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揚州名人的故事
1、秦少游
宋朝詩人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才華都狠高,又很自負,經常在一起談學論道,互不相讓。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吃飯時,正好看到桌上有一隻虱子。
蘇東坡就說:「這個地方好臟,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誰身上的垢穢變成虱子!」秦少游一聽,馬上反駁說:「虱子哪裡是人身上的垢穢變的?它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變的。虱子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最後決定第二天去請教佛印了元禪師,以做公斷。
蘇東坡求勝心切,先私下去找佛印禪師,請他務必「幫忙」,說虱子是人體的垢穢變的。蘇東坡走了以後,秦少游也來找佛印禪師,請他說「虱子是衣服里的棉絮生出來的。」佛印禪師都答應了他們,所以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都以為自己穩操勝算。
第二天,當三人見面時,佛印禪師就說:「虱子的頭是從人體的垢穢中生出來的,虱子的腳是從衣服的棉絮里長出來的。」
2、鄭板橋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
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3、朱自清
近現代註明散文家、詩人、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六歲隨家人遷居揚州,在揚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1935年,養病於成都,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
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38.8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
於民國37年8月,貧病中逝去。毛澤東曾贊揚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4、李涵秋
涵秋的逸事很多。據說他每次去上課,總是騎著一匹毛驢到學堂去,優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驢背上覓詩的古代騷人。他喜歡養鳥,認為鳥鳴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時,友人領他乘電梯,他驚訝地說:「這房間怎麼這樣小?」
每逢友人相聚會餐,別人吃西餐時,他總是單獨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視,有一次去訪周瘦鵑,晤畢告辭,但一二分鍾後又折回原處,因為他看不清樓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說中偶然涉及某公司產的糖果,該公司因此銷路大增,盈利數倍。
為感激作家,這家公司特地備了最高級的糖果,裝以錦匣,恭敬地送給涵秋。涵秋本是無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將糖果分贈給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時能夠同時做五、六種小說。周瘦鵑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涵秋同時為《新聞報》寫《鏡中人語》。
5、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學者。字伯元,號芸台,別號雷塘庵主。揚州市邗江縣人。因其祖父應武舉占籍儀征,故史稱儀徵人,久居揚州舊城選樓巷(今毓賢街8號)。歷官山東、浙江學政,內閣學士,禮部、兵部、戶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撫。
漕運總督及湖廣、兩廣、雲貴總督,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後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經筵講官、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請退,加銜太子太保。阮元任職中,悉心辦學,培養人才,扶掖後進。
作會試副考官時,嚴格認真,許多有學問的人得以出類拔萃。博學融通,凡經史、小學、歷算、輿地、金石、校勘等無不涉及,尤以治經名重後世。仕宦生涯50餘年,雖忙於政務,但又從事學術研究,著述不輟。
❷ 揚州歷史上最偉大的名人是誰
個人覺得是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
❸ 揚州歷史人物
1.鄭燮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 鄭燮(鄭板橋)
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 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他畫竹並無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這兩個理論看似矛盾,實質卻相通,同時強調構思與熟練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 板橋這幅《竹石圖》,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節節屹立而上,直沖雲天,他的葉子,每一張葉子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墨色水靈,濃淡有致,逼真地表現竹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將竹、石的位置關系和題詩文字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的美更襯託了石的另一番風情。這種叢生植物成為板橋理想的幻影。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一金農都感嘆說,相較兩人的畫品,自己畫的竹子終不如板橋有林下風度啊。 有「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板橋的書法, 自稱為「六分半書」,他以蘭草畫法入筆,極其瀟灑自然,參以篆、隸、草、楷的字形, 窮極變化。這幅「兩歇楊林東渡頭」行書,體現了鄭板橋書法藝術獨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頓之間尤為明媚動人。鄭板橋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 蘭石圖 石壁蘭竹圖 九畹蘭花圖
