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戰國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戰國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5 06:24:31

1. 戰國時期著名的士的故事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專勝追擊,屬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2. 說說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講講他們的故事。

.蘇秦(?-前284年),戰國時東周洛陽乘軒里人,字季子。奉燕昭王命入齊,回從 事反間答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為燕復仇。齊湣王末任齊相。秦昭王約齊湣王並稱東西帝,他勸說齊王取消帝號,與趙李兌約五國攻秦,被趙封為武安君。五國合縱攻秦,迫使秦廢帝號,歸還部分魏趙土地。而後,齊國乘機攻滅宋國。後燕將樂毅聯合五國大舉攻齊,不料其反間活動暴露,被車裂而死。蘇秦(約前334-前284)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張儀同出自鬼穀子門下。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後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自己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後又讀書。

3. z戰國時期的士指哪類人舉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應該是指讀書的官人
孫敬,蘇秦的懸梁刺骨~~~~~·

4. 戰國時期「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歷史上有名的士和他的故事

士是周以來的一個貴族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個等級都有一定的田產,全國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封諸侯國給諸侯,諸侯再封邑給大夫,而士不能佔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無恆產」

但是士階層也有自己的貴族尊嚴,佩劍是貴族的標志,因此無論士有多窮也要佩劍,因為這代表他貴族的尊嚴,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有恆心」

在戰國時代,士階層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時期一些居於士階層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權,例如孔子時代的陽虎,到了戰國時代,士主要分為幾個類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謀士,根據他們的名字就能夠猜出他們的專長

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諸侯身邊,為他們出謀劃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客,主公為他們提供食宿,他們就要對主公盡忠,但他們絕對不是奴隸,因為他們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勢或對他不好,他就可以選擇離開

戰國四公子都有蓄養門客的習慣,經常門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竊符救趙中的雞鳴狗盜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是士

士後來發展成為農民和小地主

在孔子的學說中,士被賦予了管理國家的重任,孔子認為當時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東漢之後出現的士族已經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樣了

士這個階層一直維持到西漢,韓信的謀士蒯通就是士

5. 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講講他們的故事,短一些的,謝謝

1、荊軻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2、張儀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張儀由趙國西入秦國,憑借出眾的才智被秦惠王任為客卿,籌劃謀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國仿效三晉的官僚機構開始設置相位,稱相邦或相國,張儀出任此職。

他是秦國置相後的第一任相國,位居百官之首,參預軍政要務及外交活動。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生涯。

張儀拜相後,積極為秦國謀劃。他採用連橫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並與公子華(桑)攻取魏國蒲陽(今山西隰縣)。又游說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國把上郡15縣,包括少梁(今陝西韓城南)一起獻給秦國。

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張儀又率軍攻取魏國的陝縣(今河南陝縣)。這樣,黃河天險為秦所佔有。隨著秦國威勢的不斷增長,張儀輔佐秦惠文君於同年稱王,秦國國勢日益強盛。

3、毛遂

公元前260年,趙王中了秦的反間之計,以只能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守衛重地長平,使得趙四十萬大軍被困長平,最後全部為秦白起坑殺,精銳喪失殆盡。次年,秦乘勝圍攻趙都城邯鄲。邯鄲震動,趙王急召平原君商議退敵救國之策。

平原君道:「為今之計,只有求救於諸侯。魏與在下有姻親關系。關系素善,求之則發救兵。楚乃大國,且路途遙遠,唯有以『合縱』之策促其發兵,臣願親往。」趙王依之。

毛遂,戰國末期大梁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4、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

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宦官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5、吳起

吳起是一代名將,是一流的謀略家,更是最典型的名利狂。為了求名,他不擇手段。終於名揚四海,然而每次名成利就,卻又遭小人暗算,跌下神壇。如是者,三起三落。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淋漓盡至地證明了名利的兩面性。因此他特別值得一書。
男兒當自強!吳起年少有大志。

聞雞起舞,又博覽群書。到十八歲時,已成為文武雙全,胸藏百萬甲兵的將才。治世出賢臣,末世出小人,亂世出英雄」什麼樣的世道出什麼樣的人物。戰國初期諸侯混戰,正好給吳起這樣的將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表演舞台。

