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人物比較
東方晦指東方朔
東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贊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俸綠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 過了一段時間,他不滿意目前的處境。一天出遊都中,見到一個侏儒,恐嚇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問他為何,他說:「像你這樣矮小的人,活在世上無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說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戰。像你這樣的人,無益於國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糧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殺掉你們。」侏儒聽後大哭起來。東方朔對他說:「你暫時不要哭,皇上就要來了,他來了你去叩頭謝罪。」一會兒,武帝乘輦經過,侏儒號泣叩首。武帝問:「為何哭!」侏儒說:「東方朔說皇上對我們這些矮小的人都要殺掉!」武帝問東方朔為什麼要如此說。東方朔回答道:「臣朔活著要說,死了也要說這些話。那矮子身長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卻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那矮子飽得要死,我餓得發慌。陛下廣求人才,您認為我講的話對的,是個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罷退我,不要讓我在這里浪費糧食。」皇上聽了哈哈大笑,任命他為待詔金馬門,這樣見到皇帝的機會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宮里玩耍,把一隻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們猜是何物。大臣們都猜不出。東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龍吧,沒有角;是蛇,卻有腳,它跂跂脈脈地會在牆壁上爬行,這不是壁虎,就是四腳蛇!」皇上說「是的」,便賜給他十疋緞子。接連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賞賜。 武帝身旁的寵優郭舍人有些不服氣,把一個長有菌芝的樹葉放在盂盆下讓他猜,如猜出他甘願受笞一百。東方朔說:「生的肉叫膾,較的肉叫脯;生在樹上寄生的東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這個東西。」一聽東方朔又猜對了,漢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東方朔又說:「咄!口上沒有毛,聲音謷謷叫,屁股翹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東方朔膽敢譏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當棄市。」武帝問東方朔:「為何要笑他?」東方朔說:「臣並未笑他,只是與他作個謎語罷了!」武帝說:「謎語是怎麼說的?」東方朔說:「那口上沒有毛的,是狗洞,聲音謷謷是烏在哺他的小烏,屁股翹得很高的,是仙鶴低頭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氣,說道:「我要再問他一個謎語,他如果猜不出也應受打。」接著他用諧音作一謎:「令壺齟,老柏塗,伊優亞,狋吽牙。這是什麼?」東方朔想了一會兒說:「令,就是命令。壺,是盛東西的器具;齟,是牙齒長得不整齊;老,是人們對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塗,是慢慢浸濕的路;伊優亞,是說話不定;狋吽牙,是兩只狗在爭斗。」凡是郭舍人出的謎語,沒有能難倒他的,大臣們對東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風趣都很驚訝,漢武帝也非常喜歡他,任他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詔官員到宮里來領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員還未來,東方朔就自己拔出劍割了一大塊肉,並對同僚們說:「大伏天,肉容易腐爛,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對東方朔說:「昨天賜肉,你為何不等詔書下來,擅自割肉歸家,這是為什麼?你要自作批評!」東方朔說:「朔來!朔來!受賜不等詔書下來,為何這樣的無禮!拔劍割肉,為何這樣勇敢!割得不多,為何如此廉儉!帶回家給細君(妻妾),又為何表現得如此的仁愛!」漢武帝聽後說:「要你自作批評,倒是表揚起自己了!」又賞賜給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歡微服出巡,恣意游獵。常率衛隊西到黃山,南到長楊宮,西至宜春宮。一路上帶了一幫武騎浩浩盪盪,他們騎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鬥熊羆,在游獵過程中,馬隊踐踏莊稼,百姓怨聲載道。有人建議武帝搞一個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壽王等人設計,南至阿房宮,東至盭厔,西至宜春宮的一大片土地內圍造上林苑,專供武帝游獵、休憩。要用這么大的一片土地築造苑囿,東方朔上書力勸武帝。他說:「如築造這樣的苑囿,破壞了陂池水澤的環境。侵佔了百姓膏腴的土地。這上對國家無用,下對百姓無利。這是第一個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壞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廬,使百姓死無所葬,生無所居。其三,造這樣的苑囿,用馬東西跑著,用車南北走著,還要挖深溝大渠,這是勞民傷財的事,以陛下一日之樂,來損害皇上無上的聖名,這是萬萬不可的。」東方朔的諫阻上林苑書寫得真切感人,武帝讀罷奏疏後,任東方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壽王所上奏的那樣,建造了上林苑。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個驕奢淫逸的公子哥兒,娶了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後,兒子闖禍犯罪,於是預先拿出黃金千斤、錢千萬給政府,贖他的死罪。