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走近歷史人物作文800字

走近歷史人物作文800字

發布時間:2021-03-05 11:30:06

① 十篇歷史人物簡介作文 700-800字 急用!

哪個歷史人物, 寫誰啊。
這個工作量有點大啊, 加點分我給你搞定

② 一個關於著名歷史人物的文章800字以上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抑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孔子生平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以孔子為代表創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和基礎,時至今日仍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③ 歷史人物小傳700~800字

武則天小傳
武則天,又名武媚娘。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則天登上皇後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後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她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結束。
武則天當政,頗有貞觀遺風。她像唐太宗一樣,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早在公元 674年,她就曾向高宗提出十二條施政建議,發展農業生產。
公元 684 年,她下令獎勵農桑,並明確指出,所有的地方官吏,只要能夠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使農民有餘糧的,就可以提升;相反,如果政治腐敗,農業生產搞不好,農民有逃荒討飯、 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免官或是降職的處分。另外,她還下令邊遠地區的軍隊施行屯田。
在她當上皇後以後,還十分注重節儉。高宗在一封詔書中說: 「天後, 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卻經常穿著舊裙子,難道她不知道華麗的衣服好看嗎 ? 當然不是。她這樣做,只不過是讓天下臣民都崇尚節儉罷了。 」
為了廣納賢才,武則天注意破格用人, 她同時還鼓勵各級官吏推薦人才,而且還允許他們自薦。要求做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詩賦文章投進去自薦。被薦或自薦的人,只要有才能,便可以獲得提升或任用。相反,對於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則毫不客氣地罷斥降免,甚至處死。
武則天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④ 求2篇有關歷史人物事跡的作文800字(歷史老師布置的)

歷史人物 — 張之洞
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自號抱冰。本籍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1837年9月12日出生於貴州興義府。1863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中法戰爭時,擢兩廣總督,用馮子材,打敗法國戎行。後調湖廣總督,設廣東水陸師書院,創槍炮廠,開礦務局、制鐵局、織規劃,修鐵路。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體系總結了其時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思維中的一個盛行的一同標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能夠說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歸納。
張之洞,人稱張香帥,自號抱冰白叟,南皮人,南京大學前身——三江師范書院的創始人,中國高等師范書院之開山祖師,中國幼兒園創始人(榜首所幼稚園,選聘了3名日本保姆)。中國重工業奠基人。張之洞13歲中秀才,16歲中順天鄉試榜首名(解元),26歲中會試第三名(探花)。
張之洞先為清流以敢諫出名,聲稱「牛角」,其戰鬥力十分生猛。下一任山西巡撫和各地學官,後來長時間任總督,1907年下一任大學士,軍機大臣,1909年死,謚號「文襄」。
張之洞終身首要做了三件事:一辦新式教誨,二辦實業三練新軍。
張之洞的實業首要兩件,一件是督辦蘆漢鐵路(盧溝橋——武漢,大名鼎鼎的京漢鐵路,曾記否,北伐時京漢鐵路大罷工),別的一件是把內陸武漢打造為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以蘆漢鐵路的構築為要害,張之洞為了「圖自強,御外侮;挽利權,存中學」,在他主政的18年間,興實業、辦教誨、練新軍、應商戰、勸農桑、新城市、大力推廣「湖北新政」。
以武漢為中間,他先後興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規劃、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製革廠等一批近代工業化公司,居全國之冠,本錢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漢陽鋼鐵廠成為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公司,並形成了以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為龍頭的湖北工業內部結構,武漢也一躍而成為全國的重工業基地。一些國內有影響的民營公司相繼發生。湖北的近代工業體系已開始奠定。湖北經濟亦由此跨入現代化開展的新階段。漢口由商業重鎮一躍而為國內寥寥無幾的國際貿易商埠。
1889年調任湖廣總督後,便掌管興修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等重型公司。漢陽鐵廠於1894年建成投產,開爐煉鋼。煉鐵廠共有鑄鐵廠、打鐵廠、機器廠、造鋼軌廠和煉熟鐵廠等6個大廠,4個小廠,兩座鋼爐,工人3千人,外國技師40人,這是我國榜首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煉鐵需求鐵砂和煤等質料和燃料,所以張之洞又派德國技師在大冶鄰近勘測,發現此處鐵礦蘊藏豐厚,從而又興修了中國榜首個用近代技能挖掘露天鐵礦——大冶鐵礦。張之洞先後命令開發大冶三石煤礦、道士茯洑煤礦、江夏馬鞍山煤礦和江西萍鄉煤礦(安源煤礦,太祖發跡的聖地)。這樣,就以煉鐵廠為中間,兼采鐵、和採煤和煉鋼為一體,創建了我國近代榜首個、也是遠東榜首座的鋼鐵聯合公司。它的建成,象徵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鼓起,為我國重工業開了先河。除此之外,張之洞還創建了我國首家體系齊備的軍工廠——漢陽兵工廠,「漢陽造」從此出名天下(曾記否,漢陽步槍在八年抗日戰爭都在用),在中國近代軍事建造以及國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歷史人物 — 左宗棠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清朝大臣,聞名湘軍將領。終身閱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打壓陝甘回變和克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心耕耘,遍讀群書,研究輿地、兵書。後竟因而成為清朝後期聞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領袖。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反抗太平軍多所謀劃。為捉住展現才華的機遇,他常常為一件小事而與人大吵大鬧;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時,脾氣卻越來越小。「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青雲直上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聞名的話就是他說的。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攫取被太平軍所佔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頂用。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伴隨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1年太平軍霸佔杭州後,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大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操控浙江全境。論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受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滅於廣東嘉應州(今梅縣)。打壓太平天國後,建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5年升任閩浙總督。1866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准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采辦機器、船槽,並興辦求是堂藝局(又稱船政書院),培育造船技能和水兵人才。旋改任陝甘總督,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受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入陝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打壓了陝甘回民起義。並助胡雪岩拿到了標志著慈禧太後近臣的黃馬褂。卻終因胡雪岩滿門抄斬而聲名狼藉,也因李鴻章的打壓而力不從心。但總的來說,他仍是為晚清付出了宏大的奉獻!
著有《楚兵營制》(附條規),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⑤ 走近秦漢英雄人物――800字作文

