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資中歷史名人墓地全集

資中歷史名人墓地全集

發布時間:2021-03-05 07:01:48

A. 資中的文化名人

資中,是四川盆地中中部的一個小縣城,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商品糧、生豬、特種水產品基地,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為成渝沿線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可能是土地肥沃的原因吧,資中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一批歷史名家,滾滾浪濤將他們的名字永遠的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
萇弘
萇弘出生年月不詳,死於公元前492年,東周時期蜀國人,出生於四川省資中縣西北邊境一帶,是東周著名的學者、政治家。
據史料記載,萇弘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對天文、地理皆通曉,並且精通音律。周敬王即位後,因參謀遷都輔佐興邦有功,特任內史大夫,幫周敬王執掌朝政,後因周敬王誤信讒言將萇弘殺害。
今資中縣發輪鄉龍水村扔可看見萇弘的祠堂,以便人們對他的敬拜。
王褒
王褒,祖籍資陽縣昆侖鄉墨池壩。很早時候父親便去世,由母親一人將其撫養成人,家境貧寒,母親靠幾畝薄田供養他讀書。
王褒,擅長作賦,著有《中和》、《樂職》、《宣布》等賦,並要求他的書童吟唱出來,所以,四方鄉鄰無所不知。王褒前期主要以游獵和女色為題材,後來漸漸以細小物件為題材,在風格上也發生了轉變。
王褒死於公元前52年,時年40歲。王褒一生留辭賦16篇,在當時與揚雄齊名,但在以賦詠物上,比子雲的《子虛》、《上林》還略高一籌。
王延世
王延世是西漢時期資中縣人,對黃河治理做出了重大貢獻。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黃河先決於魏郡館陶,旋又決東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市境)金堤,河水泛濫東下,東郡、平原、濟南、千乘以及兗、豫一帶30餘縣均遭水災。消息傳至京都,朝廷除調糧救濟災民,派漕船500艘,遷民9萬余口於高地避水外,急派校尉王延世為河堤使者前赴東郡堵口。王延世採取了竹籠堵口法,「以竹落(即竹籠)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船夾載而下之」。僅僅用了36日,決口合龍,堤成。成帝聞奏,下詔晉「延世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並命改建始五年為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以資慶賀。
駱成驤
駱成驤是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也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後光緒授予翰林院修撰。
駱成驤提倡變法革新,曾與1906年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憲政。1908年回國後受聘主持廣西法政學堂。1910年任山西提學使。辛亥革命後歷任四川省臨時省議會議長、國史館纂修、國學專門學校校長等職。
駱成驤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祿,家無恆產,清貧一世,有「窮狀元」之稱。
傅天琳
傅天琳屬雞,四川省資中縣人,中共黨員,重慶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協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詩集《綠色的音符》獲全國優秀詩集獎、《在孩子和世界之間》、《音樂島》、《紅草莓》、《太陽的情人》、《另外的預言》、《結束與誕生》,以及散文集《往事不落葉》。
詩《汗水》獲全國優秀詩歌獎,組詩《蘋果園之歌》獲《星星》優秀詩歌獎,散文《小屋的故事》獲四川省優秀文學獎。曾獲省、市級各種文學獎40餘種。

