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言談之禮的故事!急求!
我國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禮儀傳統。從古到今,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也不斷發展,並加入新的內涵,能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曾經有過幾件事,讓我重新認識了禮儀重要性。
故事一、我們學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師都在一起吃。但為了學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兩位教師送學生過昌萬公路,這就使得這兩位教師要晚一些吃飯。一天中午,許多教師都和往常一樣開始吃午餐了,只有陳來保書記一人坐在桌邊沒有動筷。我們還以為他哪兒不舒服,沒想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義門陳」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講「義門陳」的人都十分注重「義」和「禮」,使得當時皇帝都為之震驚。其中有一個細節說:這兒的狗都知道「義」、「禮」,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當我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們才記起還有兩個老師為了送學生過馬路沒來吃飯。。。。從此以後,我們每次吃飯都會等到所有人到齊才開筷。
另一件事,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並肩有說有笑的走著,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後。有的人說那個同學油餅,不認識的老師還給鞠躬,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後邊聽了這句話都很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一個人懂禮貌,真的是很難得的品質。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只是一個動作,就是一位老師看見了一張冰棍紙,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了垃圾桶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他以身作則,教導我們,他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他也會這么做。他也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
通過這幾件小事,我更加認識到了「禮儀」的含義,是從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現出來的,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是一個人做人的標准。我們應該讓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還是那句真理:從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從我做起」才會到處充滿禮儀的「味道」才會使你我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我們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級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卻給媽媽當了回老師,而且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全家。用媽媽的話說,我不僅改變了媽媽,而且通過改變媽媽,改變了媽媽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為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著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裡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里吃著零食,聽著音樂,愜意極了。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著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為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為「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周,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背著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為。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老奶奶回答說:「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為紅燈是可以通行的。」我把這個故事送給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你們的言行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您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們是古老的文明古國吧!
我要用親身經歷的這件小事告訴同學們,我們的言行也是可以影響改變大人的!不信你試試吧!讓我們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學生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大。
文明禮儀伴我行
八年級 宮亞明
我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為「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為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廣大公民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自覺遵守,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現象發生。
比如,在公眾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馬路邊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廣播電視報》就報道說:木樨地科技會堂東邊的馬路邊就成了計程車司機的露天廁所,以致於隔百十來米就能聞著味兒,居民意見很大。居民意見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沒遮沒欄的在馬路邊上說方便就方便,的確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過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讓外國人看見了,還不會恥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低,因為你的方便讓整個民族受歧視,受牽連,成何體統?對得起養育你成長的祖國母親?
================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准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高一(1)班 鄧雪雯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一些人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每次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父親、母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在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嚴格的禮儀習慣,更何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古國呢。