2.高翔 高翔 高翔
(1688--1753),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人,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終身布衣。善畫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園林小景,多從 寫生中來,秀雅蒼潤,自成格局。畫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韻勝。〗亦 善於寫真,金農、汪士慎詩集開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精刻印,學程邃。亦善詩,有《西唐詩鈔》。 晚年時由於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後,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 揚州即景圖一 彈指閣圖二 揚州即景圖二
3.金農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 金農
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他博學多才,五十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於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 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 ,風格古雅拙樸,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有題記,一觸之感"。也擅長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谷朗碑》。寫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另有意趣,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為好看。篆刻得秦漢法。詩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 墨梅斗方圖 菊花圖 高梧玉立圖
4.李鱔 李鱔(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鄭燮關系最為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緻 ;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三陽開泰圖 蕉鵝 芭蕉萱石圖
5.黃慎 黃慎寫意人物
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壽,菊壯,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為「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青年時,學習勤奮,因家境因難,便奇居蕭寺,"書為畫,夜無所得蠟,從佛殿光明燈讀書其下"。善畫人物,早年師法上官周,多作工筆,後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 變為粗筆寫意。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懷素草書到了黃慎那裡,變為"破毫禿穎",化聯綿不斷為時斷時續,筆意更加跳盪粗狂,風格更加豪宕奇肆。以這樣的狂草筆法入畫,行筆「揮灑迅疾如風,」氣象雄偉,點畫如風卷落葉。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歷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 黃慎的人物冊頁《賞花仕女圖》刻畫一美麗女子對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鶴圖》則取材於蘇軾《放鶴亭記》,畫面右側立一白鶴,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飛翔之鶴,童子手挽花籃,卻自顧嘻嘻而樂。 「生平夢夢揚州路,來往空空白鶴歸」(黃慎《題林逋馴鶴圖》),黃慎兩次寓居揚州,先後17年,十里揚州,成為他一生的依戀。他的人物畫最具特色,有《絲綸圖》、《群乞圖》、《漁父圖》等。他的詩被同鄉人雷宏收集起來,編為《蛟湖詩抄》。 抱琴人物圖 鍾馗圖 仕女抱瓶圖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人。為「揚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後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南京借園,自號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擅梅、蘭、竹、菊、松、魚等,注重師法傳統和師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畫筆法蒼勁老厚,剪裁簡潔,不拘形似,活潑生動。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有《風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鈔》。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乾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於畫上。
風竹 梅花圖 秋菊圖
