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帶國字的歷史名人

帶國字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5 16:04:35

中國歷史名人名字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4、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後與蕭何合謀, 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5、關漢卿

關漢卿(1234年以前-約1300年),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

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漢卿

⑵ 歷史上名人的字和名

劉備 玄德 曹操 孟德 賈詡 文和 魏延 文長 呂布 奉先
關羽 雲長 孫權 仲謀 荀彧 文若 姜維 伯約 荀攸 公達
張飛 翼德 孫策 伯符 曹彰 子文 丁峰 承淵 徐盛 文向
趙雲 子龍 甘寧 興霸 司馬懿 仲達 鄧芝 伯苗 諸葛瑾 子瑜
黃忠 漢升 周瑜 公瑾 諸葛亮 孔明 文聘 仲業 蔣干 子翼
馬超 孟起 魯肅 子敬 呂蒙 子明 周泰 幼平 程昱 仲德
張遼 文遠 徐庶 元直 夏侯敦 元讓 黃蓋 公覆 朱然 義封
徐晃 公明 曹仁 子孝 鍾會 士季 韓當 義公 全琮 子橫
樂進 文謙 曹洪 子廉 鄧艾 士載 程普 德謀 許褚 仲康
於禁 文則 夏侯淵 妙才 郭嘉 奉孝 陳武 子烈 禰衡 正平
張頜 儁乂 李典 曼成 廖化 元儉 陸遜 伯言 陳宮 共台