隆慮公主去世後,兒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後殺了夷安公主身旁的僕人,被拘系在內官那裡。因為他是皇親國戚,不能隨便懲處,廷尉於是把他交給武帝處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為他求情,說「他母親已為他出了一筆錢,贖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應過」。武帝說:「我那可憐的妹妹,年紀很大了才有這個兒子,生前還託付給我。」說看流下了眼淚。過了一會兒,他擦幹了眼淚,又說:「法律是先帝制訂的,如果是妹妹的關系破壞了先帝的規矩,我有何臉面進高帝的宗廟呢!如何去下對黎民百姓呢?」於是核准了對他外甥的懲處,同時武帝又悲傷地哭了起來。這時東方朔上前高高舉起酒杯獻酒道:「臣聽說聖王為政,賞賜不避仇家,誅罰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訓,所以四海之內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這是天下的榮幸。今天,我捧了這杯酒,為皇上敬酒,冒著死罪,再拜萬歲、萬萬歲!」武帝對他說:「古書上講『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這樣人們才不會討厭他』,今天的情景,是你應該上壽酒的時候嗎?」東方朔說:「臣聽說快樂過度了,陽氣要溢滿;悲哀過度了,陰氣要減損。陰陽變了,心氣就要動;心氣既動,精神澳散,邪氣乘虛而入,能夠消憂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壽酒,一來表明陛下公正無私,二來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諱,真是罪該萬死!」這時東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們彈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詔罷官,貶為庶人。後待詔在宦者署中,因對策有功,任中郎,賜帛百匹。 武帝的姑媽館陶公主,亦叫竇太主,其夫堂邑侯陳平去世後,守寡多年,已五十多歲。一個賣珠寶的女子經常到她家去,還帶了個十三歲的兒子董偃。董偃長得很漂亮,竇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術數。到了十八歲他已是個儀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與竇太主出則執轡,入則侍側,關系非同一般,整個京師都知道他與竇太主的關系,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竇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動萬分,親自下廚做菜。武帝坐定後對姑媽說:「希望見見你的主人翁。」竇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來。只見董雇頭戴綠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後面,對武帝說:「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萬歲!」武帝見他長得很美貌,也很喜歡,賞賜他很多東西,並喊他「主人翁」。從此,董偃經常與武帝斗雞走狗,游獵踢球。由於他與武帝關系日趨親熱,董雇名聲大噪,京城王公貴戚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設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人臣的名義,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留心於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書勸學,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武帝聽後,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的國事,不能進去!正是這樣,淫亂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淫亂,後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於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聽罷說:「是的。」便下詔停擺酒宴於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雇從東司馬門進去,後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東方朔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散文賦《答客難》,假設客人向作者問難,嘲笑他雖有「博聞辯智」,卻難與蘇秦、張儀的地位相比。然後便辯解道:「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戰國之時,諸侯並爭,「得士者強,失士者亡」,談說之士,身處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統,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權,賢與不肖沒有區別。文章表達了知識分子在漢代大一統局面下才智無所施展的壓抑感,暴露了統治者隨意抑揚人才,致使賢愚不分的現實。作品採用說反話的形式,充滿了牢騷不平之氣。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論》,假託非有先生之口,發表「談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寫懷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東方朔的散文賦以上述兩篇最著名。現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諫》、《答客難》最著。《七諫》借屈原的身世寫自己的不遇,表白對國君的誠貞。《答客難》用滑稽口吻說明了專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戲,反映了當時政治上的混亂。兩篇雖不以賦標題。實際上卻是賦體。屬於神話傳說的《神異經》、《海內十洲記》,雖題為東方朔撰,實際上是偽托
歷史上的東方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好色,一年一定要娶一個老婆,皇帝賞給他的錢財全被當成了聘禮.