他決定離開家鄉去求一番大功名。臨行前,他對母親說:「我此去若不能名揚天下,食邑萬戶,誓不敢回!」說罷,狠狠地從自己手臂上咬下一大塊肉,以明其志。

6. 戰國時期的士是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各有什麼故事

士是周以來的來一個貴族自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和士。
到了戰國時代,士主要分為幾個類型:文士、武士、辯士和謀士.其中武士有著名的荊軻,以刺秦始皇而出名.辯士有縱橫家張儀和蘇秦,張儀以橫破蘇秦的縱,而成就秦國的統一六國.
戰國四公子手下的士很多,也很有名,毛遂自薦中的毛遂是平原君的門客;信陵君竊符救趙用的門客計謀;
馮諼是孟嘗君手下著名的士,馮諼助孟嘗君奪回相位;此外還有
秦---商鞅
魏---李悝
韓---申不害
楚---吳起
鄭---子產

7. 戰國時期的士指哪類人舉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概括一下他們的故事.

士是周以來的一個貴族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個等級都有一定的田產,全國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封諸侯國給諸侯,諸侯再封邑給大夫,而士不能佔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無恆產」

但是士階層也有自己的貴族尊嚴,佩劍是貴族的標志,因此無論士有多窮也要佩劍,因為這代表他貴族的尊嚴,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有恆心」

在戰國時代,士階層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時期一些居於士階層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權,例如孔子時代的陽虎,到了戰國時代,士主要分為幾個類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謀士,根據他們的名字就能夠猜出他們的專長

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諸侯身邊,為他們出謀劃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客,主公為他們提供食宿,他們就要對主公盡忠,但他們絕對不是奴隸,因為他們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勢或對他不好,他就可以選擇離開

戰國四公子都有蓄養門客的習慣,經常門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竊符救趙中的雞鳴狗盜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是士

士後來發展成為農民和小地主

在孔子的學說中,士被賦予了管理國家的重任,孔子認為當時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東漢之後出現的士族已經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樣了

士這個階層一直維持到西漢,韓信的謀士蒯通就是士

2.
戰國時期的士------原載《歷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戰國時期,從王廷到社會底層,到處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討這個階層的活動,對深入了解戰國的社會生活,特別是政治與文化,很有裨益。

一、士的類分
戰國文獻中,以"士"為中心組成的稱謂和專用名詞,據粗略統計有百餘種。這不僅說明士階層的復雜,也說明他們的行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為了區分不同的士,當時的人便開始對士進行類分。《墨子·雜守》篇把士分為"謀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書·算地》把士分為"談說之士"、"處士"、"勇士"、"技藝之士"、"商賈之士"。《莊子·徐無鬼》把士分為"知士"、"辯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禮教之士"、"仁義之士"等。根據士的特點、社會地位等情況,大體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武士。其中又分不同類別。第一類是國家的武裝力量。由於技能、職掌、兵種以及國別等不同情況,又有各式各樣的稱謂:"選士"、"練士"、"銳士"、"精士"、"良士"、"持戟之士"、"射御之士"、"材伎之士"、"虎賁之士"、"劍士"、"死士"、"甲士"、"爪牙之士"、"教士"、"庶士"、"吏士"等。第二類是俠士。典籍中稱之為"俠"、"節俠士"、"游俠"。這些人的特點是見義勇為,為知己者死。第三類是"力士",指力氣大而勇悍之士。