現在,我們國家對文明禮儀越來越重視,比如推行文明禮儀操;出版《文明禮儀普及讀本》;開展「首都市民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四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移開,他們額頭上的汗珠一顆接一顆地往下流,可他們無暇顧及。看到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國文明禮儀教育取得的成績。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❷ 八禮四儀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游覽之禮,觀賞之禮。儀式之禮。七歲入學十歲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回觀賞之禮、游覽之禮、答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言談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待人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行走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觀賞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觀看文藝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場合,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游覽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儀式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講究文明禮儀,做到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四儀」主要是以7歲、10歲、14歲、18歲為重要節點,分別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朴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你可以圍繞著八禮四儀寫寫自己的事,比如主動讓座之類的,600字就差不多了。
❸ 歷史人物
秦檜的故事
南宋高宗年間。有一天,皇後在後宮設宴,召集各位官太太和貴婦人參加。
席間,御廚端上來一道菜——淮青魚。這種魚因為產量稀少,因此相當名貴。皇後很得意地招呼大家享用,還特別問宰相秦檜的老婆王氏:「你吃過這種魚嗎?」
王氏不假思索,回答道:「經常吃,我們家比這大的淮青魚都有,娘娘您要想吃,我明天就給您進奉幾條。」
王氏以為找到了一個拍皇後馬屁的好機會,回到家裡就把這事對秦檜說了,沒想到秦檜聽後大驚失色,說:「你這個蠢女人,闖了大禍了知不知道?」
王氏生氣地說:「我是為你在宮內鋪路,你不領情還罷了,反過來還責罵我。」
「唉!」秦檜嘆了口氣,也不理王氏,在房裡皺著眉頭來回轉悠。忽然,他的眉頭一展,高聲對外面喊道:「來人啊!去,買幾條大草魚,明天讓夫人送去宮里。」
「什麼?你讓我送草魚?」王氏莫名其妙,「那值幾個錢!而且它雖然看起來像淮青魚,但皇後娘娘可是行家,一看就知道。你想魚目混珠,不要命了?」
「你送淮青魚才真的叫不要命了!聽我的,明天就送大草魚進宮。」秦檜冷冷地說道。
第二天,皇後看到王氏送來的草魚,大笑道:「我昨天還跟皇上說,淮青魚天下珍饈,不信秦愛卿家會比皇家還要多。原來是你給搞錯了,把這些普通的大草魚當成淮青魚了,哈哈哈……」
❹ 言談之禮內容有哪些
言談禮貌來和言談用語。自
❺ 言談禮儀的案例(急)
中國人講究「聽其言,觀其行」,把語言談吐作為考察人品的一個重要內容。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是人們表達意願、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號。語言也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文化素養的反映。在與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禮,談吐文雅,就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滿嘴臟話,甚至惡語傷人,就會令人反感討厭。 言之有禮,談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幾層含意。1 一是態度誠懇、親切。說話本身是用來向人傳遞思想感情的,所以,說話時的神態、表情都很重要。例如,當你向別人表示祝賀時,如果嘴上說得十分動聽,而表情卻是冷冰冰的,那對方一定認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說話必須做到態度誠懇和親切,才能使對方對你的說話產生表裡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語謙遜、文雅。如稱呼對方為"您"、"先生"、"小姐"等;用"貴姓"代替"你姓什麼",用"不新鮮"、"有異味"代替"發霉"、"發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裡做客需要用廁所時,則應說:"我可以使用這里的洗手間嗎?"或者說:"請問,哪裡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語、謙語和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聲音大小要適當,語調應平和沉穩。無論是普通話、外語、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適度,以對方聽清楚為准,切忌大聲說話;語調要平穩,盡量不用或少用語氣詞,使聽者感到親切自然。 總之,語言文明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學習,加強修養,使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總結:一個信息的傳遞效果=7%的文字內容+38%的語音語調+55%的面部表情。言談時應注意做到: 1. 常使用禮貌用語:請,感謝,勞駕等等。 2.談話時不要離人太近,令人有壓迫感。禮儀距離為50公分到1米,與人交談時應特別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這體現了對他人的一種尊重。談話時表情自然,儀態端莊,姿勢端正。 3.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 4.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只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談話內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話題,也不談對方不願觸及的問題;特別要注意避諱隱私。 5.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可用過多、過於誇張的手勢,更不能用手指點對方、拉拉扯扯,拽著人家不放。 6.在社交場合,如有聾人朋友在場,請及時將大家交談的內容轉達給聾人朋友,免得引起猜疑或誤解。 7.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濺出口沫,嘴裡不要咀嚼東西,不要吸煙。 交談的禁忌 858085449 1.忌打斷對方。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 忌補充對方。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知道得比對方多,比對方技高一籌。出現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擺正位置,因為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譬如你說北京降溫了,對方馬上告訴你哈爾濱還下大雪了。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並無大礙,但是在談判桌上絕不能互相補充。 3 忌糾正對方。「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不要隨便去判斷,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在中國,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但在有些國家,如馬其頓、保加利亞、尼泊爾,則正好相反,點頭表示反對,搖頭表示同意。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個社交的原則:從心理上接受別人。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職業背景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相同,所謂做人必須寬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斷標准隨便強加於人。 4 忌質疑對方。對別人說的話不隨便表示懷疑。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質疑對方並非不行,但是不能寫在臉上,這點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帶來麻煩。質疑對方,實際是對其尊嚴的挑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求採納