http://www.greatchinese.net/gods/dongfangshuo.htm
主父偃(?~公元前126年),復姓主父,名偃,漢齊國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人,以中大夫的職位得寵漢武帝,因與齊有隙而邀得齊相位,到齊後因調查後宮陰事而致齊王自殺,主父偃引咎被誅,成為千古以詐術取事者之鑒。
一、主父偃其人
主父偃幼年家貧,好學,習長短縱橫之術,又學《易》、《春秋》及諸子學說。曾游學於齊諸子之間,因其為人不隨,難得諸儒生相容,遂去齊游學燕、趙、中山諸國。但因他的主張不隨諸候意,故不得用。由於他「游學四十年,身不得遂」(《史記·平津候主父列傳》下稱《主父偃傳》),落得游資睏乏,借貸無門,窮途潦倒。時逢漢武帝詔選賢良,「詔賢良曰:……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漢書·武帝紀》)這使主父偃遇到了最好的進身機遇,於是,於元光元年(元前134年)西行入關,拜見將軍衛青,要求引薦。但衛青幾次推薦,均未能得到漢武帝恩召。他失意的遭遇,招來了同進西安儒生們的鄙視,處境更加困難。然而窘境沒有迫使他放棄進取的信心,因詔書中有「著之於篇,朕親覽」之說,遂把自己對時政的見解,引古稽今地分九個問題「著之於篇」,上書朝廷,結果,早朝時送上,下午就被召見了。他上書所言九事中,有八件為律令方面事,一為諫伐匈奴。諫伐匈奴書曰:「昔秦皇帝,欲伐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徒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之父母也。靡弊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闢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國澤鹵,不生五穀。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逾河而北。」
「及到高皇帝定天下,略地於邊,聞匈奴聚於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高帝不聽,遂北至於代谷,果有平城之圍。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然後天下忘干工戈之事。」
「故《周書》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原陛下孰計之而加察焉。」(《漢書·主父偃》)
內地與匈奴的邊境關系,一直是影響及於雙方邊境安危的大問題。歷史事實證明,和則兩利,戰則兩傷。主父偃的建議,實是利國利民良策,但漢武帝並沒有採納。然而對他另外八議贊賞,遂於召見他與徐樂時說:「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主父偃傳》)即委他以郎中之職。郎中,是皇帝的侍從官員,從此主父偃侍從武帝左右,媚上邀寵,獲得了連升三級的幸運。《主父偃傳》雲:「偃數見上,上疏言事,詔拜偃為謁者,遷為中大夫,一歲中四遷偃。」中大夫,乃是漢代掌論議的官員,他正是利用這一條件,短時間內成了左右朝廷的人物之一。致連王爺級大員也顧忌他三分:「趙王欲上書其陰事,為偃居中,不敢發。」群僚更是懼他,「大臣皆畏其口」,謂「偃太橫」(《主父偃傳》)。他聽此議後,回應道:「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吾日暮途遠,故倒行逆施之。」(《漢書·主父偃》)這是主父偃內心世界的自白,也是他為人的品行所在。
二、侍君與相齊
主父偃得寵成為漢武帝隨員,侍君左右,曾對國有的大政國策,產生過一些影響,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的還影響及於後世。如他向漢武帝獻「推恩策」,讓武帝下詔,令諸候把封地不只傳給嫡子,而是推恩分子弟,讓他們各得一份,從而把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候國,分割成地不及百里的小地方,從而削弱了諸候王的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的安定,人民也從中獲利,不失為利國良策。再如他建議漢武帝「徒天下豪傑於茂陵」,上書曰:「茂陵初立,天下豪傑並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徒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姦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也。」(《主父偃傳》)漢武帝從其計,「徒郡國策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於茂陵」(《漢書·武帝紀》),確實收到了外安地方,內實京師之功,並對後世產生了較長遠的影響。
