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卧薪嘗膽關於哪個歷史人物
發 音】 wò xīn cháng dǎ
【釋 義】 薪: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 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卧薪:睡在乾柴上。嘗膽:嘗苦膽。
【語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刻苦訓練。
【近義詞】 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典 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2.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名字是誰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叫勾踐。
勾踐回國後,勾踐卧薪嘗膽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
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勾踐又採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
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越王勾踐還出台了促進越國人口增加的法令。通過一系列發展生產與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措施來使越國富國強兵,具備了伐吳復仇的能力。
(2)卧薪嘗膽跟哪個歷史人物相關擴展閱讀:
卧薪嘗膽背後的故事:
勾踐的父皇死後,由勾踐來繼承皇位。與此同時,勾踐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入吳王闔閭的耳朵里,遂起了率兵攻打越國之心。勾踐心生一計派出敢死隊,敢死隊的勇士向吳軍挑戰。
排成三行,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越軍趁吳軍愣神的時候襲擊吳軍,吳軍大敗,吳王也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但死之前還不忘讓自己的兒子為其報仇。
果然吳王的兒子沒有讓他失望,幾年來他養精蓄銳再加上身邊有謀臣為他出謀劃策,所以後來與勾踐一戰,凱旋而歸。勾踐也選擇向吳國歸降。
以至於越國的官員都能保住性命而被送至浙江之邊。男女老少肩並肩的走在臨水的路上,還有那些為他們送行的軍車直排到固陵。越王勾踐內心感慨萬分,心情悲愴。
舉起手中的酒杯,面對著他的群臣們不知該說些什麼好。到達吳國的領地,勾踐當即就被軟禁在了會稽,內心滿是感慨,怕只怕自己這一生就這樣草草了事了。
文種以曾經的商湯、周文王、晉文公、齊桓公都被軟禁過,卻在最後都創了一番偉業,而安慰他,並告訴他與這些人相比,現在受得委屈都不算什麼大事了。
陽春三月,吳王將越王招入大殿,當時范蠡也在,越王在前邊跪著,他則立在越王的身後。吳王以語言刺激范蠡說越王戰敗歸降是多麼的可笑,吳王並承諾會赦免他的罪。
希望他能夠為自己所用。後來勾踐在吳國過了接近兩年的低三下四的生活,吳王覺得他也沒有什麼威脅了,就將其放回他自己的國家了。
但是對於在吳國受到的侮辱久久不能釋懷,他之所以忍辱負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奪回自己的東西與尊嚴。於是勾踐為了提醒自己所受的艱辛困苦,就在屋裡留著一個苦膽。
3. 跟卧薪嘗膽有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勾踐復
春秋時期,吳王制夫差在於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越國君臣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復國。越王勾踐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4. 請問(卧薪嘗膽)這個成語與那個歷史人物有關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5. 卧薪嘗膽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勾踐 越王
滿意請採納 謝謝
6. 指鹿為馬破釜沉舟卧薪嘗膽這幾個成語與哪個歷史人物相關
初出茅廬【諸葛亮】
指鹿為馬【趙高】
卧薪嘗膽【勾踐】
破釜沉舟【項羽】
完璧歸趙【藺相如】
入木三分【王羲之】
7. 卧薪嘗膽這個成語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卧薪嘗膽來這個成語與自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卧薪嘗膽這個成語與歷史人物勾踐有關。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