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漢武帝的歷史小故事
西漢時,原來齊國臨淄這個地方有個人,名叫主父偃。他早年曾學習縱橫內術,後為縱橫術容沒什麼用處了,便開始學習《周易》、《春秋》等儒家學說。大概因為半路出家,修養不夠,所以受到當地儒生的排斥。
漢武帝初年,主父偃聽說大將軍衛青愛惜人才,就長途跋涉,來到長安,拜見衛青將軍。衛青很賞識主父偃的才華,多次向漢武帝舉薦,可是漢武帝沒有理睬。
時間一久,主父偃所帶的資財幾乎要花光了,大家都開始討厭他。遠道而來,求官不成,生計都成了問題,這可如何是好?主父偃心想:求人舉薦不成,那就直接上書皇帝,沒准兒會有意外驚喜。
當時,北方匈奴經常侵擾漢朝邊境,讓漢武帝十分頭疼。於是,主父偃直接上書漢武帝,就匈奴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他抓住要害,切中時弊,力主漢武帝討伐匈奴。與他同時上書的還有徐樂、嚴安二人。漢武帝看了主父偃的文章,極為欣賞,很快就召見了他們三人,並說:「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意思是說,你們這幾個人原來都在哪裡來著?真是相見恨晚呀!於是,漢武帝拜他們三個人做了郎中。
Ⅱ 漢武帝劉徹的英雄事跡
漢武帝的歷史功績主要有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
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後掌握大權.公元前135年,竇太後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
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
仲舒認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
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
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
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
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
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
鐵制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Ⅲ 漢武帝的生平事跡
漢武帝的生平事跡如下:
1、早期經歷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漢景帝中子。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
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王氏曰皇太後。
2、君臨天下
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後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3、征伐四方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准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 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4、巫蠱之禍
征和元年(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
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征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後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
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5、輪台之詔
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請求在輪台屯田,漢武帝下《輪台詔》否決其議。 自此,武帝不再出兵。
後來,又把丞相田千秋封為「富民侯」,表明與民休息之意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讓他推廣代田法和先進農具。後元元年(前88年),馬通、馬何羅等謀刺武帝,金日磾發覺並保護了武帝。
6、託孤霍光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
在這段時間里(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借口處死了她。
為政舉措
1、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2、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3、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4、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武帝
Ⅳ 與劉徹有關的歷史故事1oo字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早期經歷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據《史記》、《
劉徹畫像[2]
漢書》的後妃傳記載,漢武帝生於漢文帝後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母王氏,漢景帝中子。[3-4]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景帝後,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5]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6] 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後被廢。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後,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7] 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後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系。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8] 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王氏曰皇太後。[1]
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9]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10] 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歷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後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乾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11] 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12]
直至竇太
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李廣[13]
後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14] 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15]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16] 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17-18]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准備軍事力量的發展。[17]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19-20] 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21] [22]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17]