然而,由於他急功逐利,心胸偏狹,為達到個目的,不異誤國害民,從而也給歷史來了些許遺憾。如建議漢武帝置朔方郡以制匈奴。主父偃本來是主張對匈奴實施和邊政策的,但他來到漢武帝身邊後,逐步參透了武帝要憑雄厚的國力滅匈奴以振帝威的心機,遂一反常態改弦更張,上書「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北逐匈奴,人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主父偃傳》)在眾臣「皆言不可」的情況下,漢武帝從主父偃計,置朔方郡,築要塞,屯重兵。此行於主父偃是得計,於國是勞民傷財,並因仇邊,還帶來了後患無窮。
再如為尊立衛皇後而參與後宮的爭寵斗爭。將軍衛青的姐姐子夫,入宮後得武帝寵,主持後宮的陳皇後對子夫十分嫉妒,遂請來巫婦詛咒她,此事讓漢武帝知道後,大怒,處死了與此有關的三百餘人,並廢了陳皇後,繼而立子夫為皇後。在這場爭寵斗爭中主父偃替衛皇後出了力,從此影響達到了後宮,一舉而成了外得寵皇帝,內獲皇後信任的左右逢源人物。可他的追求目標還遠不止於此,他想要有朝堂上勢壓群儒,獨占鰲頭,於是便做出了誣陷害董仲舒的事。董仲舒原是和他一樣經貲選入宮的,其才學、名氣均高於主父偃,於是他因嫉妒而陷害他,致使董仲舒差點丟了性命:時遼東高祖廟與長陵高園殿先後發生火災,董仲舒從其「天人感應」讖言神學觀點出發,釋其為「天災示警」,欲上書漢武帝勸他警惕「天罰」而行仁道善政。書未送上的時候,主父偃來訪董仲舒,竟把書偷去私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順從主父偃意,召集諸儒生對此當殿議論,董仲舒的弟子們不知此書是其師所寫,皆大加批駁,說其「譏諷當朝。」漢武帝遂以「譏諷當朝」款,治董仲舒死罪。後經眾儒生、董的同僚解釋、求免,才獲詔赦免刑。董仲舒經此打擊,終生再不言「災異」。
主父偃深深意識到自己宦場爭勢「日暮途遠」的處境,急於加快發展,不惜「倒行暴施」以求激進。遂謀把女兒嫁給皇家,以求深結皇室而快步進入最高層。但要得隨願,必須有後宮的人協助,於是,便托宦官徐甲同謀成全。當時恰逢齊國後宮不穩,正好給主父偃帶來了取事機會:齊王次昌年少即位,其母紀太後把侄女嫁給他做王後,次昌不愛她,拒不進她的宮門。紀太後為了挾制次昌就範,就安排女兒紀翁主入王宮,勸說次昌轉意,接近王後。沒想到齊王次昌竟與姐姐發生了姦情。偏偏在這個時候,徐甲來到了齊王宮中,稟紀太後說主父偃願以女兒充王後宮。紀太後聞言大怒,說:「主父偃何為者,乃欲以女充後宮」(《漢書·高五王傳》)。斷然拒絕。徐甲無功而返,實言以告主父偃,主父偃心生嫉恨。當聽說了齊王與姊的姦情後,感到正可作為報復齊王的可乘之隙,於是頓生以監齊王正後宮為理由而達到個人報復目的的權謀之心。遂進言漢武帝說:「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非天子親愛子不得王此。今齊王於親屬益疏。」又「從容言呂太後進齊欲反,及吳、楚時(齊)孝王幾為亂。今聞齊王與其姊亂。」(同上)諫漢武帝遣近臣監齊。漢武帝不知主父偃此舉乃是以詐謀權,乃從其言,拜主父偃為齊相,讓他入齊以正其事。主父偃奉命入齊任相後恃勢作威,把親朋故交齊集相府,先每人贈予百金,繼而「數之曰:始吾貧時,昆弟不我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再復入偃之門。」(《主父偃傳》)與所有親朋故交斷絕了關系。
為脅制齊王,他調查後宮宦官,要他們檢舉、證實齊王與姊通姦的事,在談話時,毫無顧忌地直接言及齊王。這些活動,齊王知道後,因年少識淺,很難以對付得了主父偃這樣的恃寵老臣,十分害怕。又看到此前曾發生過主父偃因游燕未被接納而嫌燕,燕王定國與父姬奸被揭發時,主父偃便進言他的父皇嚴懲燕王並誅殺王後進行報復,致使燕王定國自殺的事。前車有鑒,主父偃挾嫌而來怕是不會放過他的,為了不被遞解長安受辱遭誅,竟服葯自殺了。
齊王自殺後,有司迅速上報了漢武帝。時趙王聽說主父偃離開朝遷去了齊國任相,也上書舉報主父偃「受諸候金,以故諸候子弟多以得封。」又有人檢舉主父偃「賂累千金」。(《主父偃傳》)漢武帝聞奏大怒,即拿主父偃下了天牢。在審訊中,主父偃只承認受賄罪,卻拒絕承認脅迫齊王自殺。於是,漢武帝又萌發了對他從寬處理的念頭。御史大夫公孫弘識破帝意後上奏漢武帝說:「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主父偃,無以謝天下。」(同上)漢武帝遂下詔族主父偃。
主父偃「游學四十年,身不得遂」,上書召見發跡後,攻於心計,以詐獲齊相位,卻因「倒行逆施」而引咎入獄,偏又遇上了一位「外寬入深」的公孫弘,終致落了個「族誅」的下場,可悲可憐。太史公對此亦感慨三分,曰:「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
