1922年,他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黎元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但他位尊而權不重,名高而實不符,人不微而言輕。下野之後,黎元洪致力於投資實業,成了大實業家。他一生經歷變幻無數,卻得以善終,與他慎行寡悔的決策心理分不開,世人都認為黎元洪是個性格懦弱的人。

馮國璋:躋身「北洋三傑」

馮國璋(1859—1919),漢族,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1903年在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統。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1916年袁世凱死後,成為直系軍閥首領,與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西督軍李純聯合對抗皖系,稱「長江三督」。同年 10月,被選為副總統。1917年就任代理大總統。

段祺瑞:鎮壓「二次革命」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合肥人。1889年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後赴德國學習軍事。回國後隨袁世凱「新建陸軍」和編練北洋軍。先後調任第四鎮統制、江北提督等。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任第二軍軍統,往湖北鎮壓革命。旋授湖廣總督。袁任總統後,充陸軍總長。1913年代理國務總理,鎮壓「二次革命」。

徐世昌:「文治總統」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號菊人,原籍直隸天津,出生於河南省汲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多次出任國務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國學功底深厚,不但著書立言,而且研習書法,工於山水松竹,被稱為「文治總統」。

曹錕:賄選總統

曹錕(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盧溝橋事變後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氣節,被國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張作霖:「東北王」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漢族,遼寧海城人,自小出身貧苦農家。袁死後,張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他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1928年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葯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死去。

吳佩孚:直系軍閥首領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漢族,山東蓬萊北溝吳家村人。1898年投淮軍。1906年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管帶,頗得器重。後升任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雲南護國軍。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勛復辟。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1919年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吳佩孚繼承了直系軍閥首領的地位。

馮玉祥:「布衣將軍」

馮玉祥(1882—1948), 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之結拜兄弟。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人稱「布衣將軍」。
孫中山(1866~1925)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名文 ,字德明 ,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曾國藩
中國洋務派的鼻祖.
(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

曾國荃
(1824-1890)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圍城有曾鐵桶之稱。清朝大臣。字沅甫,號叔純。湖南湘鄉人。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九弟。
1852年(咸豐二年)舉優貢。1856年招募壯勇二三千人增援江西吉安,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所部稱吉字營,成為曾國藩的嫡系。1857年秋,奉命統領江西各軍圍攻吉安,12月擊敗增援之太平軍石達開部。次年9月陷吉安,升知府,加道銜。1859年占景德鎮,焚燒全城,升道員。次年5月起圍攻安慶,為湘軍主力,屢敗太平軍援軍。9月以地雷轟塌北門城牆,攻陷安慶。1862年(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旋遷江蘇布政使,4月會同湘軍水師東下進屯天京(今南京)城外雨花台。10月與太平軍李秀成部激戰40餘日,抵死不退,這使李秀成撤軍。1863年4月擢學江巡撫,繼圍天京。1864年2月陪出的保城,7月又破地保城,旋以穴地轟城,攻陷天京,縱兵燒殺搶掠,大火七日不熄。湘軍追獲李秀成後,親手「遍刺以錐,流血如注」,以泄其憤。清廷賞加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旋為掩蓋吞沒財寶等劣跡,從曾國藩命稱病開缺回籍。次年夏授山西巡撫,不就。1866年春調湖北巡撫,8月奉命幫辦軍務,鎮壓新捻軍,屢戰屢敗。次年5月復稱病退職。1875(光緒元年)授陝西巡撫遷河東河道總督。翌年調山西巡撫。1881年升陝甘總督,旋乞病開缺。1882年5月調署兩廣總督。1884年2月署禮部尚書。8月授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中法戰爭起,受命督南洋水師赴援閩、台,陽奉陰違,敷衍搪塞,11月被革職留任。翌年開復。1889年加太子太保銜。1890年11月死於任上。謚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議》存世。

李鴻章
(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漸甫(一字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漢族,安徽合肥東鄉(今瑤海區)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中國清朝末期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創始人和統帥。
李鴻章先後鎮壓太平軍、捻軍。主持和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等重要歷史事件。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志。

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抗拒太平軍多所籌劃。為抓住展示才能的時機,他經常為一件小事而與人大吵大鬧;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時,脾氣卻越來越小。「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著名的話就是他說的。