說到英雄,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作出驚天動地業績的人是英雄,為尋求真理獻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跡的人也是英雄。而我心目中的英雄卻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岳飛。
說到英雄,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作出驚天動地業績的人是英雄,為尋求真理獻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跡的人也是英雄。而我心目中的英雄卻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在近23年的戎馬生涯立下赫赫戰功。
岳飛出生在湯陽縣(今河南省湯陽縣)。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意思是希望他前程遠大,鵬程萬里。
岳飛真就沒辜負父母的苦心,從小便熟讀兵書,通曉戰策。他20歲那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攪得百姓人心惶惶,雞犬不寧。岳飛見此情景,不禁熱血沸騰,想奔赴戰場,殺敵報國。
知子莫如母,一天,岳飛的母親擺設香案,鼓勵岳飛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並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她對兒子說:「娘雖然年紀大了,但決不會拖累你,今天我在你身上刺下這四個大字,就是要你殺敵報國,你千萬別辜負娘的心意。」不久,岳飛告別家人,打馬揚鞭奔赴抗金戰場。
岳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十幾年,成了一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統帥,他所率領的岳家軍也人人威風,個個英勇,能征善戰。岳飛率軍兩次北伐,收復了大片失地。
正當他准備乘勝追擊,直搗金兵老窩黃龍府時,宋高宗趙構接連下了12道金牌,要他火速班師回朝,就這樣,千辛萬苦收復的失地又一次喪失了。他悲憤地寫下了留傳千古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在首都臨安被宋高宗和姦相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岳飛死時年僅39歲,然而他的「精忠報國」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
岳飛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四年級:吳晏瑤

⑥ 求一篇關於歷史人物的800字作文

孔子與不恥下問春秋時代,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不恥下問的意思,就是說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 我認為:不恥下問,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態度。大家常常贊嘆別人學術高深時,往往稱他為有學問。什麼是學問?所謂「學問」,即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求問,才能不斷地豐富和 提高自己。堅持學習固然重要,積極求問更屬難能。遇到問題時,既要向年長者去問,又要向年輕人去問;既應向資深的專家學者問,也要向普通勞動者問。向比自己年輕或職位低的人請教是很不容易的。那麼,讓我們看看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聖人是怎麼做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孔子說「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問於人。一次,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說:誰說孔子是有學問的「聖人」,懂得禮儀?你看,他來到太廟,見什麼人都要問,遇到什麼事都要問。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說道:我對於不明白的事,遇人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孔子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受到人們的贊頌。學而知,問而廣。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知而好問然後能成才。我們要提倡和發揚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要獲真知識,必得口常開,「遇事一問,必長一智」,問能者、智者、強者,也問不如己者,知識學問才能不斷豐富提高。「多問」與「勤學」的關系。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學在今後的學習中都能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在知識的天空自由翱翔!