http://www.zbsq.gov.cn/linzi/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767
歷史上主父偃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而東方朔是公認的智者
;"前有東方晦,後有主福顏",是電視中漢武帝說的,歷史上 漢武帝可沒這么說,也不可能這么說,因為主父偃比東方朔至少大二十幾歲.
B. 不同歷史的人物能做對比嗎
當然可以,比如柏拉圖和孔子,商鞅和王安石,在中學歷史試題中經常對比,但一般對比的人之間必然存在一些相同點。
C. 從哪些方面比較兩個歷史人物的不同
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力
對未來有什麼影響力
職務.能力
D. 比較兩個歷史人物的角度
比較兩個歷史人物,可以從很多方面的角度來比較,如:
一、歷史背景
二、所處朝代
三、所著作品
四、歷史功績
五、當世影響
六、後世影響
七、政治思想
八、文學成就
等等等等,很多的~O(∩_∩)O~
E.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對比
上面這位老兄你吃撐了吧
要打內戰的是老蔣好吧
老蔣失敗是必然的,張學良都知道
F. 求一篇用對比手法描寫的歷史人物的故事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自戀詩人 歐陽修排第一
古人自戀的十個等級里,唐代詩人李太白從來不是第一人,看了下面這些,你也許對自戀的古人有所了解,也能明白今日之中國為何有這么多人自戀,原來都是有基因遺傳的啊。
第一大自戀詩人 | 歐陽修
葉夢得《石林詩話》引其子歐陽棐的話說:
「先公(歐陽修)平生未嘗誇大所為文,一日被酒,語棐曰:『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後篇,太白不能為,惟杜子美能之;至於前篇,則子美亦不能為,惟吾能之也』……今閱公詩者,蓋未嘗獨異此三篇。」
歐陽修為古代十大自戀詩人之首
意思就是說歐陽修同志喝醉酒之後就開始自誇啦:別說當世,就算是李白杜甫在世也寫不出這么好的文章來!所以才說酒桌是檢驗人品的唯一標准,即便是像歐陽修這種級別的人物也不能免俗,酒過三巡就在哥們兒或女人或兒子面前開始吹牛。
第二自戀詩人| 辛棄疾
辛棄疾有文《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內容如下: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內心孤寂,於是開始碎碎念:「啊,我看青山萌萌噠,青山看我想必也是這樣紙的吧」,然後繼續耍酷:「我好恨,生不逢時,我的厲害之處只有古人才懂啊,孤獨啊!」所有文青裝x的共同點——寂寞沙洲冷,抽煙至天明。
第三自戀詩人| 隋煬帝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二記載了隋煬帝楊廣這樣一段話:
天下皆謂朕承藉緒余而有四海,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譯:天下都說我是因為我爸是皇帝才當上皇帝,其實不然,如果讓我和天下文人士大夫比才學,我還是老大。
小史以為:天下人說的對啊!不過話說回來,他還是有些本事的,據《隋書·煬帝紀》稱,「上美姿儀,少敏慧」,又說「上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又據史載,隋文帝為選官,首創分科取士制,兒子煬帝則增設「進士」、「明經」兩科,以試策選拔官員——這大概就是科舉制的肇始。
第四自戀詩人| 屈原
《離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估計大家也只能背到這里了,對不對……各種誇,表明自己出身高貴、內外兼修。政治、生活、愛情都成功,可以出偉大的文學家,譬如歌德;政治、生活、愛情都失敗,更可以是偉大的文學家,譬如屈原。
第五自戀詩人| 范曄
《後漢書》作者范曄在《獄中與諸甥侄書》中寫道:
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贊自是吾文之傑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范曄是《後漢書》作者,說自己的著作「皆有精意深旨」,是「天下之奇作」,變化無窮,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字,以至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稱許它!