張之洞
(1837~1909)中國清末重臣,洋務派首領。字孝達,號香濤,又號香嚴,晚年自號抱冰老人。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進士。清流派重要成員。1881年(光緒七年),授山西巡撫,政治態度為之一變,大力從事洋務活動,成為後期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補授兩廣總督。中法戰爭爆發後,力主抗法。同時,在廣東籌辦近代工業,以新式裝備和操法練兵,設立水師學堂。1889年,調湖廣總督。建立湖北鐵路局、湖北槍炮廠、湖北紡織官局。開辦大冶鐵礦、內河船運和電訊事業。促興築蘆漢、粵漢、川漢等鐵路。後又編練新軍。在鄂、蘇兩地設新式學堂,多次派遣學生赴日、英、法、德等國留學。還大量舉借外債,是為中國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國訂約借款之先。戊戌變法時期,起先支持維新活動,多次出資贊助維新派。當維新運動日益發展、新舊斗爭漸趨激化後,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維護封建綱常,宣傳洋務主張,反對變法維新。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主張嚴加鎮壓。八國聯軍進逼京津,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聯絡東南各省督撫,同外國駐上海領事訂立《東南互保章程》九條,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人及長江中下游哥老會發動的自立軍。1901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命張之洞以湖廣總督兼參與政務大臣。旋與劉坤一聯銜上奏提出興學育才辦法4條 ,仿照日本學制擬定癸卯學制(即1903年經修改重頒的《奏定學堂章程》),在全國首采近代教育體制。1907年調京,任軍機大臣,充體仁閣大學士,兼管學部。次年清政府決定將全國鐵路收歸國有,任督辦粵漢鐵路大臣,旋兼督辦鄂境川漢鐵路大臣。慈禧太後死後,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1909年(宣統元年)病故,謚文襄。遺著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愛新覺羅.奕
(1833年—1898年),號樂道堂主人,清道光帝第六子,乃道光寵子,曾想立為嫡嗣,繼承大統,可因為種種原因被立為親王。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和碩恭親王,清末洋務派首領,綽號[鬼子六]。身後謚[忠](滿清宗親謚[忠]者唯奕與多爾袞二人)。

孫傳芳
(1885-1935)字馨遠,山東泰安人。中華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之一。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其間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長期駐防湖北。1923年率部入閩,任福建軍務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奉曹錕之命出兵援助齊燮元,夾擊皖系盧永祥,占據浙江,任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並乘機擴軍。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勢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聯軍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聘日本軍官岡村寧次為高等軍事顧問,開辦聯軍軍官學校,自兼校長,成為直系後期最有實司令。1926年9月北伐軍進入江西,親赴九江督戰,阻擋北伐軍東進,失利後潛赴天津向張作霖求援,被任為安國軍副司令,兼五省聯軍總司令。1927年2月繼續組織兵力阻止北伐,並鎮壓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8月率余部渡江反攻,與蔣、桂軍在南京龍潭一帶激戰五天後不幸失敗。
1928年春,被張作霖任命為魯西前線總指揮,與蔣介石、馮玉祥部作戰,失敗後回濟南。6月初張作霖炸隕,孫的舊部退至冀東灤州一帶,由晉軍收編。此後孫傳芳赴沈陽,寄食於張學良門下,後在天津被為父報仇的施劍翹刺殺而亡。

吳長慶
(1833-1884),字筱軒,泥河鎮沙崗村人。咸豐五年(1855)世襲雲騎尉在職, 曾授浙江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光緒八年(1882),朝鮮內亂,清政府應邀出兵,命吳長慶率師東征,未過數日,以計擒亂首送中國,禍亂平息,兩年後回國,不久病逝。

張樹聲
(1824-1884)字振軒,1824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人,漢族,廩生出身,清末淮軍將領。歷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通商事務大臣等職。是地主階級開明派代表人物,提倡「采西人之體,以行其用」。

丁汝昌
(1836.11.18~1895. 2.12)晚清北洋海軍提督。字禹廷。安徽巢湖市居巢區高林鎮人。早年參加太平軍,當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時候,被迫隨隊叛投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官至記名提督。1879年(清光緒五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帶清政府在英訂購的「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出任北洋海軍提督。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嘔心瀝血,嚴於律己,但整肅軍紀不夠嚴厲,貪腐嚴重,但其人嚴重依賴李鴻章,言聽計隨,北洋海軍在其領導下,儼然李氏家軍.