⑶ 古代姓國的名人有哪些

1、國僑:(公元前?~前522年),亦稱公孫僑,字子產;鄭州新鄭人(今河南新鄭)。著名春秋時期鄭國大夫、政治家。 公元前554年任鄭國卿後,實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徵收軍賦;鑄刑書於鼎,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張保留「鄉校」、聽取「國人」意見,善於因才任使,採用「寬孟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國僑是鄭穆公之孫。青年時即表現出遠見卓識。鄭簡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其父公子發率軍攻蔡,大勝,鄭人皆喜。國僑卻指出這將導致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 兩年後,公子發在貴族內訌導致的政變中被殺,鄭簡公亦被劫持到北宮。國僑沉著機智,布署周密後始率家兵攻打北宮,遂在國人支援下平息了變亂。新任執政公子嘉制訂盟書,強調維護個人特權,引起貴族大臣反對。公子嘉打算強制推行,國僑又力勸他焚毀盟書,平息眾怒,以穩定政局。 鄭簡公十二年,公子嘉終因專權被殺,國僑得立為卿,任少正。在同霸主晉國的一系列交涉中,他據理力爭,不卑不亢,盡量維護鄭國的權益。鄭簡公十八年,他隨執政公孫舍之攻打陳國,也能注意軍紀,遵守傳統禮制。事後在向晉國獻捷時,又有理有據地駁回了晉人的責難,迫使其承認鄭國的戰績。為此鄭簡公給予國僑以重賞,他卻只接受了與其地位相稱的部分。次年,楚康王為慰撫許國率軍伐鄭,國僑主張堅守不戰,讓楚軍獲取小利後滿意而歸,以換取較長期的和平。鄭人照此辦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簡公二十三年,鄭國大臣內訌,執政伯有被殺。國僑嚴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數人的尊重,遂在顯貴首領罕虎的支持下,出任執政。 國僑治國特別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顧大貴族的利益,團結依靠多數;一方面對個別貪暴過度的貴族斷然給以懲處,以維護政府威信。他不毀鄉校,允許國人議論政事,並願從中吸取有益建議。而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的改革,卻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 對於晉、楚兩霸,國僑既遵照傳統禮制謹慎奉事,不給對方尋釁的借口,又在有條件時大膽抗爭,駁斥其無理苛求。他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對迷信鬼神星象,卻又承認貴族橫死能為厲鬼,而要將其子孫立為大夫加以安撫。他被孔子稱為仁人、惠人,是守舊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卻又「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典,執行嚴格統制人民的「猛政」,創立加重剝削的「田洫」、「丘賦」等新制以「救世」。這說明子產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他雖然力圖維護傳統的舊制,卻不能不適應形勢的變化而從事必要的改革。 國僑曾指出:「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就是說,治國必須照顧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則不能成功。他又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即遇事應胸有成竹,執行中要堅持既定規劃而不輕易越軌。 國僑還注意搜羅人才,用其所長,並能廣泛聽取建議,擇善而從。國僑執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廣泛斥責,但他不為所動,堅決推行。其後改革成效顯著,人們又普遍歌頌他的政績,甚至擔心後繼乏人。 孔子曾稱贊國僑是「古之遺愛也」。 2、國淵:(生卒年待考),魏國人,後漢經學大師鄭玄的學生。著名三國時期曹魏國大臣。 東漢末年,由於連年戰亂,大批農民脫離土地,流落四方,大量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糧食極端匱乏。 曹操根據謀士們的建議實行屯田制度。屯田,有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是由駐軍一面戍守,一面種地;民屯則是由政府招募流亡農民,把他們按軍事編制組織起來墾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可以不服徭役。他們要把收獲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給政府(即用官牛耕種的,收獲物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對分)。 國淵忠於職守,勤政愛民,認真貫徹執行屯田制度,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好的恢復。官升太僕。 國淵在任職魏郡太守期間,有一個人寫匿名信誹謗朝政,曹操聽了十分惱火,命令國淵查辦。 匿名信里有多處引用後漢書張衡《二京賦》中的語句。國淵請求曹操准許他留下匿名信原件,但卻秘而不宣。一天,他對功曹說:「魏郡是個大郡,而且是京城所在地,但學識廣博的人卻很少,可選派聰明穎懵的年輕人外出受業。」於是,功曹選出三個年輕人。在去受業之前,國淵接見了他們,並對他們說:「你們要努力學習未知的東西。《二京賦》是一部囊括一切知識的書,一向為世人所忽略,能講授這部書的人很少。要找到這樣的人,向他學習。」接著又把自己的意圖秘密告訴了他們。 十天之後,經多方查詢,找到了一個能夠講授《二京賦》的人。三個年輕人便前往學習。護送他們的官員順便請此人代寫了一封書信。國淵拿這封信與匿名信比較,筆跡完全相同。於是將他逮捕,經過審訊,搞清了全部案情。 偵破這起案件,就是要查出寫匿名信者,即作案人。匿名信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多處引用了張衡名作中的語句。這既是偵查此案的關鍵,也是十分有價值的線索。國淵的思維活動可總結如下: 《二京賦》是一部囊括許多知識的書,很少有人能講授這部書,而匿名信又多處引用該書的語句,也就是說:「只有具有較淵博知識的人,才能寫出這封匿名信。」這樣,就大大縮小偵查的范圍;如果某知識淵博的人的筆跡與匿名信的筆跡完全一致,那麼匿名信就是該人所寫。這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現在將能夠講授《二京賦》人的「信」與「匿名信」進行對比,筆跡完全一致。可見,兩封信出自一人手筆。寫匿名信的(作案者)就是此人。 3、國柱:(生卒年待考),滿族,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著名清朝楚雄鎮總兵。 清雍正年間襲一等子爵。清乾隆年間出任前鋒侍衛,因功升馬蘭鎮總兵。後從征緬甸,調任楚雄鎮總兵。 4、國用安:先名安用,本名咬兒。金淄州(今淄博市南淄川鎮)人。隨李全參加紅襖軍。後降宋。宋紹定元年(1228年)李全死,奉李全妻楊妙真為主,同降蒙古,稱都元帥,行山東路尚書省事。金天興元年(1232年),殺蒙古帥阿術魯部將張進及楊妙真部海州元帥田福,降金。任金平章政事兼都元帥,京東、山東等路行尚書省事,特封兗王。賜號「英烈戡難保節忠臣」,錫姓完顏,附屬籍,改名用安,賜金鍍銀印、駝紐金印、金虎符、世襲千戶宣命、敕樣、牌樣、御畫體宣、空頭河朔山東赦文,便宜從事,且以彭王妃誥委用安招妙真。

⑷ 歷史上帶達字名人有哪些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回國軍事統帥。
李達(答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錫,號鶴鳴,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宣傳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

⑸ 含有子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孔子,老子,墨子,莊子,荀子,孟子,孫子,姜子牙,張子房,韓非子,鬼穀子,曹子健,子嬰,蘇子(蘇東坡)。

⑹ 哪些偉人歷史名人名字中帶有【博】字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1] ),字寬夫,號伊叟[2]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3]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被譽為介休三賢之一。
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等職。慶歷七年(1047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平王則起義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1055年)復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馬光薦,拜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紹聖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時,與司馬光等並入元祐黨人碑,後追復太師,謚號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4] 。
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曾成功地抵禦西夏入侵。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⑺ 歷史上帶良字的名人