在天文歷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歷,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歷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23]
巫蠱之禍
主詞條: 巫蠱之禍
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皇室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當時人對神怪詛咒之說深信不疑,漢武帝也不例外。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覺,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他以為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24]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24]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准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25] 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太子,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裡,回報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太子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丞相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26] 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皇太子,而丞相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27]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太子申冤。[28]
漢武帝畫像[29]
太子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30] 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31-32] 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33]
太子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太子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34]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高寢郎田千秋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35] 漢武帝憐太子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輪台罪己
主詞條: 輪台罪己詔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下《輪台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36-37] 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託孤霍光
主詞條: 霍光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
接受漢武帝託孤的霍光[38]
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39] 在這段時間里(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借口處死了她。[40]
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後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41] 三月甲申葬於茂陵。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39] [42] 其後繼者昭帝(實為霍光掌政)和宣帝堅持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因而在西漢中期出現了被後世稱頌的昭宣中興局面。
劉徹去世後,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41]
魏晉南北朝之前,去世的皇帝能否追尊廟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准,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西漢十四帝,歷經211年,僅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即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帝劉恆、世宗孝武帝劉徹、中宗孝宣帝劉詢。 [43]
2為政舉措編輯
政治
主詞條: 刺史、中朝、察舉制、推恩令、年號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44] 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45] 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15] [43] 武帝還找借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23] 漢武帝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漢武帝削弱丞相的權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權,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
Ⅳ 中國古代歷史漢武帝的簡短小故事
金屋藏嬌的典故。陳阿嬌是漢武帝劉徹的表姐,長劉徹幾歲,她的母親是回漢景帝的胞妹館陶答長公主劉嫖。阿嬌自幼生的端莊優雅,嫵媚動人,劉徹和表姐自幼在皇宮里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自然很親近。
有一天,姐倆在宮女的陪伴下在皇宮里玩耍,這時漢景帝和館陶公主走過來,看到姐倆玩得如此高興,又是如此親近,長公主有意把阿嬌許配給劉徹,如此一來親上加親,自己的地位就會更加鞏固。
於是就把小劉徹叫過來,問他:彘兒(劉徹),想娶媳婦嗎?劉徹看著阿嬌姐姐笑著沒有回答。長公主指著身邊的宮女們,問劉徹:她們怎麼樣?劉徹搖搖頭。長公主又問:你阿嬌表姐好嗎?劉徹笑著回答:阿嬌表姐好。長公主又問:彘兒,你長大了,怎麼待你阿嬌表姐啊?劉徹回答: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就是說:如果娶阿嬌為妻,我要造一個金屋子給阿嬌表姐住! 「金屋藏嬌」一段佳話從此傳遍天下。
劉徹長大後,覺得阿嬌驕慣恃強,且為人狠毒,工於心計,有心悔婚。但是他的祖母和母親,以及王公大臣們都極力反對:皇帝,金屋藏嬌一事已傳遍天下,傳為佳話,皇帝金口玉言不能失信於天下。劉徹只好聽從祖母和母親的安排,娶阿嬌為皇後。
Ⅵ 關於漢武帝的一段歷史故事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則聽取董仲舒「獨尊儒術」。創建太學,鄉內學,設立舉賢制度,容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從此,本為民間一家的儒學被制定為官方思想,與政治,皇權緊密相連。漢武帝一生對匈奴用兵44年,命張騫出使西域交好各國,希望藉此形成反擊匈奴的戰略聯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千古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好像有點多了^_^
Ⅶ 誰誰給我講講,劉徹的歷史故事
與劉徹有關的抄歷史事件最著名的是襲:巫蠱之禍 資料: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曾有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死於巫蠱之禍。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景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連及衛子夫皇後所生諸邑、陽石公主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有隙,遂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查,太子起兵謀反,數萬長安士民慘死,劉據兵敗自殺,衛子夫被廢自殺。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又做「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此一冤案真相漸明,武帝感悟,下令夷江充三族;腰斬劉屈氂,其妻梟首。但是因巫蠱之禍牽連受死的,前後達數萬人。
