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中國歷史人物簡介畫法

中國歷史人物簡介畫法

發布時間:2021-03-05 17:36:08

Ⅰ 中國繪畫史,各時期歷史代表人物以及簡單介紹

【史前繪畫概況】
我們現在對史前繪畫的了解都是從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國的岩畫遺存中得來的,而今天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作品的創作大多出於宗教和巫術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審美和欣賞的需要。
■ 繪畫的萌芽
石器時代是中國繪畫的萌芽時期,伴隨者石器製作方法的改進,原始的工藝美術有了發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們所掌握的中國繪畫的實例還只是那些描畫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時代的紋飾。但近年來,在中國的許多省份發現了岩畫,使得史學家們將中國繪畫藝術的起源推前至舊石器時代。在這些眾多的發現中,也包括了許多描繪人的圖像,有些堪稱宏幅巨制。內蒙古陰山岩畫就是最早的岩畫之一。在那裡,我們的先人們在長達一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創作了許多這類圖像,這些互相連接的圖像把整個山體連變成了一條東西長達300公里的畫廊。據推測,是宗教或巫術的感召促使先人們不辭辛勞地創作了這些圖像。類似的圖像還可以在蘇北的連雲港孔望山將軍崖岩畫遺址中見到。
■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探討新石器時代的繪畫,我們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處邊遠地區的神秘岩畫。在雲南滄源發現的岩畫反映了人類的活動,包括狩獵、舞蹈、祭祀和戰爭。岩畫的構圖更趨於復雜,所表現的內容也由單個的物體發展為互相關聯的具有動感的人。它們的存在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當然,這個時期藝術家們在繪制岩畫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邊界的限制,岩面也並沒有作任何的處理,它們的創作是無拘無束的。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陶器和木結構建築的出現,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藝術家們馬上就發現這些材料是絕好的作畫之處,於是,繽紛的色彩和豐富的紋樣出現在這些器物上。以質朴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我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繪制於陶缸上的《鸛鳥石斧圖》,出土於河南臨汝閆村。該圖以寫實手法所描繪的鳥、魚及斧據說代表了鸛氏族兼並魚氏族的歷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傑作。

【先秦繪畫概況】

在整個"先秦"時代中,春秋以前屬於奴隸制社會,戰國以後則進入了封建社會。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各種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青銅文明"。統治階級的需要帶動了美術各門類的發展,繪畫當然也不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先秦繪畫遺跡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被推測為大部分的繪畫都繪制在了易於腐爛的木質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處墓葬中發現了殘存的彩繪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發現了很多的木質品上的漆畫殘留。可見,用漆作為顏料繪制器物在當時已很廣泛了,常用的黑、紅兩種基本色的並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據說,那時的漆繪製品經常是與錚亮的青銅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擺在一起的,極富觀賞性。在殷墟也曾發現過建築壁畫的殘塊,以紅、黑兩色在白灰牆皮上繪出的捲曲對稱的圖案,頗有裝飾趣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有廟堂壁畫創作的情況被記載下來,楚國屈原著名作品的《天問》就是在觀看了楚先王廟堂的壁畫後有感而作的。
幸運的是,在長沙的楚墓中先後出土了兩幅戰國時期的帶有旌幡性質的帛畫,它們都屬於公元前3世紀的作品。兩畫描繪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為婦人,其上方繪有飛騰的龍鳳;另一幅則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駕馭著一條巨龍或龍舟。墨線勾勒的側面肖像及伴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是兩畫的相同之處,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龍圖》所表現出來的畫家技巧要熟練了許多。

【秦漢繪畫概況】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宣揚功業,顯示王權而進行的藝術活動,在事實上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統治者也同樣重視可以為其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的繪畫,在西漢的武帝、昭帝、宣帝時期,繪畫變成了褒獎功臣的有效方式,宮殿壁畫建樹非凡。東漢的皇帝們同樣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應"論及"符瑞"說,祥瑞圖像及標榜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成為畫家的普遍創作題材。漢代厚葬習俗,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從陸續發現的壁畫墓、畫像石及畫像磚墓中見到當時繪畫的遺跡。秦漢時代藝術以其深沉雄大的氣魄,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繪畫概況】