⑦ 評價歷史人物作文800字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是一個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故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名句也幾乎是婦孺皆知。但是人們對他的印象卻各不相同,有的人說他是英雄,有的人說他只是「匹夫之勇」。,「荊軻刺秦王」這一篇文章選自《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東周列國志》的作者是明末初清的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所講述的故事是西周結束至秦統一中國。「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公元前227年強大的秦國即將統一六國,正當秦王的大軍勢如破竹,燕太子丹為了報仇,找到智者田光,向田光請教。田光把荊軻介紹給燕太子丹。而田光為了激發荊軻的鬥志,自刎了。荊軻出了一條計策,由自己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區地圖,獻寶時趁機殺掉秦王。而樊 於期知道後甘心自刎。接著,荊軻與勇士秦舞陽,便要前往秦國。他們在易水邊告別,荊軻和著悲壯的音樂唱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話成了千古名句。他給秦王看燕國都亢的地圖,當看到地圖最後的時候「圖窮匕見」,於是荊軻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可惜他沒有成功,最終慘遭毒手,壯烈而死。荊軻雖然死了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卻永遠被後人傳頌,他的名字也永留青史。正如文天祥所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荊軻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秦國統一天下已經形成定局,小小的燕國根本不是秦的對手,所以只能以刺殺秦王的方式來保存自己。然而荊軻並不是燕國人,他只是一個流亡他國的俠客。所以他去刺殺秦王並不只是為了挽救燕國,而是為了所有的諸侯國和遭受苦難的黎民百姓。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他的俠肝義膽。秦王嬴政既然有統一六國的實力,那麼他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殺的。所以為了刺殺的成功,荊軻說服了秦王痛恨的將領樊於期,讓他獻出了自己的首級。然後又准備了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的地圖,當然還有一把鋒利無比並且帶有劇毒的匕首藏在地圖中。看來荊軻並不是人們所說的「匹夫之勇」,他是個有勇有謀的英雄。可能是運氣不好,荊軻沒有成功。而且使秦舞陽,樊於期,田光,三位勇士身亡,「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欣賞荊軻。我欣賞他的俠肝義膽,他的不畏強權,他的智勇雙全,他的視死如歸,還有他的英雄精神。

⑧ 走近歷史人物——秦始皇作文,600字

論秦始皇的功與過
秦始皇是我國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
統一封建王朝。他一生是有功也有過的。秦始皇在位時期為統一中國
創下了不朽的功績,也有不少的過失。有人說:「他功大於過,值萬人尊敬。」也有人說他過大於功,他在位時期,很殘暴,說他是秦暴
政,這就讓我們來說說他們的功過吧!
秦始皇年僅十三歲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過早地扛起了秦國統一天下的使命,責任使他變得更早熟,更堅強,也變得更沉默了。他的處理果斷是成就一切的基礎,所以,果斷令他創下了不少的功勞。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及為了統一和鞏固統一而在軍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貢獻。
他的貢獻分幾件,詳細來講,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統一六國,他在統一六國中,首先把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然後當機立斷,作出了推進統一的重大決策。從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謀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統一中國。這是他的功勞之一。
他在統一中國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權國的政體模式。他首先創置了皇帝制度,自稱始皇帝。其次,他創置了郡縣制度,取消原來的封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又增設四郡;郡設郡守,郡以下轄縣,縣有縣令,郡守縣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隨時調動。中央政府內設三公九卿,廢除世襲特權。中央及地方級官員實行流動,其任免升遷一切大權都操縱在皇帝手中。贏政建立的這種政體模式,對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政體模式雖然期間有小的變化,但基本上沒有脫離贏政設計的這一窠臼。從而說明秦始皇的功勞是非常大的,直至現在,也有不小的影響。這是他的功勞之二。
第三件功勞是,他為了鞏固新建立的統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為統一文字,以秦的圓形貨幣「秦半兩」為統一貨幣,以秦的度量衡為全國統一的計量標准。從而便利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還有他大興土木工程,修建了長城、阿房宮。為中國留下了震驚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兵馬俑」。這些都說明了秦始皇的功勞是巨大的。
但是一個人有功就會有過,何況是一國之君呢!作為一個專制主義的統治者,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尤其是為了加強思想文化上的統治而採取的殘暴措施,對中國文化思想的發展起著摧殘的作用,並開創了文化專制的先例。他焚書坑儒,刑法苟暴,濫用民力,大興土木,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總的來說,秦始皇一生五十年,但這五十年卻使秦始皇成為千古一帝。他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多民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並確定了郡縣制,對後世影響深遠,為這個文明古國屹立於古代東方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足以說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於過的。