1、馬良,字季常。蜀漢著名文官,眉有白毛,後人稱其為『白眉馬良',是馬謖的兄長。劉備入川、諸葛亮西援後,馬良留鎮荊州,升左將軍掾。後馬良出使東吳,得孫權敬待。劉備登基後封馬良為侍中。劉備東征時期,馬良奉命招納五溪蠻夷,蠻夷全部順從蜀漢。夷陵大戰中,馬良戰死。
2、張良(前262—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偉大的謀略家、政治家。傳為漢初城父(《史記.索引》引《後漢紀》雲:「張良出於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3、顏良,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准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4、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
根據重慶官方對秦良玉所遺留下來的衣物等遺物測定,其身高約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5、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張學良是現代愛國主義者的典範,盡管愛國主義征程中也有過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東三省淪陷,但瑕不掩瑜,他為祖國和平統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幟完成了國家統一,1937年西安事變促成了全國抗日戰爭同一戰線的形成。為東北的建設,為抗日復土的民族解放大業所立下的豐功偉績,以及那種心地純潔的愛國主義和舉世罕見的犧牲自我精神將永垂青史。
6、史良(1900—1985)字存初。女。江蘇常州人。1915年考入常州女師。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曾任常州市學生會副會長。1923年考入上海法政大學,1927年畢業後任南京政工人員養成所指導員。1931年在上海開始執行律師業務,曾任上海律師公會執行委員。九一八事變後,發起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被選為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後,被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同年底,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時等,因積極參加與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為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日戰爭初期,在武漢、重慶等地從事民主運動。1938年任全國婦女指導委員會委員兼聯絡委員會主任。並任第一、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退出國民參政會,辭去婦女指導委員會職務。1942年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稱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常委、重慶市支部組織部長。在重慶談判中,擔任民主同盟代表團顧問。1946年後回上海,繼續執行律師業務並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1948年後在上海創建民盟華東執行部,任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司法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盟第一、二、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五屆中央主席。

⑻ 歷史上名字中帶王字的名人、中外都可以。謝謝

在我國歷史上,王姓傑出人物不但領域廣泛,而且人數繁多。最早的名人要數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秦朝時有大將王剪,漢朝時有文學家王褒、權臣王鳳、名臣王允、思想家王充,晉朝時有丞相王導、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唐代有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宋朝有政治家王安石,元朝有劇作家王實甫、書畫家王蒙、農學家王楨,明朝時有文學家王世貞、哲學家王守仁,清代有思想家王夫之、書畫家王原祁、學問家王鳴盛等。近代有中共早期創始人之一王盡美,革命家王若飛,國學大師王國維,國民黨將領王陵基等。現代有革命家王稼祥、王震,科學家王淦昌,教育家王大牛,美國電腦大王王安,著名富豪王永慶等。

歷史名人
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薊、荊諸地的名將王翦。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東漢時誅殺董卓的王允,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還有創立新莽王朝的王莽。晉朝時,王氏之盛達到巔峰狀態,西晉有大將王愷,太尉王衍;東晉的王導接連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還有琅邪的王羲之、王獻之、王微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以及名士王通等。北宋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名臣王安石。金朝的名道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立者。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還有著名的畫家和詩人王冕,工畫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明朝有文學家王世貞,哲學家和教育家王守仁,散曲家王磐、王慎中,還有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代有畫家王鑒,思想家王源等,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所著有《人間詞話》等,尤致力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的考釋。

姓氏來源
王姓是占我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復雜。據《通志·氏族略》載: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據說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因此這一支系乃是出自於姬姓;在北海(今山東境內)、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後代,這一支系出自於媯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鄉一帶)的王姓,則稱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後,出自於子姓;以上三支都與「王」的本身含義有關。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王朝的後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於可頻氏;在馮翊一帶的,原來是鉗耳族的後代;山東營州王姓,來自高麗國;安東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廣韻》中把王姓望族歸納為21處:太原(今山西)、琅邪(山東)、陳留(河南)、東海(山東)、高平(甘肅)、京兆(西安)、天水(甘肅)、東平(山東)新蔡(檔南)、新野(河南)、山陽(山東)、中山(河北)、章武(河北)、東菜(山東)、河東(山西)、金城(江蘇)。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為著名。正因為王姓的起源相當久遠,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了眾多的源頭。除了源自王室之外,還有不少人是賜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孫嘉,獻符命於王莽,賜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據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將領王僧辯本烏丸氏,屬鮮卑族,被完顏氏金朝封為王,故易名王罕。不僅華夏族的王室之後不少是以王為姓,許多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執政者的後代也有以王為姓的,其意與上述出自姬姓、媯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頭眾多,分布廣泛,人丁蕃盛的局面。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晉朝中興名臣王導就是這支王氏在山東繁衍的子孫,其子孫世代簪纓,使王氏成為一時望族。