三國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是由統一而分裂的過程。先是魏、蜀、吳三國鼎立,隨後由司馬家族統一為西晉,但十六國的連年戰亂,使得中國再次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5世紀時,由北魏的統一和相繼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晉王朝偏安江左後被宋、齊、梁、陳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對峙。政治的不穩定、時局的混亂動盪,帶來的是經濟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卻有了超乎尋常的改變。此時的統治階級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間的風氣也隨之俯仰。紛亂的社會,又給宗教的蔓延和傳播創造了極好的機會,社會各個階層都對佛教有了更為迫切的需要和更為廣泛的接受。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映象之一的書畫藝術在此時也發生了強烈的變化。繪畫中的人物畫得到了突出的發展,對其他對象的描繪則還處在很不成熟的階段

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隋唐是魏晉南北朝之後的又一重要時期。隋朝書畫,繼往開來,醞釀著新風格的出現。初唐的書畫則承襲了隋朝的風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一轉變到盛唐時就已經完成了。各科畫家先後涌現,風格趨向於健美飛動。以吳道子為代表的人物畫(包括宗教畫)與山水畫,展現了唐代繪畫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繪畫又發生了新的變異,它的影響直到五代時仍能體現出來。

【魏晉南北朝繪畫概況】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象書法那麼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復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弟子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在這一時期中,發展得最為突出的是人物畫(包括佛教人物畫)和走獸畫,而中國繪畫中的其他各科還遠未成熟,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出現的山水只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襯景,山水畫的逐步獨立直到南北朝後期才趨於完成。之所以會這樣,也是由於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任務決定的--為政教服務,"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這也是那時繪畫的一個主要特點。

■ 南方的畫家

◆(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我們可以從他的幾張畫的摹本中推測他的繪畫的本來面貌。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描繪古代婦女清規戒律的《女史箴圖》被認為是隋唐官本,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洛神賦圖》則是根據三國曹植的名篇《洛神賦》所繪制的一卷故事畫,描寫曹植與洛神之間的一段情緣,畫面隨著情節發展而展開,並描繪有車船、山水等景物及女媧、雷神等仙人,人物衣紋用線"緊勁連綿",似春蠶吐絲,被後世稱為"游絲描"。這幅畫現在有四個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等處。有專家認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那一卷更接近原作面貌。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是南朝宋文帝和明帝時的近侍之臣。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我們今天只能從文獻中去了解他的本來面目。據記載,他畫的人物形象屬瘦削型,符合用勁利,如錐刀"的效果,正是"秀古清象"的感覺。又提到他在線條的運用上," 連綿不斷",所以又有"一筆畫"的說法。後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梁天監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里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蕭繹(508-554),梁武帝蕭衍第五子,由湘東王職即帝位,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雖已殘缺,但仍然可以看到六朝的風貌,技法樸拙,人物神情生動。此畫對於我們了解南朝人物畫的風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 北方的畫家

◆曹仲達,原籍西域曹國,官至北齊朝散大夫。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於泥塑,所做佛畫,到了唐代被稱為"曹家樣",與"張家樣"並稱,其特點為"曹衣出水",意思是說他畫的人衣服窄緊,好象剛從水裡出來一般。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在北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記載說他"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了無蹤跡。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該畫描繪北齊天寶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諸人刊定五經諸史的故事。畫中人物的特徵,已不同於顧、張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鵝蛋形,與出土的婁睿墓壁畫相吻合。因為他善於畫壁畫,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齊婁睿墓的壁畫推測為他的手筆。