⑨ 作文 我最敬佩的近現代歷史人物 800字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不少的英雄人物:有抗金名將岳飛、有收復台灣的鄭成功、有誓與船艦共存亡的鄧世昌……但我最敬佩的還是禁煙名將林則徐。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從小就天資聰穎,智力過人。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
林則徐雖然生性聰穎,但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開始時在張師誠當幕僚,直到31歲才中進士,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從此才踏上官宦之路。歷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職。林則徐為官期間,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他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他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最受群眾愛戴的好官。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表明中國人民是一個酷愛自由、不畏強暴的民族,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林則徐是一位不避風險、以身許國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地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在遭受國內政敵陷害打擊的時候,仍然始終堅持愛國理念,從不動搖。他一生清廉自好,恪盡職守,興利除弊,銳意改革,發展經濟、關注民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著名詩句,抒發了他決心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崇高思想感情。這種不顧個人得失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正是中華民族歷經艱難終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為人們廣泛傳頌。
林則徐用心謀求興國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評價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對兒孫的教育也頗為獨特,他曾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讓子孫學會儉朴,讓子孫學會自立,讓子孫學會正確地對待財富。為了教育好子女,他做了「十無益」, 「十無益」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行標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 這是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像這樣品性高尚而且胸懷祖國的人,焉有不喜歡之理?

⑩ 走進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作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大家一定不陌生李世民這個名字吧!就是那個給初唐帶來繁榮景象的唐太宗;讓幾百萬受盡前朝殘酷虐待的中國人民安居樂業的唐太宗;減輕人民負擔,輕徭薄賦,疏緩刑法,受人民擁戴的唐太宗;虛心納諫,重用人才,任用賢良的唐太宗。他是一個聖明的國君。就這樣我們學習歷史,還口口聲聲的念道:「唐,開國之君者,李淵也。」但我們覺得只有智勇雙全的李世民才配得上這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的。
說起唐太宗李世民的聰慧過人。這里還要提一下他的父親:李淵。李淵的祖上是隋朝的開國功臣。所以李淵的父親去世後,李淵襲承父位,成了一個皇戚貴族。李世民就是在這樣身世美好的環境下,結交了許多英雄豪傑,武將謀士的,這為他以後幫助父親攻克四方,威震四海奠定了基礎。也為他以後同哥哥弟弟們爭奪皇位做了充分准備。
在長期的戎馬作戰中,李世民積極聽取謀士們的建議,靈活運用,吸取經驗和教訓。一箭即發,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智取薛仁杲,北討劉武周,東平王世充、竇建德,退突厥,又在洺水打敗劉黑闥等人,幫助父親建立起了前後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個早朝,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弟弟,齊王李元吉在朝上誣蔑他,說他居心叵測,有反叛之心,李淵大吃一驚,連忙告訴李世民,李世民上奏章說:「我決沒有絲毫對不起哥哥弟弟的事,可他們卻整天想著骨肉相殘,真的是太可悲了!」李淵看了奏章,驚愕不已,便讓李世民私下裡調查此事。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等不及了。
又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個早朝,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備上奏李淵,罷免李世民。可剛到玄武門時被李世民設下的伏兵射死。於是,滿朝文武大臣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話;「李元吉他早該如此!」「李建成他那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李淵順應廣大百姓的心聲,傳位給李世民。讓大唐的太陽更加溫暖,溫暖廣大百姓的心田。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存糧更加豐滿了。再也看不到街上的流浪漢,再也看不見成群結隊的強盜,甚至半路掉了錢包,也沒人去撿。小孩都能走進學堂上學,幾乎每家都有讀書的人了。家家的日常用具都繁多了。不再受到飢餓和寒冷的威脅。一斗米才三四錢。
雖然唐太宗去世了,我們還能感覺到他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給人民的好處,「讓人民過得更加充實!」這應該能表達唐太宗為人民著想的理念把!
唐太宗雖然去世了,躺在他曾經統治過的土地上。但他還活在我們心中,離我們並不遙遠。因為他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更為大家所敬仰,因為他的那一箭射出了大唐王朝一片聖潔的天空!

閱讀全文

與走近歷史人物作文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