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國大典》記敘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記敘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典禮的盛況。
2. 電影《開國大典》主要劇情
《開國大典》劇情介紹: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後,西柏坡軍民歡慶勝利。三大戰役的勝利使蔣家王朝搖搖欲墜,蔣介石(孫飛虎 飾)發表「新年文告」、推出李宗仁(邵宏來 飾)任代總統,導演了一幕假隱退真操縱的丑劇。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由湯恩伯(葉慶林 飾)、蔣經國(陳國典 飾)等陪同,最後一次登上中山陵,之後又在其老家奉化溪口主持了高級軍事會議,妄圖阻止解放軍過長江。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4月,毛澤東(古月 飾)與朱德(劉懷正 飾)。
總司令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攻佔總統府,南京勝利解放。5月24日,蔣介石逃往台灣。5月26日,上海解放。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和城市都獲得解放。毛澤東先後在中南海會見了國民黨起義將領和各界民主人士。開國大典迫在眉睫。
(2)開國大典的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開國大典》創作背景:1980年,李前寬、肖桂雲夫婦在拍攝《佩劍將軍》時接觸並了解了許多解放戰爭英雄的事跡,對他們為共和國的誕生所付出的血的代價有了真切的感受。從那時起,李氏夫婦與編劇張天笑就萌生了把從三大戰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段歷史搬上銀幕的願望。
另外,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為領導人民走向光明的黨及其締造者留下歷史的記錄。為此他們努力了八年,其間參加了多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籌備工作,積累了創作經驗。
3. 第一次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不是1949年的,以及以後發生的重大事件,直到1949年的開國大典
有1950一1952的土地改革丶1955一1957的一五計劃和1953一1956的三大改造丶1956的中共八大丶1958的大躍進丶回1961調整國民經濟丶1966一1976的文答化大革命丶1978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丶改革開放……
不知道對不對,這是八下歷史要考的幾個點
4. 開國大典之前的歷史事件有什麼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有三十萬人。觀禮台上還有外賓。
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
主席台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城樓檐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早上六點鍾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台、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代委員就位。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戰斗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接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庄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接著,升國旗。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第一面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升旗的時候,禮炮響起來。每一響都是54門大炮齊發,一共28響。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到後來,每一聲炮響,全場就響起以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接著,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強有力的語調向全世界發出新中國的聲音。他讀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一句的時候,三十萬人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台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毛主席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總司令任檢閱司令員,聶榮臻將軍任閱兵總指揮。朱總司令和聶將軍同乘汽車,先檢閱部隊,然後朱總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受檢閱的部隊就由聶將軍率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由東往西,緩緩進場。
開頭是海軍兩個排,雪白的帽,跟海洋一個顏色的藍制服。接著是步兵一個師,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齊步行進。接著是炮兵一個師,野炮、山炮、榴彈炮、火箭炮,各式各樣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橫列前進。接著是一個戰車師,各種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整整齊齊地前進;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接著是一個騎兵師,「紅馬連」一色紅馬,「白馬連」一色白馬,五馬並行,馬腿的動作完全一致。以上這些部隊,全都以相等的距離和相同的速度經過主席台前。當戰車部隊經過的時候,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人字形,飛過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裡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兩個半鍾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裡的歡喜和激動。
閱兵式完畢,已經是傍晚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群眾遊行就在這時候開始,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晚上九點半,遊行隊伍才完全走出了會場。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
開國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務院尚未成立,籌備工作主要由剛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擔。事亦湊巧,市長兼軍管會主任葉劍英8月就被內定調華南工作,准備解放廣東,9月初就到江西贛州去了。中央任命時任副總參謀長、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司令員的聶榮臻接任。當中央決定在開國大典上要進行閱兵時,中央軍委又任命他擔任閱兵總指揮。雖然北平市各機關團體、各民主黨派共25個單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會成立籌委會,並公推聶榮臻為主任委員,但實際籌備工作早已開始。從整修天安門會場、樹立旗桿、組織群眾、准備鳴放禮炮焰火,特別是訓練受閱部隊,以及布置保衛會場安全等,都要在一個多月時間中完成。