B. 求四川資中市文化方面的資料,絕對的高分!!

資中。位於東經.8,北緯29.8,東西長63.38公里,南北寬52.23公里,面積1733.73平方公里。資中既是縣又是州,一度時期還是郡。春秋時代,資州為巴國屬地,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資中縣(治所在今資陽縣),屬益州犍為郡;北周保定中(公元561-565年)析置盤石縣,縣址在今資中縣北門外兩路口一帶;西魏廢帝二年(533)設資州,州所在資陽;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資州州治由資陽縣遷到盤石縣,從此結束了資陽為資州治所的地位。從西魏廢帝二年到隋文帝開皇七年,資陽作為州府所在地只有34年的時間;而資中卻從隋文帝開皇七年至1912年,長達1425年的漫長歲月,都是資州的州治所在地。
州治遷到資中之後,管轄八縣:盤石(即資中)、資陽、清溪、內江、月山、龍水、銀山、丹山。明代廢路改府,省州改縣,成都路改為成都府,資州改為資縣,屬中書省成都府。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升資縣為資州直隸州,轄資陽、內江、井研、仁壽。1914年,改資州為資中專署,轄資中、資陽、內江、榮縣、仁壽、井研、威遠、簡陽。專員公署設資中。1950年,資中專區改名為內江專區遷內江。
資中建縣之初,「官舍簡陋,無有城垣」。直到西魏恭帝二年(555)才修了一個方圓三里的土城。此城東南臨江,西北依山,基本上是現今重龍鎮的位置。唐代貞元年間,西川節度使韋臬在資州設立「安夷軍」,將資中城池予以增修;宋代淳佑年間,資州太守余玠對舊城加以維修。明代宏治年間,知縣鄧概將縣城拓寬至東北隅,將重龍山環入城內。城牆全部用石頭,高一丈六尺,周四里九分,八百八十二丈,城門九道。清朝康熙初年,資縣劉振基對城池予以補修,還在城外環以護城牆。嘉慶二年資州知州趙立信和嘉慶四年的知州吳士淳相繼督修,內外城牆全部用石頭壘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長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垛牆高二尺五寸,馬牆高三尺,城門仍為九道,東門叫建春門、南門叫迎熏門、西門叫咸豐門、北門叫拱寰門;另外五個叫平波門、安瀾門、達江門、紫氣門、通津門。道光二十七年,重龍山後增修內城一段,同治元年,達江門修砌水城一道,俗名「瓮城子」。民國十八年劉文輝部督軍旅長兼資中市政總辦陳萬仞設立市政公所,督修街道,統一規定主街中寬24尺,支街中寬20尺,街沿4尺(新正街例外)。
資中物產豐富,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經濟作物為甘蔗、花生、油菜、柑桔、蠶桑、辣椒,大宗支柱產業士食糖和食鹽。食糖遠銷省內外,蜜餞製品銷至東南亞各國。在農業經濟社會,資中是相當富庶的。
物阜必然民康,民康必然重文,資中又是文風鼎盛的多士之邦,孔子的老師萇弘,金榜奪魁的趙逵、駱成驤,魯迅時代文學驍將林如稷等,皆彪炳華夏的俊彥之士。從北宋至清代,除兩名狀元外,中進士著達214名,舉人220名,故為成、渝之間唯一的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地處成、渝中段,「水陸皆沖,河山竝險,據西蜀之中權,為東川之要道」,自古以來即以巴蜀勝地著稱於世。古代的資中勝景有「三山、六宮、九廟、四觀、八景」。所謂「三山」,是指圍在古城牆之內的重龍山、衙後山、郡前山(又叫鼓樓山「,明代宏治年間夷為平壩,現名鼓樓壩);」六宮「是指天上宮、禹王宮、萬壽宮、文昌宮、西秦宮、三皇宮;」「九廟」是城隍廟、張爺廟、五顯廟、川主廟、老君廟、土地廟、衙神廟、王爺廟、娘娘廟、;「四觀」是東門外高山觀、南門外火峰觀、西門外玄天觀、北門外北斗觀;「八景」是「重龍晴嵐」、「靈岩泉韻」、「北田秋豐」、「盤峰暮雨、醮壇雲梯」、「珠江夜月」、「古渡春波」、「漁燈晚照」。1955年寓居海外的張大千將此八景繪成《資州八景圖》,輪回展出於巴黎、新加坡、台北,使得水秀山青的資中更加美名遠揚。
