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轉變思想觀念的故事有哪些
馬和磨坊主、種花的郵差、馬和驢這類的吧
⑵ 想要一些關於改變觀念的故事
鄉親們:
大家好,今天開會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個老農守著祖宗留下的三十畝地含辛茹苦過了一輩子,臨死前想把這三十畝地平均分給三個兒子。老農問大兒子:「你有了十畝地用它來干什麼呀?」大兒子說:「我把地賣了,用這筆錢開個水果店」。老農嘆了口氣,直搖頭。老農接著問二兒子:「給你十畝地你怎麼用它」。二兒子說:「賣了它買輛馬車搞運輸」。老農又是一陣嘆氣。最後,老農問小兒子:「你用十畝地干什麼?」小兒子說:「種地,這是咱的組業,說什麼也不能丟」。老農聽後笑了,放心的閉上了眼。
後來老大賣了地,開了個水果店,由於老大誠實守信,店的生意越做越大連開了好幾家分店。老兒賣了地,買了輛馬車跑運輸,因為他勤勞肯干,過幾年馬車換成了汽車,再後來又開了個運輸公司,也成了像他大哥一樣的老闆。三兒子守著祖宗留下的十畝地種田養家,由於本來種地收入就不高再加上遇到幾次災荒,家裡都接不開鍋了,最後沒辦法去和兩個哥哥借錢,他的哥哥都笑話他當初觀念太落後,才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鄉親們,我們不說老三的兩個哥哥笑他對不對,你們說,如果老三當初觀念放開一些不聽他爹的死守那一畝三分地,和他兩個哥哥一樣把地賣了幹事業,他會混到這步田地嗎?現在時代變了,我們的觀念也要跟著變,村裡搬遷改造,這是為了大家過的更好,是為了咱村將來的發展,咱村發展了,有錢了,大家要什麼沒有啊?何必死守著這幾間舊房子和自己過不去呢?
⑶ 有關觀念的例子
某隻的第一輪隱性采訪結束了,很成功。但是回來後卻說,很傷心,因為在過程中欺騙了很多無辜而友善的人們,浪費了他們的時間精力,欺騙了他們的感情。CICI說她不敢想那些人帶著完成作品的欣喜撥打電話時卻發現這只是一場騙局時的感受。我說,卧底也是欺騙。她說那不一樣。具體不一樣在哪裡,她沒有說。現在想來,CICI理解的卧底應該是「無間道」式的。由「好人「帶著強烈的正義感去完成,欺騙的是「壞人」。而「壞人」是該騙該抓該千刀萬剮的,所以這種欺騙「不一樣」。字典里對欺騙的解釋是「用虛偽的言行隱瞞真相,使人上當。」——與目的、對象無關。尤記得02年的時候,兩個武漢記者卧底丐幫40天,著長篇紀實一本——《卧底當代丐幫》。書中真實地講述了城市裡乞丐和流浪者的生活。《楚天都市報》整版宣傳造勢,社會反響巨大。(剛剛搜書名資料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其中一位記者占文強就是《楚天都市報》副刊編輯出身。.當然,這也已是後話。)但如果換個角度來想,這40天里,他們為了拿到這些最具真實性的第一手資料,又是欺騙了多少好心幫助他們的錢財和感情的?據說南方報業集團里流傳一句「如果我們不能說真話,那麼就要保證絕不說假話」。放在新聞管制日益和諧的今天。我深深贊同著。可是換到隱性采訪上,說真話卻是要靠說假話來完成的。用欺騙一部分人的手段來幫助另一部分人不被欺騙。是不是很unfair?誰也不是god,誰也沒有權力來決定who是該被欺騙的,who是不該被欺騙的。——我是這樣認為。另一個聲音卻對我說,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是為了更廣大的群眾能夠得到真實的信息。這是為了人的利益。少數服從多數,就這么簡單。BUT,同樣是《楚天都市報》。某年大雨,該報攝影記者在馬路中發現無蓋窨井一處。經驗和直覺告訴他,這樣大的雨中無蓋窨井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於是該記者在雨中」守株待兔「數小時後拍下一名男子騎車經過時摔跤的情景。光影瞬間,精心思量的構圖,整張照片的效果十分震撼。登報後,窨井很快被有關部門修復,有效防止了此類事件的再發生。但,事情沒有結束,許多讀者去信指責這位攝影記者,在預知危險的時候竟然採取旁觀的態度任由事故發生。還居然拍攝?!更是直接從人性和道德雙重角度對此人進行批判。該記者解釋說,如果只拍窨井,是沒有這么震撼的效果的,社會效果沒有達到,窨井得不到修復會有的人受傷害。——他說得也沒錯。而且這是標準的犧牲一個人的利益換取人的利益。但難道在預知危險的時候幫助防止危險的發生不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么?葉炯叔叔說,你想想你看的《動物世界》。無論動物處於什麼狀態拍攝者都不會去干涉。我也記得上攝像和攝影課的時候院長和小美女老師都有說的,新聞拍攝是客觀的所以拍攝者不可以去改變拍攝對象。但從小接受的教育里又告訴我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還有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是不是很矛盾?作為一個"人",我們理應力所能及地改變不好的事實。而作為一個"新聞人",要做的是尊重事實,盡量不參與事件以保證事件的客觀真實性。難道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不可得兼?我不知道那位攝影記者最終有沒有被單位處罰。但我知道的是凱文·卡特,他自殺了。有人說是良心愧疚有人說是輿論壓力。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結果是一樣,他自殺了。在拿到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後的三個月自殺了。……有點慶幸實習的事被暫時掛起了。否則我也必須要去做與自己是非觀矛盾的事情。當然,逃避總是暫時的,該面對的總要去面對。希望在最終面對時能有不那麼矛盾的是非觀來指導自己要做的事情。