開國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內潛伏特務難以一下肅清,而且國民黨飛機還會來襲擾。當年5月4日,國民黨就從青島派出6架B-24型轟炸機轟炸南苑,投彈30枚,毀傷我飛機4架,房屋196間,死傷24人,因此聶榮臻一直十分重視防空問題。我們空軍還未正式組建。軍委有一個航空局,專門在南苑機場組建了一個飛行中隊,擔任北平防空。聶榮臻考慮很細,下令萬一敵機前來,在場人員一定要原地不動,不能亂跑,聽從指揮;對受閱的1978匹戰馬也都作了安排。當然這一切是在中央領導之下進行的,周恩來常常具體過問。如10月1日中央領導人的車隊如何從中南海開到天安門下,周恩來帶羅瑞卿都曾親去檢查。
慶典前中央人民政府舉行首次會議
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選出的。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委員有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等56人。當日下午6時,全體代表利用統計選票時間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爾後回到會場才宣布上述結果。簡短隆重的閉幕式,由毛澤東主持,朱德致閉幕詞,奏義勇軍進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懸掛了五星紅旗。散會時天已經很晚了。
習慣晚上辦公批閱文件的毛澤東,這一天夜以繼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點多(見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十五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於10月1日下午二時在勤政殿召開。全體宣布就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隨即,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會議還宣布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並通知各外國政府只有這個政府才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並願與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
會議開完,全體領導人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到天安門後下車登樓,下午三時慶典准時開始。
開國大典時的天安門會場
舉行開國大典時天安門修葺一新,城樓上橫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正中懸掛毛主席的巨幅畫像(40年代著冠照)。兩旁的標語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西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沒有國徽,因為9月25日、26日政協的座談會及審查委員會上認為還要修改,所以27日全體會議上只通過了國旗、國歌、國都、紀年4個決議。
那時,東西三座門(正式名稱為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及南面長長的甬道,甬道兩邊長長的紅牆,正南門即磚石結構的中華門都還存在,形成了一個丁字形的封閉的會場。與8個月前北平剛解放時的天安門前比較,可說是煥然一新,寬廣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現在國旗旗桿的地方已豎了一根當時看來已很高的旗桿,旗桿上有一個金色的頂。中華門外正陽門、前門箭樓兩旁的許多建築物上都張燈掛旗。「北平東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間都改成「北京東站」、「北京西站」了。會場里的工人、學生、幹部、市民、城防部隊都舉了臨時趕制的五星紅旗及其他紅旗、紅燈和彩色小旗,特別是用紅絹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燈,真是成了紅旗紅燈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舉著綠底白色的星月旗,顯得分外不同。會場上的群眾共達30萬人,分區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橋北沒有現在的觀禮台,但搭了兩個簡單的檯子,一個供大會指揮用,一個給惟一的外賓觀禮團,這就是前一天剛到的以法捷耶夫為首的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受檢閱部隊則站在東長安街。
那時交通工具少,群眾近則列隊步行來,遠的坐火車來。我當時所在的單位,臨時編為華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迤邐一里許要步行到清華園車站。天未亮起床,到車站已7點,乘裝煤的黑敞篷車,走了兩小時才到前門車站。經過西直門車站時還見到門頭溝工人也坐火車來。雖然「旅途」這樣艱苦,但大家情緒高漲。在前門席地而坐等到下午兩點才安排進入會場,午飯是饅頭涼水,每人領到三塊糖、兩個梨,是節日優待。
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講話
庄嚴隆重的開國大典終於在10月1日下午3時開始。那天早晨是陰天,上午和中午還下了一點小雨,但下午卻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萬民同慶。典禮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宣布開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員就位;奏義勇軍進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升國旗(同時鳴禮炮,禮炮畢);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閱兵;遊行。毛澤東主席宣讀的公告,約九百字,雖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澤東文集》,但收入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及《共和國檔案1949-1996》。
提到開國大典,人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主席那句震古鑠今的名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而這句話,並不是毛澤東在天安門樓上講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協開幕詞中講的。原文是「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篇文章已收入《毛澤東文集》。
還可提及的是升國旗、鳴禮炮。鳴禮炮從北平解放後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門20萬群眾紀念抗戰12周年及政協籌委會召開時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協開幕時鳴了禮炮54響。這次開國大典則以54門禮炮鳴28響,54門禮炮象徵全國54個民族(當時還未有現在56個民族之說),28響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歷28年艱苦奮斗才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正在禮炮轟鳴時,毛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場群眾都把紅旗紅燈高高舉起,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朱總司令下達總部命令