李方膺既不是揚州人,又未如黃慎,金農等久住揚州賣畫,何以得側身於「揚州八怪」之列?關於這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年第三輯所刊管勁丞遺稿《李方鷹敘傳》已經作了考證,其要點為:一、人品、畫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鮮,江士慎、高翔、金農、黃慎、鄭燮、羅聘)相當;二、通州於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還只是一個屬於揚州府的散州,李方膺於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學時,籍貫便是揚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廣義的揚州人。李方膺跟「揚州八怪」之翹楚鄭板橋的友誼,除從上面提到的幾人共同創作的《花卉圖》,《三友圖》已可略見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橋對李方膺的畫藝極為佩服,評價極高。墨竹是鄭板橋最拿手的絕技,但他《題李方膺墨竹冊》仍認為李的墨竹「東坡,與可畏之」連畫墨竹的聖手蘇軾,文同都「畏之」,可見其評價之高。至於對李方膺最擅長的墨梅,則論述更具體,評價更高,鄭板橋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後所作的《題李方膺畫梅長卷》中說: "蘭竹畫,人人所為,不得好。梅花、舉世所不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為之,每見其大段大炭撐拄吾目,真惡穢欲嘔也。睛江李四哥獨為於舉世不為之時,以難見工,以口口矣。故其畫梅,為天下先。日則凝視,夜則構思,身忘於衣,口忘於味,然後領梅之神、達梅之性,挹梅之韻,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範,入其剪裁刻劃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謂剪裁者,絕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謂刻劃者,絕不刻畫,乃真刻畫。宜止曲行,不人盡天,復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問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來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發,興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夾雜飛舞,令人莫得尋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課而後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橋鄭燮漫題。" 在這幅畫上,他還題了一首四言詩; 梅根嚙嚙,梅苔燁燁, 幾瓣冰魂,千秋古雪。 據鄭板橋在同一時間所作《題黃慎畫丁有煜象卷》(《板橋書畫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館)的跋語「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寶其主之筆墨如拱壁,而索題跋於板橋老人。」我們知道鄭板橋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歲時曾第二次來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訪藏的主人的畫,請鄭板橋題辭。鄭有感於他與李方膺原來的深厚情誼和郝香山對其主人的一片忠義,便欣然命筆,寫了上引題跋和詩,鄭板橋這次來通州,住在城北二十餘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園」(金榜《海曲拾遺》),並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絕兩首。 這篇題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畫梅花之令人作嘔;接著稱贊李方膺所畫梅花「以難見工」,「為天下先」並具體敘述其畫梅時以不剪裁為剪裁,不刻劃為刻劃,順乎梅之天性,不見人工雕琢的藝術經驗;最後表示對這幅梅畫的「新枝古干,夾雜飛舞」十分傾倒,願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課而後去」。這篇題跋寫得如此具體深刻、充滿感情,也反映了鄭板橋跟李雲膺結交已久,接觸甚多,知之甚深,是他們深厚友誼的重要見證。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縣後,在南京借寓項氏花園,題名借園,從此定居下來,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間整整四年時間,常與當時文壇泰斗袁枚,畫家沈鳳過從,談詩論畫,關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詩相送。詩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還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雲:「才送梅花雪滿衣,畫梅人又逐飛。一燈對酒春何淡,四海論交影更稀。」所寫確為初春景象,並明點「春」 字。李方膺喜畫風竹。他的《瀟湘風竹圖》畫一方丑石,幾竿湘竹,竹梢彎曲,竹葉向一個方向飄動,顯示出狂風大作的情景。 畫上小題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 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畫風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題《風竹圖》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 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 他當地方官三十年,遭受過幾次沉重的打擊。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樂安知縣任上,因開倉賑災來不及請示上司,而受到了彈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蘭山知縣任上,總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開荒,官員們乘機勒索鄉民,他堅決抵制,竟被投進監獄,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後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縣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貪贓枉法」的罪名而罷官。