這自吹高度也夠罕見的。
第六自戀詩人| 李白
關於李白,《本事詩·高逸》中說道:
白才逸氣高,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德。其論詩雲:「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故戲杜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
意思就是說,要是能重來,我要做李白……不對,意思是古風唯有我李白能夠繼承發揚,像杜甫這種人只知道聲律,太笨太拘束了。太白還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語句自誇,不過詩仙這樣說自己我們還是心服口服滴~你以為杜甫就不吹牛了,他也有詩曰: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第七大自戀詩人| 孔子
《論語·子罕》: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意思是孔子被匡人圍困時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身上嗎?身為人師,絲毫沒有客氣的意思啊……第八級 | 孟子
孟子口氣比孔夫子還要大:語出《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賓士天下也,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這話說的,要是現在有哪個政客或者文學家敢說這種話怕是要被群眾給罵死:上天並不希望天下安治太平,如果希望的話,天下雖大,除了我還有誰可以做到呢?!
第九自戀詩人 | 謝靈運
謝靈運自誇口氣也是夠大的: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意思就是自古及今除了曹植,所有人的才華總和才有他辣么高。不禁讓我想起來一個人:搖滾江山共一石,汪峰獨得五斗,崔健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你同意不?
第十自戀詩人 | 陸象山
《陸九淵集》卷三十六記載:
陸九淵十三歲時,有一天對自己少兒時思考的問題忽有所悟。這天,他讀古書到宇宙二字,見解者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於是忽然省悟道:原來「無窮」便是如此啊。人與天地萬物都在無窮之中。他提筆寫下:「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對宇宙無窮和對聖人之心廣大的頓悟使少年陸九淵進入了一種新的人生境界,他後來還在《語錄》中說道:人須是閑時大綱思量:宇宙之間,如此廣闊,吾身立於其中,須大做一個人…少年郎很有志氣是不錯啦,不過像「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這種話恐怕只有美國人才能說得出口吧……
G. 有哪些歷史人物可以成為鮮明的對比寫一篇兩位的簡介和對比反映出兩位的特點好壞
你可以選擇唐朝的李白和杜甫,他倆雖然都是詩人,但是一位過於浪漫,一位過於現實。
H. 請問下列歷史人物怎麼比較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第一組:孔子與
莊子
學派不同
第二組:項羽與劉邦
風度不同
第三組:李白與杜甫
詩風格不同
第四組:林黛玉與薛寶釵
品性不同
I. 歷史人物中因相比較而進步的例子 (最好多點)
二人相互攀比而造成不靈影響的故事:石崇王愷比富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
在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後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
羊琇、王愷都是外戚,他們的權勢比石崇來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卻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錢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這許多錢是哪兒來的呢?原來石崇當過幾年荊州刺史,在這期間,他除了加緊搜刮民脂民膏之外,還干過骯臟的搶劫勾當。有些外國的使臣或商人經過荊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盜一樣,公開殺人劫貨。這樣,他就掠奪了無數的錢財、珠寶,成了當時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陽,一聽說王愷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聽說王愷家裡洗鍋子用飴(音yí)糖水,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