除了上述勝景之外,資中還有古北岩、羅漢洞、御河溝的摩崖石刻、文廟、清代一條街、永慶寺、寧國寺、甘露寺、羅泉鎮的人文景觀和白雲山、白雲峽、九龍峽、龍江湖的絢麗風光也名聞遐邇。歷史悠久的古城風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叱吒風雲的歷史名人、積淀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出一顆光耀千秋的璀璨明珠-資中!
資中,山川秀麗,地靈人傑,與電影和電視結下了不解之緣。電影《草莽英雄》、《狂》、電視劇《朱德》、《喻培倫》、《鬼寺艷影》、《傻兒師長》等,許多鏡頭都是在資中拍攝的。內中尤以《鬼寺艷影》艷情獨鍾,全部外景都在資中攝取,那林木參天的重龍山,那幽靜肅穆的永慶寺,那金壁輝煌的文廟聖殿,那飽經滄桑的東城門樓,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店鋪,那江波滾滾的五里險灘,那月明星稀的鐵佛鎮,那笛音繚繞的白雲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電影《木棉袈裟》和《血戰台兒庄》、《垂簾聽政》與資中也是有緣的。在我國宗教史上,佛家信徒確實有那麼一件血腥的法衣,歷盡劫難,幾經周折,最後由資中寧國寺的高僧智詵法師得到,為鎮寺之寶,珍藏了六百多年,毀於元末明初的兵之中。資中,是木棉袈裟的最後歸藏地和涅盤地。
另一部影片是《血戰台兒庄》,這次血戰震驚中外,打得最激烈、最悲壯的首要一戰是藤縣攻防戰,守軍是四川部隊,只有二千五百人,加上當地的地方武裝也只有三千餘人,裝備又差,卻要對付日軍磯谷坂垣師團一萬多人和數十輛坦克、飛機每十架為一組和大炮輪番轟炸,從1938年3月16日拂曉至17日下午,堅持戰鬥了三十六個小時,殲敵四千多人,後來終因力量過於懸殊,第22集團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守城將士犧牲二千多人,突圍撤退者僅五百餘人。據有關資料統計,內江各縣在八年抗戰中的陣亡將士共有六千多人,僅資中一縣即有728人,直接參加了台兒庄大會戰和藤縣攻防戰的資中籍愛國將領是22集團軍混成旅旅長劉公台,影片中多次出項的一個剛毅精乾的青年將軍即是此公。這部電影的鏡頭沒有攝取資中的地靈,卻閃耀了資中的人傑。
劉公台(1898-1965年),字雄飛,資中金帶場人士。其人身材不高,面黑耳聾(耳是戰場上震聾的),膽識卓群、英勇善戰,為四川軍人之著名驍將,抗戰中更是戰功卓著,除台兒庄戰役之外,還參加過娘子關之戰、棗宜大戰、敵軍聞風喪膽,日偽戰報中將他稱為「劉聾子」、他統率的121師(藤縣之戰後即晉升為該師師長)被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譽為「鐵軍」。
共和國成立伊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署任命通知書,任命劉公台先生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後來又任資中縣副縣長和政協副主席,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府對抗日愛國將領的禮遇和關懷。