⑷ 歷史故事
哥白尼生平故事
哥白尼(1473~1543)是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始人。1473年2月19日生於波蘭東部的托倫。他的父親是一位曾經當過市長的商人,母親是一位富商的女兒。哥白尼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10歲時,父親染上瘟疫死亡。全家由舅父務卡施接濟。哥白尼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維克讀了中學,1491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在天文學家勃魯澤夫斯基的指導下研讀天文學和數學。
1496年,為了進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留學,先後就讀於波倫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法拉臘大學,繼續鑽研數學、天文學、醫學和法學。他有幸結識了文藝復興的傑出人物達·芬奇,並且拜敢於向舊觀念挑戰的學者諾瓦拉(1454—1504)為師。正是在諾瓦拉的影響下,他開始對地心說產生了懷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一面在里茲堡從醫,一面從事天文學的研究。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教堂城牆的一角有座箭樓,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個小天文台。他自製了各種儀器,孜孜不倦地從事天文觀測和研究達30多年。
他在1510年寫成的《淺說》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體,地球和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動,只有月亮才真正圍繞地球旋轉。1530年,終於圓滿地完成了日心說的建立工作。於1543年3月用《天體運動論》書名出版,全書共有六大卷。
由於嘔心瀝血的辛勤勞動,從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惡化,經常出血、中風。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與世長辭,終年70歲。據說他閉目的時候,還用冰冷的雙手撫摸著剛剛印好的《天體運動論》樣書。
二、哥白尼趣聞軼事
1.人小志大
哥白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喜歡觀察天象。他常常獨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有一次,哥哥不解地問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邊,望著天空發呆,難道這表示你對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說:「不。我要一輩子研究天時氣象,叫人們望著天空不害怕。我要讓星空跟人交朋友,讓它給海船校正航線,給水手指引航程。」
2.千呼萬喚始出來
由於托勒玫的地心說在當時已經成為維持教會統治的神學理論基礎,哥白尼深知發表日心說的後果,這樣寫到:「我清楚地知道,一旦他們弄清楚我在論證天體運行的時候認為地球是運動的,就會竭力主張我必須為此受到宗教裁判……」,「他們就會大叫大嚷,當即把我轟下台。」因此,哥白尼遲遲不願意發表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直到1539年春天,在德國青年學者雷迪卡斯(1514—1576年)和其他一此朋友的敦促下,哥白尼才同意發表。1541年秋天,雷迪卡斯把修改稿帶到紐倫堡,請路德派的一位神學家奧幸德匿名撰寫一篇前言,宣稱「這部書不可能是一種科學的事實,而是一種富於戲劇性的幻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於1543年3月出版,從寫成初稿到出版,前後競擱置了近「四個九年」。《天體運行論》
三、哥白尼科學成就
哥白尼在科學上最大的成就是創立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地動學說(日心說),否定了在西方統治達一千多年的以地球為中心的地靜學說(地心說)。哥白尼創立的日心說,即名著《天體運行論》的發表,不但是天文學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天文學研究的飛速發展,而且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神權的統治,「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四、關於《天體運行論》
《天體運行論》這部巨著共分六卷。第一卷是宇宙論,論述了日心說的基本思想;第二卷全是數學公式,以三角學論證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第三卷用數學描述地球的運動;第四、五、六卷討論了月亮和其他行星的運行規律。
《天體運行論》中除了論述日心說外,還提出:「人們每天看到的太陽由東向西的運行,是因為地球每晝夜自轉一周,而不是太陽在移動。天上星宿的運行,也是由地球本身的轉動引起,而不是星體圍繞著靜止的地球地轉動。火星、木星等在天空中有時順行,有時逆行,這是由於它們和地球一起各依自己的軌道繞太陽運行而引起的,而不是它們有什麼奇特的運動。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一個月繞地球轉一周。」哥白尼在這著作中大體上描繪出太陽系結構的真實景象。