■ 出土的畫

在北方,墓葬壁畫依然流行。但是廣闊的中原從漢末就變成戰場,到此時大多已是廢墟一片,昔日的文化繁盛已不可見。倒是在東北和西北這兩個地處偏僻的區域發現了繪制於公元3世紀到4世紀上葉的墓葬壁畫。當時許多中原人為躲避戰亂而移居到那裡。在朝鮮安岳的3號墓中,其結構、裝飾以及墓中的文字都表明墓主來自中國。雖然,這座墓中仍有盛大的出行圖,但是儒家題材如勸善故事和祥瑞圖像不見了,畫家更偏重於對世俗生活和女性形象的描繪。在西北地區的墓葬中,儒家影響的減弱也表現得比較明顯,大量墓葬壁畫是表現這一邊遠地區的現實生活。在嘉峪關附近發現的一系列3世紀建造的磚室墓的裝飾風格極為獨特。墓中的磚上分別有用鮮艷的顏色和流暢的線條描繪的壁畫,各個獨立,連續起來看彷彿是連環畫一樣。甘肅酒泉發現的丁家閘5號墓卻屬於另外一種類型。它的兩個墓室為連續性的大型壁畫所覆蓋,後室中描繪墓葬中的各種擺設,而前室壁畫則描繪有神仙世界和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圖景和歌舞伎樂表演。這種與中原及東北墓葬壁畫一脈相承的題材,其產生是由於古代酒泉在絲綢之路上的特殊位置決定的。1979年對位於山西太原的婁睿墓的發掘是近年中國考古界一起引起轟動的事件。墓葬中發現了71 幅、共200多平方米壁畫,不僅數量驚人,而且其藝術水平也超過了已發現的早期或同時期的墓葬壁畫。這座墓的主人是北齊的東齊王,他的生活圖象及出行、歸來圖,門衛儀仗,天象和十二辰圖等被繪制在墓中的牆壁上。構圖的設計、人物形象的刻劃,直至鞍馬、走獸的勾描,無不顯示著北朝末年壁畫藝術開創一個新階段的驚人發展。難怪學者們將它的作者猜測為當時的大畫家楊子華。

■ 石窟壁畫

遺存下來的北朝石窟壁畫是了解該時代佛教繪畫的重要資料,以克孜爾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

在克孜爾的236個洞窟中,有70餘窟的壁畫保存完好。現存最早的壁畫可能開始於4世紀的後半期,延續至7、8世紀。主要題材是說法圖、佛傳故事、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等。尤以本生故事畫的形式最為獨特,均以單幅的形式表現一個故事內容,這種獨特形式對敦煌早期的壁畫有一定的影響。

舉世聞名的敦煌的第一個洞窟興建於公元366年,敦煌早期洞窟中的壁畫和彩塑受印度和中亞影響比較大,獨特的"敦煌風格"直到北魏時才開始出現,而中原文化對其影響到西魏時期變得更為明顯。這一時期所創作的繪畫多為佛本生故事和僧尼故事。總的說來,北朝時期的敦煌藝術精力了逐步本土化的過程,此時,印度、中亞傳入的題材和源於中國的主題和風格往往以獨特的方式匯聚在同一個洞窟中,在北魏末年建造的249窟中集中反映出來。在這個窟中,正面佛立像的兩旁是菩薩和飛天,佛像的周圍繪有許多小佛像,俗稱"千佛";上方的彩繪佛龕中繪有演奏各種樂器的樂伎飛天。代表性的洞窟還有275窟(十六國)、257窟(北魏)、254窟(北魏)、428窟(北周)、285窟(西魏)等。