⑼ 求中國歷史上所有帶「銘」的名人

松原回族歷史文化名人

宗教文化名人

——趙銘周

趙銘周(1896·2·7—1982·9·26),原名趙貴祥,字銘周,沈陽市人。

他出身於阿訇世家,其父系清代東北地區著名的老「阿林」(學者)趙瑞恆

老阿訇。1922年,首任遼寧省鳳城縣伊斯蘭教教長之職。因其有一種「有聘

即應,有任必講」的作風,故宣教的地域十分廣闊,幾乎遍及東北,據銘周

阿訇親筆記錄,計有16個市縣21次聘請,其中吉林省扶余縣就曾兩次聘請其

為教長。1928—1929年、1938—1940年計5年時間,在扶余縣清真寺任教長,

對扶余縣回族人民的政治、社會、文化及宗教生活產生過一定影響,通過經

堂教育及教務活動,培養了不少人才。任教凡60年,培養弟子無計其數,成

名者近百人。

銘周阿訇恪守信仰堅定不移,愛國愛教忠心耿耿。歷任中國伊斯蘭教協

會常委、遼寧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等職。1957年,他參加了國家組織的第三

次朝覲團,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朝覲,並接受了沙特國王的接見。黨和國家

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和榮譽,歸真後,被人們譽為「虔誠的穆民」、「堅貞的

阿訇」、「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老朋友。
朱銘雕塑藝術家
關於朱銘美術館歷史名人:雕塑藝術家朱銘各個時期的創作品共千餘件木雕、泥塑等雕刻及油畫、水墨、粉彩等平面畫作為主,並還有朱銘的師傅——李金川及雕塑大師楊英風的作品。專門從事廟宇雕刻的李金川是朱銘傳統雕刻的啟蒙師,而楊英風則深深影響朱銘的創作意念。朱銘最具代表性的「太極」及刻畫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厚實有力的「太極」石雕,將太極拳法中的起雲手、蹲馬步、單鞭下勢等姿態撈繪得栩栩如生,渾厚中帶有柔性;而以不銹鋼為主要質材的「人間」系列,一座座表情、姿態各異的人物雕塑,散置在長椅上、石頭間,頗具趣味性。也表達了朱銘思念母親的孺慕之倩,「太極」與「人間」兩大區域,以「愛橋」銜接,橋名即以母親王愛之名命名;鄰近還有「慈母碑」,是整個園區最先完工也是最適合望海之處。朱銘在此特地為母親雕塑了塑像,和藹的慈母旁圍繞著朱銘11個兄弟姐妹,刻畫出母親的辛勞。
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圖】

劉銘

生於1954年12月,遼寧新民人,漢族,博士研究生,教授級高工,國務院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82年7月入黨。 1972年12月至1978年3月 遼寧省新民縣東郊公社插隊(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工程專業學習, 1982年1月至1984年10月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4年10月至1989年1月 國務院東北經濟區規劃辦公室科長、副處長、處長 ,1989年1月至8月 任遼寧省計劃經濟研究所處級調研員,1989年8月至1990年2月 任遼寧省能源開發公司經理助理 ,1990年2月至1996年4月 任遼寧省能源總公司基建工程處處長、副總工程師兼遼寧節能實業發展公司總經理 ,1996年4月至1997年6月 任遼寧省能源總公司副經理、黨組副書記 ,1997年6月至1999年1月 任遼寧省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遼寧省能源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98年10月至2000年11月 國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 任遼寧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遼寧省能源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兼華寧國際、遼發控股公司副董事長, 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 任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士, 2000年6月至2000年11月 任遼寧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臨時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兼遼寧省能源總公司總經理 ,2000年11月起 任中共葫蘆島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代市長。2001年2月,任葫蘆島市市長。2004年4月任遼寧省中小企業廳廳長。 現任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負責全面工作
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衛士」
男,1972年11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 1990年12月入伍,1992年7月入黨,1993年9月考入西安消防指揮學校,歷任戰士、中隊長,現任陝西省公安消防總隊西安支隊司令部戰訓科科長

閱讀全文

與帶國字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