胡光墉
(1823~1885),安徽績溪人,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餘堂中葯店。

林則徐(1785-1850) 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謚號文忠。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等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

曾 瓊 琲

曾瓊琲(1758~1845年),五華縣棉洋鎮洛陽圍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取武科進士,殿試欽點榜眼,欽授藍翎侍衛。歷任下歷都司、九江游擊、河南衛輝營參將,誥封四世「武義都尉」(正三品)。他為官清正廉明。在河南任職期間,曾被朝廷委任為鄉試看考官。上任伊始,開封府巨賈馬某為了讓兒子能金榜題名,特派管家帶銀登門行賄,當即被曾瓊琲嚴詞拒絕。並說:「有考之責,應是量才拔萃,讓有真才實學、技高藝精者,為國效勞。萬不可昧良心做事,賣官鬻爵,中飽私囊,被不學無術者鑽了空子。」

曾 瓊 琲

曾瓊琲(1758~1845年),五華縣棉洋鎮洛陽圍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取武科進士,殿試欽點榜眼,欽授藍翎侍衛。歷任下歷都司、九江游擊、河南衛輝營參將,誥封四世「武義都尉」(正三品)。他為官清正廉明。在河南任職期間,曾被朝廷委任為鄉試看考官。上任伊始,開封府巨賈馬某為了讓兒子能金榜題名,特派管家帶銀登門行賄,當即被曾瓊琲嚴詞拒絕。並說:「有考之責,應是量才拔萃,讓有真才實學、技高藝精者,為國效勞。萬不可昧良心做事,賣官鬻爵,中飽私囊,被不學無術者鑽了空子。」

鄭 家 蘭

鄭家蘭(1772~?年),豐順縣隍九河村人。家貧,由其叔父資助入學,16歲為秀才,旋由廩生考取乾隆戊申(1788)科舉人。於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因其貌沒有「官相」且腳跛,遭到應試舉子的妒嫉和當權者的非議,想方設法傷害他,鬧得京師轟動。皇帝聞知,降旨召見鄭家蘭,當殿出題面試。鄭家蘭接過卷子,揮筆疾書,一氣呵成。文章如行雲流水,滿紙經綸,皇上頗為贊許,又觀察他儀表舉止,令他進三步退三步,他腳跛不能退,退即倒地,便跪下奏道:「萬歲,退不得。」皇帝大怒道:「放肆!逆旨當罪!」鄭家蘭從容奏道:「學無止境,讀書人只有上進,那有後退之理!我已立下宏願,此生有進無退,故寧願冒死違旨,才不失讀書人的氣節。」語出驚人,皇帝大喜,遂授翰林院庶吉士。

黃 香 鐵

黃香鐵(1788~1853年),原名黃釗,蕉嶺縣蕉城鎮霞黃村人。生於書香門第,幼年聰敏,10歲能詩。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考取舉人,授官內閣中書。他淡於榮利,鄙夷仕宦生活,遇有空閑,深研典籍,著書立說,深入調查,他編纂的《石窟一征》是客家重要典籍。黃香鐵還工於詩詞,是嘉慶、道光年間有影響的詩人之一。據《清稗類鈔》載,有人贈以聯雲:「七品八品九品,官愈做而愈小,一集二集三集,詩日積而日多。」說明黃香鐵學富而運蹇,名高而官微。他喜歡詩文。著有《讀白華草堂詩集》,京師眾多名流學士為之作序。他與陽春譚敬昭、吳川林辛山、順德吳秋航、黃小舟、番禺張維屏、香山黃香石等人為文字之交,有「粵東七子」之稱。盛大士《粵東七子詩》序雲:「香鐵才力雄駿,生氣滿紙,跌宕淋漓,動與古會。性極亮直,辯論是非,侃侃不阿……」。香鐵詩素有「精美在外,質朴在內」之稱。

丘 建 猷

丘建猷(1796~1854年),大埔縣青溪鎮坪砂村人。清道光八年(1828)中舉,十四年考取進士,選庶吉士,後授檢討,曾任國史館協修,參予《大清一統志》編纂。二十三年(1843),充任總纂官(主編),該書由其定稿成書,共500卷。
溫訓