>>>返回頂端

【隋唐繪畫概況】

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前啟後,有"細密精緻而臻麗"的特點。來自各地,集中於京畿的畫家,大多擅長宗教題材,也善於描寫貴族生活。作為人物活動環境的山水,由於重視了比例,較好地表現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間效果,山水畫開始獨立出來。
唐代的繪畫在隋的基礎上有了全面的發展,人物鞍馬畫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先後成熟,花鳥與走獸也作為一個獨立畫科引起人們注意,可謂異彩紛呈。初唐時的人物畫發展最大,山水畫則沿襲隋代的細密作風,花鳥畫已經出現個別名家,宗教繪畫的世俗化傾向逐漸明顯和增多。從已發現的乾陵陪葬墓壁畫的山水畫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的比較簡單的斧劈皴。以薛稷、殷仲容為代表的花鳥畫,則設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現。此外,這時最著名的畫家還有閻立德與康薩陀等。他們的作品和作風豐富了初唐時期的畫壇,為盛唐畫風的突變奠定了基礎。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沒有流傳,但是我們從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畫、新疆出土的絹畫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都可以看到當時他們不同的風格。
盛唐時期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出現了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宗教繪畫更趨世俗化,經變繪畫又有發展。不同地區的畫法交融為一,產生了頗受歡迎的新樣式,以"豐肥"為時尚的現實婦女進入畫面。以吳道子、張萱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從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繪轉為描寫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確生動,在心理刻劃與細節的描寫上超過了前代的畫家。而山水畫則在此時已經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代表的畫家有李昭道、吳道子和張璪,分工細和粗放兩種。破墨山水也開始出現。花鳥畫的發展雖不象人物畫和山水畫那樣成熟,但在牛馬畫方面卻名家輩出,曹霸、韓干、陳閎、韓滉與韋偃等都是個中好手。此外,著名的畫家王維、盧稜伽、梁令瓚等也名重於時,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他們的傳世作品或者後世的摹本。
中晚唐的繪畫,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風格,另一方面又開拓了新的領域。此時,以周昉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及宗教畫更見完備。而王墨等人的山水畫則發生了變異,盛行樹石題材,漸用重墨,潑墨山水也開始出現。邊鸞、滕昌佑、刁光胤等的花鳥畫作品則體現出了花鳥畫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與孫位也是當時的著名畫家。雖然他們的作品大多已無從得見,但從日漸發現的出土作品與壁畫中,可以讓我們想見當時的盛況。
隋代的著名的畫家有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和展子虔,孫尚子與尉遲跋質那亦名重於時。他們各有所長,如楊擅"朝廷簪組",董擅"台閣",展擅"車馬",孫擅"美人魑魅"。他們大多繼承了前代的傳統,更多地受到顧愷之的影響,作風近於密體。孫尚子則"善為戰筆,甚有氣力",尉遲跋質那來自新疆的於闐,善畫外國佛像。唐朝的人物畫的內容由取材歷史故事轉而把目光對准當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功臣勛將。中原風格和邊區風格並行不悖,亦相互影響。以閻立本為代表的中原作風的人物肖像畫,繼承了北朝楊子華與南朝張僧繇的傳統,在把握人物造型和氣質上有所前進,用筆洗煉圓勁,賦色沉著典雅,富於概括性。以尉遲乙僧為代表的邊陲作風的人物佛像畫,造型則富於變化,有一定的凹凸感,用筆緊勁屈曲,設色濃厚鮮明。

■ 隋人物畫家

◆ 展子虔,歷北齊、北周入隋,在隋朝時曾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他的山水畫被稱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著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為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雖然與發現的隋代壁畫中的山水相比顯得成熟一些,但與記載並不相悖。歷來史家皆根據隔水上的宋徽宗題簽認定此畫為展氏手筆,今人則根據建築等細節對此畫的年代和作者提出質疑,認為此畫的底本在中晚唐以後,為五代摹本,但並未獲得公認。

◆ 董伯仁,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官至光祿寺大夫殿內將軍。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曾在汝州白雀寺等地作壁畫,備受唐代張彥遠等人的看重。《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北周時為大都督左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後授中散大夫。善畫人物、樓台,師法張僧繇,曾於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 隋唐繪畫>山水畫

◆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歷任揚州江都令等多職,因玄宗時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所以被稱為"大李將軍"。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他的兒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畫家,人稱"小李將軍",秉承家學,亦擅青綠山水,風格工巧繁縟。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圖》畫唐玄宗及隨從逃難四川的情形,宋以來相傳為他的作品,現被斷為宋人摹本。此派的山水風格,在初唐的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畫中亦可看到。

◆王維(699-759),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等,活動於盛唐。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 花鳥禽獸畫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干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 石窟墓室繪畫

隋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題材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無論是人物造型、風格技巧,以及設色敷彩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畫的創作中大量出現凈土經變畫,如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變、維摩詰經變、法華經變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種經變壁畫所呈現出的盛大歌舞場面,眾多的人物、繪制精巧的建築物等,使整個洞窟形成一個"凈土世界"。除了經變畫以外,還有說法圖、佛教史跡圖畫、供養人像等。盛唐以後的經變內容逐漸增多,直接取材現實的供養人像身高日漸增加,占據了洞內、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維摩變、中唐158窟的涅盤變、晚唐196窟的勞度叉斗聖變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更是以特有的長幅形式表現了場面宏大的人馬隊列,堪稱巨制。

