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什麼意思
意思是: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
在日常工作中,守住原則,講正氣,要嚴於律己,首先,不說違反原則的話,不講違背良心的話。其次,不議論他人是非,不吹噓個人瑣事,不責人小過,不尋人隱私,不念人舊惡。
出自:曾國藩[清代]的一副贈聯。
「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曾國藩也「慎獨」作為修身之首要。他每天必記日記,對一天的言行進行檢查、反思,看有無逾規之處,做人是否誠信,做事是否盡心。
由此可見,不耐孤獨是一種人生遺憾,不會守心是一種做人缺陷。因此,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學學知識,提高修養;看看人生感悟,學會珍惜擁有,關愛親朋好友;做做運動,體會健康可貴。獨居要守心,守住一顆善良的心,守住一顆勤勞的心,守住一顆淡泊名利的心,守住一顆平常心。
(1)群居守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大處著眼,大處是戰略,就是要有大格局;小處著手,小處是戰術,就是做事要細心。這里提醒我們,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
曾國藩的人生實踐證明,要「做正確的事」,更要「正確地去做事」,眼高手低常常是誇誇其談之輩,手高眼低往往是難成大事之人。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之要。曾國藩的處世修身之道在當下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 「守心」守的到底是什麼?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
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堅持學習,提高自己,學會修心,才會守心。因為守心不是一時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時時自省,事事對照,持之以恆才行的。
曾國藩早年致力學問,其學術研究從歷史、古文到書法、理學以及各種典章制度。
他渴望多做學問,與當朝大學問家梅曾亮、何紹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終沒有成為一位著述豐富的大學者,主要原因是他還來不及著書立說,就已升至二品高官,從此忙於官場之爭,再後來投身於戎馬征戰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書苑,一心研究學問。
當代著名學者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有兩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國藩家書》。」今人可以《曾國藩家書》研究學習。它記述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從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是後人研究曾國藩思想的寶貴資料。
曾國藩在攻克天京後,權勢極大,功高震主,清朝對其極不放心。咸豐帝曾在湘軍克復武漢時嘆道:「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曾國藩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歷史知識,熟悉歷代掌故,因而在擊敗太平天國後一方面自裁湘軍,一方面把家書刊行問世,藉以表明自己忠心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
曾國藩家書自時起便風靡流行,歷久不衰。後經多家取捨整理,形成多種版本。總的說來,他的家書現存1400多篇,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歷時30年,其內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方面,這些家書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實而又生動的生活寶鑒。
❷ 群居守口 獨坐防心 是什麼意思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古德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的的確確是這樣的情形。修什麼?修善道。造什麼?造惡業。善知識不厭其煩的警告我們,可是愚痴的我們,不接受善知識的忠告,仍然我行我素,只顧利己,不知利人。換言之,造惡不修善,所以始終脫不出六道輪回。
我們的思想,無量無邊無窮盡。一念就跑到天堂去,一念又跑到地獄去。打善的妄想,是生天的階級。打惡的妄想,是墮地獄的道路。所以我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要時時謹慎,刻刻小心,處處注意,必須表裏一致。在表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內裏盡打妄想,那是不會成就道果。必須內外一如,不打妄想。有人在打妄想,以為人家不知道,天天在打妄想,打到地獄去,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來到地獄?這種人多麼可憐!
我們修道人,要群居守口。大眾在一起住時,要謹防是非。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真理,不可隨便亂講話,免得惹出麻煩,最好守口如瓶。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要獨坐防心。自己獨坐的時候,要謹慎防心,不可打妄想,尤其是淫慾的念頭,更不可去想。出家人要特別注意,要管住自己的心,不要打些無益的妄想。
妄想,人人都會打,不是沒有人不打妄想。可是在起妄想時,要知道運用方法來控制它,不讓它興風作浪。用什麼方法呢?或者念佛,或者持咒,或者坐禪,或者拜懺。總而言之,找點事作,精神集中,那就不會打妄想。
修道人,第一要把色慾關打破,若是打不破色慾的關頭,一切皆無希望。終日糊糊塗塗,顛顛倒倒,不會有成就。所以我今天老老實實告訴你們,要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是把淫慾念頭沒有了。如果不能斷淫慾的念頭,縱使修到八萬大劫,也如同煮沙為飯,無有是處。
各位!想要得到無漏聖果嗎?一定要斷欲去愛,清心寡慾,這才有一點希望。否則,一點希望也沒有,不如早點還俗好了,免了把大好光陰空過去!
