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誰被誰埋伏

歷史故事誰被誰埋伏

發布時間:2021-03-05 16:01:58

歷史故事的紙上談兵里的主人公是誰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
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
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
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
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
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
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
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
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
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
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
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
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
么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
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
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
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
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
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
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
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
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
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
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
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⑵ 十面埋伏的主人公是誰

十面埋伏是劉邦和項羽
還有:
歷史故事成語及主要人物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晉文公)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贏)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
漢 :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 (蕭何、曹岑)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同)

⑶ 十面埋伏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十面埋伏》的典故發生在公元前202年秦朝末期的楚漢相爭中回著名的垓下之戰答:
西楚霸王與漢王劉邦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展開最後的大決戰。劉邦起用韓信為大將,以30萬漢軍的絕對優勢把十萬楚軍緊緊包圍在垓下楚營內。
夜間,劉邦的謀士張良令會楚地方言的漢兵用簫吹楚曲,唱楚歌,以此動搖楚軍軍心。項羽聽到楚歌聲以為西楚已失,被困的楚軍則思鄉心切,鬥志瓦解,紛紛逃散,項羽身邊僅剩下千餘人,於是決定黎明突圍,返回江東,項羽愛妾虞姬自知難於一同突圍,遂自刎於軍中。
項羽騎著烏騅馬,帶領800餘騎兵,終於殺出重圍,渡過淮水時,所隨只有百餘騎,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南)時又迷了路,陷入沼澤地區。抵東城(今安徽和縣北)時只剩28騎相隨。漢軍一直在追殺,項羽引兵上了一小山(此山現在安徽和縣北70里處,後被稱為「四馬山」、「九頭山」),與漢軍沖戰數次,最後逃到烏江邊,只剩他一人一騎,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琵琶曲「十面埋伏」非常凄楚壯美,動人心魄。反映了當時楚軍被圍時的思鄉、焦慮、絕望之情景,因而又有了「四面楚歌」的典故。

⑷ 簡介十面埋伏的由來和故事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有散漸快,調式的復合性及其交替轉換,更使音樂增加不穩定性。
(2)「吹打」。
(3)「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一句輪一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4)「排陣」。
(5)「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該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
(7)雞鳴山小戰 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
(8)九里山大戰 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後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項王敗陣。
(10)烏江自刎 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復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舍的場面;然後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原曲還有:
(11)眾串凱。
(12)諸將爭功。
(13)得勝回營。衛仲樂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後三段刪去不奏。今日諸家大多承用此法。
整曲來看,又有「起、承、轉、合的」布局性質。第一部分含五段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為「轉」部,第三部分含二段為「合」部。

⑸ 十面埋伏歷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十面埋伏,漢語成語。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發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勢所以為十面埋伏。出自《抱妝盒》。
成語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戰就這樣展開了。
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里喝酒。他-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唱起歌來,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
項羽渡過淮河,繼續跟隨他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到陰陵(在今安徽定遠縣四北),迷了路,陷進湖沼地帶,被漢軍追及。項羽領兵且戰且退,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浦),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河邊正停靠著一條小船。烏江亭長請他上船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接著對亭長說:"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若非吾故人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此項王也。"項羽便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說完就自刎而死了。
成語出處
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 )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示例
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成語辨析
【近義詞】四面楚歌

⑹ 「十面埋伏」的典故發生在下面哪個歷史時期

楚漢相爭

楚漢相爭十面埋伏,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今安徽省東南)。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敵軍。發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勢所以為十面埋伏。

⑺ "十面埋伏"的典故發生在我國哪個歷史時期

漢高祖五年(公來元前自202年)十月
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⑻ 十面埋伏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

《十面埋伏》的典故發生在公元前202年秦朝末期的楚漢相爭中著名的垓下之戰內:容
西楚霸王與漢王劉邦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展開最後的大決戰。劉邦起用韓信為大將,以30萬漢軍的絕對優勢把十萬楚軍緊緊包圍在垓下楚營內。
夜間,劉邦的謀士張良令會楚地方言的漢兵用簫吹楚曲,唱楚歌,以此動搖楚軍軍心。項羽聽到楚歌聲以為西楚已失,被困的楚軍則思鄉心切,鬥志瓦解,紛紛逃散,項羽身邊僅剩下千餘人,於是決定黎明突圍,返回江東,項羽愛妾虞姬自知難於一同突圍,遂自刎於軍中。
項羽騎著烏騅馬,帶領800餘騎兵,終於殺出重圍,渡過淮水時,所隨只有百餘騎,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南)時又迷了路,陷入沼澤地區。抵東城(今安徽和縣北)時只剩28騎相隨。漢軍一直在追殺,項羽引兵上了一小山(此山現在安徽和縣北70里處,後被稱為「四馬山」、「九頭山」),與漢軍沖戰數次,最後逃到烏江邊,只剩他一人一騎,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琵琶曲「十面埋伏」非常凄楚壯美,動人心魄。反映了當時楚軍被圍時的思鄉、焦慮、絕望之情景,因而又有了「四面楚歌」的典故。

⑼ 十面埋伏是根據什麼歷史故事來完成的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⑽ 求《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

「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廣布伏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這個典故出自楚專漢相爭這場屬戰爭。

漢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使者命韓信、彭越與自己在固陵會師,聯合追擊項羽。此後的作戰形勢,基本上構成了對項羽軍「十面埋伏」的戰略包圍。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五、六十萬漢軍重重包圍,項羽十萬楚軍節節敗退,退至距彭城東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時,就寸步難行了。

通過三年多的楚漢相爭,漢王劉邦終於取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十面埋伏」的戰爭就這樣展開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誰被誰埋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