近年來發現的年代可考、真實可靠的墓葬壁畫已經成為我們研究唐代繪畫最重要的實物資料,為鑒別和確定傳世作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這些發現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為了解唐代繪畫的發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階段所表現出的復雜性提供了大量實例。在西安地區發現的27處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員的墓葬使我們可以看到了唐代繪畫題材的變化。長樂公主和執失奉節的墓葬壁畫證明了七世紀時各種繪畫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和永泰公主三處皇家墓葬中的壁畫則為研究八世紀初期宮廷繪畫的風格變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證。章懷太子墓中繪有狩獵出行圖和馬球圖,其繪畫線條自由奔放,猶如書法中的行草。
這里也有: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indexh.htm

Ⅱ 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

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時期。

1、原始時期人物畫

美術史中對人物形象的描繪自古有之,原始美術中的《人面魚紋盆》、將軍崖岩畫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對人類形象的描繪。

2、魏晉時期人物畫

魏晉時期的中國人物畫成為獨立畫科,並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三個特徵。它的特點是以線造型、以形寫神、人物畫具有記功錄事功能。人物畫具有記功錄事功能體現社會意義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倫,具有題材的道德性,這一特點在唐代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步輦圖》中亦有表現。

3、唐代人物畫

唐代是中國人物畫走向成熟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道釋人物畫和仕女畫創作中。在人物位次安排上,遵叢「主大從小,尊大卑小」原則;畫面背景留白,計白當黑,仕女畫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視,並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現。

4、宋代人物畫

宋代以降,由於文人畫的興起和發展,人物畫因其題材所限,難能出現興盛的面貌。但仍有人物畫家及作品值得一記。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在用線上顯出吳帶當風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畫長於形象塑造,能畫出不同地域、民族、階層的人物特點,勇於突破陳規,別創新樣。

5、明清人物畫

明清人物畫出現變形主義,與此同時的曾鯨及其影響下的波臣派,在人物畫的創作上更具特色。清中後期人物畫受西法影響,並在作品中有所顯現,郎世寧等西方畫家供職於宮廷,作品上出現了中西畫法融合的風格特徵。

(2)中國歷史人物簡介畫法擴展閱讀:

明清人物畫相對前朝較弱,直至晚明時代,人物畫得到振興,出現了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吳彬等畫家。他們糅合晉唐五代傳統與民間藝術傳統,在浙派和吳派之外,別樹一幟,開辟出一條「寧拙勿巧,寧丑勿媚」的藝術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書畫藝術共同追求的一股時代風尚。

明末清初題材多道釋人物,造型誇張變形,饒有裝飾意趣,筆法遒勁,設色古雅,稱得上是人物畫史上的變形主義。突出代表人物為陳洪綬、崔子忠,史稱「南陳北崔」。

曾鯨創墨骨畫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不光注重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徵,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氣質。在畫法上他既吸收民間寫真的傳統技巧,又糅合文人畫的審美取向,力圖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質相間,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格。

而到了乾隆時期,由於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漸成為宮廷畫家學習的對象,一些院畫家不僅掌握了西畫技術,尤能逐步將傳統技法和西法相協調,畫出既具立體感而又有中國筆墨趣味的人物畫作品。

Ⅲ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技法是什麼

我知道的也不很詳細了.你姑作參考吧,有鐵線描,人物.衣紋多以秀麗流暢的弧線來表專現.顯的飄逸瀟灑屬.以唐代吳道子最為有名;有方折描,人物.衣紋多用方硬的筆調來表現.顯得古拙厚重,如清代的黃慎;還有白描法,只是用線條精細的描繪出人物等的輪廓.不做過多的渲染,如唐代的李公麟;到了清代以後.由於西洋技法的傳入,中國的人物畫也開始吸收了西方素描的特點,用明暗深淺的筆調來表現對象了.