為了寫《天體運行論》這部著作哥白尼幾乎工作了一生。他數十年如一日地觀測天象積累資料,並以嚴密的數學運算來核實他的結論。1509年和1511年的月食、1512年和1518年的火星位置、1520年的木星和土星位置、1525年金星和月亮和相食等,都符合他的科學推算。直到他認為已有足夠的旁證來證實他的學說時,才正式向世界宣布。這已不是作為一個假設,而是作為一個事實了。
哥白尼的日心說引起了教會的恐慌,羅馬教皇當時說過:如果地球是諸行星之一,那麼聖經上所說的那些大事件就完全不能夠在地面上出現了。封建神權統治的理論支柱動搖了,他們必然要瘋狂地進行反撲。於是,他們宣布日心說為「邪說」,後來又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對哥白尼以及他的擁護者進行攻擊、迫害。哥白尼並沒有屈服,他堅持不懈地為研究天體運行的科學理論奮斗終生。
⑸ 幻想故事所表達出來的古老觀念有哪些
幻想故事所表達出來的古老觀點有哪些?我以為幻想故事的戲老點有像葫蘆娃,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等,這都是幻想出來的故事
⑹ 因轉變觀念而成功的例子
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魯迅先生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同情勞動人民,而沒有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欺壓人民。成年後他以筆代槍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會的丑惡面目。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些變赤變黑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會是高風亮節,立志報國的人嗎?會是志在千里,矢志不渝的人嗎?又會是堅持本心,超凡脫俗的人嗎?當然都不會是!
這些具有超群品質的人必然擁有自己完善,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們做事從不偏離軌道,即便偶爾迷失也會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於具有的各種極致的個性交匯碰撞造成的,無傷大雅.其人生的主線彷彿早已確定,就好象掌心的紋路一樣清晰,只要他們捏緊拳頭,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他們能夠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經歷重重污垢滌盪仍象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飾,保持原始本心.
我想變赤變黑的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是人心歷路程的轉折,但核心的腐爛保留不住外表的鮮華,結果只能是人生堡壘的徹底淪陷和坍塌!
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可悲與惋惜.他們沒有人格的主心骨,象是抽走骨架的傘怎麼也支撐不起來,象頭重腳輕的牆上蘆葦,根底太淺,象是嘴尖皮厚的山間竹筍,腹中太空!他們的胸膛里可能有熱血,骨子裡也有干勁,但卻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兒,於是隨波逐流成了習慣,人雲亦雲成了信條.他們的人生畫板上也可能有過的一筆也變得暗淡,只看見各種顏色摻雜,趨於灰暗.這個時候,變赤變黑都是可能的.
選擇令人敬仰的人生還是令人悲憫的人生全憑自己,關鍵在於理想信條的選擇與堅持,從而把握住自己的立場與格局,讓人生的調色板上主色鮮明,光彩奪目.
⑺ 有哪些認知觀念破碎再重建的故事
上學的時候以為老師只是喜歡學習好的孩子,其實後來她也關心我的時候,我才轉變了觀念。
⑻ 轉變觀念的故事
鄉親們:
大家好,今天開會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個老農守著祖宗留下的三十畝地含辛茹苦過了一輩子,臨死前想把這三十畝地平均分給三個兒子。老農問大兒子:「你有了十畝地用它來干什麼呀?」大兒子說:「我把地賣了,用這筆錢開個水果店」。老農嘆了口氣,直搖頭。老農接著問二兒子:「給你十畝地你怎麼用它」。二兒子說:「賣了它買輛馬車搞運輸」。老農又是一陣嘆氣。最後,老農問小兒子:「你用十畝地干什麼?」小兒子說:「種地,這是咱的組業,說什麼也不能丟」。老農聽後笑了,放心的閉上了眼。
後來老大賣了地,開了個水果店,由於老大誠實守信,店的生意越做越大連開了好幾家分店。老兒賣了地,買了輛馬車跑運輸,因為他勤勞肯干,過幾年馬車換成了汽車,再後來又開了個運輸公司,也成了像他大哥一樣的老闆。三兒子守著祖宗留下的十畝地種田養家,由於本來種地收入就不高再加上遇到幾次災荒,家裡都接不開鍋了,最後沒辦法去和兩個哥哥借錢,他的哥哥都笑話他當初觀念太落後,才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鄉親們,我們不說老三的兩個哥哥笑他對不對,你們說,如果老三當初觀念放開一些不聽他爹的死守那一畝三分地,和他兩個哥哥一樣把地賣了幹事業,他會混到這步田地嗎?現在時代變了,我們的觀念也要跟著變,村裡搬遷改造,這是為了大家過的更好,是為了咱村將來的發展,咱村發展了,有錢了,大家要什麼沒有啊?何必死守著這幾間舊房子和自己過不去呢?......