四川資中縣羅泉鎮地處沱江支流球溪河畔,是一個恬靜、純朴、純凈清秀的山間古鎮,羅泉因場鎮似龍而得名「龍鎮」。這里保存了從明清時代到民國時代的古建築群,無論從建築結構、旅遊角度都極具科學及觀賞價值。然而由於當地政府資金短缺,居民保護意識不強,很多古建築損毀嚴重,系列報道《遠去的古城鎮文明》給我們講述昔日「龍鎮」的眼淚。
羅泉的古鎮正漸漸的被侵蝕
由於羅泉處於三縣交界地,歷來有「腳踏三縣」之說。羅泉因場鎮似龍而得名,自球溪河北岸依山勢形成五里的一條長街,俗稱「五里街」,自然構成一條仰頭向東、悠然游盪的「蛟龍」,歷史上稱為川中第一龍鎮。

羅泉龍鎮整個身體由羅泉八景組成龍頭、龍身、龍尾,恰似蛟龍出海,給這座幽雅的古鎮平添了幾分神奇色彩。
羅泉是因鹽設市的古城鎮,如今還保留了以祭祀鹽神的廟宇,而這種廟宇在世界上也僅僅獨此一座。據老人講,清未民初,沿球溪河兩岸十五里就有1000多口鹽井,每天在這里工作、交易的人群多達一到兩萬人,那時場鎮上光有飯館就達13家,面館32家,可見當時羅泉的繁榮。除了鹽神廟外,還保留了保路運動羅泉井會議舊址,它坐落在羅泉鎮中段的半邊街口。這是英、法兩國教會出資建造的一所教堂,羅泉五里長街,幽靜獨特,盡管歲月流逝,經過無數滄桑巨變,如今,仍可從它那黛瓦粉牆、深宅大院,石板街巷中領略它昔日的輝煌。
據近一兩年的真實數據反映,羅泉昔日的五里長街,如今完好的保存僅僅只剩下了1.25里了。盡管從遠處望去,如今的龍鎮依然猶如一條巨龍在山澗飛舞,顯得十分的輝煌,然而,走進長街卻給人是另一番景象,幾十間白瓷磚白粉牆的高大建築零零散散的矗立在那一排排的古民居中間,顯得十分的刺眼,更有些居民的新房別有創意,房頂是古色古香的昔日古建築,下面卻是豪華的現代建築,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一些古民居由於常年失修,早已經搖搖欲墜,只能夠依靠幾根柱子的支撐才沒有倒塌。
羅泉鎮原武裝部長楊光潤說,羅泉是五里長街的一個古鎮,在四川來講不多。羅泉歷史悠久,九宮一寺八廟,現在地點都在,拆掉了很多房子,很可惜,沒人過問,這樣下去,將來羅泉古鎮完全毀掉了。
像這樣的老街,已經不多見了,學術界、建築專家以及旅遊人士對羅泉的嚴重破壞,感到萬分惋惜。
四川高校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興中教授說,就文物的保護來講,要盡可能的做到保護它的歷史遺存,不改變它的歷史面貌。古代城市發展遺留下來的東西,不能夠用現代城市的發展來擠壓我們的古代文明。因為這一些東西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應該保護。修得再好的房子,它的價值它不及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能夠反映歷史演變過程的老建築物。

資中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東鄰東興區和安岳縣,南接威遠縣,西連仁壽縣,北靠資陽市。
資中自古以來為川中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歷為州、郡及縣治地達兩千多年。春秋時孔子的老師萇弘、唐朝經學家李鼎祚、宋代狀元趙逵和南宋宰相趙雄、清末狀元駱成驤以及近代著名作家林如稷、李薰風、鄭拾風等知名人士都生長於此,國畫大師張大千、辛亥革命大將軍喻培倫等名人曾受教於此。
資中歷史悠久,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縣,此後,歷東漢、三國、西晉、東晉等朝。北周王朝時,周武帝於保定年間(公元561-565年),從原資中縣中分出部分土地設置盤石縣,屬資中郡。這是資中單獨建縣的開始。以後,歷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各朝,縣名未變,均名盤石。1949年12月8日,資中縣獲得解放,1949年月12月5日成立資中縣人民政府,屬資中專區。追溯資中歷史,從漢代資中建縣算起,已2000餘年,從北周盤石縣算起,也有1400多年,為州、郡治及專署所在地達900餘年。
縣境內主要人文景觀有:重龍山靈崖泉韻及北岩摩崖造像、文廟、武廟、東岳廟、永慶寺、清代一條街、南宋建築大東門城樓、唐代建築甘露寺(以壁畫著稱)和唐明渡雙塔、三國時期初建的羅泉古鎮(現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主要自然景觀有:以「川中小山峽」美稱的白雲峽景區、景觀奇特的羅泉溶洞群、青眉山溶洞,還有九龍峽、龍江湖景區。
著名的清代一條街,以簡朴濃郁的清代風格吸引著廣大遊客。原名新正街,建於清光緒31年,因臨近州衙,一般為訴訟、報告的人歇息候信,因此,全是旅店、飯館、茶樓、酒店。時至今日,這條街仍以飲食業為主,全街有40餘家店鋪經營著資中的名小吃、茶樓、餐館等。街北出口,街兩邊木柱上還有原資中學政、四川著名書法家包汝楷撰寫的對聯,反映了當年這條街的繁榮。
重龍山位於城東北一里處,有明代所建永慶寺等古殿宇,還有隋、唐摩崖造像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永慶寺現有藏品1700餘件,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等名人的書法碑及袁枚、曾國藩、張大千的書畫。以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最為名貴,是稀世珍品。
羅泉古鎮距縣城51公里,鎮上的石板路、古院落、古會館、古戲樓、古碼頭,典雅古樸,古風猶存;這里的溶洞遠近聞名,洞中曲徑通幽,彎向不知處,四壁華燈閃閃,更顯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的石乳光怪陸離,令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文廟在縣城北門外。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始建於縣城東街,清道光九年(1829)遷此重建。該廟佔地7035平方米, 建築面積2191平方米。主體建築及布局仿山東曲阜孔廟,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排列於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廂房、鍾樓、鼓樓、鄉賢祠、名宦祠對稱分布兩側。廟中豎有清康熙手書《四書大景》、明成化年間《重修文廟碑》兩碑,字跡清晰,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資中文廟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 資中是內江市行政區內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縣。

C. 出生於四川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昆侖鄉墨池壩)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西漢天文學家,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他和鄧平、唐都等合作創制的歷法,優於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歷法。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西漢才女,司馬相如之妻。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 )人。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秦宓(?—226年),字子敕。廣漢綿竹(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蜀漢時謀臣,善舌辯。
譙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黃筌(約 903-965)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字要叔,成都(今屬四川)人。
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大臣。
楊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

D. 資中二中出了哪些名人

郭冬!!!