Ⅳ 中國古代人物畫資料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重要特點:
(1)中國古代人物畫對於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是滿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例如:
從以上作品可以見到,唐代人物畫達到的高度藝術水平。
五代人物畫的傑作——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其他如明代「寫真」代表作——曾鯨的《張卿子像》,作者在傳統肖像畫法強調「墨骨」和「傳神」的基礎上,融合西洋畫法創造了更重墨染和體積感的「凹凸法」,為中國傳統肖像畫開辟了新路子。畫中描寫了杭州名醫張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現了這位醫學家不求名利、和善坦盪的神態風貌。
(2)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於運用長卷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實而細致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除了前面介紹的《韓熙載夜宴圖》屬於傳統的長卷式的人物畫外,場面更為繁廣的應推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高度的筆墨技巧與技法的多樣性。
例如,上面談話到的人物畫,從畫法上講都屬於工筆畫。其中有工筆重彩,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有工筆淡設色,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曾鯨的《張卿子像》。 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古代人物畫既有如上述的刻畫工細的工筆畫,還有畫法洗練縱逸的簡筆人物或寫意畫。後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圖》最為典型。寥寥數筆就把大詩人李白那種才華橫溢的風度神韻,刻畫得十分傳神,真可謂筆簡意賅。
以上所談到的中國古代人物畫,都是著名畫家的作品。中國歷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創作的人物畫中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們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動人的藝術形象。

Ⅳ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技法有哪些分類,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人物畫基本技法
無論中外,在早期繪畫的發展史上,都以人物畫為主,而
且都為宗教或專政治服務。屬從近年來陸續發掘的古代帛畫或壁畫
中,可以見到古代的帝王、功臣、聖賢或文人們的面貌,有濃
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薩、羅漢等釋道人物,
甚至更早的神話傳說,充滿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見到描寫
現實生活百態的風俗畫、表現宮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畫及戲曲中
的人物故事畫等,各種不同形式與題材的人物畫,都有細致的感情描寫,和唯妙唯肖的形象刻劃,給觀賞者帶來深刻的美感。
一般大致包括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帛畫等門類。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
在表現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形式,
一為白描畫法。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Ⅵ 介紹一個中國的歷史人物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於江陵縣(今屬荊州) ,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內閣首輔。

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農歷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

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死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居正

網路——秦始皇

網路——武則天

網路——王羲之

網路——李白

Ⅶ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的簡介怎麼寫

【貴族】
朱棣

(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於1402年稱帝,改元永樂。他五次親征蒙古,鞏固了北部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曾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並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於1421年遷都北京,北京正式成為漢族王朝的首都。其在位期間經濟發展迅速,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是一位偉大的英雄人物。廟號成祖,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十三陵之長陵。

納蘭性德
(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上三旗,正黃旗子弟,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將軍】
岳飛
(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主要成就: 收復襄陽府等六郡之戰、洞庭湖之戰、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朱仙鎮大捷、連結河朔之謀、三援淮西、加兵宛葉、長驅伊洛、
代表作品: 《出師表》、《滿江紅》、《小重山》、《五嶽祠盟記》

Ⅷ 有關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介紹。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重要特點:
(1)中國古代人物畫對於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是滿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例如:
從以上作品可以見到,唐代人物畫達到的高度藝術水平。
五代人物畫的傑作——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其他如明代「寫真」代表作——曾鯨的《張卿子像》,作者在傳統肖像畫法強調「墨骨」和「傳神」的基礎上,融合西洋畫法創造了更重墨染和體積感的「凹凸法」,為中國傳統肖像畫開辟了新路子。畫中描寫了杭州名醫張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現了這位醫學家不求名利、和善坦盪的神態風貌。
(2)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於運用長卷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實而細致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除了前面介紹的《韓熙載夜宴圖》屬於傳統的長卷式的人物畫外,場面更為繁廣的應推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3)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高度的筆墨技巧與技法的多樣性。
例如,上面談話到的人物畫,從畫法上講都屬於工筆畫。其中有工筆重彩,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有工筆淡設色,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曾鯨的《張卿子像》。 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古代人物畫既有如上述的刻畫工細的工筆畫,還有畫法洗練縱逸的簡筆人物或寫意畫。後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圖》最為典型。寥寥數筆就把大詩人李白那種才華橫溢的風度神韻,刻畫得十分傳神,真可謂筆簡意賅。
以上所談到的中國古代人物畫,都是著名畫家的作品。中國歷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創作的人物畫中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們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動人的藝術形象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人物簡介畫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