Ⅷ 有關漢武帝的時期著名歷史人物的資料及故事
霍去病、衛青、衛子夫、董仲舒、東方朔、張騫、司馬遷等。
1、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1],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2]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故事:射殺李敢
漠北大戰時,李敢曾隨霍去病出戰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廣之死,怨恨大將軍衛青,打傷大將軍衛青。衛青隱藏了這件事,但沒過多久(居無何),霍去病為衛青親外甥,在甘泉宮的射獵中射殺了李敢。
2、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故事:從不養士
衛青雖然戰功顯赫,地位尊寵,但從不養士人門客,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以前竇嬰和田蚡厚待賓客就常讓劉徹切齒,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士呢?而驃騎將軍霍去病也跟舅舅衛青抱有同一種看法。
3、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後,史稱孝武衛皇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謚號的皇後。
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家歌女。於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宮,建元三年(前138年)封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為皇後,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謚思後,葬桐柏亭。身駐漢宮凡49年,在皇後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故事:梓童
梓為木中之貴,古人以梓為有子的象徵。皇帝立皇後,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這是歷代帝王都極為重視之大事。把建儲稱作立國本。因而皇後稱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這種心理。
4、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一生歷經三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故事: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放下帷幕講課,有個客人來拜訪,董仲舒知道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人。客人又說:「要下雨了。」董仲舒便和他開玩笑說:「住在巢里的知道刮風,住在洞里的知道下雨。您不是狐狸,就是鼷鼠。」客人就變成了一隻老狐狸。
5、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故事: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Ⅸ 劉徹的故事
【武帝生平】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王娡,在劉徹被冊立太子後成為皇後。
劉徹的母親王娡進宮前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劉徹的外祖母聽了算命的話,將她從金家帶走,進與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景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登基,實足年齡當不過15歲。茲後他在位54年,在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是享國最長的君主。這紀錄直到18世紀才為清朝的康熙打破。
劉徹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後元、太始。謚號「孝武」,厚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今天我們看他的紀錄,不能否定他是一個特出的人物;但他的功業,仍要在長期的歷史上評判。最重要的一點,則是他所開創的局面,後人無法繼續。所以我們讀他的傳記,一定要上與「文景之治」相陪聯袂,而下面「從霍光到王莽」,更與他一生有不可分離的關系。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軍事上,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後,中國的國力已達巔峰。漢武帝繼位後,著手開始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封狼居胥,匈奴從此一蹶不振,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詳細介紹】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開拓者
一獨尊儒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里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 胡蘿卜 葡萄 汗血馬 核桃 天馬等 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和外交。
1.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2.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3.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惟才是舉、不拘一格
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皇後衛子夫、太子劉據、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和數位大臣皆死於巫蠱之禍。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連及諸邑、陽石公主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有隙,遂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查,太子自殺,衛後亦自殺。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又做「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
漢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興土木,以致國庫空虛。漢武帝還喜歡任用酷吏,加重刑罰,從來也不把殺人當作一回事。而太子劉據則經常勸他與民休息,盡量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實行寬厚仁慈的政策。於是,漢武帝逐漸對劉據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除太子劉據外,漢武帝後來還有5個兒子。在這6個兒子裡面,漢武帝最喜歡的是小兒子劉弗陵。漢武帝經常誇耀劉弗陵像自己,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漢代巫蠱術十分盛行。所謂巫蠱,就是人們製作木頭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後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詛咒。據他們說,這樣詛咒下去,就可以讓對方遭殃,自己得福。這種巫蠱術,也傳進了皇宮。那些怨恨皇帝、皇後和其他人的美人、宮女,也紛紛埋藏木頭人,偷偷地詛咒起來。