毛主席宣讀完公告後,閱兵開始。檢閱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閱兵總指揮是聶榮臻。
首先由聶榮臻陪同朱總司令坐敞篷車開始檢閱。檢閱畢,朱總司令回到城樓主席台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內容為「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因為當時華南的兩廣海南、華東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貴州、雲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雖宣布和平起義,解放軍尚未到達迪化(烏魯木齊),更不要說還有台灣,所以朱總司令的命令是有針對性的。命令宣布後,進行分列式。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是一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一個戰車師、一個騎兵師相繼跟進。空軍包括戰斗機、蚊式機、教練機共14架在全場上空自東向西飛行受閱。前後歷時3小時。
難忘的群眾大遊行
整個閱兵結束後,群眾遊行開始。一批批群眾隊伍,無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樓前,看到衷心敬愛的毛主席。天很快黑了下來,天安門樓上的燈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紅橙色的燈,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電虹燈,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燈光射向全場,燈光閃閃,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門附近三處施放,五彩繽紛,此起彼落。群眾手裡舉的紙燈、紗燈也都點亮了,廣場上是燈的海洋。
等到八點多鍾,華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隊伍才在華北大學之後行動。隊伍慢慢走近金水橋,只聽見城樓上擴音器傳出「萬歲」、「萬歲」的聲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應華大同學的歡呼。我們緊跟著走過金水橋,大聲高呼「毛主席萬歲」,這時才見到城樓上大宮燈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軀,他不戴帽子,揮動著手用湖南口音高呼「萬歲」,有時還喊「同志們萬歲」,這時我們都感到毛主席看見我們了,口號喊得更為起勁,血都要沸騰了。我們還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們猜一定是宋慶齡副主席。我們把手舉到頭頂鼓掌,主席台的領導人也鼓掌,人民的領袖們真是和我們心連心。
5. 開國大典中的人物
《開國大典》第一次改動是在「高饒事件」之後。當時有人通知董希文,去掉畫面中高崗的畫像。《開國大典》中的第一排領導人全是國家副主席,從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使畫面不受損害,董希文在其它油畫上做了多次實驗後才動筆,刪掉了高崗畫像。
「文革」爆發後,「四人幫」在美術界的代理人通知董希文將《開國大典》中的劉少奇去掉。這時董希文己身患癌症,不得不拖著被病痛折磨的身軀去中國革命博物館做畫面修改。經過修改後,劉少奇畫像的位置換上了董必武的全身像。
1972年,董希文的癌症己到晚期。這一年,中國革命博物館要復制《開國大典》,考慮董希文的身體原因,讓他作指導。一個多月後,《開國大典》復制完成,並放入革命博物館畫庫。1973年1月8日,董希文逝世。臨終前,他對沒能親手恢復劉少奇在《開國大典》上的地位而抱憾不已……
1979年,本著實事求是、還歷史本來面目的原則,中國革命博物館徵得上級同意,決定將《開國大典》恢復原貌。董希文家屬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動。為尊重這個意見,他們委託著名畫家靳尚誼修改。當時靳尚誼忙於其他事情,便推薦了北京青年畫家閻振鐸、葉武林。他們在《開國大典》的復製品上畫上了劉少奇和高崗。至此,《開國大典》終於恢復原貌,而原作則保存在博物館畫庫
6. 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是:記敘了開國大典的盛況。
文章先寫開國大典前,天安門廣場的情況,交待了舉行大典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和人數,然後寫廣場的布置和群眾隊伍的場面。
接著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紅旗升起、宣讀公告的順序介紹了開國大典的全過程;接著作者寫了閱兵式的盛況。
最後作者寫了群眾遊行的盛況和大典結束後的情況。全文段落之間過度自然,層次清楚,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6)開國大典的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49年,新華社特派記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30萬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禮即將舉行。
李普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並創作了這篇記敘文。李普說:「新聞記者的幸運在於,他們的崗位使他們能夠接觸歷史發展的許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場景,在歷史發展的最近處觀察和記錄歷史的進程。」
開國大典意義:
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國際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表明中國終於是一個自主的國家了,表明中國人民可以從東亞病夫成為龍的傳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
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開辟了新的紀元。
選時原因:
當時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未解放,國民黨的空軍經常襲擾北方,並圖謀破壞開國大典。國民黨空軍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陸轟炸完後,必須在天黑前返回。
如果上午舉行大典,國民黨飛機飛到北京還能趕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舉行,國民黨飛機就來不及了。於是開國大典決定在下午舉行。
後來隨著解放軍空軍戰鬥力的增強,擁有了對付國民黨飛機的能力,以後的國慶活動就都改在上午舉行。
7. 建黨偉業和開國大典裡面人物和事件
《建黨偉業》是向中國共產黨建黨
90
周年獻禮的重點影片,主要以毛澤東、
李大釗、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向警予、張國燾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
中心,講述他們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看《建黨偉業》
,除了演員明星陣