無論是男人、女人,或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老人或兒童,誰講出的道理是正確的,就相信誰。誰講出的道理是不正確的,就不要相信,一定要有擇法眼。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擇善而從,不善而改,這是修道人最基本的觀念。
有人明知自己的過錯,而不改正,這種人,明知故犯,實在不堪教化,不堪領受佛法,不可造就。所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自己不愛護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旁人怎會看得起你?旁人怎會愛護你?這一點要深自反省。
❸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知足長樂,能忍則安
惠吉類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國家。
聖人斂福,君子考祥。
作德日休,為善最樂。(前半句我看不懂,請指教)
開卷有益,作善降祥。
崇德效山,藏器學海。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窮達有命,吉凶由人。
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
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
要好兒孫,須方寸中放寬一步。
欲成家業,宜凡事上吃虧三分。
留福與兒孫,未必盡黃金白鏹。
種心為產業,由來皆美宅良田。
存一點天理心,不必責效於後,子孫賴之。
說幾句陰騭話,縱未盡施於人,鬼神鑒之。
非讀書,不能入聖賢之域。
非積德,不能生聰慧之兒。
多積陰德,諸福自至,是取決於天。
盡力農事,加倍收成,是取決於地。
善教子孫,後嗣昌大,是取決於人。
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
念念存本心,其後必昌。
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鑒察。
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後左右之竊聽。
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系。
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子孫禍福之報應。
人心一念之邪,而鬼在其中焉;
因而欺侮之,播弄之,晝見於形像,夜見於夢魂,必釀其禍而後已。
故邪心即是鬼,鬼與鬼相應,
又何怪乎!
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
因而鑒察之,呵護之,上至於父母,下至於兒孫,必致其福而後已。
故正心即是神,神與神相親,
又何疑乎!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
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件。
物力艱難,要知吃飯穿衣,談何容易!
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多?
隻字必惜,貴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片言必謹,福之基也;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作踐五穀,非有奇禍,必有奇窮。
愛惜隻字,不但顯榮,亦當延壽。
茹素,非聖人教也;
好生,則上天意也。
仁厚刻薄,是修短關。
謙抑盈滿,是禍福關。
勤儉奢惰,是貧富關。
保養縱欲,是人鬼關。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做人無成心,便帶福氣。
做事有結果,亦是壽征。
執拗者福輕,而圓通之人,其福必厚。
急躁者壽夭,而寬宏之士,其壽必長。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
一點慈愛,不但是積德種子,
亦是積福根苗。
試看那有不慈愛底聖賢?
一念容忍,不但是無量德器,
亦是無量福田。
試看那有不容忍底君子?
好惡之念,萌於夜氣,息之於靜也。
惻隱之心,發於乍見,感之於動也。
塑像棲神,盍歸奉親;
造院居僧,盍往救貧。
費千金而結納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
千楹而招來賓客,何如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
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樂與人善,即隻字片言,皆為良葯。
謀占田園決生敗子,尊崇師傅,定產賢郎。
平居寡慾養身,臨大節則達生委命。
治家量入為出,干好事則仗義輕財。
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勢者就勢。
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財者就財。
身世多險途,急須尋求安宅。
光陰同過客,切莫汩沒主翁。
莫忘祖父積陰功,須知文字無權,全賃陰騭。
最怕生平壞心術,畢竟主司有眼,如見心田。
天下第一種可敬人,忠臣孝子。
天下第一種可憐人,寡婦孤兒。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聲之平,不求響之和而響自和。
德之崇,不求名之遠而名自遠。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
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施必有報者,天地之定理,仁人述之以勸人。
施不望報者,聖賢之盛心,君子存之以濟世。
面前的理路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
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遠,令人有不匱之思。
不可不存時時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作惡事,須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
吾本薄德人,宜行積德事。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
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益厚矣。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
有著述行世,謂之福。有聰明渾厚之見,謂之福,
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
無塵俗攖心,謂之福。無兵凶荒歉之歲,謂之福。
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