凡此種種,就是他所說的「波濤宦海幾飄蓬」。官場太黑暗了,他便棄官去學畫竹,當了「畫工」,他的性格依然未變,「自笑一身渾是膽」,蔑視傳統,蔑視權威,愛畫狂風,以此寄託自己與惡劣環境堅決斗爭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筆下,狂風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徵,但這僅是畫家性格的一個方面,體現了他跟惡勢力斗爭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和同情,則促使他筆下的風化為使萬物欣欣向榮的春風,使勞苦大眾得到溫暖的和風。他在《題畫梅》詩中寫道: 揮筆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他希望天風把可愛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戶,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讓家家戶戶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這天風便是與狂風完全不同的暖風、和風。由此可見、李方膺的愛寫風畫風,正是他鮮明個性的充分體現。 蒼松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干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干春風碧雲里。[1] 這首詩描繪了蒼松的堅強質朴,表現了作者不屈從權貴,耿直廉潔的錚錚鐵骨。又通過了怪石的聳立、不屈不撓,體現了詩人特立獨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 汪士慎
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 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並 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於示瞽時,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於目,不盲於心。善詩,著有《巢林詩集》。 風雪梅花圖 白桃花圖 春風泄香圖
8.羅聘 羅聘
羅聘(1733-1799),字遁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漁父、師蓮老人。清代著名畫家,為「揚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縣,後寓居揚州,曾住在綵衣街彌陀巷內,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為金農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丑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丑態。兼能詩,著有《香葉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 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為准。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
❹ 揚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秦少游
鑒真
韋小寶
❺ 揚州的名人有哪些
吳傑,揚州"第一修腳高手毛阿敏
朱小玲 ~~" 陸琴
❻ 揚州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清作家李漢秋
(18731923)。名稱應該漳州秋季號,字漢韻花了,別署「沁香閣,揚州大師,20歲的學者,29年至48年,先後到安慶,武昌,家人和老師。二十七年清朝(1901年),返回揚州。宣統二年(1910年)起,他擔任教師的兩淮較高的主要文化和歷史的地方後,個人第五師范學校,江蘇省中國教師。在1921年在上海, 「泰晤士報」寫小說時報「,」快活林「新聞」的編輯。以下為秋季的辭職回到揚州,不久後亡。一生著作頗豐,有36本小說,短篇故事,20首第5卷,混到5,注意20。小說處女作「雙花記」和「後,另一位女蝴蝶的影子,讀者的廣泛歡迎。的力作」過渡鏡「(後更名為」廣陵潮「)揚州社會為背景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在此階段的社會現象反映從中法戰爭到「五四」運動,布局巧妙,然後文藝界豐富的流行的幽默。
汪稍溏
(18891968)評話藝術家的名字,德庄,也被稱為熙和霍爾藝名。祖籍江都,出生在揚州樂里。叔叔金獎的父玉堂揚州,當時的藝術家,吳邦國說(寬松)宋(江),石(秀),盧(君毅)4十回「侵犯。汪稍淌7歲從父習藝,9歲的階段,12歲的家庭武(松)10正式醫生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 20歲時成為一個著名的四大揚州,社區。說書人神形兼備,跟蹤每分鍾,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贏得了「聽來聽一出戲梅蘭芳,聽你要聽到汪稍糖的一致好評書。汪稍餳1949年後,當選為代表揚州市的北部江蘇聯合會的文學和成員的揚州曲藝主席的記者的協會,江蘇省藝術研究會,中國民間藝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在第三國家人民的代表大會,在中國文聯常務委員會成員。在1954年,「政府用自己的手,吳凇江,石,盧君逸4 10回所有書目記錄打開的說明到一個5億字逐字。在1958年,在政府組織的力量,編譯和出版了他的揚州話「武」,「宋江。
盛白杉
(1894年至1923年)的革命烈士。名稱生病,嚴琦,字的白色沙灘。揚州儀徵人。錄取的商學院,南京兩江清宣統元年(1909年),次年進入南海海軍學院,後先後研究生煙台,吳淞,南京海軍學校,歷時8年之久。在此期間,宣統三年(1911年)加入該聯盟,參與策動南京下關海軍起義。 1915年在上海參加的中國革命黨人發動,贏得「肇」艦的炮擊江南製造局的起義反對袁世凱。當孫中山密令,協同的文殊院德凈化海軍,重組執法隊1922年4月,孫中山任命他為「肇和艦副艦長。1922年,在廣東省廣州市陸軍司令陳炯明叛亂,炮轟盛白沙,總統府,孫中山冒著生命危險在火將被連接到船「楚瑜,轉登」永豐「艦。海軍艦隊司令文殊德秘密地與敵人合作,孫中山任命盛白沙為海軍右指揮,記錄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各艦疼痛。 1923年3月,在與海軍的官兵駐扎在汕頭一起發出譴責文殊德投靠北洋軍閥電。 4月15日上午,聞樞底假傳Sun和總司令的命令,「海氣」,「海琛船抵達汕頭,脅迫」肇「艦北上投吳佩孚1點鍾在下午進行,」肇「艦文殊德黨派唆使山東籍船員的名字電纜價格,吵著要鬧事,開槍打了副隊長蔣舒。在這種情況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艦甲板上,「官兵講話叛軍開槍射擊,文殊院的游擊隊突然在人群開火,甲板上頓時大亂盛白沙站在高處講話,不能根據這種疾病的機會跳海上的優勢,中數彈,成仁殉國。孫中山在次年大元帥使追授副海軍上將的稱號。 198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追授革命烈士。