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之外,
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沖擊。
電影用蒙太奇
的手法,
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
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
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斗爭,終於創建了
「
中
國共產黨
」
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
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故事從
1911
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這是中國近代
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
世凱等等,
都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
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
在短短二個小時
內說清楚,
其實根本不可能,
因此不可避免,
劇中人物形象完整描述的不多,
但
歷史事件述說的非常清楚,觀看時隨著劇情的起伏,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
圖滅我中華,
瓜分我領土。
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
尋求救國之路。
其中偉大的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
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
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
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
民的苦難。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
卻不能堂
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領土,
那些強權國家,
根本不顧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
硬是
將德國在中國的權利轉讓給日本。
「
弱國無外交
」
,演員陳道明在劇中沉痛的話,
告訴了人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須自強。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
求。
它的誕生,
給中國帶來了希望,
給人民帶來了光明,
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
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斗爭,
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從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運動中的歷史
事件說得非常清楚,
不少人物都寫的有聲有色,
比如,
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痛罵
日本人,霸氣十足,一個梟雄的形象讓他演活了,為了當皇帝,出賣國家主權,
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
再比如,
劉德華演的蔡鍔將軍,
火車站與小風仙揮
淚相別,
與孫中山相談時的吐血,
抱病上戰場的沉著,
很好地再現了一代儒將以
身許國的悲壯。
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
是
《建黨偉業》
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
以陳獨秀、
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
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
以及和以胡適、
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
的辯論和沖突,
是
《建黨偉業》
中精彩的第三條主線,
同時馮遠征演出了陳獨秀
特有的領袖魅力。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
90
歲了,從當年的
「
風腥血雨
」
到現在雨過天晴,又
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
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
初黨的誕生,
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
但我們依然
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
「
恩賜
」
。
8. 開國大典的事件有什麼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參加的人數總達三十萬人。 會場在天安門版廣場權,主席以設在天安門樓上。廣場上匯集了群眾隊伍。下午三點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台上,跟群眾見面。三十萬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樂隊奏起國歌。毛澤東主度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接著,升國旗。毛主席親自按動電鈕。升旗時還響起54門齊發28響的禮炮。 接著,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海軍、步兵、戰車師、騎兵師、空軍都經過主席台進行檢閱。 閱兵式完畢,人民群眾們開始遊行。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歡著,歡呼著,退出了廣場,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9. 電影《開國大典》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事跡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歷史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黃凱、劉懷正、郭法曾等主演。該片為新中國成立40周年獻禮,於1989年上映。[1]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1948年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10. 與國慶有關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事件
毛澤東: 主持開國大典
[5]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內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容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總任務。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1953年6月,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