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
入瑤樹瓊林中皆寶,有謙德仁心者為祥。
談經濟外,寧談藝術,可以給用。
談日用外,寧談山水,可以息機。
談心性外,寧談因果,可以勸善。
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
栽松可以邀風,植柳可以邀蟬,
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
種焦可以邀雨,藏書可以邀友,
積德可以邀天。
作德日休,是謂福地。
居易俟命,是謂洞天。
心地上無波濤,隨在皆風恬浪靜。
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貧賤憂戚,是我分內事,當動心忍性,靜以俟之,
更行一切善,以斡轉之;富貴福澤,是我分外事,
當保泰持盈,慎以守之,更造一切福,以凝承之。
世網那能跳出,但當忍性耐心,
自安義命,即網羅中之安樂窩。
塵務豈能盡捐,惟不起爐作灶,
自取糾纏,即火坑中之清涼散也。
熱不可除,而熱惱可除,秋在清涼台上。
窮不可遣,而窮愁可遣,春生安樂窩中。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
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閑便是主人。
要足何時足,知足便足。
求閑不得閑,偷閑即閑。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急行緩行,前程總有許多路。
逆取順取,命中只有這般財。
理欲交爭,肺腑成為吳越。
物我一體,參商終是弟兄。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國家。
移作無益之費以作有益,則事舉。
移樂宴樂之時以樂講習,則智長。
移信異端之意以信聖賢,則道明。
移好財色之心以好仁義,則德立。
移計利害之私以計是非,則義精。
移養小人之祿以養君子,則國治。
移輸和戎之貲以輸軍國,則兵足。
移保身家之念以保百姓,則民安。
做大官底,是一樣家數。
做好人底,是一樣家數。
潛居盡可以為善,何必顯宦!躬行孝弟,志在聖賢。
纂述先哲格言,刊刻廣布,行見化行一時,澤流後世,
事業之不朽,蔑以加焉。貧賤盡可以積福,何必富貴!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效法前人,懿行訓俗型方,
自然誼敦宗族,德被鄉鄰,利濟之無窮,孰大於是。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入則篤行,出則友賢。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
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省費醫貧,彈琴醫躁,獨卧醫淫,
隨緣醫愁,讀書醫俗。
以鮮花視美色,則孽障自消。
以流水聽弦歌,則性靈何害?
養德宜操琴,煉智宜彈棋,遣情宜賦詩,
輔氣宜酌酒,解事宜讀史,得意宜臨書,
靜坐宜焚香,醒睡宜嚼茗,體物宜展畫,
適境宜按歌,閱候宜灌花,保形宜課葯,
隱心宜調鶴,孤況宜聞蛩,涉趣宜觀魚,
忘機宜飼雀,幽尋宜藉草,淡味宜掬泉,
獨立宜望山,閑吟宜倚樓,清談宜翦燭,
狂嘯宜登台,逸興宜投壺,結想宜欹枕,
息緣宜閉戶,探景宜攜囊,爽致宜臨風,
愁懷宜佇月,倦遊宜聽雨,元悟宜對雪,
辟寒宜映日,空累宜看雲,談道宜訪友,
福後宜積德。
❹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什麼意思
意思是: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
在日常工作中,守住原則,講正氣,要嚴於律己,首先,不說違反原則的話,不講違背良心的話。其次,不議論他人是非,不吹噓個人瑣事,不責人小過,不尋人隱私,不念人舊惡。
出自:曾國藩[清代]的一副贈聯。
「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曾國藩也「慎獨」作為修身之首要。他每天必記日記,對一天的言行進行檢查、反思,看有無逾規之處,做人是否誠信,做事是否盡心。
由此可見,不耐孤獨是一種人生遺憾,不會守心是一種做人缺陷。因此,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學學知識,提高修養;看看人生感悟,學會珍惜擁有,關愛親朋好友;做做運動,體會健康可貴。獨居要守心,守住一顆善良的心,守住一顆勤勞的心,守住一顆淡泊名利的心,守住一顆平常心。
(4)群居守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大處著眼,大處是戰略,就是要有大格局;小處著手,小處是戰術,就是做事要細心。這里提醒我們,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
曾國藩的人生實踐證明,要「做正確的事」,更要「正確地去做事」,眼高手低常常是誇誇其談之輩,手高眼低往往是難成大事之人。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之要。曾國藩的處世修身之道在當下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
「守心」守的到底是什麼?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
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堅持學習,提高自己,學會修心,才會守心。因為守心不是一時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時時自省,事事對照,持之以恆才行的。
曾國藩早年致力學問,其學術研究從歷史、古文到書法、理學以及各種典章制度。
他渴望多做學問,與當朝大學問家梅曾亮、何紹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終沒有成為一位著述豐富的大學者,主要原因是他還來不及著書立說,就已升至二品高官,從此忙於官場之爭,再後來投身於戎馬征戰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書苑,一心研究學問。
當代著名學者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有兩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國藩家書》。」今人可以《曾國藩家書》研究學習。它記述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從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是後人研究曾國藩思想的寶貴資料。
曾國藩在攻克天京後,權勢極大,功高震主,清朝對其極不放心。咸豐帝曾在湘軍克復武漢時嘆道:「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曾國藩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歷史知識,熟悉歷代掌故,因而在擊敗太平天國後一方面自裁湘軍,一方面把家書刊行問世,藉以表明自己忠心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