溫訓(1787~1857年),五華縣登畲鎮下灘村人。他從小天資聰敏,勤奮好學,20歲為縣學生員。清嘉慶十七年(1812),25歲赴福建汀州省親時,曾結識汀州太守伊秉綬,深得伊太守賞識。嘉慶二十三年(1818),初入廣州粵秀書院,後就讀兩廣總督阮元所設的學海堂,均獲優賞。溫訓擅長古文,所作《觀運》、《觀民》稱著於時。清道光五年(1825)選取拔貢。道光十二年(1832),鄉試中舉人。考試時溫訓揮筆萬言,牘不留紙,主考官程思澤、刑福山在闈中傳閱,且驚且喜,稱贊不止。當時,鴉片流毒日深,朝野議論紛紜。信宜縣訓導吳蘭修著《弭害》論,聲言鴉片應當開禁。溫訓特寫《弭害續議》批駁,文中引周書、據堯典,主張勒限嚴禁,對違者處於刑律,才可共安太平。鴻臚寺卿黃爵滋取其說,上奏朝廷禁煙。道光十五年(1853),溫訓北上會試不中,受聘為順天府尹署教讀,與黃爵滋、湯鵬農、孔繼榮、張際亮等人,結古文詩社,吟詠著稱京都。道光十八年(1838),因母喪辭歸,接著父又病逝,他在家築居「梧溪石屋」暫住。次年,受聘為《興寧縣志》總纂。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惠陽任教。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聘為《長樂縣志》主纂,廣征精審。完成後,知縣擬向上申報獎勵,溫訓堅持說:「無功受祿,儒者之恥也!」後受兩廣總督徐廣縉延聘為幕僚。

溫訓一生多作詩文,其為文立論正直,筆力雄健,其詩托體杜韓,風骨雅尚,為時賢所推重,被當時文壇客籍名人宋湘稱為「不失為唐宋大家裔派」。所作詠《夕陽》詩,曾驚動詩壇,因被譽為「溫夕陽」。
丁 日 昌

丁日昌(1823~1882年),豐順縣湯坑鎮金屋圍人。8歲隨父在湯坑太平寺讀書。13歲喪父,隨母黃氏砍柴、織布度日。他刻苦攻讀,才智過人,有「神童」之譽。20歲中秀才,21歲補廩生。時惠潮嘉道李璋煜聞知丁日昌之才,召見他縱論時政,侃侃而談,深受嘉許,便被聘用至官署任職。

范 荑 香

范荑香(1805~1886年),女,大埔縣三河鎮梓里村人。她生於書香之家。其高祖父范天凱,康熙五十三年(1714)舉人;曾祖父范覲光,乾隆二十五年(1760)歲貢生;祖父范彪,乾隆三十二年(1767)舉人,曾任嘉應州學政;父范引頤,嘉慶九年(1804)舉人,曾任三水縣教諭。

何 如 璋

何如璋(1838~1891年),大埔縣湖寮鎮雙坑村人。生性聰穎而又勤奮好學。幼年在家放牛時總帶著書本誦讀。姑夫陳芙初是邑中有名的教師,覺得如璋有志氣,就叫他跟隨自己讀書。得姑夫的指點,如璋進步很快,未滿20歲就入縣學,旋補廩膳生。23歲中舉人。同治七年(1868)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授職翰林院編修,不久又升為侍講、侍讀。

黃 遵 憲

黃遵憲(1848~1905年),字公度,梅江區下市人。清末著名愛國詩人,傑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出身於書香、官宦之家,其父黃鴻藻為清舉人,曾任戶部主事、知府等職。道光三十年(1850),年方3歲的黃遵憲,由其曾祖母口授千家詩,不久就能背誦。4歲,從塾師李伯陶學。咸豐七年(1857),時10歲,學作詩,塾師以梅州神童蔡蒙吉「一路春鳩啼落花」句命題,黃遵憲作詩,有「春從何處去,鳩亦盡情啼」之句,師大驚異。次日會賦「一覽眾山小」,遵憲破題雲:「天下猶為小,何論眼底山?」師見其賦名,訝為不凡。因是,里中稱譽為神童(錢尊孫編《黃遵憲年譜》)。

胡曦

胡曦(1844~1907年),字曉岑,興寧縣城鎮大巷裡人。出身寒微,天資穎異,6歲能詩,17歲考取秀才,29歲考取拔貢。此後幾次鄉試都落第。從此,他無意於功名富貴,在家專心著述。

張榕軒張耀軒

張榕軒(1851~1911年)、張耀軒(1861~1921年)是同胞兄弟,梅縣鬆口鎮松南圳頭人,均為當時著名華僑實業家和印尼的華僑領袖。張榕軒自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被清政府委任為駐檳榔嶼副領事後,開始走上仕宦之途。張耀軒則主要從事實業活動。張氏兄弟致力於僑居地的經濟發展,為社會謀福利,鼎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熱心祖國文化教育事業,對振興祖國工商業更是不遺餘力,興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華僑經營的商辦鐵路——潮汕鐵路,名揚海內外,為後人所追思。