E. 資中城北墓地離城區有多遠

公交線路:資中縣3路,全程約8.0公里

1、從資中縣步行約340米,到達郵政大廈站

2、乘坐資中縣3路,經過7站, 到達城北車站

3、步行約40米,到達資中城北

F. 資中有那些名人

駱成驤 王延世 萇弘

G. 內江出現過哪些歷史人物

1、趙貞吉

趙貞吉(1508年12月16日-1576年4月13日),字孟靜,號大洲。四川內江桐梓壩(今四川省內江市內)人。明代名臣、學者,南宋右丞相趙雄之後。

嘉靖十四年(1535年),趙貞吉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遷國子司業。「庚戌之變」時,俺答包圍京師,趙貞吉力言不可訂城下之盟,應督促諸將力戰。明世宗擢其為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後兩次遭權臣嚴嵩中傷,被奪職。

明穆宗時復出,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參與促成「俺答封貢」。因與高拱不合,於隆慶五年(1571年)致仕歸鄉,居家閉門著述。萬曆四年(1576年),趙貞吉逝世,年六十九。獲贈少保,謚號「文肅」。

4、羅念生

羅念生,原名懋德。1904年7月12日生於四川省威遠縣連界場廟壩。1990年4月10日因前列腺癌病逝,終年86歲。羅念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教授,在古希臘文學的翻譯和研究領域中,有傑出的貢獻。

5、顧汝修

顧汝修(1708—1792)字息存,號密齋,資州人,官歷翰林院編修、御史、順天府伊、大理寺少卿,官至正一品。

1761年奉旨冊封安南國王,王有反叛之心,顧汝修戒其恭順,南疆遂平,乾隆特賜御用華蓋一頂以嘉獎。晚年致力於教育事業,出任四川錦江書院(今四川大學)山長,在精通宋儒理學、金石、詩詞、書法等。傳世著作豐富。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詩人。