任忠民
(18971991)的教育工作者和學者。 NE民,別名半躺的話北,前身為。揚州。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部,以獲得大師吳梅贊賞的歌曲,然後專業詞曲作者。於1920年從北京大學畢業,教了揚州,南京,繼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詞曲作者。 1923年任教於東吳大學,蘇州,居民吳枚的家,你看歌詞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在教練在鎮江高等專科學校,江蘇省南京市棲霞鄉村師范學校。 1951年,他被任命為四川大學的文學教授。調回揚州在1980年,她曾擔任揚州師范學院詞曲作者研究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1981年通過的,中國的第一個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任忠民他的一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寫作500多萬字。他們的學術成果詞曲作者和唐代音樂藝術澄清:敦煌漢樂府詩,音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和水平相結合唐代的各類藝術和音樂,建立的相關理論。著作「唐戲弄」榮獲第一屆國家大劇院理論著作獎「,」顏悅隋唐時期復雜的歌曲演講集「,」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 1991年,國務院下發了「發展高等教育獎」做出突出貢獻的。
朱自清
(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和教育家。原名來自中國,這個詞的磨損字元串,真正的秋天。祖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中國海,清朝(1903年),他的父親在揚州定居。 1916年,從江蘇省第八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 1920年從大學畢業,曾任教於杭州師范大學,揚州市江蘇省第8中學,上海中國公學和其他學校。於1921年,代表作家「為人生」的文學研究會。中國新文學史詩歌 - 「詩刊」雜志社成立於1922年,玉,陶,倡導新的詩歌。 1923年長詩「毀滅」,引起帕納薩斯的廣泛關注。然後寫為「江聲燈影秦淮河」,被譽為鄉土藝術的模型。詩文集「蹤跡」出版於1924年。清華學校招收在1925年,他曾擔任中國文學教授。創意詩歌轉向散文,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後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後退」,「後退」和「荷塘月色」兩個民選中學語文課本。在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的負責人。李公朴,聞1946年聞一多被殺,冒著生命危險去參加追悼會和語音; 10月學校的主任委託的氣味超過全集「的編輯器中。同時,他呼籲上的簽名「和平宣言」,和機構在為他們簽名的人,然後率領的國民黨當局任意逮捕人民書,飢餓,迫害,罷教宣言「起草的清華大學教授發出了抗議。然後登錄抗議美國扶輪日的政策和拒絕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麵粉宣言「,加劇了在肚子里,體重只有45公斤的情況下,在任何情況下,不買美國政府出售麵粉,並告誡家人1948年8月12日,逝世在窮人和病人。
章佣手
(1907年1989年)藝術和美術家。字頌揚州。10歲的父親張金生學習剪紙,12歲的生活在剪紙,運行在附近的鎮江,南京,上海,江蘇北部,安徽南部,20歲回揚州,在兒童街頭賣藝設攤,其紙切,精巧細膩,生動,風格獨特,著名的大江南北。在1951年,揚州市文聯,專業的紙切割工作。的剪紙章臃售集於1954年出版,1956年轉移到揚州漆器玉器廠1957年參加第一屆全國工藝美術藝術家國會,由輕工部授予的「老藝術家」稱號,1959年,他的繁榮剪紙集「出版,郭禮物」揚州藝人章勇守,切出的蓬勃發展看切出春秋,頓東風乘九垓下「的詩句。 1962年調揚州工藝美術社區工作,只傳藝。參加江蘇省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藝術家國會於1978年,1979年,被評為工藝美術師和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的標題。在此期間,他的代表作「百菊圖」和「百蝶戀花圖已經公布。許多作品曾在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的1988年,參加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藝術和良好的聲譽。手工藝藝術家,中國藝術和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他的的超級藝術和工藝美術大師,被任命為高級和工藝。
❼ 揚州的名人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像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抗議當局任意逮捕群眾。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朱自清病逝後,安葬在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墓碑上鐫刻著「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陳竹隱去世,與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准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作為學者,朱自清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❽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到過揚州