(二)文士。《韓詩外傳》卷七說:"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這里把操筆桿的稱為文士。其實文化人,包括辯士,皆可稱為文士。早在戰國之初,墨子就曾對文士的特點與文士的不同類型作過劃分,他說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 。德行、言談、道術應該說是對文士的類分。戰國史籍中有關文士的各種稱謂不下三、四十種。這幾十種稱謂,大體可歸入如下幾類。第一類可稱為道德型。這一類的士把道德修養作為奮斗目標。因此當時有不少人從道德品質意義上給士下定義或概括士的特點和本質。如孔子說:"士志於道。" 《呂氏春秋·正名》記尹文與齊王的對話:"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有此四行者,可謂士乎?'齊王曰:'此真所謂士已。'"道德之士的稱呼計有:"通士"、"公士"、"直士"、"志士"、"修士"、"善士"、"信士"、"廉士"、"勁士"、"正士"。第二類可謂之為智能型。這些人重在知識和學以致用,有如下稱謂:"文學之士"、"游學者"、"法術之士"、"智術之士"、"有方之士"、"法律之士"、"弘辯之士"、"游說之士"、"遊宦之士"、"察士"、"巧士"、"博士"、"智士"、"賢能之士"、"策士"、"任舉之士"、"傾危之士"等。隱士可以說是以上兩類的附類或兼類,這類士因種種原因不為官。不出仕並不是都不關心國計民生、社會政治大事;相反,有些隱士發表了許多評論時政得失的言論,甚至提出系統的理論,成為一家之言。有些隱士在社會上具有很高的聲望,君主貴人派使臣再三延聘,卻拒不受命。也有些隱士是一時的,隱居只不過是靜觀待機之術。與"隱士"相同或相近的,還有如下稱呼:"居士"、"處士"、"山谷之士"、"江海之士"、"岩穴之士"、"貴生之士"、"高士"、"閑居之士"等。第三類可謂之技能型。這部分人又可分技藝之士、商賈之士、方術之士三部分。技藝之士指有一技之長和專門技能的人。《商君書·算地》說:"技藝之士資在於手。"《韓非

8. 戰國時期的士的故事

你可以看《東周列國志》,裡面都是這些故事。一個標題就是一則故事。


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原來可能指原始社會末期與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進入階級社會後,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識,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車戰及武士的作用減小士的地位也出現了上升或下降的變化。有些卿大夫為擴大影響,鞏固地位,設法招徠士眾以張聲勢,很多士便投靠到他們那裡。還有部分士為解決經濟困難去為人辦喪事,當贊禮,或經營工商業;也有人從事私人講學,傳授文化知識,從此中國歷史上又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文化活動的士。他們游學各國,思想活躍,為中國古代學術領域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促進文化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戰國時代,爭霸和兼並戰爭更為劇烈,於是朝秦暮楚的游說之士應運而生。他們穿梭於各國間,充當說客,縱橫家便是其代表。這時各國封君權貴的養士之風也很盛行。秦漢時期,士的內涵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士,稱為士大夫時,可以指軍隊中的將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權和州郡縣供職的官吏的泛稱;稱為士人時,則一般特指具有較高封建文化素養、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漢代,士人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風骨氣節及學識才能),一旦成為名士,功利官位會接踵而至,故士人或著意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恪守封建綱常名教;或浮華交遊,廣結朋黨,相互吹噓,以沽名釣譽。東漢後期,在士人中間清議品題人物之風極盛 。這種人物品題屬於民間范圍。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確立 ,品評士人之權收歸政府。凡由中正品評者,皆據其德行才能、家族閥閱而給予不同品第(鄉品),然後授予各種官職。未經中正品評者,不得仕為品官。於是,士人遂具有了某種特定階層的含義。士庶對立,漸露端倪。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為士,否則為庶。士人中,又出現憑借父祖官爵得以入仕清顯並累世居官的家族,是為士族。士族在東晉時達到極盛,至南北朝始衰。隋唐以後,士族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士作為一特定階層的觀念仍然保留。宋以後 ,士或士人一詞逐漸成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不再特指品官。

戰國四公子的門下就是「士」:
比較有名的是!

平原君的手下:毛遂!

故事
http://ke..com/view/45160.htm

信陵君的手下:侯贏、朱亥!

故事
http://ke..com/view/71647.htm

孟嘗君的手下:馮歡!

故事
http://ke..com/view/17260.htm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967410.html

9. 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並且由他們的故事

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

「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

士大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祿為生,有的有食田。戰國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通稱,是脫離生產勞動的讀書人。

(9)戰國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擴展閱讀:

荊軻: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游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

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蘇秦:

早年投入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游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

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閱讀全文

與戰國時期歷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