H. 資中周孝德老婆

看這個名字是上了年紀的

范圍還是太廣
本身他就不是什麼名人
搞不好在當地同名同姓的都好幾個呢

I. 四川資中最後一名國民黨縣主住是誰

資中。位於東經104.8,北緯29.8,東西長63.38公里,南北寬52.23公里,面積1733.73平方公里。資中既是縣又是州,一度時期還是郡。春秋時代,資州為巴國屬地,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置資中縣(治所在今資陽縣),屬益州犍為郡;北周保定中(公元561-565年)析置盤石縣,縣址在今資中縣北門外兩路口一帶;西魏廢帝二年(533)設資州,州所在資陽;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資州州治由資陽縣遷到盤石縣,從此結束了資陽為資州治所的地位。從西魏廢帝二年到隋文帝開皇七年,資陽作為州府所在地只有34年的時間;而資中卻從隋文帝開皇七年至1912年,長達1425年的漫長歲月,都是資州的州治所在地。 州治遷到資中之後,管轄八縣:盤石(即資中)、資陽、清溪、內江、月山、龍水、銀山、丹山。明代廢路改府,省州改縣,成都路改為成都府,資州改為資縣,屬中書省成都府。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升資縣為資州直隸州,轄資陽、內江、井研、仁壽。1914年,改資州為資中專署,轄資中、資陽、內江、榮縣、仁壽、井研、威遠、簡陽。專員公署設資中。1950年,資中專區改名為內江專區遷內江。 資中建縣之初,「官舍簡陋,無有城垣」。直到西魏恭帝二年(555)才修了一個方圓三里的土城。此城東南臨江,西北依山,基本上是現今重龍鎮的位置。唐代貞元年間,西川節度使韋臬在資州設立「安夷軍」,將資中城池予以增修;宋代淳佑年間,資州太守余玠對舊城加以維修。明代宏治年間,知縣鄧概將縣城拓寬至東北隅,將重龍山環入城內。城牆全部用石頭,高一丈六尺,周四里九分,八百八十二丈,城門九道。清朝康熙初年,資縣劉振基對城池予以補修,還在城外環以護城牆。嘉慶二年資州知州趙立信和嘉慶四年的知州吳士淳相繼督修,內外城牆全部用石頭壘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長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垛牆高二尺五寸,馬牆高三尺,城門仍為九道,東門叫建春門、南門叫迎熏門、西門叫咸豐門、北門叫拱寰門;另外五個叫平波門、安瀾門、達江門、紫氣門、通津門。道光二十七年,重龍山後增修內城一段,同治元年,達江門修砌水城一道,俗名「瓮城子」。民國十八年劉文輝部督軍旅長兼資中市政總辦陳萬仞設立市政公所,督修街道,統一規定主街中寬24尺,支街中寬20尺,街沿4尺(新正街例外)。 資中物產豐富,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經濟作物為甘蔗、花生、油菜、柑桔、蠶桑、辣椒,大宗支柱產業士食糖和食鹽。食糖遠銷省內外,蜜餞製品銷至東南亞各國。在農業經濟社會,資中是相當富庶的。 物阜必然民康,民康必然重文,資中又是文風鼎盛的多士之邦,孔子的老師萇弘,金榜奪魁的趙逵、駱成驤,魯迅時代文學驍將林如稷等,皆彪炳華夏的俊彥之士。從北宋至清代,除兩名狀元外,中進士著達214名,舉人220名,故為成、渝之間唯一的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地處成、渝中段,「水陸皆沖,河山竝險,據西蜀之中權,為東川之要道」,自古以來即以巴蜀勝地著稱於世。古代的資中勝景有「三山、六宮、九廟、四觀、八景」。所謂「三山」,是指圍在古城牆之內的重龍山、衙後山、郡前山(又叫鼓樓山「,明代宏治年間夷為平壩,現名鼓樓壩);」六宮「是指天上宮、禹王宮、萬壽宮、文昌宮、西秦宮、三皇宮;」「九廟」是城隍廟、張爺廟、五顯廟、川主廟、老君廟、土地廟、衙神廟、王爺廟、娘娘廟、;「四觀」是東門外高山觀、南門外火峰觀、西門外玄天觀、北門外北斗觀;「八景」是「重龍晴嵐」、「靈岩泉韻」、「北田秋豐」、「盤峰暮雨、醮壇雲梯」、「珠江夜月」、「古渡春波」、「漁燈晚照」。1955年寓居海外的張大千將此八景繪成《資州八景圖》,輪回展出於巴黎、新加坡、台北,使得水秀山青的資中更加美名遠揚。 除了上述勝景之外,資中還有古北岩、羅漢洞、御河溝的摩崖石刻、文廟、清代一條街、永慶寺、寧國寺、甘露寺、羅泉鎮的人文景觀和白雲山、白雲峽、九龍峽、龍江湖的絢麗風光也名聞遐邇。歷史悠久的古城風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叱吒風雲的歷史名人、積淀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出一顆光耀千秋的璀璨明珠-資中! 資中,山川秀麗,地靈人傑,與電影和電視結下了不解之緣。電影《草莽英雄》、《狂》、電視劇《朱德》、《喻培倫》、《鬼寺艷影》、《傻兒師長》等,許多鏡頭都是在資中拍攝的。