溫 生 才

溫生才(1870~1911年),梅縣丙村鎮井塘村人,辛亥革命烈士之一。少年失父,由母撫育成人,慈訓甚嚴,使他成為正直勇敢、深明大義的少年。稍長就讀鎮平(今蕉嶺)教會學校,不久棄學從戎。因目擊清政府之腐敗,乃轉赴香港,改習修機械。

丘 逢 甲

丘逢甲(1864~1912年),號倉海,抗日保台著名愛國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詩人,其祖居地在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

羅 福 星

羅福星(1885~1914年),字東亞,號國權、中血,蕉嶺縣藍坊鄉大地村人。出生於印尼,後隨祖父到台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他加入同盟會。從此,他積極到南洋各地華僑中籌款支持革命,並參加了1911年春廣州「三·二九」起義。民國元年(1912)8月,他奉孫中山之命前往台灣准備起義。民國2年(1913)12月,他不幸被日本警察拘捕。次年3月3日,他被處絞刑,壯烈犧牲。犧牲前遺書寫道:「不死家鄉,永為子孫紀念;而死於台灣,永為台民紀念耳!」羅福星遺體,由台灣苗栗熱心人士收葬大湖羅崗山墓,並建昭忠塔,以永遠紀念。羅福星後裔今散居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他們都熱心祖國統一事業和家鄉建設,作出了無私的奉獻。

⑼ 湘軍的主要人物

湘軍在與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軍作戰中迅速成長,使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湘軍將領及其幕僚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台的主角。整個湘軍系統中位至總督者15人,位至巡撫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員不勝數。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入到曾國藩麾下,還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如李善蘭、徐壽、容閎等)。 湘軍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由湘軍發展到淮軍的人物) 人物 相關介紹 曾國藩 湘軍統領,建立湘軍,消滅太平天國,主導洋務運動。 曾國荃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國藩的九弟,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 曾國葆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國華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 李鴻章 晚清重臣,由曾國藩一手提拔,並創立淮軍。 江忠源 晚清湘軍初期統帥。 江忠濟 清朝將領,江忠源之弟,湘軍建立初期主要人物。 胡林翼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 左宗棠 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復新疆。 郭嵩燾 中國近代第一位駐外使節。 楊岳斌 晚清湘軍水師統帥,行伍出身,曾參與鎮壓新寧李沅發起義。 彭玉麟 湘軍長江水師將領。 劉長佑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晚清朝廷重臣。 李續宜 清末湘軍將領,浙江布政使李續賓弟,官至安徽巡撫。 李續賓 湘軍主要將領,驍勇善戰,精通騎射。 劉蓉 桐城派古文家。 劉坤一 湘軍宿將,1855年參加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 程學啟 本為太平軍將領,1861年投降湘軍,1861年底編入淮軍。 丁汝昌 本為太平軍將領,1861年底編入淮軍,曾指揮黃海海戰。 蔣益灃 湘軍主要將領,羅澤南的門生。 劉檡昭 湘軍主要將領。 劉錦棠 投入叔父所在的湘軍,獲得了「法福靈阿巴圖魯」 的稱號。 羅澤南 湘軍創始人之一,理學家。 王錱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孫開華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台灣抗擊法國侵略者。 塔齊布 清朝湘軍將領之一,滿洲鑲黃旗人。 除了曾國藩外,還有曾國荃,左宗棠、李續賓、羅澤南、彭玉麟、郭嵩燾、李鴻章、劉坤一等等人物,成為晚清歷史顯赫的一頁。後來的洋務運動也主要由湘軍人物一手發起。
左宗棠因為收復新疆的壯舉,更是被譽為民族英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被史學界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亦有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鴻章之說。 (晚清四大名臣圖冊參考資料來源: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湘軍主要人物相冊參考資料: )

⑽ 盤點歷史,我想知道清朝歷史著名人物都有哪些

太祖朝 何合禮 扈爾漢 額亦都 費英東 安費揚古
太宗朝 範文程 索尼
高祖朝 多爾袞內 索爾圖 蘇克哈薩容
聖祖朝 明珠 姚啟聖 施琅 鰲拜
雍正朝 年羹堯 隆科多 岳鍾麟 鄂爾泰
乾隆朝 劉坤 劉庸 和珅 紀昀 劉統勛
嘉慶 蔡新 (帝師)
道光 林則徐 穆彰阿 曹振鏞
咸豐 肅順 翁心存
同治 曾國藩 奕(恭親王)
光緒朝就多了 北洋大臣 直隸總督 李鴻章 曾國藩 張之洞
宣統 袁世凱 醇親王載灃
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滿族正白旗的

閱讀全文

與劉坤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