我也不知道你們村具體情況,下邊的你自己根據實際去發揮吧。
⑼ 名人有是非觀念的小故事有哪些啊
宋濂的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襲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⑽ 關於是非觀念的故事
某隻的第一輪隱性采訪結束了,很成功。但是回來後卻說,很傷心,因為在過程中欺騙了很多無辜而友善的人們,浪費了他們的時間精力,欺騙了他們的感情。CICI說她不敢想那些人帶著完成作品的欣喜撥打電話時卻發現這只是一場騙局時的感受。
我說,卧底也是欺騙。她說那不一樣。具體不一樣在哪裡,她沒有說。
現在想來,CICI理解的卧底應該是「無間道」式的。由「好人「帶著強烈的正義感去完成,欺騙的是「壞人」。而「壞人」是該騙該抓該千刀萬剮的,所以這種欺騙「不一樣」。
字典里對欺騙的解釋是「用虛偽的言行隱瞞真相,使人上當。」——與目的、對象無關。
尤記得02年的時候,兩個武漢記者卧底丐幫40天,著長篇紀實一本——《卧底當代丐幫》。書中真實地講述了城市裡乞丐和流浪者的生活。《楚天都市報》整版宣傳造勢,社會反響巨大。(剛剛搜書名資料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其中一位記者占文強就是《楚天都市報》副刊編輯出身。.當然,這也已是後話。)但如果換個角度來想,這40天里,他們為了拿到這些最具真實性的第一手資料,又是欺騙了多少好心幫助他們的錢財和感情的?
據說南方報業集團里流傳一句「如果我們不能說真話,那麼就要保證絕不說假話」。放在新聞管制日益和諧的今天。我深深贊同著。
可是換到隱性采訪上,說真話卻是要靠說假話來完成的。
用欺騙一部分人的手段來幫助另一部分人不被欺騙。是不是很unfair?
誰也不是god,誰也沒有權力來決定who是該被欺騙的,who是不該被欺騙的。——我是這樣認為。另一個聲音卻對我說,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是為了更廣大的群眾能夠得到真實的信息。這是為了更多人的利益。少數服從多數,就這么簡單。
BUT,同樣是《楚天都市報》。某年大雨,該報攝影記者在馬路中發現無蓋窨井一處。經驗和直覺告訴他,這樣大的雨中無蓋窨井很容易出交通事故。於是該記者在雨中」守株待兔「數小時後拍下一名男子騎車經過時摔跤的情景。光影瞬間,精心思量的構圖,整張照片的效果十分震撼。登報後,窨井很快被有關部門修復,有效防止了更多此類事件的再發生。但,事情沒有結束,許多讀者去信指責這位攝影記者,在預知危險的時候竟然採取旁觀的態度任由事故發生。還 居然 拍攝?!更是直接從人性和道德雙重角度對此人進行批判。
該記者解釋說,如果只拍窨井,是沒有這么震撼的效果的,社會效果沒有達到,窨井得不到修復會有更多的人受傷害。——他說得也沒錯。而且 這 是 標準的 犧牲一個人的利益 換取更多人的利益。
但難道在預知危險的時候幫助防止危險的發生不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么?
葉炯叔叔說,你想想你看的《動物世界》。無論動物處於什麼狀態拍攝者都不會去干涉。我也記得上攝像和攝影課的時候院長和小美女老師都有說的,新聞拍攝是客觀的所以拍攝者不可以去改變拍攝對象。
但從小接受的教育里又告訴我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還有 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是不是很矛盾?
作為一個"人",我們理應力所能及地改變不好的事實。而作為一個"新聞人",要做的是尊重事實,盡量不參與事件以保證事件的客觀真實性。
難道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不可得兼?
我不知道那位攝影記者最終有沒有被單位處罰。但我知道的是 凱文·卡特,他自殺了。有人說是良心愧疚有人說是輿論壓力。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結果是一樣,他自殺了。在拿到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後的三個月自殺了。
……有點慶幸實習的事被暫時掛起了。否則我也必須要去做與自己是非觀矛盾的事情。當然,逃避總是暫時的,該面對的總要去面對。希望在最終面對時能有不那麼矛盾的是非觀來指導自己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