內中尤以《鬼寺艷影》艷情獨鍾,全部外景都在資中攝取,那林木參天的重龍山,那幽靜肅穆的永慶寺,那金壁輝煌的文廟聖殿,那飽經滄桑的東城門樓,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店鋪,那江波滾滾的五里險灘,那月明星稀的鐵佛鎮,那笛音繚繞的白雲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電影《木棉袈裟》和《血戰台兒庄》、《垂簾聽政》與資中也是有緣的。在我國宗教史上,佛家信徒確實有那麼一件血腥的法衣,歷盡劫難,幾經周折,最後由資中寧國寺的高僧智詵法師得到,為鎮寺之寶,珍藏了六百多年,毀於元末明初的兵之中。資中,是木棉袈裟的最後歸藏地和涅盤地。 另一部影片是《血戰台兒庄》,這次血戰震驚中外,打得最激烈、最悲壯的首要一戰是藤縣攻防戰,守軍是四川部隊,只有二千五百人,加上當地的地方武裝也只有三千餘人,裝備又差,卻要對付日軍磯谷坂垣師團一萬多人和數十輛坦克、飛機每十架為一組和大炮輪番轟炸,從1938年3月16日拂曉至17日下午,堅持戰鬥了三十六個小時,殲敵四千多人,後來終因力量過於懸殊,第22集團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守城將士犧牲二千多人,突圍撤退者僅五百餘人。據有關資料統計,內江各縣在八年抗戰中的陣亡將士共有六千多人,僅資中一縣即有728人,直接參加了台兒庄大會戰和藤縣攻防戰的資中籍愛國將領是22集團軍混成旅旅長劉公台,影片中多次出項的一個剛毅精乾的青年將軍即是此公。這部電影的鏡頭沒有攝取資中的地靈,卻閃耀了資中的人傑。 劉公台(1898-1965年),字雄飛,資中金帶場人士。其人身材不高,面黑耳聾(耳是戰場上震聾的),膽識卓群、英勇善戰,為四川軍人之著名驍將,抗戰中更是戰功卓著,除台兒庄戰役之外,還參加過娘子關之戰、棗宜大戰、敵軍聞風喪膽,日偽戰報中將他稱為「劉聾子」、他統率的121師(藤縣之戰後即晉升為該師師長)被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譽為「鐵軍」。 共和國成立伊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署任命通知書,任命劉公台先生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後來又任資中縣副縣長和政協副主席,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府對抗日愛國將領的禮遇和關懷。 四川資中縣羅泉鎮地處沱江支流球溪河畔,是一個恬靜、純朴、純凈清秀的山間古鎮,羅泉因場鎮似龍而得名「龍鎮」。這里保存了從明清時代到民國時代的古建築群,無論從建築結構、旅遊角度都極具科學及觀賞價值。然而由於當地政府資金短缺,居民保護意識不強,很多古建築損毀嚴重,系列報道《遠去的古城鎮文明》給我們講述昔日「龍鎮」的眼淚。 羅泉的古鎮正漸漸的被侵蝕 由於羅泉處於三縣交界地,歷來有「腳踏三縣」之說。羅泉因場鎮似龍而得名,自球溪河北岸依山勢形成五里的一條長街,俗稱「五里街」,自然構成一條仰頭向東、悠然游盪的「蛟龍」,歷史上稱為川中第一龍鎮。 羅泉龍鎮整個身體由羅泉八景組成龍頭、龍身、龍尾,恰似蛟龍出海,給這座幽雅的古鎮平添了幾分神奇色彩。 羅泉是因鹽設市的古城鎮,如今還保留了以祭祀鹽神的廟宇,而這種廟宇在世界上也僅僅獨此一座。據老人講,清未民初,沿球溪河兩岸十五里就有1000多口鹽井,每天在這里工作、交易的人群多達一到兩萬人,那時場鎮上光有飯館就達13家,面館32家,可見當時羅泉的繁榮。除了鹽神廟外,還保留了保路運動羅泉井會議舊址,它坐落在羅泉鎮中段的半邊街口。這是英、法兩國教會出資建造的一所教堂,羅泉五里長街,幽靜獨特,盡管歲月流逝,經過無數滄桑巨變,如今,仍可從它那黛瓦粉牆、深宅大院,石板街巷中領略它昔日的輝煌。 據近一兩年的真實數據反映,羅泉昔日的五里長街,如今完好的保存僅僅只剩下了1.25里了。盡管從遠處望去,如今的龍鎮依然猶如一條巨龍在山澗飛舞,顯得十分的輝煌,然而,走進長街卻給人是另一番景象,幾十間白瓷磚白粉牆的高大建築零零散散的矗立在那一排排的古民居中間,顯得十分的刺眼,更有些居民的新房別有創意,房頂是古色古香的昔日古建築,下面卻是豪華的現代建築,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一些古民居由於常年失修,早已經搖搖欲墜,只能夠依靠幾根柱子的支撐才沒有倒塌。 羅泉鎮原武裝部長楊光潤說,羅泉是五里長街的一個古鎮,在四川來講不多。羅泉歷史悠久,九宮一寺八廟,現在地點都在,拆掉了很多房子,很可惜,沒人過問,這樣下去,將來羅泉古鎮完全毀掉了。 像這樣的老街,已經不多見了,學術界、建築專家以及旅遊人士對羅泉的嚴重破壞,感到萬分惋惜。 四川高校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興中教授說,就文物的保護來講,要盡可能的做到保護它的歷史遺存,不改變它的歷史面貌。