石崇成心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
王愷又輸了一著。但是他還不甘心罷休,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晉武帝覺得這樣的比賽挺有趣,就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誇耀一番。
有了皇帝幫忙,王愷比闊氣的勁頭更大了。他特地請石崇和一批官員上他家吃飯。
宴席上,王愷得意地對大家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珊瑚,請大家觀賞一番怎麼樣?」
大家當然都想看一看。王愷命令侍女把珊瑚樹捧了出來。那株珊瑚有兩尺高,長得枝條勻稱,色澤粉紅鮮艷。大家看了贊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
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一種器物),順手抓起,朝著大珊瑚樹正中,輕輕一砸。「克朗」
一聲,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圍的官員們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你這是干什麼!」
石崇嬉皮笑臉地說:「您用不到生氣,我還您就是了。」王愷又是痛心,又是生氣,連聲說:「好,好,你還我來。」
石崇立刻叫他隨從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樹統統搬來讓王愷挑選。
不一會,一群隨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干挺秀,光彩奪目。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這場比闊氣的鬧劇就這樣結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陽出了名。當時有一個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他說,這種嚴重的奢侈浪費,比天災還要嚴重。現在這樣比闊氣,比奢侈,不但不被責罰,反而被認為是榮耀的事。這樣下去怎麼了得。
晉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愷一樣,一面加緊搜刮,一面窮奢極侈。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這就註定要發生大亂了。
J. 有哪些東西方的歷史人物比較相似
伊麗莎白一世很像鄧綏,一樣的帝王之才,一樣的虛偽謹慎,一樣有點陰狠的潛質。當然鄧綏表面還是比較仁德寬厚的。
瑪麗安托瓦內特——楊貴妃,都是無辜卻又不怎麼無辜的天真奢華小女人,最後結局都很慘。
約瑟芬德博阿爾內——馮妙蓮,都沒孩子,都很嫵媚,都給老公戴綠帽搞得盡人皆知,和老公分居【離婚】以後仍然被保留皇後尊號和優待,雖然背叛,但是仍然是老公的真愛。
拿破崙波拿巴——李世民,華麗麗的皇帝,都是親自上過戰場, 征服的領土很廣,都很偉大卓越,對所在國家影響深遠。路易十四——漢武帝,前期戰功赫赫,後期開始不行的皇帝。都喜歡修建宮殿,很會變著花樣享樂,精力旺盛,統治期間給平民帶來很大負擔和痛苦,但是仍然非常偉大。臨死前都譴責自己,囑托繼承人要善待百姓。並且都有一個女人因為巫蠱【黑巫術】被廢棄【拋棄】。
路易十六——天啟皇帝,有特殊癖好木工【造鎖】,昏庸軟弱,在位時期社會矛盾激化,黨爭激烈,沒有魄力穩定局面。
拿破崙三世——袁世凱,比較有政治權謀手段,在位期間國內工業化和經濟發展得都不錯,都復辟稱帝,最後都簽訂了21條【割讓阿爾薩斯-洛林】這樣的恥辱事件,最後都是歷史書上的反面角色。
葉卡捷琳娜二世——武則天,都是由皇後變為皇帝,都算是統治有正面評價的女皇帝,當然葉二的功績尤其在對外戰爭可比武則天強多了。內政都有缺陷【阿武的酷吏政策和葉二的農奴政策】。
愛德華八世——朱祁鎮,都是令人惡心的昏君,與國家的敵人瓦剌【納粹】勾結,退位後弟弟被迫即位,退位時期都要求敵方反攻自己祖國幫助自己即位。真是惡心得令人發指。
盧梭——莊子,崇尚回歸自然,痛恨工業【機巧的事物】。
蓬巴杜夫人——張麗華,都是美貌聰慧才情具備的寵妃或者情婦,都為君主介紹過美女在朝政作用上都是負面為主,但是文藝事業比較成功。
埃及艷後——宣太後,都靠男人達成過目的,埃及艷後應該在魅惑男人方面技高一籌,但宣太後能力更強一點。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被你採納,謝謝。