漢武帝對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覺,忽然夢見幾千個手持棍棒的木頭人朝他打來,把他給嚇醒了。他以為有人在詛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傢伙,他找了不少心腹,到處發掘木頭人,並且還用燒紅了的鐵器鉗人、烙人,強迫人們招供。不管是誰,只要被江充扣上「詛咒皇帝」的罪名,就不能活命。沒過多少日子,他就誅殺了好幾萬人。
在這場慘案中,丞相公孫賀一家,還有陽石公主、諸邑公主等人,都被漢武帝斬殺了。江充見漢武帝居然可以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膽地干起來。他讓巫師對漢武帝說:「皇宮里有人詛咒皇上,蠱氣很重,若不把那些木頭人挖出來,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於是,漢武帝就委派江充帶著一大批人到皇宮里來發掘木頭人。他們先從跟漢武帝疏遠的後宮開始,一直搜查到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住室,屋裡屋外都給掘遍了,都沒找到一塊木頭。
為了陷害太子劉據,江充趁別人不注意,把事先准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大肆宣揚說:「在太子宮里挖掘出來的木頭人最多,還發現了太子書寫的帛書,上面寫著詛咒皇上的話。我們應該馬上奏明皇上,辦他的死罪。」
劉據見江充故意陷害自己,立即親自到甘泉宮去奏明皇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而江充害怕劉據向漢武帝揭穿了自己的陰謀,趕緊派人攔住劉據的車馬,說什麼也不放他走。劉據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讓一個心腹裝扮成漢武帝派來的使者,把江充等人監押起來。
劉據指著江充罵道:「你這個奸臣,現在還想挑撥我們父子的關系嗎?」說完,劉據就借口江充謀反,命武士將他斬首示眾。
太子劉據為預防不測,急忙派人通報給衛皇後,調集軍隊來保衛皇宮。而這時,宦官蘇文等人逃了出去,報告漢武帝說是太子劉據起兵造反。漢武帝信以為真,馬上下了一道詔書,下令捉拿太子。
事到臨頭,劉據只好打開武庫,把京城裡的囚犯武裝起來,抵抗前來鎮壓「造反」的軍隊。並想調集胡人軍團與北軍,結果胡人軍團被漢武帝調集鎮壓太子叛亂,北軍監護使者任安受了太子的印後閉門不出。太子還向城裡的文武百官宣布:「皇上在甘泉宮養病,有奸臣起來作亂。」這樣一來,弄得城裡的官民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在造反,就更加混亂起來。
雙方在城裡混戰了四五天,死傷了好幾萬人,大街上到處都是屍體和血污。結果,劉據被打敗,只好趕緊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往南門,守門官田仁放太子逃出長安,最後跑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的一個老百姓家裡躲藏起來。
不久,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知道了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劉據無處逃跑,只好在門上拴了一條繩子,上弔死了。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了。此時在宮中的衛皇後也已自盡身亡。
後來,漢武帝派人調查,才知道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從來沒有埋過木頭人,這一切都是江充搞的鬼。在這場禍亂中,他死了一個太子和兩個孫子,又悲傷又後悔。於是,他就下令滅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蘇文被活活燒死。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
最後,漢武帝越想越難過,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毀譽參半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台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直言敢諫的汲黯曾批評漢武帝:皇上殺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寬恕,這樣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會被殺光。漢武帝不為所動,漠然一笑:何世無才,只是人主沒有識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夠辨明人才,何必擔心天下無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群臣雖素所愛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輒按誅之,無所寬假。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就是這樣一位視人才如草芥的漢武帝,一方面又極端地愛才、惜才。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台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庄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贊嘆,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
漢武帝備受誤解和爭議的,就是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司馬遷。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褒有貶,班固的《漢書·武帝紀》對他的文治大加贊揚: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絕口不提漢武帝的武功,表明對漢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表揚、批評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為什麼人們對漢武帝的評價分歧如此之大呢?
首先,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個政治家,非常有政治頭腦;但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俱備。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歷史責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殺伐任性;他既立下蓋世之功,又給天下蒼生帶來巨大災難;他寵愛他喜歡的女人,可是,他不僅移情別戀,還為了江山,殺掉了自己最寵幸的女人。他絕頂聰明,又異常糊塗;為了傳說中的寶馬,居然不惜犧牲數萬人的生命。當更近地走近他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對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簡單地非此即彼。兩難之地,非常之時,他也會猶豫不定,甚至異常痛苦;同樣有普通人的歡喜和哀愁、小氣和算計、失眠和焦慮。在平常人眼裡他果決、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們在對他蓋棺論定時,往往流於偏激,說好時千古一人;說壞時罄竹難書。這樣,分歧就在所難免了。
我們無法使用單一的標准評價任何人。人性本就復雜,更何況封建帝王!或許他的好發自本心,也可能是籠絡人心的手段;或許他的壞是皇權使然,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們無法剝離他身上的帝王枷鎖,我們的評價,就只能在他的帝王與凡人兩種身份之間游移。當年天真無邪的「彘兒」,如何蛻變成一個既可愛又可怕的皇帝?怎麼可能一言蔽之、一書盡之?
Ⅹ 漢武帝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漢族,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專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屬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謚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陳皇後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後被廢黜
衛皇後衛子夫,後亦被廢黜
生劉據(戾太子)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
陽石公主
諸邑公主
趙婕妤(鉤弋夫人)
生漢昭帝劉弗陵
李夫人
追封為孝武皇後,李延年的妹妹,
生劉髆(昌邑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