曾國藩家書自時起便風靡流行,歷久不衰。後經多家取捨整理,形成多種版本。總的說來,他的家書現存1400多篇,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歷時30年,其內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方面,這些家書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實而又生動的生活寶鑒。
❺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什麼意思
意思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注意說話,牢記禍從口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牢守本心,不該做的不要做。
出自——清代曾國藩的一副贈聯。
原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譯文: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在人多的地方要注意說話,牢記禍從口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牢守本心,不該做的不要做。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之要。曾國藩的處世修身之道在當下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 「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
(5)群居守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
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贊。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革、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
❻ 寫一篇群關於群居守口,獨居守心,的700字議論文,題目自擬,急
守口與守心
□ 村姑
在東晉人物中,我最早知道書聖王羲之。
近讀《世說新語》,我卻驚異地發現,王羲之有時背後議人,說話刻薄。這不僅影響了他的清譽,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書中記載,王羲之與王敬仁、許玄度關系很好,兩人死後,王羲之卻在公眾場合對他們評價很低。他的下屬孔岩說:「你以前和王、許交往,有情有義,但他們去世之後,你對他們的友情沒有始終如一,這是我所不取的。」可見,即使在個性張揚、崇尚清談的魏晉,隨意貶損他人,也是有失修養的行為。
文中還詳細記載王羲之與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輕狂、骨鯁(喻剛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時二人齊名,王述晚年聲譽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滿,時時詆毀他,因此二人失和。後來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貶人之言,覆水難收。一代書聖,高標獨立,竟在小節上跌了大跟頭,不能不令人嘆惜。群居不非議他人,實為處世之道。
朋友相聚,難免興高話長。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學修養和道德修養,「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如果群居終日,言不及義,貶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無中生有,飛短流長,此種行為鄉婦尚知不可,何況讀書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會有何物,一個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內心的映射。古語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談,是衡量一個人修養最直觀的標尺。
有位朋友的座右銘是「群居守口獨居守心」。他解釋說,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傳緋聞,不言人惡,見賢思齊;獨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輕狂之心,養寬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葉,根深才能葉潤。能在群居時守口,源於一顆有修養的心。
怎樣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禪師認為說話必過三面篩子,第一面:這話是真的嗎?第二面:這話是善的嗎?第三面:這話是必須說的嗎?我想還有一面:你願意讓當事人聽到嗎?因為你非議別人的話很可能會傳到對方耳朵里。常在心裡帶上這些篩子,就不會有無聊的話出口,從而傷人傷己。
王羲之有瑕疵,但書聖還是書聖,因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輩,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無傳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將有何面目對人?
讀《世說新語》,想前人得失,群居當守口,實是人生重要一課。
❼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知足長樂,能忍則安。」是什麼意思
前兩句意思是:抄「處在人群中應該說話謹慎小心,一個人獨處時不要隨意產生任何雜念「。
能忍則安意思是:」做事情要能夠忍耐,心情時刻要自然平靜不可魯莽行事「。
意思是說:「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環境,也就是娑婆世界」。
❽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小題。(12分)守口與守心村姑①在東晉人物中,我最早知道書聖王羲之。②近讀《世
小題1:群居不非議他人(群居當守口) (意思接近即可)(2分) 小題2:引起讀者內的閱讀興趣;引出容文章的論點「群居不非議他人」;是從反面證明中心論點的事實論據(意思接近即可,3分) 小題3:作者首先列舉了書聖王羲之的兩個故事引出文章的論點;接著通過講道理的形式論證了為什麼要群居守口;然後具體闡述了怎樣才能做到群居守口;最後再次強調群居守口的觀點。(意思接近,答出三點即可)(3分) 小題4:這話是真的嗎?這話是善的嗎?這話是必須說的嗎?願意讓當事人聽到嗎? ❾ 有獨居守心的例子么
有獨居守心的例子: 與群居守口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