揚州是個繁華的地方。有「腰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美談。
所以到過揚州的名人很多很專多。
乾隆六屬次南巡每次都到過揚州,還出現了乾隆游揚州路線圖
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揚州鹽商於天寧寺西園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御碼頭,乾隆游瘦西湖於此登船。御碼頭為青石所砌,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在揚州經停。揚州的地方官和鹽商們看到聖上之樂在於山水之間,便不惜揮灑黃金,集天下名工巧匠,大興土木,挖池堆山,在瘦西湖南岸建起了一座座美麗別致的園林,從瘦西湖到平山堂呈現出"兩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今天,這里已成為一條獨具特色的"揚州乾隆水上游覽線",水線十里碧波,二十四景,像一條曲折逶迤的飄帶,綴連著一串閃光的珍珠。從城北梅花嶺畔當年乾隆南下時的行宮和御花園舊址的天寧寺開始,依次經過冶春園、紅園、卷石洞天、綠揚城廊、西園曲水、大虹橋、長堤春柳、徐園、四橋煙雨、月觀、小金山、吹台、鳧庄、五亭橋、白塔晴雲、玲瓏花界、望春台、熙春台、二十四橋、石壁流淙、最後抵達千年古剎大明寺。
❾ 揚州的名人有哪些
1、袁江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濤,號岫泉,清代著名畫家。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雍正時,召入宮廷為祗侯。袁江是我國繪畫史上有影響的畫家之一,原為宮廷畫家,轉工山水樓閣界畫。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樓閣工整山水當以袁江最有名。
當時還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齊名。他們兩人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的聘請,到山西作畫,作品在北方流傳較多。他擅畫山水、樓台、師法宋人。山水畫主要學宋代閆次平,畫石多鬼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他的繪畫素材多為古代宮苑,尤長於界畫。
2、江上青(革命先烈)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一個中醫兼職員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學高中部,受劉瑞龍、顧民元革命思想影響,當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動武裝襲擊,壯烈犧牲,時年28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3、楚青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蘇省揚州市。 父親詹克明是一位銀行家。於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18歲的楚青與34歲的粟裕在新四軍司令部結為終身伴侶。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時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趙丹
趙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趙鳳翱,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32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琵琶春怨》,從而開始了電影生涯。1937年,主演劇情電影《十字街頭》。1939年,主演劇情電影《中華兒女》。1945年,執導了茅盾的話劇《清明前後》。
1949年,憑借劇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海魂》。
1958年,由其主演的傳記電影《林則徐》上映。1965年,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這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199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5、庄則棟
庄則棟(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生於江蘇省揚州市,自幼喜愛乒乓球運動,14歲加入北京市少年宮業余體校乒乓球小組,1957年,入選北京市乒乓球隊,同年參加全國比賽。
1959年,入選中國青年乒乓球隊;庄則棟曾獲得第26—28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是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男子乒乓球隊主力隊員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參加第31屆世乒賽期間,冒著風險,結交美國運動員Glenn Cowan,打開了中美兩國友好的大門。
曾任國家體委主任,中共十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2月10日,在北京佑安醫院去世,享年73歲。
❿ 揚州歷史名人的目錄
前言
劉濞廣陵立霸業
鮑照名作《鞠城賦》
隋煬帝流連江都
李氏父子高才雅行回
張若虛孤篇答壓全唐
鑒真東渡弘法
李白數游揚州
杜佑節度淮南
劉禹錫登柄靈塔
杜牧十年揚州夢
崔致遠「桂苑筆耕」
王禹偁首詠瓊花
歐陽修築平山堂
王安石泊船瓜洲
蘇軾揚州留詩文
秦少游馳名詞壇
姜夔名作《揚州慢》
李庭芝抗元盡忠
普哈丁長眠運河畔
馬可·波羅記揚州
史可法亮節孤忠
揚州畫派競風流
石濤魂歸揚州
王土禛修禊紅橋
曹寅監刻《全唐詩》
汪士慎嗜茶愛梅
黃慎畫苑辟蹊徑
金農寓民西方寺
馬氏兄弟富藏書
盧見曾居官揚州
鄭板橋書畫傳神
吳敬梓客死瓊花觀
江春受寵乾隆帝
乾隆六巡到淮揚
汪中才卓識高
王氏父子雙星並峙
焦循博學稱通儒
伊秉綬入祀三賢詞
阮元「品端學醇」
李涵秋著《廣陵潮》
劉師培博學多才
任中敏精通詞曲
朱自清學界稱楷模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