❻ 言談之禮內容有哪些
言談禮貌和言談用語。
❼ 言談之禮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言談之禮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或正式場合對人的一種禮儀,言語上的禮貌用語和尊重。」言談之禮」,是一種美德,它不僅易懂,容易做,而且也容易學,它能夠讓我們健康成長。
❽ 言談禮儀的案例
言談禮儀是指靠言語、體態和聆聽藝術構成的溝通方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所進行的對話,是雙方知識、閱歷、教養、聰明才智和應變能力的綜合表現
一、聲音要求
使用低聲--不要大嗓門
語音親切--不要粗厲尖硬
語速適中--不要太快 不要太慢
語調抑揚頓挫--不要平板單調
吐字清晰--不要含糊不清
二、談話語言
雙方都懂,順暢交流;
言簡意賅、表達准確、條理清楚;
委婉,留有餘地;
熱情,多用敬語;
聲量要低。
三、談話距離
四種距離:
私人(親密)距離: 小於半米以至 無窮接近
交際(常規)距離: 0.5—1.5米
禮儀(尊重)距離: 1.5—3.5米
公共(有距離的)距離: 3.5米以上
四、談話技巧
態度懇切, 神情專注;
話題恰當, 看準對象;
重在聆聽, 積極呼應;
察言觀色, 弦外之音。
五、談話禁忌
不涉及對方隱私、傷感、厭惡之事;
忌自我吹噓,亂開玩笑;
男女談話要相互尊重;
不非議國家和政府;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
六、郵政服務人員語言規范
在郵政各項業務中,郵政企業員工與服務對象所接觸的整個過程,始終離不
開雙方語言的交流。言談是一個人的知識閱歷、才智教養和應變能力的綜合體現。郵政企業員工運用語言的好壞,表達能力的高低,既體現自己的服務水平,也反映郵政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
❾ 舉例說明言談禮儀(急)
641469936641469936
=858085449
中國人講究「聽其言,觀其行」,把語言談吐作為考察人品的一個重要內容。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是人們表達意願、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號。語言也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文化素養的反映。在與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禮,談吐文雅,就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滿嘴臟話,甚至惡語傷人,就會令人反感討厭。
言之有禮,談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幾層含意。
一是態度誠懇、親切。說話本身是用來向人傳遞思想感情的,所以,說話時的神態、表情都很重要。例如,當你向別人表示祝賀時,如果嘴上說得十分動聽,而表情卻是冷冰冰的,那對方一定認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說話必須做到態度誠懇和親切,才能使對方對你的說話產生表裡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語謙遜、文雅。如稱呼對方為"您"、"先生"、"小姐"等;用"貴姓"代替"你姓什麼",用"不新鮮"、"有異味"代替"發霉"、"發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裡做客需要用廁所時,則應說:"我可以使用這里的洗手間嗎?"或者說:"請問,哪裡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語、謙語和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聲音大小要適當,語調應平和沉穩。無論是普通話、外語、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適度,以對方聽清楚為准,切忌大聲說話;語調要平穩,盡量不用或少用語氣詞,使聽者感到親切自然。
總之,語言文明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學習,加強修養,使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總結:一個信息的傳遞效果=7%的文字內容+38%的語音語調+55%的面部表情。言談時應注意做到:
1. 常使用禮貌用語:請,感謝,勞駕等等。
2.談話時不要離人太近,令人有壓迫感。禮儀距離為50公分到1米,與人交談時應特別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這體現了對他人的一種尊重。談話時表情自然,儀態端莊,姿勢端正。
3.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
4.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只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談話內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話題,也不談對方不願觸及的問題;特別要注意避諱隱私。
5.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可用過多、過於誇張的手勢,更不能用手指點對方、拉拉扯扯,拽著人家不放。
6.在社交場合,如有聾人朋友在場,請及時將大家交談的內容轉達給聾人朋友,免得引起猜疑或誤解。
7.與人交談時還應注意不要濺出口沫,嘴裡不要咀嚼東西,不要吸煙。
交談的禁忌
858085449
1.忌打斷對方。雙方交談時,上級可以打斷下級,長輩可以打斷晚輩,平等身份的人是沒有權力打斷對方談話的。萬一你與對方同時開口說話,你應該說「您請」,讓對方先說。
2 忌補充對方。有些人好為人師,總想顯得知道得比對方多,比對方技高一籌。出現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擺正位置,因為人們站在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譬如你說北京降溫了,對方馬上告訴你哈爾濱還下大雪了。當然如果談話雙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時候適當補充對方的談話也並無大礙,但是在談判桌上絕不能互相補充。
3 忌糾正對方。「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慮同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未必一致。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回答外,人際交往中的一般性問題不隨便與對方論爭是或不是,不要隨便去判斷,因為對或錯是相對的,有些問題很難說清誰對誰錯。
在中國,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但在有些國家,如馬其頓、保加利亞、尼泊爾,則正好相反,點頭表示反對,搖頭表示同意。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個社交的原則:從心理上接受別人。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職業背景不一樣,考慮的問題也不相同,所謂做人必須寬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斷標准隨便強加於人。
4 忌質疑對方。對別人說的話不隨便表示懷疑。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質疑對方並非不行,但是不能寫在臉上,這點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帶來麻煩。質疑對方,實際是對其尊嚴的挑釁,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