古代城市發展遺留下來的東西,不能夠用現代城市的發展來擠壓我們的古代文明。因為這一些東西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應該保護。修得再好的房子,它的價值它不及過去歷史遺留下來的能夠反映歷史演變過程的老建築物。 資中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東鄰東興區和安岳縣,南接威遠縣,西連仁壽縣,北靠資陽市。 資中自古以來為川中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歷為州、郡及縣治地達兩千多年。春秋時孔子的老師萇弘、唐朝經學家李鼎祚、宋代狀元趙逵和南宋宰相趙雄、清末狀元駱成驤以及近代著名作家林如稷、李薰風、鄭拾風等知名人士都生長於此,國畫大師張大千、辛亥革命大將軍喻培倫等名人曾受教於此。 資中歷史悠久,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縣,此後,歷東漢、三國、西晉、東晉等朝。北周王朝時,周武帝於保定年間(公元561-565年),從原資中縣中分出部分土地設置盤石縣,屬資中郡。這是資中單獨建縣的開始。以後,歷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各朝,縣名未變,均名盤石。1949年12月8日,資中縣獲得解放,1949年月12月5日成立資中縣人民政府,屬資中專區。追溯資中歷史,從漢代資中建縣算起,已2000餘年,從北周盤石縣算起,也有1400多年,為州、郡治及專署所在地達900餘年。 縣境內主要人文景觀有:重龍山靈崖泉韻及北岩摩崖造像、文廟、武廟、東岳廟、永慶寺、清代一條街、南宋建築大東門城樓、唐代建築甘露寺(以壁畫著稱)和唐明渡雙塔、三國時期初建的羅泉古鎮(現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主要自然景觀有:以「川中小山峽」美稱的白雲峽景區、景觀奇特的羅泉溶洞群、青眉山溶洞,還有九龍峽、龍江湖景區。 著名的清代一條街,以簡朴濃郁的清代風格吸引著廣大遊客。原名新正街,建於清光緒31年,因臨近州衙,一般為訴訟、報告的人歇息候信,因此,全是旅店、飯館、茶樓、酒店。時至今日,這條街仍以飲食業為主,全街有40餘家店鋪經營著資中的名小吃、茶樓、餐館等。街北出口,街兩邊木柱上還有原資中學政、四川著名書法家包汝楷撰寫的對聯,反映了當年這條街的繁榮。 重龍山位於城東北一里處,有明代所建永慶寺等古殿宇,還有隋、唐摩崖造像160龕、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還有許多唐以來的名人題記、題詞。永慶寺現有藏品1700餘件,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等名人的書法碑及袁枚、曾國藩、張大千的書畫。以黃庭堅的《幽蘭賦》碑最為名貴,是稀世珍品。 羅泉古鎮距縣城51公里,鎮上的石板路、古院落、古會館、古戲樓、古碼頭,典雅古樸,古風猶存;這里的溶洞遠近聞名,洞中曲徑通幽,彎向不知處,四壁華燈閃閃,更顯高低錯落,形態各異的石乳光怪陸離,令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文廟在縣城北門外。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始建於縣城東街,清道光九年(1829)遷此重建。該廟佔地7035平方米,建築面積2191平方米。主體建築及布局仿山東曲阜孔廟,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排列於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廂房、鍾樓、鼓樓、鄉賢祠、名宦祠對稱分布兩側。廟中豎有清康熙手書《四書大景》、明成化年間《重修文廟碑》兩碑,字跡清晰,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資中文廟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資中是內江市行政區內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縣。

J. 內江有什麼名人

四川內江名人非常多,多得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有一個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粟琪朕--粟大佬,人長得非常帥氣,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迷妹一大推

閱讀全文

與資中歷史名人墓地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